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9科1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9科12份)

资源简介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2013.4)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Al 27 Ca 40 Mg 24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1-15题每小题2分,16-20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近日,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罕见的连续雾霾天气,导致当下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下列与治理雾霾天气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推广燃煤脱硫技术,减少SO2污染,同时把煤粉碎了再燃烧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B.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C.推广煤的气化、液化技术,提供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
D.在汽车尾气处理器中使用新的催化剂,促使平衡2CO+2NO2CO2+N2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各种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下述能量未必由化学能转化而来的是
A.电解铝所需的电能 B.人的体能 C.化学电池的电能 D.燃油汽车的动能
3.下列物质在指定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①水溶液 NaHSO4=Na++HSO4-    ②熔融状态 NaHSO4=Na++HSO4-  
③水溶液中 NaHCO3=Na++ HCO3-  ④水溶液 H3PO43H++PO43-  
⑤水溶液 H2S+H2OH3O++HS-   ⑥水溶液 HF+H2OH3O++F-
A.④⑤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⑥
4.室温下,有关①100 mL 0.1 mol/L NaHCO3、②100mL 0.1 mol/L Na2CO3两种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溶液中水的电离度比较:②>①
B.分别加入少量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32-)均增大
C. ①溶液中: c(CO32-) < c(H2CO3) D.②溶液中: c(HCO3-) < c(H2CO3)
5.向0.1mol/L CH3COOH溶液中加入CH3COONa晶体或加水稀释时,都会引起
A.溶液的pH减小 B.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
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小 D.溶液的c(OH-) 增大
6.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各操作中,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A.用蒸馏水冼净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
B.用蒸馏水冼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液润洗,而后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
C.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mL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进行滴定
D.改用移液管取10.00mLNaOH溶液,放入锥形瓶后,把移液管尖嘴处液体吹入。
7.有一反应:2A+B2C,其中A、B、C均为气体,下图中的曲线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曲线,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B的转化率,图中有a、b、c三点,如图所示,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b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C.T1温度下a点表示若想达到平衡,可以采取增大压强的方法
D.c点可表示v(正)<v(逆)
8. 25 ℃、101 kPa下:
①2Na(s)+1/2O2(g)===Na2O(s) ΔH1=-414 kJ/mol
②2Na(s)+O2(g)===Na2O2(s) ΔH2=-51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 ℃、101 kPa下,Na2O2(s)+2Na(s)===2Na2O(s) ΔH=-317 kJ/mol
9. 室温时,将V1mL c1 mol/L的NaOH溶液滴加到 V2mL c2 mol/L 的醋酸中,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混合溶液的pH=7,则 c1V1 > c2V2
B.若V1=V2 、c1= c2,则混合溶液中 c(Na+) = c(Ac-)
C.若混合溶液的pH=7,则混合溶液中 c(Na+) = c(Ac-)
D.若V1=V2 ,且混合溶液的pH>7,则一定有 c1> c2
10.铝电池性能优越,Al –AgO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
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gO+2e-+H2O=Ag+2OH-
B.在正极区H+浓度增大,在负极区H+浓度减少
C.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当电池负极的质量变化10.8g,则过程中电池流动的电子物质的量为1.2NA
11. H2CO3和H2S在25℃时的电离常数如下:
电离常数
Ki1
Ki2
H2CO3
4.2×10-7
5.6×10-11
H2S
5.7×10-8
1.2×10-15
则下列反应可能发生的是
A. NaHCO3+NaHS=Na2CO3+H2S B. H2S+2Na2CO3=Na2S+2NaHCO3
C. Na2S+H2O+CO2=NaHS+NaHCO3 D. H2S+NaHCO3=NaHS+H2CO3
1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①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③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④常温下,将1mL 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测得其pH<5;⑤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Na(l)+KCl(l) K(g)+NaCl(l);⑥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⑦压缩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A.①②③ B.②⑥⑦ C.①③④⑤ D.②⑤⑥
1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SO2氧化成S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 2SO3(g);△H=-akJ·mo1-2在相同条件下要想得到2akJ热量,加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4 mo1SO2和2mol O2 B.4mol SO2、2mo1 O2和2mol SO3
C.4mol SO2.和4 mo1 O2 D.6mo1 SO2和4 mo1 O2
14.下列四个图像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化学反应H2(g)+Cl2(g)=2HCl(g)的能量变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183kJ/mol
B.②表示其它条件不变时,反应4A(g)+3B(g)2C(g)+6D在不同压强下B%(B的体积百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则D一定是气体
C.③表示体积和pH均相同的HCl和CH3COOH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产生H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则a表示CH3COOH溶液
D.④表示10mL 0.1mol/L 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0.lmol/LHCl,产生CO2 的体积随盐酸体积的变化,则b表示Na2CO3溶液
15.已知Ksp(AgCl )=1.8×10-10,Ksp(AgI)=1.0×10-16。下列关于不溶物之间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常温下,AgCl若要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
×10-11 mol·L-1
B.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I,当两种沉淀共存时,=5.6×10-7
C.AgI比AgCl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可以转化为AgI
D.AgCl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AgI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酸性溶液中只含有Na+.CH3COO-.H+.OH-,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c(CH3COO-)一定大于c(Na+)与 c(NH4+)之和。
B.常温下将0.01molCH3COONa和0.004molHCl溶于水,配制成0.5L混合溶液。溶液中n(CH3COO-)+ n(OH-)-n(H+)=0.006mol
C.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c(Na+)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F和NaCN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HS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中(S和C均用R表示):
B.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三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③>①>②
C.常温下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
与pH值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当pH=4.5溶液中:
D.冰醋酸中逐滴加水,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程度、pH均先增大后减小
18.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1CO和1 mo1 H2O (g),于850℃时进行化学反应:CO(g) + H2O (g)CO2(g) + H2(g) △H<0,达平衡时,有50%的CO转化为CO2。在相同温度下,将1 mo1CO和4 mo1 H2O (g)充入同样的容器中,记录0~8分钟内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
时间/min
n(CO)/ mo1
n(H2O)/mo1
n(CO2)/ mo1
n(H2)/ mo1
0
1
4
0
0
4
0.25
3.25
0.75
0.75
6
n1
n2
n3
n4
8
n1
n2
n3
n4
t
0.15
3.15
0.85
0.85
t分钟时为改变条件后达平衡时所测得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4 min,用C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CO)=0.25mol/(L·min)
B.反应在第4 min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C.8分钟时,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16%
D.t分钟时,反应所处的温度高于850℃
19.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A 、0.1 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t0-t1阶段 c ( B)未画出]。图乙为t2后改变互不相同的某一条件反应速率跟时间的关系,已知,t3 - t4阶段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t1= 15 s,生成物C在 t0-t1时间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04mol·L-1·s-1
B.t4 - 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降低反应温度
C.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0.02mol   D.t5-t6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反应物浓度
20.100℃时,Kw=10-12,将100℃时pH=10的NaOH溶液和pH=1的H2SO4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NaOH溶液和H2SO4溶液的体积比是
A.11 : 1 B.9 : 2 C.12 : 11 D.9: 1
第Ⅱ 卷 (非选择题部分 共55分)
21.(共6分)
⑴将硫酸钡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处理可转化为碳酸钡,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⑵ 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反应CH4(g)+H2O(g)CO(g)+3H2(g)的KP= ;
⑶已知0.5mol甲烷与0.5mol水蒸汽在t℃、pkPa时,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气),吸收了a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⑷发射飞船时肼(N2H4)与NO2作推力能源,两者反应产生氮气和水蒸气。已知:
①N2(g)+2O2(g)=2NO2(g) △H=+67.7 kJ/mol
②N2H4(g)+O2(g)=N2(g)+2H2O(g)△H=-534 kJ/mol
则肼与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2.(共7分)某自来水中含有Ca2+、Mg2+、Na+、K+、HCO3—、SO42—、Cl—,长期烧煮上述自来水会在锅炉内形成水垢。锅炉水垢不仅耗费燃料,而且有烧坏锅炉的危险,因此要定期清除锅炉水垢。已知部分物质20℃时的溶解度数据为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锅炉中的水垢含有Mg(OH)2的原因: 。
(2)锅炉中的水垢所含有的CaSO4不能直接用酸除去,需要加入试剂X,使其转化为易溶于盐酸的物质Y而除去。试剂X是 (填序号)。
A、食醋    B、氯化钡  C、碳酸钠  D碳酸氢钠
CaSO4能转化为物质Y 的原因是(用文字叙述)

(3)除含CaSO4、Mg(OH)2外,锅炉水垢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
(4)水中的Ca2+、Mg2+可以用一定浓度的M溶液进行测定,M与Ca2+、Mg2+都以等物质的量进行反应。现取含Ca2+浓度为0.40g/L的自来水样10mL,至锥形瓶中进行滴定,达到终点时,用去了浓度为0.01mol/L的M溶液20.00mL,则该自来水样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23.(共10分)⑴ 已知:2CO2(g)+6H2(g) CH3CH2OH(g)+3H2O(g) ,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C-C
C-H
H-H
C-O
C=O
H-O
键能/kJ·mol-1
348
413
436
358
750
463
反应:CO2(g)+3H2(g)CH3OH(g)+H2O(g)的焓变△H=_______________________,△S_____0(填>,<,=)
⑵ 甲醇-空气燃料电池(DMFC)是一种高效能、轻污染电动汽车的车载电池,该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CH3OH(l)+O2(g) == CO2(g)+2H2O(l)。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在上图的横线上标出a、b、c、d四个出入口通入或排出的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⑶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时溶液中
c(NH4+)=c(Cl-)。则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 。
24.(共11分)尿素[CO(NH2)2]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反应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工业上合成尿素分两步进行,相关反应如下:
下列示意图中[a表示2NH3(g)+CO2(g),b表示NH2COONH4(s),c表示CO(NH2)2(l)+H2O(l)],能正确表示尿素合成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是(填序号) 。
(2)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条件,在恒定温度下,将氨气和二氧化碳按2:1的物质的量之比充入一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生成物的体积忽略不计),经20min达到平衡,各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至20min时,二氧化碳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②为提高尿素的产率,下列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升高温度
C.平衡体系中及时分离出CO(NH2)2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若升高体系的温度,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将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④若保持平衡的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3mol的氨气,则此时v正 v逆(填“>”“=”或“<”),判断理由 。
⑤若保持平衡的温度和体积不变,25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2mol氨气和1mol二氧化碳,在40min时重新达到平衡,请在上图中画出25~50min内氨气的浓度变化曲线。
25.(共15分)某学习小组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小组同学开始了实验探究。
⑴实验方案: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锥形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单位时间氢气产生的体积。
实验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mol/L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CuSO4溶/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其中:V1=?????? ,V6=?????? ,V9=?????? ;
⑵实验装置:甲同学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①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A接( )( )接( )( )接( )(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一会儿后稀硫酸就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请你帮助分析原因 。
③实验最后,在读取测量实验中生成氢气的总体积时,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待实验装置冷却后再读数
B.上下移动量筒F,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C.上下移动量筒G,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D.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④ 乙同学认为可选用右图装置中的_____(填A或B)直接与锥形瓶的导管A相连用以测量氢气的体积,理由是 ;实验结束时量筒内的液面高于水槽中液面,立即读数会使氢气的总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应进行的操作是 ;
⑶实验现象与结论: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 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 色;该学习小组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
⑷问题讨论:实验室中现有、、、等4种溶液,可与实验中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 ;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两种);
26.(共6分)已知T°C、pkPa时,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内充有1molA和1molB。保持恒温、恒压反应A(g)+B(g) C(g)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试回答有关问题。
(1)欲使温度和压强在上述条件下恒定不变,在密闭容器内充入2molA 2molB,则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的容积为?????????? ?,C的体积分数为?????????? ?。
(2)若另选一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仍控制温度为T℃,使1molA和1mol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40%,则该密闭容器的容积为?????????? ?。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化学答卷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Ⅱ 卷 (非选择题部分 共55分)
21.(共6分)


⑶ (2分)
⑷ (2分)
22、(共7分)(1)

(2)
(3) (2分)
(4)
23. (共10分)

(2)

⑶ (2分)
24. (共11分)
(1)
(2)① ②
③ (2分)
④ (2分)
⑤(2分)
25.(15分)
⑴V1=?????? ,V6=?????? ,V9=?????? ;
⑵ ①




⑶ , 。

(4) (答两个)。
26.(共6分)
(1) (2分) (2分)
(2) (2分)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化学试卷(2012、4)答案
第Ⅰ 卷
(非选择题部分 共45分1-15题每小题2分,16-20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D
D
C
B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C
D
B
C
C
A
B
第Ⅱ 卷 (非选择题部分 共55分,除有标注的空格外,均每空1分)
21.(6分)
⑴BaSO4+CO32-BaCO3+SO42-
⑵ (2分)
⑶CH4(g)+H2O(g)CO(g)+3H2(g);△H=2akJ/mol (2分)
⑷肼与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2H4(g)+2NO2(g)=3N2(g)+4H2O(g ) △H=-1135.7kJ/mol (2分)
22、(7分)
(1)Mg(HCO3)2 MgCO3↓+H2O+CO2↑, MgCO3+H2O Mg(OH)2+ CO2↑
(2)C 碳酸钙的溶解度远远小于硫酸钙的溶解度
(3)CaCO3、MgCO3等(2分) (4)0.01mol/L
23.(10分)
⑴ -178 kJ·mol-1 <
⑶中 mol·L-1 (2分)
25(15分)
⑴30 10 17.5
⑵①EDG
②Zn与硫酸反应生成气体且放热,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③ACD
④B 防止气体冷却时发生倒吸现象 偏大 将量筒慢慢往下移直到内外液面相平
⑶灰黑色,暗红色。 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铜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接触的表面。
(4) Ag2SO4 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表面积(答两个)。
26.(6分)(1) 40% (2)

