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沁园春长沙一、课时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2.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3.品味意象,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4.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二、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逝世。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选》《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2、了解背景《沁园春 雪》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3、名句集锦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 会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 娄山关》)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 六盘山》)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 雪》)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和柳亚子先生》)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 咏梅》)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到韶山》)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 北戴河》)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菩萨蛮 大柏地》)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三、预习环节1、试读,要求读得准确,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语速,读出节奏等。2、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写出括号内相应汉字。橘( )子 zhōu( )头 层林尽rán ( ) 百舸( )争流万类霜天jìng( )自由 怅( )liáo kuò( ) 问cāngmáng( )大地 Zhēng róng( )岁月稠 挥斥方qiú( ) 万户hóu( ) màn( )江碧透 浪è( )飞舟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漫江: 舸: 寥廓: 遒: 苍茫: 主:峥嵘: 激扬文字: 稠: 风华正茂: 遏: 挥斥:击水: 指点江山 粪土当年万户侯:4、背诵全文四、走进课文品读上阙,探究下列问题。(一)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来写的吗(二) 这些意象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的:(三)试概括上阙描绘的景物的特点:(四)关于秋景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绘的吗写出古人描写秋景的诗句或一般人对秋的感受,诗人与古人、一般人有何不同。(五)本阙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一样,你能调整好并说说它的大意吗(六)上阙最后三句,写出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提出了什么问题。(七)再反复朗读,结合具体词句总结朗读技巧:品读下阙,探究以下问题。(一)导读:阙的上下片写法上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下片首句称过片,起过渡作用。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忆"的是什么内容,由哪个字统领,表现了毛泽东的什么精神?(二)探究:结尾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三)再读,总结下阙朗读技巧:五、课内巩固(一)基础知识1、多音字( )中流 ( )曾祖父 ( )干劲( )中肯 ( )曾经 ( )劲敌( )空洞 ( )看望 ( )年度( )空白 ( )看守 ( )揣度2.根据拼音写汉字。màn( )山遍野 无比 chóu( )怅 jié( )石 qìn( )人心脾轻歌màn( )舞 未雨chóu( )缪 jì( )子 分mì( )物wàn藤( ) 一chóu ( )莫展 è( )止 bì( )阳县3.辨词填空。(1)寥廓 辽阔 ( )的天空 ( )的山川(2)峥嵘 狰狞 ( )岁月 面目( )(3)激扬 激昂 ( )士气 群情( )(4)意气 义气 ( )风发 讲究( )(5)独立 独力 ( )经营 经济( )六、课外拓展(一)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相关题目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1、本词的词牌是( ) ,词题是( ) 。依长短来看,属于( ) ;从分段来看,是( ) 。2、“寥廓”一词在课文《沁园春 长沙》中是指 ( ),此处应解释为( ) 。3、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难老""易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二)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木兰花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四、品读上阙,探究下列问题。(一)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二)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俯察水底,鱼儿轻快地畅游。这几组景物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三)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四)"自古逢秋悲寂寞","风急天高猿啸衰","草本摇落而变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我们初中学过的马致远的《秋思》。毛泽东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五)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六)"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是全诗的"诗眼"。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七)前三句要读得深沉、有力、稳定,读出词人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读出毛泽东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坦荡从容、临危不惧的伟人形象;“看”要读得响亮、铿锵;看的内容要语调激昂、抑扬顿挫;“万类”要有深沉之感,“怅”稍长一点。品读下阙,探究以下问题。(一)1、承上启下2、"忆"的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为粪土。由哪个字统领恰 ,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三)“携”句从容深沉,“恰”句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节奏要有变化;“曾记”句铿锵有力,深情呼唤。五1、zhōng/zhòng zēng/céng jin/jing kōng/kòng kàn/kān dù/duó2、(1)漫 曼 蔓 (2)惆 绸 筹 (3)碣 偈 遏 (4)沁 泌 泌3、(1)寥廓、辽阔(2)峥嵘、狰狞(3)激扬、激昂(4)意气、义气(5)独力、独立解析:(1)“寥廓”和“辽阔”都是形容词。“寥廓”的意思是高远空旷,侧重于立体的范围。如:视野寥廓、寥廓的天空。“辽阔”的意思是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于指平面的范围。如:辽阔的土地、辽阔的山川、幅员辽阔。(2)“峥嵘”和“狰狞”都是形容词。“峥嵘”的意思是:①高峻。如:山势峥嵘。②比喻才气、品格等超出寻常,不平凡。如:头角峥嵘、峥嵘岁月。“狰狞”的意思是面目凶恶。如:面目狰狞。(3)“激扬”可作动词,也可作形容词,意思是:①激浊扬清。如:激扬文字。②激动昂扬。如:激扬地欢呼。③激励,使振作起来。如:激扬士气。“激昂”则只可作形容词,意思是:(情绪、语调等)激动昂扬。如:群情激昂。(4)“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例如:意气风发、意气相投。“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究义气。(5)“独立”指①不依靠别人②单独地站立。如经济独立、独立寒秋。“独力”侧重于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等。如独力经营。六、(一)1、本词的词牌是采桑子,词题是重阳。依长短来看,属于小令;从分段来看,是单调。3、B2、宇宙的广阔 高远辽阔(二)1、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2、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