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蚌埠市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化 学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公57分)
1.下列粒子的中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
A.K和K+ B.40Ca和40Ca2+
C.14C和14N D.18O和16O2-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两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可能同时相等
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B(g)+C(g)。若反应物的浓度由3 mol·L-1降到1.8 mol·L-1需30 s,那么反应物浓度由0.8 mol·L-1降至0.2 mol·L-1所需反应时间为( )
A. 15 s B. 大于15 s C. 小于15 s D. 无法判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B.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差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能量越高离核越近
C.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主族元素,所处的周期序数相同
5.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 “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粒子不显电性 B.该粒子质量数为4
C.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
6.已知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
A. B. C. D.
7.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 )
①质子数 ②中子数 ③质量数 ④核电荷数 ⑤核外电子数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8.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A.H2?????????? B.Na2O2????????? C.NaCl?????????? D.CH3COOH
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键的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得失
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
10.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 B.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
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 D.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11.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  )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13.已知:4NH3 (g)+5O2 (g)=== 4NO (g)+6H2O (g)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υ(NH3)、υ(O2)、υ(NO)、υ(H2O)(mol/(L·min)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A.4/5υ(NH3)== υ(O2) B.5/6 υ(O2)== υ(H2O)
C.2/3υ(NH3)== υ(H2O) D.4/5υ(O2)== υ( NO)
1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100 mL 2 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对于反应H2(g)+I2(g) 2HI(g),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D. 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15.已知An+、B(n-1)+、C(n+1)+、D(n+1)-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B>A>C>D  B.A>B>C>D  C.C>D>B>A D.A>B>D>C
16.工业上用H2和N2直接合成氨:N2+3H2 2NH3,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合成氨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①升高温度  ②加入催化剂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  ④增大压强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若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不同,则它们可能是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B.同一元素的两种离子
C.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D.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18.下列有关能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目前所直接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化学反应;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由化学键变化引起;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D.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形式的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体系的总能量不变。
19.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 的反应
C. 灼热的炭与CO2 D.加热才能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二、填空题(共37分)
20.(每空2分,共14分)
⑴(填序号) 在①NaCl、②NaOH、③N2、④H2S、⑤Na2O2 ⑥Ar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没有化学键的是 。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CO2   NaCl    H2O2
21.(每空3分,共6分)
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2.(7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O
2


3







4



⑴.①~?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均填元素符号)
⑵.元素⑦与元素⑧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能证明这一事实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3.(10分)
(1)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分析判断:________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_______段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最多。
(2)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
A.蒸馏水 B.氯化钠固体 C.氯化钠溶液 D.浓盐酸
(3)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至少回答两种) ????  。
三、计算题(6分)
24.(Cl的原子量:35.5)某原子AZX,它的氯化物XCl 5.85g溶于水制成溶液后, 加入2mol/L的AgNO3溶液50mL恰好完全反应.若这种原子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求:
(1)Z值和A值;
(2)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把X的单质放入水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7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B
D
C
D
B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
A
D
C
A
D
A
C
C
二、填空(共37分)
20.(共14分)
(1)① ③④ ②⑤ ⑥ (2)略
21. (共6分) (1)3X+Y 2Z (2)0.05mol/L.min
(方程式3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
(1)K F Ar (2)Cl Cl2+H2S(或Cl2+Na2S)=

23、
三、计算题(6分)
24、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历 史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选择题(共计25小题,计50分)
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
图1 图2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2.“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小农经济脆弱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3.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4.《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未经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枋田和许田。对此,周天子只好默许。这说明( )
A.重农抑商的政策确立 B.土地的公有制形成
C.土地的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
5.明成祖称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期夷习。”……梁启超语: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即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再看两支船队的对比表,你的感想的集中点是( )
船队性质
经费来源
航海目的
船队成员
扮演角色
中国方式
皇帝特遣船队
国库支付
宣扬国威
官吏、士兵、水手、工匠
外交使团
西洋方式
私人航海探险队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
探险、寻找新土地、黄金和香料
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
殖民者、通商者、海盗
A.国力 B.资本积累 C.东西方差别 D.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差别
6.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7.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100
153
A.2 B.31 C.73 D.193
8.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9.阅读下边的示意图,造成图示现象的外部条件主要在于( )
A.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想的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10. 1897年2月11日,闻名中外的商务印书馆在上海诞生了,当时最有利于其诞生的国内环境是( )
A.上海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 B.清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
C.“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11. 以下对右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德国工业化进程始终缓慢 B.列强侵略造成中国工业产值不断下降
C.工业革命开始时中国工业产值落后于德国 D.社会制度的变迁造成两国经济地位的逆转
12.就性质而言,下图所示的企业应该是(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D.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13.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14. 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业98.7%的户、98.8%的职工、99.5%的产值和私营商业82.2%的户、85.1%的从业人员、93.3%的资本额实现了公私合营,这说明中国基本完成了( )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文革”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
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16.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这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通俗的注解( )
A.“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7.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目标确立于(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8.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这反映我国当时( )
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 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C.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19.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20.有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 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欧洲
22. 观察右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
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23.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
A.沉重打击西欧的制造业 B.导致西欧白银大量外流
C.有利于增强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24.现在我们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都是“瓦”,这是为了纪念使人类社会步入蒸汽时代的英国著名机械师(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富尔顿 D.史蒂芬孙
25.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 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B.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在欧美各国家间同时进行 D.发明创造来源于技师
二、主观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据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1)宋朝时市场有了怎样的发展?(4分)

(2)为什么建国后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4分)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资本主义海外市场形成的因素。(8分)

材料三 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4)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的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4分)
27.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的这些变化,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出现了怎样的新气象?(4分)并分析出现这些新气象的主要原因。(6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8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D
C
C
D
A
B
B
D
D
D
D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C
D
C
B
D
C
B
B
二、主观题(50分)
31.(24分)
(1)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增强。(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4分)影响:忽视了经济规律和国家发展需要,阻碍了生产力发展。(4分)
(3)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扩展;国际贸易发展;人口和资本自由流动;交通运输工具改进。(8分。答出四点即可)
(4)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现代社会经-一济活动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4分)
32. (26分)
(1)趋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2分)
根本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2分)
(2)新气象: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洋务企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4分)
原因:列强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引起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西方工业文明的影
响(或工业革命的推动);抵抗西方经济侵略的需要。(6分)
(3)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开始形成。(4分)
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第一次变化的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2分)
第二次变化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体制的改革
不断深入:“十四大”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蚌埠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地 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
A、欧洲——亚洲 B、非洲——欧洲
C、南美洲——北美洲 D、大洋洲——非洲
下图为“1985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我国人口状况是( )
A.1985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B.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C.2002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死亡率
D.2006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
3.目前,我国人口( )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 B.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C.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 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出现人口负增长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平衡。右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回答4~5题。
4.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原始型”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
A.③    B.② C.① D.④
6.二战以后,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的变化是( )
A.美洲由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 B.北美洲由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C.欧洲由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D.亚洲由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图4),回答7-8题
7.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甲表示西欧,乙表示非洲 B.甲表示拉美,乙表示北美
C.甲表示西亚,乙表示南亚 D.甲表示非洲,乙表示大洋洲
8.若此图乙地为深圳,其吸引全国各地大量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设立经济特区,经济迅速发展 B.矿产资源开发,工矿业迅速发展
C.毗邻香港特区,地理位置优越 D.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优越
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完成9~11题。
9.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10.下列关于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所产生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B.增加了人口出生率
C.加强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D.调整了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11.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得人口迁移( )
A.频率越来越小 B.范围越来越小
C.规模越来越大 D.距离越来越近
1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 C、人们的消费文化 D、对外开放的程度
13.人口合理容量( )