2012学年第二学期
杭州二中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1.山东邹县有一刻石,辞云:“追念乱世,封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从这段话中推测,引发该刻石出现的事件可能是
A.周武王派先代贵族后裔来该地“封邦建国”,统辖该地人民
B.秦始皇命该地设置“令”、“丞”等官职,并派遣外地官员担任
C.唐太宗令当地首领为“刺史”,并同意该地百姓不编户籍,不上贡赋
D.康熙皇帝南巡至该地,行三跪九叩之礼
2.“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重要条件。”构成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大业的物质基础条件包括
A.都江堰和郑国渠水利工程的修建 B.率先进行“以牛田”、曲柄锄等耕作方式
C.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D.推广用煤炭作燃料、水力鼓风的冶铁装置
3.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最能体现他“外举不避仇”的用人风格的是
A.提拔尉迟敬德 B.提拔房玄龄
C.起用杜如晦 D.重用魏征
4.下列最能充分说明清朝中央政府授予西藏省级行政权力的是
A.顺治帝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B.康熙帝赐予“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C.历代达赖和班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
D.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5.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
年代
福建莆田
直隶宝坻
湖北川汗
康熙十五年(1676)
192丁
0丁
康熙二十五年(1686)
88丁
22丁
24丁
康熙三十年(1691)
58丁
10丁
14丁
A.三藩之乱 B.准噶尔叛乱 C.郑氏割据 D.大兴文字狱
6.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
A.编定“六经” B.创立儒家学说 C.提倡“仁”的思想 D.开创私学
7.有人说拿破仑时期法国的对外战争在本质上是两种制度的交锋。法国军队的下列活动中,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摧毁旧的土地制度 B.推行法国的政治制度
C.消灭当地贵族势力 D.追求法国的自然疆界
8.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法国拿破仑的个人独裁是出现在下列哪一个事件之后?
A.热月政变 B. 雾月政变 C. 拿破仑称帝 D. 颁布《法典》
9.“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 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
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
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
10.20世纪初,中国、印度、土耳其等许多国家都发生了声势浩大的民族民主运动,被列宁称为“亚洲觉醒”,其中中国的辛亥革命和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些运动的共同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B. 都出现了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 都推动了独立的进程
D. 对本国的传统文化都持基本否定态度,主张学习西方文明
11.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对图进行解读,其观点正确的有
①反映了甘地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质疑与批判
②家庭纺织运动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
③家庭纺织运动旨在振兴经济和争取民族独立
④甘地经济思想的核心口号是“体验真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13.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对材料解读最恰当的是
A. 协约国的胜利是对军国主义的胜利
B. 一战影响下中国人学习的方向发生变化
C. 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
14.下列事件发生在1917年的是
①美国对德宣战 ②中国向同盟国宣战 ③俄国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④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5.有人认为美国“要会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的实质是称霸世界,使美国在谋求霸权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是
A.与苏联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B.策划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 D.组织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6.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在其历史著作《剑桥战争史》中有这样一段话:“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解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在作者分析同盟国一战失败的原因中,不包括
A.协约国与美国贸易密切,可以得到巨额的贷款
B.英国的海上封锁
C.数年的大战使同盟国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D.协约国经济实力总体强于同盟国
18.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例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19.某生分析下表,对1917年协约国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战略物资生产表(单位: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
1914年9月25日
1917年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19
394
22
21
332
16
16
346
25
25
355
50
58
851
15
16
340
A.协约国比同盟国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B.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
C.苏俄和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D.美国放弃中立,参加了战争
20.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
A.吞并奥地利    B.灭亡法国
C.进攻波兰 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21.美英在1941年签署的一份重要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建立新的国际性组织的设想。 这一文件是
A. 《大西洋宪章》 B. 《联合国家宣言》
C. 《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D. 《联合国宪章》
22.《全球通史》记述意大利准备侵略埃塞俄比亚时写道:“墨索里尼在拿定主意后决定立即行动,因为他认为当时外交形势对他很有利。”这种外交形势是指
A. 英法纵容了1935年希特勒对《凡尔赛和约》的破坏
B. 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转移了国际视线
C. 德军开进莱茵区得到英法默认
D. 意大利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23.《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二战后,美国挑起“冷战”,以核武器进行恫吓
B.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提出“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
C.华约组织成立,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战争危险增大
D.70年代美国侵越战争升级,美国人民掀起大规模反战和平运动
24.第二次世界大哉爆发后,甘地曾说:“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战争。老实说,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不过他们不以参战的方式表示反对。”这说明当时甘地
A.放弃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谴责法西斯侵略,却反对战争
C.主张参战,争取民族独立 D.对世界大战漠不关心
25.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意识形态之战”的准确含义是指
A.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
B.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
C. 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之间的矛盾
D. 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之间的矛盾
26.1943年北非战争结束后,美英联军下一步的重大行动是
?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在西西里岛登陆
?C.在易北河与苏军会师? D.进行柏林战役?
27.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恐吓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进一步推进将会导致美日发生战争危险的照会,结果遭到罗斯福的拒绝。美国的出发点是基于
A.不愿干预欧洲事务 B.维护华盛顿体系
C.坚持中立政策 D.避免过早卷入战争
28.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外交政策随着形势变化而呈现出的趋势是
A.控制—竞争一扶植 B.控制一扶植—竞争
C.竞争—控制—扶植 D. 扶植一竞争—控制
29.下列关于历次中东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
B.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线是1956年埃及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C.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大片土地
D.1973年10月,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发动大规模战争,打响“十月战争”
30.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②朝鲜战争爆发 ③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 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13分)几千年来的中国,有人崇拜孔子,有人批判孔子,但是谁也绕不开孔子,孔子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子之武城(鲁国小邑,当时孔子的学生言偃任武城宰),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意谓治理这样一个小地方,用得着这样大张旗鼓地用礼乐进行教育吗)子游(言偃字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同学们)!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
(1)材料一中言偃任地方官实践了孔子的哪些政治主张?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孔子作为教育家的哪些风格?(4分)
材料二 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意指借鉴)。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
朕今所好者,惟有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誓无耳。
——唐太宗
(2)唐太宗自称好“周孔之教”,结合材料说明他弃法崇儒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
唐太宗是怎样从经济政策和法律制度方面实践“以仁义为治”的。(4分)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戊寅,上次曲阜。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至诗礼堂,讲易经。上大成殿,瞻先圣像,观礼器。至圣迹殿,览图书。至杏坛,观植桧。入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顾问鲁壁遗迹,博士孔毓圻占对甚详,赐官助教。诣孔林墓前酹酒。书“万世师表”额。
——《清史稿》
(3)结合材料说说康熙帝对孔子和儒家思想采取了什么态度?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四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又‘言必称尧舜’,就是因为尧舜不是家天下。尧舜的政治,名义上虽然是用君权,实际上是行民权,所以孔子总是宗仰他们。……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民权的见解,二千多年以前已经早想到了。”
——孙中山
(4)从材料中归纳,孙中山认为孔子主张“民权”的依据是什么?孙中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民权”思想有哪些新的发展?(3分)
32.(8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20世纪初的人类造成了严重后果,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战期间)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
迹,都有一千万死者或两千万伤者……所洒下的鲜血。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
材料三 一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使用。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
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4分)
(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分析材料二中这个“开端”的含义。(1分)
(3)材料三说明了一战客观上具有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1分)
(4)除上述三则材料所揭示的后果或影响外,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再列举两例第一次世界
大战对世界格局所产生的影响。(2分)
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和德国政府从加强苏德之间和平事业的愿望出发,达成以下协议:“……缔约双方保证决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在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
——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材料二 “苏联政府和日本政府庄严地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1941年4月13日《苏日中立条约》
材料三 “苏、美、英三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2个月或3个月内,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所进行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须予恢复……”
——1945年2月1日《雅尔塔秘密协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法西斯德国和日本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签订中立条约有何相同目的?(2分)
(2)材料三表明了英美的何种外交政策?你如何看待?(4分)
(3)材料三中“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所进行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须予恢复”是何含义?(2分)
(4)材料二、三在对待中国问题上有何相同之处?(2分)
34.(9分)进入20世纪,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请回答:
(1)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有什么不同?(5分)
(2)结合史实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影响有什么不同?(4分)
2012学年第二学期
杭州二中高二年级历史期中答卷

31.(1)(4分)
(2)(4分)
(3)(2分)
(4)(3分)
32.(1)(4分)
(2)(1分)
(3)(1分)
(4)(2分)
33.(1)(2分)
(2)(4分)
(3)(2分)
(4)(2分)
34.(1)(5分)
(2)(4分)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中参考答案
1—5 BADDA 6—10 ADBCD 11—15 ABBAB 16—20 DCCDD
21—25 AACBD 26—30 BDBDD

31.(1)政治主张:重视礼乐教化,推行仁爱。(2分)教学风格:重视师生对话,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语言幽默,教学气氛轻松;勇于自我批评(或循循善诱),教学相长。(2分,任意两个方面即可,其他从材料出发,言之成理亦可,但总分不超过2分)
(2)原因:唐太宗总结历史的经验,认为用法家学说的朝代往往不长久,而以儒家仁义治国则能长治久安。(2分)经济上,休养生息,实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法律制度方面,慎用刑法,制定的《唐律》,体现了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2分,每一方面1分)
(3)态度:崇儒尊孔。(1分)目的:缓和民族矛盾,维护清朝统治。(1分)
(4)依据:孔子主张天下为公。(1分)发展:理论上,推翻清王朝统治后,要建立
民主共和国;实践上,领导了辛亥革命,成立民主共和国,颁布了反映资产阶级共和国宪
法性质的《临时约法》。(2分)
32.(1)这场大战对人类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美国带来了巨额利润。(2分) 原因:一战爆发后,美国本土没有遭受战火,美国的参战以及不断向协约国提供商品和贷款,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2分)
(2)这一开端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及解放斗争。(1分)
(3)说明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的催化剂。(1分)
(4)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或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开始受到挑战);美日趁机崛起;苏维埃政权成为欧洲政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2分,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33.(1)避免苏联对两国进行军事牵制,以便它们集中兵力侵略西欧或东亚、东南亚地区。(2分)
(2)牺牲中国的领土或主权换取苏联对日作战。(2分)一方面协调了大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另一方面又牺牲了小国、弱国的利益,带有大国强权色彩。(2分)
(3)由苏联继承日俄战争前沙俄在中国东北攫取的各种特权。(2分)
(4)都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2分)
34.(1)第一世界大战的中心在欧洲,中国远离战场,仅仅派遣劳工赴欧洲,是配角;(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牵制着主要的日军。(3分)
(2)一战后,巴黎和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分)二战后,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有所提高。(2分)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地理试卷
命题、校对、审核:高一年级组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一、选择题(共25个,每题2分,共50分)
右图中O为极点,弧PR为晨昏线一部分,且与极圈相切于P点,R点地方时为8时。完成1-2题。
1.若P点经度为15oW,则北京时间是
A.6月22日9时 B.12月22日9时
C.6月22日2l时 D.12月22日21时
2.若切点向O点靠近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喜马拉雅山雪线不断升高
B.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方向移动
C.湄洲岛妈祖石像(约25oN)正午影长逐渐缩短
D.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昼渐长、夜渐短
右图中AB、CD为两条纬线,B、C、E位于同一经线上,AED三点的太阳高度为0°,A和E的时差与E和D的时差之比为2:1。读图完成3-4题。
3.若DE之间的时差为4小时,则:
A.A点始终比B点早日出 B.C点刚好出现极昼或极夜
C.E点位于赤道 D.B点与D点的昼长或夜长均相差12小时
4.若E点的地方时为5时,则:
A.D点一定是昼短夜长 B.B点不可能出现极昼
C.C点白昼不少于9小时 D.A点比C点的昼长差不可能达12小时
5.下列铁路线两端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差别最小的是
A.京哈线?????? ? B.焦柳线???? ? ? C.浙赣线???? ???????D.青藏线
读图完成6-8题。
6.若四个城市都是我国西部地区省级行政中心,则与①、②、③、④对应的城市分别是
城 市
一月均温(℃)
七月均温(℃)

-2.3
14.9

4.9
24.0

7.8
19.9

-1.3
26.7
A.成都、西安、西宁、昆明
B.西安、西宁、拉萨、贵阳
C.贵阳、南宁、乌鲁木齐、拉萨
D.拉萨、贵阳、昆明、西安
7.与②城市相比较,③城市七月均温较低,
主要原因是
A.温度较高 B.地势较高
C.阴雨天较多 D.受冷气流影响
8.四城市所在省区资源优势配对正确的是
A.①——太阳能、地热能、水能 B.②——磷矿、汞矿、石油
C.③——热带生物、铜矿、稀土矿 D.④——煤、天然气、镍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区和④区的分界线是我国的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界线
B.棉花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界线
C.种植业区和放牧业区的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10.关于各区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区大豆播种面积广 ②区油菜播种面积广  
③区粮食作物以青稞为主 ④区适合大规模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读图完成下列11-13题。
11.一般情况下,河流R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12.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该能源基地是
A.水电站   B.油田   
C.天然气田  D.煤矿
1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14.右图所示为我国四个航天发射中心所在区域示意图对图示四地作为航天发射中心的优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晴天多,地形平坦
B.乙——海拔高,便于运输大体积火箭
C.丙——空气洁净,交通便利
D.丁——纬度低海拔高,自转速度大
15.图为中国106.50E的局部地形剖面图。关于①②③④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①处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②处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C.③处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④处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
右图中A、B、C三个地区在不同季节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干旱,回答16-17题。
16.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A地秋季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以秋旱为主
B.B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以春旱为主
C.C地冬季降水少,纬度低,气温较高,以冬旱为主
D.三地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不稳定,全年干旱
17.右图中①②两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受干旱威胁也较大,是因为
(1)①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 (2)①②两地人口密度大,工农业用水量较大
(3)②地河流短小,径流流速快 (4)①②两地耕地面积大,水土资源匹配欠佳
A.(1)(2) B.(1)(3) C.(1)(3)(4) D.(2)(3)(4)
右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回答18-20题。
18.甲地西侧的山脉名称是
A.武夷山 B.雪峰山
C.大巴山 D.太行山
19.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季风气候 B.广泛分布红壤
C.河流结冰期长 D.耕地多为旱地
20.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
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读图回答21-23题。
21.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输送 B.降水 C.径流输送 D.蒸发
22.该河流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①滑坡 ②低温冷害 ③台风灾害 ④泥石流 ⑤旱涝灾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⑤
23.图中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B.种草种树,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C.降水强度逐年增大 D.气候趋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读下图,回答24—25题。
24.甲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25.乙图大致为甲图从A至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多少米?
A.1800 B.700 C.200 D.1500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4个,50分)
26.我国某省局部等高线图,此省地跨中国南北方。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AB两地气候统计资料
(1)甲是中国古代重要都城,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地形条件。(5分)
(2)简析A、B两地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6分)
(3)分别说出乙、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如今地下丰富的矿产成了呼伦贝尔大草原财富的重要来源。
材料二:呼伦贝尔煤炭产业链示意图
(1)左图中-3℃等温线有一段明显的向南弯曲,试解释其原因。(2分)
(2)分析左图中49°N沿线的农业生产类型及自然原因。(8分)
(3) 在右图中填出E、F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5分)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简述图中A地区河流的水系特征。(4分)
(2)举例说出图所示地区的内力作用及其具体表现。(至少写出两种内力作用及其表现)(4分)
云南元阳的哈尼族人民利用当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改造坡地,修建梯田,在梯田上方拦腰筑沟,通过引水、冲肥至梯田,种植水稻,创造了独特的农耕文明奇观。
图为元阳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和梯田景观图。
(3)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说明哈尼人“山上种树、山腰居住、山下种田”的优点。(6分)
29.“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的宋代商船,2007年12月被打捞出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⑴据图分析,说出“南海一号”沉船遗址附近的海底地形,并说明判断理由。 (3分)
⑵简要说明打捞“南海一号”沉船选择在冬季有哪些有利因素。(3分)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地理答卷
一、选择题做机读卡。(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我国某省局部等高线图,此省地跨中国南北方。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甲是中国古代重要都城,分析其形成的有利地形条件。(5分)
(2)简析A、B两地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6分)
(3)分别说出乙、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4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左图中-3℃等温线有一段明显的向南弯曲,试解释其原因。(2分)
(2)分析左图中49°N沿线的农业生产类型及自然原因。(8分)
(3) 在右图中填出E、F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5分)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简述图中A地区河流的水系特征。(4分)
(2)举例说出图12所示地区的内力作用及其具体表现。(至少写出两种内力作用及其表现)(4分)
(3)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说明哈尼人“山上种树、山腰居住、山下种田”的优点。(6分)
29.“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的宋代商船,2007年12月被打捞出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⑴据图分析,说出“南海一号”沉船遗址附近的海底地形,并说明判断理由。 (3分)
⑵简要说明打捞“南海一号”沉船选择在冬季有哪些有利因素。(3分)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地理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C
C
D
B
A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B
A
D
C
B
D
A
B
21
22
23
24
25
C
D
B
C
B
26、(1)冲积平原(地形平坦)(1分),土壤肥沃(1分),便于农耕(1分),利于交通联系(1分)和节省建筑投资。(1分)
(2)B比A降水量大、流量大;雨季长,汛期长;冬季温度零度以上,无结冰期;植被覆盖率高,泥沙量小。(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或写A比B,反之亦正确,但只写特点,没有分析最多4分)
(3)乙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1分)理由:位于河流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1分)丙地区以防治水污染为主。(1分)理由:位于河流中下游,人口密集,城镇较多,经济较发达。(1分)
27、(1)(2分)等温线向南弯曲,表明气温比东西两侧低(1分),是由于该地是大兴安岭(或答受地形影响),海拔高(1分)。
(2) (7分)农业类型:畜牧业、林业、种植业(3分)。
原因:西部高原降水较少(1),主要植被是草原(1),适合发展畜牧业; (大、小兴安岭,)山地丘陵地区,(1分)适合发展林业;东部为平原,(1分)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1分)适合发展种植业。
(3) 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2分)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增加就业机会、收入等(任写3点,3分)
28(1)河流干流自北向南流;(1分)并列分布;(1分)落差大;(1分)流域面积狭小。(1分)
(2)地壳运动:多褶皱山、地震频繁;(2分)岩浆活动:有火山分布、有色金属丰富;(2分)变质作用:有大理岩(或变质岩)分布(2分)(答对其中两项即可得4分)
(3)山上种树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分)山腰冬暖夏凉,水源洁净,适宜居住;(2分)山下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2分)

