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历社九上3.2.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步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历社九上3.2.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步试卷

资源简介

历社九上3.2.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湖州月考)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把日本在20世纪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美化成“把亚洲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以下侵华史实中能使这一谎言不攻自破的有(  )
①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
②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③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④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时间 “20世纪”,联系所学知识,挑起甲午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是在19世纪末,据此可排除含①的ACD三个选项。
D项②③④能使题干谎言不攻自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战争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2.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一二 九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日本侵华的相关知识。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七七事变是日军
全面侵华的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故选D。
【点评】知道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
3.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的相同点是(  )
①日本蓄谋已久而发动的侵华战争 ②日本制造借口挑起事端
③中国军队未作任何抵抗 ④蒋介石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卖国条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都是日本蓄谋已久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制造借口挑起事端,九一八事变借口柳条湖事件,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识记。
4.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
①邓世昌 ②佟麟阁 ③赵登禹 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国民党爱国将领佟麟阁和赵登禹牺牲,②③符合题意。①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④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B项②③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佟麟阁和赵登禹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卢沟桥事变后,为国捐躯的抗日将领”。
5.建筑是浓缩的历史。下列建筑中见证了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是(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军队的拒绝后,向卢沟桥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A项一大的召开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不符合题意;
B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不符合题意;
C项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D项卢沟桥见证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影响。准确识记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6.某同学想了解中华民族的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应向他推荐的作品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城,制造了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军队奋起反击,全国性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A项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
7.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 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划线部分应选(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二八”事变
【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 依据题干的“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表述的是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坚决抗日的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的理解。
8.图是抗战时期广东华强火柴厂出品的火柴盒贴画,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事变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A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认真观察图片数字“7 7”被醒目地设计在地图中心,可以判断与七七事变有关。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的识记。
9.“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日本历史教科书妄图用上述内容否认或掩盖的罪行是(  )
①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 ②潘家峪惨案
③南京大屠杀 ④七三一部队用中国人进行细菌式武器试验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反映出日本企图篡改历史,企图否认、淡化自己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如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常规战争罪: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居民进行大屠杀;反人道罪:细菌战、毒气战。1941年1月25日,灭绝人性的侵华日军包围了潘家峪,对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②③④均属于日本侵华的罪行;①“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是德国法西斯的罪行,与题意不符。
D项②③④是日本历史教科书妄图用上述内容否认或掩盖的罪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法西斯的罪行。识记日本历史教科书妄图否认或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罪行等史实。
10.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他们歪曲南京大屠杀,抹杀侵略史实,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对这些行径,我们中学生的态度是(  )
①用历史事实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 ②将日本人民同日本右翼分子区别开来
③憎恶、痛恨侵略战争,热爱、维护世界和平 ④反感、厌恶日本人,抵制、损毁日货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我们中学生要利用掌握的历史知识,用历史事实揭露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牢记战争带给我们的伤害,热爱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日本虽然是战争的发起者,但是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在战争中受到很大伤害,现在日本国内大部分人仍然是反对战争的,我们要将日本人民与右翼势力区分开,不能敌视所有日本人,要理性爱国,发展中日友好关系。
A项①②③是我们中学生对待日本题干行径的态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现在我们对待日本的态度。注意正确对待中日关系。
11.与如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汉会战 B.南京大屠杀 C.长沙会战 D.旅顺大屠杀
【答案】B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2月13,国家公祭日”,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以上。2014年2月,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ACD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南京大屠杀与题干图片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能力。
12.(2019九上·绍兴月考)2015年,收藏家张贵银发现了一日军侵华力证——《支那事变战迹の刊》。此书记录了“七七事变”爆发后一年期间,日军侵略中国的全过程。下列事件有可能被此书记录的是(  )
①淞沪会战 ②南京大屠杀 ③一 二八事变 ④一二 九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据“……《支那事变战迹の刊》。此书记录了‘七七事变’”爆发后一年期间,日军侵略中国的全过程。”及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后一年期间是指1937年7月7日--1938年。据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发生于1938年8月--11月;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一二 九运动发生于1935年12月9日。
A项①②有可能被《支那事变战迹の刊》记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七七事变”爆发后一年期间,日军侵略中国的全过程。解读题干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理解并识记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的相关史实。
13.“二战”时期,《纽约时报》对中国的一篇报道称:“俘虏全遭杀害;日军的暴行扩大,一般市民亦遭屠戮;美国大使馆遭袭击;蒋介石战术拙劣,守军将校逃跑,致使首都失陷。”这一报道可用来佐证(  )
A.卢沟桥事变 B.潘家峪惨案 C.重庆大轰炸 D.南京大屠杀
【答案】D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京大屠杀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初期民国首都南京失陷,随后日本在南京发动了大屠杀。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识记。
14.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华民族的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C.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A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标志是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
B项中华民族的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符合题意;
C项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是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5.(2019九上·宁波月考)法西斯对人类文明犯下了滔天罪行。以下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的有(  )
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②七三一细菌部队用中国人活体做试验
③“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④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日本法西斯的残暴行为有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细菌部队用中国人活体做试验、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等;①②④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国法西斯的罪行,③不能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
