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2.5.《应对自然灾害》教案+学案+同步练习(3课时,9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2.5.《应对自然灾害》教案+学案+同步练习(3课时,9份打包)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应对自然灾害 教案
5应对自然灾害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设置了三个板块:“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预防自然灾害”和“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
“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情况,知道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通过实例认识到自然灾害给环境、经济、生命安全等方面带来的危害;结合示例与实验理解人为因素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预防自然灾害”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学会相关的防灾避险的知识和有效运用防灾避灾的方法;懂得绘制逃生图并通过逃生图避险;了解国家和社会各种防灾减灾工程和相关的法律措施。
“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抗灾救灾中感人的故事体悟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意识到全国上下形成救灾抗灾共同体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很多人在灾害发生时不知所措,有的甚至会选择错误的逃生方式,最终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小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不足且应灾能力较低,而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率高,我们需要加强防灾减灾教育,让学生从认知上了解我国的自然灾害,从意识与行动上提高防灾抗灾意识与能力,从情感态度上感受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
第二课时重在引导学生掌握在不同自然灾害中正确的防灾避险、自救自护的方法,提高防灾抗灾的意识与能力;了解国家和社会防灾减灾工程和措施,以及抗灾技术。
三、教学目标
1.懂得防灾避险的常识和方法,树立防灾避灾意识,避免或减少灾害造成的伤害。
2.了解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工程和法律措施,知道科技进步可以提升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防灾避险、自救自护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特定的场合绘制逃生图,提高防灾抗灾的意识与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防灾减灾的政策和工程,了解防灾避险、自救自护的方法。
学生准备:在不同的自然灾害中该做好哪些防护措施;选择自己常去的地方,绘制灾害逃生图;了解抗灾技术、工程和措施。
(一)导入新课
1.话题引入:不同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当自然灾害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在自然灾害中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和生命安全呢?
出示课题:应对自然灾害
走近新课:防御自然灾害
(二)学会自救
1.活动园:阅读教材第39页活动园的内容,判断这些行为的正误。对于错误的行为,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1)雷雨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
播放视频,使学生懂得在雷雨天气该怎样保护自己。
提问:雷雨天气还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2)遇到山洪、山体滑坡或泥石流时,该如何自救?
①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
②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播放视频,了解在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时该如何自救自护。
(3)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播放视频,了解在地震中如何自救自护。
点拨: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2.课堂互动:任选一种自然灾害,谈谈灾害发生前、灾害发生时、灾害发生后该如何自救自护?小组代表发言。
播放视频,了解洪灾时的自救自护的方法,提高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
点拨: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我们平时应多了解防灾减灾抗灾的知识,学会在灾害中自救自护,增强忧患意识。
不管遇到哪种自然灾害,都要保持冷静,积极自救和寻求救助。
3.合作探究:参考教材第40页活动园的校园逃生图,设计合理的路线,制作我们学校的校园逃生图。
(三)探寻方法,减轻危害
1.阅读角: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结合教材第40页阅读角的内容,说说你知道的常见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出示标识,了解预警信号)
2.小组交流: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监测、预警系统?当你接收到这些预警信息时,你和家人是如何做的?
展示寒潮、台风、沙尘暴的预警标识,引导学生根据预警信号做好相应的防灾减灾准备。
3.交流分享: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你知道哪些防灾抗灾措施或工程?
出示教材第41页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和防洪堤坝的例子。
4.举例展示:展示图片,使学生了解更多的防灾抗灾的措施或工程。
修建抗滑桩——防御泥石流、山洪、滑坡
营造防护林——减轻沙尘暴
工程固沙——防御沙尘暴
开挖机井——防御旱灾
5.活动园:为了防御自然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去调查一下,将你了解到的技术或发明记录下来,在全班开展一次交流活动。
展示教材第41页“弹簧减震器”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科技进步能提升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6.示例分享:以人工降雨和人工防雹为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抗灾技术,使学生意识到在一定程度上人们是可以避免自然灾害或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7.相关链接: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让学生知道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8.课堂拓展:列举更多防灾减灾的法规,丰富学生的知识。
联合国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9.课堂活动:小组合作,任选一种自然灾害进行防灾减灾演练。如:地震、火灾、沙尘暴、台风、洪涝、泥石流……
活动后谈谈你还想到了有哪些防灾减灾抗灾的好主意。
10.课堂小结:
(1)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2)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我国建立了各种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防灾减灾工程。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3)我们家乡常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防御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板书设计
(五)布置作业
1.交流:和家人谈论在不同的自然灾害中该做好哪些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
2.实践:任选一个自己常去的地方,绘制灾害逃生图。
第 10 页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应对自然灾害 学案
5 应对自然灾害
第二课时
学案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懂得防灾避险的常识和方法,树立防灾避灾意识,避免或减少灾害造成的伤害。
2.了解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工程和法律措施,知道科技进步可以提升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掌握正确的防灾避险、自救自护的方法。
【学习难点】
能根据特定的场合绘制逃生图,提高防灾抗灾的意识与能力。
三、知识构建
1.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2.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我国建立了各种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防灾减灾工程。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3.联合国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4.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四、知识训练
1.选择题。
下列自然灾害预警标志分别代表怎样的级别?
