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边院中学 ——幸福教育专题复习 《溶液》导学案设计人:李丽美 审批人: 时间: 2013-4-27一、复习目标:1.掌握溶质、溶剂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掌握溶液的概念。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变,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区别与其相互关系。3.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了解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4.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二、自主复习内容(知识点回顾)三、合作探究(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 溶液 ------溶剂,溶质.当溶液中有水时,不论水的量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 ————( )性和( )性①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 )质量和( )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这是受到分子间的间隔的影响③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物质溶解时吸热,如__________;有的物质溶解时放热,如__________;有的物质溶解时没有明显的能量变化,如_________。④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如:生石灰溶于水时,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 氢氧化钙, 而不是生石灰(二)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1.概念(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 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质量.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要强调溶质(2)浓溶液和稀溶液---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一般规律:【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的均一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质C、酒精和水任意比例互相溶解时,均称为酒精的水溶液D、植物油溶于汽油中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例2〗如图所示,向试管中的水加入下列某物后,U形管中原来水平的红墨水液面出现了左高右低的水位差,则该物质极可能是( )A.苛性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活性 炭〖例3〗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B.向20℃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取少量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D.取少量溶液至50℃无固体析出(三)、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 ) 抓住的四个要点:①“在一定温度下” ②“在100克溶剂③“饱和状态”” ④“所溶解的克数”(2).物质的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相同,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相同溶解性粗略地、定性地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而溶解度精确地、定量地衡量溶解性的大小.如20℃时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见下表(S表示溶解度)溶解度 S>10g 10g>S>1g 1g>S>0.01g S<0.01g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不溶)(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的性质;②溶剂的性质(见溶解性部分)③温度2、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交点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能进行有关的计算.3、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例1】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 将36gNaCl溶于1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NaCl的溶解度为36g.②20℃时,100克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26.5克NaCl,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6.5克.③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31.6克KNO3,而200克水最多能溶解63.2克 KNO3,因此,KNO3的溶解度随溶剂质量增大而增大.④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NaCl20克,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 g.⑤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⑥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NaCl达到饱和状态,因此,NaCl在20℃的溶解度为解度为36克【例2】在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在20℃时,把20克NaCI投人到50克水中充 分溶解后,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制成了70克饱和溶液 B.制成了68克饱和溶液C.有18克NaCl发生溶解 D.还剩余2克固体NaCl(未溶解)【例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 B.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C.揭开碑酒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游出水(四).混合物的分离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1、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或说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物质.①过滤使用的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附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过滤必须做到“一贴”、“二低”、“三靠”2、结晶是溶液中的溶质形成晶体的过程.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晶体的方法主要有:①蒸发溶剂法———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溶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晶体。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获得硝酸钾晶体.注意:①固体溶质结晶后往往还需要过滤来取得这些晶体.②采用结晶的方法可以分离提纯两种固体溶质.如分离NaCl和KNO3的固体混合物3、粗盐提纯的步骤(1)溶解;(2)过滤;(3)蒸发;〖例1〗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溶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人蒸发皿内加热B.开始析出结晶时,停止用玻璃棒搅拌C.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D.待液体彻底蒸发后停止加热〖例2〗欲使硝酸钾从其饱和溶液中快点分离出来,可采用的方法是( )A.冷却饱和硝酸钾溶液 B.在该温度时蒸发水份C.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D.先加热蒸发一部份水再降温〖例3〗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制造黑火药的一种重要原料是硝酸钾。我国古代是用下列方法制得硝酸钾的,其过程如下:(1) 先收集硝土(主要成分是硝酸钙)用水溶解;(2) 加人草木灰,待其充分反应后,可采用 和 的方法得到硝酸钾,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能依次按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分离的混合物是( )A、石灰石和食盐 B、水和酒精C、硝酸钾和氯化钾 D、铁粉和铜粉(五)、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变式: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2、溶液的稀释与浓缩的计算溶液体溶液加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加溶质,另一种是蒸发剂,后者又称“浓缩”,溶液稀释的方法是加溶剂。强调:(1)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用概念中所列关系式进行计算.(2)浓溶液的稀释计算,用有关关系式计算 (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3)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各物质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质量须是纯净物的质量.四、达标测试1.把足量的锌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形成溶液的溶质是 ,溶剂是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D.20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则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 g3.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会放出热量的是( )A.NaCl B.KNO3 C.浓H2SO4 D.NH4NO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肯定是较浓的溶液C、饱和溶液肯定要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D、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5.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溶液的配置和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配置1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 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再右盘添加 。最后添加氢氧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用玻璃棒 ,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④存储: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 ,放到指定的地方。6、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填写序号,下同)。(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g。(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______。7.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 ℃时,甲和乙的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2 ℃时,把30克甲溶解在100克水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乙大8.请根据右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⑴P点的含义是 。⑵t2℃时,30 g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 g溶液吗? (填“能”或“不能”)。⑶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填写物质序号)。⑷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于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的是 (填写物质序号)。9.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蔗糖替代品,如图所示为木糖醇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B.木糖醇溶液从30 ℃升温到50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木糖醇溶液从50 ℃降温到30 ℃,一定没有晶体析出D.30 ℃时,75克木糖醇可以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10、已知3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16g,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__________g熟石灰,将所得饱和溶液升温到50℃时,溶液是否饱和?_______(填“是”或“否”)。11.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小明将5克硝酸钾加入10克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1)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不考虑水的蒸发,计算结果精确到0.01)12.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1)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在这个过程中竹片发生了___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在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5%的稀硫酸,需用量筒量取________毫升的蒸馏水,稀释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和________。13、为测定某碳素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粉未于质量为51. 8克的烧杯中,然后逐步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当加入80g稀硫酸时反应恰好完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右图。试通过计完成下列填空:(不能整除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该实验取用的样品质量为: 。(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待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五、学后反思溶质+溶剂溶液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不限定条件粗略分类浓溶液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液液强调一定温度、一定溶剂溶解度度度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克”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①________②_____ ③___________③_________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t1 t2 温度/℃溶解度/g30A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