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第 一 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铯(Cs)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属铯的熔点比金属钠高 B.CsOH比NaOH的碱性弱
C.Cs与H2O能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D.碳酸铯难溶于水
2. 已知115号元素原子有七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5个电子,试判断115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A.第七周期第IIIA族????????????? ????? B.第七周期第VA族
C.?第七周期第IIIB族 ? ??? D.第七周期第VB族?
3.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4.考古时常用来测定文物的历史年代,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 )
A.6 B.8 C.14 D.20
5.在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可发生可逆反应:N2(g) + 3H2(g) 2NH3(g) 。下列说法中,表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
A.N2、H2、NH3的浓度相等 B.N2、H2、NH3的浓度不再变化
C.N2、H2、NH3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D.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6.已知氯化铵的电子式 。下列有关氯化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只含有离子键 B.只含有共价键
C.属于离子化合物 D.属于共价化合物
7.卤素单质与氢气都能反应,反应产物是卤化氢(HX),这是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但其反应条件不同,从“黑暗中即可剧烈爆炸”到“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这是其性质的递变性。其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
?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都是双原子分子
?C.电子层数不同??? ??? ? D.卤化氢中卤素都是-1价
8.下列四种X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
A.10℃ 20mL 3mol/L的X溶液 B.20℃ 30mL 2molL的X溶液
C.20℃ 10mL 4mol/L的X溶液 D.10℃ 10mL 2mol/L的X溶液
9.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X>Y>Z>W B.原子序数:Y>X>Z>W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Y>X>Z>W D.金属性:Y>X
10.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11.锗(Ge)是第四周期第 ⅣA 元素,处于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锗是一种金属性很强的元素 B.锗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能
C.锗化氢(GeH4)稳定性很强 D.锗酸(H4GeO4)是难溶于水的强酸
12.已知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 )
A. R B.R  C.R D.R
13.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14.A、B是同周期元素,如果A原子半径比B大,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两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应是A强于B
B.A的气态氢化物比B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C.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应该比B的强
D.用A、B作电极,稀硫酸作电解液,组成的原电池中A极上冒气泡
15.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 )
16.对于A2 + 3B22C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B2) =0.8mol/(L?s) B.v(A2) =0.4mol/(L?s)
C.v(C) =0.6mol/(L?s) D.v(B2) =4.2mol/(L?min)
17.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 ( )
A、与 B、T2O与D2O C、与 D、金刚石与石墨
18.锌跟足量的H2SO4溶液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加适量Na2CO3固体 B.将锌粉换成锌片 C.水 D.CuSO4固体
19.2005年,有科学家称发现了铝的超原子结构Al13和Al14,Al13和Al14的性质很像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主族元素,并用质谱仪检测到稳定的Al13-、Al142+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Al13与卤素原子性质类似,能形成稳定的Al13-
B.Al14与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l14+2HI=Al14I2+H2↑
C.Al13超原子中Al原子间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
D.Al14与ⅡA族元素性质相似,容易失去2个电子 形成稳定的Al142+
20.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第 二 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21. (6分)短周期A、B、C、D 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电子数之和。
(1)元素:A为 B为 C为 。
(2)D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那么D 的原子组成符号为 。D的氢化物的结构式 。
(3)写出AB2的电子式 。
22.(8分)已知元素的电负性和原子半径等内容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面给出1-18号元素中14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Al
B
Be
C
Cl
F
Li
电负性
1.61
2.04
1.57
2.55
3.16
3.98
0.98
元素
Mg
N
(Y)
O
P
S
Si
电负性
1.31
3.04
0.93
3.44
2.19
2.58
1.90
试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给出的数据,可推知元素的电负性具有的变化规律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 (填递增或递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 (填递增或递减)。
(2)元素Y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3)元素电负性数值越大,说明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__(填得电子或失电子)能力越强。
23.(11分)如图为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1)若A为Zn,B为石墨棒,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则A电极名称为
_________,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
(2)若A为铜片,B为铁片,电解质为FeCl3溶液,则作铜片为_____极
(填正或负),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均为铂片,电解质为KOH溶液,分别从A、B两极通入H2和O2,该电
池即为燃烧电池,通入氧气的一极为该电池的__ ____极(填正或负),该电池的总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8分)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有人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试剂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回答问题。
试剂:5%H2O2溶液,10%H2O2溶液,1mol/L FeCl3溶液,MnO2粉末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
(1)方案1: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加入5mL 5%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2—3滴1mol/L FeCl3溶液,待两支试管中产生少量气泡后,将试管A放入5℃水浴中,将试管B放入40℃内。
实验现象:试管________(填A或B)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2:
实验目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向试管A中加入5 mL 5%过氧化氢溶液,向试管中B加入5 mL10%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现象:试管A、B中均有极少量气体缓慢产生。
如何改进实验方案,才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50mLH2O2水溶液中加入2g二氧化锰,
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
示则:A、B、C各点所表示的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H2O2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________。
25、(7分)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
(3)物质X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
(4)2min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发生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第一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同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直接导致了
A.井田制瓦解 B.地主阶级政治力量壮大
C.周王室的统治 D.改革变法时代风潮
2.井田制的本质主要体现在