29、⑴大陆架(1分)。水深在200米以内,坡度平缓(2分)
⑵气温适宜;降水少(晴天多),风浪小,水下能见度好。(3分)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政治期中试卷(文科)
命题人 赵明全
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部分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每题均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讲正确选项填入答题表中。
1.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上,“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复古主义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认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B.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 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
B.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C.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D.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3. 右边漫画《买断》启示我们要
A.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B.抵御落后文化并改造腐朽文化
C.以先进文化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D.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电视纪录片《中国有个暑立里》不仅“接地气”具有生活原型,而且“拉天线”具备国际视野,让外国人看明白并获得感动,为世界认识中国搭了一座桥梁。材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作应
A.立足于国际视野和国外群众的需求 B.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与平等性
C.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D.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5.每年圣诞节,圣诞树将城市的夜空装点得流光溢彩,各种“圣诞”产品的打折促销活动让人眼花缭乱。而我国许多传统节日因相对缺乏商业活动和表现形式的依托而显得有些冷落。这表明弘扬传统文化
①要正确处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②应吸收外来文化
③离不开一定的载体 ④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刷微博泄愤,不如刷微博扶正”。越来越多的微博大佬(指关注者众、发微博量大的人)认识到 “社会需要批评家,更需要建设者”,他们倡导每天发(或转)一条正能量的微博,让粉丝每天接 受“微感动”。 这表明
①网络是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有效途径 ②文化生活领域喜忧参半、良莠不齐
③文化的内容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依靠微博、视频网站和手机等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 引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这意味着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④网络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 2012年全国老龄办等单位推出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其中包括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教父 母学会上网、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内容。新“二十四孝”应该
①剔除传统道德中的糟粕 ②扬弃传统美德中的合理成分
③为道德规范增添时代精神 ④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元芳,你怎么看?”这原本是影视剧中的一句台词,但经过网络的传播,成为2012年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与此同时,更多的网络语言也正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①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②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12年最风靡全球的音乐当属韩国歌手朴载相的一首“江南style”,而世界各国的音乐爱好者, 将各自国家改造版的style上传至网络,让人们见证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维护世界文化的多 样性,应该
①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②和睦相处,融合统一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以民族文化改造外来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汉字的艺术内涵大致包括形美、音美、义美、意美和情美几个方面,其无穷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汉语的词根、词构、读音、方言的独特性等方面。汉字的上述特点从一个侧面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与时俱进
12.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之所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②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④体现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客家人“根在河洛”,南迁过程中不同支系的客家人主体承袭了古河洛文化,也不断吸收和融合南方土著民族的古越文化和畲族、瑶族等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风格。客家文化的形成过程说明
  ①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过程中逐步失去其原有的特点
  ③环境影响文化,文化创新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
  ④受历史、地理因素的影响,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 流行于徽州一带的目连戏在保留粗犷、原始等自身特色和传统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改变 “口耳相传”的传统传承方式,借鉴其他剧种和艺术表演形式的先进经验,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这说明
①文化形态的更替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③现代高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有利于
①引领思潮,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共同思想基础
②凝聚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强基固本,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④弘扬主旋律,抵御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总结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展望了中华民族的明天。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我们要
①继承保留民族特色传统文化 ②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重在行动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 生活中一系列的“XX控”,折射出“控”已成为一种生活状态。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是对社会意识的反映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产生的源泉
③信息传播手段和传递方式的变革改变着生活方式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海峡两岸同宗同源,但在语言文字的具体使用和外来词语的翻译使用上,出现了部分字词在字形、发音、含义等方面的差异。对此,两岸共同努力,编撰中华语文工具书,台湾旅游管理部门专门制作了大陆和台湾用语对照表,《两岸常用词典》大陆版已完稿。这些努力有助于
①展示特色,提升两岸文明程度 ②彼此融合,消除两岸文化差异
③增强认同,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④增进了解,促进两岸交流合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9.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达平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20.下表是某班同学对不同群体文化需求情况的调查
群体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少年
文化需求
听戏曲、打太极拳…
看电视、阅读报纸…
上网、听音乐…
某班同学分析表中信息后,为当地政府提出下列建议,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提供时尚和流行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
B.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
C.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
D.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要
21.治理雾霾天气需要抓住关键和薄弱环节,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市民需要树立环保观念,减少私车出行,倡导每人少开一天车,大家共同努力,共建绿色家园。这表明
①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需要各方面协同减排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环保要从点滴做起
③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抓住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要树立环保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显现出不同的具体内涵。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联系具有客观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如果问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对这一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是不可能的,应该给出确定的条件。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
②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③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 右图甲为海口、乙为南京、丙为北京、丁为哈尔滨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四地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说明
①事物是永恒变化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③气候变化无常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非选择题部分(52分)
非选择题部分共3小题。请将在答卷上作答。
25.针对学校周边的部分商家有向学生兜售内容低俗甚至不健康书刊等违法违规行为,区相关部门联合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对全区校园周边文化市场进行联合整治,实施制度化常态化管理;下拔专款,加强各校图书馆建设,增添各类优秀图书;开展读好书写好文周周评活动。经过共同努力,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得到净化,学生思想精神状态发展趋势良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区开展的系列活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6分)

26.近年来,“表哥”局长、“房叔”政委等官员的财富隐私曝光后牵出了“见光死”的腐败丑闻,官员财产公开也因此成为舆论焦点。当前广东、浙江等省正在率先开展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试点。这一制度的有效推进,除了需要健全的监督机制外,更需要官员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思想上筑起防腐拒变的防线。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试点的合理性。(6分)
(2)从“思想道德修养”角度,谈谈官员们在推进财产公示制度建设中应怎样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7分)
27.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对此,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应该全面传承下去。”
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中的有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看法。(9分)
28. 社会心态既是社会状态变迁的表达和展示,也是社会建构的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与条件。社会心态是社会状态的“睛雨表”和“风向标”。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说明国家为什么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8分)
29.某地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方式,把建设文化工程作为社会建设的先导。开展“模范家庭”、“致富能人”、“婆媳典范”等评选活动,树正气、驱邪气;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与农业院校合作培育和引进水果新品种,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开展“舞动乡村”活动,举办“插秧节”、“油菜花节”、“赛龙舟”等,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建设农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为村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使村民民心齐了、干劲足了、钱包鼓了。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地是如何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6分)

30.习近平总书记说,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为什么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政治期中答卷(文科)
选择题部分(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非选择题部分(52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区开展的系列活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6分)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试点的合理性。(6分)
从“思想道德修养”角度,谈谈官员们在推进财产公示制度建设中应怎样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7分)
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中的有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看法。(9分)
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说明国家为什么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8分)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地是如何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6分)
为什么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
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政治期中试卷(文科)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D
C
C
D
C
B
B
C
C
C
C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C
D
B
D
D
A
B
D
25. ①通过各方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有助于青少年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2分) ②通过净化文化环境,建设校图书馆及增添优秀图书,组织读好书写好文评比活动,有助于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2分) ③通过引导、组织学生读好书写好文等活动,有助于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2分)
26.(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必须承认矛盾,敢于揭露矛盾。针对当前官员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国家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开展财产公示制度试点(3分)。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财产公示制度通过试点总结出对全国各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经验,不断完善反腐体系,推动反腐进程(3分)。
(2)①官员们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分)。②官员要切实遵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能力(3分)。③官员们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2分)。
27.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体现了民族气派、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因此要增强民族凝聚力需要乡村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因此该同学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3分)乡村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此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面传承。(3分)③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乡村文化只有因时而变,不断发展创新才能够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才能增强它的生命力。(3分)
28.①文化作为一中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2分)②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促进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3分)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综合国力。(3分)
29.①该地通过评选各种先进典型,提高村民是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四有公民。(2分)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该地通过引进水果新品种,举办培训班,有利于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益。(2分)③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该地通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文化活动,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2分)
30. 重要性:①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尽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每点2分,三点答出两点即可给4分)
意义:①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②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确保社会主义方向;③增强国际竞争力,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综合国力;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⑤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每个要点2分)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政治(理科)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小题,共7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下列选项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北京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②百年清华“厚德载物”校训 ③美国为摆脱金融危机而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 ④无锡太湖为影视拍摄而修建的“三国城”、“水浒城”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2.“被”,“给力”, “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鸭梨很大”,“恨爹不成刚”,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网络流行语体现了:
A.文化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B.流行文化具有更恒久的价值
C.网络已取代传统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前提
3.两百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中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 B.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C.文化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D.先进民族文化必然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
4.“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
A.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顺其自然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总能给人生指明正确的方向
5.著有《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作品的作家王海鸰被誉为“婚姻第一写手”。她认为婚姻会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我国的情况是,结了婚,对方就不能有隐私了,只要有隐私,就是不忠诚了。在美国,夫妻双方都有人格上的尊重,给对方心灵保留很大的空间,夫妻双方如果查看对方的手机,他们会引以为耻。这说明:
A.文化决定家庭婚姻幸福 B.西方的交往方式更透明更独立
C.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6.舞蹈《蝶恋花》以其变幻的美丽背景恰到好处地配合着演员的舞蹈语言,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这说明
A.优秀的文化能为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成功的艺术作品源于人的创造力 D.艺术创作不需要社会实践
7. 我国传统春节逐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比如韩国、越南也过春节,但习俗不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韩国是祭祖、米糕汤;越南是祭神、粽子。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春节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节日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8.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去年火遍全国,“好声音”导师——艺人杨坤、那英也因本身的实力和收获的超高人气登上2013年春晚舞台。《好声音》的歌曲及一些草根明星如:平安、吴莫愁等也成为观众喜爱的大众文化的代表。这说明:
A.最受大众欢迎的是生活化、平民化的文化
B.大众文化贴近群众生活,为大众喜闻乐见
C.流行文化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
D.大众文化都是流行的通俗的和娱乐的
9.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2011年,“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杭州良渚遗址、杭州运河等也加入了“申遗”之列。关于文化遗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B.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文化遗产最集中地展示了民族文化特色
D.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10.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肯尼亚等国热播,有的地区在开播时甚至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非洲访问,提及此事,他认为这部片子能较好地反映当下中国年轻人的生活,也是中国本土文化走向海外,发展文化交流的见证。这说明:
①中华民族文化是独一无二、不可超越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继承和传播的手段具有多样性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近代中国接受西方新的人文思想、艺术等,主要是经过日本传入的。当时留日学生之众,不亚于今天的留美潮。这说明
A.文化交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今天的日本文化已经落后于美国文化
D.日本的文化属于西方文化
12.从1997年《哈利波特》首部作品诞生至今,其在全球的图书、电影、主题公园等,各种开发价值已超过300亿美元。这启示我们
A.夯实经济基础,壮大文化产业 B.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
C.增强文化实力,提升综合国力 D.防止文化渗透,反对霸权主义
13. 下列选项中“基础”一词用的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实践是基础 ②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世界性是基础
③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继承是基础 ④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政治是基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4. 2012年9月以来,随着一部涉嫌诋毁伊斯兰教与先知默罕默德的美国电影《穆斯林的无知》上映,多个国家的伊斯兰教教徒掀起“反美浪潮”,引发流血冲突。15日,多国的反美示威仍在继续,并有越演越烈之势。一部电影引发了数场政治冲突,这表明
A.文化对政治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一致的 D.霸权主义影响渗透到了国际政治领域
15.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
A.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
C.发展是继承的必要条件 D.文化具有继承性
16.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提问“关于两岸关系”时指出:“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充分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持久的 B.文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17.记载孔子言行的经典语录《论语》,至今仍然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文化前列
C.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消失 D.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
18. 2012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有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在微博上疯转。图片中杜甫时而肩扛机枪,时而脚踏摩托……引发了网络热议和集体围观。对这一文化恶搞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创作要注意把握尺度,尊重传统文化
④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是文化恶搞出现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
19. 绍兴的城市建设保留了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的传统建筑风格,又在新区兴建了具有现代风格的工业城,整个城市在回味历史中展现未来。这启示我们( )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0.自五四运动一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看到,作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其生命的灵魂和前进的动力始终在于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这表明(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源泉 B.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的保证
C.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动力和基础 D.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21.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被毛泽东批评的这些人所犯的错误属于( )
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D.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2.著名学者季羡林称誉道:“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种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文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消亡的从象形到形声、会意交融相合和不断发展完善的最古老文字。华夏民族数千年以来一直用汉语思考、用汉语交流、用汉语书写,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汉语文化孕育了中国人的智能智力,铸造了中华文明。”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④中华文化注重实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3. 2012年10月13-20日,“海峡两岸神农文化祭”活动在湖南省炎睦县隆重举行。活动以“共祭两岸始祖、回承神农文化”为主题,两岸5000多人参与共祭,盛况空前。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4. 不久将迎来2013年5月4日“五四运动”94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坚持爱国主义,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坚持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 ④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民间有句俗语,“吃什么补什么”。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流传广、影响大。在科技发达和文明进步的今天,保护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但不少人还认为食用和药用野生动物可以大补。这表明( )
①饮食文化中也存在腐朽文化 ②对落后饮食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③吃不吃野生动物既是科普问题,也是文化观念问题 ④对饮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我们要鉴别并加以剔除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6. 一代名儒李叔同,借用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参考一首日本歌曲的歌词并浓缩《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创作了名曲《送别》,20世纪中国人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名曲《送别》的创作
①说明了中华文化总是把其他民族文化作为自己发展的根基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③有利于加强不同民族文化在和睦关系中交流 
④有利于增强我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7.杭州图书馆近年率先实行免费开放,向广大读者提供无障碍的绿色借阅通道, 零门槛开放。“多建一座图书馆,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这说明:
A.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B.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C.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D.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8.在突发灾害面前,我国各族群众总能守望相助,以爱心、力量和坚强,全力开展求援和重建。各族群众患难与共,全力开展救援和重建说明了:
①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②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③文化的力量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29.民族精神不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0.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31.对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有许多名言值得体味。下列古语中,体现两者关系的有
①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②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也难也 ③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④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 当前,我国文化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某些方面还存在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为此,我们对待文化市场就需要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B.扩大开放,海纳百川
C.严格规范,整齐划一 D.顺应市场,任其自然
33. 一边是老人摔倒无人敢扶,一边是“最美妈妈”徒手接住坠楼女童;一边是“小悦悦”事件中18位路人的冷漠,一边是雷锋传人郭明义发动百万微博粉丝爱心接力救产妇的温暖……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不同的道德观交织碰撞。材料表明,我国要
①尊重文化差异,理解文化个性? ②倡导主旋律,抵制腐朽文化?
③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④加强道德建设,提高社会公德水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
34.《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加强干部队伍教育,有助于干部进一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一精神是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D.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35. 民间艺术的最大特点是雅俗共赏,群众参与性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易于接受。群众对民间艺术的喜爱启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
A.坚持先进方向,奏响文化主旋律 B.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C.改造传统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D.面向广大人民,发展大众文化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2012年2月6日晚,东莞东城文化广场灯光璀璨,鼓乐喧天。东城区第七届文化体育艺术节闭幕式暨元宵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艺术节自2011年11月26日开幕以来,进行了文学、戏剧、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民间文艺和体育竞赛等20多项活动,包括15场文艺演出,6个艺术展览,5场文学及科学知识讲座,1169场次各类体育竞赛,为群众书写春联3000幅,颁发各种奖项596个,参与群众超过30万人次,成为元旦、春节期间东城区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文化体育盛会。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群众积极参与文化体育艺术节活动的重要意义。(10分)
37. 材料一:农村许多地方文化生活“活动少、渠道窄、形式旧”、“一个月过年、两十月种田、九个月赌钱”的现象普遍存在,算命、看风水等迷信活动十分突出。文化内容单薄,创新乏力,还停留在电视节目等简单形式上,电脑网络、数字电影等文化形式推进缓慢。
材料二:?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的“赌钱”、“算命”、“看风水”等文化现象该如何对待? (8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12分)
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理科政治期中卷答案
选择题
DACCD 6—10 ADBBB
11—15 BBCBA 16—20 AADAB
21—25 BADCD 26-30 DDDCD
31-35 CCDAD
二、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2012年2月6日晚,东莞东城文化广场灯光璀璨,鼓乐喧天。东城区第七届文化体育艺术节闭幕式暨元宵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艺术节自2011年11月26日开幕以来,进行了文学、戏剧、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民间文艺和体育竞赛等20多项活动,包括15场文艺演出,6个艺术展览,5场文学及科学知识讲座,1169场次各类体育竞赛,为群众书写春联3000幅,颁发各种奖项596个,参与群众超过30万人次,成为元旦、春节期间东城区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文化体育盛会。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群众积极参与文化体育艺术节活动的重要意义。(10分) 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以及深远持久的。参加文化体育艺术节活动,这种健康文化可以使人精神愉悦、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4分)
2、积极健康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群众参与到文化体育盛会,文学及知识讲座展现的优秀作品,其感染力和感召力能让人力量倍增(1分);各类活动的积极投入,也促进了健康人格和对真善美的追求(1分);文化生活多样化也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1分)
37. 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
(1)当前我国所提倡的民族精神具体内涵是什么? (8分)
1、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答出这句话给1分,结合材料阐述即可再给1分)
还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每个点各1分,有适当材料结合再给2分)
(2)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2分)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坚持先进理论思想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选择先进文化,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3分,答到先进文化方向的则适当给分)
2、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3分)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长处,同时警惕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3分)
4、必须正确处理好爱国主义核心以及其他精神内涵的关系,并结合时代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分,答到民族精神内涵的即可给分)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文科)
注意:本试卷不得使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复数的共轭复数为
A. B. C. D.
2.设,且对任意的,都有 ,则
A. B. C. D.
3. 设函数,其导函数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函数的减区间是
A. B. C. D.
4.函数在处的切线方程是
A. B.
C. D.
5. 有一段“三段论”推理是这样的:对于可导函数,若,则是函数的极值点.因为在处的导数值,所以是的极值点.以上推理中
A.大前提错误 B. 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结论正确
6.设,则三数,,中
A.都不小于2 B.都不大于2
C.至少有一个不小2 D.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7.若函数在区间单调递增,则m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8.设,,,则的大小关系为
A. B. C. D.
9.设函数有两个零点,则的范围为
A. B. C. D.
10.若函数满足,设,,则与的大小关系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观察下列式子:,,,,…… ,则可以
归纳出第n个式子为 .
12.阅读如图所示的知识结构图,“求简单函数的导数”的“上位”要
素有________个.
13.在复平面内, 复数1 + i与2i分别对应向量和, 其中
为坐标原点,则向量所对应的复数是 .
14. 已知函数在处时取得极值为
0,则 .
15.在平面内,三角形的面积为s,周长为c,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在空间中,三棱锥的体积为V,表面积为S,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可得三棱锥的内切球(球面与三棱锥的各个面均相切)的半径R= .
16.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 .
17.若对任意的,关于x的不等式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 .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数学答题卷(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 12.

