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第三课时,共42张PPT)+素材+教案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第三课时,共42张PPT)+素材+教案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怎样理解“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
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砥柱之中流"后来演变为成语"中流砥柱"。成语"砥柱中流"也出自于此。
成语出处
新知导入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含褒义。多指能身负重任,支撑危局的英雄人物或集体。能够在艰难环境中起到支柱作用的人必定要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
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
新知讲解
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主张全民族抗战、持久抗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并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到底,为全国人民树立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936年 12月 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西安事变
大局为重,联合抗日
在1936年12月12日之前,图中三方是怎样的关系吗?这样的关系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刻不容缓。中国共产党深明大义,积极促进国共两党进行合作。但蒋介石顽固不堪,采取消极政策,这让爱国将士很是为难。
1936年12月12日以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变化的转折点是什么?
+
大局为重,联合抗日
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查一查资料,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那段史实。
西安事变
素材:《西安事变》
南京方面在了解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事变的态度后,于12月22日正式派出谈判代表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蒋介石授意宋氏兄妹代表他与西安方面谈判。12月23日,张学良、杨虎城同宋子文、宋美龄进行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也参加谈判。周恩来遵照中共中央12月21日的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有关问题并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阴谋,促进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2月25日,张学良在没有告知周恩来的情况下,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抵洛阳,并于26日到达南京。蒋介石一到南京,立即扣留张学良,并调集部队,重新进逼西安。消息传出后,西安出现了动荡不安的情势。1937年2月2日,东北军中坚决主张联共抗日、和平解决事变的王以哲被一部分主张用武力攻蒋救张的青年军官杀害,内战危险又重新出现。周恩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坚定和细致的工作,及时解决一系列的棘手问题,巩固红军和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的团结,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成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全民参战,开展灵活多样的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铁道游击战、水上游击战等,出其不意、遍地开花,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这是史无前例的军事创举,谱写了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光辉篇章。
以弱胜强,全民游击战
油画《地道战》
地道战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冀中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地道战战法从晋察冀边区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地道战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作战区域 。
地道战
素材:地道战
麻雀战,抗日根据地民兵,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在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纱帐里,像麻雀啄食那样,东一枪、西一枪,出敌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敌人,一阵猛打。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枪声四起,杀声遍野。使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吃又吃不好,睡又睡不香;陷入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
麻雀战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鲁南地区(现枣庄的临城、峄县、滕县)的一支抗日武装。
该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受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鲁南军区铁道大队"。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铁道游击队队长,王怀文为铁道游击队指导员,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
铁道游击队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的抗日武装力量,隶属于八路军"115师苏鲁支队"。该队以临城(今薛城区)为中心,依靠群众,开展游击战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奏响了民族救亡的最强音。于1945年解散并入华东野战军。
铁道游击队
油画《地雷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不仅军队要参与,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当时民兵武器装备极差,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枪支,容易制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击日军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在这种条件下,地雷的研制和大规模应用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地雷战
由于敌人的疯狂扫荡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地的生存遭遇严重的危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自力更生,军民大生产
开展大生产运动
王震旅长带领三五九旅的官兵开进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没有住所,就挖窑洞解决;粮食不足,就挖野菜补给;没有工具,就找废铁制作,硬是把过去的“烂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垦荒
了解有关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故事,并以“今天我们已经丰衣足食了,是否还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为题开展以此辩论活动。
开展大生产运动
素材:军民大生产
政委邓小平办公室里就支着一台纺线车,有空时就带头纺线,穿的是自己动手缝制的颜色深一片浅一片的灰土布棉衣。
开展大生产运动
这场大生产运动,主要开展农业生产,兼办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
党政机关、军队、学校普遍参加生产运动,逐步达到粮食、经费自给、半自给或部分自给。
开展大生产运动
纺线比赛
把“烂泥湾”变成“好江南”靠的是什么精神?
开展大生产运动
能把“烂泥湾”变成“好江南”靠的是南泥湾精神。南泥湾精神,是以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南泥湾精神
素材:郭兰英《南泥湾》经典原唱
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也是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许多爱国青年满怀革命热情,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参加抗战。
革命圣地延安
延 安
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侵华日军代表向中国代表递交投降书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人民庆祝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
收集有关抗战胜利的资料。
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日本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广播诏书;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英军代表正在投降协议上签字。照片前排左数
第二个是中国军队代表徐永昌将军。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了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中国陆军司令何应钦在南京陆军司令部礼堂接受日本侵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递交的投降书。
中国接受日本递交的投降书
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家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表明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权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共同奋斗。
抗日战争的胜利
伟大的抗战精神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日战争的胜利
伟大的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素材:合唱《八路军进行曲》
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课堂总结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中流砥柱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懂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学习游击战的多种形式和大生产运动。3.引导学生牢记我国的百年历史,牢记在这段历史中奋勇抗战的英雄们。继承他们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而努力。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伟大作用,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中流砥柱。
难点 引导学生牢记我国的百年历史,牢记在这段历史中奋勇抗战的英雄们,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1.图片+文本学习:怎样理解“中流砥柱”成语出处: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砥柱之中流"后来演变为成语"中流砥柱"。成语"砥柱中流"也出自于此。2.文本学习: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含褒义。多指能身负重任,支撑危局的英雄人物或集体。能够在艰难环境中起到支柱作用的人必定要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3.小结并板书课题:中流砥柱 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齐读课题 用开门见山的教学方式导入新课,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理解“中流砥柱”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感知到中国共产党犹如中流砥柱屹立一样。
