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顺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8科8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永顺县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8科8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2013春高 一 化学期中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Cl:35.5 Zn:6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2.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不能推出该元素原子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核电荷数
3.不属于碱金属元素的是 ( )
A.Li B.Na C.K D.A1
4.在正规化学试卷的开始处总有“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项,如H:1 C:12 Cl:35.5 S:32 Cu:64等。请问这些数值准确的说法应该是(  )
A.某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某种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C.某种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D.某种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5.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氯化氢溶于水 B.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 C.碘升华 D.氯化钠熔化6.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4与N2化学性质相似
B.N4与N2互为同位素
C.相同质量的N4和N2含原子个数比为1∶1
D.N4的摩尔质量是56 g
7.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
A.C B.F C.S D.Ne
8. 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A.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B. 稀有气体元素
C. 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 D. 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
9 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能形成A2B3型化合物的是 ( )
A.6和8 B.11和9 C.12和17 D.13和8
10. 下列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
A.HI B. NaOH C. Br2 D. NaCl
11.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12.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空气量越多越好   B.应通入适量空气
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   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
13.下图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14.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非金属性Cl>I的是( )。
A.Cl2+2I-==2Cl-+I2 B.稳定性:HCl>HI
C.酸性:HClO4>HIO4 D.酸性:HClO3>HIO3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F<Mg<K B.稳定性:PH3>H2S>NH3
C.酸性:H3PO4<H2SO4<HClO4 D .碱性:Al(OH)3<Mg(OH)2<KOH
16.下列四种盐酸溶液,均能跟锌片反应,其中最初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10℃ 20mL 3mol/L的盐酸溶液 B.20℃ 30mL 2mol/L的盐酸溶液 C.20℃ 20mL 2mol/L的盐酸溶液 D.20℃ 10mL 4mol/L的盐酸溶液
17. 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v(N2)正= v(NH3)逆
B. 单位时间内3 mol H-H断键反应,同时2 mol N-H也断键反应
C. n(N2): n(H2):n(NH3) =1 : 3 : 2
D. 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18.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
A.反应物的浓度 B.催化剂
C.温度、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 D.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
19.对于锌一铜一稀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
①锌片溶解了32.5g ②锌片增重32.5g ③铜片上析出lg H2 ④铜片上析出1mol H2
A.②和③ B.①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20.已知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下列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A CaCO3 CaO+CO2↑ B.CH4+2O2 CO2+2H2O
C.2H2O 2H2↑ + O2↑ D.Pb+PbO2+2H2SO4 2PbSO4+2H2O
21.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锌锰电池
C.锂离子电池是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22.设C+CO22CO(正反应吸热),正反应的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放热),正反应的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 和v2的变化情况为( )
A. v1减小,v2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同时增大
23.下列各反应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
A.氧化铝膜破坏后,金属铝被迅速氧化
B.锌与稀硫酸反应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反应放出H2的速率加快
C.红热的铁与水接触表面上形成蓝黑色的保护层
D.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
24.
原子
N
S
O
Si
半径/nm
0.075
0.102
0.074
0.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A.0.080 nm B.0.110 nm
C.0.120 nm D.0.070 nm
25.下列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 M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 ( )
???????
二.填空(每空2分,总48分)
26.(2分)对于100mL 1mol/L盐酸与铁片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①升高温度;②改用100mL 3mol/L盐酸;③多用300mL 1mol/L盐酸;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⑤改用98%的硫酸
27.(4分)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试回答:
(1)当x-y=10时,该粒子为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当y=8时,粒子可能为__________ (填两种符号)
28.(4分)在H,H,H, Mg,Mg,O,O,O中共有____________种原子。D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29、(8分)在原子序数1—18号元素中:(写符号)
(1)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
(2)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3)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
30.(8分)某可逆反应从0—2分钟进行过程中, 在不同反应时间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能否用C表示反应速率?若能,其反应速率为 ,若不能,则其原因为 _ ;2分钟后A、B、C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这个条件下,反应已达到了 ____ 状态。
31.(6分)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 ===2H2O(l);
ΔH=-572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物能量总和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
(2)若2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 (填“>”、“<”或“=”)572 kJ。
(3)已知可逆反应N2+3H2 2NH3,每生成2mol的NH3放出热量92kJ,现容器中有6mol H2,
2mol N2 充分参与反应,不考虑热散失,则放出热量 (填“>”、“<”或“=”)184kJ。
32.(12分)(1)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原子半径大小比较为A>B>C>D
B.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性为A>B>C>D
C.A与C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AC
D.A、B、C、D的单质常温下均不导电
(2)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X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把与下面元素有关的性质相符的曲线标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①第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__;
②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__________;
③F-、Na+、Mg2+、Al3+的离子半径大小__________。
(3)元素X、Y、Z、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M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之比为4∶3;N-、Z+、X+的离子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N常温下为气体。据此回答:
①用电子式表示N的氢化物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6分)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 (g) + 3 H2(g)2NH3(g)
(1)若反应到某时刻t时,n t (N2) = 13 mol,n t (NH3) = 6 mol,则a =__________mol;
(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 L(标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
n(始)∶n(平) =__________;

