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013.04
第I卷 (选择题 共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提出元素周期律并绘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汤姆生 B.门捷列夫 C.阿伏加德罗 D.道尔顿
2.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的电子式 B.中子数为9的氧原子符号
C.氮分子的电子式 D.钾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现行的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和族数分别是
A.7,18 B.7,16 C.9,18 D.9,16
4.下列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
A.H2O B.HCl C.H2S D.HF
5.下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A.Cs B.K C.F D.Cl
6.下列各组微粒中,半径前者小于后者的是
A.C、O B.N、P C.S2—、Ca2+ D.Br—、Br
7.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一定是第VIIA族元素 B.R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O3
C.R的气态氢化物能燃烧 D.R的气态氢化物易溶于水显碱性
8.13C-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4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A.13C与15N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是同一种物质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9.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A.HX B.H2X C.XH4    D. XH3
10.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N2 B.CO2 C.NaOH D.Na2O2
11.A、B为同主族的两元素,A在B的上一周期,若A的原子序数为n,则B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A.n+2 B.n+8 C.n+16 D.n+32
12.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一些元素能用于制造
A.耐高温的材料 B.半导体 C.催化剂 D.农药
13.关于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的密度比金属钾大 B.NaOH比KOH的碱性强
C. Cs与H2O能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D.碳酸铯易溶于水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力是一次能源???????????????? B.水力是二次能源
C.煤、石油、天然气是一次能源???? D.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15.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对反应速率不发生影响的因素是
A.温度 B.压强 C.浓度 D.催化剂
16.在相同条件下,颗粒大小相当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l mol/L盐酸反应时,速率最快的是
A.镁 B.铝 C.锌 D.铁
17.下列各组材料中,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两极材料
Zn片、石墨
Cu片、Ag片
Zn片、Cu片
Fe片、Cu片
插入溶液
H2SO4溶液
AgNO3溶液
蔗糖溶液
稀盐酸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放热反应无需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19.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它的原理是原电池原理,可进行能量的转换。以CH4为燃料时,另一极通入氧气,以KOH为电解质溶液,产物为碳酸钾和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常规发电减少40%以上。下列有关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甲烷的一极是燃料电池的负极
B.燃料电池是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C.通入氧气的一极是燃料电池的负极
D.该燃料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值增大
20.已知某反应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

起始浓度():
2s末浓度():
据此可推算出上述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是
A.9:3:4 B. 3:1:2 C. 2:1:3 D. 3:2:1
高一化学期中试卷答题纸
成绩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10分)某同学做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 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 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 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 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 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填A~F)
(2)写出②的离子方程式和③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② ,
实验③ 。
22.(10分)
I.现有下列六个化学反应:①氯化铵晶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②酒精燃烧;③烧碱溶液与盐酸的反应;④煅烧石灰石;⑤焦炭与水蒸气制水煤气;⑥锌与稀硫酸制氢气。
上述六个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有 ,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
II.另一研究性学习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Zn、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设计了如下的几种实验方案:
(1)该小组同学根据提供的Zn片、Fe片和稀硫酸,设计成了一个原电池比较锌与铁的活动性顺序,则正极的反应现象是 ;电极反应式为 。
(2)现只有Fe片、CuO和稀硫酸这几种药品,请你帮忙设计方案比较铁与铜的活动性顺序。你的设计方法是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3.(12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3





4


(1)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写出该元素的单质与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④元素与⑦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
(4)①、②、⑥、⑦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5)③元素与⑩元素两者核电荷数之差是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4.(8分)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若经过2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
则:(1)2s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
(2)2s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2s时B的物质的量为
(4)最终C的浓度 (填“能”或“不能”)达到2mol/L。
江苏省泰州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第I卷 (选择题 共60分)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答案填涂在答题卡。
1.《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
2.下列古代中国灌溉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筒车 ②风力水车 ③翻车 ④高转筒车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④②
3.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战国 B.汉代 C.南北朝 D.北宋
4.《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
而众以散。”这句话说明
①唐朝时期市有时间限制 ②唐朝时期市坊分立
③唐朝时期政府对市严格管制 ④唐朝时期商业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禁止中国人与外国人通商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主要根源
C.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殖民势力的入侵 D.是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6.“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
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由此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8.右图这张股票的发行有利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确立
9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人类历史地域性分散发展的格局开始改变,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世界历史。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欧洲宗教改革
10.新航路开辟后,先后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下列国家,排列正确的是
A.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
B.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
C.葡萄牙→英国→荷兰
D.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英国
11.2013年新年伊始,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速,一场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席卷我国大部,空气质量持续恶化。该情景发达国家也似曾相识。人类面临类似威胁始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 .蒸汽时代 C .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12.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3. 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的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老人邓小平画的这个圈是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D.开辟香港,澳门为特区
14.右图是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的背景是
A.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实行
C.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D.农村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
15.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下列图示中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表述正确的是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16.建国后,各种运动不断,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例如:向小康、王建国、李文革、周跃进等。如果这四人按年龄从大到小排序,那么居第三位的最有可能是
A.王建国 B.向小康 C.李文革 D.周跃进
17.谭鑫培主演的京剧电影《定军山》是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它拍摄于
A.18世纪末 B.19世纪初 C.20世纪初 D.20世纪末
18.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19.导致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B .中国政府的作用
C .人民的努力改变 D. 资产阶级的改革
20.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的漫画。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B.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
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 D.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天官》
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雍正)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的态度(2分)
(2)材料三中反映了什么时期什么人的什么经济政策?(3分)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以及带来的影响?(4分)
(3)从材料四、五中分别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分)
2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一些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结论:
①他们积极创办洋务企业尤其是近代民用企业
②他们创办的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国民政府前十年得到较快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表: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将学生得出的正确结论的序号写在答题纸上。(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1分)
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日益萎缩”两个阶段的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5分)
写出20世纪90年代对江苏经济起到推动作用的措施。(2分)
23.(13分)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己自主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是怎样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3分)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哪些影响?(3分)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 60分钟 总分 100分
注意事项:请把选择题、判断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下表资料完成1-4题。
项目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第五次人口普查
22.89%
70.15%
6.96%
第六次人口普查
16.60%
74.57%
8.87%
1.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较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最接近下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3.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老龄化加重 C.性别比严重失衡 D.劳动力不足
4.应对我国上述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A.积极鼓励生育 B.继续实施计划生育
C.吸纳海外移民 D.构建养老保险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日趋明显,结合下表资料完成5-6题。
5.表中显示人口流动特征是
A.城市到农村 B.城市到城市 C.农村到农村 D.中西部到沿海
6.人口流动的原因主要是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资源条件 D.自然灾害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7-8题。
7.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 B.10000 C.6000 D.4500
8.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a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b)、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c)三者的关系正确是:
A.a9.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的系统是
A.智能专家系统 B.GIS C.RS D.GPS
该图为某城市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题。
10.图中城市化的标志为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读图“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该图说明该地区
A. 城市化程度很高 B.城市人口是2500万
C.大约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人口密度较大
12.与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的国家是
A. 阿根廷 B.印度 C.英国 D.美国
13.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
D.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读“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据图完成14-15题。
14.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
A.a B.b C.c D.d
15.下列图中能够反映上图中沿“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读”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伦敦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块状模式
17.伦敦曾经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改善城市环境,图中体现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减少大城市功能
B..在城市周围建新城和卫星城
C.把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和经济完全分离
D.选择新址,建新首都
18.关于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区多建有现代化高楼大厦
B.上海城市建设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了“山水城市”
C.华盛顿将国会大厦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D.在城市发展历史较短的美国、法国,大城市的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
19.《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主要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灵活性
B.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C.生物生产发育的连续性
D.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20.下列农业区位的选择的主导因素,符合实际的是
A.河套平原的甜菜——地形
B.长江三角洲的双季稻——政策
C.华北平原的冬小麦——交通
D.广州郊区的乳牛场——市场
下图为“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1~23题