B项①②④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法西斯的残暴本性。掌握日本法西斯侵略行为的相关知识。
16.(2019九上·苍南期中)右图是某人在我国某一反映日本侵华罪行的纪念馆拍摄的照片。该照片的拍摄地是(  )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沈阳
【答案】B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的识记“1937.12.13---1938.1”联系所学知识,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屠杀,据统计遇害者达三十万人以上。
B项南京是该照片的拍摄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南京大屠杀时间。
17.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道: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淞沪会战不久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江南的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根据题中出现的“国民党军”“新四军”“友军”可推断这种情况应在七七事变之后。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七七事变的内容,抗日战争中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是考试的易考点。
18.(2018九上·金华月考)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
A.佟麟阁 B.赵登禹 C.李宗仁 D.彭德怀
【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
A项佟麟阁在卢沟桥事变中指挥29军浴血奋战,不符合题意;
B项赵登禹在卢沟桥事变中指挥29军浴血奋战,不符合题意;
C项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符合题意;
D项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19.(2018九上·杭州期中)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0周年。80年前的这一天中华儿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和屈辱,也是这一天中华儿女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团结与抗争,下列反映此历史事件的诗句(  )
A.湘西会战雪峰山,浴血拼来喜报传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
【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历史题首先要根据时间确定历史事件从题干“ 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0周年 ”,可以看出该题考查“七七事变”这一史实。然后理解诗句描写的历史事件, A项“湘西会战雪峰山,浴血拼来喜报传”描写的是抗战后期的雪峰山会战,不符合; B项“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写的是渡江战役,不符合; C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不符合;D项“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从适中“宛平城”可知描写的是”七七事变“,该选项正确,故答案选D。
【点评】该题属于普通题,解答这类题先要确定考查的历史事件,然后理解诗句内容。
20.(2018九上·椒江月考)下面能直接反映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
A.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
B.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
【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A项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是指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不符合题意;
B项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是指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符合题意;
C项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是指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
D项电影《甲午风云》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21.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22.学校:黄埔军校。
成果: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2)背景:中国的内战(或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胜利原因:全民族的抗战;国共两党的合作。
(4)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依据材料一的“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可知是黄埔军校。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是:创办黄埔学校,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分析材料二的“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可以概括出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导致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东北3000万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
(3)结合所学知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分析材料三的“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可以看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
(4)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国共两党的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故答案为:(1)学校:黄埔军校。
成果: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2)背景:中国的内战(或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胜利原因:全民族的抗战;国共两党的合作。
(4)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黄埔军校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严重后果以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和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两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是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是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22.(2019九上·台州期中)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共两党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①黄埔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②……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③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运用所学知识,描述“B”到“C”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有何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按时序说明国共关系的演变是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
(3)通过对国共关系史的探究,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1)两党由敌对转为合作。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更加深重
(2)①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重大成果,创立黄埔军校,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并且取得北伐初步胜利;②国共十年内战时期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也给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可趁之机;③国共第二次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3)国共两党的合作对中国社会有利,反之则会给中国社会带来灾难。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国共合作破裂;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递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日本侵略者,国共再度合作。
(2)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进行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内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势力;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了全民族抗战,最终获得了抗战成功,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抗侵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
(3)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故答案为:(1)两党由敌对转为合作。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更加深重。
(2)①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重大成果,创立黄埔军校,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并且取得北伐初步胜利;②国共十年内战时期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也给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可趁之机;③国共第二次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3)国共两党的合作对中国社会有利,反之则会给中国社会带来灾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要求掌握国共两次合作及两次分裂的史实。
1 / 1历社九上3.2.2《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湖州月考)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把日本在20世纪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美化成“把亚洲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以下侵华史实中能使这一谎言不攻自破的有(  )
①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
②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③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④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一二 九事变 D.七七事变
3.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的相同点是(  )
①日本蓄谋已久而发动的侵华战争 ②日本制造借口挑起事端
③中国军队未作任何抵抗 ④蒋介石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卖国条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
①邓世昌 ②佟麟阁 ③赵登禹 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建筑是浓缩的历史。下列建筑中见证了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是(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6.某同学想了解中华民族的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应向他推荐的作品是(  )