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D.“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
C.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
D.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发展生产
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A.鎏金术 B.灌钢法 C.水排 D.铸钢法
6..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
B.制瓷、冶矿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
7.“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8. 封建社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
A.“富者”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B.“贫者”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国家支持“富者”兼并土地
9. 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农业经济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大运河的开通 D.纸币的发行
10.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 “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这里的“它”是指( )
A.飞梭 B.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汽轮
12.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13. 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
A.葡萄牙 B.荷兰 C.英国 D.美国
14.最早率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5..新航路开辟后,促使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是由( )
A.陆路——海路 B.地中海区域——大西洋沿岸
C.波罗的海——大西洋沿岸 D.大西洋沿岸——地中海区域
16. 英国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成就是( )
A.飞梭 B.珍妮纺纱机 C.万能蒸汽机 D.安全灯
17.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B.形成了近代的工业管理模式
C.引进了近代先进的生产技术 D.阻止了外国工业品的倾销
18.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巴黎和会外交努力的失败
C.欧洲国家对于面粉的需求增加 D.爱国青年兴起抵制日货运动
19.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上述材料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 )要求
A.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竞争 B.实行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C.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发展资本主义
20.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该企业创办的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D.李鸿章由此转变为民族资本家
21.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历史历史教训是
A生产关系的调整应该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B生产的发展应该以“大跃进“的方式推进
C人民公社化就是好
D经济发展应该“以钢以纲”
22.下面带有转折性意义的历史事件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23.我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在( )
A.台湾 B.北京 C.香港 D.上海
24.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
A.淞沪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汉铁路 D.京张铁路
25.最早提出“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主张的是( )
A.南京临时政府 B.新中国成立以后
C.资产阶级的维新派 D.资产阶级的革命派
第二卷
非选择题
26.(20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7.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了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时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2分)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2分)

28. 材料一: 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内地和西部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中西部占68%。
材料二: 1956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在此期间,国家投资2000多亿元,兴建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西部。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新战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人,其他地区富起来,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沿海地区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帮助内地发展,沿海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中国当代史研究》2001年第三期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建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工业布局的特点。(3分)分析这种布局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②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主要指哪一地区? (2分)这一地区先发展起来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分)
③为了“帮助内地发展”,在世纪之交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2分)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工业化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高度发达的社会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
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大洋洲、非洲 B.欧洲、非洲 C.非洲、欧洲 D.亚洲、拉丁美洲
6.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
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8.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9.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地区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
拉丁美洲
大洋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
2.8%
0.3%
0.7%
2.2%
1.2%
A.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至少50%分布在亚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10.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①日本 ②韩国 ③印度 ④巴西 ⑤古巴 ⑥埃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
11.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12.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13.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1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读人口密度和商业服务范围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从图中可以看到(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大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C.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D.人口密度与商业服务范围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16、图中体现的人口密度与商业中心的关系是(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少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C.人口密度的大小,与商业中心数目无直接关系
D.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17.以下人口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某人去美国旅游 B.某人去美国讲学
C.某人乔迁新居 D.某人去美国留学
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下列关于图中③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温较郊区高 B.地租水平低?
C.道路最畅通 D.商业密度小?
19.该地预备建消防车库和疗养院,应分别建在 (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③和① D.④和③
下图为我国几个城市近年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20~21题。?
20.三城市近郊地区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城市中心地区环境质量差 ②近郊现代农业的兴起?