21.有关图示①、②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 混合农业 D.乳畜业
22.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科技 D.市场
23.图示①、②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先进的科技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据此回答24-25题。
24.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A.黄河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 D.太湖平原
25.该农业的好处主要表现在
A.可以少占耕地
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C.可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26.下列地理现象按因果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市
B. 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工业城市
C. 工业集聚→工业联系→工业城市→工业地域
D. 工业地域→工业城市→工业联系→工业集聚
27.辽中南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①丰富的煤铁资源 ②雄厚的高新科技力量 ③便利的交通运输 ④丰富的水资源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 ②④
下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8-29题。
28.在美国硅谷和中国中关村,目前注重发展的工业部门应是
A.模式一 B.模式二 C.模式三 D.模式四
29.与模式一到模式四相对应的工业依次是
A.电视机装配厂、纺织厂、印刷厂、食品厂
B.炼铝厂、飞机制造厂、电子装配厂、制糖厂
C.精密仪表厂、面包厂、制糖厂、制鞋厂
D.核电厂、啤酒厂、汽车制造厂、水果罐头厂
2010年南非世界杯赛场看台遍布“中国制造”的“瓦瓦祖拉”。其出厂价一般在0.6元到2.5元(人民币),在南非最高可以卖到60兰特(约合53.1元人民币),而中国企业每个只获得0.2元的利润。回答下题。
30.我国生产“瓦瓦祖拉”的优势条件是
A. 劳动成本低 B. 原料成本低 C. 市场广阔 D. 内部交易成本低
二、判断题:(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31.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
32.人口迁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入地的人地矛盾,提高城市化水平。
33.若某地区的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相当,则表明该地区人地关系协调。
34.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35.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功能越强,彼此之间相距较近。
36.城市的核心区是住宅区。
37.水源是新疆农业发展的制约条件,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新疆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38.混合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共同特点是商品率高
39.上海宝山钢铁企业的布局说明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上升。
40.工业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是:创造社会财富,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高一期中考试地理答案纸
成绩
三、综合题:(共30分,一空一分)
41.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
(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高低高”模式阶段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___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处于图中_________阶段(填字母),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工作而取得的。
42.读“城市地租水平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城市中某一块土地,只有 最高的功能活动才能租用。
(2)左图反映了土地租金受 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B适宜作为 区。
(3)右图反映了土地租金高低受 因素的影响,图中地租值 a、b、c的大小顺序是 。(2分)
(3)右图中丁处地租值比附近地区要 (高、低)一些,
因为这里 、 。
4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A南亚、B东南亚、C
(2)A、B、C三地大部分地区为 气候区。
(3)分析本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
社会经济因素: 、
(4)写出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 、
(至少写出三点)
44读“某城市工业布局简图”回答以下问题。(7分)
(1).该市计划在①—⑤中选择三处建设电子工业基地、饮料厂、钢铁厂,则其序号依次为______________、 、 。
(2).若该地计划在⑥⑦⑧处各建一个化工厂、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则自来水厂
应建在 处,原因是 ,污水处理厂应建在 处。
(3).从图中可以推断影响该市的首要自然地理区位应为 。
A.交通 B.气候 C.土壤 D.河流
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答案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民民主专政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指每位中国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④人民当家作主是由宪法决定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刚刚闭幕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工人、农民代表占18.46%,知识分子代表占21.14%,干部代表占32.44%,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占16.09%,解放军代表占8.98%,此外还有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归国华侨等方面的代表。这充分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 )性的特征。
A.权利真实 B.权利广泛 C.主体广泛 D.全民性
3.在我国,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是 ( )
A.行使政治权利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关注国家大事 D.维护公众的利益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是因为 ?( )??
①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③损害了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利益,也必然损害自己的利益
④自由是相对的,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5.有人认为,言论自由就是人们能够无拘无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一观点( )
A.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B.强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认为个人利益应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D.坚持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6.“你对国家的热爱更高于你对职业和薪水的追求。”这是媒体对姚明回国参加奥运会的高度评价。姚明的行为体现了我国公民( )
A.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
B.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C.坚持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对等的原则
D.积极行使公民权利
7.“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这句话意味着( )
①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②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③只有先实现权利然后才能履行义务 ④履行义务必然要享受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8.2012年5月,某市法制办就《物业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该征求意见稿涉及物业费、物业服务标准、小区内乱停车等问题。市民可以在9月30日前登录政府法制网,或采用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表意见。这表明公民通过( )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社会听证制度进行民主决策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直接行使管理社会的权利
D.信访举报制度进行民主监督
9.《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 年,要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为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请你拟定一条宣传标语。下列最合适的是( )
A.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保障农民民主权利 B.实行村务公开,完善民主决策
C.巩固基层政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D.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
10.目前,类似于《焦点访谈》的电视节目在全国已经开办了60多个。这些节目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 )
A.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
C.舆论监督比其他监督方式更有效
B.这些节目能够引起中央领导人的关注
D.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11.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
①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 ②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③可以采用张贴大字报的形式 ④为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可以夸大事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 D.②④
1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 )
A.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接受群众来信来访
B.实行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C.参加人民政协,参与国家法律和法规的制定
D.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国家重大事项
某社区居委会选区的33名选民,致函该市人大常委会,要求罢免该区一名人大代表的资格。据此回答13—14题。
13.33名选民提交罢免函,是符合我国《选举法》规定的,这是公民行使权利的表现,这说明( )
A.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B.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C.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D.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
14.代表被选民罢免,在中国政坛吹起一股清新的民主之风,这表明( )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③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④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经济职能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下面各项行为与经济职能的对应正确的是( )
①某市严厉打击囤积食盐、擅自提高盐价等违法行为
②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4月份CPI和PPI两个经济数据
③某市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小商小贩,给小商小贩留足生存空间
④某市调整市区经济规划布局
A.①公共服务 ②经济调节 ③市场监管 ④社会管理
B.①市场监管 ②经济调节 ③社会管理 ④公共服务
C.①公共服务 ②社会管理 ③市场监管 ④经济调节
D.①市场监管 ②公共服务 ③社会管理 ④经济调节
16.国务院下发《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本地区各类交易场所进行一次集中清理整顿。这表明政府( )
A.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B. 积极参与企业经营,提升综合国力
C.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D. 享有对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权
17.对人民负责原则表现在政府工作中的许多方面,其中在工作作风上的表现是( )
A.为人民服务 B.求真务实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依法行政
18.2012 年底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进一步保障了来苏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这一政策有利于( )
A.决定政府性质 B.提高立法质量
C.树立政府权威 D.监督政府权力
19.右图漫画《怕光》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加强监督就能杜绝腐败
B.权力必须置于监督之下
C.权力滥用将会降低效率
D.政务公开可以避免矛盾
20.针对“禽流感”疫情的爆发,江苏省人民政府全面部署,采取切实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说明( )
①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 ②我国政府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能
③公民的利益都要受到法律保护 ④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1. 西方政治学中有个“塔斯佗陷阱”定律:当政府不受欢迎时,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地得罪人民。这给我们政府的启示是( )
①倾听群众呼声,科学民主决策
②切实履行职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③以人为本,尊重和满足老百姓的所有利益需要
④迎合群众需要,包办代替一切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③④
22.2012年 10月20日,南京市2012年“向人民汇报”多媒体直播述职评议敲响开场锣。该市学校、医院、铁路、民航、旅游、银行、供电等12个公共服务系统、行业,轮番登场,“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议”。开展这一评议活动( )
A.表明人民可以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B.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C.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 D.提升政府为市民服务的能力
23.2012中秋、国庆双节前期,央视记者们分赴基层,对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进行了“幸福是什么”的调查,一时间引发了中国人对什么是幸福的大讨论。为了 “让人民幸福”,各地政府必须 ( )
①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建立服务型政府
②精简政府机构,满足公民全部要求,提高行政效率
③加强立法工作,审慎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④强化行政问责,切实履行职能,建立责任政府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24.在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中,下列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形式是( )
A.人民政协的监督 B.审计部门的监督
C.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D.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25.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带来的“入托难”困扰着许多年轻的父母。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为促进这一问题解决,你可以 ( )
A.行使立法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B.行使决定权,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C.行使质询权,向幼儿园提出质询 D.行使提案权,提出解决问题议案
26.2012年10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就报告内容向国务院进行了专题质询。此时,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 )
A.立法权 B. 监督权 C.质询权 D.决定权
27.在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 )
①人大代表来自人民 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利益行使国家权力?
③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④人大代表受人民监督?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
2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在我国,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相适应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29.甘肃回族农民毕红珍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为改善农村面貌提出了200余条建议及议案,推动了家乡的公路、坡耕地改造等建设。这体现人大代表行使了( )
A.提案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立法权
30.在某市2013年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人大代表就该市当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财政局长几次到会就预算中的一些问题回答代表的问题。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了( )
A.审议权和质询权 B.立法权和决定权 C.任免权和监督权 D.提案权和表决权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对的涂A,错的涂B。
31. ( )我国是公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32. ( )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行使监督权。
33. ( )等额选举表明当选者已事先“内定”,没有差额选举好。?
34. (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前提。
35. (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
36. ( )司法机关的对政府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37. ( )各级人大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机关。?
38. (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9. (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它国家机关相互监督。?