A.是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B. 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C. 与环境承载力相同 D. 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14.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收入高低 C.知名度 D.种族和宗教
15.城市中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功能用地,主要取决于( )
A.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 B.各种活动的自身付租能力
C.各种活动从事人员规模大小 D.各种活动的科技水平高低
16.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民族构成 B.收入水平 C.职业 D.宗教信仰
17.如果一个城市的等级越高,则它( )
A.提供职能种类越多,服务范围也越大 B.提供职能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少
C.提供职能种类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D.提供职能种类越少,服务范围也越小
18.关于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
B.等级较高的城市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较多
C.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近,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远
D.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19.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中国 D.日本
20.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
A.起步晚,水平低 B.起步晚,速度慢
C.水平高,速度慢 D.起步早,水平高
2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城市的用地规模 B.城市的人口数量
C.城市的数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22~24题。

22.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23.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4.目前有些城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 其主要目的是( )
A.抑制私人出租车 B.优先发展公交车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减少就业压力
图3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主要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多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卫星城镇的出现
26.部分城区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对该城市的直接影响是( )
A. 减轻城市中心区环境污染 B. 强化了市中心商务区功能
C. 使城市中心商务区乡村化 D. 减弱了该城市的服务功能
27.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
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B.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
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 D.农作物品种的选择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该图表示的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28~30题。
28.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势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
29.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30.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监测区域涵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材料二 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
材料三 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材料四 下图为“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6分)
(2)图中显示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___ ____。(4分)
(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8分)
32.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图”回答(5分):
(1)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 区。
(2)图中B区最适合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图中C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
(3)距离市中心是远近对于 业的影响最大。
33.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位置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 ,简要分析其布局需求
。(4分)
(2)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从地理角度说明该住宅区的布局优势。(6分)
34.下图是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农业区位因素:
A_________ B__________D__________ E 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农业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
千烟洲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_
新疆的长绒棉生产:____________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地理参考答案
BDBDB
CBADB
CABAB
BADAA
DDACB
AACCD
31(1)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以农业人口的流动为主;呈现就近流动趋势;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答对三点得满分,6分)
(2)制造业 批发零售业 社会服务业 较低(每空1分)
(3)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答对两得满分,4分)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加重交通、就业及社会经济秩序等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问题。(答对两得满分,4分)
32 (1) A 商业 (2) 住宅 工业(3) 商业 (每空1分)
33 (1)中心商务区(商业区)(2分) 位于城市中心,接近市场;交通便利。(2分)
(2)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向;位于城市河流上游;邻近风景区和教育区,环境优美;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靠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答对三点得满分,6分)
34.(1)地形;土壤;交通;市场(每空1分)
(2)地形; 气候(光照); 市场(每空1分)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政 治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30小题,共60分)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因为这一制度( )
A.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
C.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 D.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2、近年来,人大代表经常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一位人大代表说了这样一段话:“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并建议政府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这一材料表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B.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是人大代表的职责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D.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这主要表现在( )
①它保障了人们当家作主 ②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全民性 ④它保证了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选项中,对民主集中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B.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C.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D.民主集中制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①都是国家权力机关  ②都是立法机关 
③其代表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④都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截止到2012年,获得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主权国家有194个,其中193个加入联合国(梵蒂冈教廷以国家的身份作为联合国常驻观察员)。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②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政治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④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民主是指政府是人民的,由人民统治的,为人民服务的。”这种说法抹杀了( )
①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②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任何民主都是一定阶级的民主和一定阶级的专政的统一体
③资本主义国家对资产阶级的民主,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是对人民的民主,对少数敌对分子的专政
④民主的全民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刚刚闭幕的全国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工人、农民代表占18.46%,知识分子代表占
21.14%,干部代表占32.44%,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占16.09%,解放军代表占8.98%,此外
还有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归国华侨等方面的代表。这充分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
( )性的特征。
A.权利真实 B.权利阶段 C.主体广泛 D.主体平等
9、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②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指每位中国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④人民当家作主是宪法决定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我们政治生活基本内容的是( )
A.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B.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活动
C.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1、在我国,既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民主权利,又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和标志的是(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生存权和发展权
C.言论、集会等政治自由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12、“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这句话意味着( )
①权利和义务是相应而存在的 ②履行义务是实现权利的前提
③只有先实现权利然后才能履行义务 ④履行义务必然要享受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是指:( )
A.取消公民在权利、义务上的差别 , 实行绝对的平等
B.立法和守法平等
C.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D.国家在法律实施上对所有的公民一律平等
14、目前我国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市级以上实行间接选举,实行这种选举方式( )
①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②是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
③是世界各国的惯例
④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5、修改后的选举法,明确规定: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这种做法( )
①密切了选民与候选人的关系 ②有利于选民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③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的发生 ④有利于选民的监督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6、目前,类似于《焦点访谈》的电视节目在全国已经开办了60多个,并且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开设了《焦点访谈》作出的批示以及批示后的督察情况进行跟踪反馈。这些节目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 )
A.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
B.舆论监督比其他监督方式更有效
C. 这些节目能够引起中央领导人的关注
D.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17、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就要进一步完善( )
A.村民委员会组织 B.村民自治 C.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D.居委会
18、在农村,村民委员会是( )
A.村民处理一切大小事务的机构
B.是由村干部管理村民的组织
C.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9、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
①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 ②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③可以采用张贴大字报的形式 ④为了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可以把事实夸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 D.②④
20、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在于( )
①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 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③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国家普惠式养老金的出台,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解决了一系列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表明我国政府是(  )
①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②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③经济活动的参加者
④人民利益的执行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我们读书的学校大多是政府开办的;日常使用的人民币是由政府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安定的社会秩序、和平的生活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更离不开政府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  )
①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②人们在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③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无所不能的政府
④政府是为全体公民服务的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漫画《城管,别牛》启示政府相关部门(  )
①要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②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③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④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定职责,本行政区域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该条例表明,坚持依法行政,必须坚持(  )
A.合法行政   B.权责统一 C.高效便民 D.合理行政
25、《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3月22日,全国范围内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2000多个,政府官员微博800多个,覆盖中国内地所有省区市。政务微博的开通(  )
①拓宽了政府联系群众的渠道 ②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
③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④提高了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6、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下列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是(  )
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②司法机关的监督
③审计部门的监督 ④监察部门的监督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27、2012年,“幸福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某市统计局正式列入了每年进行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调查。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该市政府应该(  )
A.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B.转变理念,淡化监管职能
C.以人为本,认真履行立法的职能 D.执政为民,强化政府的权力
28、由安徽省和铁道部合资兴建的重点工程——阜阳至六安铁路于2009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底完工。阜阳至六安铁路,北起阜阳市,途经颍上、霍邱县,至六安市与宁西铁路接轨,正线长139公里,总投资约43亿元,阜阳至六安铁路建设,对于完善国家干线铁路网布局,促进广大老区、山区脱贫振兴,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体现了政府( )
A.坚持依法执政 B.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是全体公民的政府 D.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9、2012年是中央制定的反腐败“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一年初始,回望25年来的100起省部级以上高官腐败案,可以总结出,出现这些恶行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从根本上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就必须(  )
①弱化政府的权利
②深入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③严格依法办事,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④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和问责等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2012年,山东省某市为解决河流污染问题,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鼓励市民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网上留言等各种自己认为方便的形式,向市政府办公室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现象表现了(  )
A.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B.我国全体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C.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第Ⅱ卷 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
31、如何推进跨越式发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2013年3月7日,两会的记者招待会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内外机者的眼球。以下是某记者与北京一市民的对话:
记者:两会召开了,你关心两会吗?
