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是90分钟,满分100分
2、此卷不作为答题卷,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答题请用0.5mm的黑色笔作答。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4×5×6×……×(n-1)×n = ( )
A. B. C. D.
2. 复数的虚部是
A. 2i B.    C. i  D.
3. 从编号为1、2、3、4的4球中,任取2个球则这2个球的编号之和为偶数的概率是( )
A. B. C. D.
4.在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 )
A. B.120 C. D.15
5.某小组共有8名同学,要求选两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去参加数学竞赛,恰有30种不同的选法,那么这个小组中男同学的人数为( )
A. 4或6 B. 6 C.4或5 D. 5或6
6.把4名男生和4名女生排成一排,女生要排在一起,不同排法的种数为( )
A. B. C. D.
7.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坐标轴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B. C. D.
-1 0 1
0.5
8. 设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其分布列如图所示 .则的值为( )
A. 或1 B. C.1 D.
9.如果函数y=f(x)的图象如右图,那么导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
10.给出定义:若函数在D上可导,即存在,且导函数在D上也可导,则称在D上存在二阶导函数,记,若在D上恒成立,则称在D上为凸函数,以下四个函数在(0,)上不是凸函数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1. 设随机变量X等可能的取值1,2,3,…,n,如果那么n=_______
12. 已知函数的导函数为,且满足,则=
13. 在Rt△OAB中,∠O=90,则 cos2A+cos2B=1.根据类比推理的方法,在三棱锥O-ABC中,OA⊥OB,OB⊥OC,OC⊥OA, 、、 分别是三个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则 ____________
14、已知为一次函数,且,则=_______.
15、用五种不同的颜色,给右图中的(1)(2)(3)(4)的各部分涂色,每部分涂一种颜色,相邻部分涂不同颜色,((2)(4)认为不相邻)则涂色的方法共有_______ 种。
三.解答题(共55分)
16. (7分)某种产品有3只次品和6只正品,每次取出一只测试,直到3只次品全部测出为止,求第三只次品在第6次测试时被发现的不同的测试情况有多少种.
17. (8分)已知展开式中常数项为1120,其中实数为常数。
(1)求的值; (2)求展开式各项系数的和。
18.(10分) 已知甲盒中有大小相同的个红球和个黑球,乙盒中有大小相同的个红球和个黑球,现从甲乙两盒中各任取个球,
(Ⅰ)求取出的个球均为黑球的概率;
(Ⅱ)求取出的个球中恰有一个红球的概率.

19.(10分)袋子里有大小相同但标有不同号码的3个红球和4个黑球,从袋子里随机取出4个球.
(1)求取出的红球数的概率分布列;
(2)若取到每个红球得2分,取到每个黑球得1分,求得分不超过5分的概率.
20(10分) 已知二次函数在处取得极值,且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平行. (1)求的解析式;(2)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及极值。(3)求函数在的最值。
21(10分))已知函数,在时取得极值.
(I)求函数的解析式;
(II)若时,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III)若,是否存在实数b,使得方程在区间上恰有两个相异实数根,若存在,求出b的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注意:
1.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u—64
2.本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本卷满分为100分。
4.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填写考生姓名,并准确填写考号和用2B铅笔涂黑考号。
5.答题结束时,请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个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p能级上仅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根离子是(  )
A.RO B.RO C.RO D.RO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可以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B.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完全相同的电子
C.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M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L层上的电子能量高
D.如果某一基态3p能级上仅有2个电子,它们自旋方向必然相反
3、基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p轨道上电子排布方式正确的为 ( )
4、原子核外p能级、d能级等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为“全空”、“半满”、“全满”的时候一般更加稳定,称为洪特规则的特例。下列事实不能作为这个规则的证据的是( )
A.元素硼(B)的第一电离能小于元素铍(Be)的第一电离能
B.元素磷(P)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元素硫(S)的第一电离能
C.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而不是[Ar]3d94s2
D.某种激发态碳(C)原子排布式为1s22s12p3而不是1s22s22p2
5、193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L.Pauling)首先提出了电负性的概念。下表给出的是第三周期的七种元素和第四周期的钾元素的电负性的值:运用表中数据解答
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 K
电负性 0.9 1.2 1.5 1.7 2.1 2.3 3.0 0.8
估计钙元素的电负性的取值范围 ( )
A.小于0.8 B.大于1.2 C.在0.8与1.2之间 D.在0.8与1.5之间
6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最简式C2H4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臭氧的分子式O3
7、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原子半径:Na>Mg>O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处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
B.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
C.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不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D.C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不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9、下列过程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的是(  )
A.除去Fe粉中的SiO2可用强碱溶液
B.向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沉淀消失
C.向含Fe3+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D.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沉淀消失
10、有关甲醛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原子采用sp杂化 B.甲醛分子为三角锥形结构
C.甲醛分子为平面三角形结构 D.在甲醛分子中没有π键
1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BF3 B.H2O C.SiCl4 D.PCl5
12、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
C.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氢键所致
13、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
C.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氢键所致
14、当一个碳原子所连四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时,该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下列化合物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
15、关于晶体与化学键关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B.原子晶体中可能存在离子键
C.金属晶体中存在离子,但却不存在离子键
D.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16、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 B.CI4>CBr4>CCl4>CF4
C.MgO>H2O>N2>O2 D.金刚石>生铁>钠>纯铁
17、已知C3N4晶体具有比金刚石还大的硬度,且构成该晶体的微粒间只以单键结合。下列关于C3N4晶体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晶体属于原子晶体,其化学键比金刚石更牢固
B.该晶体中每个碳原子连接4个氮原子、每个氮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C.该晶体中碳原子和氮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
D.该晶体与金刚石相似,都是原子间以非极性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18、下列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最低的是(  )
A.Na B.Mg C.Po D.Au
19、
如图所示晶体结构是一种具有优良的压电、电光等功能的晶体材料的最小结构单元(晶胞)。晶体内与每个“Ti”紧邻的氧原子数和这种晶体材料的化学式分别是(各元素所带电荷均已略去)(  )
A.8;BaTi8O12 B.8;BaTi4O9 C.6;BaTiO3 D.3;BaTi2O3
20、如图是氯化铯晶体的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结构单元),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s+核间距为a cm,氯化铯(Cs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氯化铯晶体的密度为(  )