40. ( )在我国,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如何推进跨越式发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2013年3月7日,两会的记者招待会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内外机者的眼球。以下是某记者与北京一市民的对话:
记者:两会召开了,你关心两会吗?
市民:当然关心啊!现在政府职能转变,国务院机构改革,大家都想知道今年国家会做出什么举措,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生活问题。
记者:对这些问题你肯定有自己的很多想法和希望。你会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向两会传达?
市民:……
请你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帮这位市民回答记者最后的提问。(4分)
(2)市民、网民对两会十分关注说明了什么?(6分)
42.“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和图书数字化进程的加快,电子阅读方式开始流行,“电子阅读PK纸质阅读”也成了同学们争论的话题。尽管大家对阅读方式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对在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形成良好读书风尚却有着共识。
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就如何在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向政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4分),并说明依据,至少写出三点(6分)。
高一年级政治期中试卷答题纸
成绩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如何推进跨越式发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2013年3月7日,两会的记者招待会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内外机者的眼球。以下是某记者与北京一市民的对话:
记者:两会召开了,你关心两会吗?
市民:当然关心啊!现在政府职能转变,国务院机构改革,大家都想知道今年国家会做出什么举措,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生活问题。
记者:对这些问题你肯定有自己的很多想法和希望。你会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向两会传达?
市民:……
请你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帮这位市民回答记者最后的提问。(4分)
(2)市民、网民对两会十分关注说明了什么?(6分)
42.“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和图书数字化进程的加快,电子阅读方式开始流行,“电子阅读PK纸质阅读”也成了同学们争论的话题。尽管大家对阅读方式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对在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形成良好读书风尚却有着共识。
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就如何在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向政府提出两条具体建议(4分),并说明依据,至少写出三点(6分)。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
依据:(答到三点即可各2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②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③政府必须切实的履行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满分16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70分)
1、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o和45o,如果45o角所对的边长为8,那么30o角所对的边长是 ▲
2、在中,,则 ▲ 。
3、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若,, ∠C=30o;则△ABC的面积是 ▲
4、不等式的解集是___ _▲_ __.
5、已知两点、分别在直线的异侧,则的取值范围是__▲ _.
6、在等差数列中,若,,则的值为____▲______。
7、在正整数100至500之间(含100和500)能被10整除的个数为 ▲ .
8、等比数列{an},an>0,q≠1,且a2、a3、a1成等差数列,则= ▲ 。
9、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是 ▲ .
10、不等式≤3的解集为 ▲
11、设,分别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已知,,
则 ▲ .
12、在△ABC中,若△ABC有两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
13、在中,a,b,c分别是的对边,=60°,b=2 ,面积为,则=___ _▲_ __.
14、若点G为,则cos(A+B)的最大值为 ▲ .
二、简答题(共6题,共90分)
15、(本题满分14分)解不等式
16、(本题满分14分)已知等差数列{an}中,a2=8,前10项和S10=185.
(1)求通项an;
(2)若从数列{an}中依次取第2项、第4项、第8项…第2n项……按原来的顺序组成一个新的数列{b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17、(本题满分14分)已知的周长为,且。
(1)求边的长;(2)若的面积为,求角的度数。
18、(本题满分16分)中,若已知三边为连续正整数,最大内角为钝角,①求最大角的余弦值; ②求以此最大角为内角,夹此角两边之和为4的平行四边形的最大面积.
19、(本题满分16分)设为递增等差数列, Sn为其前n项和,满足,S11=33。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Sn;
(2)试求所有的正整数m,使为正整数。
20、(本题满分16分)已知数列{an}和{bn}满足:,其中λ为实数,n为正整数.
(1)若数列{an}前三项成等差数列,求的值;
(2)试判断数列{bn}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
(3)设0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上)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
A.第谷 B.伽利略 C.开普勒 D.牛顿
2. 一人脚踢足球场上0.5kg的足球,使原来静止不动的足球以20m/s的速度水平飞出,足球飞出时的动能为
A.10J B.40J C.100J D.200J
3.2012年2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若卫星质量为m、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h,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G为引力常量,则地球对卫星万有引力的大小为
A. B. C. D.
4.如图,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定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光滑水平轴上,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轻杆对球的作用力
A. 一定为拉力 B. 一定为推力 C. 一定为零
D. 可能为拉力,可能为推力,也可能为零
5. 某同学为感受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一个小实验:绳的一端拴一小球,手牵着在空中甩动,使小球在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保持绳长不变,增大角速度,绳对手的拉力将不变
B.保持绳长不变,增大角速度,绳对手的拉力将增大
C.保持角速度不变,增大绳长,绳对手的拉力将不变
D.保持角速度不变,增大绳长,绳对手的拉力将减小
6.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水平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始运动,若这两个力分别做了3J和4J的功,则这两个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
A.1J B.3J C.5J D.7J
二、多选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上)
7. 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功是过程量,能是状态量 B. 做功的过程就是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
C. 功是矢量,因为功有正负 D. 功是标量,功的正负表示做功的力是动力还是阻力
8. 下列关于功率和功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 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 做功慢的机械,功率一定小
D. 单位时间内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9. 关于重力势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位置发生变化,重力势能一定变化
B.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C.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与其他力是否做功或做功多少均无关
D.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只与物体的始末两位置有关,与物体实际经过的路径无关
10. 有关火车转弯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路在转弯处外轨略高于内轨,可减少轮缘对外轨挤压
B. 火车按照规定的速度转弯,铁路内外轨都不受轮缘挤压
C. 火车超过规定的速度转弯,铁路外轨会受到轮缘的挤压
D. 火车超过规定的速度转弯,铁路内轨会受到轮缘的挤压
11. 如图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Ⅰ,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则
A. 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11.2km/s
B. 卫星在同步轨道Ⅱ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
C. 在轨道Ⅰ上,卫星在P点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
D. 卫星在Q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
12. 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质量之比为mA:mB=1:2,轨道半径之比为rA:rB=3: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们的线速度之比为vA:vB=1: B. 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A:aB=1:9
C. 它们的向心力之比为FA:FB=1:18 D. 它们的周期之比为TA:TB=3:1
高一物理期中试卷答题纸
一、二选择题1~12:(24分+24分=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13题18分, 14题14分,15题20分,共52分,计算时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3.(1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0.5kg的小杯里盛有1kg的水,用绳子系住小杯在竖直平面内做“水流星”表演,转动半径为1m,小杯通过最高点的速度为4m/s, g取10m/s2,求:
⑴ 在最高点时,杯和水所受的合力多大?
⑵ 在最高点时水对小杯底的压力?
⑶ 为使小杯经过最高点时水不会流出,在最高点时最小速率是多少?