市民:当然关心啊!现在政府职能转变,国务院机构改革,大家都想知道今年国家会做出什么举措,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生活问题。
记者:对这些问题你肯定有自己的很多想法和希望。你会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和希望向两会传达。
市民:……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这位市民回答记者最后的问题。(4分)
(2)两会期间,许多网民纷纷在网上出谋划策。这对两会有何意义?(3分)
(3)市民、网民对两会的关注情况说明了什么?(3分)
32、(10分)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从政府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一 历史经验证明,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为了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材料二 当下,“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正在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中央部门在媒体上“晒账本”,将“三公经费”公之于众,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加强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2)加强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有哪些?(8分)
34、材料一 2013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相聚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期间收到的各项议案中,“关注民生”成为最大亮点,百姓们普遍关心的,如子女上学、看病难、住房等问题,成为代表们议论和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 在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对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等。
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政治生活的哪些知识?(8分)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政治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A
B
C
B
B
C
A
C
A
C
A
A
C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
A
C
D
C
D
C
A
D
B
B
C
A
D
B
D
二、非选择题
31、(1)①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传达②通过专家咨询制度传达③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传达④通过社会听证制度传达(4分)
(2)公民积极参与,有利于两会的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分)
(3)市民、网民对两会的关注说明了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主人翁意识增强,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提高;也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3分)(本题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2、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2分)②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工作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分)③加强“三农”工作体现了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政府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体现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了政府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4分)
33、(1)主要依据: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否则,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了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4分)
(2)意义:①有利于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②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③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④有利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8分)
34、(1)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依法行使提案权。材料中,代表们将诸多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提交人大,依法行使提案权,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4分)(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决定权、监督权等权力。“全国人大对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体现了全国人大在行使最高监督权;“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批准国家的预算”体现了全国人大在行使最高决定权。(4分)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数 学
Ⅰ卷(选择题 共55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在△ABC中,sinA: sinB: sinC=3: 5 :7,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是 ( )
A.135° B.90° C.120° D.150°
2.已知△ABC中,AB=6,∠A=30°,∠B=120°,则△ABC的面积(  )  A.9 B.18 C.9 D.18
3.在等差数列中,若,则=( )
A. B. C.0 D.
4、在三角形ABC中,如果,那么A等于 ( )
A.   B.   C. D.
5、海上有A、B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从A岛望C岛和B岛成60°的视角,从B岛望C岛和A岛成75°的视角,则B、C间的距离是 ( ) A.10 海里? B.5海里 C. 5 海里 D.5 海里
6.等比数列{an}中,,那么( )
A. 8 B. 16 C. ±8 D. ±16
7.已知△中,,,分别是,的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则△的面积等于( )
A. B. C.或 D.或
8.若?ABC的三个内角成等差数列,对应的三边成等比数列,则?ABC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9. 在等比数列中,若,则该数列的前10项和为( )
A.    B.   C.   D.
10. 若a、b、c成等比数列,则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不确定
11. 两个等差数列和,其前项和分别为,且则等于( )
A. B. C. D.
ⅠⅠ卷(非选择题 共95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2.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成等差数列,且其中一角为28°,则其中最大角的度数为________。
13.已知△ABC中,∠A=60°,AC=1,,则BC= ________。
14.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则数列{an}的最小项是第________项。
15.数列的通项为,若,则项数__________。
16.若数列满足则以下命题中正确的是 。
①是等比数列 ②是等比数列 ③是等差数列 ④是等差数列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2分)
⑴ 在中,已知 求此三角形的边长C;⑵ 在中,已知,求角B.
18、(本题满分10分)
已知等差数列中,,前10项和。
(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 设,证明:为等比数列;
19.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an}为等差数列,且 (1)求{an}的通项公式; (2)若等比数列{bn}满足b1=-8, ,求{}的前n项和公式.
20. (本题满分12分)
在锐角中,是角所对的边,是该三角形的面积,若。
(1)求角的度数; (2)若,求的值。
21. (本题满分12分)
如图所示,
现由供水站向分布于一条笔直公路旁的三个缺水村庄供水,已修建好了连接和的输水管道,但由于无法直接测量,所以先得预算,现已有以下数据:,千米,MB=1千米,,试据以上条件预算的长,以便准备段的管道.