永顺一中2013年春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30=60)
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 )。
A.重农抑商政策   B.资本主义萌芽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君主专制制度
3.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 (  )。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4.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业出现的新现象是 (  )。
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官营手工作坊产品精美
C.丝织品远销国外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5.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6.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7.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  )。
A.民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工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下坡路。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近代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9.《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文中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B.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周天子承认了土地私有
10.“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是( )。
A.汉都长安 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
11.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压制
C.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D.洋务企业内部管理不善
13.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  )
A.4.6个 B.3个 C.2.5个 D.0.55个
14.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与北洋齐名的清南洋大臣、湖广总督张之洞对西洋记者莫里逊对南北方的评论愤懑不已,决定亲自带领众记者参观他创办的企业。这个企业的性质是 (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C.官办企业 D.中外合办企业
15.有老人回忆说,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此事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敲诈勒索 B.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
C.美国势力在中国较为强大 D.小店铺迷信贴门神
16.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典型表现是( )
A.男耕女织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铁犁牛耕
17.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部门是( )
①烟草 ②火柴 ③面粉 ④纺织 ⑤化工
A.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
18.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         D.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19.与欧洲相比,中国近代化探索初期的历程呈现以下的特点: ( )
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 ②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
③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 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 D.①②④
20.英语起源于欧洲西部,到了近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欧洲殖民扩张 B.工业革命影响 C.种族之间通婚 D.大量战争移民
21.2006年北京国际汽车展于2006年11月19日至2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其中有一辆展览会展示的世界首辆汽车——120岁的奔驰。与其同一时期出现的是 ( )
A.火车 B.汽轮 C.电话 D.电脑
22.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下列哪项最能反映出诗人的情怀(  )
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探索新航路 D.占据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23.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24.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顺序是 ( )
①科学理论有重大突破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④帝国主义形成
⑤垄断组织产生 ⑥世界被瓜分完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②⑤③⑥④ D.②①③⑤⑥④
25.新航路的开辟,实现了美洲文明与世界其它地区文明的首次接触与碰撞。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欧洲航海家是 (  )
A.迪亚士?? B. 达·伽马???? C.哥伦布??? D. 麦哲伦
26.近代以来,世界联系不断加强,下列对世界联系的加强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
①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 ④近代交通工具的进步 ⑤新的通讯工具的发明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7.工业时代,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就会涉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这一现象反应的本质问题是(  )
A.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B.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激化
C.经济危机可以蔓延全世界 D.统一的世界性市场已经形成
28.1912—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 )
A.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B.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29.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30.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三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材料五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绽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绽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材料六 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4分)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 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2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1920年后又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五分析其成因。(4分)
(5)根据材料六,1928~1937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4分)
32.(16分)阅读下列三则反映唐宋商业经济状况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唐)李白《估客乐》
材料二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材料三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唐宋商业发展的状况。(4分)
(2)面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宋政府仍然坚持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6分)
(3)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6分)
永顺一中2013年春高一期中考试历史
答  卷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答案填入下列相应表格中,2×30=60)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31、(24分)
(1)最大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分布地点具有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反映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政治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发展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走向衰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反映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1928-1937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更快发展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2、(16分)
(1)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经济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评价:
积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消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永顺一中2013年春高一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CDB 6—10 ABBCD
11—15 BCCCC 16—20 AABAB
21—25 CCCBC 26—30 BDACA
二、非选择题
31.(24分)
答案:(1)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2分)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2分)
(2)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2分)根本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2分)
政治态度:对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反抗的要求,又有妥协性和依赖性;(2分)
(3)持续发展且出现两次高潮。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推动。衰落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变本加厉地侵略中国。(6分)
(4)历史现象: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原因:抗战期间,国统区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和国家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4分)。
(5)全国基本实现统一,国民政府推行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等。(4分)
32.(16分)
答(1)状况:商人贸易活跃,为追逐利润而背井离乡;海上贸易发达;出现“夜市”和“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没有保障。(4分)
(2)重农抑商。(2分)原因:统治者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为了巩固君主专制统治。(4分)
(3)评价: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消极作用: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6分)
013年春永顺一中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六页。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0个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l.人口增长模式归根结底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社会生产力 D.人口总数
2.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为“低一低一低”模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为“低一低一高”模式
C.产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为“高一低一高”模式
D.后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为“高一高一低”模式  
3.关于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A.是指地球空间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B.是指全球或一个地区的资源与环境能供养和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C.是指全球或某地区的资源、环境维持最高生活水平状况下的人口数量
D.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
4.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应在1 000千米以上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的,即人们的生育目的、
对生育子女数量和性别的看法。下列观念反映深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是
①“多子多福” ②男性偏好 ③“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 ④重视子女质量
⑤注重自我发展 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6.在一定的市场区域,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
A.正方形 B.圆形
C.正六边形 D.正八边形
7.我国人口数量逐年递增,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是
A.逐年降低人口增长数量和减少资源的使用量
B.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和数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保护耕地资源
C.发展科技,开发一切可利用资源
D.围海、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8.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最低的地区是
A.北温带 B.中温带 C.干旱半干旱区 D.青藏区
9.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一开垦新耕地一植被破坏一水土流失
B.农药、化肥用量增加一土地荒漠化一耕地总面积减少一粮食产量下降
C.人口增长一城市膨胀一工矿规模扩大一土壤肥力下降
D.建设用地增加一植被破坏一土壤污染加剧一粮食产量下降
10.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量人口向西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11.人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③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④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最近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广东省人口数量增长高于全国其他省区,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自然增长快 D.人口机械增长快
13.在大城市的周围,建设卫星城和工业区的重大意义在于
A.减少或避免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B.分散大城市的人口、资金和技术
C.杜绝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
14.下列关于城市化特征与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与产业密集,产生良好的集聚效应
B.人口流动,职业变化十分活跃
C.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明显超过发达国家;
D.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 
15.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正确思路是
A.阻止乡村人口进城 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C.丢弃旧城,建立高标准新城市 D.扩大城市的占地面积 
16.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表明
①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③城市中心区萎缩 ④中心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集聚可获取规模效益,因此工业不宜分散
B.许多地方的经济开发区是先建基础设施后吸引投资者建厂
C.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内
D.绝大多数产品全部加工过程都是在一个工厂里完成的
 
下表是我国1981年35岁到45岁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育龄妇女的生育子女数情况,依据表格提供的
数据回答。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专以上
农村
4.78
3.99
3.52
3.17
2.22
城市
3.97
3.14
2.60
2.21
1.92
18.能正确反映出农村、城市妇女生育子女与文化素质关系的描述是
A.文化素质与生育子女数在农村呈正比例关系
B.文化素质与生育子女数在城市呈正比例关系
C.文化素质越高,妇女生育的子女数相应减少
D.文化素质越高,一般会降低妇女的生育能力
1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主要集中在
A.劳动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 B.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
C.传统工业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集聚区 D.新兴工业小批量生产的工业新区
20.深圳作为一个边陲小镇,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一跃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特区城市,
我国将其设为特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众多的华侨后裔 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读下图,回答21--22题。
21.该作物
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   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
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   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
22.该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正值
A.永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中国东北平原昼长夜短    D.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据此完成23--24题。
23.法国地中海沿岸和新疆都以盛产葡萄著名。下列哪个因素与此关系最密切
A.夏季炎热干燥 B.灌溉水源不足
C.河谷地形 D.交通便利
24.新疆南部盛产优质的棉花——长绒棉,此棉花在世界上集中分布的另一地区是
A.尼罗河三角洲 B.美国东北部
C.新西兰 D.荷兰
读某城市书店与书亭分布图,据此回答以下25--27题。
25.从书店与书亭的区位看,它的特点是
A.呈带状分布
B.位于交通便捷的地方
C.靠近居民区
D.不断向市中心集中
26.关于商业网点等级体系的叙述,
正确的是
A.书店等级低,数目少,彼此距离大
B.书亭等级高,数目多,彼此距离小
C.书店位于书亭中央,其服务范围是
书亭的6倍
D.商业网点的布局,符合中心地理论
27.关于书店与书亭的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书店服务范围小,只集中分布两个地点 B.书店服务范围小
C.书亭服务范围大,覆盖整个城区 D.书亭服务范围小