A. g·cm-3 B. g·cm-3
C. g·cm-3 D. g·cm-3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21.(8分)有以下物质:①HF,②Cl2,③H2O,④N2,⑤C2H4,⑥C2H6,⑦H2,⑧H2O2,⑨HCN(H—C≡N);只含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只有σ键的是____________;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__________;含有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____;含有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______;含有由一个原子的p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____。
22.(17分)有A、B、C、D、E依次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A、B、D、E的顺序依次增大。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和气态物质EB4。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
(1)写出五种元素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__。
(2)写出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电子式D2A2__________;EB4______________。
(3)比较EA2与EB4的熔点高低(填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单质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2A是由__________键形成的________分子;EB4是由__________键形成的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上同)。
23.(15分)(1)氯酸钾熔化,粒子间克服了________的作用力;二氧化硅熔化,粒子间克服了________的作用力;碘的升华,粒子间克服了________的作用力。三种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
(2)下列六种晶体:①CO2,②NaCl,③Na,④Si,⑤CS2,⑥金刚石,它们的熔点从低到高的顺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3)在H2、(NH4)2SO4、SiC、CO2、HF中,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有________,由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有________,能形成分子晶体的物质是________,含有氢键的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属于离子晶体的是________,属于原子晶体的是________,五种物质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为四种晶体,性质如下:
A.固态时能导电,能溶于盐酸 B.能溶于CS2,不溶于水
C.固态时不导电,液态时能导电,可溶于水
D.固态、液态时均不导电,熔点为3 500℃
试推断它们的晶体类型: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5)下图中A~D是中学化学教科书上常见的几种晶体结构模型,请填写相应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
8M
NAa3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痉挛(jìng) 赝品(yàn) 踯躅(chú) 颐指气使(yí)
B.倾圮(pǐ) 脚踝(huái) 蜷缩(quán) 卷帙浩繁(zhì)
C.蹒跚(shān) 黏泥(nián) 伛偻(yǔ) 戛然而止(gá)
D.干瘪(biě) 龌龊 (chuò) 皱襞 (bì) 掎角之势(jī)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十月初没有一天不是寒意料峭,清澈明净的,这是秋天临别时的佳节般的日子。
B.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敏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C.列车发出铿嚓铿嚓的轰鸣,风弛电擎般奔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D.小姑娘十二岁,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那位妇女眼皮上青筋暴露,身材矮小潺弱,身上没有一点儿线条,穿的衣服像件法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清兵卫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地区的葫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C.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
D.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炼金术士》是一部以事件辅佐人物成长的小说,它讲述的是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梦见在埃及金字塔附近埋着一批宝藏,在吉卜赛老妇人和撒冷之王麦基洗德的引导下踏上寻梦之旅和抵达梦想。
B.米兰 昆德拉说过,如果小说有某种功能,那就是让人发现事物的模糊性。这说明小说这个文体,不是要将世界简单化,而是将看似简单平凡的事物复杂化。
C.在近年来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D.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情感,它要求象征物和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能使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反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广阔的思考空间。
D. 《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而《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他的生活信念,也是海明威要表达的思想——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必须具有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6.填写下列空格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曾看到她在几架翼琴的伴奏下跳波洛涅兹舞,曾听见她用懒洋洋的声音朗诵《叶甫盖尼 奥涅金》中的篇什。于是那古朴的、充满幻想的生活复又映现在我眼前…………当初, , , , ,她们长长的睫毛妩媚地垂在忧悒而温柔的双眸上……
①她们娇妍的脸庞上流露出贵族的气度 ②在贵族庄园里有过多么好的少女和妇人啊
③她们的华发梳成古色古香的发式 ④她们的肖像从墙上俯视着我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7.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据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他们中大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接受良好的教育。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8字以内。(4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9分)
提 琴
[美国]保 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面铺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 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 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 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看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9.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5分)
(1)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2)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0.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5分)
11.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涵。(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唐代小说,完成12—16题目。(15分)
离魂记
陈玄祐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重,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僚之选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恩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天地)之下,胡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既至,宙独身先至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潜有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尝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12.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宙亦深恚恨(非常,十分)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白白地)
C.今将夺我此志(强行改变) D.见在舟中(看见)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 B.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C.其妻常恩父母 D.家人异之
14.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镒从前曾答应自己的外甥王宙,等女儿长大以后,把女儿送到太原去和王宙结婚,可后来张镒却答应了宾僚的求婚,把女儿嫁给了宾僚。
B.张镒被征调到京城去做官,但张镒不愿离开清河,就派王宙到京城去贿赂朝廷官员,于是才有了王宙与倩娘的生离死别。
C.当王宙和倩娘决别上路以后,倩娘自杀身亡,然后她的灵魂追上了王宙,和王宙私奔到四川,并生下了两个孩子,后来又和王宙一起回到了清河娘家。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五年里,张镒家竟然还没有埋葬倩娘。
D.陈玄祐小时候曾听到过倩娘离魂的事,后来又亲耳从张镒的堂侄、莱芜县令张仲规那里听到这件事的始末,意在表明这件事是真实的,而不是作者胡编乱造出来的。
1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天地)之下,胡颜独存也?
