【精品解析】历社九下6.2《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历社九下6.2《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试卷

资源简介

历社九下6.2《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天台模拟)下图为小华爸爸收藏的一张票证,此票证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
A.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B.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C.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D.二十世纪末期
2.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
3.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两个反革命集团,它们是指(  )
①康生集团 ②林彪反革命集团
③吴法宪集团 ④江青反革命集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读下图,对我国这一时期经济建设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我国粮食产量下降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密切相关
B.国家基本上完成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D.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粮食、油料等大丰收
5.(2020九下·长兴开学考)读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
B.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C.“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工农业得到快速增长
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6.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也折射出当时历史的现状。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历史现象的是(  )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科学发展春风起,社会和谐旭日升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7.当时的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  )
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
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9.不同时代的宣传漫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似水流年》是一部以饱含血泪的笔墨,抨击中国“文革”十年浩劫的小说,是一曲用发自心底的真情,呼唤中国人绝不允许“文革”悲剧在神州大地重演的悲歌,值得重视和肯定。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十年“文革”从哪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2)根据材料概括“文革”的性质是什么?
(3)我们应从“文革”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12.(2017九下·杭州月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两岸儿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位于长江上游的“成渝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为实现“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目标,“长三角经济圈”的部分工业将转移至“成渝经济圈”。下图为长江流域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长江中游的武汉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早在晚清时期,清政府在此创办了汉阳铁厂等新式军用、民用工业。
材料三:长江下游的浙江省,1958年领到中央分配的40万吨钢、铁生产任务。为了完成任务,浙江把炼钢这一专业技术工作变成了全民运动,成百上千个小高炉遍地开花。但到年底,全省仅完成钢、铁23.4万多吨,其中还有许多是矿渣。——摘自浙江省档案馆资料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成渝经济圈”承接“长三角经济圈”部分工业转移的有利人文条件。并据图说出武汉适合发展钢铁工业的自然资源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创办新式工业的目的。
(3)材料三中“全民运动”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并说说这场运动对发展工业的启示。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在中国是有生命力的,因为他从根本上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是有优越性的,因为它始终把人民当做是国家的主人,联系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材料二:1979年,邓小平强调指出:“中国的经济建设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一刀切”也不是真正的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从今往后我们要吸取教训”。
材料三: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国家杜马议员库誉佐夫说:“中国领导人选择了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前所未有.难以估量的成就”。
材料四: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试举一例“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
(2)材料二中“一口吃个胖子”.“一刀切”各指什么事件? “一刀切”产生了什么危害?
(3)材料三中“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从哪次会议后开始的? 该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4)以上材料和苏联解体的事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票证中的“人民公社食堂饭票”,联系所学知识,1958年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1958年属于20世纪50年代。
B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应该是题干票证反映的历史时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
2.【答案】D
【知识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从1966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
D符合题意;ABC和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难度较低,理解题意即可作答。
3.【答案】D
【知识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两个反革命集团,它们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比较简单。
4.【答案】C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所示,1958年—1961年粮食产量和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急剧下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急于求成,违背了粮食的自然生产规律。
C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1957~1960年”这个时间可知出现工业增长、农业总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为此,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ABC三项解读都不恰当,不符合题意;
D项“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解读最为恰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间与影响。
6.【答案】B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A项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符合题意;
B项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指的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符合题意;
C项科学发展春风起,社会和谐旭日升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不符合题意;
D项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是20世纪末的1997和1999年,申奥成功是2001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二十世纪50年代的措施。掌握我国不同时期重要史实的发生时间,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引下,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答案】B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失误。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失误与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无关。
B项①③④是造成题干失误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失误的原因。
8.【答案】C
【知识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被迫害致死,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C项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是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冤案反映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及刘少奇的冤案。培养学生记忆分析能力。
9.【答案】A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在全国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这是我们党所犯严重“左”倾错误。 本题的两幅图片就是反映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浮夸风。
A项“大跃进”运动时期是题干宣传漫画出现的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和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大跃进”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10.【答案】C
【知识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C项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文化大革命的重要教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11.【答案】(1)1966﹣1976。
(2)“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文化大革命中要吸取的教训:(类似一条即可)①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的分析(正确区分两类不同社会性质的矛盾)。④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知识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1966年5月16日的“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革的结束。(2)据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可知,“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3)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这告诉我们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和迷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故答案为:(1)1966﹣1976。(2)“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3)文化大革命中要吸取的教训:(类似一条即可)①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的分析(正确区分两类不同社会性质的矛盾)。④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启示。
12.【答案】(1)水运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铁矿)丰富。
(2)自强,求富。
(3)“大跃进”运动,或大炼钢铁。充分认识国情;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要依靠科技。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渝经济圈”承接“长三角经济圈”部分工业转移的有利人文条件水运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武汉适合发展钢铁工业的自然资源条件: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铁矿)丰富。
(2)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为维持其封建统治,发动洋务运动,其创办新式工业的目的是自强求富。
(3)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全民运动”反映了“大跃进”运动,或大炼钢铁。大跃进运动造成的巨大损失,告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国情,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要依靠科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大跃进运动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3.【答案】(1)标志事件:三大改造的完成 。
例子:①一国两制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一口吃个胖子”指的是: 大跃进 。
“一刀切”指的是:文化大革命
危害: ①传统文化被摧残;②民主法制被践踏;③国民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④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
(3)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4)启示:①要关注民生;②要改善民主;③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④要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建设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问题一考查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应该是所有制由私有制转为公有制的时间,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或措施就能提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问题二说明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出现过严重挫折,比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严重的损害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灾难。
问题三中说到的“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就是符合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思想路线、工作重心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整后出现的情况。
