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课题 勿忘国耻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学习目标 1.知道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是14年抗日战争的开端,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战 。2.了解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的悲惨境遇与国土惨遭蹂躏的历史事实,感受日军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黑暗、悲惨境遇,民族经历的耻辱历史。3.增强学生民族身份认同感,产生国家认同。懂得当下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懂得“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意义,树立远大报国理想。重点 增强学生民族身份认同感,产生国家认同。懂得当下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懂得“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意义,树立远大报国理想。难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1.图片学习:(1)幸福记忆的时刻——过生日(2)幸福记忆的时刻——庆祝国庆节(3)幸福记忆的时刻——春节2.小结并板书课题:勿忘国耻 观看图片思考图片细说自己幸福指名细说齐读课题 通过让学生回忆自己那些幸福记忆的时刻而导入新课,感知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九一八事变1.文本学习: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14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2.图片+文本学习(活动园):九一八事变残历碑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3.图片+文本学习: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4.播放视频素材:九一八事变9185.图片+文本学习:建此碑目的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子孙后代不忘国耻。此碑于1991年9月18日落成。碑高18米,由混凝土灌铸,花岗石贴面,外形呈一部翻开的残破台历形,其左侧深深地刻着事变发生的简要经过,右侧是事变发生的年月日和累累弹痕构成的骷髅。下方呈空心,辟为纪念馆,展室陈列着有关事变的历史资料和文物600多件。6.文本学习: “九一八”事变后,有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广为传唱。找到这首歌,听一听,唱一唱,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7.文本学习:松花江上8.图片+文本学习:《松花江上》创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 在西安,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松花江上》描写了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家破人亡、到处流浪的情景,也表达了东北人民渴望早日回到故土、打回东北老家的强烈愿望,被称为《流亡三部曲》之一。9.播放视频素材:松花江上歌曲 王宏伟教学环节二 :七七事变1.文本学习(阅读角):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勇反抗,这是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端,它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2.图片+文本学习: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全面抗战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地带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实际上那名士兵是去上厕所了并在随后不久归队),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图片+文本学习:卢沟桥卢沟桥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看晓月要在黎明时分,站在古桥上,凭栏远眺,西山叠翠,月色妩媚。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4.图片+文本学习:抗日英雄—29军1936年8月14日,在陕北的毛泽东给北平的宋哲元写了一封信,对宋哲元“情殷抗日”表示赞赏,褒扬他“面对日本在军事、政治和经济同时进攻下独力支撑,不为强寇与汉奸之环迫而丧所守”的决心,称他和29军全体为“真正之抗日英雄”。5.播放视频素材:卢沟桥事变教学环节三 :南京大屠1.文本学习:活动园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结合下面的文字和图片,想想。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 2.图片+文本学习(阅读角):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通称江东门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3.图片+文本学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祭文》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4.文本学习(阅读角):国家公祭日的设立(1)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对于全世界也有意义,它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2)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5.图片+文本学习:南京大屠杀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达到迅速灭亡中国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长达6周的惨.绝人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6.图片+文本学习:《罗伯特·威尔逊日记》一个17岁的男孩讲了这样一件事。(上月)14 日大约有一万名年龄在15~30岁的中国人被带出南 京城到靠近轮渡码头的长江边,在那里日本人用野战炮、手榴弹和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部分尸体被抛进了江里,有一些被堆起来焚烧,而有三个人侥幸地逃脱了。——《罗伯特·威尔逊日记》(1938年1月3日)7.文本学习(活动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相关书籍、纪录片、战犯日记等还有很多.查一查相关资料,铭记那段历史。8.播放视频素材:南京大屠杀9.图片+文本学习:南京大屠杀(1)……不知从哪儿拉来一个支那人……西本提出了一个残忍的提议,就是把这个支那人装入袋中,浇上那辆汽车中的汽油,然后点火……西本像玩足球一样把袋子踢来踢去,像给蔬菜施肥一样向袋子撒尿……在袋子上系了两颗手榴弹,随后将袋子扔进了池塘。火渐渐地灭掉了,袋子向下沉着,水的波纹也慢慢地平静下来。突然,“澎!”手榴弹爆炸了,掀起了水花。——《东史郎日记》(2)杀人竞赛: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报道两名日本军官的“杀人竞赛”。日军第十六师团中岛部队两个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长官鼓励下,彼此相约“杀人竞赛”,商定在占领南京时,谁先杀满100人为胜者。日本投降后,这两个战犯终以在作战期间,共同连续屠杀俘虏及非战中人员“实为人类蟊贼,文明公敌”的罪名在南京执行枪决。