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政治选择性必修三: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统编版政治选择性必修三: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01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鹤林玉露》载:“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中下有一钱。乖崖杖之,吏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查找与“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类似的成语,从思维角度谈谈这些成语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千里之堤,渍于蚁穴;
为山九仞,功亏一箦;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课堂探讨
1.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认识事物的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2. 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和质变
(1)量变:量的变化(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A事物仍是A事物)
(2)质变:质的变化(根本的、显著的变化;A事物变为B事物)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 还是超出度的范围。
◆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标志:
量变 质变 新的量变
鸡蛋的孵化 未破壳以前 破壳而成小鸡 小鸡觅食成长
社会的变化 社会内部酝酿革命 革命爆发,由一种社会转变为另一种社会 新社会在新的生产力基础上发展起来
中国人民的抗战 抗日十四年 日寇投降,抗战结束 中国人民开始解放战争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没有量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与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
(3)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请输入标题内容
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量变)
连续性
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质变)
间断性
要求: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4.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区别
联系
①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
②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
③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小学
中学
大学
量变
连续性
渐进性
量变
量变
质变
质变
间断性
飞跃性
连续性、渐进性
间断性
飞跃性









示例
意义: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有网友爆料,一名上海女子在跟着刘畊宏跳操时,突发心肌梗塞猝死。
医生解释:“刘畊宏在直播时也会尽可能把动作讲清楚,强调注意事项,让网友量力而行,但是有的人运动基础差,就难免容易出现运动过度,甚至受伤。”
成为刘畊宏女孩的第N天
02
把握适度原则
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关节点(临界点)
1. 度与关节点
度与关节点的关系: 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这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2.适度
(1)内涵:就是适当的程度。
(2)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3)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3.掌握适度原则
含义
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必要性
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
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
(1)防止过犹不及
(2)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3)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①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②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1.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下列关于事物的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B.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C.质的规定性不同于量的规定性,一定事物的质总是稳定不变的D.质总是一定事物的质,现实中没有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质
C
2.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说法。这一说法蕴含的辩证思想是(  )
①若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必然向着其对立面转化
②若超出事物临界点,质与量的矛盾统一体就会瓦解
③要注意把握分寸,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④应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促成事物的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