③近郊大型工业的飞速发展 ④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以下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三城市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
②甲市近郊区人口增长率高于其他两个城市
③缓解了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压力
④近郊区和远郊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是促使该变化产生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下列①②③④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状况,
这些国家是:
A.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 B.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
C.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 D.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
23.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
A.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B.可以减轻人口压力
C.造成人才流失 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24.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黄土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恒河平原
25.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因为:
①城市化进程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③城市有优美的环境 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类型是
A.小麦和玉米混合农业 B.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混合农业
C.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D.牧羊和牧牛混合农业
27.世界上主要的牛肉出口国是
A.澳大利亚 B.新西兰 C.美国 D.阿根廷
28.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种植水稻历史悠久 D.优越的自然条件
29.法国地中海沿岸和我国新疆都出产葡萄,与下列因素最密切的是
A.盆地地形 B.充足的灌溉水源 C.传统的精耕细作 D.特殊的气候
30.关于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相关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中国东部和英国所处自然带相同,农作物品种也相同
B.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小,未来将变得无关紧要
C.自然条件最终决定了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D.东南亚地区种植水稻与其雨热同期的气候有关
二.综合题(共3题,40分)
31.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以及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韩国
1.5
0.6
0.9
尼加拉瓜
3.7
0.6
3.1
中国
1.71
0.66
1.05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其计算方法是________。
(2)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____ ____,属于______ __人口增长模式。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____。
(4)对照表中的数据,韩国、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阶段。由于我国大力开展____ __ __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____ ____模式,
其特征是 。
32读下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1为某城市郊区农来区位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
①粮食产区 ②花卉蔬菜园艺区
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 ④果树林区
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
(2)布局②的理由是
(3)该城市发展到图2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城市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压力及对策。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如果在该城市配置自来水厂、化工厂、钢铁厂、水力发电厂、服装厂,应分别配置在A、B、C、D、E中的哪一点比较合适,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自来水厂应在________,理由________。②化工厂应在________,理由________。③钢铁厂应在________,理由________。 ④服装厂应在________,理由________。⑤火电厂应在________,理由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 客观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国家不再是为特定阶层服务,其存在的意义在于维护和改善当前的制度,使全体国民都能最大限度地从现行制度及改革中获益。秩序一旦崩溃,大多数人都将损失惨重”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A.准确说明了国家的本质属性
B.揭示了国家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C.没有揭示国家的阶级性
D.揭示了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
A.广泛性 B.平等性 C.真实性 D.统一性
3、在我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是公民行使
A.生存权与发展权
B.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C.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4、近年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进行的村委会干部直接选举,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表明
A.我国具有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直接选举是我国选举制度的特色
C.我国公民具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D.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5、民主的发展程度越高,民主的本质就越优越。这一认识
A.错误地认为民主的发展程度决定民主的本质
B.正确评价了民主发展程度与民主本质的联系
C.否认了民主发展程度与民主本质的联系
D.认为民主的本质决定民主的发展程度
6、某市33名选民曾致函市人大常委会要求罢免当地一些不称职的代表资格。这些选民提交罢免函,是符合我国《选举法》规定的,这是公民一发行使权利的的表现。这说明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制度保障
C.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保障
D.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新型的专政
人民群众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工弱势群体的存在,正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话题。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进一步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回答7—8题
7、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弱势群体,主要是在履行
A.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C.政治统治的职能
D.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
8、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弱势群体
①表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②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③反映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④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性措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这表明:
A.劳动者的权利就得以实现 B.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同的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劳动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10、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为人民服务。“服务型政府”这一提法要求政府坚持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对人民负责原则
C.依法治国原则 D.依法行政