(3)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4) 1937年12月18日夜,日军将从南京城内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的中国难民男女老幼共57400多人,除少数已被饿死或打死,全部用铅丝捆扎后,驱集到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并对倒卧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以乱刀砍戮。事后将所有尸骸进行焚烧。。 (5)《拉贝日记》所见南京大屠杀真相屠杀与抢劫12月14日 在开车穿过城市的路上,我们才真正了解到破坏的程度。汽车每开100米-200米的距离,就会碰上好几具尸体。死亡的都是平民,我检查了尸体,发现背部有被子弹击中的痕迹。 看来这些人是在逃跑的途中被人从后面击中而死的。我们遇见了一队约200名中国工人,日本士兵将他们从难民区中挑选出来,捆绑着将他们赶走。我们的各种抗议都没有结果。我们安置了大约1000名中国士兵在司法部大楼里,约有400人-500人被捆绑着从那里强行拖走。我们估计他们是被枪毙了,因为我们听见了各种不同的机关枪扫射声。我们被这种做法惊呆了。10.播放视频素材: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接受采访11.文本学习: 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都是最屈辱的记忆,它是民族的苦难、国家的灾难。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永保和平。 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观看视频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诵读课次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观看视频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敢看视频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回答问题补充回答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诵读文本指名朗读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观看视频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观看视频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 文本概述了日军侵华的基本史实,突出强调了由此带来的巨大影响。活动园意在引导学生解读“残历碑”上的信息,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基本史实。阅读角解释了十四年抗战的概念,说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概况及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引导学生观察残历碑,从弹痕、日期和碑文中发现有关九一八事变的信息。建此碑目的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子孙后代不忘国耻。通过歌曲《松花江上》,感悟九一八事变带给中国人民的悲痛。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引导学生阅读歌词、聆听旋律,感受家园沦丧、背井离乡之苦,感悟日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痛。“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教学线索,选取素材,展开学习活动。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松花江上》创作背景,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文本让学生了解阅读角解释了十四年抗战的概念,说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概况及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通过学习了解七七事变的过程,知道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地带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拉开。卢沟桥在外国人眼里的样子: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抗日英雄—29军在陕北的毛泽东给北平的宋哲元写了一封信,对宋哲元“情殷抗日”表示赞赏。活动园从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和举行国家公祭的情境出发,提出了核心问题“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意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探究历史,理解公祭日设立的意义。活动园呈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主持人的话启发学生以查找资料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究历史、铭记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学生阅读并诵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祭文》,铭记这段历史。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对于全世界也有意义,它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罗伯特·威尔逊日记》里记载的南京大屠杀情境。看视频了解南京大屠杀《东史郎日记》里记载的南京大屠杀……亲历者诉说或适宜的历史照片呈现。南京大屠杀:杀人竞赛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报道两名日本军官的“杀人竞赛”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南京大屠杀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罪行。《拉贝日记》所见南京大屠杀真相:屠杀与抢劫汽车每开100米-200米的距离,就会碰上好几具尸体。死亡的都是平民……我们被这种做法惊呆了。文本强调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是国家和民族苦难的记忆,启示学生勿忘国耻,关心、热爱自己的祖国,让悲痛的历史不再重演。课堂小结 14年抗战(包括全面抗战8年和九一八之后的东北局部的抗战),干涸血痕,日军罪行累累,先是在各地制造大屠杀,比如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致使30万同胞惨遭毒手。还有细菌战、三光政策等等。抗日战争,除了部分西部省份,其余各地均遭到了日军的蹂躏。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全球人民共同所需要的,任何战争为一己私欲,只会危害民众!让我们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总结归纳并汇报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知道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史实,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战 。 总结升华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认识到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都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屈辱的记忆,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永保和平。板书 勿忘国耻 九一八事变 国土沦丧 南京大屠杀 生灵涂炭振兴中华 永保和平 吾辈自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新知导入幸福记忆的时刻——过生日幸福记忆的时刻——庆祝国庆节幸福记忆的时刻——春节新知讲解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14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在辽宁省沈阳市,有一座雕塑叫“残历碑”,它矗立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观察残历碑,阅读碑上的文字,说一说“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发生的。