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任务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任务单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第6课时(心脏与血管)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测试脉搏频率与心率的关系 实验分类 探究实验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测试脉搏频率与心律是否一致
实验材料 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自制听诊器
我的猜想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频率和心率一致。
实验步骤 1、做出预测,静坐时每分钟的脉搏和心跳是多少次?2、两人一组,以一分钟为单位,自己测脉搏,同伴测心跳。并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录。3、互相交换测量;4、数据分析,进行统计。
实验现象 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们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实验结论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频率和心率一致。
拓展思考 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第八单元第27课时《专用工具》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用不同工具开核桃 实验分类 对比实验
班级 五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通过用不同工具开核桃的对比实验,发现借助工具能省力,借助专用工具效果更好。
实验材料 锤子、核桃夹、核桃、垫板、护目镜。
我的猜想 使用专用工具效果更好。
实验步骤 1.带好护目镜,将核桃放在垫板上,使用锤子砸开核桃。2.用核桃夹夹开核桃。
实验现象 使用锤子打开核桃省力,但是不容易保证核桃仁完整;使用核桃夹不仅省力,还容易保证核桃仁的完整。
实验结论 借助工具能省力,借助专用工具效果更好。
拓展思考 生活中有哪些专用工具,解决了什么问题?第一单元第2课时听觉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近视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分类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近视眼的形成以及纠正方法。
实验材料 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两近视眼镜
我的猜想 近视的形成与晶状体的厚度有关。
实验步骤 1.蜡烛、凸透镜、光屏同一高度放于长木板上。2.点燃蜡烛放在透镜较远的位置,透镜带近视眼镜,移动光屏至呈现清晰的像,记录像距。3.取走眼镜,光屏的像模糊(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4.移动光屏至呈清晰地像。5.换另一幅度数大一些的近视眼镜记录像距。
实验现象 戴近视镜,成像。取走近视镜,移动光屏成像。
实验结论 1.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射力太强,所以看到物体的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2.纠正近视眼应该带凹透镜,发散光线,是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拓展思考 医生用什么方法矫正近视。第三单元第10课时(电磁铁(二))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探究电磁铁的磁极方向是否能改变 实验分类 探究实验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电磁铁的磁极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 电池、导线、铁钉、小磁针
我的猜想 电磁铁的磁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和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向有关。
实验步骤 1、将电磁铁通电后靠近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指向。2、改变导线的缠绕方向,再次通电,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是否发生改变。3、改变电池的正负极方向,再次通电,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是否发生改变。4、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实验现象 改变导线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方向,小磁针的指向都发生了改变。
实验结论 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或改变线圈与正负极的连接方向,电磁铁的磁性会发生改变。
拓展思考 研究U形磁铁的磁极。第二单元第8课时青春期保健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 实验分类 观察类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对照人体健康标准,学会建立健康档案的方法。
实验材料 学生体检表
我的猜想 根据学生查体的内容,创意设计自己的健康档案。
实验步骤 1.学生讨论建立健康档案需要哪些项目。2.教师出示健康档案样表,进一步规范健康档案项目。3.小组合作讨论建立健康档案的注意事项。4.学生自己制作健康档案并展示交流优秀作品。5.教师总结方法及注意问题。
实验现象 关注健康档案的数据,可以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养成健康的生活理念 。
实验结论 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有利于学生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理念。