13. 14.
15. 16.
17.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本题满分8分)已知函数.
(Ⅰ)求的极值(用含m的式子表示);
(Ⅱ)若的图象与x轴有3个不同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
19. (本题满分8分)设,求证:.
20. (本题满分12分)如图,在http://www. .com/中,,四边形为矩形,且平面平面http://www. .com/,http://www. .com/http://www. .com/.
(I)求证:http://www. .com/平面http://www. .com/;
(II)若点M为线段ED的中点,求平面http://www. .com/与平面http://www. .com/所成锐二面角的正切值.


21. (本题满分14分)设函数.
(Ⅰ)判断能否为函数的极值点,并说明理由;
(Ⅱ)若,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Ⅲ)若存在,使得定义在上的函数在处取得最大值,求实数的最大值.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A
A
C
A
D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 12. 3
13. 14. -15

15. 16.
17.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解:(Ⅰ)令,得:或-3.
当或时,;
当时,;
故在区间,单调递增;在区间单调递减…………..3’
于是的极大值,极小值为………………...1’
(Ⅱ)令,………………………………………………………………3’
得………………………………………………………………………1’
19.(Ⅰ)证法一:要证:
即证:
即证:
即证:
由基本不等式,这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
……………………….8’
证法二:要证:
即证: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上式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 …
…………..8’
20. 如图,在http://www. .com/中,,四边形为矩形,且平面平面http://www. .com/,http://www. .com/http://www. .com/.
(I)求证:http://www. .com/平面http://www. .com/;
(II)若点M为线段ED的中点,求平面http://www. .com/与平面http://www. .com/所成锐二面角的正切值.
(I) 证明: 由,得,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于是平面……………………………………..5’
(II)解:(综合几何法)延长CD、AM交于一点F,连FB,过C作于点G,连AG.
由于,,故平面,
于是,又,故,于是为所求角………4’
由M是AF的中点,于是CF=2,故,……………….2
于是在中,…………………………………..1’
(向量法)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所求角为,
则,,,,
,,
设平面的法向量,于是,
即,令,则,,于是
.……………………………………………………………………………3’
易得平面的法向量,………………………………………………….3’
于是,于是………………………………….1’
21. (Ⅰ),令,得;………………………………2’
当时,,
于是在单调递,不是的极小值点………
…………….2’
(Ⅱ),
当时,在上单调递增;…………………….1’
当时,在上单调递增, 上单调递增;………..1’
当时,在单调递……………………………………………………………………….2’
(Ⅲ).
由题意,当时,恒成立………………………………………………………..1’
易得,令,因为必然在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即………………………………………………………2’
即,即,解得, ,所以的最大值为………………………………………
……………………………………..1’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理科)
注意:本试卷不得使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的共轭复数为
A. B. C. D.
2.设,且对任意的,都有,则
A. B. C. D.
3. 设函数,其导函数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函数的减区间是
A. B.
C. D.
4.有一段“三段论”推理是这样的:对于可导函数,若,则是函数的极值点.因为在处的导数值,所以是的极值点. 以上推理中
A.大前提错误 B. 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结论正确
5.函数在处的切线方程是

A. B. C. D.
6.设,,,则的大小关系为
A. B. C. D.
7.若函数在区间单调递增,则m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8. 在的展开式中,的系数是
A. B. C. D.
9. 若函数满足,设,,则与的大小关系为
A. B. C. D.
10.某校数学学科中有4门选修课程,3名学生选课,若每个学生必须选其中2门,则每门课程都有学生选的不同的选课方法数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观察下列式子:,,,,…… ,则可以归纳出第
个式子为
12.在复平面内, 复数1 + i与2i分别对应向量和, 其中为坐标原点,则向量所对应的复数是 .
13.已知二项式的各项系数和为,则的常数项为 .
14. 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若,,则.类比上述结论,对于等比数列,若,则可以得到=____________.
15.某农场有如图所示的2行3列共六块土地,现有萝卜、玉米、油菜三类蔬菜可种.
要求每块土地种一类蔬菜,每类蔬菜种两块土地,每行的蔬菜种类各不相同,则
恰有一类蔬菜种在同列的种植方法数为 .
16.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 .
17.若对任意的,存在实数,使得关于的不等式恒成立,则t的取值范围是 .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数学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 12.
13. 14.
15. 16.
17.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题满分8分)已知,函数.
(Ⅰ)求的极值(用含的式子表示);
(Ⅱ)若的图象与轴有3个不同交点,求的取值范围.
19.(本题满分10分)
(Ⅰ)设,求证:;
(Ⅱ)设,求证:三数,,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20. (本题满分12分)设正项数列的前项和,且满足.
(Ⅰ)计算的值,猜想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Ⅱ)设是数列的前项和,证明:.

21. (本题满分12分) 设函数.
(Ⅰ)判断能否为函数的极值点,并说明理由;
(Ⅱ)若存在,使得定义在上的函数在处取得最大值,求实数的最大值.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A
A
D
A
D
D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 12.
13. 6 14.
15. 16.
17.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解:(Ⅰ)令,得:或-3.
当或时,;
当时,;
故在区间,单调递增;在区间单调递减…………..3’
于是的极大值,极小值为………………...1’
(Ⅱ)令,………………………………………………………………3’
得………………………………………………………………………1’
19.(Ⅰ)证法一:要证:
即证:
即证:
即证:
由基本不等式,这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
…………………………….5’
证法二:要证:
即证: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上式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 …………………..5’
20. (Ⅰ)解:当n=1时,,得;,得;
,得.猜想………………………………………….2’
证明:(ⅰ)当n=1时,显然成立.
(ⅱ)假设当n=k时,……………………………………………………………………….1’
则当n=k+1时,
结合,解得……………………………………………………………………..2’
于是对于一切的自然数,都有………………………………………………………1’
(Ⅱ)证法一:因为,……………………………………3’
…….3’
证法二:数学归纳法
证明:(ⅰ)当n=1时,,,………………………………….1’
(ⅱ)假设当n=k时,………………………………………………………………1’
则当n=k+1时,
要证:
只需证:
由于
所以………………………………………………………………3’
于是对于一切的自然数,都有…………………………………………….1’
21. (Ⅰ),令,得;………………………………2’
当时,,于是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
在单调递增.
故当时,是的极小值点………………………………………………………….2’
(Ⅱ).
由题意,当时,恒成立………………………………………………………..2’
易得,令,因为必然在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即………………………………………………………4’
即,即,解得, ,所以的最大值为……………………………………………………
……………………………..2’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物理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内匀速转动过程中,线框输出的交流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36 V
B.交流电压的最大值为36 V,频率为0.25 Hz
C.2 s末线框平面垂直于磁场,通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
D.1 s末线框平面垂直于磁场,通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最快
2.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3.据中国地震局台网测定,2013年4月9日10时04分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永平县交界地区(北纬25.7度,东经99.6度)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当时当地某实验室中悬挂着一弹簧振子和一单摆,观察到两者由静止到开始振动的时间相差5.0 S,已知地震波中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 km/s和9 km/s,则有
A.单摆先开始振动,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25 km
B.单摆先开始振动,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36 km
C.弹簧振子先开始振动,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25 km
D.弹簧振子先开始振动,震源离实验室的距离为36 km
4.沿x轴正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P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该波的传播速度为2.5m/s,则t=0.8s时
A.质点P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正值
B.质点P的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同
C.质点P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D.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
5.一列简谐横波以10 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
传播,t=0时刻这列波的波形如左图所示,则a
质点的振动图像为右图中的
6.如图所示,水下光源S向水面A点发射一束光,折射光分成a、b两束,则
A.a、b两束光相比较,a光的折射率较大
B.a、b两束光相比较,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较大
C.若保持入射点A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则从水面上方观察,b光先消失
D.采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光源,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7. 如图所示,波源S的起振方向向上,振动频率f=100Hz,产生的简谐波分别沿水平方向向左、右传播,波速v=80m/s,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P、Q两点,已知SP=1.2m,SQ=1.4m,波刚好传播到P点时波形图正确的是
8.如图所示的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电阻为R、半径为L、圆心角为45°的扇形闭合导线框绕垂直于纸面的O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O轴位于磁场边界)。则线框内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
A. B.
C. D.
9.如图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在介质中形成的波相叠加而发生的干涉的示意图,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减弱
B.B点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加强
C.C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仍加强
D.D点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加强
10.如图所示,折射率n=的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MN的上方,其平面AB与MN的距离h=10cm。一束单色光沿图示方向射向圆心O,经玻璃砖后射到光屏上的O′点。现使玻璃砖绕圆心O点逆时针转动,下列关于光屏上光点的移动方向,距O′点的最远距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右移动,最远距离10cm
B.向左移动,最远距离10cm
C.向右移动,最远距离10cm D.向左移动,最远距离10cm
11.一简谐横波以4 m/s的波速沿x轴正方向传播.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A.波的周期为1s
B.x=0处的质点在t=0时向y轴负向运动
C.x=0处的质点在t= s时速度为0
D.x=0处的质点在t= s时速度值最大
12.如图所示,相距为d的两条水平虚线L1、L2之间是方向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正方形线圈abcd边长为L(L<d),质量为m,电阻为R,将线圈在磁场上方高h处静止释放,cd边刚进入磁场时速度为v0,cd边刚离开磁场时速度也为v0,则从线圈cd边刚进入磁场起一直到ab边离开磁场的过程中
A.感应电流所做的功为mgd
B.感应电流所做的功为2mgd
C.线圈的最小速度可能为
D.线圈的最小速度一定为
第II卷(共52分)
二、实验题(共18分)
13.(12分)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时,
(1)摆球的密度应选得 些(填“大”或“小”),如果已知摆球直径为2.00cm,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下图左所示,那么单摆摆长是______m.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下图右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______s,单摆的摆动周期是______s.
(2)某小组改变摆线长度,测量了多组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时,甲同学把摆线长作为摆长,直接利用公式求出各组重力加速度值再求出平均值;乙同学作出图像后求出斜率,然后算出重力加速度。两同学处理数据的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是:甲_______,乙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4.(6分)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
(1)某同学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以后,他以O点为圆心、10.00 cm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交线段OA于A点,交OO′连线延长线于C点,过A点作法线NN′的垂线AB交NN′于点B,过C点作法线NN′的垂线CD交NN′于D点,如图所示.用刻度尺量得OB=8.00cm,CD=4.00cm.由此可得出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
(2)某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的单位)
15. (6分)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波传播到x轴上的质点B,在它的左边质点A位于正的最大位移处,在t=0.6s时,质点A第二次出现在负的最大位移处。求:
(1)该波的周期T
(2)该波的波速v
(3)从t=0时开始到质点E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经历的时间及在该段时间内质点E通过的路程。
16.(10分)如图所示,一直角三棱镜截面ABC,∠ABC=30°,∠ACB=90°斜边长为L,其折射率为,一束平行光从斜边距A点处的O点平行于BC边射入该棱镜。(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0×108m/s,不考虑光的反射。)
(1)做出光的折射光路图,并求出光射出棱镜时光的偏向角;
(2)求出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
17. (8分) 将一测力传感器连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图甲表示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沿固定的光滑半球形容器内壁在竖直平面内的A、A′之间来回滑动.A、A′点与O点连线与竖直方向之间夹角相等且都为θ,均小于5°,图乙表示滑块对器壁的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且图中t=0为滑块从A点开始运动的时刻.试根据力学规律和题中(包括图中)所给的信息,求:
(1)小滑块的质量.
(2)容器的半径.(g取10 m/s2)