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完成28--30题。
28.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和劳动力不足的国家分别是
A.A国、D国 B.B国、C国 C.C国、D国 D.D国、C国
29.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30.最近曾有战争发生的国家是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出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目前的人口
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2010年人口将达14亿,到2050年将达到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
材料二 新中国人口增长图。
材料三 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为了摸清
全国人口状况,国家组织进行了第五次人口
普查。这次普查除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外,国务院还强调对三资企业和娱乐场所要
认真清查登记。
.新中国人口的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改变,目前正由______模式向_______模式过渡。(4分)
(2).到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约为__________,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比重
是很__________(大或小)的。(4分)
(3).第五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相比,尽管投入人力物力多,但统计难度大的主要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为了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2分)

32.(16分)善于从图像和文字中提取有用、有效的信息是学好地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
重要方法。请根据图10中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城市最初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________(河流、矿产资源)。该城市未来将向东北
方向扩展,试从交通、河流等方面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A、B、C三处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
是 。判断理由是 。(4分)
(3)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拟在①、②处
分别新建化工厂和自来水厂。请根据所学
知识完成下表。(8分)
地点
拟建项目
是否合理
判断理由

化工厂

自来水厂


33.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十二五”城市化格局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城市化速度将呈现___________趋势(加快或减缓)。(2分)
(2)上海与成都相比,中心地等级较高的是   。(2分)
(3)长江中游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8分)
2013年春永顺一中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道试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道试题。考试时量为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政治生活内容的是( )
①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②年满18周岁的周某选举县人大代表。
③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建成通气。
④在15届多哈亚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夺得金牌总数第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醉驾”首次入罪。这表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 )
A、任免权 B、监督权 C、选举权 D、立法权
3、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被称为( )
A、政协委员 B、人大代表 C、共青团员 D、共产党员
4、温总理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以人为本 D、可持续发展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
A、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具有真实性 D、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6、在我国,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属于( )
A、基层政权组织 B、基层自治组织 C、基层经济组织 D、基层民间团体
7、某地群众经常通过“民主恳谈会”的形式对基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建设规划提出批评和建议。这是公民在行使( )
A、选举权 B、决策权 C、管理权 D、监督权
8、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内容有( )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 ④民主监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 )
A、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 B、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放在首位
C、把坚持依法治国放在首位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0、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体现了( )
A、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C、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D、人大意志和政协意见的统一
11、权力是把双刃剑,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主要依靠( )
A、提高干部素质 B、扩大公民知情权 C、民主和法制 D、民主党派的监督
12、信访举报制度是我国公民( )
A、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方式 B、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方式
C、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合法渠道 D、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
13、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意味着( )
A、政府职能的强化 B、政府性质的改变
C、政府职能的增加 D、政府职能的转变
14、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 )
A、受教育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监督权 D、政治自由
15、下列对我国现阶段的政体表述正确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B、我国实行的是议会共和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体
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体
16、人民网报道,近年来我国有多名省部级高官落马并被判刑。这体现了国家的( )
A、统治属性 B、阶级属性 C、主权属性 D、社会属性
17、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①民主集中制 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④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
A、以人为本 B、统筹兼顾 C、科学发展观 D、全面协调可持续
19、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
①保证公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A、中共中央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家主席
2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是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方式,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以下条件来确定( )
①社会经济制度 ②物质生活条件 ③选民的文化水平 ④选民的意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有( )
①科学执政 ②民主执政 ③依法执政 ④多党执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2011年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中央国家机关预算公开工作,要求将出国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简称“三公”经费)向社会公开。这一举措有利于( )
①公民直接决定国家事务 ②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③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④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下列属于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有( )
A、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B、社会公众的监督
C、司法机关的监督 D、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
25、要树立和维护政府的权威,最根本的是坚持( )
A、依法行政 B、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C、权责统一 D、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6、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是( )
A、政府的权威是否由国家性质决定
B、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C、政府的活动是否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
D、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有无影响力
27、下列对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各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②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③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④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唯一代表者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8、组织人大代表评议“一府两院”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集体行使监督职能的重要形式。这说明( )
A、人民代表大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
B、我国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C、人民代表大会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加大会风建设和防腐力度,有利地提高了政府公信力。据此回答29-30题。
29、要增强政府公信力,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
①我国政府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④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自中央出台相关政策后,各地政府内开展了一系列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活动。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某市党委召开民主座谈会商讨该市发展大计
②某市政府多措并举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让民众广泛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③某市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引进大批高耗能产业
④某县政府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强生态建设,建设“美丽山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1、前段时间,“食盐短缺”、“金庸去世”、“歼-10坠毁”等各类网络谣言经常出现。它不仅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公民在传播信息时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针对编造网络谣言的不法行为,国家将依法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回答:公民应如何正确地参与政治生活?(6分)
3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既没有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没有效仿包括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而是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创立和发展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形式,成为世界政党制度发展中的伟大独创。
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形式是什么?(2分)这一制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4分)
33.“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乐民。”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政府和公务员为此负有重要的责任,人民满意不满意是对其评价的最高标准。
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我国政府应该怎样做?(6分)
三、分析说明题(10分)
34、某市环境污染严重,违法建设、违法生产、违法排污的“三违"企业大量存在,群众反映强烈。市政府根据群众呼声,将整治的重点放在由干部失职、渎职、违纪违法和侵害群众切身利益行为引发的矛盾纠纷等难点热点问题上,并开展以“机关融入基层、干部融入群众、解决民生信访、化解基层矛盾、构建和谐城市”为主要内容的“双融双解一构建”活动。他们在乡镇建立了“便民信访举报工作站”,在村里建立了“便民信访举报工作点”,使信访问题在家门口得到解决。同时还建立了“市长"接访制;全市各主要部门负责人在每周三负责接待来访群众,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现场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有关知识说明该市政府是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10分)