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抗日民族战争中的转折点1.文本学习: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主张全民族抗战、持久抗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并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到底,为全国人民树立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文本学习(活动园):西安事变1936年 12月 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3.图片+文本学习:大局为重,联合抗日(1)提出问题:在1936年12月12日之前,图中三方是怎样的关系吗?这样的关系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刻不容缓。中国共产党深明大义,积极促进国共两党进行合作。但蒋介石顽固不堪,采取消极政策,这让爱国将士很是为难。(2)提出问题:1936年12月12日以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变化的转折点是什么?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文本学习:活动园查一查资料,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那段史实。5.播放视频素材:《西安事变》6.图片+文本学习:西安事变(1)南京方面在了解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事变的态度后,于12月22日正式派出谈判代表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蒋介石授意宋氏兄妹代表他与西安方面谈判。12月23日,张学良、杨虎城同宋子文、宋美龄进行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也参加谈判。周恩来遵照中共中央12月21日的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有关问题并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阴谋,促进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3)12月25日,张学良在没有告知周恩来的情况下,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抵洛阳,并于26日到达南京。蒋介石一到南京,立即扣留张学良,并调集部队,重新进逼西安。消息传出后,西安出现了动荡不安的情势。1937年2月2日,东北军中坚决主张联共抗日、和平解决事变的王以哲被一部分主张用武力攻蒋救张的青年军官杀害,内战危险又重新出现。周恩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坚定和细致的工作,及时解决一系列的棘手问题,巩固红军和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的团结,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成果。教学环节二:以弱胜强,全民游击战1.文本学习:阅读角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全民参战,开展灵活多样的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铁道游击战、水上游击战等,出其不意、遍地开花,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这是史无前例的军事创举,谱写了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光辉篇章。2.图片+文本学习:地道战 地道战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冀中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3.播放视频素材:地道战4.图片+文本学习:麻雀战 麻雀战,抗日根据地民兵,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在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纱帐里,像麻雀啄食那样,东一枪、西一枪,出敌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敌人,一阵猛打。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枪声四起,杀声遍野。使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吃又吃不好,睡又睡不香;陷入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5.铁道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鲁南地区(现枣庄的临城、峄县、滕县)的一支抗日武装。6.地雷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不仅军队要参与,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当时民兵武器装备极差,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枪支,容易制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击日军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在这种条件下,地雷的研制和大规模应用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教学环节三:自力更生,军民大生产1.文本学习:由于敌人的疯狂扫荡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地的生存遭遇严重的危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图片+文本学习: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垦荒王震旅长带领三五九旅的官兵开进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没有住所,就挖窑洞解决;粮食不足,就挖野菜补给;没有工具,就找废铁制作,硬是把过去的“烂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3.文本学习:活动园了解有关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故事,并以“今天我们已经丰衣足食了,是否还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为题开展以此辩论活动。4.播放视频素材:军民大生产5.图片+文本学习:开展大生产运动(1)政委邓小平办公室里就支着一台纺线车,有空时就带头纺线,穿的是自己动手缝制的颜色深一片浅一片的灰土布棉衣。(2)纺线比赛:这场大生产运动,主要开展农业生产,兼办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党政机关、军队、学校普遍参加生产运动,逐步达到粮食、经费自给、半自给或部分自给。6.提出问题:活动园把“烂泥湾”变成“好江南”靠的是什么精神?图片+文本学习: 南泥湾精神能把“烂泥湾”变成“好江南”靠的是南泥湾精神。南泥湾精神,是以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8.播放视频素材:郭兰英《南泥湾》经典原唱9.图片+文本学习:阅读角革命圣地延安: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也是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许多爱国青年满怀革命热情,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参加抗战。教学环节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文本学习: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图片+文本学习: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3.图片+文本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2)人民庆祝抗战胜利4.提出问题:活动园 收集有关抗战胜利的资料。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5.图片+文本学习(活动园):抗日战争的胜利(1)日本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广播诏书;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2) 1945年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3)中国接受日本递交的投降书: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了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中国陆军司令何应钦在南京陆军司令部礼堂接受日本侵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递交的投降书。(4)国家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表明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权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共同奋斗。6.文本学习: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7.文本学习:伟大的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8.播放视频素材:合唱《八路军进行曲》 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思考问题指名回答补充回答阅读文本理解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视频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视频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思考问题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视频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视频 文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这是本课核心内容之一。
活动园呈现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史实,意在从中国共产党“主张并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其中流砥柱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刻不容缓。了解西安事变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阴谋,促进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可让学生根据活动园的提示,查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资料,了解相关史实。在此基础
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从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的担当。
阅读角《游击战》则从中国共产党人因地制宜的作战智慧及敌后战场发挥的重大作用等方面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引导学生从抗战歌曲、电影、纪录片中了解游击战在抗战中的重大贡献。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全民参战,开展灵活多样的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铁道游击战、水上游击战等,出其不意、遍地开花,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这是史无前例的军事创举,谱写了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光辉篇章。文本教学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中展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八路军
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垦荒》的配图及文字是这一精神的生动体现,它诠释了共产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展现出的“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活动园启示学生将这些革命精神与自己的生活进行联系,意在促进革命精神的传承。阅读角介绍了革命圣地延安在抗战中的作用,意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
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本点明了了十四年抗战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
日的设立和抗战胜利的意义。《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图片表明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活动园的两张历史照片《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重庆人民庆祝抗战胜利》呈现了真实的历史瞬间,意在帮助学生理解抗战胜利的伟大
意义及当时人们激动的心情。
下方正文完整呈现了抗战精神
的主要内容,是对前三个话题内容的总结。中国陆军司令何应钦在南京陆军司令部礼堂接受日本侵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递交的投降书。国家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表明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共同奋斗。
课堂小结 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牢记我国的百年历史,牢记在这段历史中奋勇抗战的英雄们。 总结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产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板书 第10课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流砥柱(一)抗日民族战争中的转折点(二)以弱胜强,全民游击战(三)自力更生,军民大生产(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