(2)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6—17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6.诗中“望”字与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望长城内外”的“望”字作用一样,都起到 的作用。(2分)
17.试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表达的两种不同的情感。(4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只选做2小题)
①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韩愈《师说》)
④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9.高尔基的短篇小说《丹柯》用浪漫主义手法,刻画了丹柯这一光辉形象,说说丹柯这一形象。(60字内)(4分)
四、作文(36分)
生活中的声音是多样的,有乐音,有噪音;有美的,有丑的……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关怀,是美的;自然的音籁,丝竹的旋律,歌手的演唱,也是美的……   请以“最美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第I卷 客观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哲理小说越来越受读者的喜爱,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那些人生哲思是如此贴切的表述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精神家园…… 哲理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表明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
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某高校一个班级星期一上午的课程表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节:物理学;第二节:经济学;第三节:心理辅导;第四节:音乐鉴赏。据此回答2—3题:
3.为了丰富课余生活,该班级许多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哲学学习兴趣小组。下列对哲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具体科学的一种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③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④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互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到占据指导地位也经历了80多年,这期间,马克思主义相继在中国已经结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硕果。据此回答5—7题:
5.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级基础是
  ①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重要成就 ④哲学社会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①阶级和阶级斗争 ②路线、方针、政策 ③生产力 ④生产关系 ⑤公式、定律 ⑥法律、法规、守则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⑥ D. ③④⑤
事物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⑧苹果落地 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 ③④⑧ C.⑦⑧⑩ D. ②④⑥⑦
10.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1.人们能够利用木料制出桌椅来,体现了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但是,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是
A.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C.人有动物所没有的制作能力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
12.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社会性的劳动,就没有人的出现,也就没有人的意识的产生。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改变自然界。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人工催雨或消雨的方法产生降雨或不下雨,用人工消雾的方法来消除浓雾。这说明
A.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受人的意识的影响
B.人的意识能决定自然界某些部分的存在与变化  
C.物质和意识相统一,决定着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
D.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14.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梦而且梦中的景象变化万千,犹如现实生活,据说有的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就是在梦中完成的,因此,我们对梦的正确认识是( )
A. 梦境是虚构的与客观世界无关 B. 梦境可能是神的启示
C. 梦境是人脑中储存的日常生活信息的再现
D. 梦境并不是无端的,它是对未来生活的预兆
15.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
16.“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是说
A.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B.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有规律
C.人可以认识规律 D.规律是客观的
17.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分别是
A.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性 B.客观实在性 运动
C.客观存在性 运动 D.客观实在性 联系
18.据悉,科学家将纳米技术装置连接成为可以工作的电路,为将来诞生极微小但快速的分子计算机铺平了道路。这充分说明 ( )
A.意识总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B.人能改变规律
C.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D.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总结了自然科学成就,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
20.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奥运低谷效应”是大多数奥运会承办城市难以摆脱的阴影,几乎没有哪个奥运会承办城市能完全摆脱后奥运时代的经济风险。如今,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已落下帷幕,奥运会后的中国经济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据此回答21-23题。
21.人们对我国奥运后经济走向的预测,表明意识活动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能决定事物发展的走向
D.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2.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中国不会在奥运后出现经济衰败。因为,中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初期,更加重视环保和资源消耗率,固定资产面临大规模更新。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后奥运衰败”的理论不可信
B.经济学家都可以准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C.要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
D.一切要从经济学家的论述出发开展工作
23.不同的经济学家对奥运后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萧条反映不同,这说明
A.经济发展是不确定的,无规律可循
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会相同
D.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反映会不同
人们种田先有打算和筹划,吃药治病有处方,国家建设则有中长期规划。盲目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据此回答24——25题
24.这句话说明了 ( )
A.实践活动是以认识活动为起点的,认识活动是实践自身结构的一部分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先有认识后有实践,人的认识能力是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区别
D.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活动与自然本身的活动没有本质区别
25.所谓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指( )
A.实践没有意识的参与 B.实践没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C.实践不具备客观物质性 D.实践没有意识的指导
26.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表明
A. 社会性质是统治阶级愿望决定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社会优越与否
C.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由生产力客观性决定
D.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发展依赖人的意识
28.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正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唯心主义和不彻底唯心主义 D.自然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据此回答第29题:
29.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我思故我在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存在即被感知 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3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①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不确定性③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有规律的④社会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第II卷 主观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31、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不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运用所学哲理,谈谈你的看法。(20分)
32、.辨析题: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获得正确认识,尽量避免任何错误。(20分)
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时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1、 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入后面相应的答题卡。)
最近朝鲜半岛局势不断升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4月9日在莫斯科表示,(半岛)局势本来就严峻,俄方呼吁各方“不要加重情绪”。他表示,俄罗斯与六方会谈各方正竭力以外交手段恢复六方会谈,俄罗斯紧密与中国协调行动,将一步步争取局势正常化。
1、俄罗斯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A.管道运输 B。航空运输 C。铁路运输 D。公路运输
2、沿60°N附近从东向西,俄罗斯气候变化的是
A.大陆性→海洋性 B。季风性→大陆性→海洋性
C.海洋性→大陆性→季风性 D。陆性→季风性→海洋性
目前,欧盟已经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主要进口来源地。据此完成3~4题。
3、欧盟总部设在 ,气候类型是 。
A.柏林 温带大陆气候 B.布鲁塞尔 温带海洋气候
C.罗马 地中海气候 D.巴黎 温带海洋气候
4、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成员国发展双边贸易,其利益所在
A.可以进口工业原料和农产品 B.可以利于欧洲庞大的市场
C.可以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D.与其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
5、限制加拿大北冰洋沿岸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资源 D.能源
6、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最广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美洲
7、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
A.波罗的海 B.阿拉伯海 C.地中海 D.东海
8、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处于板块内部地区 B.山地多,平地少
C.处于板块交界地带 D.处于大洋中的地区
9、下列建筑名称与所属国家搭配正确的是( )
A.泰姬陵、泰国 B.白宫、美国
C.巴黎圣母院、英国 D.凡赛尔宫、德国
10、有关印度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买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
B.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核技术还比较落后
C.世界软件大国之一,软件出口量大
D.航天技术不发达,至今还没有发射过人造卫星
11、下列关于西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终年温和多雨,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B.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水资源紧张
C.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多信仰伊斯兰教
D.社会稳定,经济高度发达
下图为北冰洋冰盖覆盖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2007年冰盖覆盖面积变化最明显的是( )
A.加拿大沿海 B.美国沿海
C.挪威沿海 D.俄罗斯沿海
13、导致北冰洋冰盖覆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B.厄尔尼诺现象的加强
C.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D.沿岸城市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
读美国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4题
14、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南部已形成世界巨大的城市群
B. 南部形成以纺织 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C. 中部地区乳畜业发达
D. 西海岸地区的科技优势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读甲 乙两河流域图,完成15、16题
15、甲 乙两河分别为( )
A.尼罗河、 长江 B. 刚果河、亚马逊河
C.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 D. 刚果河、巴拉那河
16、下列关于两河水量丰富共同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流域面积小 B.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 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 D. 位于赤道地区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 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 读图,回答17、18题
17、四项,属于Y地所在国的是( )
A. 好望角 B.泰姬陵
C. 大堡礁 D.格林尼治天文台
18、所在国( )
A. 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流过
C. 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之一 D. 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
下图为“某年部分国家铝土矿及铝产量占世界铝土矿及铝产量的比重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回答下面19题。
19、当年盛产铝土矿但炼铝业欠发达的国家是 ( )
A.澳大利亚和巴西 B.牙买加和几内亚
C.美国和加拿大 D.印度和中国
20、冰岛曾在2010年春季发生大规模的火山喷发 在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的气流控制下,最先会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 ( )
A.南极洲上空 B.北美洲上空
C. 欧洲上空 D.亚洲上空
下图所示国家尼泊尔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读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该国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高山地区,没有平原
B.属于内陆国,降水稀少
C.河流众多而湍急
D.纬度低,各地最冷月气温都在0℃以上
22、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荒漠化 ③滑坡和泥石流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为20世纪末以来,欧美日在一些领域存在差异的主要体现,据此回答23-24题:
23、日本工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
A.劳动力不足  
B.国内市场广阔 
C.资源短缺 
D.交通不便