22. (本题满分12分)
设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数列为等差数列,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为数列的前项和,求证:。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物 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
A、合外力 B、动能 C、速度 D、机械能
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受到如图所
示的力的方向作用时,小球可能运动的方向是 ( )
A、 Oa B、 Ob
C、 Oc D、 O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万有引力定律是卡文迪许发现的
B、F=G中的G是一个比例常数,是没有单位的
C、F=G适用于两个质点之间引力的计算
D、物体引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如图所示为在空中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锥摆,关于摆球A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摆球A受重力、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摆球A受拉力和重力的作用
C、摆球A受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D、摆球A受重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5、如图示是火车车轮与轨道间的关系,若火车按规定速率转弯时,内、外轨对车轮皆无侧压力,则火车以较小速率转弯时 ( )
A、仅内轨对车轮有侧压力
B、仅外轨对车轮有侧压力
C、内、外轨对车轨都有侧压力
D、内、外轨对车轮均无侧压力
6、一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向心加速度为a,则质点 ( )
A、在时间t内绕圆心转过的角度
B、在时间t内走过的路程
C、运动的线速度
D、运动的周期T=2π
7、用跨过定滑轮的绳把湖中小船拉靠岸,如图所示,已知拉绳的速度v不变,则船速(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8、如图所示,长0.5 m的轻质细杆,一端固定有一个质量为3 kg的小球,另一端由电动机带动,使杆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的速率为2 m/s,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球通过最高点时,对杆的拉力大小是24 N
B、小球通过最高点时,对杆的压力大小是6 N
C、小球通过最低点时,对杆的拉力大小是24 N
D、小球通过最低点时,对杆的拉力大小是72 N
9、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轮子依靠摩擦传动,相互之间不打滑,其半径分别为r1、r2、r3。若甲轮的角速度为ω1,则丙轮的角速度为 ( )
A、    B、   
C、    D、
10、如图所示,在光滑杆上穿着两个小球m1、m2,且m1=2m2,用细线把两球连起来,当盘架匀速转动时,两小球刚好能与杆保持无相对滑动,此时两小球到转轴的距离r1与r2之比为 ( )
A、1∶1          B、1∶
C、2∶1 D、1∶2
11、两个行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和r2,若它们只受太阳引力的作用,那么这两个行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 )
A、1 B、 C、 D、
12、一名宇航员来到一个星球上,如果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半,它的直径也是地球直径的一半,那么这名宇航员在该星球上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是他在地球上所受万有引力的 ( )
A、0.25倍 B、0.5倍 C、2.0倍 D、4.0倍
二、填空题(每空3分,计24分)
13、一物体在水平面内沿半径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大小为,那么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m/s2,它的角速度大小为 rad/s。
14、如图甲所示,竖直放置的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内有一个红蜡块能在水中以的速度匀速上浮,现当红蜡块从玻璃管的下端匀速上浮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匀速向右运动,测得红蜡块实际运动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已知sin37°=0.6;cos37°=0.8,则:
(1)根据题意可知玻璃管水平方向的移动速度为 m/s 。
(2)若玻璃管的长度为0.6m,则当红蜡块从玻璃管底端上浮到顶端的过程中,玻璃管水平运动的距离为 m 。
(3)如图乙所示,若红蜡块在A点匀速上浮的同时,使玻璃管水平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图中的 。
A、直线P B、曲线Q C、曲线R D、无法确定
15、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从斜槽上滚下,在坐标纸上依次记下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O为小球的抛出点)
(1)在图中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
(2)从图中可看出,某一点的位置有明显的错误,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该次实验中,小球从斜槽上滚下时的初始位置比其他几次偏    (选填“高”或“低”)
(3)某同学从图象中测得的三组数据如表所示,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m/s。?
x/cm
10.00
20.00
30.00
y/cm
5.00
20.00
45.00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8分)
16、(8分)质量的汽车通过圆形拱形桥时的速率恒定,拱形桥的半径R=5 m。试求:
(1)汽车在最高点对拱形桥的压力为车重的一半时汽车的速度
(2)汽车在最高点对拱形桥的压力为零时汽车的速度。(g取10 m/s2)
17、(10分)如图所示,质量m=1 kg的小球用细线拴住,线长l=0.5 m,细线所受拉力达到F=18 N时就会被拉断。当小球从图示位置释放后摆到悬点的正下方时,细线恰好被拉断。若此时小球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5 m,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处到地面上P点的距离。(P点在悬点的正下方)
18、(10分)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回原处,若他在某星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小球,需经过时间5t小球落回原处。(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 m/s2,空气阻力不计)
(1)求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2)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求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物理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A 6、A 7、B 8、B 9、A 10、D 11、D 12、C
13、80 2
14、 B
15、如图 低
16、
17、
18、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生 物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择,将答案填到答题卷中的有关栏目中)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是一切生物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B.一只草履虫就是一个细胞
C.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
D.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细胞质 C.有无核膜 D.有无细胞膜
3、右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O、C、N、H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4、下列物质属于多聚体的是( )???
A.脱氧核糖核酸?????? ? B.氨基酸??? ???? C.脂肪???? ??? D.果糖
5、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
A.DNA和糖类 B.DNA和蛋白质 C.RNA和糖类 D.RNA和蛋白质
6、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A.磷脂、蛋白质??????????????????? ?B.糖脂、糖蛋白
C.脂质、蛋白质、无机盐?????? ?D.磷脂、蛋白质、核酸。
7、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酒精进入胃黏膜 B.CO2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
C.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甘油进入细胞
8、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所以它们通透性是相同的。
B.因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所以组成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中均匀分布。
C.所有生物膜结构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D.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是使细胞成为有机整体的必要条件之一。
9、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细胞膜的哪一种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
A.蛋白质 B.脂质 C. 糖类 D.磷脂
10、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酶活性与温度关系的是( )

1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主要储能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 )
A. 脂肪、糖类、 三磷酸腺苷 B.三磷酸腺苷、脂肪、 糖类
C.糖类、脂肪、 三磷酸腺苷 D.糖类、三磷酸腺苷、 糖类
12、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  )
A. 细胞核、高尔基体、叶绿体 B. 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
C. 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质基质 D.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13、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
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C.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因变量
D.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是无关变量
14、连续分裂的动物体细胞的生长即体积增大,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
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 分裂中期 D. 分裂后期
15、右图所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
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 D.④
16、要辨认某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选择( )
A.间期细胞????? ??B.?前期细胞????? ?C.中期细胞??? ?D.?后期细胞
17、细胞在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三者的数量比是1:2:2时,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前期或中期 B.中期或后期 C.后期或末期 D.末期或前期
18、有丝分裂保持了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原因是()
A.有纺缍体出现 B.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C.有染色体出现 D.核膜消失又重新形成
19、依据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 )
A.DNA的自我复制   B.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是否出现星状射线
20、在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分裂期中,参与的细胞器有 ( )
① 线粒体 ② 核糖体 ③ 高尔基体 ④ 中心体 ⑤ 内质网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③ D.①③⑤
21、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C. 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 D. 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22、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理想材料是:( )
A.活的肝组织 B.口腔上皮细胞 C.发育着的受精卵 D.卵细胞
23、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24、高等动物随着胚胎发育,仅有少数细胞依然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类型和构建组织器官的能力,这类细胞称为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下图中最能完整显示正常机体内干细胞基本特征的是( )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意味着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失去了细胞的全能性
C.细胞分化是由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D.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分化
26、下列不属于细胞分化特点的是( )
A.持久性 B.仅发生于胚胎发育的早期 C.稳定性 D.不可逆性
27、下列哪一组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
①细胞无限分裂 ②水分减少 ③畸形改变 ④酶活性降低 ⑤色素沉着 ⑥易分散转移 
⑦呼吸速率减慢 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A.①③⑥⑧   B.①②⑤⑦   C.②④⑤⑦⑧   D.②④⑥⑧
28、下列属于细胞的凋亡实例的是 (  )
A.白发的形成 B.人的胚胎时期出现的尾的消失
C.骨折造成骨细胞死亡 D.高温烫伤导致脱皮
29、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染色体上存在原癌基因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共同调控细胞周期
C.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外的其它基因突变
30、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细胞癌变是所有细胞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C.细胞衰老时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
D.细胞死亡是细胞癌变的结果
孟德尔植物杂交实验中,最成功的是豌豆的杂交实验。下列属于选用豌豆的原因是( )
A.有多对相对性状 B.进行异花传粉
C.有显性性状 D.进行自花传粉、闭花授粉
32、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
?A.1/2??????????B. 1/4??????????C.1/8??????????D.1/6 33、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猫的白毛与蓝眼