18.(10分)如图所示,两电阻不计的足够长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夹角θ,导轨间距,所在平面的正方形区域abcd内存在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斜面向上。将甲乙两电阻阻值相同、质量均为m的相同金属杆如图放置在导轨上,甲金属杆处在磁场的上边界,甲乙相距 .静止释放两金属杆的同时,在甲金属杆上施加一个沿着导轨的外力F,使甲金属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做沿导轨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
(1)乙金属杆刚进入磁场时,发现乙金属杆作匀速运动,则甲乙的电阻R各为多少?
(2))以刚释放时t =0,写出从开始到甲金属杆离开磁场,外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并说明F的方向。
(3)乙金属杆在磁场中运动时,乙金属杆中的电功率多少?
(4)若从开始释放到乙金属杆离开磁场,乙金属杆中共产生热量Q,试求此过程中外力F对甲做的功。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物理答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13.(1) , , ,
(2) ,
14.(1)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4分)
15.
16.
17.
18.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C
ABD
D
BD
D
BC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C
B
AB
BCD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13.(1) _大, _ 0.8740, 75.2、, 1.88
(2) _ 偏小 , _ __无影响
14.(1) _______1.5___________ (2) _______偏小___________
15. 15. 解 :(1) t=0.6s=1.5T 所以T=0.4S
(2)由图可以知道λ=2m, v=λ/T=5m/s
(3)t =0.8 S S=3A=0.15m
16. 解:①光路图如图所示。设光在AB面和AC面两次折射的入射角分别为、,折射角分别为、,由光的折射定律得:
, (1)2分
17. (1)0.05 kg 0.1 m
18. 1)由于甲乙加速度相同,当乙进入磁场时,甲刚出磁场……,若其后的运算正确,则不写也不扣分
乙进入磁场时……
受力平衡……
……
2)甲在磁场用运动时,外力F始终等于安培力,……
,……
F沿导轨向下……
3)……
4)乙进入磁场前匀加速运动中,甲乙发出相同热量,设为Q1,
此过程中甲一直在磁场中,外力F始终等于安培力,则有WF=W安=2 Q1……。
乙在磁场中运动发出热量Q2,
Q2=Pt或利用动能定理mglsinθ-2 Q2=0
得Q2=(mglsinθ)/2……
由于甲出磁场以后,外力F为零……
得WF=2 Q-mglsinθ……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文)
一、选择题(本题有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多糖是
A、葡萄糖 B、糖元 C、淀粉 D、麦芽糖
2、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和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A、细胞;核酸 B、细胞器;核酸 C、细胞;蛋白质 D、细胞器;蛋白质
3、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和叶绿素中含有的重要元素依次是
A、I、 Fe、Mg B、Cu、Mg、I C、I、Mg、 Fe D、Fe、Mg、 I
4、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 B.脂质 C.蛋白质 D.核酸
5、100个核苷酸所含有的五碳糖的个数是 A、100  B、200  C、300  D、400
6、下列物质中,不含N元素的是 A、细胞膜上的载体  B、纤维素  C、淀粉酶  D、核酸
7、人体某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这一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  B、主动运输  C、保护性  D、流动性
8、水稻叶肉细胞中的DNA存在于
A、细胞核、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B、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核 C、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D、细胞核、核糖体和线粒体
9、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和线粒体 B、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核糖体和内质网 D、线粒体和核糖体
10、下列为肺炎双球菌所不具有的是 A、细胞质 B、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
11、玉米的叶肉细胞中,都具有色素的一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B、叶绿体和中心体 C、核糖体和液泡 D、液泡和叶绿体
12、DNA和RNA存在的主要部位分别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细胞核和细胞质 C、叶绿体和线粒体 D、都在细胞核
13、下列四组细胞器,在其生命活动中,均可产生水的一组是
A.线粒体和核糖体 B.线粒体和内质网 C.叶绿体和内质网 D.内质网和核糖体
14、RNA分子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
A、脱氧核苷酸 B、基因 C、核糖核苷酸 D、信使RNA
15、下列哪些物质出入细胞时与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线粒体无关
A.尿素通过细胞膜 B.人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C.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16、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吸收K+的相同点是 A、都是自由扩散 B、都不需要载体 C、都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D、都消耗ATP
17、增大细胞内酶分布面积的主要结构是
A.细胞膜 B.核膜 C.内质网 D.液泡膜
18、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这说明
A.细胞和病毒失活是因为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
B.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
C.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结构特点是一致的
D.细胞和病毒都要有一定的结构基础,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19、制备细胞膜最常选用的材料是:
A. 人的肌肉细胞 B. 鸟类成熟的红细胞
C.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D. 成熟的植物细胞
20、下列属于光反应中的变化是
A、H2O的分解 B、ATP的水解 C、CO2的固定 D、三碳酸的还原
21、有氧呼吸过程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不可能来自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氢和氧结合形成水
C、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 D、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热能
22、一分子ATP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数分别是
A、3和3 B、2和3 C、2和2 D、3和2
23、乳酸发酵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得多,其原因是
A、只发生在低等生物 B、反应过程比较简单 C、不需要氧气 D、有机物分解不彻底
24、绿色植物代谢活动中,不需要酶参与的是
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B、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渗透吸水
25、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透明的玻璃罩中,在适宜温度、光照和充足的矿质养料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容器中CO2的含量有所下降。此时与实验初始相比较,可以断定植物体
A.合成有机物的速度加快 B.有机物总量有所增加
C.呼吸作用有所减弱 D.吸收水分速度有所减慢
26、下列结构中,不能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为活跃化学能的是
A.线粒体外膜 B.线粒体内膜 C.细胞溶胶 D.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27、在有氧存在时,呼吸作用反而受到抑制的生物是
A.衣藻 B.乳酸菌 C.小麦 D.酵母菌
28、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专一性、高效性 B.其活性不受温度的影响
C.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 D.是生物体活细胞内产生的
29、人体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直接来自
A.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B.肌糖元分解成葡萄糖释放的能量
C.肌糖元分解成乳酸释放的能量 D.ATP水解成ADP时释放的能量
30、某科学家用同位素14C标记CO2,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最可能的是
A.CO2—叶绿素—葡萄糖 B.CO2—叶绿素—ATP
C.CO2—三碳化合物—乳酸 D.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31、放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此时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
A.有水 B.有蔗糖溶液 C.有空气 D.什么都没有
32、已知Mn2+是许多酶的激活剂,例如Mn2+能激活硝酸还原酶,缺Mn2+植物就无法利用硝酸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A.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33、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放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不能出现的现象是
A. 液泡体积逐渐减小 B. 液泡颜色逐渐加深
C. 细胞体积逐渐减小 D. 细胞膜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34、贮藏在地窑中的大量马铃薯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下,可以通过无氧呼吸获得少量能量, 这时葡萄糖被分解为
A.乳酸和二氧化碳 B.乳酸 C.酒精和二氧化碳 D.酒精
35、水稻体细胞内有24个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目依次是
A.24,24,24 B.24,48,96 C.24,48,48 D.24,24,96
36、在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参与分裂活动的细胞器是
A.内质网 B.核糖体 C.叶绿体 D.中心体
37、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数目是
A.2 B.4 C.8 D.1
3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某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内有4个四分体,那么,其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上所含的DNA分子数和脱氧核苷酸链数分别为
A.4和8 B.8和16 C.16和32 D.32和64
39、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看不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中期 B.四分体时期 C.减数分裂I后期 D.减数分裂Ⅱ后期
40、下列各图的纵轴表示一个细胞体积的相对量,横轴表示分裂次数。其中不具细胞周期的是
A B C
A.图A B.图B C.图C D.三个图都不具有
41、某种毒素侵人人体后,因妨碍了细胞呼吸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这种毒素最可能影响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 B、细胞核 C、内质网 D、线粒体
42、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与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有关 B.与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有关
C.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D.细胞体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43、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及死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后代在形态、功能及遗传物质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B.细胞衰老会发生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及酶活性降低等现象
C.细胞的分化是一种持久的变化,贯穿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D.在动植物个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一直存在
44、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的原因是
A.癌细胞能无限增殖    B.癌细胞形态发生了变化
C.癌细胞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D.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45、为促使某些果树扦插枝条快速生根,可采用下列哪种措施进行处理
A、适当浓度的生长素 B、多施钾肥 C、高浓度的生长素 D、多浇水
46、以下几种情况(琼脂块含生长素,遮挡的材料不透光)中,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47、有关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相似处的叙述,哪一种是不正确的
A.它们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B.它们都是由专门的腺体产生的
C.它们的分泌量都极其微小 D.它们都是有机物
48、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种基本形式。两者的关系是
A.前者为主,前者控制后者,后者影响前者
B.前者为主,前者控制后者,后者不影响前者
C.后者为主,后者控制前者,前者影响后者
D.后者为主,后者控制前者,前者不影响后者
49、某成人身材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原因可能是幼年期
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C、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D、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50、下列现象中属于反射的是
A.用电流刺激蛙的带腓肠肌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
B.葵花向着太阳转
C.衣藻由光线弱的地方游向光强的地方 D.鱼儿游向食物
51 、高三学生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一),乙肝抗体呈阳性(+)。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建议?(说明:“+”表示有,“一”表示没有。)
A.你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
B.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免疫力
C.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产生了免疫力
D.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免疫力
52、寒冷时与减少人体热量散失无关的结构是
A.皮肤血管 B.甲状腺    C.心脏  D.立毛肌
53、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54、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人体的免疫功能也可以清除自身细胞
B. 艾滋病是HIV病毒攻击人的T细胞,最终使人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体液免疫只作用于细菌病原体,细胞免疫只作用于病毒病原体
D.记忆细胞在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
55、以下哪种生物是热带雨林的特有动物
A.驼鹿 B.鸵鸟    C.鹦鹉科鸟类   D.驯鹿
56、右图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如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
该地区人口的年龄组成类型属于
A、无法确定 B、稳定型
C、衰退型 D、增长型
57、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它们能够
A、吸收代谢废物并释放氧气 B、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 D、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
58、下列有关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的增长速度与其生存空间无关 B、种群数量增长不受食物的限制
C、一般情况下,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
D、种群增长速度在种群增长的各阶段是相同的
59、在自然界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    B、海洋生态系统   C、陆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60、如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A、B、C、D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其中代表无机环境的是
A. A B. B C. C D. D
二、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61、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脱水生成二肽,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于
A.羟基   B.氨基   C.R基   D.羧基和氨基
62、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①病毒 ②青霉菌 ③细菌 ④草履虫 ⑤蓝藻 ⑥酵母菌 ⑦衣藻 ⑧变形虫
A.①②⑥ B.③⑤ C.③⑤⑦⑧   D.②④⑥⑦⑧
63、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b、d段
C.d段中染色体数曾经加倍 D.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64、下列物质水解后能释放能量的是
A.糖元 B.脂肪 C.蛋白质 D.ATP
65、在光亮处用同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绿藻和酵母菌,其结果如右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培养液中
A.缺少无机盐 B.含氧量太高
C.缺少有机养分 D.不含二氧化碳
66、下面对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实验室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时所用的试剂分别是层析液和乙醇
B.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某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后出现红黄色沉淀,但不能说明样液中就一定含有葡萄糖
C.实验室一般用藓类的小叶或菠菜叶为材料来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D.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6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精细胞、神经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是都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都不断更新
B.乳酸杆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
C.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
D.能抑制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会阻碍根细胞吸收镁离子
68、将2mL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再在a试管加入2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b试管中加入4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下图横轴为反应时间,纵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时间和底物浓度关系的是
69、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  ②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一定在线粒体中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A.部分正确    B.②③   C.①②③④   D.全都不对
70、将小鼠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团。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 细胞和小鼠T 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 细胞和家兔T 细胞有相同抗原
71、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小狗,丁狗不作处理,甲、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查得各自血液中三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雄性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3.8
0.1
5.8

3.6
2.8
0.1

0.8
3
5.5

4
3
6
A.甲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
B.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生长立即停滞
C.丙狗可能出现的症状有性情变得温顺
D.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其个体大小变化为:甲、丁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丙、乙狗不断长大。
72、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0.1﹪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以使瓶中的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分别用相同强度、不同颜色的光来照射,玻璃管均有水滴排出但数量不等(不考虑温度对水滴排出的影响),表中所示的是相同时间内排出的水滴数。该小组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在不同颜色的光照下,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水滴数可以粗略地反映什么?
光 照
排出的水滴数(个)
红光
26
蓝光
32
黄光
2
绿光
l
A.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某种色光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B.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种色光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C.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某种色光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
D.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水分吸收的影响;某种色光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
73、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
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过3层膜结构
74、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10d后将其同没有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相比,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的代谢能力明显下降,并且无法检验出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切除5d后,将溶解于某溶剂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给老鼠连续注射5d,过10d后观察,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由此可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的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进行其他几组对比实验,以作观察比较。你认为下列哪项为最适宜的对比实验组 A.既没有切除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 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过5d后再移植甲状腺的实验组 C.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d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的实验组 D.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与上述溶液不同)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刚做完切除手术的实验组
75、人类的多指(A)对正常指(a)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个多指患者(Aa)的下列各细胞中,可能不含显性基因A的是
①神经细胞 ②成熟的红细胞 ③初级性母细胞 ④次级性母细胞
⑤肌肉细胞 ⑥成熟的性细胞
A.①②⑥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76、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
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能阻止PI的进入
77、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做生态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7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得大象所同化能量的1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79、下列生物中不具有核膜的“生产者”是
A.真菌 B.绿藻 C.蓝细菌  D.衣藻
80、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往往会降低猎物的种群数量,使猎物变少,因此移除捕
食者会使猎物的数量增加,从而增加物种存活的机会。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捕食
者若被移除,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反而会降低。下列哪种捕食者若被移除,可能造
成当地物种多样性降低
A.能捕食其他捕食者的捕食者
B.食性专一的捕食者
C.能捕食处在竞争优势地位的猎物的捕食者
D.能捕食处在竞争劣势地位的猎物的捕食者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1.在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中,AA个体所占比例为36%,aa个体所占比例为16%,这样的种群自由交配或进行自交,A的基因频率和AA的基因型频率变化分别是
??A.不变,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加;不变,增大
??C.增大,增大;增大,增大????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3.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蜣螂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发生改变 C.该蜣螂属于新物种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5.右图表示不同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在各年龄段相近
B.预防单基因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基因检测
C.调查人群中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常选患病家族进行调查
D.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是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变异遗传病是致死的,出生前就死亡了
6.科研工作者对某种常见病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结果:①同一地区发病率因环境因素的巨大变化而出现明显变化 ②同卵双胞胎的情况高度一致 ③在某些种族中发病率高 ④不表现明显的孟德尔遗传方式 ⑤发病有家族聚集现象 ⑥迁徙人群与原住地人群的发病率存在差别。由此推断该病可能是
A.只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 B.只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病
C.单基因和环境共同导致的遗传病 D.多基因和环境共同导致的遗传病
7.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8.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 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
9.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
10.下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并作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a>b、c<d,说明向光侧生长素被分解了
B.若c+d=e+f,且e<f,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
C.甲的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丁的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
D.乙的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其原因是背光侧的细胞分裂和生长较快
1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实验组




