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玉案一、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反复朗读,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基本内容,体味情感。2、学习、理解并掌握文章出现的重要的表现手法——反衬。3、理解“他”的寓意,领悟作者的爱国情操。(二)预习要点1.理解作品,品味词中的名句,掌握重要的表现手法。2.理解“他”的寓意,领悟作者的爱国情操。(三)达标练习阅读《青玉案 元夕》完成题目.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①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②声动,玉壶③光转,一夜鱼龙④舞。蛾儿雪柳黄金缕⑤,笑语盈盈暗香⑥去。众里寻他⑦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①星,比喻灯。【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阅读答案】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阅读答案。②风箫,箫的美称。③玉壶,比喻月亮。④鱼龙,指鱼形、龙形的灯。⑤蛾儿、雪柳、黄金缕,指女人的装饰。⑥暗香,指美人。⑦他,即她。古时他她不分,通用。1.这首词的“青玉案”是词牌名;“元夕”是(日期) ,也是这首词的 。答:7.“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 , ”。3.翻译词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答:4.这首词的中心思想: 。5.用“/”来划分下面词句的节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二、探究案(一)要点回顾1.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的作品豪放词风和婉约词风并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了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批判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政策,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2.初读体会(1)自由朗读整首词。初步感知重要的字、词和句子。(2)1-2名学生试读,再由学生集体朗读(3)听示范朗读,注意字音、停顿、语速。(4)集体朗读、体会情感。(二)问题探究★研读感知阅读作品,思考问题:1、上阕写了哪些景象?下阕写了哪些形象?其特点怎样?上阙描写元宵节热闹狂欢之景象下阙描写了盛妆艳服、欢声笑语的人群,灯火阑珊之处,独处一角的他2、这首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 反衬------在诗歌中,通过描写与主要对象相反的事物,借以衬托主要对象,称为“反衬”。 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等。例: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3、(1):作者要找的是怎么样一个人?(2):为什么要寻这样一个人, “他”还有寓意吗?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对作品所把握到的内容,自由探究,发表见解。(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作者寻找着知音。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他”,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拓展迁移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鉴赏本诗的反衬手法★名句积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沁园春 》★课外练习1、 赏析这首词所运用的手法和抒发的思想感情。生查子 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2、谈谈你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人生境界的理解。(三)课堂小结本文选自粤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经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古诗文的学习、积累,学生对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首词在字面层次上的理解不难,难的是通过写作背景理解“他”的寓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境界。小结:本词通过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有所求的志向。其含义就是不与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四)拓展交流(新课标I)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题目。(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阅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6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答:7.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参考答案1. 正月十五日 题目2.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3. 忽然回头一看,竟在那灯花稀落的僻静去处发现了她。4. 通过描绘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场面,记叙了一对意中人在长街偶然相遇的情景5.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7. 尾联表达了作者以国事为重,竭力完成王命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了国事,即使思念家乡、亲人想和亲人团聚也只能梦中悄悄思念,把思乡放在了次要位置的复杂感情。诗歌尾联说“勤王”即使指尽力王事,也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写出了作者不因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报效祖国的决心,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但在国事面前,诗人把轻重分的很清楚,表达了诗人即使思念家乡和亲人,但也会以国事为重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全诗的感情抒发在内容情感上起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义丰,言有尽意无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