C.兔的长毛与短毛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34、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D.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35、下列表示高茎豌豆(Dd )自交产生子代的遗传图解中,正确的是( )
36、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37、孟德尔一对相对形状豌豆杂交实验中,F1高茎豌豆(Dd)自交后代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
A.100%? B.50%? C.75%? D.25%
38、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
A.三黑一白 B.全部黑色 C.二黑二白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39、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预计他们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
率是( )
A.12.5% B.25% C.75% D.50%
第Ⅱ卷(简答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6分,每空1分)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洋葱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6条),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请回答:
(1)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请从下列序号选择)
A.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B.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
D.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
(2)戊同学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甲观察到个别细胞的染色体数比大多数细胞多一倍,则说明他看到的那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期,细胞中有DNA分子_______个。
42、(16分,每空2分)甲图是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DNA数目变化曲线图,乙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甲图上看,图中________(填字母)段所示的时期是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对应图乙中的 ________时期。(填编号)
(2)甲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所示细胞分裂过程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____________ (按顺序填编号),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____________(填编号),消失于图________(填编号)。
(4)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________。
(5)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对应图乙中的 ________时期。(填编号)
43、(6分,每空1分)下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括。请据图分析回答:
(1)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2)目前认为引起⑤过程的因子,根据其属性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
(3)F→G→H过程的技术,在植物学上叫________,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
44、(12分,每空2分)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控制隐性性状,如下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 。
(2)F1红果的基因型是 ,F2红果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
(3)P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 。
(4)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是___________,基因型是__________。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生物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A
B
A
C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A
D
C
A
B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D
C
B
C
B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B
C
D
D
D
B
D
B
A
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41、43题空一分,42、44每空2分,共40分)
41.(每空1分,共6分)
(1) B;D;A (2) 戊同学看到的细胞不是分生区细胞 (3) 后;32;
42.(每空2分,共16分,):
(1)cd或ij(缺一不可)   ③
(2)在间期DNA分子进行了复制 
(3)④→①→③→⑤→②→⑥  ④  ⑤  (4)6 (5)⑤
43.(每空1分,共6分)
(1)细胞分化 (2)物理致癌 化学致癌 病毒致癌?? (3)植物组织培养 细胞全能性
44. (每空2分,共12分)
(1)红果?? (2)Dd;1DD:2Dd?(3)测交 (4)黄果;dd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英 语
第一部分:听力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 the speakers need to buy? A. A fridge. B. A dinner table. C. A few chairs.2.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restaurant. B. In a hotel. C. In a school.3.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Cathy will be at the party.
B. Cathy is too busy to come.
C. Cathy is going to be invited.4. Why does the woman plan to go to town? A. To pay her bills in the bank.
B. To buy books in a bookstore.
C. To get some money from the bank.
5. What is the woman trying to do? A. Finish some writing. B. Print an article. C. Find a newspaper.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6.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Changing seats on the plane.
B. Asking for a window seat.
C. Trying to find his seat. 7. What is the woman’s seat number? A. 6A. B. 7A. C. 8A.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 Why doesn’t the woman take the green T-shirt? A. It’s too small. B. It’s too dark. C. It’s too expensive.9. What does the woman buy in the end? A. A yellow T-shirt. B. A blue T-shirt. C. A pink T-shirt.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10. How long has the man been in London? A. One year. B. A few years. C. A couple of months.11. Why did the woman leave her hometown? A. To lead a city life. B. To open a restaurant. C. To find a job.12. Where did the woman come from? A. London. B. Airside. C. Lancaster.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13. What is a daypack? A. A box. B. A bag. C. A lock.14. What surprises the girl at school? A. A lot of discussions in class.
B. Teachers giving little homework. C. Few students asking questions in class.15. At what time of the school term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the end of it. B. In the middle of it. C. At the beginning of it.16.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girl? A. She is new to the school.
B. She writes for the school newspaper. C. She seldom asks questions in class.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17. What does Mr. Henry Stone do? A. A bank clerk. B. A teacher. C. A writer.18. What does Henry like doing at airports? A. Watching people. B. Telling stories. C. Reading magazines.19. What did Henry learn from the newspaper that day? A. A valuable suitcase was missing.
B. A man stole money from a bank. C. A woman ran away from home.20. Why was the woman at the airport? A. She was traveling on business.
B. She was seeing the man off. C. She was leaving for Greece.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Do you mind if I turn up the radio a bit? ????—__________. I also enjoy this program.
A. No, please go ahead B. I’d rather you didn’t ??? C. Take it easy D. Certainly
22. ____ play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is adapted (改编) from Mark Twain’s short story of ___ same name. A. A; the B. A: a C. The; the D. The; a
23. It was quite ____ accident that I met him; he was homeless and ___ rags at that time.
????A. by; in B. on; in C. at; by D. in; in
24. We’ve solved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 so far, and are sure the work _____ on time.
A. has been finished B. has finished ???? C. will finish D. will be finished
25. Can you _____ me to call Mr. Smith this afternoon? You know how forgetful I am.
A. permit B. persuade???? C. remind D. allow
26. —Why haven’t you started writing your paper? ????—I want to, but my problem is _______ I haven’t got enough information yet. ??? A. if B. how C. what D. that
27. Zhang Ming has an unusual view of Chinese traditions because he was _____ in America.
A. grown up B. brought up ??? C. put up D. picked up
28. She is very sad, and I want to do ____ I can to cheer her up.
A. whichever B. however???? C. whatever D. whenever
29. —I hear Mary narrowly escaped a serious accident last week.
—______ she did. ????A. Instead B. Besides C. Already D. Indeed
30. The Red Cross goes into areas _______ help is badly needed.
A. why B. which C. where D. that
31. New technology helps people ________ danger more quickly and take action before disaster happens. ????A. admit B. seek C. inspect D. spot
32. The reason ____ Lily told us lies was _____ she didn’t want us to worry about her.
A. what; that B. why; that C. why; why D. what; why
33. Luckily, the police showed up at the _____ shortly after the accident happened.
????A. sight B. scene C. scenery D. View
34. Jane’s new diamond ring looked _______, but it was actually a fake.
A. genuine B. unbelievable C. artificial D. common
35. He doesn’t like vegetables much, and ____ fruit, he never touches it.
A. except for B. as for C. thanks to D. because of???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One afternoon , my son Adam asked me , “ Are all people the same even if they are different in color?”
I thought for a minute , and then I said , “ I ’ll explain it to you 36 you can just wait for a while and then let’s make a 37 at the grocery store . I have something 38 to show you .”
At the grocery store,we 39 some apples –red , green and yellow ones . Back home ,I told Adam , “It’s time for me to 40 your question.” I put one apple of each 41 on the table . Then I looked at Adam ,who had a 42 look on his face .
“People are like apples . They come in all 43 colors , shapes and sizes . On the 44 some of the apples may not 45 look beautiful as the others .” As I was talking , Adam was 46 each one carefully .
Then , I took each of the apples and peeled (削皮) them , 47 them back on the table , but 48 a different place .