14.(14分)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离地面的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1)卫星的线速度大小;(2)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
15.(20分)汽车质量m=2.0×103kg,行驶在平直公路上时所受阻力恒为车重的0.1倍,汽车发动机额定功率为80Kw.汽车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启动,加速度a=1.0m/s2,达到额定功率后,汽车保持功率不变又加速行驶了800m,直到获得最大速度后才匀速行驶。若g取10m/s2,求:
(1)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
(2)汽车匀加速启动阶段结束时的速度;
(3)当速度为5m/s时,汽车牵引力的瞬时功率;
(4)当汽车的速度为32m/s时的加速度;
泰州二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1~12:(24分+24分=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C
D
A
B
D
ABD
CD
BCD
ABC
CD
ABC
15.(20分)解:
(1)
(2)

(3) ∴
(4) ∴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70分)
1. 两对基因(A-a和B-b)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是( )
A. 1/4 B. 3/4 C. 7/16 D. 9/16
2. 基因型为AaBBccDD的二倍体生物,可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种类数是( )
A. 2 B. 4 C. 8 D. 16
3.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
A. 1/8 B. 3/8 C. 1/16 D. 3/16
4. 小麦的粒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
A. 4种 B. 5种 C. 9种 D. 10种
5. 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两植株相交,子代中表现型与亲代不同的概率是( )
A. 1/8 B. 1/4 C. 1/2 D. 1
6. 向日葵大粒(B)对小粒(b)是显性,含油量少(C)对含油量多(c)是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已知BBCC×bbcc→F1,F1自交后共得800株。请从理论上推算F1自交后代中大粒向日葵、含油量多向日葵的株数分别是( )
①200株 ②400株 ③600株 ④800株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① D. ③②
7. 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8. 落花生是闭花受粉的植物,果实(花生)的厚皮对薄片为显性,果子狸毛色深褐色对浅灰色是显性。要鉴定一株结厚皮果实的落花生和一只深褐色果子狸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
A. 杂交、杂交 B. 杂交、测交 C. 自交、自交 D. 自交、测交
9. 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基因(i)是显性。现用杂合白色茧(IiYy)的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对黄色茧的分离比是( )
A. 3∶1 B. 13∶3 C. 1∶1 D. 15∶1
10. (08·南京模拟)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P、p控制),抗锈病和感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R、r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感锈病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病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病(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丁的基因型是 ( )
A. Pprr B. PPRr C. PpRR D. ppRr
11. 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3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代理论上为( )
A. 12种表现型
B. 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
C. 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
D. 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9∶1
12. 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中不正确的是( )
A. 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9∶1
B. 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
C. 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3∶1∶3∶1
D. 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1
13.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 (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3)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4)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 (5)④中正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A.(1)(2)(5) B.(2)(4)(5) C.(1)(3)(4) D.(1)(2)(4)
14.基因型为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15.右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16.一个基因型为TtMm(这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所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种类表示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或tm
17.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18.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19.对右图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
B.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结束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20. 下列有关右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b表示间期DNA复制
B.c→d可表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如表示有丝分裂全过程,则b→c表示前、中、后、末期
D.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b→c段某一时期
21.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
A.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22.某同学在做“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先用低倍镜找出各时期的细胞
B.在高倍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C.能观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有姐妹染色单体
D.能观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
23.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示意图。图中标明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②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
B.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C.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2a
D.①有姐妹染色单体,②③均无姐妹染色单体
24.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
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0条或1条Y染色体
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只含2个染色体组
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25.生物体的生长离不开细胞的增殖,下列与细胞增殖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
B.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为5对
C.幼龄个体的细胞增殖旺盛,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D.不是所有增殖的细胞都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有关
26.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有纺锤丝和纺锤体的出现 B.都可以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C.都具有染色体复制的过程 D.都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
27.把用15N标记的某精原细胞培养在14N的特殊培养液中,在四分体时期每条染色体的状况是
A.两条染色单体均不含14N B.两条染色单体均含15N
C.两条染色单体均不含15N D.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5N,另一条染色单体只含14N
28.若人的成熟神经细胞核中DNA含量为a,下列各项核DNA含量分别为2a、a、0.5a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
B.精原细胞减数分裂间期、精细胞、第二极体
C.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口腔上皮细胞、成熟红细胞
D.正在发生凋亡的细胞、癌细胞、卵细胞
29.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中小鼠死亡的是 ( )
A.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B.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C.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D.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30.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5%,嘧啶占55%,乙生物质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生物正确的是 ( )
A.蓝藻、变形虫 B.T2噬菌体、肺炎双球菌
C.硝化细菌、SARS病毒 D.T2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
31.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通常每个双链DNA分子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
C.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
D.一段双链DNA分子中含有40个胞嘧啶,就会同时含有40个鸟嘌呤
32.下列关于染色体和DNA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DNA均位于染色体上
B.每条染色体上总是含有一个DNA分子
C.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D.染色体和DNA都是细胞分裂间期复制,后期加倍
33.某噬菌体的DNA为单链DNA,四种碱基的比率是0.28 A、0.32 G、0.24 T、0.16 C。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能形成杂合型双链DNA分子(RF),则在RF中四种碱基A、G、C、T的比率依次是 ( )
A.0.24、0.16、0.32、0.28 B.0.26、0.24、0.24、0.26
C.0.28、0.32、0.16、0.24 D.0.24、0.26、0.26、0.2
34.人的红绿色盲(b)属于伴性遗传,而先天性聋哑(a)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基因型及其概率分别是:
A.AAXBY,9/16 B.AAXBY,3/16
C.AAXBY,1/16或AaXBY,1/8 D.AAXBY,3/16或AaXBY,3/8
35.一对夫妇,妻子患白化病,其父为色盲;丈夫正常,其母患白化病.预测他们的子女同时患者两种病的几率:
A.1/2 B.1/4 C.1/8 D.1/16
二、非选择题(30)
36.(6)有一种雌雄异株的草本经济作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但雌株是性杂合体,雄株是性纯合体.已知其叶片上的斑点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某园艺场要通过杂交培育出一批在苗期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应选择:
⑴表现型为 的植株作为母本,其基因型为 .表现型为 的植株为父本,其基因型为 .
⑵子代中表现型为 的是雌株,表现型为 的是雄株.
37.(4)下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甲乙两种病中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请分析回答:
⑴属于伴性遗传的是 病.
⑵Ⅰ2的基因型是 .
⑶Ⅰ2有5万个精原细胞,若全部发育,则理论上能产生含有显性基因的Y型精子 个.
⑷若Ⅱ3与Ⅱ4婚配,生了一个同时患有两种病的男孩,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
Ⅰ 1 2 3 4 正常男女
甲病男女
Ⅱ 乙病男女
1 2 3 4 5 6
38.(7)图一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4条),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图二是细胞有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答:
(1)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是________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
(2)图二数学模型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可以表示图一中________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变化。
(3)m所代表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_。
39.(8)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图2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图______________。
(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_,图2中丙所示的细胞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
(4)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哪些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填编号)。
40.(5)如图为DNA的复制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期。
(2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由此说明DNA的复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3)将一个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分裂4次,问:含14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___________。含15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_____________。
(4)已知原来DNA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碱基A 40个,若复制4次,在复制过程中将需要________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参加。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8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20 分)
第一节 (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5 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 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 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is the woman going?
A. To the club. B. To Chris’ house. C. To the post office.
2. What colour suit did the man wear yesterday?
A. Grey. B. Brown. C. Green.
3. Why did the man catch a cold according to the woman?
A. He had a cold bath. B. He slept in a cold room. C. He wore fewer clothes.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prison. B. In a hotel. C. In a hospital.
5. 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to do?
A. Call the hotel. B. Go to the airport. C. Take care of his ticket.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请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Watching TV. B. Surfing the Internet. C. Listening to the radio.
7. What will the weather probably be like in Chicago next Saturday?
A. Rainy. B. Cloudy. C. Sunny.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10题。
8.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A museum. B. Old buildings. C. The traveling route.
9.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see?
A. The constructions of the city. B. An ancient king’s palace. C. Some historical sites.
10. What probably is the woman?
A. A tour guide. B. A history teacher. C. A museum worker.
请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13题。
1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painting Les Demoise de Avignon?
A. Modern. B. Strange. C. Beautiful.
12. What do we know about Picasso?
A. He had many girlfriends. B. He died at the age of 91. C. He only married once.
13.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icasso and Jacqueline?
A. Father and daughter. B. Son and mother. C. Husband and wife.
请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16题。
14. 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the new iPhone?
A. It is expensive. B. It is multifunctional(多功能的). C. It will come out in July.
15. How big is the first generation iPod?
A. It is about the size of a pack of gum.
B. It is about the size of a piece of gum.
C. It is about half the size of a pack of gum.
16. How much does the second generation iPod cost?
A. About $50. B. About $100. C. About $150.
请听10段材料,回答第17~20题。
17. When did Laura meet Tyler?
A. At work. B. At university. C. At high school.
18. How did Laura feel about Tyler’s invitation?
A. Regretful. B. Nervous. C. Pleased.
19. What do we know about Laura and Tyler’s first date?
A. Laura was late. B. Tyler paid for the dinner. C. The weather spoiled their date.
20. How old was Laura when she got married?
A. 22. B. 24. C. 27.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 35 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 15 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各题,从题中所给的 A、B、C、D 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Michael hasn't found a job yet since his graduation from college, because he has no_____ to whoever can give him a hand.
A. approval B. approach C. access D. accent
22. We should ______ great importance to job training, so that students will be aware of their development in related aspects.
A. concentrate B. devote C. attach D. emphasize
23. — Have the peace talks broken down?
— Yes. Conflict is _______ to break ou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 likely B. possibly C. probably D. gradually
24. We set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in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a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_______ the ancient poet and politician Qu Yuan.
A. in support of B. in memory of C. in favor of D. in celebration of
25. The approach ______ the problem is contrary ______ our expectation.
A. to; to B. of; to C. to; on D. for; on
26. ________ in the regulations(规定) that you should not tell other people the password of your e-mail account.
A. What is required B. What requires C. It requires D. It is required
27. As soon as he came back from abroad, he _______ his father’s business.
A. took in B. took up C. took over D. took on
28. ______ about the missing boy’s safety, the police stepped up their search.
