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月考三理 综 试 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13小题,每小题 6分,共 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浸曲发”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谢加快B.“鱼眼汤”现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释放形成的C.“净淘米”是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D.“舒令极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2、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嫁接”到烟草的 DNA分子上,从而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下列与此实验相关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嫁接”到烟草中的人抗病毒干扰素基因,将不能再自我复制B.“嫁接”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两者 DNA分子的构成物质相同C.“嫁接”的成功,说明人和烟草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嫁接”后的烟草,体内将会产生抗病毒干扰素3、下图表示 pBR322质粒和人生长激素基因所在片段的结构信息,将二者构建的重组质粒导入受体菌并进行筛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试卷第 1页,共 17页A.应选择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组合是酶 F和酶 GB.只用酶 F切割后的质粒,含有 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同时用三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处理图中质粒,充分酶切后可得到 4个 DNA片段D.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即可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菌4、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鉴定 DNA时,将析出的丝状物与二苯胺试剂混合后进行沸水浴观察颜色变化B. PCR扩增时,复性的温度和时间取决于引物中 A、T的数量。C. 预冷的酒精可以初步分离 DNA与蛋白质D. PCR扩增产物在琼脂糖凝胶中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大小成正相关。5.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需要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不对基因进行操作B.基因工程合成的是天然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合成的不一定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C.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是在蛋白质分子水平上改造蛋白质的D.蛋白质工程无须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改造后的蛋白质的性状不遗传给子代6、在研究溶菌酶时,科研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来设计改变酶的构象,得到了多种突变酶,并测得 50%的酶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试卷第 2页,共 17页注:Cys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的位置。A. 突变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 突变酶 F的最适温度为 65.5℃C. 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可能与其空间结构的改变有关D. 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改变半胱氨酸的位置实现的7.李白诗云“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冬季气候寒冷,宜多吃肉类和根茎食物,补充人体活动所需能量。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将碘酒滴到土豆片上,其表面出现蓝色C.驴皮制的阿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D.液态植物油和氢气加成可制得人造脂肪8.松油醇是一种天然有机化合物,存在于芳樟油、玉树油及橙花油等天然植物精油中,具有紫丁香香气。松油醇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松油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松油醇的分子式为C10H20OB.它属于芳香醇C.松油醇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 7 个吸收峰D.松油醇能发生消去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9.下列有机合成设计中,所涉及的反应类型有误的是( )A.由乙醇制备乙二醇:第一步消去,第二步加成,第三步水解B.由 2-氯丙烷合成 1,2-丙二醇:第一步消去,第二步加成,第三步取代C.由 2-溴丁烷制 1,3-丁二烯:第一步消去,第二步加成,第三步消去D.由乙醇制环乙二酸乙二酯( )反应:第一步消去,第二步加成,第三步氧化,第四步酯化10.某有机化合物是药物生产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试卷第 3页,共 17页A.该有机化合物经催化氧化后与新制 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B.1 mol该有机化合物与足量 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4 mol NaOHC.