“Okay , Adam , tell me which is which .”
He said , “ I 49 tell . They all look the same now . ” “ Take a bite of 50 . See if that helps you 51 which one is which .”
He took 52 , and then a huge smile came cross his face . “ People are 53 like apples ! They are all different , but once you 54 the outside , they’re pretty much the same on the inside .”
He totally 55 it . I didn’t need to say or do anything else.
( ) 36. A. although B.so C. because D. if
( ) 37. A. stop B. start C. turn D. mistake
( ) 38. A. expensive B. encouraging C. messy D. interesting
( ) 39. A. bought B. counted C. saw D. collected
( ) 40. A. check B. serve C. answer D. improve
( ) 41. A. size B. type C. shape D. class
( ) 42. A. worried B. satisfied C. proud D. curious
( ) 43. A. ordinary B. normal C. different D. regular
( ) 44. A. outside B. whole C. table D. inside
( ) 45. A. still B. even C. only D. ever
( ) 46. A. examining B. measuring C. eating D. packing
( ) 47. A. keeping B. placing C. pulling D. giving
( ) 48. A. on B. toward C. for D. in
( ) 49. A. mustn’t B. can’t C. shouldn’t D. needn’t
( ) 50. A. each one B. each other C. the other D. one another
( ) 51. A. decorate B. consider C. decide D. believe
( ) 52. A. big bites B. deep breaths C. a firm hold D. close look
( ) 53. A. just B. always C. only D. seldom
( ) 54. A. put up B. get down C. hand out D. take off
( ) 55. A. made B. took C. got D .did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 ?A??
My son wanted to throw a party for my birthday. We discussed the invitations and the cost of the party. However, we held very different ideas about whom and how many to invite. He thought the people we knew had badly disappointed me by not keeping in touch with me since the death of my wife. But my idea of relationships with people was to be friendly to everyone. ????He said, "Come on, Dad. Where have all these so-called friendly, good people been since Mom passed away? They visited us in the past because Mom made good food." I replied, "I am sorry to hear that. Is this the reason why you do not want to invite those people? It’s no wonder that you are not living happily. Can you live alone? Are you teaching your children to do the same in the future?" I asked myself where I went wrong in his upbringing. My wife often blamed me for not paying enough attention to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people when I was raising our son. I realized at that moment that she was quite right. ????Hours later, my son phoned me to say that he accepted his wife’s advice and agreed to have a party with some of my friends. In the end, we had a great time. And he didn’t "hate" those friends any more. "Happy Birthday, Dad! Sorry that I have kept you away from your friends. I love you." On hearing what he said, I was full of happiness and excitement. I was proud that he could change his mind.
56. About the party, the author and his son held very different views on _____.
A. how much they were going to spend
B. how many people were willing to come
C. whom and how many people to invite
D. which type of party they were going to hold
57. The author said his son didn’t have a happy life because he thought his son _____.
A. lived a hard life
B. didn’t value friendship
C. didn’t respect him ????D. taught his children wrongly
58.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upbringing" mean? ????A. Raising. B. Communication. C. Relation. D. Inviting.??
59.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 The father finally gave in to his son.
B. The father didn’t want the birthday party.
C. The son’s wife was against her father-in-law.
D. The mother paid a lot of attention to relationships.
??? ?B
It is not always easy to get a child like to read. However, there are things you can do to help him or her fall in love with books. ???? The first and most important thing an adult must do is be a book lover. If the adults in a child’s life do not read, the child will have difficulty mak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reading and enjoyment. ???? Let him or her see your response to what you are reading. If it is a funny story, laugh and tell your child you enjoy it. If it is a sad news report, show your sad expression, and explain to your child why you are sad. If it is a how-to article, let your child know what you have just learned. ???? Arrange a special time for you and your child to read together, at least four times a week. Let him or her pick out what he or she wants to read with you. Talk about what you are reading and discuss any pictures while reading. Ask him or her questions about how he or she feels about what you are reading. Tell your child that this is important and that you value his or her opinion. This kind of positive activity will create warm and comfortable memories. ???? Make reading fun. Use funny voices while reading a story. Encourage your child to use funny voices too. Both you and your child can role-play the characters of the story, pretending to be part of the story. The more you play with your child, the more excited he or she will be about learning new things.
60.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adults to do to get a child love reading is _____.
A. make it a habit B. arrange a special time
C. set a good example D. make reading fun
6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You’d better not choose a sad story for children.
B. You should pretend to be happy when reading sad news.
C. Children are too young to understand how-to articles.
D. Children may become interested in books by reading your expressions.
62. You can create warm and comfortable reading memories for children by _____.
A. letting children know what they’re reading
B. playing the roles of a story with children
C. letting children know how adults respond ??? D. arranging a parent-child reading time????
63. By writing the last paragraph, the author tries to suggest how you can _____.
A. keep reading enjoyable
B. make funny voices
C. treat books with loving care
D. give children rewards for reading
?C
Carrot juice, because of its many healthy benefits, is commonly called the "magic juic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adding carrot juice to people’s diets greatly improves their health. And its delicious taste makes it popular with all members of the family as a beverage. ???? Carrot juice is one of the richest sources of vitamin A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daily diet. Lack (缺乏) of vitamin A can cause dryness and damage to the skin, nails and hair. Drinking carrot juice to increase the vitamin A in the diet is said to be good for many parts of the body, including the bones and teeth. ???? Drinking carrot juice is thought to be extremely helpful to the liver (肝脏), because vitamin A helps to clean the liver and reduce fat in it.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drinking carrot juice should be done regularly, rather than just from time to time. ???? Drinking carrot juice is also thought to improve the eyesight because of the vitamin A in the juice. Lack of vitamin A can lead to night blindness, which can be very dangerous, especially when the person is driving a car. An easy way to find out if you are lacking in vitamin A is to walk from a bright room into a dark room. Your eyes may have some trouble in getting used to the change of light if you are lacking in vitamin A. ???? How can you make carrot juice? Wash some carrots well in cold water. Scrape (刮) them lightly, but do not peel them, as this will take away valuable vitamins and minerals that lie close to the skin.
64. Lack of vitamin A can lead to _____. ???? A. skin dryness B. broken bones ???? C. complete blindness D. liver cancer
6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carrot juice ______. ???? A. is popular because it is a magic cure for many diseases
B. does a lot of good to the teeth and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C. can wash away the waste from the body ???? D. may be harmful to the body if it’s drunk too much
66. We can learn from the fourth paragraph that _____. ???? A. drinking carrot juice helps to protect your eyesight
B. driving cars at night may lead to night blindness
C. walking from a bright room into a dark room may lead to night blindness
D. you will find it easy to get used to the change of light if you lack vitamin
67. Which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 A. Tips on How to Make Carrot Juice
B. The Way to Keep Good Health
C. The Great Benefits of Carrot Juice
D. A Healthy Diet for Patients
???? D
You have some great ideas. But they don’t come out because of what your friends say or because you think that only a few people can be creative geniuses (天才). And, you, of course, think that you couldn’t be one of them. But actually, this is not true at all. ???? Anyone who is a creative genius will tell you that creativity is very much like a muscle that needs to be developed. If you don’t learn how to develop creative thinking, this skill, just like a muscle, will become poor and useless. On the other hand, keep working at it, and this skill will soon be ready for action whenever you need it. So how do you develop your own personal style of creative thinking? ???? You should realize that your brain has a greater capacity (容量) and a higher speed than the world’s biggest and fastest computer. So it’s important to get as much information as you can every day. Read, watch and listen to everything around you —good and bad.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ll want to know, and the more your brain will be exercised. ???? Try something new every day and let your experiences show you more about the world and people around you. You need to 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舒适地带) more and more each day. ???? Follow these suggestions, and begin thinking beyond your "limits" from today. You’ll soon have a life full of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 adventures. Who knows, your idea might be the next great idea to change the world.