A. B.
C. D.
7.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 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划线部分应选(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二八”事变
8.图是抗战时期广东华强火柴厂出品的火柴盒贴画,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事变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9.“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日本历史教科书妄图用上述内容否认或掩盖的罪行是(  )
①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 ②潘家峪惨案
③南京大屠杀 ④七三一部队用中国人进行细菌式武器试验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他们歪曲南京大屠杀,抹杀侵略史实,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对这些行径,我们中学生的态度是(  )
①用历史事实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 ②将日本人民同日本右翼分子区别开来
③憎恶、痛恨侵略战争,热爱、维护世界和平 ④反感、厌恶日本人,抵制、损毁日货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与如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汉会战 B.南京大屠杀 C.长沙会战 D.旅顺大屠杀
12.(2019九上·绍兴月考)2015年,收藏家张贵银发现了一日军侵华力证——《支那事变战迹の刊》。此书记录了“七七事变”爆发后一年期间,日军侵略中国的全过程。下列事件有可能被此书记录的是(  )
①淞沪会战 ②南京大屠杀 ③一 二八事变 ④一二 九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二战”时期,《纽约时报》对中国的一篇报道称:“俘虏全遭杀害;日军的暴行扩大,一般市民亦遭屠戮;美国大使馆遭袭击;蒋介石战术拙劣,守军将校逃跑,致使首都失陷。”这一报道可用来佐证(  )
A.卢沟桥事变 B.潘家峪惨案 C.重庆大轰炸 D.南京大屠杀
14.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华民族的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C.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15.(2019九上·宁波月考)法西斯对人类文明犯下了滔天罪行。以下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的有(  )
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②七三一细菌部队用中国人活体做试验
③“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④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19九上·苍南期中)右图是某人在我国某一反映日本侵华罪行的纪念馆拍摄的照片。该照片的拍摄地是(  )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沈阳
17.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道: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18.(2018九上·金华月考)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
A.佟麟阁 B.赵登禹 C.李宗仁 D.彭德怀
19.(2018九上·杭州期中)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0周年。80年前的这一天中华儿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和屈辱,也是这一天中华儿女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团结与抗争,下列反映此历史事件的诗句(  )
A.湘西会战雪峰山,浴血拼来喜报传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
20.(2018九上·椒江月考)下面能直接反映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
A.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
B.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
二、材料分析题
21.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2.(2019九上·台州期中)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共两党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①黄埔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②……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编自《内战百科》
③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运用所学知识,描述“B”到“C”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有何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按时序说明国共关系的演变是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
(3)通过对国共关系史的探究,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时间 “20世纪”,联系所学知识,挑起甲午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是在19世纪末,据此可排除含①的ACD三个选项。
D项②③④能使题干谎言不攻自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战争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2.【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日本侵华的相关知识。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七七事变是日军
全面侵华的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故选D。
【点评】知道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
3.【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都是日本蓄谋已久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制造借口挑起事端,九一八事变借口柳条湖事件,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识记。
4.【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国民党爱国将领佟麟阁和赵登禹牺牲,②③符合题意。①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④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B项②③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佟麟阁和赵登禹的识记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卢沟桥事变后,为国捐躯的抗日将领”。
5.【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军队的拒绝后,向卢沟桥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A项一大的召开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不符合题意;
B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不符合题意;
C项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D项卢沟桥见证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影响。准确识记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6.【答案】A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城,制造了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军队奋起反击,全国性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A项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
7.【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 依据题干的“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表述的是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坚决抗日的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的理解。
8.【答案】A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认真观察图片数字“7 7”被醒目地设计在地图中心,可以判断与七七事变有关。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事变的识记。
9.【答案】D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反映出日本企图篡改历史,企图否认、淡化自己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如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常规战争罪: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居民进行大屠杀;反人道罪:细菌战、毒气战。1941年1月25日,灭绝人性的侵华日军包围了潘家峪,对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②③④均属于日本侵华的罪行;①“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是德国法西斯的罪行,与题意不符。
D项②③④是日本历史教科书妄图用上述内容否认或掩盖的罪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法西斯的罪行。识记日本历史教科书妄图否认或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罪行等史实。
10.【答案】A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我们中学生要利用掌握的历史知识,用历史事实揭露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牢记战争带给我们的伤害,热爱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日本虽然是战争的发起者,但是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在战争中受到很大伤害,现在日本国内大部分人仍然是反对战争的,我们要将日本人民与右翼势力区分开,不能敌视所有日本人,要理性爱国,发展中日友好关系。
A项①②③是我们中学生对待日本题干行径的态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现在我们对待日本的态度。注意正确对待中日关系。
11.【答案】B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2月13,国家公祭日”,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以上。2014年2月,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ACD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南京大屠杀与题干图片相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能力。
12.【答案】A