处理
种皮完整,
25℃蒸馏水
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
25℃蒸馏水
浸泡24h
种皮完整,0.05%赤
霉素水溶液25℃
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
0.05%赤霉素水溶
液25℃浸泡24h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13.大田栽培的油菜,在盛花期由于一场大雨影响了正常受粉,为了防止减产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A.喷施硼肥  B.追施氮肥 C.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以上方法均不奏效
14.如图为天竺葵叶片进行的实验,14C标记的葡萄糖向着生长素(IAA)浓度高的地方移动,这一特性可在生产实践上用于
A.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B.使子房及其周围组织膨大而获得无籽果实
C.防止落花落果 D.促进植株的长高
15. 某课题组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对微型月季生根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对月季芽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甲促进生根,植物生长调节剂乙抑制生根,且这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均随浓度的上升而增强
B.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可能通过调控月季植株基因的表达实现调节侧芽的生长
C.由实验可判断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可能是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是75μmoL/L
D.若植物生长调节剂甲是生长素类似物,则依据图2三种浓度的关系只能是X>Y>Z
16. 比较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特点,错误的是
A.都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 B.对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
C.体内含量极少?????? ???? ?D.都是活细胞产生的
17.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10d后将其同没有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相比,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的代谢能力明显下降,并且无法检验出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另有一组切除5d后,将溶解于某溶剂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给老鼠连续注射5d,过10d后观察,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由此可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的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进行其他对比实验,以作观察比较。你认为下列哪项为最适宜的对比实验组 A.既没有切除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 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过5d后再移植甲状腺的实验组 C.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d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的实验组 D.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与上述溶液不同)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刚做完切除手术的实验组
18.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④可以直接进入A、C
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
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加
19. 右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糖的平衡可以通过H→D→F途径进行调节
B.处于炎热环境中可通过A→B途径使散热大于产热
C.G过程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D.E过程具有使血液中的激素维持在正常相对稳定水平的作用
20.激素是生物体内微量高效的物质,人体内的调节机制使各种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维持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对于右图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当从0oC环境中转入20oC环境时血液中激素a的含量将会减少
B.激素b以主动转运的方式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甲状腺细胞
C.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通过负反馈的调节,激素a、b含量的变化呈下降趋势
D.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作用密切联系
21. 如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饭后四小时,图中的激素①分泌增加,该激素是由图中的α细胞分泌的
B.可从胰脏组织的研磨液中提取到激素①或②
C.激素①和激素②都作用于肝脏,其作用区别在于激素②促进糖元合成,激素①促进糖元分解
D.激素①还能促使脂肪分解
22.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也可以释放神经递质
C.递质和激素均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突触前神经元在兴奋前已经合成神经递质
23.下列关于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除头面部代表区外,其他代表区在皮层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关系
B.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相关部位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C.刺激中央后回的顶部可以引起对侧下肢的运动
D.韦尼克区受伤的病人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可以听到声音,却不能理解它的意义
24.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和感受器 C.效应器和传入神经?? ?D.效应器
25. 左图表示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体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段表示静息电位,神经纤维膜外的K+比膜内多
B.b点时Na+内流
C.与a段相比,b点时下丘脑细胞释放的与寒冷的调节有关的激素增多
D.接受A物质后,下丘脑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代谢速率不变
26. 右图为膝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中a、b、c为突触,I、II为神经刺激点。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I处给予适当刺激可引起伸肌收缩,这就是膝反射
B、刺激I或II处,图中灵敏电流计指针都会发生偏转
C、膝反射只涉及两个神经元即可引起伸肌收缩,是一种最简单的反射弧,反射中枢在b突触中
D、伸肌内的感受器受刺激后,b突触和c突触释放的递质相同
27.抑制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28.下图表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极化状态时,钠离子浓度②比①高
B.去极化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①侧到②侧
C.复极化过程中,大量钾离子从②侧到①侧
D.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29.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必须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不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D.机体每次接触过敏原都会产生过敏反应
30.下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下列叙述何者不正确?(箭头为疫苗注射时间)
A.甲与丁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
疫苗,识别它们的B细胞特异性
不同
B.注射一次疫苗后,产生的抗
体可以在血浆中长期高水平存在
C.白细胞介素—2可以加强上述反

D.丙时间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甲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
31.目前,全国都在积极防治H7N9流感。H7N9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我国若研发出H7N9流感疫苗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可以使许多人获得对该病的抵抗力。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接种H7N9流感疫苗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B.感染了H7N9流感病毒后,人体只需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C.可用经灭菌的动物营养培养液培养H7N9流感病毒,使之大量增殖
D.H7N9流感患者痊愈后,其血清抗体可用于治疗其他患者
32.TNX-355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治疗艾滋病的单株抗体药物,过去的抗艾滋病药物的作用主要是直接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或增生所需要的酶的作用,然而长期使用的患者常会出现抗药性的问题;TNX-355注射进人体后可与辅助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阻断病毒与细胞的结合,进而确保人类免疫系统运作正常。下列最可能正确的推断是
A.TNX-355可能是一种RNA,能与辅助T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
B.TNX-355可能是一种蛋白质,能阻断病毒与辅助T细胞的结合
C.艾滋病病毒的DNA不断变异,过去的抗艾滋病药物无法长期使用
D.TNX-355可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从而抑制艾滋病病毒的繁殖
3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没有直接参与
A.异体移植导致的排斥反应
B.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C.巨噬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的相互作用
D.效应细胞毒T细胞与癌细胞的相互作用
34.右图表示a与抗体形成的结合体,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a可以表示癌细胞
B.如果a是抗原,多数情况下图示的结合体会进一步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C.如果 a是病毒,通过图示过程即可完全将其消灭
D.图示过程为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35.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时期
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的全部时期
C.种群Ⅰ为0~1岁时期,种群Ⅱ为6~7岁时期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36.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1时间内,种群数量近似“J”型增长,环境阻力已经存在
B.t1时该鱼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37.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见右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
B.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C.计数时若从静置的试管中取出的培养液中酵母菌浓度过高,需要稀释合适的倍数再计数
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38.右图所示是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当种群达到2500只时,正确选项是
A.环境因素对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
B.种群的增长速率保持相对稳定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持平
39.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其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并绘图如右,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D点后,种群的死亡率不一定高出出生率
D.D点是进行捕捞以维持该种群的持续生存的最有利时机
40.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狼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动物学家做出此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
A.狼群的密度 B.狼群的年龄结构 C.狼群的性比率 D.狼群出生率和死亡率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41. 下图中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一定会低于10-8mol·L-1
B.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可用乙图f点表示,此处生长受到抑制
C.如将该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③、④侧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c、g点所对应的浓度表示
42.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β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定血糖含量
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43. 如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胰岛素是51个氨基酸形成的两条肽链的蛋白质
B.乳酸的含量变化可能是调控细胞内与胰岛素合成有关基因表达的信号
C.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增加,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D.进食后,血浆中葡萄糖上升使细胞内乳酸含量上升,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44.右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2个突触
B.如果B受刺激后C会兴奋,则它是通过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进入C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B受刺激后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D.若ab=bd,电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1次
45.下图甲表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结合免疫知识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①~⑦细胞中不需抗原刺激就可形成的只有①②③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都在骨髓中完成
C、图甲①~⑦细胞中,只有①和⑤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D、图乙中,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抗体
46.右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A.a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
B.b细胞接受抗原剌激后能增殖分化
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47.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显微镜下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48.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 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Ⅳ=Ⅰ>Ⅱ=Ⅲ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的开始下降
49.下列四项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中鱼个体数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50.下图中的曲线l~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
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
X——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废物积累
Y——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害物质积累
1
2
3
4
A
W
X
Y
Z
B
X
Y
Z
W
C
Y
Z
W
X
D
Y
X
Z
W
Z-一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谢原有菌种产生的有害废物。
右图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的配对是正确的?
三、填空题(共40分)
51.(共8分)请回答下列有关赤霉素的问题:
(1)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主要在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等_______的部位。
(2)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分析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细胞壁的伸展起__________作用;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在图中的__________(A点、B点、C点)。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52.(14分)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1)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平均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 _______ 的含量。
⑵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 _______ (填器官名称)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5) 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TRH的含量。
㈡实验结果及结论(支持何种观点):
(1)若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则支持观点_________;
⑵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支持观点____________ 。
53. (9分)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各种“异己”的抗原,并给予排斥,这是人和动物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下列细胞参与构筑机体免疫的防线。请回答有关问题:
图中A、B、C、D四个细胞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其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细胞免疫的是______________。
图中①~⑧中,属于抗原的是______________。
A细胞图中显示,细胞膜形成伪足将①包围,形成内吞泡进入细胞质,这种内吞作用与细胞膜结构的______________特性有关;内吞泡与______________(结构名称)融合;⑧是C细胞释放的物质,对D细胞的___________有一定的作用。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类细胞。
54.(9分)下图甲是a-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_______,细胞③通过________________过程产生细胞④⑤。
(2)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的斯坦曼在研究其免疫过程时发现,免疫系统中的树突状细胞能高效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和图甲中细胞 (填数字)的免疫的作用相似,但功能更强大,由此可推测树突状细胞主要可以激活 细胞的功能。
(3) 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由图乙可知,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答题卷
二、填空题(共40分)
51、(共8分)
(1)
(2)
52(共14分)
(一)(1)
(2)
(3) ______ _
(二)(1) (2)
53、(共9分)
(1)
(2)
(3)
(4)
54、(共9分)
(1)
(2)
(3)