68. Most people can’t be creative geniuses because they _______.
A. don’t have great ideas
B. don’t want to develop their ideas
C. don’t believe they can be ???? D. are too shy to talk about their ideas
69. 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means ________.
A. the muscle B. creative thinking ???? C. personal style D. great capacity
70.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 It is harder to exercise the brain than the muscles.
B. It is not necessary to remember everything around you.
C. Try something new, as long as you are comfortable with it.
D. No computer can store as much information as human’s brain.
71. The passage is intended to tell readers _________. ???? A. how they can learn from creative geniuses
B.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exercising the muscles
C. about ways to develop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D. the reasons why they can’t be creative geniuses
E
You may know your mother, but how well do you really know Mother’s Day? Cards, flowers, sales, TV specials, and a day off for someone who really deserves it —those are what probably come to mind for many people when they think of Mother’s Day. But there’s more about the story. ???? The earliest Mother’s Day celebrations were held during spring in Ancient Greece. The celebrations honored Rhea, the Mother of the gods. During the 1600s, England celebrated a day called Mothering Sunday. On this day even servants (仆人) were given the day off to spend with their families. A mothering cake was even served with the family meal. ???? In the U.S., Mother’s Day began in 1872 when Julia Ward Howe, who wrote the words of the famous song 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suggested it as a day devoted to peace. But it didn’t really become popular until 1907 when Anna Jarvis started a campaign (运动) to honor her own mother. She believed that mothers could help people get over the pain they experienced during the Civil War. The U.S. isn’t alone in devoting a day to its mothers. Many other countries including Denmark, Finland, Italy, Turkey, Australia, Japan, and Belgium also celebrate their Mother’s Day in May. Other countries honor their mothers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year. ???? Learning more about Mother’s Day and celebrating Mother’s Day is important, but probably not as important as understanding what your own mother, or grandmother, or aunt has really done for you. And that should certainly be appreciated more than one day in a year.
72.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 The reason why people celebrate Mother’s Day.
B. How people honor mothers.
C. The history of Mother’s Day. ????D. Mother’s Da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73. Where was the earliest Mother’s Day celebrated? ????A. In Ancient Greece. B. In the US.. ????C. In England. D. In Italy.
74. According to the third paragraph, we know that _____. ????A. Julia Ward Howe composed a song about Mother’s Day
B. American people started to celebrate Mother’s Day in 1907
C. Anna Jarvi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mothers
D. Mother’s Day celebrations are held in different times in the U.S. every year
75. The last paragraph tells us that ______. ????A. all the people should celebrate Mother’s Day
B. only mothers are honored on Mother’s Day
C. understanding mothers’work is more important than just celebrating Mother’s Day
D. people should make every day a Mother’s Day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根据提示填写单词。(共10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China is in Asian, one of the seven c______ on the earth.
Can you ________(证实) what happened ?
The government has promised to take m_________ to help the unemployed.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solar s___________?
They enter the area without ___________ (permit).
I bought a beautiful coat with a ________(打折).
The ________(气氛) over dinner was warm and friendly.
By the time they get to that age they will value their _________(independent).
The teacher ‘s explanation clarify the _________(puzzle) problem.
All the people are _________ (cheer) at the good news.
第二节:写作(满分25分)
假定你是李华,现就读红星一中。你校大门口有一条街,两边是商店、饭店,每当上下班时他们总是占路摆摊,影响交通和环境。请你用英语给CHINA DAILY写封信,反映这一情况。
影响
希望
1.行人、车辆难行;学生出入校门危险;
2.很多塑料袋、废水使街道脏乱。
1.学校有一个干净、安静的环境;
2采取一些措施。
注意:1.书信应包括表中全部内容,可适当增加细节使行文流畅、连贯;
2.字数:100左右;
3.参考词汇:小摊stall 上下班高峰rush hour 拥挤的crowded 塑料袋plastic bags
Dear editor,
I’m a student of Hongxing No. 1 Middle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sincerely
Li Hua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英语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听力(共20题,每题1.5分,满分30分)
1—5 CBACA 6—10 CBACB 11—15 CBBCC 16—20 ACABB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15分)
21-25 ACADC 26-30 DBCDC 31-35 DBBAB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36—40 DADAC 41—45BDCAB 46—50ABDBA 51—55CAADC?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
56--59 CBAD?? 60--63CDDA
64--67ABAC 68--71 CBD C
72--75CACC
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根据提示填写单词。(共10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continents 2.confirm 3.measures 4.system 5.permission
6.discount 7.atmosphere 8.independence 9.puzzling 10.cheerful
第二节:写作(满分25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editor,
I’m a student of Hongxing No. 1 Middle School. In front of our school gate is a street, on both sides of which are many shops and restaurants. Every day during rush hour, especially at noon, stalls selling everyday goods and food appear on the street, which makes it terribly crowded. First, cars and passersby have difficulty in passing through the street. Thus it makes it dangerous for the students to go in or out of school. Secondly, the street is made dirty with so many plastic bags and waste water everywhere.