该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混合共热可发生消去反应D.该有机化合物与浓溴水可发生取代反应11.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实现有机物的相应转化,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铜网表面乙醇发生氧化反应B.试管 a收集到的液体中至少有两种有机物C.甲、乙烧杯中的水均起冷却作用D.实验开始后熄灭酒精灯,铜网仍能红热,说明发生的是放热反应12.乙酸橙花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分子式为 C12H20O2 ②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③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④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可能有芳香族化合物,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8种 ⑤1 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 1 mol NaOH ⑥1 mol该有机物试卷第 4页,共 17页在一定条件下和 H2反应,共消耗 H2 3 mol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⑤1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醛类,官能团为—CHOB.分子式为C 的有机物中能与NaHCO3 溶液反应的有 3种5H10O2C.立方烷( )的六氨基(— NH2 )取代物有 3种D.乙酸乙酯在 NaOH溶液中发生的水解反应称之为皂化反应二.选择题:本题共 9小题,每小题 6分,共 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分。14.下列各种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事实的是( )A.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B.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假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具有粒子性C.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得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发明了第一台发电机D.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5.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晶体都表现为各向异性B.晶体一定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形状不规则的金属一定是非晶体C.大块塑料粉碎成形状相同的颗粒,每个颗粒即为一个单晶体D.所有的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16.房间里气温升高 3oC 时,房间内的空气将有 1%逸出到房间外,由此可计算出房间内原来的温度是( )A. 7 oC B.7oC C.27oC D.24oC试卷第 5页,共 17页1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a开始,经历 ab,bc,cd,da四个过程又回到状态 a,其体积 V与热力学温度 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cd的延长线经过坐标原点 O,ab、bc分别与横轴、纵轴平行,e是 Ob与 da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从状态 c到状态 d是等容变化B.ab之间某个状态的压强小于状态 e的压强C.气体从状态 b到状态 c是气体对外做功同时吸热D.气体从状态 d到状态 a是压强增大18.横截面积处处相同的 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封闭,右端开口,初始时,右端管内用 h1=4 cm 的水银柱封闭一段长为 L1 =9 cm 的空气柱 A,左端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长为 L2=14 cm 的空气柱 B,这段水银柱左右两液面高度差为 h2=8cm。如图甲所示,已知大气压强 p0 =76.0 cmHg,环境温度不变。若将玻璃管缓慢旋转 180°,使 U形管竖直倒置(水银未混合未溢出),如图乙所示。当管中水银静止时,左右两水银柱液面高度差 h3为( )A.10 cm B.12 cm C.8 cm D.14 cm19.如图所示,活塞的质量为m,缸套的质量为M ,通过弹簧吊在天花板上,气缸内封住一定质量的空气,缸套与活塞无摩擦,活塞截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 p0 ,则( )试卷第 6页,共 17页p MgA.汽缸内空气的压强等于 0 SmgB.汽缸内空气的压强等于 p0 SC.内外空气对缸套的作用力为 M m gD.内外空气对活塞的作用力为Mg20.氢原子能级如图甲所示,一群处于 n=5 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发出多种光,分别用这些光照射图乙电路的阴极 K,其中 3 条光电流 I随电压 U变化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 1.62eV 到 3.11eV 之间。则( )A.氢原子从 n=5 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辑射出 10 种频率的可见光B.用乙中当滑片 P 从 a端移向 b端过程中,光电流 I可能增大C.在 b光和 c光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电路中饱和电流值一定相同D.若图丙中 3 条图线可见光照射过程中得到的,则 a光是氢原子从 n=5 的能级向n=2 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21.如图甲所示,为研究某金属材料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 的关系的电路图,用不同频率的光分别照射甲图中同一光电管的阴极 K,调节滑片 P测出遏止电压,并描绘Uc 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已知三种光的频率分别设为以 1、 2、 3,光子的能量分别为 1.8 eV、2.4 eV、3.0 eV,测得遏止电压分别为U1 0.8V、U2 1.4V2、U3(图乙中未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卷第 7页,共 17页U UA 2 1.