拓展思考第二单元第5课时(神经系统)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探究反应的快与慢 实验分类 探究实验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测试人体对刺激的反应速度
实验材料 尺子、记录本
我的猜想 手捏尺子的刻度距离越短,说明人的反应能力越强。
实验步骤 1.让同学帮忙拿着尺子,被测者的手放在离尺子末端约20厘米的位置。
2.被测者的手指与尺子的零刻度持平,准备捏住尺子。2.记录尺子掉下时捏住的刻度,这个距离可以说明被测者的反应速度。
实验现象 拿尺子的人突然放手,被测者用最快速度捏住下落的尺子,然后观测尺子下滑的距离。
实验结论 刻度距离越短,说明人的反应能力越强。
拓展思考 了解运动员是怎样提高反应速度的。第八单元第28课时《磁悬浮列车》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利用电磁铁原理让物体运动起来 实验分类 模拟实验
班级 五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制作,检测,调试等步骤,完成简易磁悬浮列车的模型,培养动手能力,了解磁悬浮技术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 铜丝、塑料棒、强力环形磁铁、两端能被磁铁吸引的干电池等。
我的猜想 利用电磁铁可以让物体运动起来。
实验步骤 先将铜线紧密、均匀地缠绕在塑料棒上,从塑料棒取下后,铜线即成为线圈。线圈可长可短(以15厘米长为宜),用来充当列车的轨道。把4块强力环形磁铁两两一组,轻轻吸到一起,成为两组磁铁,接着把两组磁铁分别吸到干电池的正负极上,干电池正极的金属帽要和环形磁铁的内环紧密结合,并按照磁极方向进行安装。至此,磁悬浮列车的模型就做好了。把磁悬浮列车模型放入铜线圈内,使干电池两端的磁铁与线圈接触,此时电池、磁铁、线圈形成回路。
实验现象 磁悬浮列车模型就会从线圈里面穿行而过。
实验结论 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可以让物体运动起来。
拓展思考 磁悬浮技术还会应用到哪些领域?第三单元第9课时(电磁铁(一))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探究电磁铁的特性 实验分类 探究实验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知道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实验材料 电池、导线、铁钉、曲别针
我的猜想 电磁铁通电时能吸起曲别针,断电后不能吸起曲别针。
实验步骤 1、认识实验材料,小组讨论制作电磁铁的方法。2、小组合作,制作电磁铁。3、动手实验:将电磁铁通电后靠近曲别针,断电后再靠近曲别针。4、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实验现象 电磁铁通电时能吸起曲别针,断电后吸不起曲别针。
实验结论 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是一种把电能转换为磁能的装置。
拓展思考 怎样能让断电后铁芯的磁性立即消失?第四单元第14课时《杠杆》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杠杆的作用 实验分类 学生实验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研究用力的大小与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系吗
实验材料 杠杆尺、钩码
我的猜想 杠杆也省力
实验步骤 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记录两端挂的钩码数量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记录两端挂的钩码数量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记录两端挂的钩码数量
实验现象 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动力点挂的钩码少,阻力点挂的钩码多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动力点挂的钩码多,阻力点挂的钩码少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两端挂的钩码同样多
实验结论 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使用杠杆省力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使用杠杆费力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使用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拓展思考 制作一个利用杠杆的小装置第一单元第3课时听觉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听觉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分类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听觉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 纸筒、橡皮膜、镜子、细线、棉球等。
我的猜想 模拟鼓膜振动
实验步骤 将橡皮膜用橡皮筋固定在纸筒一端;细线的一端拴住棉球,将另一端固定在纸筒上,棉球正好靠在橡皮膜的中心点;将纸筒固定在铁架台上;一名学生对着纸筒空的一端说话,另一名学生手拿镜子照棉球一端,观察棉球的运动情况。
实验现象 说话时,棉球会被弹出,表明橡皮膜会产生振动,说话声音越大,棉球弹起越高,表明橡皮膜振动幅度越大。
实验结论 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外耳道后,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拓展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耳朵。第一单元第1课时听觉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视觉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分类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视觉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2个凸透镜、白纸、直尺