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5 DDDCD 6-10 DABCD 11-15 ACDBB 16-20 ACABB
21-25 BCCCB 26-30 CBADB 31-35 DBBBC 36-40 ACDDB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41-45 CBDBA 46-50 BBBBC
三、简答题
51、(8分)
(1)生长活跃 (2)抑制 B点 赤霉素能消除细胞壁中的CaCl2
52.(14分)
(1)TRH (2)甲状腺 (3)等量的适宜浓度的TSH
(二) (1)观点二(2)观点一
53.(9分)
(1)B、C B C (2)①④⑦
(3)流动性 溶酶体 裂解(凋亡)
(4)C
54.(9分)
(1) 巨噬细胞(吞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2 增殖、分化 ;
(2) ① T ;
(3) 由负变正
a-银环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英语试卷 2013.04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I卷 70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15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kind of person is the man?
A. He is friendly. B. He is honest. C. He is funny.
2. What was said about the woman’s sister?
A. She didn’t go to school. B. She had an accident. C. She was badly hurt.
3. What is the man doing at the airport?
A. Answering a passenger’s question.
B. Leaving for New York City.
C. Waiting for his sister.
4. What did the woman ask the man?
A. Whether he could let her use his office.
B. Whether he had to work on the weekend.
C. Whether he could help her with her project.
5.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is brother is coming to celebrate his birthday.
B. His brother will give him a birthday present.
C. His brother never forgets his own birthday.
第二节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听下面4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时间阅读每小题。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听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Reading a popular science book.
B. Making comments on a novel.
C. Watching a popular science film.
7.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popular science films?
A. They are dull. B. They are okay. C. They are interesting.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daughter?
A. She went to the Students’ Union last night.
B. She stayed with her boyfriend last night.
C. She came back home late last night.
9. What is the father’s worry about his daughter?
A. She might have been to a wild party.
B. She might have been out with a singer.
C. She might have been to a political meeting.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is the woman NOT satisfied with?
A. The post office. B. The man’s answer. C. The quality of the service.
11. How does the man respond to the woman’s problem?
A. Warmly. B. Politely. C. Nervously.
12. What did the man offer to do?
A. Provide a new radio. B. Correct the address. C. Repair the radio.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5题。
13.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her present job?
A. It is challenging. B. It is promising. C. It is boring.
1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equired for the job in the paper?
A. A degree and an active mind.
B. Work experience in Germany and France.
C. A lively character and an interest in traveling.
15.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woman’s decision?
A. It is wise. B. It is crazy. C. It is surprising.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2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8小题; 每小题0.5分,满分9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
16. Besides helping shape our views of ________ life, education also has ________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our personalities.
A. the; a B. / ; the C. / ; a D. the; the
17. It’s reported that he kept a close ________ with a terrorist organization before being arrested.
A. association B. touch C. statistic D. statement
18. This poor old man once came quite close to ________ his dream of having his own stock company.
A. realize B. have realized C. realizing D. having realized
19. He ________ you more detailed instructions, even though, as it turned out, he was occupied.
A. could have given B. may have given C. might give D. should give
20. —Dad, can you tell me why so many choose to study abroad at a very young age?
—________, darling. I haven’t thought about it.
A. Take your time B. You’ve got me there C. Don’t be silly D. Bad luck
21. These two systems may sound greatly different, but ________, they are quite similar.
A. in particular B. in short C. in advance D. in effect
22. Though she said she was not lonely, she wanted to find a friend ________ her happiness and sorrow.
A. with whom to share B. who to share with C. to share whom with D. whom to share
23. The police are suspecting that he might be the criminal but have found no ________ evidence.
A. visual B. controversial C. concrete D. flexible
24. —Have you got used to the Chinese food, Robert?
  —Yes. But I don’t like ________ when a Chinese host keeps serving me the food I don’t like.
A. this      B. that      C. those      D. it
25. It is typical ________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rid the rural areas ________ poverty by investing heavily in transport.
A. for; of B. of; from C. of; of D. for; from
26. —Bruce, please don’t open the door. It’s cold.
—Pardon?
—I ________ you not to open the door.
A. will tell B. had told C. have told D. told
27. What the president said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about the economic reform successfully put the public ________.
A. in their position B. at their ease C. in their state D. at their risk
28. He sent a bunch of flowers as a ________ of sympathy to the parents of the child.
A. possession B. signature C. gesture D. consequence
29. China is said to be such a country ________ history we can get a clue to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A. from whose B. as C. of which D. where
30. The businessman is very modest about his success. He says it’s ________ the result of good luck as of his own diligence.
A. more than B. so much C. as much D. rather than
31. IT is said to be South Korea’s chief source of wealth, the Samsung mobile ________ one of its most famous products.
A. is B. being C. to be D. has been
32. —But our school won’t be able to cover all of the costs for us!
—________. We’ll have to look for some supporters.
A. You name it B. Don’t mention it
C. So much the better D. That’s what I mean
33. Marty’s disability is “one in a million”. ________, there are not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like him.
A. In other words B. All in all C. For one thing D. As it is
第二节:完型填空(共16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6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4—49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
It was the old lady’s birthday. She got up early to be ready for the post. From the second floor flat she could see the postman when he came down the street, and a little boy, Johnnie brought up her letters from the ground floor on the 34 occasions when anything came.
Today she was sure there would be something. Myra 35 forget her mother’s birthday, even if she seldom wrote at other times. 36 Myra was busy. Her husband had been made Mayor, and Myra herself had got a medal for her work for the aged. The old lady was proud of Myra, but, unfortunately, Enid, the daughter the old lady loved most, died two years ago. Since then Myra had been to see her three times, but her husband, Harold, never.
The old lady was eighty today. She had put on her best dress. Perhaps—perhaps Myra might come. After all, eighty was a 37 birthday, another decade lined or tolerated just as you chose to look at it. 38 Myra did not come, she would send a present. The old lady was sure of that. Two spots of color 39 her cheeks. She was excited like a child. She would enjoy her day!
Now, she stood by the window, 40 . The postman turned round the corner on his bicycle. Her heart beat 41 . Johnnie had seen him too and ran to the gate. Then clatter(咔嗒声), clatter up the stairs. Johnnie knocked at her door. He had got her post---four envelopes. Three were unclosed cards from old friends. The fourth was closed in, in Myra’s writing. The old lady felt a sharp pain of 42 . There was no parcel for her! 43 the parcel was too large to come by letter post. That was it. It would come 44 by parcel post. She said to herself. She must be 45 .
Almost 46 she tore the envelope open. 47 in the card was a piece of paper. Written on the card was a message under the printed Happy Birthday—Buy yourself something nice with the check, Myra and Harold. The check moved quickly from the air to the floor like a bird with a 48 wing. Slowly the old lady bent to pick it up. Her present! Her lovely present! With 49 fingers she tore it into little bits.
34. A. rare B. sudden C. particular D. delightful
35. A. mustn’t B. shouldn’t C. couldn’t D. wouldn’t
36. A. By the way B. Of course C. By no means D. No wonder
37. A. casual B. specific C. conventional D. special
38. A. In case B. Now that C. Even if D. As though
39. A. brightened B. burned C. hardened D. weakened
40. A. thinking B. imagining C. welcoming D. watching
41. A. nervously B. wildly C. steadily D. randomly
42. A. loneliness B. discontent C. disappointment D. amusement
43. A. Somehow B. Maybe C. Surely D. Anyway
44. A. gradually B. slowly C. later D. finally
45. A. patient B. crazy C. mild D. tough
46. A. immediately B. angrily C. unwillingly D. cheerfully
47. A. Pinned B. Folded C. Stuck D. Lined
48. A. broken B. swift C. straight D. soft
49. A. thin B. freezing C. strong D. trembling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
A
My six-year-old granddaughter stared at me as if she were seeing me for the first time. “Grandma, you are an antique (古董),” she said. “You are old. Antiques are old. You are my antique.”
I was not satisfied to let the matter rest there. I took out the Webster’s Dictionary and read the definition to Jenny. I explained, “An antique is not only old, it’s an object existing since or belonging to earlier times...a work of art... piece of furniture. Antiques are treasured,” I told Jenny as I put away the dictionary. “They have to be handled carefully because they sometimes are very valuable. In order to qualify as an antique, the object has to be at least 100 years old.”
“I’m only 67,” I reminded Jenny.
We looked around the house for other antiques, besides me. There was a desk that was handed down from one aunt to another and finally to our family. “It’s very old,” I told Jenny. “I try to keep it polished and I show it off whenever I can. You do that with antiques.”
There was a picture on the wall purchased at a garage sale. It was dated 1867. “Now that’s an antique,” I boasted. “Over 100 years old.” Of course it was marked up and scratched and not in very good condition. “Sometimes age does that,” I told Jenny. “But the marks are good marks. They show living, being around. That’s something to display with pride. In fact, sometimes, the more an object shows age, the more valuable it can become.” It was important that I believed this for my own self-esteem.
Our tour of antiques continued. There was a vase on the floor. It had been in my house for a long time. I was not certain where it came from but I didn’t buy it new. One thing about antiques, I explained to Jenny, was that they usually had a story. They’d been in one home and then another, handed down from one family to another, traveling all over the place. They’d lasted through years and years. They could have been tossed away, or ignored, or destroyed, or lost. But instead, they survived.
For a moment, Jenny looked thoughtful. “I don’t have any antiques but you,” she said. Then her face brightened. “Could I take you to school for show and tell?”
“Only if I fit into your backpack,” I answered. And then Jenny’s antique lifted her up and embraced her in a hug that would last through the years.
50. Grandma read the definition of “antique” to Jenny in order to .
A. list all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antiques
B. tell Jenny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antiques
C. change Jenny’s shallow understanding of antiques
D. express her disappointment at being called “antique”
5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did grandma convey to Jenny?
A. The desk reminded her of her dear relatives.
B. The marks on the picture showed its age and value.
C. There was usually a sad story behind an antique.
D. She planned to buy a new vase to replace the old one.
52. By saying “I don’t have any antiques but you” (Paragraph 7), Jenny probably meant .
A. grandma was a treasure to her
B. antiques were rare and valuable
C. she had nothing but a few possessions
D. grandma and antiques had a lot in common
53.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A. Grandma was too old to lift Jenny up.
B. Jenny had a strong desire for grandma’s love.
C. Jenny was too young to know grandma’s humor.
D. Grandma had a deep long-lasting love for Jenny.
B
In many romantic movies or TV shows one scene always appears. It involves a handsome man standing outside a young woman’s window, singing a love song to her to win her over. However, trying to woo a female with songs is not just something that humans do. A few animals sing love songs as well. Birds and elephants are romantic but the latest animal to serenade a female might surprise you—it is the humble mouse.
You may find it odd to find out that mice sing. We do not hear them because the frequency of their voice is so high. In fact, scientists have known for some time that male mice make special sounds to females, but it has always been assumed that the sounds are produced instinctively (本能地) and randomly, with little thought going into the process. But new research suggests otherwise. When male mice with different voices were put in a cage together, scientists found that they would gradually change their pitches (音调) to sound like one another. But when a female mouse was put in the cage with two males, one male would change his pitch to match the other. “It was usually the smaller animal changing the pitch to match the larger animal,” professor Erich Jarvis, leader of the study, from Duke University, US, told BBC News. This ability, known as vocal learning, is rare in the natural world. It had been thought to be limited to some birds, such as parrots—as well as whales and dolphins. The latest findings challenge the long-held opinion that mice cannot learn to adapt their voices.
Scientists also found the part of the brain that controls the mice’s singing ability. In the experiment, they damaged the cells in this part of the mice’s brain and found that the animals couldn’t keep their songs in pitch or repeat them any more. This also happened when the mice became deaf. Jarvis said that this finding had changed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 mice make sound. “In mice we find that the pathways that are at least modulating (调整) these vocalizations (发声法) are in the forebrain, in places where you actually find them in humans,” he said. “If we’re not wrong, these findings will be a big boost to scientists studying diseases like autism and anxiety disorders.”
54. What’s the possibl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 “serenade”?
A. To sing love songs. B. To challenge others. C. To hug others. D. To fight for love.
5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proven wrong by the latest discovery?
A. The frequency of mice’s voice is so high that it’s impossible for humans to hear it.
B. When male mice make special sounds to females they can’t control the sounds.
C. Birds and elephants are both romantic animals that are good at expressing love.
D. Animals like mice are smart even though they often make sounds randomly.
56. What do parrots, whales and dolphins have in common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y are all animals well-known for their smart appearances.
B. They are often chosen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experiments on.
C. They all have the ability to learn to adapt their voices.
D. Their numbers are quite limited in the natural world.
57. Romantic movies and TV shows are mention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assage to ________.
A. help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article
B.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the article
C. explain why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D. get readers interested in the topic
C
Morocco is located at the northwest of Africa and is bordered in the north by the strait of Gibraltar and the Mediterranean Sea. The Atlantic Ocean keeps the west and the north of the country more temperate (温和的). The country also offers the broadest plains, some of which run along the Atlantic Ocean and the highest mountains in North Africa including the Atlas Mountains.
Starting with the symbol of Morocco, Marrakech is a beautiful city that has remained unspoiled by the volume of tourists that flock there each year. One of the finest monuments in Morocco is greatly benefited by this amount of tourism. Actually their high volume contributes in a positive way to preserving one of the greatest monuments of Morocco.
Fes is the third largest city in Morocco and is the capital of the Fes-Boulemane Region. It is separated into three parts, Fes el Bali more commonly known as the old walled city, now classified as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Fes-Jdid and the Ville Nouvelle. Fes el Bali is believed to be the largest car-free urban area in the world. Fes is a splendid place to visit to heighten the senses with the colors, smells and sounds.
Casablanca is an enormous city which is near the capital of Morocco and a place where any European would feel at home. Casablanca was made famous by the movie and gives the impression of being a romantic place. Unfortunately like many other popular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it is crowded, noisy, and polluted, a far cry from the romantic ideal of the film. Because it has the biggest port, Casablanca, the important city of Morocco, has everything that the tourists need.
Asilah is a city situated on the Atlantic Ocean and is one of the most stunning (出色的) old cities of Morocco. The city is set along the cliffs which make it beautifully presented and an ideal place to continue adding to its economy by the fishermen. The economy is also reliant on the trading of cattle, sheep and cereal. If you are having a holiday in Morocco during August then you will be fortunate enough to experience one of Asilah’s cultural festivals where you can enjoy the lively music and wonderful paintings.
58. How many cities in Morocco are introduced in the above passage?
A. 4 B. 5 C. 6 D. 7
59. If you want to live conveniently while on vacation, you can choose to stay in ________.
A. Marrakech B. Fes C. Casablanca D. Asilah
60. From the above passage we can learn that ________.
A. If you want to enjoy music and paintings, you can visit Asilah at any time
B. Casablanca is as romantic as what is shown in the movie
C. Fes has been the capital of Morocco for a long time
D. Marrakech best represents Morocco
61. The passage most probably appears in a ________.
A. geography book B. magazine
C. research paper D. history textbook
D
Chocolate soap is supposed to be good for the skin. But it’s not so good for the tongue. Unfortunately for the US soldiers of World War II, the chocolate bars the army gave them tasted like they were intended for use in the bath.
In the army’s defense, it wasn’t trying to win any cooking awards. In fact, it specifically ordered that its chocolate bars not be too delicious, so soldiers wouldn’t eat them too quickly. These bars were created for survival, not taste. “They were awful,” John Otto, a former army captain in World War II said. “They were big, thick things, and they weren’t any good. I tried them, but I had to be awfully hungry after I tried them once.”
As unappealing as the chocolate bars were to some, others like them. Samuel Hinkle, the chemist who created the chocolate bars, pointed out that the number of bars made was far greater than the army needed. “It soon became obvious that the generous American soldiers were sharing their valued possessions with their foreign friends, whether soldiers of other countries or local citizens.”
The bars turned many hungry Europeans into friends of the United States. “People wanted them,” said Otto. “You’d give them to kids. In some places they were very hungry. And they sure help relax people about American soldiers.”
Otto said he never saw a European turn his or her nose up at the chocolate. “It was food,” he said. “At that time, everyone was very hungry. I saw German kids standing outside the U.S. army kitchen. They weren’t begging, just standing there very politely. When we were done, the kids would eat the food out of the garbage. They were that hungry.”
Other Europeans did not see chocolate until well after the war ended. “We didn’t see any Americans where I was,” said Elizabeth Radsma, who was 25 years old when the Germans occupied her country, the Netherlands. “Even after the war, we saw only English. Maybe the Americans gave out some chocolate in the big cities, but we only in a small town. Before the British, we saw only German soldiers. But chocolate? Don’t make me laugh! Maybe in my dreams!”
A soldier in the field might have responded “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 —and then gratefully bit on a chocolate bar, the only food available for miles.
62. Chocolate soap is mentioned in the first paragraph to ________.
A. show the chocolate bars given to U.S. soldiers tasted horrible
B. stress the chocolate bars’ importance in wartime Europe
C. tell readers the chocolate bars could also serve as soap
D. explain what the chocolate bars were intended for
63. Elizabeth Radsma never saw chocolate during the war because ________.
A. the US soldiers handed out all the bars to people in big cities
B. the German soldiers kept the chocolate bars all for themselves
C. the British soldiers didn’t share the chocolate bars with local people
D. the US soldiers never showed up in the small town she lived in
64. From the abov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_.
A. the US army was not rich enough to make as many chocolate bars as needed
B. some local people in Europe were afraid of US soldiers during World War II
C. the chocolate bars could have saved more lives in the war had they tasted better
D. the chocolate bars were designed to help US soldiers make friends with locals
第II卷 30分
第四部分 写作 (共四小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满分4分)
65. His superb performance in the match i__________ the whole team and they got a thrilling 5-0 win.
66. Mr. Brown felt greatly flattered when he received the invitation to?d__________?a?speech in this world-famous university.
67. Many girls would leave home at an early age for Hollywood in search of fame and f__________.
68. The Prime Minister has been a__________ to young people to use their vote in a clever way.
69. Students who want to apply for a s__________ at Oxford University should be extremely excellent.
70. With so much evidence, they are c__________ that the company must have made some illegal profits by cheating customers.
71. The teacher reminded the two students who were whispering to stay f__________ in the class.
72. While admiring the ice s__________ in Harbin, you can stop with other tourists for hot tea or coffee.
第二节:课文填空(满分4分)
73. I didn’t know, for example, that it coul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 heart and lungs or that it was more difficult for smoking couples to become pregnant.
74. I am sending you some advice I found on the Internet. It might help you to stop and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5. If you start to feel nervous or stressed, do no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 Firemen had been fighting the forest fire for nearly three weeks before the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 The seed was sprayed over the grou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y aeroplanes.
78. Everybody admires him for his gre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verybody, that is, except his six-year-old daughter, Jenny.
79. The tunnel would b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f tall chimneys were built above sea-level.
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d accompanied by a “guard of honour” of six pretty girls, he set off down the main street of the city riding a baby elephant called Jumbo.
第三节:短文改错(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要求你在错误的地方增加、删除或修改某个单词。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词符号(/),并在该句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例如:
It was very nice to get your invitation to spend / weekend with you. Luckily I was
the am
completely free then, so I’ll to say “yes”. I’ll arrive in Bristol at around 8 pm in Friday
on
evening.
When we learn English, we always find we have difficulties in remembering the names of the months. Therefore, if we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months, possible it won’t be very hard for us to remember them. The followed is one example. January was named by God Janus. He was a strange god because he has two faces. He could look in the two directions. He could look forward or backward at the same time. He was the god of endings and beginnings. January is the month that one looks forward to the New Year and thinks about the past year.
Now can you share us the stories about the rest of the months?
第四节:书面表达(满分12分)
请以The Love and Strength My Father (Mother) Gives Me为题写一篇100-120个词的英语短文。短文内容需包括以下要点:
1. 描叙与主题相关的一件往事
2. 你的感悟
注意:短文标题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请根据自己作文内容在标题里填入Father或Mother。
The Love and Strength My __________ Gives Me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英语答案
听力:
1---5 BBCAB 6---10 ABCAC 11---15 BACAA
单选:
16---20 CACAB 21---25 DACDC 26---30 DBCAC 31---33 BDA
完形:
34---35 AD 36---40 BDCAD 41---45 BCBCA 46---49 CBAD
阅读:
50---53 CBAD  54---57 ABCD  58---61 ACDB  62---64 ADB
单词:
65. inspired 66. deliver 67. fortune 68. appealing 69. scholarship 70. convinced 71. focused 72. sculptures
课文填空:
73. do terrible damage to 74. strengthen your resolve 75. reach for a cigarette 76. could get it under control 77. in huge quantities 78. sense of humor 79. well-ventilated 80. Dressed up as Father Christmas
短文改错:
When we learn English, we always find we have difficulties in remembering the names of the
difficulty
months. Therefore, if we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months, possible it won’t be
However possibly
very hard for us to remember them. The followed is one example. January was named by God
following after
Janus. He was a strange god because he has two faces. He could look in the two directions. He
had
could look forward or backward at the same time. He was the god of endings and beginnings.
and
January is the month that one looks forward to the New Year and thinks about the past year.
when
Now can you share ∧ us the stories about the rest of the months?
with