问题四结合前三个材料中国发展的历程及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历程可以从中了解,制定的政策或措施一定要实事求是,要符合本国的国情,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1 / 1历社九下6.2《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天台模拟)下图为小华爸爸收藏的一张票证,此票证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
A.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B.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C.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D.二十世纪末期
【答案】B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票证中的“人民公社食堂饭票”,联系所学知识,1958年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1958年属于20世纪50年代。
B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应该是题干票证反映的历史时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
2.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
【答案】D
【知识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从1966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
D符合题意;ABC和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难度较低,理解题意即可作答。
3.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两个反革命集团,它们是指(  )
①康生集团 ②林彪反革命集团
③吴法宪集团 ④江青反革命集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两个反革命集团,它们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比较简单。
4.读下图,对我国这一时期经济建设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我国粮食产量下降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密切相关
B.国家基本上完成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D.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粮食、油料等大丰收
【答案】C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所示,1958年—1961年粮食产量和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急剧下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急于求成,违背了粮食的自然生产规律。
C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
5.(2020九下·长兴开学考)读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
B.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C.“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工农业得到快速增长
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D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1957~1960年”这个时间可知出现工业增长、农业总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为此,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ABC三项解读都不恰当,不符合题意;
D项“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解读最为恰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间与影响。
6.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也折射出当时历史的现状。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历史现象的是(  )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科学发展春风起,社会和谐旭日升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答案】B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A项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符合题意;
B项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指的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符合题意;
C项科学发展春风起,社会和谐旭日升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不符合题意;
D项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是20世纪末的1997和1999年,申奥成功是2001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二十世纪50年代的措施。掌握我国不同时期重要史实的发生时间,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引下,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当时的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  )
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失误。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失误与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无关。
B项①③④是造成题干失误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失误的原因。
8.“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
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答案】C
【知识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被迫害致死,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C项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是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冤案反映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及刘少奇的冤案。培养学生记忆分析能力。
9.不同时代的宣传漫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A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在全国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这是我们党所犯严重“左”倾错误。 本题的两幅图片就是反映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浮夸风。
A项“大跃进”运动时期是题干宣传漫画出现的背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和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大跃进”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10.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似水流年》是一部以饱含血泪的笔墨,抨击中国“文革”十年浩劫的小说,是一曲用发自心底的真情,呼唤中国人绝不允许“文革”悲剧在神州大地重演的悲歌,值得重视和肯定。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答案】C
【知识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C项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文化大革命的重要教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十年“文革”从哪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2)根据材料概括“文革”的性质是什么?
(3)我们应从“文革”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答案】(1)1966﹣1976。
(2)“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文化大革命中要吸取的教训:(类似一条即可)①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的分析(正确区分两类不同社会性质的矛盾)。④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知识点】文革十年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1966年5月16日的“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革的结束。(2)据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可知,“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3)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这告诉我们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和迷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故答案为:(1)1966﹣1976。(2)“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3)文化大革命中要吸取的教训:(类似一条即可)①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的分析(正确区分两类不同社会性质的矛盾)。④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启示。
12.(2017九下·杭州月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两岸儿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位于长江上游的“成渝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为实现“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目标,“长三角经济圈”的部分工业将转移至“成渝经济圈”。下图为长江流域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长江中游的武汉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早在晚清时期,清政府在此创办了汉阳铁厂等新式军用、民用工业。
材料三:长江下游的浙江省,1958年领到中央分配的40万吨钢、铁生产任务。为了完成任务,浙江把炼钢这一专业技术工作变成了全民运动,成百上千个小高炉遍地开花。但到年底,全省仅完成钢、铁23.4万多吨,其中还有许多是矿渣。——摘自浙江省档案馆资料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成渝经济圈”承接“长三角经济圈”部分工业转移的有利人文条件。并据图说出武汉适合发展钢铁工业的自然资源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创办新式工业的目的。
(3)材料三中“全民运动”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并说说这场运动对发展工业的启示。
【答案】(1)水运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铁矿)丰富。
(2)自强,求富。
(3)“大跃进”运动,或大炼钢铁。充分认识国情;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要依靠科技。
【知识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四川盆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渝经济圈”承接“长三角经济圈”部分工业转移的有利人文条件水运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武汉适合发展钢铁工业的自然资源条件: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铁矿)丰富。
(2)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为维持其封建统治,发动洋务运动,其创办新式工业的目的是自强求富。
(3)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全民运动”反映了“大跃进”运动,或大炼钢铁。大跃进运动造成的巨大损失,告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国情,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要依靠科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大跃进运动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在中国是有生命力的,因为他从根本上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是有优越性的,因为它始终把人民当做是国家的主人,联系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材料二:1979年,邓小平强调指出:“中国的经济建设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一刀切”也不是真正的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从今往后我们要吸取教训”。
材料三: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国家杜马议员库誉佐夫说:“中国领导人选择了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前所未有.难以估量的成就”。
材料四: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试举一例“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
(2)材料二中“一口吃个胖子”.“一刀切”各指什么事件? “一刀切”产生了什么危害?
(3)材料三中“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从哪次会议后开始的? 该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4)以上材料和苏联解体的事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1)标志事件:三大改造的完成 。
例子:①一国两制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一口吃个胖子”指的是: 大跃进 。
“一刀切”指的是:文化大革命
危害: ①传统文化被摧残;②民主法制被践踏;③国民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④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
(3)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4)启示:①要关注民生;②要改善民主;③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④要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建设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解析】【分析】问题一考查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应该是所有制由私有制转为公有制的时间,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或措施就能提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问题二说明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出现过严重挫折,比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严重的损害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灾难。
问题三中说到的“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就是符合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思想路线、工作重心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整后出现的情况。
问题四结合前三个材料中国发展的历程及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历程可以从中了解,制定的政策或措施一定要实事求是,要符合本国的国情,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