A. Concerning B. Concerned C. Being concerned D. Concern
29. The bank is reported in the local newspaper ______ in broad daylight yesterday
A. to be robbed B. having been robbed C. robbed D. to have been robbed
30. Not only _____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_____ others to keep the surroundings clean.
A. did he realize; did he teach B. did he realize; he taught
C. realized he; did he teach D. he realized; he taught
31. One-third of the country _______ covered with trees and 80% of the citizens ______ black people.
A. is ; are B. is ; is C. are ; are D. are ; is
32. At a rough estimate, he must have made _______ in the past 20 years.
A. ten times what his parents earned
B. ten times what his parents have earned
C. ten times as much as money his parents earned
D. as ten times much money as his parents have earned
33. Our country _____ great changes in the last 30 years and it is no longer it used to be.
A. went through; what B .went through; that
C. has experienced; that D. has experienced; what
34. I'm sure your suggestion will ______ the problem.
A. be contributed to solving B. be contributed to solve
C. contribute to solve D. contribute to solving
35. ---- It is said that Tom considered the English exam to be very difficult.
---- I have heard that, but he never studied hard. It is “______”.
A. A burden of one's choice is not felt.
B.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C. A bad workman always blames his tools.
D. A man of words and not of deeds is like a garden full of weeds.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It was one of the hottest days of the dry season. We had not seen 36 for almost a month. The crops were dying. Every day, my husband 37 to get water to the fields. But 38 we saw some rain soon, we would lose everything.
However, one day I learned the true lesson of 39 and witnessed the only miracle I had 40 seen before. I was cooking in the kitchen when I saw my son, Billy, 41 toward the woods. He was walking 42 with effort, trying to be as still as possible. Minutes after he disappeared into the 43 , he came running back. I went on cooking, 44 that whatever he had been doing was finished. Moments later, 45 , he was once again walking slowly toward the woods. This activity went on for an hour. Finally I couldn’t help 46 him and saw the most amazing 47 .
Several large deer stood in front of him. Billy walked right up to them. I 48 screamed(尖叫) for him to get away, because a huge deer was dangerously 49 to him at that time. But the deer didn’t even move as Billy knelt down(跪下). I saw a tiny 50 lying on the ground, obviously suffering from 51 , lifting its head to drink the water cupped in Billy’s hands. When the water was 52 , Billy ran back to get more. It then became quite 53 to me what my son was doing.
I stood there, watching my 54 boy working so hard to save another life. As my tears began to hit the ground, they were suddenly joined by other drops. I looked up at the sky. It was as if God himself was 55 with pride. The rain that day saved our farm.
36. A. water B. rain C. cloud D. storm
37. A. decided B. chose C. tried D. offered
38. A. before B. if C. until D. unless
39. A. sending B. sharing C. forgiving D. begging
40. A. ever B. never C. once D. yet
41. A. running B. jumping C. walking D. riding
42. A. slowly B. quickly C. hurriedly D. dangerously
43. A. plants B. flowers C. vegetables D. woods
44. A. thinking B. wondering C. worrying D. dreaming
45. A. though B. besides C. however D. too
46. A. beating B. following C. teaching D. hoping
47. A. sign B. field C. world D. scene
48. A. almost B. already C. just D. even
49. A. weak B. ill C. close D. brave
50. A. horse B. crop C. baby D. deer
51. A. thirst B. diseases C. heat D. pain
52. A. lost B. cleaned C. gone D. dried
53. A. comfortable B. clear C. acceptable D. simple
54. A. kind B. clever C. naughty D. honest
55. A. speaking B. joking C. singing D. weeping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English is a very interesting language. It has borrowed words from many other languages. Immigrants(移民) coming into the United States have contributed many words to the language, which have kept their original pronunciation. “Coolie” and “kowtow” were taken from the Chinese language, “kamikaze” from the Japanese, “shampoo” from India, “blitz” from German, “amigo” and “Los Angeles” from Spanish and so on.
Many students have studied English for years, some as many as eight. However, some students still have difficulty in speaking fluent English. Some know many words but are unable to discern them when native speakers use them. In our Oral English classes we will focus on speaking and listening to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For this reason, because we are trying to train your ears to hear English and your mouths to speak intelligible (易理解的) English, we will have a rule that ONLY ENGLISH will be spoken in our English classes. Anyone speaking Chinese in class will be required to pay a fine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 speak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If teachers enter a classroom and discover that anyone is speaking Chinese, they will require everyone in the room to pay the fine. It is everyone’s job to enforce the English-Only rule. It is for your benefit. It is because we want to accustom (使习惯于) your ears to hearing English.
Other subjects may be learned solely from books but the only way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SPEAK IT! Students are often nervous about speaking in class at first but we hope to make the classes fun, so you will forget your nervousness and learn to speak out. Enjoy your classes.
56. The first paragraph is mainly about________.
A. the difficulty of learning English. B. how interesting and various English is
C. different word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D. the immigrants’ contributions to America
57. The underlined word “discern” in Para 2 can be replaced by___________.
A. understand B. notice C. hear D. speak
58. In the author’s opinion, the only way to learn a language well is to__________.
A. listen to it on the radio B. learn it from books C. play games with it D. speak it often
59. The article is probably aimed at________.
A. Japanese students B. German students
C. Chinese students D. Indian students
B
Not everyone goes to university after high school graduation. Some work, others join the army 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worldwide are taking a “gap year” to travel or do community service in their own countries or abroad. They are studying sharks off the Australian coast, building schools in Mexico and learning Spanish or Italian.
The concept of a gap year may not be new, but the recent surge(涌现) of interest certainly is. Some students are putting off admissions. Others, who don’t get into the college of their choice, are taking a year to explore new frontiers before reapplying.
Students are choosing to take a breather; they are thinking. They are not sure what they are going to do. They are going and exploring some of their interests. They are getting experience they can take to the school they finally go to.
It is an idea actively encouraged by colleges. Princeton University has just launched a “bridge year” program that will send 10 percent of its incoming class to do volunteer work abroad, starting in 2009. And the Harvard has spent the last 30 years urging incoming students to take a gap year.
“Many speak of their year away as a ‘life-changing’ experience or a ‘turning point’” says Harvard admissions director Marlin Lewis. “Many come to college with new opinions about their academic plans, their extracurricular interests and the career possibilities they observed in their year away.”
60. The reasons why some take a gap year are the following EXCEPT that ________.
A. they hate studying B. they don’t know what to do
C. they want to get experience D. they want to know their real interests
61. A student won’t ________ in a gap year.
A. travel B. join the army C. do community service D.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62. After a gap year, one would probably _________.
A. take another year off B. earn a lot of money
C. be refused by his college D. have new ideas about their future career
63.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________.
A. more and more students will take a gap year
B. fewer and fewer colleges will encourage his students to take a gap year
C. the gap year can only give one some experience about society
D. nobody will change his own interests after the gap year
C
Shopping is not as simple as you think! There are all sorts of tricks at play each time we reach out for that particular brand of product on the shelf.
Coloring, for example, varies according to what the producers are trying to sell. Health foods are packages in greens, yellows or browns because we think of these as healthy colors. Ice cream packets are often blue and expensive foods, like chocolates, are gold and silver.
When some kind of pain killer was brought out recently, researchers found that the colors turned the customers off because they made the product look weak and ineffective. Eventually, it came on the market in a dark blue and white package because we think of it as safe, and white as calm.
The size of a product can attract a shopper. But quite often a bottle doesn’t contain as much as it appears to.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better-known companies spend, on average, 70 percent of the total cost of the product itself on packaging.
The most successful producers know that it’s not enough to have a good product. The founder of Pears soap, who for 25 years has used pretty little girls to promote their goods, came to the conclusion: “Any fool can make soap, but it takes a genius to sell it.”
6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y trick a shopper into buying a product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The cost of its package. B. The price of the product.
C. The color of its package. D. The brand name of the product.
65. The underlined part in paragraph 3 means that the colors ________.
A. attracted the customers strongly B. had weak effect on the customers
C. tricked the customers into shopping D. caused the customers to lose interest
6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text?
A. Choice of Good Products B. Disadvantages of Products
C. Effect of Packaging on Shopping D. Brand Names and Shopping Tricks
D
NOT all memories are sweet. Some people spend all their lives trying to forget bad experiences. Violence and traffic accidents can leave people with terrible physical and emotional scars. Often they relive these experiences in nightmares.
Now American researchers think they are close to developing a pill, which will help people forget bad memories. The pill is designed to be taken immediately after a frightening experience. They hope it might reduce, or possibly wipe out, the effect of painful memories.
In November, experts tested a drug on people in the US and France. The drug stops the body releasing chemicals that fix memories in the brain. So far the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only the emotional effects of memories may be reduced, not that the memories are wiped out. They are not sure to what degree people’s memories are affected.
The research has caused a great deal of argument. Some think it is a bad idea, while others support it.
Supporters say it could lead to pills that prevent or treat soldiers' troubling memories after war. They say that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suffer from terrible memories.