普朗克常量可表达为 h 2 1B.该阴极 K 金属材料的逸出功为 1.0 eVC.图乙中频率为 3的光对应的遏止电压U3 2.0VD.用频率为 2的光照射阴极 K,电压表示数为 2.0V 时,电流表示数不为零22.红外测温具有响应时间快、非接触、安全准确的优点,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外测温仪捕捉被测物体电磁辐射中的红外线部分,将其转变成电信号。图甲为红外线光谱的三个区域,图乙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c=3.0×108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光子能量的最大值约为 1.64eVB.氢原子从 n=3 能级向 n=2 能级跃迁时释放出的光子能被红外测温仪捕捉C.大量氢原子从 n=4 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红外测温仪可捕捉到 2 种频率的红外线D.大量处于 n=2 激发态的氢原子吸收能量为 2.86eV 的光子后,辐射出的光子可能被红外测温仪捕捉非选择题:共 168分试卷第 8页,共 17页23.(10 分)热等静压设备广泛用于材料加工中.该设备工作时,先在室温下把惰性气体用压缩机压入到一个预抽真空的炉腔中,然后炉腔升温,利用高温高气压环境对放入炉腔中的材料加工处理,改部其性能.一台热等静压设备的炉腔中某次放入固体材料后剩余的容积为 0.13 m3,炉腔抽真空后,在室温下用压缩机将 10 瓶氩气压入到炉腔中.已知每瓶氩气的容积为 3.2×10-2m3,使用前瓶中气体压强为 1.5×107Pa,使用后瓶中剩余气体压强为 2.0×106 Pa;室温温度为 27℃.氩气可视为理想气体.(1)求压入氩气后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2)将压入氩气后的炉腔加热到 1 227℃,求此时炉腔中气体的压强.24.(12 分)如图所示,用细管连接 A、B两个绝热的气缸,细管中有一可以自由移动的绝热活塞 M,细管容积不计.A、B中分别装有完全相同的理想气体,初态的体积均为 V1=1.0×10-2m3,压强均为 p 1=1.0×105Pa,温度和环境温度相同且均为 t1=27 C,A 中导热活塞 N 的横截面积 SA=500cm2.现缓缓加热 B中气体,保持 A气体的温度不变,同时给 N 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使活塞 M的位置始终保持不变.稳定时,5推力 F 103 N,外界大气压 p0=1.0×105Pa,不计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求:3(1)A中气体的压强;(2)活塞 N向右移动的距离;(3)B 中气体的温度.25.(16 分)如图所示,开口向上、内壁光滑的绝热气缸竖直放置,卡口离缸底的高度 h=0.1m。质量 M=20kg 的活塞停在卡口处,活塞的横截面积 S 1 10 2 m2,缸t =27°C p 0.9 105内气体温度 1 ,压强 1 Pa。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缸内气体。已知外试卷第 9页,共 17页界大气压强 p0 1 105 Pa,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1)活塞刚要离开卡口时,求气体的热力学温度 T2;(2)活塞离开卡口后继续上升了 H=0.1m,此过程中气体吸收了 Q=320J 的热量,求此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变化量 U。26.(18 分)一竖直放置的导热良好的气缸内壁光滑,两个质量及厚度均不计的活塞 a、b封闭两部分质量一样的同种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 S 10cm2 ,静止时 a、b到气缸底部的距离分别为 la 10cm, lb 20cm,气缸内壁有一小固定卡口,卡口5上端到气缸底部的距离为 l 8cm。重力加速度 g 10m/s20 ,大气压强 p0 1 10 Pa。(1)在活塞 b上放置一质量为m 5kg的重物,求稳定后 b到气缸底部的距离;(2)接第(1)问,若再把环境温度从 27℃升高到 42℃,求再次稳定后 b到气缸底部的距离。27.(16 分)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图甲的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加热回流一段时间,然后换成图乙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冷凝水从______ (a或b)进,图乙中 B 装置的名称为______.试卷第 10页,共 17页(2)图甲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沸石,目的是______.(3)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______.(4)现拟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下列框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则试剂 a是______,分离方法 I 是______,分离方法 II 是______,产物 E 是______.28.(10 分)在下列转化关系中,烃 A 为石油的裂解气里含量较高的气体(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0.857),B 分子中含有三元环,分子式为 C2H4O;1mol D 与足量 Zn 反应生成22.4L H2(标准状况);E 为六元环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 A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2)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3)D 物质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写出 HOCH2CH2OH 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9.(18 分)I.现有下列几种有机物:①乙醇 ②乙醛 ③乙酸 ④甲酸乙酯 ⑤苯酚 ⑥溴乙烷。其中:(1)能与 Na2CO3溶液反应产生气泡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2)能与 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是____。