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一、单选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 X Y Z M反应前的质量/g 5.0 3.0 4.0 3.0反应后的质量/g 3.2 待测值 3.4 5.4A.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M一定是化合物C.该反应中X、M的质量比为5:3D.Z、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1:42.骄傲!中国“高分十号”卫星在太原成功发射,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14次航天飞行。肼是一种高能火箭燃料,肼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依据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变化过程中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C.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D.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4.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涉及四种原子B.图中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6.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面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A.氧化汞由汞原子和氧分子构成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D.生成汞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7.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8.甲和乙可以合成清洁燃料丙,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丙物质属于有机物,可用作溶剂和消毒剂C.丙中C、H、O的质量比为 2∶6∶1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9.元素钴(Co)有多种化合价,将9.3g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完全脱水,得到8.3g钴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A.CoOB.CoO3C.Co2O3D.Co3O410.如图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B.生成物HCl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1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均可分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X Y Z Q反应前的质量/g 8 10 1 21反应后的质量/g 0 21 待测 9已知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M,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 B.该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21g D.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1212.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t1、t2时刻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C.该反应方程式中丁和甲的计量数之比为1:1D.某时刻,若甲为18%,则丙为32%二、填空题13.化石燃料不可再生,且其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工程师们最近开发出一款太阳能板,它可以直接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其在光照、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一氧化碳。(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2)上述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3)上述反应中,吸收2.2 kg 二氧化碳时,产生一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 kg。14.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规律,我能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3H2O(反应条件已略去),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所下所示: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a.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b.4种物质中只有D属于氧化物c.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6H2O+______.16.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2)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___。(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三、实验题1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和石灰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指向 ______ (b或a或0处),其原因是 __________ 。若把塞子去掉,同样使稀盐酸与石灰石接触,指针又将指向 ________18.目前我国大多冷库应用液氨技术作为制冷剂进行迅速降温,液氨泄露重大事故违背了《消防法》相关条款。回答问题:(1)消防人员身穿黄色防护服,佩戴氧气瓶,将消防车连接水管,对事发现场作淡化处理,用于稀释空气,则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2)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易挥发,主要用作化肥。如果氨水接触到皮肤上,则正确的处理方法是______。(3)用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现场残留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其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 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 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 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4)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则液氨属于____(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但是液氨处理不当会发生爆炸,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 4NH3 + 3O22X + 6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四、计算题19.氮化铝(AlN)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领域。在氮气(N2)流中由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Al2O3+N2+3C2AlN+3CO。若有14 kg的氮气参加反应,可生成氮化铝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20.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际生产中常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进行高炉炼铁。用100 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21.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8.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反应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3.5剩余固体质量/g 7.35 6.75 6.3 6.08 6.08 a(1)a的值为___________。(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g。(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1.B2.B3.C4.D5.D6.B7.C8.B9.C10.A11.D12.C13. (1) 天然气 (2) 2CO2 2CO + O2 (3)1.414. (1) C2H6O (2) cd (3) 4NH3+5O24NO+6H2O15. (1) 天然气 置换反应 (2) 1:1 14:3 (3) 4NH3+3O26H2O+2N216. (1) 3Fe+2O2Fe3O4 (2) C+O2CO2 (3) 2KMnO4K2MnO4+MnO2+O2↑17. (1) b (2) 左面受空气浮力的影响 (3) b18. (1) 氨气极易溶于水 (2)用大量水或食醋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3) B 化合物 (4)N219.41kg20.1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21.(1)6.08(2)1.92(3)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4.9g。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