"Some memories can ruin people's lives. They come back to you when you don't want to have them in a daydream or nightmare. They usually come with very painful emotions," said Roger Pitman, a professor of psychiatry 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This could relieve a lot of that suffering."
But those who are against the research say that maybe the pills can change people’s memories and changing memories is very dangerous because memories give us our identity. They also help us all avoid the mistakes of the past.
"All of us can think of bad events in our lives that were terrible at the time but make us who we are. I'm not sure we want to wipe those memories out, "said Rebecca Dresser, a medical ethicist.
67.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_.
A. a new medical invention B. a new research on the pill
C. a way of wiping out painful memories D. an argument about the research on the pill
68. The drug tested on people can _______.
A. cause the brain to fix memories B. stop people remembering bad experiences
C. prevent body producing certain chemicals D. wipe out the emotional effects of memories
69.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
A. people doubt the effects of the pills
B. the pill will certainly stop people's emotional memories
C. taking the pill will do harm to people's physical health
D. the pill has already been produced and used by the public in America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Rebecca Dresser agree with in the last paragraph?
A. Some memories can ruin people's lives.
B. People want to get rid of bad memories.
C. Experiencing bad events makes us different from others.
D. The pill will reduce people's sufferings from bad memories.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5分)
第四部分:任务型阅读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表格中填入最恰当的单词。注意:每空一词。
Many people would like to watch sport matches. Firs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audience manners.
Most sporting arenas (竞技场) have rules for spectators written on the back of the tickets. Read your ticket carefully before you arrive. Try to reach your seat half an hour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event and don’t leave when a game is in progress. When you leave, remember to take away your soft drink bottles and other rubbish.
During exciting games, try to control yourself. Don’t criticize the performance of players and coaches. Be careful with your words, since some may cause anger among other people in the audience.
Applause is a special form of body language you can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players, but you should do it properly. When players first appear, clap your hands together to welcome them, but don’t go on for too long. After an excellent performance, applaud warmly. If someone fails, your applause will help encourage them.
Applause is not welcome, however, while players need to keep their concentration. Various sports have various rules for the audience.
Enjoying artistic gymnastics silence. But lots of cheering can really help basketball and football players. Snooker and table tennis courtside behavior includes a ban on flash photography. Mobile phones are not allowed in shooting centers.
To be a good spectator, you should take time to learn the game-specific rules and related culture of each event.
Title: Good Audience (71)__________
topic
rules
Before games
Sporting arenas
★read your tickets carefully in (72) _________
★reach and leave there in time
★take?(73) ________ your rubbish when leave
During games
Exciting games
★pay attention to your behavior and (74)___________
(75) _______
★use it properly
(76)_______gymnastics
★keep (77)___________
Basketball and football
★you should (78) ___________
Snooker and table tennis
★forbid (79) ____________ photos
Shooting centers
★Don’t use mobile phones
Conclusion
How to be a good spectator
★to learn the (80) _________ rules and culture
第五部分: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如你是李华,居住在一个风景秀美的古镇上。最近你市正在讨论是否应该开发古镇以便扩大旅游资源。以下是你班讨论的情况,请你给某英语报社写一封信,反映讨论结果,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赞成开发
反对开发
你的看法
1.太古老,跟不上时代
1.保持原样,保护自然资源
(两点)
2.满足游客的更多需求
2.独特才能吸引游客
注意:1.词数:120左右;
2.可根据内容要点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参考词汇:开发(vt.)exploit;独特的(adj.)unique
Dear Editor,
Recently our class had a heated discussion 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形、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媲美(pì) 褒贬(bāo) 威慑(shè) 攻讦 (jié) 钳制(qián)
B.缱绻(juǎn) 纤绳(qiàn) 得逞(chěng) 回溯(sù) 慰籍(jí)
C.氛(fèn)围 通衢(qú) 自戕(qiāng) 愧祚(zuò) 癖好(pì)
D.自栩(xǔ) 脑髓(suí) 摒除(bǐng) 徘徊(huí) 干瘪(bi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瞿塘峡如果说像一道险要的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就是三峡中的一道迂回曲折的画廊。
B.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心灵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作品之中。
C.传统有惰性,其中保守的因素,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
D.全体师生要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3.根据下列要求仿写句子,要求:①句式基本相同。②把握所给语段的语脉及创设的意境。(4分)
你向往山居的清净,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
你仰慕 ,就必须 ;
你希望 ,就必须 。
二. 文言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 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4.对下列加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董之以严刑 董:监督
B.谦冲以自牧 牧:约束
C.慎始而敬终 敬:敬重
D.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
5.下列“六思”中,全都针对唐太宗贪图享乐的一组是(3分)
①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⑤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⑥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③⑥ D.①⑤④
6.以下对本文相关内容与写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颜直谏。
B.本疏先譬喻论证“积德义”之重要;后数“竭诚”之善,明“傲物”之恶,彰“载舟覆舟”之力,强调“积德义”之必要;再分条列出“十思”之内容。
C.本疏以义为轴,以劝谏太宗“十思”为主意;内容如高山流水,势贯始终,论证环环相连,无懈可击;通篇骈俪工整,华美流畅。
D.魏征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在文中称自己“下愚”,尊称皇帝为“明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意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
7.翻译下面的句子。(15分)
⑴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3分)

⑵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3分)

⑶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3分)

⑷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3分)

⑸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中用哪些意象来表现“晚秋”的?(2分)

(2)研读诗歌的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尾联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9.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离骚》)
(2) ,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3)今两虎共斗,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5)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6)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
(7)师者, 。(《师说》)
(8)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0~13题。
穿过生命的眼睛
简默
①老人临窗端坐,环着雪白披肩,在读《庄子》。那只唤做咪咪的大白猫跳上书桌,偎依在她身旁,入定似的守望着她,仿佛是她形影相随的亲人。阳光像一把折扇,到了下午扬手收了收,一股脑地都涌向了西边,漫入窗内洗亮老人,她沐浴在了灿烂柔和的光影里。
②这样的秋日,是一杯下午茶,恰好适合边饮边读《庄子》。我是这样想的。
③她没有起身,由于腿脚不灵便。她将一天时光分成了两部分:坐的和躺的。前者比后者多,一直到永远。即使是坐,她也在读和思,像现在。
④我最先迎到了她的眼睛。从我放轻脚步进门,这双眼睛就从书上收回,缓缓地抬起,柔柔地注视着我。我读懂了它的歉意、关切、爱护……
⑤我尽量放轻脚步,一步一步地走近她,坐在她桌旁的一张椅子上。现在我离她如此近,仅仅隔着一杯茶,我随时可以轻巧地端开它。这让我能够仔细地打量她:头稍稍向后仰,发髻梳得一丝不苟,发丝不乱像仿宋字,嘴角俏皮地向上微翘,微笑漾在了那儿。最美的还是这双眼睛。这是一双真正的丹凤眼,浅浅眯起,明亮而清澈,像庄子的一点点秋水。我奇怪她有这样的眼睛,在我的经验里,只有孩子才有类似的眼睛。上帝给了孩子一颗童心,让他去触摸善良,又给了他一双眼睛,让他去发现美好。这双眼睛纯净闪亮,没有一丝儿杂质,像草尖上的露珠,又像被双眼皮夹住的黑葡萄仁,到了最黑的夜也同样扑闪流转,像没有皱纹的天空中一颗最亮的星星。而我印象中老人的眼睛是混浊模糊的,那里面储满了太多的记忆与经验,像一盘有声有色的录像带,忠实记录的是生活的情景,配以原汁原味的声音。
⑥一个人的老去,是从心和眼睛开始的。心,我们轻易看不见,它像果仁儿被包裹在了黑暗的壳里。但,眼睛可以。一个有着这样一双眼睛的人,她是不会老的,透过她的眼睛我从她的心得到了求证。是这双眼睛,和它背后的心,让老人年轻如小女孩,永远。
⑦我也渴望拥有一双这样的眼睛,因为我不想老。但借助别人的眼睛,我看到圆滑与世故浸染了我的眼睛,它们像硫酸腐蚀我的眼睛,让它逐渐地混浊黯淡,流不出清亮的泪水。我悲哀地认识到自己正在一天天地变老,我在现实横流中贪婪地取,吝啬地舍。
⑧老人平静地说,我不喜欢名片。我一直注视着她,她说这话时眼睛洒脱地眨了眨,像是在强调。这双眼睛阅尽沧桑,包括人和事,一个国家一百年的记忆都可以在这儿找得到。但她偏偏说到了一张纸片,一张可以随意涂鸦传递假与空的纸片,谁能相信这双眼睛容不下一张纸片呢?但,一张纸片有时就像一粒沙子,以尖锐的虚假揉痛了眼睛。
⑨我要走了,在她温柔地注视我吃完蛋糕以后。我吃得很慢,似乎有些害羞,还有些斯文,怕发出声音似的,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想让这双眼睛多注视我一会,哪怕是一分一秒。我尽量慢慢地吃,她爱怜地盯着我,却没说话。我读懂了,她仿佛在说:慢慢吃,喝点水,别噎着了!