我的猜想 眼的成像与凸透镜(放大镜)成像类似
实验步骤 1、将蜡烛点燃。2、在蜡烛的一侧手持一张白纸,将白纸竖起来,蜡烛与白纸大约20—30cm距离。3、将放大镜放在蜡烛和白纸中间的某一位置,调节放大镜的位置,在白纸上出现蜡烛的倒像。4、改变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观察物体成像的大小。
实验现象 改变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认识到物体成的像是近大远小。
实验结论 眼的成像与凸透镜(放大镜)成像类似。
拓展思考 了解一下常见眼病的预防方法。第二单元第7课时青春期保健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青少年时期身体的变化 实验分类 观察类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通过绘制折线统计图,认识青春期身体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 学生从小到大的照片或穿过衣物的照片,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的健康档案。
我的猜想 我的身高、体重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实验步骤 1.拿出准备的健康查体表。2.将自己的身高、体重、肺活量随年龄变化的数据整理到表格中。3.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绘制身高和年龄的折线统计图、体重折线统计图和肺活量折线统计图等。4.分析数据,概括出身体的变化规律。
实验现象 通过绘制折线统计图,直观地看出、概括青少年时期身体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论 一般来说,儿童10岁左右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
拓展思考第四单元第15课时《滑轮》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滑轮的作用 实验分类 学生实验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认识滑轮的作用
实验材料 铁架台、动滑轮、定滑轮、钩码、测力计
我的猜想 使用滑轮能省力
实验步骤 记录直接用测力计提起钩码时用的力记录通过定滑轮拉动钩码时用的力,并观察用力方向记录通过动滑轮拉动钩码时用的力,并观察用力方向
实验现象 直接提起钩码用的力和用定滑轮拉动钩码用的力数值一样大,定滑轮的拉动方向向下利用动滑轮拉动钩码用的力数值变小了,动滑轮的移动方向和钩码一样,都是向上。
实验结论 利用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利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拓展思考 试试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有什么发现第八单元第27课时《专用工具》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探究哪种工具效果好 实验分类 探究实验
班级 五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让学生认识到专用工具的优势,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用于创新的品质。
实验材料 核桃、核桃夹、锤子
我的猜想 使用核桃夹效果更好
实验步骤 用锤子敲开核桃;用核桃夹夹开核桃;分析比较锤子和核桃夹的优缺点
实验现象 锤子能敲开核桃,但核桃仁不完整;核桃夹夹开核桃比较方便,而且核桃仁完整。
实验结论 使用专用工具核桃夹效果更好
拓展思考 生活中还有哪些专用工具第八单元第29课时《设计水火箭》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水火箭设计方案 实验分类 探究实验
班级 五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通过对水火箭各部分结构、材料选择等方面的讨论,确定水火箭的设计方案。
实验材料 刻刀、剪刀、可乐瓶、硬纸板等。
我的猜想 利用水和高压气体的反冲作用能够使水火箭发射升空。
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塑料饮料瓶,将一个饮料瓶底部剪开,套在另一个饮料瓶底部。2.用胶带缠起来加固,做成水火箭机身。3.取一块防水的手工纸,对折解开作尾翼。4.用胶带粘住接口,用订书机加固尾翼。5.同样的方法做四个尾翼,用双面胶粘在塑料瓶的底部。6.用防水手工纸折成一个圆锥状,作为水火箭的头部,用胶带加固。
实验展示 包含作品名称、设计说明、设计草图、制作步骤4个部分。
实验改进 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根据评估意见改进和完善水火箭的设计方案。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根据评估意见改进和完善水火箭的10设计方案。
拓展思考 怎样设计喷嘴以保证水火箭的压力舱不漏气?第四单元第13课时《斜面》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斜面的作用 实验分类 学生实验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认识到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实验材料 斜面、小车、测力计、钩码
我的猜想 斜面能省力
实验步骤 测竖直提起小车的力,记录测力计的数值在斜面上拉动小车时用到的力,记录测力计的数值把斜面坡度变大,在斜面上拉动小车时用到的力,记录测力计的数值对比三组数据,分析发现
实验现象 竖直提起小车用的力最大在斜面上拉动小车,省力斜面坡度变大,用的力增大,但比竖直提起用的力要小
实验结论 斜面可以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
