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张PPT)苛政猛于虎也繁重的徭役赋税,苛刻的暴政比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路过,经过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扶着车前的扶手板。派遣真是,实在悲痛,伤心重叠连着有了几件伤心的事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贡问她说:“你这样哭,实在是像有许多伤心的事。”仲氏,名由,一字季路。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一,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乃是这样的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从前于此,在此离开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现在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同“志”,记住。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深刻揭露了社会暴政对人民的残害。不食嗟来之食嗟来之食: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嗟,不礼貌,不尊重的招呼声,相当于“喂”。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春秋时期齐国的贵族。食(sì):给吃,喂养。给……吃蒙袂( mèi):用衣袖遮着脸。袂,衣袖。辑屦(jù):身体沉重迈不开步子的样子。辑,拖。屦,古代用麻、葛制成的鞋。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双眼无神)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用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同“捧”,端着。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跟随认错,道歉这地步我因为,由于(那个饥民)抬起头瞪着眼睛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曾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比如人穷志不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要脸,树要皮……都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对人的尊严的强调,对人的精神的重视。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不应当表示感叹的语气词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