四、综合探究题(12分)
35、2011年,食品安全问题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生肉膏”又接踵而来……食品问题可谓五花八门,触目惊心,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不安与恐慌。某校高一(1)班同学围绕“关注食品安全,保护生命健康”这一专题开展探究活动。
[我知晓]2011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特意到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考察,他叮嘱工作人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你们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守卫者,一定要坚决执行食品安全法,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大监管力度,严把食品安全关,确保广大群众都能吃上放心的食品。”
(1)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6分)
[我参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全社会关注,当前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和要求空前提升,食用的产品是否安全,是否影响健康,甚至是否会对生命造成威胁都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
(2)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公民在维护食品安全问题中可以有何作为。(6分)
2013年春永顺一中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政治答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道试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道试题。考试时量为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析说明题(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探究题(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春永顺一中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数学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 10个小题,第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的值等于( )
A、1 B、 C、 D、
2、已知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轴的正半轴重合,角的终边经过点,则=( )
A、2 B、 C、 D、
3、若=2,,与的夹角为,则=( )
A、2 B、 C、1 D、
4、已知=(2,1),=(1,3),则=( )
A、(-7,-11) B、(-7,11) C、(7,-11) D、(7,11)
5、=( )
A、 B、 C、 D、1
6、已知中,,则等于( )
A、2 B、 C、 D、
7、已知,则=( )
A、 B、 C、 D、
8、已知函数,则函数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
A、 B、 C、 D、
9、设是共线的单位向量,则的值是( )
A、2 B、4 C、0 D、0或2
10、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的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横坐标不变),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______。
12、已知向量,,若‖,则=______________。
13、在中,已知,则角=_____________。
14、已知,则=_____________。
15、在平行四边形中,,边、的长分别为2,1,若、分别是边、上的点,且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0分)
16、(本小题满分6分)
已知角是第二象限角并且,求的值。
17、(本小题满分8分)
(1)已知,,求的值。
(2)计算:的值。
18、(本小题满分8分)
已知函数
(1)求的值;
(2)求的最小值正周期;
(3)当为何实数时,取得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19、(本小题满分8分)
已知函数其中,
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
(1)求函数解析式;
(2)已知横坐标分别为-1,1,5的三点M、N、P都在函数的图象上,求的值;
20、(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
(1)求的单调递减区间;
(2)在中,、、分别是角、、的对边,若,的面积为,求的值。
2013年春永顺一中期中考试高中一年级生物试卷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有丝分裂中,DNA复制发生在(  )
A.中期     B.后期     C.间期     D.前期
2.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
A.后期     B.中期     C.前期     D.间期
3.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C.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  D.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4.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一定是2:1:2的时期是(  )
A.间期    B.后期    C.末期    D.中期
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C.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D.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6.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B.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C.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D.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7.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  )
A.电离辐射     B.X射线     C.Rous肉瘤病毒     D.亚硝胺
8.癌细胞在人体内容易转移,其原因是癌细胞 (  )
A.能无限增殖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少
C.畸形分化,体积减小 D.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常变为球形
9.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有机体的衰老
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
C.成人体内不发生细胞分化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10.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可如下图所示,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 + b = 一个细胞周期 B.a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c段属于分裂期 D.d段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11.对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豌豆是严格的闭花传粉植物
C.豌豆在杂交时,母本不需去雄 D.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12.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
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C.两亲本间的组合 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13..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双亲都是遗传因子组成为E e的患病者。那么他们的子女发病的概率是 (  )
A.25% B.50% C.75% D.全部
14.在遗传学实验中,F1与隐性类型测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应为(  )
A.与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相同 B.四种1∶1∶1∶1
C.两种1∶1 D.两种或四种1∶1或1∶1∶1∶1
15.在下列各项实验中,最终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成立的是(  )
A.F1个体的自交实验 B.不同类型纯种亲本之间的杂交实验
C.F1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测交实验 D.鉴定亲本是否为纯种的自交实验
16.某生物的体细胞内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两对遗传因子(Aa、Bb),经减数分裂产生的Aa型配子占配子总数的( )
A.1/2 B. l/8 C.0 D.1/4
17.现有一对夫妇,关于某性状,妻子的基因组成为BB,丈夫的基因组成为Bb,其子女基因型为BB的比例为(  )
A B C D
18.用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是黄色圆粒。F1自交得F2,在F2中杂合的绿色圆粒有4000个,推测F2中纯合绿色圆粒的个数(  )
A 2000个 B 4000个 C 600个 D 8000个
19.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主要是指(  )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D.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20.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用于原核生物,原因是(  )
A.原核生物没有遗传因子 B.原核生物没有核物质
C.原核生物没有完善的细胞器 D.原核生物不进行有性生殖
21.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次数和染色体的复制次数分别是 ( )
A.一次和一次 B.两次和两次 C.一次和两次 D.两次和一次
22.人的一个体细胞内含有46条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可以形成的四分体数是(  )
A.23个 B.46个 C.69个 D.92个
2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同源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D、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24.右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可能反映的是( )
A、该细胞正发生同源染色体分开 B、该细胞为减一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25.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不同变化是( )
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有纺锤体形成 D、着丝点分开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26-29每空2分,30(1)2分、其余每空1分,共50分)
26. (10分)下图中,甲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乙表示该生物细胞某一分裂时期,据图回答:
(1)图甲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指______________。
⑵图甲中,cd 段表示细胞分裂进入_______期,染色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表示的细胞分裂期相当于图甲中______段,该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染色体______条。
27.(10分)下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据图回答:
(1)对于人体来说,在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__。
(2)B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增殖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 的过程。
(3)A过程的方式具体有: _ _。
(4)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高度分化的生物体细胞中基因的表达特点是________。
28. (10分)图5-2表示某哺乳动物精巢中的一个细胞,据图回答:
(1)该细胞有染色体 条,同源染色体 对,DNA 个。
(2)该细胞名称是 ,它正常分裂结果可产生 种类型的子细胞。
29.(10分)南瓜果实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果实球状(d)为显性,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用白色盘状(WWDD)南瓜与黄色球状(wwdd)南瓜杂交。请回答下列问题:
(1)F1的基因型是 ,写出F1形成的四种配子 。
(2)F2的表现型有 种,写出F2中白色盘状南瓜的基因型
(3)在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
30.(10分)玉米是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花粉既可以落到同一植株的柱头上,也可以落到其他植株的柱头上(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选择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2)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甲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性状:若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此亲本所表现的性状为________性状;若子一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种植,杂交,观察子一代性状,请帮助其预测实验现象并分析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玉米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为探究一纯合高茎玉米植株的果穗上所结子粒全为纯合、全为杂合还是既有纯合又有杂合,某同学选取了该玉米果穗上2粒种子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一代植株的性状,子一代全为高茎,该同学即判断玉米果穗所有子粒为纯种,可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科学,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以该果穗为实验材料,写出科学的实验思路:

预期现象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春永顺一中期中考试高中一年级生物答卷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26-29每空2分,30(1)2分、其余每空1分,共50分)

26、(10分)
(1) 。 (2) , ? 。
(3)  , 。
27、(10分)
(1)   。 (2) 。(3)  。
(4) ,   。

28、(10分)
(l) , , 。 (2) , 。

29、(10分)
(1) , 。
(2) , 。

(3) 。
30、(10分)
(1) 。
(2)  ,



(3) ,


① ;
② ;
③ 。

2013年春永顺一中期中考试高中一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B
D
B
A
D
B
C
C
C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C
B
A
C
D
D
A
B
D
B
26(1)ej(2)后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
(3)bc或gh  4
27.(1)ABCD (2)稳定性差异 (3)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 基因选择性表达 
28.(l)3 0 6(2)次级精母细胞 1
29.(1)WwDd WD wd Wd wD
(2)4 WwDd WWDD WWDd WwDD (3)4/16
30、(1)2分,其余每空1分 答案:(1)2分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后代数目多,统计结果更准确;雄蕊花序顶生,雌蕊果穗着生在中部,便于杂交或自交操作;既能自花传粉也能异花传粉(任答两点即可)
(2)显性 分别从子一代中各取出等量若干玉米种子,种植,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形状,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叶形为隐性性状 
若后代只表现一种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为隐性性状;若后代既有常态叶又有皱叶,则不能做出显隐性判断
(3)选择样本太少,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代表全部子粒的基因型
 用该玉米穗上的全部子粒(或任意选取若干子粒)作为亲本,单独隔离种植(自交),观察记录并分别统计子一代植株的高矮预期
①若子一代全为高茎,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全是纯合子
②若全部子一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全为杂合子
③若一部分子一代全为高茎,另一部分子一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说明该玉米穗上的子粒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2013年春永顺一中期中考试
高中一年级英语试卷
第一部分:听力技能(共两节,满分20分)
听力理解(共16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6分)
听下面九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小题。
How does the man usually go to school ?
A. By bike B. By bus C. By subway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2小题。
Who will give the man the number ?
A. Betty . B. The woman C. Mr.Brown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3小题。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t a party B At a clothing store. C At a fast food restaurant.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4小题。
What did the woman do?
She changed the water too often B. She didn’t feed her fish often enough.
C. She forget to change the water.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5小题。
Why is the man going to Boston?
To have a job interview. B To see his parents. C To visit his grandparents.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7小题。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the airport. B. On a plane. C. On a ship
7.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A. Go to the toilet. B. Ask for something to drink. C. Change his seat.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8至10小题。
Who are the speakers?
A. Boss and secretary. B.business partners. C. Manager and customer
9. What will the man do in Beijing?
A. Visit a factory. B. Visit some relatives C. Attend some meetings.
10. What might the woman give the man next?
A. His train ticket B. His head aches. C.the hotel’s address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1至13小题。
11. What’s wrong with the woman?
A. She has a bad cough. B. Her head aches. C. Her ears hurt..
12. What does the man do to examine the woman?
A. He looks at her ears. B. He takes her temperature.
C. He gives her a chest X-ray.
13. What does he advise the woman to do?
A. Take some medicine and rest. B. Stop eating meat
C.exercise more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4至16小题。
14. What are the speakers doing?
A. Having a walk B. Watching TV C. Having a meal
15.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to stay in shape?
A. .eat healthy foods B.exercise every day C. Drink diet soda.
16. What will the woman never do?
A. Talk about dieting with her aunt B. Follow the latest trend. C.drink Coca-Cola
第二节 笔录要点(共4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4分)
听下面一段材料,将17至20小题的信息补充完整,每小题不超过三个单词。听材料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15秒钟的作答时间。本段材料读两遍。
My best Friend Dave Carter
Childhood friends
We have known each other since we were 17 years old
Common interests
We both like 18 ,going to bars,etc。
Friend in need
I can always call him when I’m feeling down or when I need to talk to somebody ;
He’s a really 19 。
Not perfect
He’s always 20 and he never apologizes
第二部分 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从A、B、C、D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
21 is very clear to everyone that he is not telling the truth.
A This B What C That D It
22 It took us over an hour along the shopping mall.
A walk B to walk C walking D walked
23 Tom as well as two of his classmates invited to the party .
A have been B has C was D were
24 Either you or I going to the teachers’ office after class.
A am B is C are D will
25 Choosing the right dictionary depends on you want to use it for .
A why B what C how D whether
26. I am fond of __________ basketball.
A. play B. to play C. playing D. played
27. We spent all of yesterday _________ there for him.
A. waiting B. wait C. to wait D. Waited
28. They want to make it clear to the public ______ they do an important job.
A. when B. where C. that D. which
29. By the 10th century, Old English the official language.
A. become B. has become C. had become D. Becomes
30. What ___great fun it is to have a swim on a hot day in summer!
A. a B. the C. an D.
第二节 完形填空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第31至第40小题所给的A、B、C、D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
Food is very important. Everyone needs to __31__ well if he or she wants to have a strong body. Our minds also need a kind of food. This kind of food is __32__. We begin to get knowledge even __33__ we are very young. Small children are __34__ in everything around them. They learn __35__ while they are watching and listening. When they are getting older, they begin to __36__ story books, science books…, anything they like. When they find something new, they love to ask questions and __37__ to find out answers. What is the best __38__ to get knowledge? If we learn by ourselves, we will get __39__ knowledge. If we are __40__ getting answers from others and do not ask why, we will never learn well. When we study in the right way, we will learn more and understand better.
31. A. sleep B. read C. drink D. eat
32. A. sport B. exercise C. knowledge D. meat
33. A. until B. when C. after D. so
34. A. interested B. interesting C. weak D. better
35. A. everything B. something C. nothing D. anything
36. A. lend B. read C. learn D. write
37. A. try B. have C. refuse D. wait
38. A. place B. school C. way D. road
39. A. little B. few C. many D. the most
40. A. often B. always C. usually D. something
第三部分 阅读技能 (共三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阅读理解 (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Peter King, 15, and Mary King, 13, went to see a doctor. Peter had a bad cold, so the doctor gave him some pills to take. Mary had a bad cough, so the doctor gave her some cough medicine.
There are the words on the bottle of the medicine:
Cough Medicine
Shake well before use.
Take three times daily after meals.
At one time: adults --------- 2 teaspoonfuls
Children 8 -- 14 1 teaspoonful
Children 4 -- 7 1/2 teaspoonful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 below the age of 4
Store in a cold place.
Use before Oct.2007.
41. Mary should take ____ in a day.
A. 2 teaspoonfuls B. 3 teaspoonfuls C. 4 teaspoonfuls D. 1 teaspoonful
42. The medicine should be kept in ____.
A. a refrigerator B. hot water C. any place D. the sun
43. Mary should _________ before she takes some.
A. shake the medicine well B. eat her meals
C. do some exercises D. drink something
44. People aged ____ cannot take the cough medicine.
A. 80 B. l5 C. 20 D. 3
B
A Frenchman went to a small Italian town and was staying with his wife at the best hotel there. One night, he went out for a walk alone. It was late and the small street was dark and quiet. Suddenly he felt someone behind him. He turned his head and saw an Italian young man who quickly walked past him. The man was nearly out of sight when the Frenchman suddenly found that his watch was gone. He thought that it must be the Italian who had taken his watch. He decided to follow him and get back the watch.
Soon the Frenchman caught up with the Italian. Neither of them understood the other’s language. The Frenchman frightened the Italian with his fist(拳头) and pointed at the Italian’s watch. In the end the Italian gave up his watch to the Frenchman.
When he returned to the hotel, the Frenchman told his wife what had happened. He was greatly surprised when his wife pointed to the watch on the table. Now he realized that by mistake he had robbed the watch and it was the Italian’s.
45. The Frenchman went to a small Italian town _______.
A. alone B. with his wife C. with his friend D. with an Italian
46. One night he went out for _______ alone.
A. a ride B. a walk C. a drink D. rest
47. Suddenly he found his_______ was gone.
A. watch B. money C. book D. ring
48. Who was robbed of the watch on earth?
A. The Frenchman was. B. The Italian was.
C. Both of them was. D. Neither of them was.
C
After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won in 1787, the new government in the U.S.A. had to choose a capital city. The thirteen states quarreled about this. So the government decided to build a completely new capital. The land on the River Potomac was given the name District of Columbia (D.C). The new Capital was built on the north bank of the river. It was named after George Washington, the president of the U.S.A.
Washington D. C., a government city,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文化) center as well as a big tourist(游览) center.
Most capital cities have simply grown from small cities. Washington, however was planned as the capital of a great nation. It was designed by a French artist who first made a study of many capital cities of Europe. In general, his plan followed the plan of the beautiful French city of Versailles.
49. When the new capital was built, America was made up of ____ states.
A. thirty B. thirteen C. fifty D. fifteen
50. Washington D.C. is the name of _______.
A. an American president B. America’s capital
C. a famous river D. a beautiful garden city
5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e can conclude that America’s capital_____.
A. lies in the center on the country B. lies on the River Potomac
C. was built by French workers D. came from a small city
5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Washington D.C. is the center of America’s ______.
A. politics, culture and traveling B. politics, traveling and sports
C. politics, sports and culture D. politics, culture and economy
第三节 摘录信息 (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所读内容在文后第53小题至57小题的空格里填上适当的单词或短语。注意:每空不超过3个单词。
Each year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ars as millions of new cars are produced in America. Americans will not live without cars! However, some have realized the serious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by cars.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One way to clean the air is to build a new kind of clean car. That’s what several of the large car factories are trying to do. But to build a clean car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 Progress in this field has been slow.
Another way is to take the place of the car engine by something else. Engineers are now working on it. Many makers believe that it will take years to develop a practical model for us.
To prevent the world being polluted by cars, Americans have to make some changes in the way of their life. They have to cut down on the number of their cars and are encouraged to travel and go to work by bike. But this change does not come easily—many workers may find themselves without jobs if a car factory closes down. And the problem of their pollution would become less important than that of unemployment.
Americans may live a happy but sad life for a long time because of the car problem.
Cars and pollution in America
53_________
Methods
Disadvantages
Conclusion
Air pollution
Building a new kind of clean car
54.__________ in this field is slow.
Americans may live a 57____________ life.
Taking the place of the 55__________ by something else.
It takes years to develop a 56________________ for us.
Cutting down on the number of the cars.
Many workers may lose their jobs
第二节 回答问题 (共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第58至60小题的具体要求,尽可能简要回答问题 。
In China, more and mo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getting shorter sleeping time than before. More students sleep less than nine hours every night, because they have much homework to do. Some homework is given by their teachers, and some by their parents. Also, some students don’t know how to save time. They are not careful enough while they do their homework, so it takes them a lot of time. Some students spend too much time watching TV or playing computer games. They stay up very late. Some students have to get up early every morning on weekdays to get to school on time by bus of by bike . It can be a long way from home to school. It will probably make them sleepy during school hours.
Schools and parents should cut down some of the homework so that our children can enjoy more than nine hours of sleep every night for their health. For children, they should make the most (best use) of their time. When they have enough time for sleeping they will find it much better for both their study and health.
58. What make most students sleep less than nine hours every night? (回答词数不超过5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who else gives children some homework to do except their teachers?
(回答词数不超过5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 What is the possible result if the students have enough time for sleeping? (回答词数不超过1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 写作技能 (共两节;满分25分。)
第一节 双向翻译 请根据上下文内容,将文中划线部分译成汉语或英语,
