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中考社会法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新航路的开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年浙江省中考社会法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新航路的开辟

资源简介

2020年浙江省中考社会法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新航路的开辟
一、单选题
1.(2020·台州)15世纪末,一系列从西班牙和葡萄牙起航的、将来把南北美洲和非洲及欧洲连接起来并最终通向亚洲的远航均已起锚。这些远航(  )
A.加强了汉朝和古罗马之间的联系
B.让世界的观念从此初步确立起来
C.推动唐朝文化在日本的广泛传播
D.促进美洲印加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5世纪末,一系列从西班牙和葡萄牙起航的、将来把南北美洲和非洲及欧洲连接起来并最终通向亚洲的远航均已起锚”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让世界的观念从此初步确立起来。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让世界的观念从此初步确立起来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答本题需掌握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2.(2020·衢州)下列这张年表节选自美国历史学家阿迈斯托创作的鸿篇巨著——《世界:一部历史》。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开始生物交流过程
16世纪初期 马和牛被引进新大陆
1555年 中国首次玉米种植记录
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
A.冲破了宗教束缚 B.造成了非洲长期贫穷落后
C.促进了物种交流 D.加快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开始生物交流过程;16世纪初期,原产于亚洲的马和牛被引进美洲;1555年,原产于美洲的玉米被引进到中国,因此表格反映的是促进了物种交流。
ABD三项和题干表格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促进了物种交流是题干表格反映出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3.(2020·嘉兴)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长远来看,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的更基本原因是达·伽马1498年在印度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的经济打击。这是从一个侧面阐述新航路开辟的(  )
A.原因 B.条件 C.经过 D.影响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贸易地位被大西洋沿岸国家所取代,意大利商品经济衰落,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遭到破坏。
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影响是题干材料阐述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文艺复兴之所以在意大利最早兴起,是由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后来衰落肯定是由于其他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超越了意大利,解题时学生要联系到当时欧洲整个社会的发展特点来分析。
二、材料分析题
4.(2020·温州)棉花,将不同大陆连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关于劳动力、生产和销售的全球故事。
材料一: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英国商人、发明家及制造商为降低劳动成本,促成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纺织工具的发明。1780年后的20年中,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近200倍,至1815年,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击败其他世界竞争对手。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材料三:1861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危机。以至英国商人担忧,全球棉花市场的最大原料供应链可能被切断。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并指出15世纪末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棉纺织业发展对英国产生的历史影响。
(3)结合材料三,运用史实说明英国商人担忧供应链被切断的理由。
【答案】(1)棉花贸易从多极、分散逐渐向欧洲集中,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
(2)英国棉纺织业新技术、新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贸易竞争中获得优势,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美国南北方因奴隶制存废长期存在矛盾,最终爆发内战。英国商人担忧一旦解放奴隶,将对欧洲棉纺织业发展造成冲击。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不断变化,从原来的多极、分离越来越集中在欧洲,世界联系日益紧密。联系所学知识,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中的“......促成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纺织工具的发明......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近200倍......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击败其他世界竞争对手。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可见英国棉纺织业新技术、新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贸易竞争中获得优势,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 ,最终爆发内战 ,给美国带来危机,因此英国商人担忧一旦解放奴隶,将对欧洲棉纺织业发展造成冲击 。
故答案为:(1)棉花贸易从多极、分散逐渐向欧洲集中,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
(2)英国棉纺织业新技术、新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贸易竞争中获得优势,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美国南北方因奴隶制存废长期存在矛盾,最终爆发内战。英国商人担忧一旦解放奴隶,将对欧洲棉纺织业发展造成冲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及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5.(2020·绍兴)茶叶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阅读以下摘编自《一杯红茶的世界史》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6世纪,葡萄牙人将中国的茶叶从海上带往葡萄牙,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茶叶带到英国,18世纪末,英国贫困百姓家每天也喝得起茶,1851年,福建制茶工人以及若干茶苗茶种被秘密海运到印度加尔各答。茶苗茶种先后在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引种成功。
材料二:英国将以蒸汽为动力的机械化生产推广到茶叶生产中,茶叶的成本迅速下降,产量增大,英国在印度、斯里兰卡和中国等地广设茶叶工厂,后来的发展中,部分具有国际视野的茶企,其生产、销售逐渐遍及全球,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的跨国企业,饮茶习俗进一步风行世界。
材料三:英国、斯里兰卡等国的知名茶企都有自己的成功秘决:有的拥有传承百年的调茶工具和调茶师队伍;有的根据顾客需要,创新调配出口味独特的红茶;有的长期与外国茶企保持交流,设计符合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茶叶产品。
(1)根据材料一,在下图中完成茶叶贸易和茶树移植的路线绘制。(温馨提示:先在图例空白处设计两条线路的不同图例,再在图中标注线路)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知识,分析茶叶日渐风行世界的原因,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材料三中茶企的成功秘诀对更好地弘扬中国茶文化有何启示?