拓展思考 上陡坡时,怎样行走更省力第五单元第18课时《四季更替》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四季更替模拟实验 实验分类 模拟实验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四季更替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 地球仪、手电筒
我的猜想 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形成的
实验步骤 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动。手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仪。地球仪在转动过程中倾斜角要保持一致。
实验现象 地球仪上南北半球接受手电光的照射程度不断变化。
实验结论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地变化,从而形成四季的变化。
拓展思考第八单元第30课时《制作与发射水火箭》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水火箭发射角度效果测试 实验分类 对比实验
班级 五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测试发射角度是多少才能让水火箭飞的更远。
实验材料 水火箭、量角器。
我的猜想 水火箭飞的距离和发射角度有关。
实验步骤 1.装水量为三分之一,发射角度30度。2.装水量为三分之一,发射角度45度。3.装水量为三分之一,发射角度60度。
实验现象 发射角度30度,发射距离较短。发射角度45度,发射距离较远。发射角度60度,发射距离较短。
实验结论 水火箭发射远近决定因素取决于发射的角度。角度过大或过小,会导致水火箭发射距离变短。
拓展思考 角度一般为多少度,水火箭飞的最远。第七单元第24课时制作太阳系模型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制作太阳系模型 实验分类 模拟实验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让学生认识到,在太阳系中,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实验材料 彩笔、铁丝、橡皮泥、圆规、卡纸、气球等。
我的猜想
实验步骤 1、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或者气球制作成太阳和不同的行星。2、用圆规和卡片制作底盘,用铁丝制作支架。3、将不同颜色橡皮泥或者气球按照顺序组装排序,安装到支架上。
实验现象 通过太阳系模型了解到真实的太阳系情况。
实验结论 根据太阳系中8颗行星的直径和与太阳的距离,把它们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以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就是在建立模型。
拓展思考 了解太阳系中还有哪些天体。第六单元第23课时《保护我们的环境》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调查环境污染 实验分类 调查实验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并分析影响
实验材料 上网、报纸、新闻
我的猜想 环境污染很严重,我们要保护环境
实验步骤 通过上网、走访等方式调查周围环境污染的种类2.分析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实验现象 通过调查得知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环境污染有污水污染、雾霾污染、噪声污染,对我们的生活、健康产生了危害
实验结论 上述各种污染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拓展思考 制作一份主题为“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第五单元第19课时《影长与季节》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影长与季节的关系模拟实验 实验分类 模拟实验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影长的变化规律和太阳的位置有关
实验材料 卡纸、刻度尺、双面胶、剪刀、手电筒、“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的标志物、学习单
我的猜想 猜想一:同一地点,正午影子在夏天最短,冬天最长,春秋在两者之间;猜想二:同一地方正午影子长度呈有规律的变化,夏至到秋分到冬至逐渐变长,冬至到春分再回到夏至影长又逐渐变短。
实验步骤 观察太阳的同一地点正午时分随四季而位置变化的特点。(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不同。)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的不同位置,观察影子的长度变化并做好记录。时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影长度
实验现象 同一地点,正午影子在夏天最短,冬天最长,春秋在两者之间;同一地方正午影子长度呈有规律的变化,夏至到秋分到冬至逐渐变长,冬至到春分再回到夏至影长又逐渐变短。
实验结论 正午时分物体的日影,在四季有规律的变化着:从夏到东冬,逐渐变长;从冬到夏,逐渐变短。夏季日影最短,冬季日影最长,春秋日影适中。
拓展思考 除了日影长度随四季变化,还有哪些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呢?第五单元第17课时《白天与黑夜》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昼夜交替现象 实验分类 模拟实验
班级 五 姓名
实验目的 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 手电筒、地球仪
我的猜想 昼夜产生跟地球的自转有关系
实验步骤 一名学生用手电筒的光照射地球仪的球体。另一名学生一手按住地球仪底座,另一只手转动地球仪的球体。
实验现象 地球仪有黑白变化
实验结论 地球的自转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拓展思考 地球的公转是不是也影响昼夜交替现象?第六单元第22课时《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