24、欧美日信息技术全球份额占全球的绝大部分, 其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优越条件
主要表现在( )  
A.环境优美     B.高科技力量和人才优势 
C.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D.高速交通的发展落后于发展中国家
25、里约热内卢战胜芝加哥、东京、马德里,获得2016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奥林匹克盛会将首次登陆南美洲。下列有关里约热内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东京、马德里一样,均为海滨城市 ,且为巴西最大海港
B.是巴西的政治经济中心
C.是巴西的故都,著名的“狂欢节之都”
D.是巴西仅次于巴西利亚的第二大城市
表1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26~27题。
表1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26.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7.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28、读“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图”, 图中数值aA.M N都可能会有河流发育,但两河流的流向不同
B.仅考虑海拔因素,P地气温要比Q地略低
C.P Q两点不可以相互通视
D.如果该地位于我国境内,P地上午的光照条件比下午好
下图图1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2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29 、 30题
29、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如秘鲁附近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
A. 受寒流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 受寒 暖流共同影响 D.受陆地影响
30、甲 乙 丙 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2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 ,共计40分)
31、读下面“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9分)
(1)、 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________;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________ (2分)
(2)、 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 西两岸,分别说明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及成因 (9分)
(3)、 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原因 (4分)
(4)、 简述世界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4分)
32、 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26日晚在南非德班国际会议中心以一场别开生面、极富民族特色的多元文艺演出拉开帷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南非总统祖马、俄罗斯总统普京、巴西总统罗塞夫和印度总理辛格将出席领导人会晤。本次峰会主题为“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金砖国家领导人将就加强金砖国家伙伴关系、深化金砖国家与非洲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下图中B、R、I、C四个国家被称为“金砖五国(BRICS)”中的四个。
根据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21分)
资料1:见图17。
资料2:下表是四国的有关情况。
国家 B R I C
国土面积(万km2) 851.4 1707.5 298.0 960.0
人口(亿) 1.9 1.4 11 13
2001年国民总收入(亿美元) 5285 2534 4743 11310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被誉为 世界原料库 世界加油站 世界办公室 世界工厂
资料3:I国总理早就提出“用电子革命把国家带入21世纪”。据报道,1997-2005年间,I国软件出口额从16.5亿美元猛增到236亿美元,预计还将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美国硅谷的企业中有大量的I国人担任高层管理人员。I国IT(信息技术)企业非常重视自主开发能力,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生产模式。

(1)。B、R、I、C、S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国家的中文名)。其中,S国有_______个首都。(6分)
(2)。R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 (4分)
(3)。分析B国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从R国与I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比较,__________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分)
(5)。I国软件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1.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放弃中立,参加一战 B.召开华盛顿会议
C.签订凡尔赛和约 D.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
2.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段材料说明
①英国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和约 ②英国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不公正的
③劳合·乔治预感到德国复仇主义者的威胁 ④《凡尔赛和约》将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激化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3.《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性质的是
①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②德国承认波兰独立
③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C.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对外扩张
5.凡尔赛体系的形成对20世纪20年代资本丰义世界发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缓和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B.加强了美国对欧洲各国事务的影响
C.使欧洲和中东地区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D.促进了欧洲的和平,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6.1920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 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这段话反映了美国
A.对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和平纲领”的支持 B.对苏维埃俄国新生政权发动军事围攻
C.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 D.对英法操纵国联不满,拒绝参加国联
7.美国首倡建立国联,但是最后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美国参加国联,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 B.国联以维护和平为宗旨,不利于美国称霸世界
C.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互相制衡 D.美国的对外政策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中心
8.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考虑的是
A、波兰灭亡后可利用德国进攻苏联 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C、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D、帮助波兰独立会消耗英国国力
9.《九国公约》的下列规定中最能反映出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的是
A.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谋取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力
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D.使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10.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包括
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②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 ③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④少数大国操纵,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一事实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 ③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 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12.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是
A.东亚各国人民共同繁荣幸福 B. 帮助东亚各国抵制外来侵略
C. 建立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D.建立东亚地区反西方殖民侵略的同盟
13.“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根
据这种思路,希特勒上台后
A.疯狂扩军备战 B.组织纳粹党
C.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 D.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4.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希特勒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 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
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15.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 ”其中,两个“小孩”是指
A.西班牙和埃塞俄比亚 B.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C.奥地利和波兰 D.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
16.1940年德国在西线占领的国家有
A、奥地利 捷克 丹麦 挪威 B、丹麦 挪威 荷兰 比利时
C、波兰 丹麦 挪威 荷兰 D、丹麦 挪威 荷兰 苏联
17、1940年法国经历的是一次“奇怪的失败”:意外、迅速而且具有毁灭性。这次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长期的绥靖政策 B、落后的战略思想
C、盟国的袖手旁观 D、德国的突然袭击
18.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B.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准备 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
20.下列各项,属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的共同点的是
A.都是地区战场上取得的首次大捷 B.都是盟军对德意法西斯的胜利
C.都是战场上的重要转折点 D.都是陆海空三军配合的立体战役
21.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全球性战争的标志是
A.英法对德宣战 B.苏德战争爆发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2.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明确的总体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
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23.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
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24.“向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毛泽东的这番话是针对希特勒在下列哪次战役中的失败: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莫斯科战役 C.柏林战役 D.阿拉曼战役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依据是
A.战争的主要一方是为制止法西斯侵略,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的战争
B.战争有利于和平主义的潮流
C.战争打击了霸权主义
D.战争是由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引起的
2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
①《大西洋宪章》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②④
27.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
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28.上面是两幅摄制于1945年的经典照片,分别记录了激战后的美国与苏联士兵将国旗插上制高点的历史瞬间。两国士兵这种行动展露的主要情怀是
A.英雄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民族主义
29.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 ”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大国争霸之图显现
30.二战后,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局部战争的外部因素是
A.领土纠纷 B.民族、宗教矛盾
C.地区霸权主义 D.美苏等国的干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材料分析题:(3题,共40分)
1.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培育,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9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与此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黩武的国家刻意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军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延续,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把国际安全的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
——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入美国的经济区域,而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已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问题,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
——中村粲《大东亚战争的起因》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是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⑴ 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5分)
⑵ 概括材料二中日本在二战期间侵华原因的观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5分)
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促趋向相吻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种趋向最终未能出现的原因。(5分)
3.阅读下列材料: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
1943年,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1944年,苏军在苏德战场发起一连串进攻战役,收复大片国土,向国境线以西挺进,这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但也引起某些西方政治家的担忧。同年6月,美英最终开辟第二战场。
请完成:
⑴ 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6分)
⑵ 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4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第I卷
第一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Nowadays TV ________ other media(媒体)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audiences.
A.as well as B.except C.besides D.not only
2.Your sister is said ________ in the supermarket when she was doing shopping yesterday.
A.to be badly treated B.treating badly
C.being badly treated D.to have been badly treated
3.I know the man who is going to ________ an opera tonight.