The job of a scientist is to find out the truth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61. It is a challenging job. Scientists usually have to do thousands of experiments in order to prove something. Although they are often disappointed if they fail, 62. 但是他们大多数人从不言放弃。 My next door neighbour is a scientist. He studies radiation. 63. 他总是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工作, trying to figure out all the mysteries that make him puzzled. When I met him the other day, he had just come back from work, looking excited, 64. He told me he had had a breakthrough. He sounded so thrilled. Then I noticed that he was wearing shoes that did not match. He must have been working too hard to notice! 65. I think it’s good to do a job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Otherwise you will get bored easily.
第二节 情景作文 (共1小题,满分15分。)
【写作情景】假若你是某高中学生李华,进入高中半年后,你觉得学英语的方式与初中有很大的不同。你给自己的英语老师写了一封信,讲述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补全此信。
【写作内容】
1. 开始学习高中英语时,觉得英语比以前要难得多,几乎丧失信心;
2. 后来逐渐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
3. 每天努力学习英语,比如多朗读,多背诵;
4. 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更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
5. 他们的帮助和您的鼓励使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
【写作要求】1. 开头和结尾已经给出,不计入总词数,100词左右。
2. 参考词汇:背诵:recite 高级的: senior
【评分标准】句子结构准确,信息内容完整,篇章结构连贯。
Dear Mr. Li,
I’m glad to tell you that I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my English study since I became a senior high student.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great help in your class.
Wish you all the best.
Yours,
Li Hua
2013年春永顺一中期中考试
高中一年级英语答卷
第一部分 听力技能(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知识运用(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第三部分 阅读技能
第一节 阅读理解(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第二节 摘录信息 (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53. ________________ 54. _________________ 55. _________________
56. _________________ 57. _________________
回答问题 (共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分)
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 写作技能
双向翻译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6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作文 (共1小题,满分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春永顺一中期中考试高中一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24分,每小题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簇(zú)拥   敕(chì)造  马嵬(wéi)   扪(mén)参历井
B.模(mó)样 陈抟(tuán) 句读(dòu) 磨牙吮(shǔn)血
C.笑靥(yàn) 宵柝(tuò) 畏葸(xǐ) 金石可镂(lòu)
D.歆(xīn)享 炮(páo)烙   宸(chén)翰  良将劲(jìng)弩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寒喧   踌蹰   眉尖若蹙 残羹冷炙
B.桌帏   烟霭   以手抚膺 针砭时弊
C.翠幄  朱拓   横七树八 少不更事
D.暮砧   榫头   一夫挡关 沸反盈天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就在人们为陕西镇坪县有无野生华南虎而争论时,湖北竹溪县也传出发现华南虎的消息。对这些流言飞语,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很不以为然。
B.作者对贾府这个贵族家庭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
C.黄金海岸女网赛决赛开始后,李娜表现相当积极,不过这一盘白俄罗斯选手阿扎连卡在关键球的处理上更胜一筹。
D.王熙凤不仅曾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邢夫人的气,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分不开。
B.距今100万年的复原后的“郧县人”是一个额头低平、眉弓粗壮、眼窝深凹而宽、鼻短而上扬、吻部突出、唇长而薄的远古人形象。
C.“嫦娥一号”卫星首次拍摄的“中国第一幅月图”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里,面积相当于湖北省的三分之二。
D.孟子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意义。他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神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村道旁、树荫下, , ;长弄里、街梢头, , ;商邑中、闹市处, , 。
①江南乡村粗茶淡饭的日子因此有了一份知足的踏实和依靠
②朱漆的井栏护立诸多大小不一的水井
③江南古镇荣辱不惊的岁月藉此平添几许鲜活的滋润和热闹
④粗朴的麻石围起一圈圆圆的土井
⑤江南旺埠车马川流的繁华仗此更具踌躇的厚实和轩昂
⑥凉润的青砖砌出一口悠悠的老井
A.②③⑥①④⑤ B.④①⑥③②⑤
C. ②①④③⑥⑤ D. ④③⑥①②⑤
二、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6分)
《红楼》景语
李书磊
《红楼梦》是一种新的现象,它提供的是一个新的天地和新的方式,所以就会有许多人不习惯,因不习惯而不喜欢、而拒绝。清代人周永保致友人的一封信就代表了这种心态。信中说:“最可厌者,莫如近世之《红楼梦》,蝇鸣蚓唱,动辄万言,汗漫不收,味同嚼蜡。世顾盛称之,或又从而续之,亦大可怪也。”“蝇鸣蚓唱,动辄万言,汗漫不收”十二字准确地表述了不喜《红楼》的原因,事实上这十二个字也传神地总结了《红楼梦》所拥有的新的艺术因素:重平常细节和内在心理,与传统小说的传奇风格相去远矣。看来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的出现是一种冒险,它对习见的传统是一种挑战,对读者的趣味也是一种新的训练和培养;灵活而开放的读者能够接受这种培养,迟钝且顽固的读者却常常拒绝,因而也就失去了获得新的审美满足的机会。这种人可以称之谓“趣味的落伍者”。
但是,《红楼梦》难道真的是天外来客吗?其实,如果我们在《红楼》中细心查考,我们就会发现《红楼梦》与《水浒》、《三国演义》所代表的叙事传统相联系、相承袭的蛛丝马迹。一个重要的迹象就是《红楼》的景语。
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呈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写景的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而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对情绪的忽略。《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在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大都是笼统的成语:“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渲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第五回),可见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于写景是多么的不习惯。
《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红楼梦》与传统古典小说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传统小说重视的是传奇情节,而《红楼梦》所重视的是日常情节。传奇情节要求曲折性和起伏性,而日常情节则包含着更多、更复杂、更丰富的内容,它不是以故事的机巧吸引人,而以生活细节本有的魅力打动人。《红楼梦》的创造体现在这里而不是别处。这种创造是伟大的,也是有限的。《红楼》景语是《红楼》的胎记,显露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在整个文学史上的进化痕迹。
由此我们更清晰地懂得了对《红楼梦》的接受史。清代的士大夫能够很快接受《红楼梦》是可以理解的:《红楼》虽然逼得他们不得不向上一跳,却没有剥夺他们的立足点。
6.下列不属于周永保拒绝《红楼梦》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红楼梦》包含着新的艺术因素,它提供的是一个新的天地和新的方式。
B.《红楼梦》在语言上“蝇鸣蚓唱,动辄万言,汗漫不收”。
C.“世顾盛称之,或又从而续之”的现象非常可怪。
D.周永保是迟钝而顽固的读者,是审美趣味的落伍者。
7.下列理解和阐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传统小说的景语缺少个性,因而可以置换到任何其他几部小说中。
B.传统小说的作者渴求情节而忽略情绪,读者也存在着这样的阅读心理。
C.情绪结构较之于情节结构是更高级的艺术形式,而欣赏日常情节需要有比欣赏传奇情节更高雅的审美趣味。
D.《红楼》景语作为《红楼》的胎记,证明了曹雪芹在艺术创造上所取得的进步。
8.《红楼梦》出现不久就被广泛地喜爱,甚至有“开言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说法。结合本文,下列对这部名著风行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态并且重视日常情节和内在心理。
B. 以生活细节的魅力来打动人,为灵活而开放的读者接受。
C. 继承传统小说重视还必须节的特点,能够适应读者的审美心理。
D. 作者曹雪芹是情节中心论者,把景语看作可有可无的闲文。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
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院如故,而已锁扃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已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独倚小桃斜柯伫立  斜柯:横枝
B.嗣后绝不复至    嗣后:此后
C.崔亦感恸,请入哭之    感恸:感动
D.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  适人:嫁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将求君子以托吾身 B.有女子自门隙窥之。
以五十步笑百步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C. 崔因题诗于左扉曰 D.遂绝食数日而死
月出于东山之上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女子美貌多情”的一组是 (    )
①有女子自门隙窥之
②独倚小桃斜柯伫立
③妖姿媚态,绰有余妍
④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⑤须臾开目,半日复活
⑥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某年清明节,崔护至郊外,无意中发现一座花木掩映、清静优雅的庭院,意欲上前讨水,不料开门的却是一位美丽的姑娘,端出一杯清水给他解渴,并落落大方地望着他。
B.第二年清明,崔护又去找那姑娘。虽然依旧是桃红柳绿,但大门紧闭,不见日思夜想的姑娘。面对明媚春光和灼灼桃花,崔护的心情无限惆怅,于是他在左门题写了一首诗,两人的爱情就是由这首诗确立的。
C.在小说的最后,也许是他们的真情感动了上苍,奇迹真的发生了。崔护竟将女子哭活过来,姑娘睁开美丽的双眼,恍如隔世般哀怨地望着崔护。二人悲喜交加,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D.这个爱情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耐人寻味的爱情,是要有一颗丰富敏感的心,有一份全身心投入的情才能寻获的,愿天下有情人,牢牢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情缘。
第Ⅱ卷 非选择题(76分)
13.①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2分)
译文: 。
②把下面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

