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运动中的伤病及处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第四章的第五节运动安全中的内容。普通高中学生虽然热爱体育运动,但由于缺乏一定的运动卫生与安全知识,容易导致损伤事件的发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提高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理反应性不适的概念及发生原因。2、了解锻炼不得法产生的疾病。3、知道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4、增强学生对运动伤害的预防及处理的能力,以减少运动事故伤害发生并维护身体健康。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2、教学难点: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四、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1、展示学生在运动中的损伤的图片,同学们都喜爱参加体育运动,也喜爱观看一些体育赛事,这几位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你们看了一定会震惊和心疼,他们是怎么了?2、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小结,导入新课学习。(二)新授学习目标一:生理反应性不适1、提问:同学们在进行中长跑或其他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心跳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呢?引出“极点”的概念。2、小结:同学们在进行中长跑或其他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心跳加快、胸闷、呼吸困难、下肢无力、动作不协调等感觉,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为“极点”。3、解释出现生理反应性不适的原因:当人体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剧烈运动状态时,由于呼吸、循环系统的惰性较大,暂时跟不上肌肉等运动器官消耗氧气的需要,影响了人体内各系统机能的协调性,因而出现了“极点”现象。4、怎样来减轻生理反应性不适?提醒学生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学习目标二:锻炼不得法产生的疾病我们知道,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体魄强健、形体健美还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是增进健康的不二法宝。但是,在日常锻炼中,可能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原因发生运动损伤事故。既影响了学习,也影响了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树立体育锻炼的安全意识,明确预防措施,了解锻炼不得法产生的疾病,才能更好的保护和锻炼身体。1、有的学生在运动前没有做好准备活动或是运动前的饮食习惯不合理,一旦运动起来就会产生一些不得法的疾病。2、学生分组阅读常见的锻炼不得法产生的疾病,并小组讨论疾病的产生原因。3、学生分小组小结疾病的产生原因。4、师生共同小结锻炼不得法产生的疾病:(1)肌肉痉挛:肌肉不自主地强直性收缩,常常发生腓肠肌痉挛,即小腿肚子抽筋。原因:运动前没有做好准备活动或活动不充分,肌肉连续、快速收缩,使其不能充分舒张;受到寒冷刺激,使局部血管收缩缺氧;运动时大量出汗。(2)运动性腹痛:有的同学不重视体育锻炼或饭后过早地剧烈运动以及运动前、运动中大量饮水,引起胃痉挛,其表现为上腹部肚脐周围疼痛,局部按摩和热敷可缓解。(3)运动性晕厥:由于大脑突然供血不足而引起暂时知觉丧失的现象。常发生于久蹲后突然站起来时,或参加剧烈运动后突然停止时,比赛紧张也可引起。一旦发生晕厥,应该立即将病人平卧,形成头低腿高的姿势,促进外周血液回流心脏,供应大脑,一般会很快恢复知觉。(4)低血糖症:学生没有吃早餐或在饥饿状态下长时间锻炼出现低血糖症。主要表现是人感到疲乏、头晕、心慌,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发抖的现象,严重者会神志不清、昏迷。发生低血糖后,轻者只要喝些浓糖水或吃少量食物,症状即可缓解。学习目标三:常见的运动损伤1、学生自学常见的运动损伤。2、师生小结:因外力作用而使身体任何部分的组织破裂,都叫做创伤。创伤分为两类:开放性创伤:皮肤黏膜破裂的创伤,如擦伤、撕裂伤、切割伤、刺伤等,伴外出血;封闭性创伤:皮肤黏膜不破裂的创伤,如挫伤、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关节脱位等,伴内出血(皮下淤血),局部肿胀、青紫。学习目标四: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在日常生活和体育锻炼中,由于各种原因看,我们都可能遇到小的伤害事故。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如果懂得一些简单的紧急处理方法,就好减轻伤痛,促进伤病尽快痊愈。所以,我们要学习运动中常见损伤的紧急处理知识。1、学生分组讨论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2、请小组代表分组演示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3、师生小结:封闭性损伤:轻者可用松节油搽后按摩,用消痛贴膏贴敷,喷射理通止痛消肿、活血化淤。嘱伤者回家后先冷敷止血,然后热敷散淤血消肿。如肿胀较重,疼痛加剧,且伤肢变形者,建议速往医院拍片检查。开放性软组织损伤:(1)一般擦伤、小创伤,先清创(用生理盐水棉球从伤口里面往外洗净创口内外的污物、污血),再消毒(黏膜部位或面积较大且表浅,搽红汞;伤口较深面积小的搽碘酒),然后用敷料包扎或贴上“创口贴”,表皮擦伤不要包扎,以利创口结痂愈合。(2)创口整齐深达皮下的小伤口,清创消毒后,可用胶布剪成蝶形贴于伤口两侧,拉拢裂开的伤口进行黏合再包扎。伤口大且较深的不宜清创,可用消毒纱布临时包扎后,尽快送医院缝合处理。(3)合并有出血(伤及小血管)、骨折的创伤,应先采取止血措施,进行骨折固定,伤口的处理应放在最后。骨折:骨折有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断端穿透肌肉和皮肤露在体表;闭合性骨折断裂的骨未穿过肌肉和皮肤,在体表没有伤口。骨折后,要限制活动,并作及时固定。骨折固定一般使用夹板,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木棍、竹枝、手杖等代替,长度必须超过折断的骨头。作固定时,应先在夹板两端垫上布块、衣服或棉花等,以免夹伤皮肤;夹板绷带要绑在断骨的上下两头,包括上下两个关节,不要绑在骨折的地方;绑扎松紧要适宜。开放性骨折固定时,不要把露出伤口的骨头送回去,以免感染,抬往医院途中要防止震动。关节脱位:关节脱位又称脱臼,也分闭合式和开放式两种。闭合式一般是关节囊未破坏,骨端未脱出囊;开放式是关节囊已遭破坏,骨端脱出来,有时已形成开放性骨折。比较容易脱臼的关节是肩关节、肘关节和髋关节。关节脱位后应该及时复位,当手法复位有困难时,应做手术复位。同一个关节多次脱位,叫做习惯性脱位,习惯性脱位一般要做手术治疗。4、教师小结。运动损伤一旦发生,需要主动做出准确的判读并正确、有效的处理。此时一定要冷静、机智、高效的处理。冷静,是要求不慌张、不紊乱、有章法,有先后次序,安排的恰如其分。这样才能达到紧急处理的目的。(三)课堂小结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运动损伤预防的要求,运动中常见损伤的紧急处理,这三部分知识与技能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运动损伤是有原因的,客观的要改造,主观的要改变,预防运动损伤从我做起,规范学习行为,安全选择学习环境,明确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学习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这些既是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要求,也是我们安全运动的需要。(四)练习测试、巩固知识。1.怎样才能减轻运动中的生理反应性不适?2.锻炼不得法易发生哪些疾病?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有哪些?3.发生骨折后,急救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