A.一般 B.较重
C.严重 D.特别严重
( ) ( ) ( ) ( )
2.判断题。
(1)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 )
(2)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我们可以进行防灾减灾演练。 ( )
3.拓展题。
(1)任选一种自然灾害,谈谈遇到这种自然灾害时该如何保护自己?
(2)给自己常去的地方绘制灾害逃生图。地点参考:学校、小区、电影院、公园……
参考答案
1.B A D C
2.(1)√ (2)×
3.(1)示例:电闪雷鸣的天气 注意事项:不要在树下或湖边逗留;不要站在点灯下;远离变压器;关闭家庭电器等。
(2)略
第 4 页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应对自然灾害 教案
5 应对自然灾害
第三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设置了三个板块:“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预防自然灾害”和“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
“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情况,知道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通过实例认识到自然灾害给环境、经济、生命安全等方面带来的危害;结合示例与实验理解人为因素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预防自然灾害”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学会相关的防灾避险的知识和有效运用防灾避灾的方法;懂得绘制逃生图并通过逃生图避险;了解国家和社会各种防灾减灾工程和相关的法律措施。
“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抗灾救灾中感人的故事体悟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意识到全国上下形成救灾抗灾共同体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很多人在灾害发生时不知所措,有的甚至会选择错误的逃生方式,最终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小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不足且应灾能力较低,而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率高,我们需要加强防灾减灾教育,让学生从认知上了解我国的自然灾害,从意识与行动上提高防灾抗灾意识与能力,从情感态度上感受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
第三课时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抗灾救灾中感人的故事体悟我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理解全国上下形成抗灾救灾共同体的重要意义;懂得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抵御自然灾害中感人的事例,体会人们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2.理解团结一致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懂得在灾害前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抗灾精神,体会我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教学难点】
懂得面对灾难时,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五、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感人的抗灾救灾视频、故事和图片。
学生准备:了解抗灾救灾中感人的故事,思考小学生能为抗灾救灾做些什么。
(一)导入新课
视频引入:播放关于抗灾救灾的视频,借助视频使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无情,初步体会人们抗灾救灾的精神。
提问:人们一直与自然灾害抗争,你知道哪些感人的救灾抗灾故事呢?在这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抗灾精神?
出示课题:应对自然灾害
走近新课:不屈的抗灾精神
(二)体会意义
1.活动园: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在抗灾救灾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画面。
出示教材第42页活动园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初步感受我们人们抗灾救灾的精神。
提问: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媒体报道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画面列举:
(1)播放人民解放军抗灾救灾的视频和展示相关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
军人是我们的钢铁卫士,也许他们面庞稚气未脱,但他们已经肩负起了一方责任与希望。
人民子弟兵永远冲在危难的最前线,用身体筑起钢铁长城。他们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来保护灾难中的人民。
(2)播放关于参与抗灾救灾的志愿者的视频,出示一老一少志愿者的事例,使学生意识到面对灾难时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点拨:所谓的英雄,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普通人在危难来临时挺身而出,奉献力量。
3.课堂点拨: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不同的救灾抗灾画面,传递着中国人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4.活动园:阅读教材第43页关于汶川地震后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
目的:从这些抗灾救灾的故事中体悟抗灾精神,初步理解全国上下形成抗灾救灾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5.小组交流:你身边是否出现过类似的志愿者和捐款者?请和小组同学一起收集人们不懈抗灾以及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故事,并在班级交流,讨论什么是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全国上下形成救灾抗灾的共同体,这对应对自然灾害有什么意义呢?