【答案】(1)要求线路绘制正确,且表示方法与所设计的图例一致。第一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国。第二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斯里兰卡。两条线路可以采用一个粗线,一个细线。图略。
(2)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大陆之间的商业联系,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能力提高,使茶叶消费大众化。经济全球化促使茶叶的生产、销售、贸易进一步发展,(任答两点)
(3)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茶文化;推动中华传统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对外开放,促进茶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国。第二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斯里兰卡。
(2)据材料一“16世纪,葡萄牙人将中国的茶叶从海上带往葡萄牙。1662年 ,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茶叶带到英国”和材料二“ 英国将以蒸汽为动力的机械化生产推广到茶叶生产中,茶叶的成本迅速下降,产量增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茶叶日渐风行世界的原因,从历史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大陆之间的商业联系,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能力提高,使茶叶消费大众化。触及全球化促使茶叶的生产、销售、贸易进一步发展。
(3)根据材料,茶叶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从社会学科角度看,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茶文化;推动中华传统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对外开放,促进茶文化在交流交流互鉴中发展。
故答案为:(1)要求线路绘制正确,且表示方法与所设计的图例一致。第一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国。第二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斯里兰卡。两条线路可以采用一个粗线,一个细线。图略。
(2)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大陆之间的商业联系,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能力提高,使茶叶消费大众化。经济全球化促使茶叶的生产、销售、贸易进一步发展,(任答两点)
(3)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茶文化;推动中华传统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对外开放,促进茶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点评】(1)主要考查海上运输通道,熟悉主要海洋和海峡即可。
(2)本题以茶叶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为切入点,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茶叶日渐风行世界的原因,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于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
6.(2020·宁波)自古以来,人类不断突破自身生活的区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出口丝织品,也出口肉桂、大黄和优质铁。作为回报,中国也得到了各种物产,如来自中亚的毛皮、毛织品、玉石和牲畜,来自波罗的海的琥珀,以及来自罗马诸省的玻璃、珊瑚、珍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中的中西方贸易得益于哪一条商道的开辟?该商道的开辟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以英国为例谈谈对划线部分的理解。
(3)从交通方式和活动区域两方面,比较材料一中的商道与新航路的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人类交往的什么趋势?
【答案】(1)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联成一体,对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2)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英国等国在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等。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凭借地处大西洋沿岸的有利地理位置,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专制制度对他们的种种限制,从而寻求政治变革。
(3)丝绸之路是陆上运输,往往采用骆驼等工具运载货物;新航路是海上运输,主要用船运载货物。丝绸之路连通了亚欧两大洲,新航路连通了世界。
趋势:区域联系日益密切,人类交往不断扩展、越来越频繁等。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丝绸之路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新航路的开辟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开拓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得以产生并逐渐壮大。
(3)从交通方式上看,丝绸之路是陆路;新航路是水路。从活动区域上看,丝绸之路连通了亚欧两大洲,新航路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从中可以体会到区域联系日益密切,人类交往不断扩展、越来越频繁等。
故答案为:(1)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联成一体,对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2)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英国等国在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等。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凭借地处大西洋沿岸的有利地理位置,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专制制度对他们的种种限制,从而寻求政治变革。
(3)丝绸之路是陆上运输,往往采用骆驼等工具运载货物;新航路是海上运输,主要用船运载货物。丝绸之路连通了亚欧两大洲,新航路连通了世界。
趋势:区域联系日益密切,人类交往不断扩展、越来越频繁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丝绸之路与新航路的不同等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丝绸之路与新航路的不同等知识。
7.(2020·杭州)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倘若没有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导航技术,即使是最强烈的动机也无法使欧洲航海者完成他们的探险,远洋航行时,……(他们)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和阿拉伯的技术要素。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最强烈的动机”指的是什么?在导航技术方面,欧洲航海者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的哪一技术?