A.write B.compose C.play D.conduct
4.After arriving in New York, th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found it rather hard to ________ living on his own.
A.rely on B.bring up C.depend on D.adjust to
6.The thief turned the whole house ________ looking for money.
A.upside down B.out front C.side by side D.down to earth
7.After the accident, the police spent a week finding out the person who ________ it.
A.witnessed B.stared at C.proved D.heard of
8.________ in the jungle, the explorer had little hope to find his way out.
A.Leaving B.To be left C.Having left D.Having been left
9.Our company is ________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ed people.
A.in need B.in need of C.in place D.in place of
10.—I want to go to Beijing with you.
—If so, your holiday arrangement must ________ mine.
A.catch up with B.come up with C.put up with D.fit in with
11.It is never easy to adapt ________ big changes. Those who can do it faster are more likely to succeed.
A.for B.with C.in D.to
12.—Bob, why do you stay silent Can you tell me the answer
—I'm sorry, Mr. Green. Your question is very difficult ________.
A.to be answered B.to answer C.answering D.to have answered
13.To my great surprise, yesterday, he asked me a few questions ________ there were no answers.
A.to which B.about which C.in which D.on which
14.I don't have money or time; ________, I can't accompany you to the Great Wall.
A.in a word B.in other words C.similarly D.in this way
15.________ is reported, a new town has been built on the ruins left by the big earthquake.
A.It B.As C.Which D.This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The car, running along the well lit road now sank in darkness. I broke the __16__ on purpose, _17__ that the driver was too tired to drive. “When do you go back home in the evening?” “9 o'clock after this _18__.” “Then when do you come out in the morning?” I __19__ another question. “9 o'clock, too—just as if I worked at an office.” His __20__ surprised me, because every time I ride a taxi, what I __21__ from the driver are only complaints that they have to work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it's hard to earn money, they're often __22__ by the police, or that their leaders are seated lazily, __23__ the fruits. But this driver told me, “I find it __24__ to be a section chief as I was before. I like driving just for __25__. It's fortunate that I hardly drive __26__ a passenger. So I earn two or three thousand yuan a month with ease. Yes, I never __27__ an empty taxi. If it goes southward, I go northward. If it goes along a __28__, I turn into a narrow street...”
His words showed his __29__ with his life and the pride he __30__ in his job. Such feelings are so rare among people nowadays as oxygen in high __31__. As an ancient saying goes, “Neither joy in material __32__ nor grieve (悲痛) over personal setbacks.” How many people nowadays can show high ideals by __33__ living and go far with a calm mind I couldn't help feeling __34__ when finding such a state of mind in a stranger on a cold __35__.
16. A. window B. stillness C. silence D. quietness
17. A. on condition B. for fear C. in belief D. in order
18. A. night B. trip C. cycle D. process
19. A. threw out B. gave away C. made up D. led to
20. A. character B. confidence C. attitude D. easiness
21. A. suffer B. request C. benefit D. hear
22. A. detected B. ordered C. fined D. seized
23. A. keeping B. tasting C. enjoying D. choosing
24. A. exciting B. disappointing C. tiring D. amazing
25. A. freedom B. pleasure C. hobby D. company
26. A. without B. with C. behind D. beside
27. A. follow B. admire C. envy D. meet
28. A. route B. path C. railway D. highway
29. A. intelligence B. satisfaction C. competition D. honesty
30. A. made B. held C. caught D. took
31. A. buildings B. mountains C. standard D. heaven
32. A. gains B. concerns C. supports D. loss
33. A. special B. happy C. simple D. original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Once upon a time, two brothers who lived on neighboring farms fell into conflict (冲突). It was the first serious one between them in 40 years of farming peacefully side by side. In the end, they fell apart.
One morning, a man with a carpenter's toolbox came for some work. The elder brother said, “I just have a job for you. Look at the farm across the creek (河沟). My younger brother lives there. It was he who used his bulldozer (推土机) to dig the creek last week to spite (刁难) me. So I want you to build me a fence, an 8 foot high fence, in order not to see his place any more.” The carpenter smiled and said, “I see. I'll try to do a job that satisfies you.” Then the elder brother went downtown.
At sunset when the farmer returned, the carpenter had just finished his job. The farmer's eyes opened wide! To his surprise, there was no fence there at all! Instead, there was a bridge stretching from one side of the creek to the other! A fine piece of work! He saw his younger brother coming to him with the hands outstretching. The brothers stood at each end of the bridge, and then they met in the middle, taking each other's hands. They turned to see the carpenter lift his toolbox on his shoulder. “No, wait! Stay a few days. I've a lot of other work for you,” said the elder brother. “I'd love to stay on,” the carpenter said, “but I have so many more bridges to build.”
36. What was the life like for the two brothers before the conflict
A. They lived a poor life. B. They lived in peace.
C. They never spoke to each other. D. They lived on the same farm.
37. It can be learned that the carpenter was ________.
A. unwilling to obey the farmer B. fond of building bridges
C. unable to build a fence D. willing to help others
38.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
A. A Fine Piece of Work B. A Carpenter
C. A Conflict Between Two Brothers D. Two Brothers
3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 elder brother used his bulldozer to dig a creek.
B. The elder brother helped the carpenter build the bridge.
C. The brothers were both satisfied with the carpenter's work.
D. The carpenter planned to build an 8 foot high fence as asked to.
B
Consider the following three facts from a research about 1,292 kindergartens, elementary schools, middle schools and high schools.
78% of the schools have at least one fast food place within less than a half mile or about a 10 minute walk.
Half the area's schools have a fast food restaurant a third of a mile or closer, about a five minute walk. In some cases, the restaurant is right next door or across the street.
There are three to four times as many fast food restaurants within less than a mile of schools than they would be expected.
Most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in Chicago are only a five to 10 minute walk from at least one fast food restaurant. The city is facing the same problem like other areas. Children and teens are surrounded by unhealthy options.
Students can pick up fast foods, including hamburgers, French fries, fried chicken and doughnuts, on the way to and from school. Some high school students can go off campus at lunchtime to eat it. “Five days a week we send children to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re's an abundance(丰富)of high calorie, low nutritional quality, inexpensive food,” says Bryn Austin.
The research comes from growing concerns that American schoolchildren are gaining weight. About 31% of kids aged 6 to 19 are overweight or at risk of becoming so. On days when kids eat fast food, they have more calories, more fat, more sugar and fewer fruits and vegetables than on other days.
Kelly Brownell from Yale University said, “Just like there are drug free zones around schools, there should be zones around schools that are free of junk food, including fast food restaurants, mini markets and gas stations that sell food inside.”