⑩我尽量放轻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外走,像来时一样。我觉得背上有什么贴近了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天哪,她竟然在柔柔地注视着我,瞳孔像火焰最明亮的内核,温暖地照着我。我一步一回头地望着她,与她对接着眼神,我似乎丢掉了面具似的圆滑,摆脱了阴影般的世故,一点一点地纯净和透明了起来。她仿佛觉察到了我的变化,似乎努力向上要拔起自己,肩头耸了耸。我忍住了泪水,快步走了出去。
11我们活着都是一个容器。老人也是。但她长长的一生盛满了爱,任我们随时在里面清洁内心,洗涤灵魂。
12因为,她坚信:“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13她的容器就是这双眼睛。
14老人叫冰心,一个在爱中寻找、求索和收获的人。
10.文章第一段对大白猫和阳光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联系全文,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我也渴望拥有一双这样的眼睛,因为我不想老。

(2)一张纸片有时就像一粒沙子,以尖锐的虚假揉痛了眼睛。

12.作者直到结尾才点明老人就是冰心,请赏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13.文章以“穿过生命的眼睛”为题,眼睛如何能“穿过生命”?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写手好字,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
黄 尘
⑴广东省教育厅日前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今秋起开设书法必修课,每周一节,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书法的式微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书法进课堂”的呼吁也不是一两天了,这下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⑵据说,以前读私塾,学生手握毛笔写字时,老师会悄悄地站在旁边,冷不丁地去抽学生的毛笔,以此检验学生是不是铆足了劲写字。要是谁的毛笔被抽了出来,轻则被训斥一顿,重则戒尺伺候。
⑶现在的学生们再也不用面对这种严苛的教育方式了,但是,由此而起的书法衰落,则使书法由一项大众艺术、一项基本功、一项必修课,失落为如今日渐式微的纯粹小众艺术。学生们避免了戒尺之苦,却丢了文化之魂。南昌市某少儿书画培训中心的一位老师说,曾有小孩第一次走进培训中心,指着墨汁叫道:“老师,这里怎么这么多酱油啊!”
⑷与我们的生生丢弃相比,日本、韩国等邻国却比我们更重视书法教育。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身上书法黯然失色,很多学生甚至字体歪歪扭扭,毫无书法美感。随着电脑的普及,书写继丧失了书法的艺术性之后,连传播信息的功能也在退化。现在写“天书”的不仅仅是医生,“天书”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⑸此前学校之所以对书法教育视而不见,很大程度上跟功利化教育有关。如今,家长、学生、老师、学校关心的是成绩、升学率!重视的是分数、排名。既然中考和高考都不考书法,那学它干吗?畸形的教育形势和功利的求学思维之下,书法也就成了个别“票友”的私人爱好了。
⑹其实,即便是在功利化的考试思维下,书法也大有裨益。很多高考阅卷老师都透露,字写得好,卷面清晰干净,老师的第一印象好,分数自然有所倾斜;而如果在纸上涂鸦,卷子一片狼藉,结果可想而知。如果坚持书法学习,硬笔书法也肯定会相应提高,成绩不也就有保证了吗?
⑺再者,俗话说“字如其人”,如果自己写一手烂字,有何颜面示人?如果别人能写一笔潇洒的字体,你难道不会对他另眼相看?
⑻书法的失落,还跟一股逢传统必反的潮流脱不了干系:仿佛传统的就是糟粕,现代的才是精华,传统与现代是永恒对立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与“现代”水火不容。比如,“现代”的西装取代了“传统”的旗袍,但唐装、旗袍不也日益走俏,风光依旧吗?摩天大楼够“现代”了吧,但每逢假期,大家还不是一股脑地往名胜古迹跑,以一睹那些“传统”建筑的真容为快吗?
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也不一定就得反“传统”。就拿书法来说,其研习过程对情操的陶冶,对良好品性的塑造,对文化修养的养成,无论古今,成效依然。
⑽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说,如果我生在中国,我将不是画家,而是书法家。人家一代绘画宗师尚有改行研习书法之念,犹如一张白纸的中小学生们,何必要拒而远之呢?也正因如此,广东率先让书法走进课堂的做法才值得期许。
14.在作者看来,我国书法失落的原因有哪些?(6分)


15.文章写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统’的未必就不‘现代’,‘现代’的也不一定就得反‘传统’。”请谈谈你对作者这句话的理解。(6分)


16.“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你认为又必要吗?请简述你的看法。(6分)


七、作文(7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欣赏,它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地悄然绽放。其实,从这些绽放的花儿身上,我们能得到很多生活的启示。
请以“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得抄袭、套作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14.(6分)(每点2分)
①随着电脑的普及,书法丧失了书法的艺术性,且传播信息的功能退化;
②跟功利化教育有关;
③跟一股逢传统必反的潮流脱不了干系。
15.(6分)(每点3分)
①“现代”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离不开 “传统”;
②“传统”与“现代”不是对立的水火不容的关系。
16.(6分)
认为又必要:①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 ②有助于修身养性(或:有利于陶
冶情操、塑造良好品性、提升文化修养) ③有利于提高考试得分
(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如认为无必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习作选录】
绽 放
他们就像是世界上的微尘,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才能看到他们飞舞的身姿。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充满希望尽情的绽放!
推着车从同学家出来,发现车气有些不足,骑起来很是费劲,于是便想起了学校旁有个修车的地摊,“过去充点气吧!”我带着渐弱的带有寒气的暮色来到修车处,一路忐忑的我终于在看到寒风中颤抖的灯光而舒下心来。
他和她都在忙碌着,他略显肥胖的背影在一盆水和一只车胎边不停的移动着,他的身后是一只破旧不堪的低矮木凳,或许他太忙了,索性将凳子放在一边,只是蹲在那里,不停的洗着轮胎。在微弱的灯光下,我隐约的看到那盆水上漂浮着一层油,夹杂着泥土的印迹。她低着头,一声不吭,迎着暗黄的灯光,给车上一把锁,或许是年龄大了,亦或许是光线不足,她安装了好几遍都没有成功。她轻轻地叹了口气,继续安装着。
我默默地站在一边,他们并未注意到我,我也并未想到要打断他们的工作,只是尽量的回避着,让对面的灯光能够照到他们的修车摊上。
“咦,你有什么事吗?”她似乎是完成了工作,一边捶着肩一边问我。“我想给车充点气!”我回答着,迎着灯光终于看清了她的脸,头上的黄角巾早已褪去了光泽,只是留下岁月的沧桑;她额头上的一缕头发不服帖的翘动着,眼中一片红丝,是长时间揉眼的结果;她的脸上有寒风割裂飞印迹,透露出岁月的伤痕。
“把车推过来吧!”她擦着双手想要找寻一丝温暖,我的心猛地颤动,忽然抬头看到了他的眼睛,他只是微微的笑着,继续忙着他的工作。
她接过我手中的车,给我的车充气,继而停下来用手扭着车胎,验证车气是否已足。“啊!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干枯的脉络依稀可见,上面却有冻疮的侵占,她的手早被冻得通红,然而她却在不停的忙碌着。“孩子,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吧?要好好学啊!绽放自己的青春,实现梦想啊!”她低着头自语道,而我的眼泪早已顺着灯光埋入到泥土之中,他们不知,我的泪,已成河…‥
向他们道别后,我不停的思索着,是啊!他们就像是道路旁兀自开放的野花,无人问津可是他们依旧活出了自我,活出绚丽的人生,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实现梦想。他们还希望我们——学习的孩子们,绽放青春实现梦想! 我隐约看到路旁的灯光下,有微尘在不断飞舞,绽放着希望!