11、我国区、县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
A.等额选举 B间接选举
C.直接选举 D.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1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不断拓宽渠道,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合法、负责、理性、有序地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对此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民就应提高自身素质,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
B.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C.公民的政治参与应该依法有序进行
D.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近年来,在检察机关受理的群众举报案件中,署名举报率逐渐提高。举报人之所以大胆署名举报是由于我国检察机关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有案必查,取信于民,对举报线索统一受理,严格保密,从严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违法行为,维护了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据此完成13~14题。

14、上述材料中举报人的行为,从公民监督的渠道来看,属于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信访举报制度
C.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D.舆论监督制度
15、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决定,自2008年10月26日至明年4月30日,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中举办以“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为主题的冬季长跑活动,它们在履行
A.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C.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D.保障人民民主的职能
《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网进行了“群众与基层干部(乡镇干部)”的专题调查,共有9533人参与。据此回答16—17题:
16、“一个好的基层干部应该具备哪些优良作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是,“基层干部要有服务意识,要深入基层,甘作百姓的服务人员”(7193票),占受调查者的75.8%。以上调查说明,公职人员做好工作首先要
A.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B.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D.做好群众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
17、“作为基层干部要廉洁,不清廉不是好官”(7030票),占受调查者的74.09%。基层干部要做到廉洁,首先必须
A.依法行政?????B.严格管理??? C.学会倾听????D.民主决策
18、在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中,农村村民委员会是
A. 基层政权组织 B. 基层自治组织
C. 基层社会组织 D. 基层经济组织
19、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的民主监督方式是
A. 信访举报监督 B. 人大代表监督
C. 网上评议监督 D. 舆论监督
20、人民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
A.党的政策和主张 B.人民的愿望
C.政府的职责和形象 D.宪法和法律
21、权力是把双刃剑。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
A.强化司法机关监督      B.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监督
C.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D.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22、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具有人民自觉认可和拥护的权威是由_ 决定的。
A.政党性质  B.国家性质??  ? C.经济制度 ???D.公民素质
23、正确认识权力,是掌好权、用好权的前提。在我们的国家,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任何人掌权,都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C.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我国国家机构实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4、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下列对基层群众自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主要表现为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国家政权组织
③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④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5、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表现在政府工作中的许多方面,其中在工作方法上的表现是
A.为人民服务 B.求真务实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依法行政
26.2011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期间,某地监狱内设置考点,供来自该市的数十名服刑人员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由此可见
①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 ②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法律制裁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义务的主体,又是权利的主体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在我国,下列公民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18周岁以下的公民 ② 文化水平低,不能行使 ③ 信仰宗教而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公民 ④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8.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政府机关要实施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基于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决策的 。
A.决策权 B.知情权 C.监督权 D.表决权
29.某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在村委会主任选举中,有人出了230万元“买”村官,在金钱的诱惑下,大多数村民将选票投给了出钱多的候选人。这告诉我们:
A.金钱万能,选举需要金钱做后盾
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投票就应该拿钱
C.必须加强立法和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D.必须不断提高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质,珍惜自己的权利
30.下列关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反映民意 ②利于决策者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助于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A.①②③④???????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II卷 主观题 (共40分)
三、简答题(20分)
四、论述题(20分)
32、2012年初,S市市委市政府对该市经济发展提出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市政府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并组织数千名干部下基层,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为改善民生,推出了十八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履职能力,举办专门辅导讲座;为审慎行使权力,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建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上述举措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一季度该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并联系材料,说明J市是如何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103=30分)
1.=( )
A. B. C. D.
2.时钟经过一小时,时针转过的弧度数为 ( )
A. rad B. rad C. rad D. rad
3.已知角的终边过点,则的值为( )
A. B. C. D. 2
4.若,则在( )
A.第一、二象限 B.第一、三象限
C.第一、四象限 D.第二、四象限
5.已知,且,则的值是( )
A. B. C. D.
6.函数y=的最小正周期是 ( )
A. B. C.2 D.4
7.已知,与的夹角为,则等于( )