(3)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___。试卷第 11页,共 17页(4)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的____。II.苯环上所连的基团不同,其性质也不同。(5)能区分苯和甲苯的试剂是____(填字母)。a.水 b.CCl4 c.酸性 KMnO4溶液(6)能除去苯中少量苯酚的试剂是____(填字母)。a.乙醇 b.NaOH 溶液 c.稀盐酸(7)关于 和 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均属于苯的同系物 b.均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c.均能与 Na2CO3溶液反应(8)苯乙烯(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备聚苯乙烯塑料。①苯乙烯分子中能共平面的碳原子最多是____个。②1mol 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____mol H2发生加成反应。30.(14 分)肉桂酸异戊酯G ( )是一种香料,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已知以下信息:① RCHO R CH 2CHO H2O②C为甲醛的同系物,相同条件下其蒸气与氢气的密度比为 22。回答下列问题:试卷第 12页,共 17页(1) 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2) B和C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 。(3) F 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4) E和F 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5) F 的同分异构体中不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的共有 种(不考虑 立 体 异 构 ), 其 中 核 磁 共 振 氢 谱 只 有 两 组 峰 , 且 峰 面 积 比 为 3:1 的为 (写结构简式)。31.(10分)产脂肪酶酵母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为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常规微生物实验中,下列物品及其灭菌方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编号)。编号 ① ② ③ ④物品 培养基 接种环 培养皿 涂布器灭菌方法 湿热灭菌 火焰灼烧 干热 臭氧(2)称取 1.0 g某土壤样品,转入 99 mL 无菌水中,制备成菌悬液,经________后,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悬液。分别取 0.1 mL 菌悬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其中 10倍稀释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 46个酵母菌落,则该样本中每克土壤约含酵母菌________个。(3)为了进一步提高酵母菌产酶能力,对分离所得的菌株,采用射线辐照进行________育种。将辐照处理后的酵母菌涂布在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按照菌落直径大小进行初筛,选择直径________的菌落,纯化后获得A、B两突变菌株。(4)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为评价 A、B两菌株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________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试卷第 13页,共 17页32.(10分)青蒿素是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几乎不溶于水,且对热不稳定,所以提取工艺一直难以突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青蒿素的提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图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青蒿素含量较高的黄花蒿的基本流程。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除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向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通常选取黄花蒿的分生区组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愈伤组织中提取不到青蒿素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和过程③使用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比例较高的是________。(3)某小组得到的黄花蒿幼苗叶片颜色为黄色,可能的原因是培养基中没有添加________元素,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3.(10分)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体细胞克隆猴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试卷第 14页,共 17页(1)据图可知,克隆猴培育过程用到了________、__________和胚胎培养等技术。体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尚未全部研究清楚,因此在使用 时,通常需要加入 等一些天然成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原因是体细胞________高,很难表现出全能性。(2)上述实验核移植的受体一般选用 A猴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的________,原因是细胞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且含有促进______________表达的物质。