6.故事分享: 汶川地震中学生晏鹏的故事、玉树地震后,83岁残疾老人捐款1000元的故事、身在病床,心系灾区的年轻解放军的故事。
目的:从故事中体悟抗灾精神,进一步体会全国上下形成抗灾救灾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7.课堂点拨:
(1)所谓的英雄在平常都是衣着普通的平凡人,只有在人们面临危难时,才展露出英雄气概和无畏的精神。面对灾难,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2)抗灾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团结、勤劳勇敢、不畏艰难、敢于抗争、患难与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同时,这也增强了人们救灾抗灾的信心和决心。
8.感受画面:展示图片,感受受灾人民对抗灾救灾人们的感激之情,体会我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和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的意义。
教师:奔赴在抗灾前线的人们给灾区带去了希望,受灾群众对他们感激不尽,大家齐心协力救灾抗灾。
9.课堂活动:任选一则救灾抗灾中感人的故事写写感想,也可以写写你想对人民子弟兵或者救灾志愿者说的话。
播放关于“废墟上的敬礼”的朗诵视频。
10.课堂小结:
(1)在长期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我国人民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2)抗灾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团结、勤劳勇敢、不畏艰难、敢于抗争、患难与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和志愿者们以及捐款者,他们都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面对灾难,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4)在救灾抗灾中感人的故事有___________。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板书设计
(四)布置作业
1.交流:和家人分享救灾抗灾中感人的故事和画面并讨论我们能为抗灾做些什么。
2.实践:收集更多的救灾抗灾中感人的故事和图片,小组合作整理成册在班上展示分享。
第 8 页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应对自然灾害 学案
5应对自然灾害
第三课时
学案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们抵御自然灾害中感人的事例,体会人们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2.理解团结一致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懂得在灾害前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感悟抗灾精神,体会我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学习难点】
懂得面对灾难时,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三、知识构建
1.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2.抗灾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团结、勤劳勇敢、不畏艰难、敢于抗争、患难与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同时,这也增强了人们救灾抗灾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3.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和志愿者们以及捐款者,他们都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面对灾难,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四、知识训练
1.选择题。
(1)在抗灾救灾的感人故事中,可以体会到我国人民怎样的精神品质?( )
A.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B.自强不息、勤劳勇敢
C.不畏艰难、敢于抗争
D.患难与共、无私奉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是一样的
B.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沟谷中
C.雷电、火山爆发、霜冻、酸雨也属于自然灾害
D.雹灾是中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猛烈的冰雹会打毁庄稼,损坏房屋,砸伤人和牲畜
2.判断题。
(1)在与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我国人民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 )
(2)抗灾精神使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这也增强了人们救灾抗灾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 )
3.拓展题。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1)“
”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在抗灾救灾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2)让我感动的故事是
(3)我的感受是
参考答案
1.(1)ABCD (2)BCD
2.(1)√ (2)√
3.(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略(3)略
第 4 页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应对自然灾害 教案
5 应对自然灾害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设置了三个板块:“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预防自然灾害”和“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
“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情况,知道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通过实例认识到自然灾害给环境、经济、生命安全等方面带来的危害;结合示例与实验理解人为因素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预防自然灾害”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学会相关的防灾避险的知识和有效运用防灾避灾的方法;懂得绘制逃生图并通过逃生图避险;了解国家和社会各种防灾减灾工程和相关的法律措施。
“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这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抗灾救灾中感人的故事体悟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意识到全国上下形成救灾抗灾共同体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很多人在灾害发生时不知所措,有的甚至会选择错误的逃生方式,最终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小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不足且应灾能力较低,而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率高,我们需要加强防灾减灾教育,让学生从认知上了解我国的自然灾害,从意识与行动上提高防灾抗灾意识与能力,从情感态度上感受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
第一课时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分布情况以及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认识人为因素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自然灾害及其带来的危害,增强忧患意识。
2.知道人类不当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情况及其造成的危害,激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自然灾害的人为因素,懂得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
五、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情况,自然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搜集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
学生准备: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情况,自己家乡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搜集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
(一)导入新课
1.话题引入: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吗?
出示课题:应对自然灾害
走近新课: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二)情况分析
1.观察探究:观察教材第36页的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说说我国主要有哪些自然灾害?你还有哪些发现?