绽 放
我家的小花坛里有一株小小的迎春花,它矮小又不起眼,可是几天前,它秃秃的纸条上却冒出了一个小小的花骨朵。在万物还在沉寂的日子里,那嫩黄的小花骨朵引起了我的注意。
每天早晨我都会为它浇浇水,看着花骨朵慢慢长大,我心想离它开花的日子不远了,心理十分高兴。
可是,老天却好像故意在为难小小的迎春花。寒潮刚过,又迎来了新的一波,凛冽的寒风嘶吼着在大地上纵横,花坛里刚冒出头的小草都被吓蔫巴了。这天夜里,我从梦中惊醒,忽闻窗外风声阵阵还伴着点点小雨,简直就是一场风与雨的狂欢。我的心不禁被揪了起来,花坛的迎春花一定遭袭了,它的枝条那么瘦小,那柔软的小骨朵又怎么受得起风雨的鞭打?早晨,天刚亮我便迫不及待地跳下床冲向院子,可走到院子看到桂树的叶子被挂落了一地,我又不忍心去看迎春花儿了。
最终还是好奇心胜利了,我慢慢走到花坛边睁开眼准备接受花凋的现实可却看不到迎春花墨绿的软条上,一朵小小的黄花在风中舒展花瓣,那耀眼的黄色亮得像一团火焰,仿佛要燃烧整个春天。风还在刮着,小小的迎春花紧紧地攀着摇曳的软条不放手,绽放的花朵似乎在向人们报告:春天已经到来,寒冷即将过去。
看着眼前那柔嫩的小花,我突然觉得自己好渺小。我们总是仗着自己学生的身份,打着“我们还是孩子”的借口去逃避生活中的困难,躲藏在象牙塔里不肯前行,这是多么的懦弱呀!甚至不及这在砭人肌骨的寒风中绽放的迎春花,它弱小,但它敢于面对挫折,它娇嫩,但它却从不放弃花尚且如此,人呢?
莘莘高三学子,当你们面对难题想要退缩时,想想迎春花吧,想想它直面寒风的勇气;当你们面对未来徘徊不前时,想想迎春花吧,想想它对自己使命的坚定。对于迎春花来说,盛开是它的意义,是它的梦想,所以它不畏困难,我们拥有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未来,所以我们也将战胜挫折,迎战挑战,努力过,拼搏过,我们也将在汗水的浇灌下绽放。
没有袅娜的花姿,没有袭人的花香,迎春花依旧开得灿烂。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报春讯满人间,可爱的小花,我由衷地赞美你!
绽 放
一场意外,致使他再也看不到任何东西了。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内心充满了对未来世界的恐惧。他害怕外面一切的一切。因为他们都有可能给她带来伤害。他并不是怕受伤,而是他失去了自我生活的能力,永远要在别人的搀扶下生活。所以他变得非常暴戾。甚至对他的母亲。
母亲每天端饭送水,总是无声的进行着一切,面对儿子每次打翻的饭碗,摔碎的东西,她也只是静静地收拾掉。然后继续做饭送饭。
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个远方的亲戚。她随身带着的是一盆花,她在给他讲这种花的故事,传说,只要栽花的人细心照顾它,用心浇灌它,那么它将散发出最香的味道,包围住那个照顾它的人。
女孩走后,儿子竟不再对一切事物充满着仇恨,他躺在病床上每天与花说话聊天,他开始笑,开始安慰母亲,同时鼓励自己生活下去,母亲看到他的改变,她也好似活了过来,不在似之前那样将一切苦难埋在心中。她露出那久违的笑靥,那是一种沧桑过后的喜悦,只可惜他儿子看不到。
出院时儿子怀中紧紧抱住那盆花,回到家中他摸索着走到阳台将花放在阳光下,仔细的抚摸着那盆花,母亲因为要照顾儿子,就辞掉了她的工作,一心一意的在家照顾儿子,并且兼任一些钟点工作。
她每天必做的事仅是向儿子讲述这花长得怎样怎样好,每天为儿子照顾它。有一天在它过度劳累后回到家中,儿子就兴冲冲的跑上来说:“我闻见花香了,真的好香好香!”然后他就像个孩子似地乱跳起来了。看到这情景,她一天的劳累顿时就烟消云散了,一滴泪从她的脸颊滑落,滴在了木质的地板上,儿子也骤停下来,来到母亲面前,拥住这个爱他一生的人。
晚上,儿子突然高烧,母亲急忙把他送去医院,通过及时抢救,确定没事,然后又住院几天观察,儿子心心念念想着那盆花,急着要求母亲回家,母亲扭不过,就提前回家了。
可是家门一开,母亲立即被眼前的场景吓呆了,家里一片凌乱,儿子问:“花呢?”母亲便说::“在那儿,我拿给你。”可是,事实却是暴风雨将花盆打碎了,花死了。母亲看着,欲哭无泪。忽然,母亲看到了香水瓶,她擦了眼泪说:“花在这儿呢。”你闻,花开得很香,儿子点了点头说:“恩,很香!”
忽然有一天,在母亲出门之后,儿子接到了一通电话,母亲出了车祸,抢救无效。他顿时耳鸣再也听不见什么了。
有人来看望母亲,走到儿子面前说:“她临死时手中紧握着一个香水瓶。”在临死时要求把它带回家。
儿子听后,顿时大悟,他摸索着到那盆花前,原来那儿插了株假花。花香也就是香水味儿。
泪水流下,儿子依然爱着那株花。
因为那花只在他心头绽放。
【解析】(1)审题目。审读出题目的本义与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花朵开放。绽,裂也。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
引申义、比喻义:
①烟花绽放。【不仅是因为烟花绽放一瞬间的绚烂多彩灿烂,一瞬间的辉煌,人们在意的只是它用有限谱写出无限的崇高,正如2006感动中国的阳光少年——黄舸,一个烟花绽放的传奇】【烟花易冷,不能追求一瞬间的风华满天,生命的美丽慢慢恒久绽放】②笑容绽放、心情绽放。如奥运健儿,奋勇拼搏,为国争光,此刻的他们笑容灿烂、心花怒放。③青春绽放 ④梦想绽放⑤事业之花绽放。如平民慈善水滴成海,慈善事业绽放玫瑰芬芳!⑥生命之花绽放。如坚强勇敢的“微笑女孩”,充满稚气的“敬礼娃娃”,勇救同学的“旗手男孩”。他们感动了无数人,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和力量。他们用坚强创造了生命奇迹,成为废墟上绽放的花朵。⑦绽放人性光芒:湖北长江大学大学生结梯救人绽放人性光芒,暴走妈妈绽放母爱光辉。⑧思想绽放:思想者绽放智慧火花。
(2)审提示语
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写花儿生长环境。不论环境条件如何,不管是否有人欣赏,总能自信绽放,强调的花儿生命的坚强和完美的绽放,第二句由花儿而联想到人生,由物及人,启发人们从花儿的绽放中获取生活的启示。两句中有几个关键词:“不管……也不管……”“总是”“自信”“骄傲”“悄然”“绽放”“很多”“生活启示”。从这几个关键词中,可以先写花儿的顽强成长经历到最终绽放的过程给我们生活的启示,写花儿自信乐观面对苦难而给我们带来的如何面对困难的启示,不一而足。
“启迪”意味着引申开去,不能就材料论材料。
【提示语+题目。 “这类作文和材料作文不一样,这类作文题目中会给你几句话,这几句提示语不算材料,考生只要紧扣标题,提不提到前面的提示语都没有关系。但材料作文就必须提到所给材料的内容。”】
立意
(一)侧重于外在条件(生存环境)
1、不管何地、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生命之花都需要、可以绽放。
2、不管有无别人欣赏,生命之花都可以美丽绽放。
(二)侧重于绽放本身(是什么:绽放的内涵)
1、绽放是一种生命姿态,悄然无闻的绽放、热烈张扬的绽放;不管国色天香还是野芳幽香。
【(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生活当中,幸福是慢慢静静的绽放的。需要要用心去感受,幸福就会在心里绽放。静静绽放的幸福就是一个美好的主题。】【2006感动人物“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超级女声主题曲《唱得响亮》“快乐是我的能量,点亮自己的光芒,想唱就唱唱得响亮 不怕风雨的阻挡,快乐是我的能量,点亮自己的光芒,每一个期待的目光,都在见证我成长,我唱得响亮”】
2、绽放是一种人生品质,“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浸透着奋斗的泪水、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3、绽放是一种人生智慧,需要一定的能量积蓄和默默储备。或者“过早的绽放会适得其反。”
(三)为什么绽放(为什么:绽放的原因)
1、绽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无论开出的是什么,无论开在怎样的境地,都是值得为之骄傲的花朵,甚至是小草,也一样绽放出生命的绿色为世界献上一份独特的芬芳。
2、绽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绽放的花朵最美丽、绽放的青春最亮丽、绽放的事业最辉煌、绽放的人生最精彩。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对美丽的翅膀,色彩斑斓。挥洒美丽,绽放色彩,原来我们可以如此美丽。
(四)如何绽放(怎么办:绽放的条件)
迎难而上才能美丽绽放;默默追求才能美丽绽放;自信自强才能美丽绽放;坚持、忘我才能美丽绽放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