四、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0分)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4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2分)



(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2)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杜甫《秋兴八首》)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4)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5)君子生非异也, 。 (《荀子?劝学》)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4分)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朱成玉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落叶有落叶的好处,可以不再陷入爱情的纠葛了;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中的一枚。
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因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一条根。
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时结满冰凌,夏天时絮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地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着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就是这个屋檐。
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树的枝丫,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母亲的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双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坑底下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叶落归根,是我老了吗?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争取财富,却很少有时间享受;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却越来越少地住在家里;到月球然后回来,却发现到楼下邻居家都很困难;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
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向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您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这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地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
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天冷了,它们一排一排地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母亲去了,心灵没有了依靠,一下子就有了那种到处漏风的感觉。可是大风一直在刮,把故乡周围的尘土刮了个干净。我小小的故乡正在被秋天所包裹。
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们就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
16.题目“落叶是疲倦的蝴蝶”中的“疲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
答:


17.请从修辞和作用两方面赏析“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中的一枚”这句话。(3分)
答:


18.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母亲的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
答:

(2)到月球然后回来,却发现到楼下邻居家都很困难。
答:

19.作者为什么会深情地想起母亲?(4分)
答:




六、语言运用(8分)
20、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10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4分)
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1)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2)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
(3)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4)失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5)捡破烂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6)高考落榜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7)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
(8)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幸福。
(9)高三老师: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
(10)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


21.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____________________”。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4分)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感人的歌声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无论是哪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最初在哪里听过,哪里的情景就会深深留在记忆里。
请以“留在我心中的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春永顺一中期中考试高中一年级语文答卷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24分,每小题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6分)
三、文言文阅读 翻译题(4分)。
13.(1)(2分)


(2)(2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0分)
14、古代诗歌鉴赏(4分)
(1)


(2)


15、古诗文默写(6分 每空1分)
(1) 。
(2) 。
(3) 。
(4) ; 。
(5) 。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题(14分)
16.(3分)
答:

17.(3分)
答:

18.(4分)答:
(1)

(2)

19.(4分)
答:


六、语言运用(8分)
20.(4分)
答:

21.(4分)答:
(1)

(2)

七、作文(40分)
21.题目:留在我心中的歌

2013年春永顺一中期中考试高中一年级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分)
1.D 2.B 3.A 4.D 5. B
二、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
6. C[C项是周永保在拒绝《红楼梦》后对世人膜拜《红楼梦》的 批评。]
7. D[D项“进化痕迹”表明的是《红楼梦》与传统小说的联系,而不是进步。]
8. D[D项是对《红楼梦》与传统小说在景物描写上的共同点的原因的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选择题8分 翻译4分)
9.C.应为“感到悲痛” 10.B
11.B.“②④”体现多情,“③”体现美貌;其他三个不合要求。
12.B.两人的爱情不是由这首诗确立的,两人一见钟情,各自苦思一年。
13.①崔护托起她的头,放在自己的大腿上,一边哭一边喊道:“我在这儿呀!我在这儿呀!”
②略
四、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0分)
14.(1)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
(2)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 15.略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4分)
16.疲倦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落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再占据枝头。它暗指母亲一样的人们献出了自己的一生,最终去世。二是指远离家乡的人厌倦了在外的生活,想要叶落归根,回归家乡。
17.①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我”见到落叶时心有所感的情态。
②这句话紧承上文落叶而来,又引出了下面对家乡的想象和思念。
18.(1)母亲付出的劳动越来越多,付出的爱越来越多,但却日渐衰老。
(2)科学技术发展极快,人们越走越远。但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关系反而更加冷漠。
19.①母亲是家乡的代表,是家乡的象征。
②母亲为子女献出了一生,使“我”铭记在心。
③母亲完成了使命而去世,与落叶完成使命而凋落十分相似。
六、语言运用(8分)
20.生活中缺少什么,什么就是幸福。
21.(示例):(1)你(金娜)只讲究个人卫生,而不讲究公共卫生
(2) ①谢谢你的提醒。 ②真不好意思。
((1)根据情景,友好提示,不至于伤感情。(2)对同学的友好提示,表达感谢之意。)
七、写作(40分)
2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