A. B. C. D.
8.要得到的图像,只需要将函数的图像( )
A.向左平移个单位 B.向右平移个单位
C.向左平移个单位 D.向左平移个单位
9. 若动直线与函数和的图像分别交于两点,则的最大值为( )
A.1 B. C. D.2
10.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下,此函数的解析式为 ( )
(A) (B)
(C) (D)
二、填空题(54=20分)
11. 已知,,且与共线,则。
12.函数的单调减区间是
13.若,若与的夹角为钝角,则的取值范围是
14. 设,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15.函数,的最大值等于
三、解答题
16.已知,且为第三象限角,求及的值。(6分)
17.已知,计算 的值(6分)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和点,其中,若,求得值。(8分)
19.已知向量为非零向量,且
(1) 求证:
(2) 若,求与的夹角。(10分)
20. 已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最小值为,图像过点
(1)求的解析式
(2)求满足且的的集合 。(10分)
21.已知函数,求:
(1)的最小正周期;
(2)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取得最值时的值。(10分)


说明: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时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第1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是正确的,选项不全且无错的得2分。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表中。)
1.若已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v0的方向及它受到的恒定的合外力F的方向,图a、b、c、d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其中正确是的( )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必然变化
B.速度变化的运动必然是曲线运动
C.加速度恒定的运动必然不可能是曲线运动
D.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然是曲线运动
3.洗衣机的甩干筒在旋转时有衣服附在筒壁上,则此时( )
A.衣服受重力,筒壁的弹力和摩擦力,及离心力作用
B.衣服随筒壁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筒壁的弹力提供
C.筒壁对衣服的摩擦力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
D.筒壁对衣服的弹力随着衣服含水量的减少而增多
4.在一次汽车拉力赛中,汽车要经过某半径为R的圆弧形水平轨道,地面对汽车的最大静摩擦力为车重的0.1倍,汽车要想通过该弯道时不发生侧滑,那么汽车的行驶速度不应大于( )

5.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形轨道的内侧运动,经过最高点而不脱离轨道的临界速度值是v,当小球以2v的速度经过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值为( )
A. 0 B.mg C.3mg D.5mg
6.使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可采取的方法是( )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保持不变
B使两物体间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C使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1/4,距离不变
D使两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1/4
7、下列情形中,哪些能求得地球的质量:( )
A、已知地球的半径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已知近地卫星的周期和它的向心加速度
C、已知卫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行周期
D、已知卫星质量和它的离地高度
8.三个人造地球卫星A,B,C在地球的大气层外沿如图所示的
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mA=mB <m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速度大小关系VA > VB = VC B.周期大小关系TA〈TB = TC
C.向心力大小关系FA = FB < FC
D.轨道半径和周期关系
9.地球同步卫星离地心距离为r,运动速率为v1,加速度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2,第一宇宙速度v2,地球的半径为R,则  ① ②  
③ ④  以上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① B. ② C.③ D.④
10.如图所示的两个斜面,倾角分别为37°和53°,在顶点两个小球A、B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分别向左、向右水平抛出,小球都落在斜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B两个小球平抛运动时间之比为( )
A.1:1 B.4:3 C.16:9 D.9:16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游泳运动员,以恒定的速率垂直河岸横渡。当水速突然增大时,对运动员横渡经历的路程将_________,时间将____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1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物体将做______________运动。
13、小球A由斜槽滚下,从桌边缘水平抛出,当它恰好离开桌边缘时,小球B也同时自由下落,闪光频率为10Hz的闪光器拍摄的照片中B球有四个,像间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单位为cm,如图所示,两球恰在位置4相碰。
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 = m/s2。
计算A球离开桌面时的速度 V0 = m/s。
14、两颗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它们的质量之比是 1∶2 , 轨道半径之比是3∶1, 则它们绕地球运行的线速度之比是_________; 它们的向心力之比是___________
15、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变轨前相比,轨道半径 .向心加速度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三、计算题 (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把一小球从离地面h=5m处,以v=10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求:(1)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小球落地点离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3)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17.如图所示,一光滑的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放在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某一速度冲上轨道,当小球将要从轨道口飞出时,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则小球落地点C距A处多远?
18.无人飞船 "神洲二号"曾在离地面高度为H=3.4×1O5m的圆地轨道上运行了47h,求在这段时间内它绕行地球多少圈? (地球半径R=6.37×106m,重力加速度g=9.8m/s2)

19. 金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0.95倍,质量是地球的0.82倍,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多大?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大?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对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豌豆是严格的闭花传粉植物
C.豌豆在杂交时,母本不需去雄
D.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植株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
A.1/4    B.1/6 C.1/8 D.1/16
3.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
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
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D.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
4.如下图表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3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苯丙酮尿症(两种病独立遗传)的儿子,预测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