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观察环境发生变化时蚯蚓行为的变化 实验分类 模拟实验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观察环境变化对蚯蚓行为的影响
实验材料 蚯蚓、土壤、水、塑料盒
我的猜想 环境发生变化会影响动物的行为
实验步骤 把6条蚯蚓和潮湿的土壤一起放在塑料盒内,待蚯蚓都钻入土壤中,把凉水倒入土壤中,使水浸透土壤。2.2-3分钟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蚯蚓纷纷爬出土壤,将身体露在外面
实验结论 下雨之后,水分占据了土壤的空间,导致土壤中空气减少,蚯蚓呼吸困难,因此蚯蚓需要爬出土壤呼吸。
拓展思考 了解同一种动物在野外和在动物园中的行为有什么不同。第五单元第20课时《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用三球仪模拟地球、月球、太阳的相对运动 实验分类 分组实验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用三球仪模拟地球、月球、太阳的相对运动
实验材料 三球仪、记录单。
我的猜想 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月球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实验步骤 认识三球仪的各部分名称,了解使用方法。红色大球表示太阳,蓝色球表示地球,白色小球表示月球。转动手柄,推柄应顺时针旋转。观察记录月球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和方向。记录员做好记录,并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不同的位置关系。
实验现象 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公转一圈是一年;月球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月球公转一圈是一个月。
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模拟实验,我们知道了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月球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拓展思考 用三球仪还可以做哪些实验?第八单元第30课时制作与发射水火箭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水火箭装水量效果测试 实验分类 对比实验
班级 五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测试装多少水才能让水火箭飞的更高。
实验材料 水火箭、水、量杯。
我的猜想 水火箭飞的高度和装水量有关。
实验步骤 装水量为零,发射角度90度。装水量为满,发射角度90度。装水量为半,发射角度90度。
实验现象 装水量为零,水火箭飞的距离短。装水量为满,水火箭飞的距离短。装水量为半,水火箭飞的距离远。
实验结论 水火箭飞的高度取决于装水量。装水量多,水火箭没有足够压力升空;装水量少,水火箭动力持续不足。
拓展思考 装水量多少,水火箭飞的最高。第六单元第21课时《给植物分类》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给植物分类 实验分类 分组实验
班级 姓名
实验目的 知道根据植物特征的不同,可以通过一分二的分类方式把植物逐步对比排列,完成分类
实验材料 花生、葫芦藓、海带、松树、肾蕨、小麦图片
我的猜想 根据一定的标准,我们可以把6种植物分为两类,每一类又可以根据新的标准继续分为两类,最终将它们分为6类
实验步骤 观察花生、葫芦藓、海带、松树、肾蕨、小麦6种植物图片,分析它们的特征。将这6种植物按照特征进行初步分类。利用二歧分类进行最终分类。
实验现象 花生:生活在陆地上,有根茎叶,开花结果,有果皮和种子,有子叶2片。松树:生活在陆地上,有根茎叶,开花,有种子,无果皮。小麦:生活在陆地上,有根茎叶,开花结果,有果皮和种子,有子叶1片。肾蕨: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根茎叶,不开花,没有果皮和种子。葫芦藓:生活在潮湿的地方,无根,有茎叶,不开花,没有果皮和种子。海带: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不开花,没有果皮和种子。
实验结论
拓展思考 在完成分类后,每一组是否可以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标准继续往下分?
花生
植物
无种子
有种子
无茎叶
有茎叶
无果皮
有果皮
海带
无根
有根
松树
单子叶
双子叶
葫芦藓
肾蕨
小麦
黄瓜第四单元第16课时《轮轴作用》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轮轴作用 实验分类 对比试验
班级 五 姓名
实验目的 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明白使用轮轴能省力。
实验材料 铁架台、轮轴、钩码、测力计
我的猜想 怎样省力?
实验步骤 铁架台上安装一个轮轴,轴上挂3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钩码,测量所用的拉力。做好记录不用轮轴再用测力计拉动钩码,测量所用拉力。
实验现象 用轮轴省力
实验结论 用轮轴省力
拓展思考 轮轴大小有影响吗?第七单元第26课时《探索宇宙》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人类探索宇宙过程 实验分类 探索实验
班级 五年级 姓名
实验目的 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我国探索宇宙的最新进展,并通过电子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实验材料 视频,课件,搜集的相关信息
我的猜想 我国探索宇宙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实验步骤 了解人类天体观测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太空的历程;中国航天大事记;我国空间技术的新成就。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我国探索宇宙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拓展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