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历社九下6.1.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历社九下6.1.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试卷

资源简介

历社九下6.1.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大建设成就。下列内容属于我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因此:
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2.汽车正在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新中国汽车工业起步于(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答案】B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其中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这是一五计划成就,课本上有,难度不大。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1956年底,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对表1解读正确的是(  )
表1: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产量 年份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 163.42 1.30 0.66 1.35
1957 195.05 1.64 1.31 5.35
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D.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答案】C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表格中的内容是对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比较,分析数据可以看出,粮食、棉花等农业产品产量提高幅度不大,而煤、钢等重工业产品产量有大幅度提高。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有关知识。题干图表表明:从1952年到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钢产量大幅度增加.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在1953年-1957年实行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国民经济有恢复 B.保障了土改革的完成
C.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
【答案】C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C符合题意;
促进了国民经济有恢复、保障了土改革的完成、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6.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实行国有化,在一定年限内让资本家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得一部分利润的政策。这种政策是(  )
A.股份分红政策 B.廉价收购政策
C.和平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政策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因此:
ABD表述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赎买政策,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7.1956年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一五”计划中的盲目跟风 D.反腐第一案中的毫不留情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956年手工业改造过程中民族的东西被搞掉了,毛主席要求一定要回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因此:
ACD与题意时间不符,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弊端,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
ABD与题意无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意义,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9.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工业规模狭小,技术装备低劣,重工业基础薄弱,不能独立自存,人民生活困苦,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国内长期的战争 B.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C.国民政府的搜刮 D.朝鲜战争造成的损失
【答案】D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国内长期的战争,表述正确;
B.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表述正确;
C.国民政府的搜刮,表述正确;
D.朝鲜战争造成的损失,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背景,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10.“一五”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其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的重工业项目主要集中在(  )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答案】C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沈阳机床厂、长春机床厂和飞机场都位于东北。因此:
ABD与题意无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1)材料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两大历史事件?
(2)图一和图二的做法在所有制方面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图三属于我国哪一期间的成就?该成就的取得与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答案】(1)1952年土地改革、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土地改革由封建土地制度转变为农民个体所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农民个体私有转变集体所有(公有制)。
(3)“一五”计划期间1952土地改革的完成,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知识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图一“建国初期,农民在分地之前,丈量地主的土地。”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图二 “农民积极报名参加生产合作社” 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了农民土地的所有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土地归集体所有或归国家所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3)1953——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武汉长江大桥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大成就之一。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1)1952年土地改革、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土地改革由封建土地制度转变为农民个体所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农民个体私有转变集体所有(公有制)。
(3)“一五”计划期间;1952土地改革的完成,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史实。
12.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神奇逆转】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变化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成就瞩目】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答案】(1)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
(2)重工业。
(3)武汉长江大桥。东北工业基地。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一的“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说明中国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分析材料二的图表“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953—1957年,我国的重工业发展最快。(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行了一五计划。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五计划期间,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及表格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抓住材料关键语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的原因、优先发展的行业及成就,把材料及表格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实行赎买政策。
(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2)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目的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956年底完成。(3)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实质。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4)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1)实行赎买政策。(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材料信息为依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历社九下6.1.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大建设成就。下列内容属于我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汽车正在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新中国汽车工业起步于(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4.对表1解读正确的是(  )
表1: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产量 年份 粮食(百万吨) 棉花(百万吨) 煤(亿吨) 钢(百万吨)
1952 163.42 1.30 0.66 1.35
1957 195.05 1.64 1.31 5.35
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D.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国民经济有恢复 B.保障了土改革的完成
C.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
6.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实行国有化,在一定年限内让资本家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得一部分利润的政策。这种政策是(  )
A.股份分红政策 B.廉价收购政策
C.和平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政策
7.1956年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一五”计划中的盲目跟风 D.反腐第一案中的毫不留情
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9.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工业规模狭小,技术装备低劣,重工业基础薄弱,不能独立自存,人民生活困苦,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国内长期的战争 B.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C.国民政府的搜刮 D.朝鲜战争造成的损失
10.“一五”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其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的重工业项目主要集中在(  )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1)材料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两大历史事件?
(2)图一和图二的做法在所有制方面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图三属于我国哪一期间的成就?该成就的取得与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12.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神奇逆转】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变化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成就瞩目】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因此:
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2.【答案】B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其中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这是一五计划成就,课本上有,难度不大。
3.【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1956年底,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答案】C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表格中的内容是对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比较,分析数据可以看出,粮食、棉花等农业产品产量提高幅度不大,而煤、钢等重工业产品产量有大幅度提高。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有关知识。题干图表表明:从1952年到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钢产量大幅度增加.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在1953年-1957年实行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答案】C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C符合题意;
促进了国民经济有恢复、保障了土改革的完成、标志着三大改造的结束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6.【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因此:
ABD表述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赎买政策,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7.【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1956年手工业改造过程中民族的东西被搞掉了,毛主席要求一定要回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因此:
ACD与题意时间不符,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弊端,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8.【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
ABD与题意无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意义,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9.【答案】D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国内长期的战争,表述正确;
B.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表述正确;
C.国民政府的搜刮,表述正确;
D.朝鲜战争造成的损失,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背景,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10.【答案】C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沈阳机床厂、长春机床厂和飞机场都位于东北。因此:
ABD与题意无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1.【答案】(1)1952年土地改革、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土地改革由封建土地制度转变为农民个体所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农民个体私有转变集体所有(公有制)。
(3)“一五”计划期间1952土地改革的完成,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知识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图一“建国初期,农民在分地之前,丈量地主的土地。”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运动。图二 “农民积极报名参加生产合作社” 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了农民土地的所有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土地归集体所有或归国家所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3)1953——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武汉长江大桥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大成就之一。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1)1952年土地改革、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土地改革由封建土地制度转变为农民个体所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农民个体私有转变集体所有(公有制)。
(3)“一五”计划期间;1952土地改革的完成,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史实。
12.【答案】(1)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
(2)重工业。
(3)武汉长江大桥。东北工业基地。
【知识点】一五计划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一的“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说明中国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分析材料二的图表“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953—1957年,我国的重工业发展最快。(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行了一五计划。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五计划期间,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及表格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读懂材料信息,其次看问题。抓住材料关键语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的原因、优先发展的行业及成就,把材料及表格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教材中相关的历史事件有机联系起来,以此确定答案。
13.【答案】(1)实行赎买政策。
(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2)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目的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956年底完成。(3)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实质。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4)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答案为:(1)实行赎买政策。(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材料信息为依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