2.课堂点拨: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等。
结合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了解不同的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总体状况:种类多,分布广
3.小组交流:了解自然灾害的分类,提问“近几年我国遭遇过哪些自然灾害?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冰雹、暴雪、霜冻、沙尘暴……
地质灾害: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
海洋灾害:海啸、暴风潮……
播放视频,使学生在视频内容中感受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三)探究原因
1.示例讨论:观察教材第37页的图文,说说展现了哪些自然灾害,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出示教材第37页的事例,感受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2.活动园:阅读教材第37页的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我国哪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
收集近年来我国主要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相关数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受:观看视频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视频一:了解2016年我国各地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视频二:洪灾中,某茶企3000吨茶叶被泡,亏损9000万,负责人失声痛哭。
4.自然灾害图展:播放冰雹灾害的视频,以及台风、洪水、森林火灾、地震、蝗虫灾害的动图,使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危害,体会到重大的自然灾害会给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严重的危害。
5.活动园: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自然灾害的发生除了自然原因外,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要求:阅读教材第38页活动园的内容,说说人们的哪些不当行为会引发或加重哪些自然灾害。
6.示例探讨:结合教材第38页活动园中示例,引导学生知道人类不当的行为会引发或加剧自然灾害。
7.思考讨论:你怎么看待乱砍滥伐引发自然灾害这一问题?人类还有哪些不合理的行为可能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参考:
(1)过度采矿,可能引发山体崩塌、泥石流……
(2)在陡坡地开荒,会加剧水土流失,引发泥石流、滑坡……
(3)大量向河流排污,造成水质含氮物质增多,会诱发赤潮……
(4)废气排放缺乏有效管制,会造成大气污染,酸雨、雾霾增多。
8.实验模拟:人类的行为对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让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教材第38页活动园中的实验案例)。
例:造成水土流失,引发山洪、泥石流;造成荒漠化,引发沙尘暴……
9.课堂点拨:播放视频,了解2020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激起学生敬畏自然的情感。
各个国家都会面临各种难以避免的自然灾害。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脆弱的,所以我们要敬畏自然。
人类的不当行为会破坏自然的生态环境,打破了生态平衡,会诱发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所以,我们在生活、生产中要注意保护环境,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10.课堂小结: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等,种类多,分布广。
(2)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自然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自然变异和人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因此,我们应该善待自然、保护环境。
(四)素养提升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等。
(五)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
1.交流:和家人讨论我国有哪些自然灾害,分别会带来什么危害,该怎样防护。
2.实践:查找更多的资料,证实人类哪些不当的行为会诱发什么自然灾害。
第 9 页5 应对自然灾害
第一课时
学案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自然灾害及其带来的危害,增强忧患意识。
2.知道人类不当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知道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情况及其造成的危害,激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难点】
理解影响自然灾害的人为因素,懂得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
三、知识构建
1.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2.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等,种类多,分布广。
3.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自然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自然变异和人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因此,我们在生活、生产中要注意保护环境,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四、知识训练
1.选择题。
(1)关于自然灾害分类正确的有( )
A.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冰雹、暴雪、霜冻、沙尘暴
B.地质灾害: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
C.海洋灾害:海啸、暴风潮
D.生物灾害:蝗虫灾害、鼠疫
2.判断题。
(1)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地震会直接引起的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之外,还会引起火灾、水灾、爆炸、滑坡、泥石流、病毒蔓延、瘟疫等次生灾害。 ( )
(2)重大的自然灾害会给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严重的危害。 ( )
3.读图完成练习。
(1)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 、_ 、 、 、 和病虫害等。
(2)旱灾分布广,集中分布东部地区; 灾害东多西少,长江、黄河流域最为集中; 西多东少;雪灾多发于西北部和青藏高原; 多发于东部沿海地区。
(3)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状况是
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应对自然灾害 学案
。第 4 页
参考答案
1.(1)ABCD
2.(1)√ (2)× (3)√
3.(1)旱灾 台风 洪涝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2)洪涝 地震 台风
(3)种类多,分布广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5应对自然灾害 作业
5 应对自然灾害
课后作业一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
【夯实基础】
一、我知道。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 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有旱灾、 、 、 、
、 和 等。
2.自然灾害会带来一定的直接损失,如资源破坏、
和 。
3.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 、
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加重自然灾害。
4.具备 的意识、 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能力提升】
二、选择题。
1.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了______大地震。( )
A.唐山
B.汶川
C.邢台
D.玉山
2.如果发生地震,我们第一时间应该做什么?( )
A.争先恐后地跑出课室
B.大声尖叫,叫大家快点跑出去
C.用书包护住自己的头,蹲在课桌底下
D.嬉嬉笑笑,不为所动
三、判断题。
1.森林火灾都是自然原因,与人为没有关系。 ( )
2.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 )
3.台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 ( )
【综合运用】
四、破坏森林可能会产生什么自然灾害?
五、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做出什么预防措施?