40. The passage mainly wants to show that ________.
A. the number of fast food restaurants is increasing
B. fast food restaurants are doing harm to students
C. there are many fast food restaurants around schools
D. fast food restaurants around schools have been a problem
4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junk food” that Kelly Brownell mentioned should be foods ________.
A. that are popular with the students
B. high in calories and low in nutrition
C. inexpensive for students to buy
D. high in nutrition and low in calories
42. According to Kelly Brownell,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________.
A. have rules to stop students from going out for food
B. set up zones free of junk food around schools
C. charge fast food restaurants around school
D. close all the gas stations around schools
43.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Students Are Taking More Calories than They Need
B. Zones Free of Junk Food in Need Around Schools
C. Fast Food Restaurants Crowd Chicago Schools
D. Fast Food Restaurants Should Not Be Allowed
C
Send us your joke, anecdote(轶事;奇闻 ) or story, and if we publish it in the magazine, we'll pay as follows:
My Story $ 500
Personal stories beyond the call of daily life. They must be unpublished, original and less than 1,000 words. Click here to read more stories.
Kindness of Strangers up to $ 250
True accounts of good karma,__inspiring acts for unexpected kindness and generosity(慷慨;大方), or just something someone did that made your day different or changed your life. 100—500 words. Click here to read more stories.
Anecdotes and Jokes $ 50—$ 250
Funny things can happen at work and at home, especially when kids are around to pass comment. We may run your writing in Life's Like That, All in a Day's Work or As Kids See It, or as a short filler. Got a new joke Send it in for Laughter, the Best Medicine. Click here to read more jokes.
Send Us Your Punchline (妙语)
So you think of yourself as a bit of a jokester See if you can come up with punchline to this month's joke...
You Said It
If you'd like to comment on something you saw in Reader's Digest magazine or on this website, this is the place to do it!
Is It Just Me
Can you be humorous about the trials and mysteries of modern life Get it off your chest in 500 words. Click here to read more stories.
44. This passage is written to ________.
A. offer some wonderful stories to readers
B. encourage people to write something
C. show that making money is not difficult
D. remind people that life is full of joy
45. The underlined word “karma”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___.
A. wish B. explanation
C. luck D. imagination
4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 magazine is mainly intended for entertainment.
B. The more words you write, the more money you get.
C. Anecdotes and Jokes isn't paid much attention to.
D. New jokes can be sent in for Life's Like That.
D
One day the employees of a large company in St Louis, Missouri returned from their lunch break and were greeted with a sign on the front door. The sign said: “Yesterday the person who has been hindering (阻碍) your growth in this company passed away. We invite you to join the funeral (葬礼) in the room that has been prepared in the gym.”
At first everyone was sad to hear that one of their colleagues had died, but after a while they started getting curious about who this person might be.
The excitement grew as the employees arrived at the gym to pay their last respects. Everyone wondered: “Who is this person that was hindering my progress Well, at least he's no longer here.”
One by one the employees got closer to the coffin (棺材) and when they looked inside it they became speechless. They stood over the coffin, shocked and in silence, as if someone had touched the deepest part of their soul.
There was a mirror inside the coffin. Everyone who looked inside it could see himself. There was also a sign next to the mirror that said: “There is only one person who can set limits to your growth: it is YOU.”
You are the only person who can revolutionize (彻底改变) your life. You are the only person who can influence your happiness, your realization and your success. You are the only person who can help yourself.
Your life does not change when your family changes, when your friends change, when your boss changes, and when your company changes.
Your life changes when you change, when you go beyond your limiting beliefs, when you realize that you are the only one responsible for your life.
48. 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article is to tell us that ________.
A. the harder we work, the more successful we will become
B. our work and life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others
C. changing our lives is down to ourselves
D. we will have a better future if people do not hinder our development
49. People were speechless when they looked inside the coffin because ________.
A. there was nothing but a mirror inside
B. they could see their own souls inside
C. their closest colleague lay inside
D. what was inside told a great truth
50. Who probably wrote the sign on the front door
A. The company boss.
B. A worker who liked to make fun of others.
C. The director in charge of production.
D. A worker who wanted to teach others a lesson.
51. What can we conclude from the article
A. The employees went to the gym to join the funeral.
B. The lesson the employees learned would influence them greatly.
C. The employees' lives depended on the attitude of their boss.
D. The employees got angry after the funeral.
E
A few years ago, when I was still in high school, I met a wonderful and warm teacher. At that time in my life, there were many changes to adjust to, apart from the usual teenage troubles. My parents had divorced, so my elder brother and I had chosen to stay with my dad. Due to the fact that he was keeping the house, we didn't have to move.
During this time, my teacher took a special interest in me. Being my English teacher, she encouraged my mind to travel to creativity I had long given up. She brought me out of the shell I built.
She became my mother, my older sister, my friend and my teacher. The one thing she couldn't do though was to make me more girly as growing up with only my dad and brother made me a real tomboy(假小子,野丫头).
Sometimes, I would be really immature (不成熟的), especially if she was scoring me less than others on purpose. She knew I could do better than what I was handing in and so pushed me to extend further than limits.
When I finished school and then I was about to leave my hometown, she gifted me a watch that every second, with my pulse, should remind me of the one person who will forever wait and love me without reservation.
Time has passed and our friendship is distant, but in my heart, soul and mind, she is the closest I ever got.