A school, in my opinion, should be a place with clean and quiet surroundings. So I do hope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Yours sincerely
Li Hua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语 文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用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着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热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调破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从本身找不到任何理由就瞬间爆发。
C.“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了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
D.热词的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留在人们的记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21分)。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申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重。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浯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危:高处 B.家贫躬耕 躬:亲自
C.人有所遗 遗:馈赠 D.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除:授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衡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项是( )(3分)
①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②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
③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④必正言不少让
⑤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⑥课诵少暇,即习礼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许衡出身于世代农家,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其不凡的颖悟力,使几任老师都感到难以胜任对他的教学。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皇帝亲自选拔蒙古子弟让他进行教育,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6分)
(2)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填空(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蜀道难》李白)
(2) ,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杜甫)
(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琵琶行 并序》白居易)
(4) , 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王羲之)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赤壁赋》苏轼)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0分)。
目 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三联书店2010年4月版)
11、“目送”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4分)


12、本文语言富有感染力,请以末段为例,试从表现手法角度加以简要赏析。(6分)


1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3分)


(2)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3分)


14、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


语言文字运用(21分)
(一)、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5、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万壑hè 江渚zhě 霜鬓bìn 鱼凫fú
B.猿猱 náo 崔嵬wěi 咨嗟jiē 商贾gǔ
C.锦瑟sè 浣女huàn 阑干lán 惘然 wǎng
D.嘲哳zhāozhā 纶巾guān 幽咽yè 霓裳shang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膏梁 繁文缛节 冒然 察言观色
B.枯燥 稍纵既逝 罔然 冠冕堂皇
C.驽笨 再接再励 暮霭 掎角之势
D.寒暄 残羹冷炙 樯橹 至理名言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过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 ,我们精神上才有了华夏儿女的文化印记。
⑵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 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
⑶朝鲜媒体近期接连发表评论, 美国接受朝鲜提出的签订和平协定以替代《朝鲜停战协定》的建议。
A.熏染 筹办 督促 B.熏陶 筹措 督促
C.熏陶 筹办 敦促 D.熏染 筹措 敦促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表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将作为重点予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呼之欲出。
B.作为NBA最有价值球员的科比在这场比赛中却不在状态,进攻和防守都差强人意,让人一头雾水。
C.累了一天的郭明义不顾疲劳,下了班就到职工浴池为大家义务搓澡,同时不胜其烦地宣讲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常识,呼吁大家积极捐献。
D.像他这一类靠着一些繁文缛节撑撑场面的家伙,正是愚妄的世人所醉心的。
1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把完善和建立扶困助学制度作为践行“三个代表”、为教育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B、刚发行的这一期《青年文学》,以大约一半的篇幅,对年轻人关注的话题进行了重点采访和报道。
C、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侵华日军遗弃毒气弹对中国公民伤害,日方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D、美国电信业主在报告中将电信行业崩溃的原因归结为高层领导人经验不足,这是自欺欺人的托词。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
3月15日“谣盐”消息在网络传播,迅速演化为全国范围内的抢盐风波。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强调我国食用盐库存充裕。随后,国家卫生、物价、工商等部门及地方政府也快速反应进行辟谣。
新浪网为此成立“微博辟谣”小组,科普网站果壳网随即建立“谣言粉碎机”主题站,民间组织在平息此次谣言上功不可没。
20、这场“谣盐”风波为什么能够迅速平息呢?请简要回答。(答案不超过18个字,3分)

21、根据要求,展开合理想象,把下面的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景物描写。(不少于30个字)(3分)
桃花 春雨 流水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头狮子躺在大树下休息,它看见一只蚂蚁正在急匆匆的赶路。狮子好奇地问:“小家伙,你这是往哪儿去啊?”蚂蚁说:“我要到山那边的大草原去,那里可美了!”
狮子一听就来了兴趣,对蚂蚁说:“你给我带路,我来背你,我们一起去吧.”看蚂蚁面有难色,狮子说:“我跑得可比你快啊!”蚂蚁说:“狮子先生,不是我不带你去,你是到不了大草原的。”狮子生气了:“这个世界上还有我去不了的地方?不就是山那边吗?你慢慢爬吧,我自己去了!”
狮子跑到了一座悬崖前,悬崖的对面就是美丽的大草原。但从悬崖到对面有数十丈,下面的峡谷深不见底。狮子犹豫了半天,也不敢拿性命开玩笑跳过悬崖,只好垂头丧气的回去了。几天后,蚂蚁也来到了悬崖边。他顺着悬崖爬到谷底,又沿着对面的峭壁爬了上去,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大草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不能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 B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偷换概念。第二段“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的说法表明,“理由”不能简单等同于“流行的理由”。A项和C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二段,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
2. A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参照第三段“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的说法,A项“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的说法曲解原意,变或然为实然。B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C项和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六段。
3. C考点:①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条件缺失。从全文来看,热词出现和流行的原因包括“网络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等方面,“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不受信任”只是热词出现和流行的原因之一。A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三段,B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五段,D项的答题区域在末段。
4.A(应释为“端正 ”)
5.B(①句是说许衡幼年读书时勤思善问,④句是说许衡不屈从权势,⑤句是说皇帝答应了许衡的辞职请求 )
6.D(根据文意,“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的是怀人,亦即许衡的家乡人)
7.(1)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
(“颖悟”“过”各1分“吾非其师也”2分,语句通顺1分)
(2)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 京兆提学。(“王秦中”状语后置,“王”“所以” “乃”各1分,语句通顺1分)
8.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2分)
9. 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10.(略)
11.线索作用。作者先写了自己作为母亲目送儿子离开,后又写了自己作为女儿目送父亲离开。(言之成理即可)
12.(1)妙用叠词,如“慢慢地、慢慢地”“默默”,增加音乐美感,把伤感之情抒发得悠长舒缓,极富表现力。(2)反复手法,突出父女母子离别时那一丝平静的哀痛。(3)化虚为实,把抽象的缘分具体化为“目送”的场景,让读者在想像中身临其境,达到情感的共鸣,感人至深。(言之成理即可)
13.(1)母亲舍不得儿子离开,儿子不理解母亲的依恋,他渴望独立。(2)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以看出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言之成理即可)
14.是一个细腻温婉、爱子心切、孝顺父亲、寂寞忧伤的女教师形象。(言之成理即可)
15. C (A江渚zhǔ B崔嵬wéi D霓裳cháng)
16.D(A梁一粱,冒一贸;B既~即,罔一惘;C励厉)
17.C ⑴“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两者的感彩不同。⑵“筹办”:筹划办理,对象是事情;“筹措”:设法弄到,对象是财物等东西,如款子、粮食等。⑶“敦促”: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请注意,多用于外交辞令;“督促”:指监督推动,催促使事情做好。多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小辈。有促使别人去做的意思。多用于日常生活。
18. C(A呼之欲出:泛指文艺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对象错。B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表示的是肯定,与句意不符。D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用词不当。)
19.D (A项:语序不当,应为“建立与完善”;B项:主宾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应在伤害加“造成了”。)
20.政府部门快速辟谣,民间组织积极介入(3分)
21.(3分)略
参考译文: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而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许衡后来迁移到山东,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的开始追随他。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凡是婚丧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如果家里财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睁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甲寅年,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听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所属郡县都建起了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而没有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
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过了不久,许衡称病辞职还乡。
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担任右丞相,要许衡辅佐他,就又将许衡召至京师,让他在中书省参与议事。
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于是揽政专权,权势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不讳,一点也不让步。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
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正巧许衡一再尽力请辞,于是就先答应了他的请求。(至元)八年,命许衡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亲自为许衡选择蒙古弟子让他进行教育。许衡接到任命,高兴的说:“这才是我应当做的事啊。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素质还没有丧失,对所看到与听到的都很专心学习,如果把他们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养几年,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当时所选的弟子都还幼小,许衡对待他们如同成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进退的礼节,严格得就如同君臣关系。课余吟诵的空余时间,就让他们学习礼仪,有时练习书法算术。
(后来)许衡因疾病请求返回家乡怀州。(至元)十八年,许衡病重。不久去世,年七十三。怀州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都哭拜于许衡灵前。四方学者听到许衡去世的消息,都聚在一起失声痛哭。有的人不远数千里前来许衡墓前祭痛哭祭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