(3)目前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克隆猴的成功培育为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病、肿瘤等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与以往用普通猴子做实验相比,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34.(10分)成熟的番茄果实中,由于 PG基因表达使果实变软,而不利于保鲜。科学家们将 PG基因反向接到 Ti质粒上(可转录 PG基因正常时不转录的链),导入番茄细胞中,得到转基因番茄,具体操作流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试卷第 15页,共 17页(1)现已获取 PG基因的 mRNA,可通过 获取 PG基因,PG基因可利用____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2)重组质粒转移到大肠杆菌前,先用 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该细胞的特点是 。用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番茄原生质体后,可用含有 的培养基进行筛选。之后,还需将其置于质量分数为 3%的蔗糖溶液中,通过观察细胞 现象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再生。(3) 由 于 导 入 的 目 的 基 因 能 转 录 出 反 义 RNA, 且 能 与 _______________互补结合,因此可抑制 PG基因的正常表达。从个体水平上看,若 ,则可确定转基因番茄培育成功。35、(14分)蛛丝(丝蛋白)被称为“生物钢”,有着超强的抗张强度,可制成防弹背心、降落伞绳等。蜘蛛丝还可被制成人造韧带和人造肌腱。科学家研究出集中生产蜘蛛丝的方法,培育转基因蜘蛛羊。目前,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获得的。含有限制酶的细胞通常还具有相应的甲基化酶,它可对自身 DNA序列进行甲基化修饰。请根据资料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原核细胞中的限制酶可切割外源 DNA,但不破坏自身 DNA,其原因可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图为蛛丝蛋白基因对应的 DNA 片段结构示意图。则与之对应的引物结合部位应该是图中的____________(填数字);PCR过程中,若一个蛛丝蛋白基因扩增了 4次,则消耗了引物________个,所得 DNA中含有其中一种引物的共__________个。试卷第 16页,共 17页(3)若想在蜘蛛羊乳汁中提取所需要的蛛丝蛋白,可以通过①过程将蛛丝蛋白基因和乳腺中__________的基因的________等调控元件重组在一起,该调控元件上有____________酶结合位点。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导入山羊的__________中培育成蜘蛛羊,这样就可以在蜘蛛羊的乳汁中提取蛛丝蛋白,这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4)目的基因导入受体后,进行了 PCR检测结果如下图(1号来自普通山羊,2号是含蛛丝蛋白基因的质粒,3~8号来自转基因山羊),从结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号山羊含有蛛丝蛋白基因。若这些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转基因蜘蛛羊并没有产生相应的蛛丝蛋白,根据中心法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卷第 17页,共 17页高二月考三生物答案[答案]CADCBC31 (1)④ (2)梯度稀释 4.6×105(2 分) (3)诱变 脂肪(或油脂) 较大 (4)B 该菌株增殖速度快,单细胞蛋白产量高;降解脂肪能力强,净化效果好(2 分)32、 (1)脱分化 再分化 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生长较为旺盛,容易得到愈伤组织 相关基因没有在愈伤组织中表达(2 分) 过程②(3)镁 培育过程中没有给予光照33、 (1)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 合成培养基 血清 分化程度 (2)卵母细胞细胞核全能性 (3)显微操作去核法 (4)体细胞克隆猴遗传背景相同,可避免个体间差异对实验的干扰,大大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数量;体细胞克隆猴制备时间缩短,基因编辑等可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进行(合理即可)(2 分)34、(1) 逆转录 PCR (2)Ca2+ 吸收周围环境中的 DNA分子 卡那霉素 是否发生质壁分离(2 分)(3)正常的mRNA(或天然的PG基因转录的mRNA)(2分) 番茄果实的保鲜期延长(合理即可)35、(1)细胞自身的 DNA分子没有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甲基化酶对细胞自身的 DNA进行甲基化修饰,限制酶无法识别修饰后的 DNA序列 (2)2、3 30 15 (3)特异表达 启动子RNA聚合 显微注射 受精卵 乳腺生物反应器 (4)3、5、8 蛛丝蛋白基因没有转录或转录的 mRNA没有翻译(2 分)·第 1 页 共 4页高二月考三物理答案1.C 2.D 3.D 4.B 5.B 6.AD 7.BD 8.BC 9.AD10.(1)3.2 107Pa (2)1.6 108Pa11.(1)1.33 105Pa(2)5cm (3)127 12.(1)400K;(2)200J4413.(1) l b cm;(2) l b 15cm3第 2 页 共 4页高二化学月考三试卷答案7-13 ADDCCBC27.答案:(每空 2 分,共 16 分)(1)b;冷凝管(2)防止暴沸(3)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合理即可)(4)饱和碳酸钠溶液; 分液; 蒸馏; 乙醇.28.答案: (每空 2 分,共 10 分)(1)CH2=CH2(2)氧化反应;(3)羧基; HOCH2CH2OH+2Na NaOCH2CH2ONa+H2↑(4)HOCH2CH2OH HOOC COOH + 2H2O29.答案(每空 2 分,共 18 分)(1)③ (2)⑤ (3)②④ (4)③⑥(5)c (6)b (7)b (8) 8 430.答案(每空 2 分,共 14 分)(1)苯甲醇;(2) CH3CHO H2O(3)羟基;(4) + H2O;取代(或酯化)反应(5)6;第 3 页 共 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