52. The writer and her elder brother chose to live with their father simply because ________.
A. their mother was expecting to have another baby
B. they didn't have to move out of their house
C. they hated their mother remarried
D. they had a 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father
53. How did the writer get along with her studies before she met her English teacher
A. She was hopeless and had given up her studies.
B. She was getting along well with her studies.
C. She had some trouble with her studies.
D. She lacked interest in creativity.
54. The writer behaved herself like a boy because ________.
A. she needed the love of mother
B. she wanted to learn from her father and brother
C. she lived with only men all the time
D. her English teacher didn't care about her
55. What wa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 the watch given by the teacher
A. She considered it to be very useful.
B. She valued it very much.
C. She kept it very well.
D. She wanted to do something later in return for it.
高二英语 第Ⅱ卷
第三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2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Last evening, I went to a teahouse with my best friends Susan. Before the tea was serving, we talked to each other happily. When the waiter came to us with the tea, we didn't see him. Unfortunately Susan raises her hand to comb her hair just when the waiter bent to put the plate on the table. Her hand hit on the cup, and the tea was spattered(溅洒) on her trousers. In my surprise, instead complaining, Susan smiled, “So lucky that it's not on my white shirt, and I can't even clean it.”His words were very inspired. We couldn't foresee what would happen, but looking at it in a positive way could make we always happy.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15分)
现在,照顾老年人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你公司顺应社会需求,适时推出了家用机器人。该机器人的主要功能有:
1. 在固定的时间做饭,时间可按需调整;
2. 陪老人聊天、下棋、做运动等;
3. 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如老人病时,拨呼救电话等。
请根据以上内容写一个发言稿,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大家推荐公司的这一新产品。
注意:
1.词数为100左右;
2.内容可适当发挥,以使行文连贯;
3.短文开头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参考词汇:突出的,显著的 prominent
Ladies and gentlemen, thank you for attending our company's news conference. As you know, 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说明:1、本试卷考察范围为高中生物必修一1-5章。
2、选择题部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优的选项。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甲型H1N1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除病毒外,一切有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D.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3、今春各地报道患有H7N9流感病毒病例若干,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
B.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C.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不能培养H7N9流感病毒
D.H7N9流感病毒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细胞核
4、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D.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5、3月22号是“世界水日”。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导致的水危机日趋严重,研究表明,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下列有关人体内水的途述,正确的是(  )
A.水在病变细胞中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B.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伴随着水的产生
C.冬季植物体内结合水含量相对减少,抗寒能力增加
D.水与细胞的新陈代谢强弱无关
6、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① DNA 甲基绿 红色
②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③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④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如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中肯定含有S元素
B.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C.①过程都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8、关于右图所示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9、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为( )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10、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体内具有遗传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 B.组成元素与ATP相同
C.由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D.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11、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I,II,III)的三种盐溶液中,结果如右图所示。这三种溶液的浓度是 (  )
A.I>II>III B.II>I>III
C.I12、有关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表示腺苷,~表示高能磷酸键,P表示磷酸
B. 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 细胞内ATP与ADP的快速转化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D. ATP含有的能量比葡萄糖多
13、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和脂质都只含C、H、O三种元素
B.糖原和淀粉是动植物细胞内共有的储能物质
C.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有葡萄糖
D.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14、有关呼吸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呼吸中若消耗葡萄糖与产生的酒精摩尔数之比为4:5,则 CO2产生量和 O2的消耗量之比为9:14
B.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消耗的能量全部来自无氧呼吸
C.人体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只能来自有氧呼吸
D.把酵母菌破碎后得到细胞器沉淀物,加入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条件下,能够产生CO2和H2O
15、下列生理活动不能体现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
A.动物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使靶细胞的代谢活动发生改变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C.洋葱表皮细胞放入浓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
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16、下图是某物质的合成和分泌的过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用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到该细胞内,按先后顺序能检测到被标记的细胞器分别是[2]核糖体、[1]内质网、[3]高尔基体
B.该图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若该细胞为浆细胞,则与上皮细胞相比,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的成分更新更快
D.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与图中所示物质相同
17、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C.将线粒体置于清水中,外膜破裂速率远快于内膜
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
1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 B.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
C.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高尔基体 D.溶酶体可消化细胞器碎片
19、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白细胞吞噬病菌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20、某同学拟选择一种半透性的膜材料,用于自制渗透计。他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示意图),对收集到的四种材料甲、乙、丙和丁进行试验,得到了倒置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据图分析,该同学应选择的膜材料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1、如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分压为15时,曲线A→B段将延伸为M2
B.氧分压为0和10时,根细胞呼吸所需的酶有所不同
C.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D.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K+的吸收,曲
线将延伸为M1
22、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定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实验变量(自变量)是(  )
A.制备的系列浓度检测液 B.一定的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C.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D.作物细胞液浓度
23、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③的种类均不相同
B.移植器官往往难以存活与图中①有关
C.b物质的运输方式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而a物质的运输方式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
24、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这样一首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使荷叶呈绿色,荷花呈红色的物质各分布在 ( )
A.叶绿体和细胞质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叶绿体和液泡 D.细胞核和细胞质
25、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右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神经细胞、红细胞、精子细胞都不具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却不断更新
B.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DNA和核糖体
C.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叶绿体,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有机物的合成
D.抑制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27、下列图表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
B.该酶比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该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碱性环境高
D.该酶在作用35min后便失去活性
28、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 ( )
A.①—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②—腺苷
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④—腺嘌呤
29、若右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一定条件下,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失水或吸水
C.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水分不能进出细胞