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残历碑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素材:九一八事变918建此碑目的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子孙后代不忘国耻。此碑于1991年9月18日落成。碑高18米,由混凝土灌铸,花岗石贴面,外形呈一部翻开的残破台历形,其左侧深深地刻着事变发生的简要经过,右侧是事变发生的年月日和累累弹痕构成的骷髅。下方呈空心,辟为纪念馆,展室陈列着有关事变的历史资料和文物600多件。“九一八”事变后,有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广为传唱。找到这首歌,听一听,唱一唱,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松花江上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在西安,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松花江上》描写了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家破人亡、到处流浪的情景,也表达了东北人民渴望早日回到故土、打回东北老家的强烈愿望,被称为《流亡三部曲》之一。《松花江上》创作背景张寒晖素材:松花江上歌曲 王宏伟历时十四年的抗日战争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勇反抗,这是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端,它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全面抗战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地带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实际上那名士兵是去上厕所了并在随后不久归队),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卢沟桥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看晓月要在黎明时分,站在古桥上,凭栏远眺,西山叠翠,月色妩媚。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卢沟桥卢沟桥1936年8月14日,在陕北的毛泽东给北平的宋哲元写了一封信,对宋哲元“情殷抗日”表示赞赏,褒扬他“面对日本在军事、政治和经济同时进攻下独力支撑,不为强寇与汉奸之环迫而丧所守”的决心,称他和29军全体为“真正之抗日英雄”。抗日英雄—29军素材:卢沟桥事变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结合下面的文字和图片,想想。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通称江东门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南京大屠杀—生灵涂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祭文》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对于全世界也有意义,它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达到迅速灭亡中国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长达6周的惨.绝人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南京大屠杀日军攻陷南京城一个17岁的男孩讲了这样一件事。(上月)14 日大约有一万名年龄在15~30岁的中国人被带出南 京城到靠近轮渡码头的长江边,在那里日本人用野战炮、手榴弹和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部分尸体被抛进了江里,有一些被堆起来焚烧,而有三个人侥幸地逃脱了。——《罗伯特·威尔逊日记》(1938年1月3日)《罗伯特·威尔逊日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相关书籍、纪录片、战犯日记等还有很多.查一查相关资料,铭记那段历史。南京大屠杀素材:南京大屠杀……不知从哪儿拉来一个支那人……西本提出了一个残忍的提议,就是把这个支那人装入袋中,浇上那辆汽车中的汽油,然后点火……西本像玩足球一样把袋子踢来踢去,像给蔬菜施肥一样向袋子撒尿……在袋子上系了两颗手榴弹,随后将袋子扔进了池塘。火渐渐地灭掉了,袋子向下沉着,水的波纹也慢慢地平静下来。突然,“澎!”手榴弹爆炸了,掀起了水花。——《东史郎日记》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报道两名日本军官的“杀人竞赛”。日军第十六师团中岛部队两个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长官鼓励下,彼此相约“杀人竞赛”,商定在占领南京时,谁先杀满100人为胜者。日本投降后,这两个战犯终以在作战期间,共同连续屠杀俘虏及非战中人员“实为人类蟊贼,文明公敌”的罪名在南京执行枪决。《东京日日新闻》报道“杀人竞赛”—杀人竞赛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白增容、梁廷芳两人中弹受伤后被江水冲入下游后游到岸边而幸免。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8日夜,日军将从南京城内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的中国难民男女老幼共57400多人,除少数已被饿死或打死,全部用铅丝捆扎后,驱集到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并对倒卧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以乱刀砍戮。事后将所有尸骸进行焚烧。。草鞋峡遇难同胞纪念碑《拉贝日记》所见南京大屠杀真相屠杀与抢劫12月14日在开车穿过城市的路上,我们才真正了解到破坏的程度。汽车每开100米-200米的距离,就会碰上好几具尸体。死亡的都是平民,我检查了尸体,发现背部有被子弹击中的痕迹。 看来这些人是在逃跑的途中被人从后面击中而死的。我们遇见了一队约200名中国工人,日本士兵将他们从难民区中挑选出来,捆绑着将他们赶走。我们的各种抗议都没有结果。我们安置了大约1000名中国士兵在司法部大楼里,约有400人-500人被捆绑着从那里强行拖走。我们估计他们是被枪毙了,因为我们听见了各种不同的机关枪扫射声。我们被这种做法惊呆了。素材: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接受采访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都是最屈辱的记忆,它是民族的苦难、国家的灾难。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永保和平。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课堂总结14年抗战(包括全面抗战8年和九一八之后的东北局部的抗战),干涸血痕,日军罪行累累,先是在各地制造大屠杀,比如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致使30万同胞惨遭毒手。还有细菌战、三光政策等等。抗日战争,除了部分西部省份,其余各地均遭到了日军的蹂躏。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全球人民共同所需要的,任何战争为一己私欲,只会危害民众!让我们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一八事变918.wmv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教学课件(第一课时).ppt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doc 南京大屠杀.wmv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接受采访.wmv 卢沟桥事变.wmv 松花江上歌曲 王宏伟.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