(2)材料二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试从目的和影响的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
【答案】(1)希望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商品(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罗盘”导航技术(指南针)。
(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目的:救亡图存(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影响:都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 14、15世纪,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的扩大,欧洲人渴望开拓新的贸易市场,东方的富庶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寻求黄金和财富,因此,欧洲人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指南针的使用,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目的上来看,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都是为了救亡图存,维护清朝统治;从影响上来看,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都使中国走向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本国封建势力, 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故答案为:(1)希望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商品(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罗盘”导航技术(指南针)。
(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目的:救亡图存(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影响:都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史实。
1 / 12020年浙江省中考社会法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新航路的开辟
一、单选题
1.(2020·台州)15世纪末,一系列从西班牙和葡萄牙起航的、将来把南北美洲和非洲及欧洲连接起来并最终通向亚洲的远航均已起锚。这些远航(  )
A.加强了汉朝和古罗马之间的联系
B.让世界的观念从此初步确立起来
C.推动唐朝文化在日本的广泛传播
D.促进美洲印加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2.(2020·衢州)下列这张年表节选自美国历史学家阿迈斯托创作的鸿篇巨著——《世界:一部历史》。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开始生物交流过程
16世纪初期 马和牛被引进新大陆
1555年 中国首次玉米种植记录
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
A.冲破了宗教束缚 B.造成了非洲长期贫穷落后
C.促进了物种交流 D.加快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3.(2020·嘉兴)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长远来看,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的更基本原因是达·伽马1498年在印度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的经济打击。这是从一个侧面阐述新航路开辟的(  )
A.原因 B.条件 C.经过 D.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4.(2020·温州)棉花,将不同大陆连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关于劳动力、生产和销售的全球故事。
材料一: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英国商人、发明家及制造商为降低劳动成本,促成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纺织工具的发明。1780年后的20年中,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近200倍,至1815年,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击败其他世界竞争对手。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材料三:1861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危机。以至英国商人担忧,全球棉花市场的最大原料供应链可能被切断。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并指出15世纪末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棉纺织业发展对英国产生的历史影响。
(3)结合材料三,运用史实说明英国商人担忧供应链被切断的理由。
5.(2020·绍兴)茶叶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阅读以下摘编自《一杯红茶的世界史》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6世纪,葡萄牙人将中国的茶叶从海上带往葡萄牙,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茶叶带到英国,18世纪末,英国贫困百姓家每天也喝得起茶,1851年,福建制茶工人以及若干茶苗茶种被秘密海运到印度加尔各答。茶苗茶种先后在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引种成功。
材料二:英国将以蒸汽为动力的机械化生产推广到茶叶生产中,茶叶的成本迅速下降,产量增大,英国在印度、斯里兰卡和中国等地广设茶叶工厂,后来的发展中,部分具有国际视野的茶企,其生产、销售逐渐遍及全球,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的跨国企业,饮茶习俗进一步风行世界。
材料三:英国、斯里兰卡等国的知名茶企都有自己的成功秘决:有的拥有传承百年的调茶工具和调茶师队伍;有的根据顾客需要,创新调配出口味独特的红茶;有的长期与外国茶企保持交流,设计符合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茶叶产品。
(1)根据材料一,在下图中完成茶叶贸易和茶树移植的路线绘制。(温馨提示:先在图例空白处设计两条线路的不同图例,再在图中标注线路)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知识,分析茶叶日渐风行世界的原因,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材料三中茶企的成功秘诀对更好地弘扬中国茶文化有何启示?
6.(2020·宁波)自古以来,人类不断突破自身生活的区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出口丝织品,也出口肉桂、大黄和优质铁。作为回报,中国也得到了各种物产,如来自中亚的毛皮、毛织品、玉石和牲畜,来自波罗的海的琥珀,以及来自罗马诸省的玻璃、珊瑚、珍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中的中西方贸易得益于哪一条商道的开辟?该商道的开辟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以英国为例谈谈对划线部分的理解。
(3)从交通方式和活动区域两方面,比较材料一中的商道与新航路的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人类交往的什么趋势?
7.(2020·杭州)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倘若没有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导航技术,即使是最强烈的动机也无法使欧洲航海者完成他们的探险,远洋航行时,……(他们)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和阿拉伯的技术要素。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最强烈的动机”指的是什么?在导航技术方面,欧洲航海者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的哪一技术?