书面表达:
In my life, my mother plays a very significant role, from whom I can always get the courage and confidence I need to rise to challenges.
One day, because of my failure in an examination, I felt so upset that I sobbed in despair in my room. Realizing what had happened, my mother sat close to me and held my hands firmly in hers without saying a word. In the long silence, I understood my mother would always be there supporting me no matter what happened. It was such a good feeling knowing there was always a person to rely on!
  Difficulties and frustrations do exist. However, with the love from my mother, I can always gain the strength to face them bravely! Thank you, mom! I will never let you down!
杭州二中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
出卷、校对: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蹩脚(bié) 船舷(xuán) 攻讦(jié) 纡尊降贵(yū)
B.肖像(xiào) 忌惮(dàn) 龟裂(jūn) 一哄而散(hōng)
C.船坞(wù) 脖颈(gěng) 阙如(quē) 蓦然回首(mò)
D.怃然(wǔ) 痉挛(jīng) 丧服(sāng) 桀骜不驯(j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倾泻 轮幅 晤面 浑浑噩噩 B.尸骸 黏泥 欠收 饶有趣味
C.静谧 陡峭 箭镞 陨身不恤 D.呵叱 严峻 慰藉 成绩斐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总是对未来踌躇满志,有着很多美好的梦想与憧憬,但真正到了该行动的时候,总因为犯懒而退缩,几年来毫无建树。
B.阿根廷演员举行了一场名为“蛮力”的水下表演,光怪陆离的灯光配合水中的演出真可谓美轮美奂,大量观众被吸引到现场观看。
C.无论“春花秋月”还是“小楼东风”,都引发了李煜物是人非的怅惘和囚居异邦的愁绪,免不了长歌当哭一番。
D.这次遭窃的人家损失惨重,可门窗完好无损,根据警方的痕迹检测表明,犯罪嫌疑人是通过全新的技术型盗窃方式登堂入室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推进和满足教育均衡发展及老百姓享受优质教育的渴望,学校的规模由原来一个校区发展到现在“三个校区、两个共同体”。
B.公益在我国出现于“五四”运动以后,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必需,它牵扯着社会的良心与信心,更关系着每一位公民的福祉与利益。
C.杭州地方版“国五条”出台实施后,火热的地产市场也许会迎来一段“冷静期”,当然,也不排除杭州市政府出台细化措施的可能。
D.“中国式过马路”说到底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缺乏诚实守信与理性思考。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法治外,更需要我们深入进行文化引领。
5.以下句子组合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中国传统家庭十分重视父母的表率作用,强调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文化是一种被榜样导向的文化和塑造榜样的文化,每一个人都处于学习榜样和力求充当榜样的链条中,这为家庭传承文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内驱力。
①即使有某一家庭的父母不能成为子女的典范,在整个家庭中,也仍然会有值得后辈效仿的其他人作为榜样。
②因此,如果某家庭出了一位光宗耀祖或者有特别贡献的人物,他必将成为整个家族数代效仿和崇拜的偶像。
③长者正是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子女树立起了典范。
④一个家族群体的精神,是在不断学习、追随榜样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和深化的。
⑤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经常以此作为榜样。
A.③①②⑤④ B.①③②⑤④ C.④①②③⑤ D.④①③⑤②
6.针对以下新闻写一段评论,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明得体。(3分)
据报载,如今有些银行接受大学生办理大额透支功能的信用卡,因为信用卡透支而成“负翁”“负婆”的大学生大有人在。某大一新生在申请了信用卡后,分期购买了一部Iphone 4,虽然首期只需支付600多元,但此后的11个月,每月还需还款400多元。为了每月能够按时还款,遇到钱不够时,他就去工地搬砖赚钱。
请表明你对这个大一新生做法所持的态度并说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⑴世人皆浊, ?众人皆醉, ?(《渔父》)
⑵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兰亭集序》)
⑶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论语》)
⑷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论语》)
二、(18分)
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留 侯 论①
苏 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②,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注释】①留侯:张良,字子房。他辅刘邦定天下,封为留侯。②贲、育:孟贲,战国时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夏育,周时卫国人,著名勇士,传说能力举千钧。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而世不察 察:知晓
B.其身之可爱 爱:爱惜
C.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逆:迎接
D.不称其志气 称:称赞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匹夫见辱 慈父见背
B.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虽有贲、育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而命以仆妾之役 渔父见而问之曰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苏轼看来,张良暗杀秦始皇是在秦盛时犯其锋,他能不死完全是因为侥幸,这种“少年刚锐之气”是作者要极力批判的。
B.苏轼认为张良的奇遇,是因为老人叹息他只有匹夫之刚而故意试探考验,相较于神怪论,苏轼的解释更合情合理且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C.文章取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之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之策的重要性。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体现了苏轼之文汪洋恣肆的风格。
D.文章开篇即亮出了“文眼”,为阐明张良以忍成大事,运用举例论证、正面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分析透彻,论证充分。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阅读下面《论语》及《荀子》中的有关章节,完成12—13题。
材料一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2.9)
材料二 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贤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荀子·荣辱篇》)
材料三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
材料一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前两则材料,说明孔子主张对求(冉有)“鸣鼓而攻之”的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
爱先生的小辫子
[德]乔希姆·弗里德里希
爱先生长了一张很普通的脸,留了个很一般的发型,就连他穿的西服几乎在任何一家商店都能买到。
爱先生早上去上班,有时碰到他的邻居,他总是友好地问候邻居,但是邻居却不理会。  不是邻居不友善,只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忽视了爱先生。
  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后,他常常靠窗而坐,仰望夜空,回顾白天的事情,同时他希望自己出名:不是太有名,小有名气就行。他想,要是能上一次电视就足够了。
  “人们总是忽视我,”他对妻子说,“我要是能上一次电视该多好啊!”
  “只有名人才能上电视,”妻子说,“或许你应该穿得更时髦一些,明天我们去服装精品店看看,那是市内卖最贵和最时髦的服饰的服装店。”
第二天,爱先生和他的妻子就去了市内卖最贵、最时髦的服饰的服装店。
“我丈夫想穿得出众一些,”他妻子说,“您能给我们推荐一下吗?”
  售货员给他们拿了一条鲜艳的带点的彩色领带。“这是最新款式,”她说,“就剩下这最后一条了!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太棒了!”爱先生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条领带。
  第二天早上,爱先生系上新买的领带,照了照镜子,觉得格外漂亮。早餐后,爱先生和从前一样同安娜玩了一刻钟。
  “爸爸,我可以用新梳子给你梳头吗?”安娜问。因为爱先生很爱女儿,所以他当然没反对。
  安娜不仅给爸爸梳头,而且还给他扎了两个小辫子,并在辫子上系了两个漂亮的红蝴蝶结。爱先生入迷地欣赏着他的新领带,根本没意识到女儿所做的一切。
  当安娜回房间拿她的镜子时,爱先生看了一下表,哎呀,他必须马上走,否则就会错过这班地铁,他上班可从没迟到过的!他向安娜和他的妻子喊了声“再见”,就跑出了家门。
当安娜从她房间出来时,大吃一惊,爸爸已经走了。天哪!爸爸头上还扎着两个带红蝴蝶结的小辫子呢!
在楼下,爱先生碰到他的邻居并友善地打招呼。邻居也跟他打了招呼,然后瞪大眼睛看着他。“你究竟系的啥东西?”邻居问。
  “这是最新款式,”爱先生回答说,“就剩下这最后一条!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在地铁里,几乎所有的人都看他,甚至他离开座位下车时大家也望着他。爱先生想:我亲爱的妻子出了个好主意,这条领带太有效了!
  爱先生坐在办公室,他的老板从他的办公桌经过时停了下来。老板几乎每天都经过这里,以前他可从来没有停下过。“你究竟系的是啥东西?”老板问。
  “这是最新款式,”爱先生回答说,“就剩这最后一条!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我很满意!”老板喊道,“我们办公室需要时髦人物!你是新来的吗?”
  “不,我在这儿工作25年了。”爱先生回答说。
  “活见鬼!”老板喊道,“马上给你涨工资,让你的同事们瞧瞧,我是多么喜欢时髦人物!”
  下班后,爱先生给他的妻子买了好些东西,给安娜买了件礼物和一些好吃的。今天晚上他要和家人一起好好儿庆祝一下。他去过的每个商店的人都瞪大眼睛看着他,甚至让他第一个买东西。
  回家的路上,爱先生决定去上次买领带的服装精品店。他要谢谢那位可爱的售货员,因为她给自己推荐了条好领带。
  商店里挤满了人。那里正在举办一个时装发布会,年轻貌美的女模特在展示着新款的漂亮衣服。当爱先生挤进去后,所有的人都不再看年轻貌美的女模特和漂亮的衣服,而是把目光都转向爱先生。
  突然,有一个男人手持麦克风来到他面前说:“您究竟系的是什么?”
  “这是最新款式,”爱先生回答说,“就剩这最后一条!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活见鬼!”手持麦克风的男人喊道,“我们的观众对此肯定感兴趣!我们可以约请您做一次电视采访吗?”
  爱先生高兴极了,满口答应了下来。
  当爱先生回到家,他的妻子已经在等他了。她想告诉爱先生,女儿因为小辫子的事感到难过,她希望爱先生不要生气。可爱先生根本没让他妻子开口说话,就迫不及待地给她讲起今天的美好经历,当然他首先讲的是电视采访。看来爱先生并不知道辫子的事。
  这时,安娜悄悄地把爸爸的辫子解开,取下红蝴蝶结。爱先生只顾着激动地讲,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妻子看他这么高兴,也就不再提小辫子的事了。
  第二天早上,爱先生当然又系上了他那条新领带。
  “天晓得我今天还会经历些什么事,”他出门的时候边走边想,“或许其他人也都会系这种领带。”
  但是,他没看到有人系同样的领带,而是看到 。
(有删改)
14.“这是最新款式,就剩下这最后一条!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一句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2分)

15.请你为小说补写一个结尾,要能照应前文,表现主题。(不超过40字)(3分)

16.爱先生的老板和手持麦克风的男人在看到爱先生时,都说了句“活见鬼”,他们当时各自的心理活动有何不同?(4分)

17.小说中的爱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18.这篇小说不但诙谐幽默,而且耐人寻味,它所表现的社会现象在我们周围也同样存在。对这类现象,你的看法是什么?(5分)

四、(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曾经用非常锋利的刀片裁纸吗?如果你这样做过,或许会发现,新刀反不如老一点的刀子方便,因为前者的刀口过于锐利,刀锋稍稍偏斜,就会割歪,反不如旧刀带一点“拉”的力量,裁得直。
请以“锐利”为标题,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

2012学年第二学期杭州二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参考答案
1.C 船舷(xián)   一哄而散(hòng) 痉挛(jìng)
2.D 轮辐 歉收 殒身不恤
3.C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绩非常满意;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情;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4.C A项动宾搭配不当,应为“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满足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渴望”;B项语序不当,应为“它关系着每一位公民的福祉与利益,更牵扯着社会的良心与信心”;D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应为“‘中国式过马路’说到底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缺乏诚实守信与理性思考的表现”。
5.A第3句中的“正”回应语境中的“言传身教”,且“身教重于言传”;第1句中“即使……也……”回应第3句中的父母之教;第2句中“因此”是对前两句的总结;第5句中的“此”指第2句中的“偶像”;第4句是对上文的总结,也带动后面语境。
6.认同:①因超过自己支付能力的消费而适当受些苦,可以让大学生学会量入为出;②以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以偿还透支,合情合理;③搬砖既赚钱还清透支,更是一种很好的社会生活体验。
反对:①这种透支机会有可能激发大学生的攀比心理,过分强调物质享乐;②大学生选择与自己偿还能力不相应的消费,会留下隐患,如果无法还清,或加重父母负担,或存不良信用记录。(每点理由1分,语言1分)
7.⑴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⑵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⑶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⑷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8.D 称:相称。
9.C 连词,即使。(A借此,表被动;介词,表对自己怎么样。B代词,那;连词,表选择。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10.D 文章并未使用比喻论证。除举例论证与正反论证外,作者还由“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类比推出了有志之张良不应死于匹夫之刚。
11.⑴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又浅,很晚才得到儿子。
⑵他(如果)能忍受得住,这样以后能凭借这点成就大功业,所以(老人)说:“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了。”
为政以德(答“轻赋税”亦可给分)
13.⑴材料一强调统治者让利百姓以维护统治,但冉有为季氏搜刮民财,加重百姓负担。⑵材料二强调以礼治国,季氏已富于周公,僭越礼法,但冉有仍然助纣为虐。(每点2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14.①突出表现爱先生得意(炫耀)的心理。(1分)②推动情节的发展。(1分)
15.街头所有人的头上都扎了两个小辫子,(2分)上面还系着漂亮的红蝴蝶结。(1分)
16.爱先生的老板说“活见鬼”,对自己25年来竟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有这样“时髦”的员工感到意外。(2分)手持麦克风的男人“活见鬼”,是因为发现比时装发布会上的女模特更“时髦”的爱先生而惊喜。(2分)
17.答题要点:①很平凡,(1分)②友善(或友好),(1分)③关爱家人(或爱自己的女儿),(1分)④渴望被关注。(1分)(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18.小说讽刺了只关注人的外表以及盲目跟风的社会风气。(2分)人们在追求个性化时,往往将一些外表奇特、怪异,甚至滑稽可笑的东西当作时髦,并去追捧、效仿,其实质是个性的缺失;真正的个性化应该关注人的内在本质的提升。(3分)(后面部分是个性化阅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所提供的示例也只能是命题者个人的看法)
【参考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即使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可以驾驭(连上句意思是:在锋芒之势上,是没有可乘之机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
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值得爱惜,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地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这样以后能凭借这点成就大功业,所以(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于困境,使臣妾都归属吴国,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本是秦始皇所不能惊惧他和项羽所不能激怒他的原因。
看那汉高祖成功、项羽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因此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显露在语气脸色上。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度量不相称。啊!(外柔内刚)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吧(言外之意:正因为张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尽管他状貌如妇人,却能成就大业,远比外表魁梧的人奇伟万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