【知识点】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据“……《支那事变战迹の刊》。此书记录了‘七七事变’”爆发后一年期间,日军侵略中国的全过程。”及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后一年期间是指1937年7月7日--1938年。据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发生于1938年8月--11月;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12月;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一二 九运动发生于1935年12月9日。
A项①②有可能被《支那事变战迹の刊》记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七七事变”爆发后一年期间,日军侵略中国的全过程。解读题干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理解并识记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京大屠杀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初期民国首都南京失陷,随后日本在南京发动了大屠杀。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识记。
14.【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A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标志是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
B项中华民族的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符合题意;
C项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是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5.【答案】B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日本法西斯的残暴行为有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细菌部队用中国人活体做试验、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等;①②④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国法西斯的罪行,③不能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
B项①②④体现日本法西斯残暴本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法西斯的残暴本性。掌握日本法西斯侵略行为的相关知识。
16.【答案】B
【知识点】日军罪行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的识记“1937.12.13---1938.1”联系所学知识,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屠杀,据统计遇害者达三十万人以上。
B项南京是该照片的拍摄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南京大屠杀时间。
17.【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全民族抗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淞沪会战不久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江南的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根据题中出现的“国民党军”“新四军”“友军”可推断这种情况应在七七事变之后。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七七事变的内容,抗日战争中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是考试的易考点。
18.【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
A项佟麟阁在卢沟桥事变中指挥29军浴血奋战,不符合题意;
B项赵登禹在卢沟桥事变中指挥29军浴血奋战,不符合题意;
C项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符合题意;
D项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19.【答案】D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历史题首先要根据时间确定历史事件从题干“ 2017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0周年 ”,可以看出该题考查“七七事变”这一史实。然后理解诗句描写的历史事件, A项“湘西会战雪峰山,浴血拼来喜报传”描写的是抗战后期的雪峰山会战,不符合; B项“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写的是渡江战役,不符合; C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不符合;D项“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从适中“宛平城”可知描写的是”七七事变“,该选项正确,故答案选D。
【点评】该题属于普通题,解答这类题先要确定考查的历史事件,然后理解诗句内容。
20.【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解析】【分析】A项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是指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不符合题意;
B项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是指卢沟桥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符合题意;
C项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是指南京大屠杀,不符合题意;
D项电影《甲午风云》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七七事变的有关知识。
21.【答案】(1)22.学校:黄埔军校。
成果: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2)背景:中国的内战(或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胜利原因:全民族的抗战;国共两党的合作。
(4)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依据材料一的“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可知是黄埔军校。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是:创办黄埔学校,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分析材料二的“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可以概括出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导致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东北3000万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
(3)结合所学知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分析材料三的“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可以看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
(4)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中国的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国共两党的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故答案为:(1)学校:黄埔军校。
成果: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2)背景:中国的内战(或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后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3)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胜利原因:全民族的抗战;国共两党的合作。
(4)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黄埔军校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严重后果以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和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两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是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是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22.【答案】(1)两党由敌对转为合作。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更加深重
(2)①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重大成果,创立黄埔军校,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并且取得北伐初步胜利;②国共十年内战时期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也给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可趁之机;③国共第二次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3)国共两党的合作对中国社会有利,反之则会给中国社会带来灾难。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抗战民族统一战线与全民族抗战
【解析】【分析】(1)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国共合作破裂;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递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日本侵略者,国共再度合作。
(2)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进行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内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势力;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了全民族抗战,最终获得了抗战成功,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抗侵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
(3)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故答案为:(1)两党由敌对转为合作。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更加深重。
(2)①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重大成果,创立黄埔军校,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并且取得北伐初步胜利;②国共十年内战时期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也给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可趁之机;③国共第二次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3)国共两党的合作对中国社会有利,反之则会给中国社会带来灾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要求掌握国共两次合作及两次分裂的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