(2)材料二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试从目的和影响的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5世纪末,一系列从西班牙和葡萄牙起航的、将来把南北美洲和非洲及欧洲连接起来并最终通向亚洲的远航均已起锚”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让世界的观念从此初步确立起来。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让世界的观念从此初步确立起来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答本题需掌握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2.【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开始生物交流过程;16世纪初期,原产于亚洲的马和牛被引进美洲;1555年,原产于美洲的玉米被引进到中国,因此表格反映的是促进了物种交流。
ABD三项和题干表格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促进了物种交流是题干表格反映出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3.【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贸易地位被大西洋沿岸国家所取代,意大利商品经济衰落,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遭到破坏。
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影响是题干材料阐述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文艺复兴之所以在意大利最早兴起,是由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后来衰落肯定是由于其他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超越了意大利,解题时学生要联系到当时欧洲整个社会的发展特点来分析。
4.【答案】(1)棉花贸易从多极、分散逐渐向欧洲集中,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
(2)英国棉纺织业新技术、新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贸易竞争中获得优势,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美国南北方因奴隶制存废长期存在矛盾,最终爆发内战。英国商人担忧一旦解放奴隶,将对欧洲棉纺织业发展造成冲击。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不断变化,从原来的多极、分离越来越集中在欧洲,世界联系日益紧密。联系所学知识,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中的“......促成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纺织工具的发明......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近200倍......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击败其他世界竞争对手。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可见英国棉纺织业新技术、新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贸易竞争中获得优势,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 ,最终爆发内战 ,给美国带来危机,因此英国商人担忧一旦解放奴隶,将对欧洲棉纺织业发展造成冲击 。
故答案为:(1)棉花贸易从多极、分散逐渐向欧洲集中,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
(2)英国棉纺织业新技术、新工具的发明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其在全球棉花贸易竞争中获得优势,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美国南北方因奴隶制存废长期存在矛盾,最终爆发内战。英国商人担忧一旦解放奴隶,将对欧洲棉纺织业发展造成冲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及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5.【答案】(1)要求线路绘制正确,且表示方法与所设计的图例一致。第一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国。第二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斯里兰卡。两条线路可以采用一个粗线,一个细线。图略。
(2)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大陆之间的商业联系,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能力提高,使茶叶消费大众化。经济全球化促使茶叶的生产、销售、贸易进一步发展,(任答两点)
(3)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茶文化;推动中华传统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对外开放,促进茶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国。第二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斯里兰卡。
(2)据材料一“16世纪,葡萄牙人将中国的茶叶从海上带往葡萄牙。1662年 ,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茶叶带到英国”和材料二“ 英国将以蒸汽为动力的机械化生产推广到茶叶生产中,茶叶的成本迅速下降,产量增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茶叶日渐风行世界的原因,从历史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大陆之间的商业联系,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能力提高,使茶叶消费大众化。触及全球化促使茶叶的生产、销售、贸易进一步发展。
(3)根据材料,茶叶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从社会学科角度看,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茶文化;推动中华传统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对外开放,促进茶文化在交流交流互鉴中发展。
故答案为:(1)要求线路绘制正确,且表示方法与所设计的图例一致。第一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葡萄牙--英国。第二条线路是:中国--马六甲海峡--印度--斯里兰卡。两条线路可以采用一个粗线,一个细线。图略。
(2)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大陆之间的商业联系,促进了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能力提高,使茶叶消费大众化。经济全球化促使茶叶的生产、销售、贸易进一步发展,(任答两点)
(3)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茶文化;推动中华传统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对外开放,促进茶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点评】(1)主要考查海上运输通道,熟悉主要海洋和海峡即可。
(2)本题以茶叶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为切入点,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茶叶日渐风行世界的原因,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于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
6.【答案】(1)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联成一体,对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2)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英国等国在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等。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凭借地处大西洋沿岸的有利地理位置,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专制制度对他们的种种限制,从而寻求政治变革。
(3)丝绸之路是陆上运输,往往采用骆驼等工具运载货物;新航路是海上运输,主要用船运载货物。丝绸之路连通了亚欧两大洲,新航路连通了世界。
趋势:区域联系日益密切,人类交往不断扩展、越来越频繁等。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丝绸之路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新航路的开辟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开拓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得以产生并逐渐壮大。
(3)从交通方式上看,丝绸之路是陆路;新航路是水路。从活动区域上看,丝绸之路连通了亚欧两大洲,新航路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从中可以体会到区域联系日益密切,人类交往不断扩展、越来越频繁等。
故答案为:(1)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使西域和中原牢固地联成一体,对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2)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英国等国在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等。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凭借地处大西洋沿岸的有利地理位置,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专制制度对他们的种种限制,从而寻求政治变革。
(3)丝绸之路是陆上运输,往往采用骆驼等工具运载货物;新航路是海上运输,主要用船运载货物。丝绸之路连通了亚欧两大洲,新航路连通了世界。
趋势:区域联系日益密切,人类交往不断扩展、越来越频繁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丝绸之路与新航路的不同等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丝绸之路与新航路的不同等知识。
7.【答案】(1)希望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商品(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罗盘”导航技术(指南针)。
(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目的:救亡图存(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影响:都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 14、15世纪,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的扩大,欧洲人渴望开拓新的贸易市场,东方的富庶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寻求黄金和财富,因此,欧洲人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指南针的使用,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目的上来看,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都是为了救亡图存,维护清朝统治;从影响上来看,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都使中国走向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本国封建势力, 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故答案为:(1)希望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商品(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罗盘”导航技术(指南针)。
(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目的:救亡图存(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影响:都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史实。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