六、拓展题。
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根据你的了解完成练习。
人类不当行为 诱发或加剧的自然灾害
我的感想是:
【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
一、1.自然灾害 台风 洪涝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病虫害
2.直接经济损失 人员伤亡 3.生产 生活
4.防灾避害 自救自护
二、1.B 2.C
三、1.× 2.× 3.√
四、示例:破坏森林,会使森林无法涵养水源,易造成和洪涝灾害;使森林无法保持水土,易发生山体滑坡。
五、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六、
人类不当行为 诱发或加剧的自然灾害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洪涝、滑坡、泥石流
过度采矿、挖煤 山体崩塌、泥石流
过度开垦草地或放牧 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工业、汽车废气排放量大 酸雨、雾霾
我的感想是:在生产、生活中要保护好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身。
第 4 页5 应对自然灾害
课后作业二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
一、填空题。
1.自然灾害的发生除了自然原因外,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 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 破坏、直接 损失和 ,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 和可持续发展。
3.在长期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的过程中,我国人民形成了
的抗灾精神。
4.在救灾抗灾中涌现出许多平凡的志愿者和捐款者,他们都有着
的精神。面对灾难,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二、多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B.不同的自然灾害可能会相互影响,比如,暴雨会引发山体滑坡。
C.霜冻、雷电、火山喷发、寒潮、赤潮等现象都属于自然灾害。
D.大力保护好自然环境就可以消灭各种自然灾害。
E.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会给人的肉体带来痛苦与危害,还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
2.在自然灾害中正确的自救自护方法有( )
A.雷雨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
B.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C.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D.在台风、暴雨天气时准备好饮用水和日常用品,减少外出。
三、判断
1.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例如过度采矿、挖煤可能会诱发山体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此,我们保护好自然环境就能消灭所有的自然灾害。( )
2.尽管自然灾害会发生,但是如果我们众志成城,形成减灾共同体,就可以预防、减少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 )
3.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小学生是无能为力的,只有等我们成年后才能为抗灾救灾奉献力量。( )
四、简答题。
我国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形成了怎样的抗灾精神?说说你对抗灾精神的认识。
五、拓展题。
地震,是种可怕的自然灾害,破坏力极强。地震来临时,会引起一些异常现象。如果我们注意到地震发生前的征兆,可能会避免或减少伤害。
地震发生前的征兆可能有哪些呢?
【参考答案】
一、1.诱发或加重 2.资源 经济 人员伤亡 社会稳定
3. 不屈不挠 团结互助 4. 无私奉献
二、1.ABCE 2.BCD
三、1.× 2.√ 3.×
四、我国人民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抗灾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团结、勤劳勇敢、不畏艰难、敢于抗争、患难与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抗灾精神使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同时,这也增强了人们救灾抗灾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五、(1)河水、井水异常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等。
(2)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
(3)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5 应对自然灾害
课后作业三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
一、填空题。
1.在长期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的过程中,我国人民形成了
的抗灾精神。
2.在救灾抗灾中,我还感受到了中国人民这样的精神品质:“
” 、 、 ……
3. 在防御自然灾害方面具有约束人们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作用。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雷雨天时不要在树下或湖边逗留,远离变压器,关闭家庭电器。
B.自然灾害会引发公共卫生问题,可能造成水体污染和食物污染。
C.营造防护林、建防洪坝、开辟森林防火隔离带属于防灾减灾工程。
D.遇到地震或泥石流时,首要任务是把家里贵重物品转移到安全区。
E.接收到台风、洪水预警时应准备好食物、饮用水。
2.下列城市最有可能发生台风的是( )
A.乌鲁木齐
B.武汉
C.福州
D.四川
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
1.小明和妈妈在外面逛街,偶遇了雷雨交加的天气,小明叫妈妈快点躲在大树下面避雨。 ( )
2.山区是山洪、泥石流等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可以选择在山谷扎营。( )
3.在野外攀爬时,当遇到泥石流发生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
4.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
5.修建抗滑桩可以防御泥石流、山洪、滑坡;修建防洪堤坝是为了防止洪水泛滥;营造防护林减轻沙尘暴。 ( )
四、简答题。
我家在______省,常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
任选一种家乡常见的自然灾害,说说遇到这种自然灾害时要注意什么。
五、拓展题。
《感动中国:抗震救灾的故事》收集的111个小故事,只是部队官兵无数感人故事中的一小部分。官兵们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用勇敢、忠诚、奉献,诠释了谁是最可爱的人。
请你为这些最可爱的人写几句话,赞美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参考答案】
一、1.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2.“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畏艰难、顽强拼搏……
3.法律
二、1.ABCE 2.C
× × √ √ √
四、参考:台风
(1)及时查阅台风预警信息,了解政府的防台行动对策。
(2)关紧门窗,把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要加固或搬到室内。
(3)准备好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
(4)尽量在室内,必要时转移到避难所。
五、坚强是你们的风骨,奉献是你们的情怀,忠诚是你们的秉性,家国和人民是你们的挚爱。因为你们在,人民安康,山河无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