D.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当溶液浓度乙>甲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
30、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 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 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13分)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图一为糖类的概念图,图二是某种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泛素激活酶E1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E1将泛素交给泛素结合酶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就送往细胞内一种被称为蛋白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整个过程如图二所示。请分析回答:
(1)如果某种单糖A为果糖,则它与葡萄糖缩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的物质①是 。如果某种单糖A经缩合反应形成物质③作为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则物质③是 ;如果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③作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则物质③是 。
(2)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②,其中碱基是尿嘧啶,则形成的物质②是 ,它是构成 (中文名)的基本单位;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④,其中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是 ,④是 。
(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根据图二材料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是 。将该物质在90℃处理5分钟,缓慢降温至最适温度,其活性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需能量直接由
提供。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在人体细胞中共有 种,分子中 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5)细胞内E1、E2、E3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原因是 。
32、(14分)回答下列Ⅰ、Ⅱ两个小题。
I.下图A、B分别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在其上发生的反应;图C为细胞中2种细胞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a~f为气体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A所示反应为 的 阶段。
(2)根据图B所示反应,图B所示的膜是图C中 (填“甲”或“乙”)的膜,图上所示过程能够释放 (填“大量”或“少量”)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需要。
(3)图C中可表示氧气的是 (填字母)。一分子氧气从叶绿体进入相邻叶肉细胞的线粒体中至少穿过 层膜。
(4)在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和 。
Ⅱ.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    。
(2)在12:00左右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此时叶片气孔处于关闭状态的数量 (填“增多”或“减少”)。请比较图中B、C两个点对应的时刻,    时刻叶肉细胞之间的CO2浓度相对较高,    时刻叶肉细胞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相对较大。
(3)研究发现,在其他环境因子相对稳定时,植物根系部位土壤相对缺水是导致气孔关闭的主要因素。请据此推测图中C、D两个点对应的时刻中,    时刻根系部位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
(4)A点的生物学意义是 。
33.(13分)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
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 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
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
② 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
③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时,可以利用CO2可使_______________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 ,而橙色的____________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呈_________色。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 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
② 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序号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结论
装置Ⅱ 装置Ⅲ
1 a________ b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c 不移动 d________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e________ f________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mol/L,而释放的CO2为9mol/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 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把正确选项的符号填到答题卡的答案栏内)
1.下图中不属于交变电流的是(  )
2. 下图是某种正弦式交变电压的波形图,由图可确定该电压的(  )
A.周期是0.01s
B.最大值是311V
C.有效值是220V
D.表达式为u=220sin100πt(V)
3. 如下图所示,两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L,直导线MN垂直跨在导轨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电容器的电容为C,除电阻R外,导轨和导线的电阻均不计.现给导线MN一初速度,使导线MN向右运动,当电路稳定后,MN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运动时(  )
A.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零
B.电阻两端的电压为BLv
C.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CBLv
D.为保持MN匀速运动,需对其施加的拉力大小为
4.如下图所示,空间存在两个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相反且垂直纸面,MN、PQ为其边界,OO′为其对称轴.一导线折成边长为l的正方形闭合回路abcd,回路在纸面内以恒定速度v0向右运动,当运动到关于OO′对称的位置时(  )
A.穿过回路的磁通量为零 B.回路中感应电动势大小为2Blv0
C.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D.回路中ab边与cd边所受安培力方向相反
5.某地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向下,大小为4.5×10-5T.一灵敏电压表连接在当地入海河段的两岸,河宽100 m,该河段涨潮和落潮时有海水(导体)流过.设落潮时,海水自西向东流,流速为2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5 mV B.电压表记录的电压为9 mV
C.河南岸的电势较高 D.河北岸的电势较高
6.两只相同的电阻,分别通过正弦波形的交流电和方波形的交流电.两种交变电流的最大值相等,波形如图所示.在正弦波形交流电的一个周期内,正弦波形交流电在电阻上产生的焦耳热Q1与方波形交流电在电阻上 产生的焦耳热Q2之比等于(  )
A.3∶1   B.1∶2 C.2∶1 D.4∶3
7.一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角速转动,产生交变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e = 10sin 4πt,则( )
A.该交变电动势的频率为2 Hz B.零时刻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
C.t=0.25 s时,e达到最大值 D.在1 s时间内,线圈中电流方向改变100次
8.两金属棒和三根电阻丝如图3连接,虚线框内存在均匀变化的匀强磁场,三根电阻丝的电阻大小之比R1∶R2∶R3=1∶2∶3,金属棒电阻不计.当S1、S2闭合,S3断开时,闭合的回路中感应电流为I,当S2、S3闭合,S1断开时,闭合的回路中感应电流为5I,当S1、S3闭合,S2断开时,闭合的回路中感应电流是:
A.0   B.3I C.6I D.7I
9.如图所示,正弦交流电压U的最大值为311V,负载电阻为100 Ω,若不考虑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则交流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 )
A.2.2 A 311 V B.3.1 A 311 V
C.2.2 A 220 V D.3.1 A 220 V
10.一理想变压器变压比为20∶1,原线圈接入220 V电压时,将副线圈拆去18匝,输出电压为8 V,则该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应为( )
A.495匝 B.1 320匝 C.2 640匝 D.990匝
二.(24分)填空题 (本大题共6空,每空4分.)
11.如下图,图线a是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所产生的正弦交流电的图象,当调整线圈转速后,所产生正弦交流电的图象如图线b所示,线圈先后两次转速之比为 ;两种情况在相等时间内产生的焦耳热之比Qa∶Qb= 。
12.一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做匀角速转动,角速度为240πrad/min ,当线圈平面转动至与磁场平行时,线圈的电动势为2.0 V。设线圈从垂直磁场瞬时开始计时,则该线圈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电动势在s末的瞬时值为_________。
13.如下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距离为d,用导线、电键K与一个n匝的线圈连接,线圈置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变化磁场B中.两板间放一台小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上表面静止放置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小球.K断开时传感器上有示数,K闭合时传感器上恰好无示数.则线圈中的磁场B的变化情况为 (正在增强、正在减弱),磁通量变化率=
三.(36分)计算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题12分.解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如图所示,金属杆ab可在平行金属导轨上滑动,金属杆电阻R0=0.5 Ω,长L=0.3 m,导轨一端串接一电阻R=1 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2 T,当ab以v=5 m/s向右匀速运动过程中,求:
(1)ab间感应电动势E和ab间的电压U;
(2)所加沿导轨平面的水平外力F的大小;
(3)在2 s时间内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Q.
15.发电厂的交流发电机输出电压恒为500 V,输出功率为100 kW。要将电能输送到远处的工厂。设计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为2%,输电线总电阻为20 Ω,用户得到的电压220 V。求:发电厂附近的升压变压器和用户附近的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各多大?(所用变压器都看作理想变压器)
16.(10分)如下图所示,两光滑金属导轨,间距d=0.2m,在桌面上的部分是水平的,处在磁感应强度B=0.1T、方向竖直向下的有界磁场中,电阻R=3Ω,桌面高H=0.8m,金属杆ab质量m=0.2kg、电阻r=1Ω,在导轨上距桌面h=0.2m高处由静止释放,落地点距桌面左边缘的水平距离s=0.4m,g=10m/s2,求:
(1)金属杆刚进入磁场时,R上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2)整个过程中R上放出的热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
1.本试卷分第Ⅰ卷(试题卷)和第Ⅱ卷(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第Ⅱ卷(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试题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设集合A={0,1,2, 3},集合B={2,3,4},则=( )
A.{0,2} B.{1,2,3} C.{2,3} D.{2,4}
2、复数=( )
A.-i B.2i C. i D.-2i
3、函数的定义域为( )
A.(-∞,1) B.(-∞,1] C.(1,+∞) D.[1,+∞)
4、已知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则其普通方程为( )
A.x-y-2=0 B.x+y-2=0 C.x-y-1=0 D.x+y-1=0
5、若实数,则实数的值为( )
A.1 B. C. D.1或2
6、下列哪条曲线可以看成函数的图象( )
7、已知集合A=,集合B=,且,则实数a的值为( )
A.1 B.-1 C.1或-1 D.0,1或-1
8、已知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直线l的方程为x+y+c=0,若曲线C与直线l相切,则c的值为( )
A. B. C. D.0或
9、已知函数,则的值为( )
A.0 B. C.1 D.2
10、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
A.命题“若,则x=1”的逆否命题为假命题
B.若命题p:,则:
C.“x>2”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D.若“” 为假命题,则“”也为假命题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命题:“,”的否定为 .
12、已知p:013、已知集合A={x∈Z|x2-4<0},则集合A中元素之和为 .
14、已知满足{1,2}A{1,2,3,4,5}的集合A的个数 .
15、已知点A的极坐标为(2,),则点A的直角坐标为 .
16、已知全集U=A∪B={1,2,3,5,6,7,8,9},且,则集合B= .
三、解答题(共5题,共46分)
17、(8分)设集合A={1,3,4,5,6,7,8},B={2,3,5,6,8,9},求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
18、(8分)已知集合,;若A∩B≠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9、(10分)已知函数是二次函数,且满足,f(0)=0,求的解析式.
20、(10分)已知函数,,求函数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
21、(10分)已知命题p:,,命题q:,;且为真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