A.9/16     B.3/16 C.2/3 D.1/3
5.已知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人群中的概率为1/200。现有一表现型正常的女人,其双亲表现型均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该女人和一个没有亲缘关系的男人结婚。试问,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  )
A.1/1200 B.1/9 C.1/600 D.1/6
6.用纯种高茎黄子叶(DDYY)和纯种矮茎绿子叶(ddyy)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1植株及其上结出的种子中能统计出的数据是(  )
A.高茎 黄子叶占3/4 B.矮茎 绿子叶占1/4
C.高茎 黄子叶占9/16 D.矮茎 绿子叶占1/16
7.现有甲、乙两株豌豆,甲为黄色豆荚(AA)、黄色子叶(BB),乙为绿色豆荚(aa)、绿色子叶(bb),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由于害虫导致乙的雄蕊被破坏,通过杂交后,乙所结的种子再种下去,则长出的植株所结豌豆的豆荚及子叶表现型之比分别为(  )
A.绿∶黄=1∶0 黄∶绿=3∶1
B.黄∶绿=1∶0 黄∶绿=3∶1
C.黄∶绿=3∶1 黄∶绿=3∶1
D.黄∶绿=1∶0 黄∶绿=9∶3=3∶1
8.豌豆种皮的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现将F1(杂合子)种植并连续自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F1植株上所结种子的种皮全为灰色
B.F1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子叶基因型有三种
C.F2植株上所结种子的种皮灰色∶白色=3∶1
D.F2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子叶基因型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
9.一株纯种黄粒玉米与一株纯种白粒玉米相互授粉杂交,比较这两个植株种子发育中的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结论是(  )
A.胚的不同,胚乳细胞的相同
B.胚的相同,胚乳细胞的不同
C.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都相同
D.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都不相同
10.基因A、B、C分别控制酶Ⅰ、酶Ⅱ、酶Ⅲ的产生,这三种酶共同作用可将一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X物质Y物质黑色素。若两亲本基因型均为AaBbCc,则子代中能正常合成黑色素的个体的几率是(  )
A.1/64 B.3/64 C.9/64 D.27/64
11.下列现象是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共有的是(  )
①DNA复制一次;②着丝点的分裂;③最终产生两个子细胞;④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⑤能进行非同源染色体组合;⑥有染色体、纺锤体的出现。
A.①②⑤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⑥
12.血友病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庭中传递的顺序是(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13.下图表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过程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B.b过程细胞数目不变
C.c过程不发生细胞融合 D.a过程中不含染色单体
14.人类中的Klinefelfer综合征表现为中间性别,其性染色体为XXY。若患者的性染色体异常为父方引起,则是因为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  )
A.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B.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
C.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D.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
15.某夫妇的一方表现正常,另一方是色盲。子女中女儿的表现型与父亲相同,儿子的表现型与母亲相同。由此可推出母亲、儿子、父亲、女儿的基因型依次是(  )
①BB;②XBXB;③Bb;④XBXb;⑤bb;⑥XbXb;⑦XBY;⑧XbY。
A.①③⑤⑤ B.⑥⑧⑦④
C.④⑦⑦② D.②⑦⑧②
16.如图为舞蹈症家系图,若图中7和10婚配,这对夫妇生一个患舞蹈症孩子的概率为(  )
A.5/6 B.3/4 C.1/2 D.1
17.下列各组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是(  )
A.人的神经元、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
B.人的初级精母细胞、男性肝细胞
C.人的肝细胞、男性成熟的红细胞
D.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人的第一极体
18.下列有关父方、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父方、母方的染色体分别移向一极
B.父方、母方的染色体之间任意发生互换
C.父方、母方的染色体在两极是自由组合的
D.配对的染色体彼此分离,而互换的染色体移向一极
19.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调查某一城市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M,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为N,则该市妇女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分别为(  )
A.大于M、大于N B.小于M、大于N
C.小于M、小于N D.大于M、小于N
2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因而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B.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等位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21.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的DNA分子数与基因数相同
B.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
C.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大致相同
D.每个基因的长度相同
22.如下图所示,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
2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两条子链(  )
A.是DNA母链的片段
B.与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与DNA母链相比,一定有所变化
D.与DNA的两条母链分别相同
24.一个基因平均由1×103个核苷酸对构成,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生殖细胞内的DNA合计约有7×109个核苷酸对,因此每条染色体平均有基因的个数是(  )
A.3.5×106 B.3.5×105 C.7.0×105 D.1.4×106
2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发生转化的细菌和含转化因子的细菌分别是(  )
A.R型细菌和S型细菌 B.R型细菌和R型细菌
C.S型细菌和S型细菌 D.S型细菌和R型细菌
26.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物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但不是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没有DNA的生物,也就没有遗传物质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27.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B.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使R型菌转化的因素
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28.从分子水平鉴定物种可以依据(  )
A.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结构
B.DNA分子中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C.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D.DNA分子中含氮碱基的排列顺序
29.某双链DNA分子含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该DNA在连续复制时,对所需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第一次复制时,需要(m-A)个
B.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2(m-A)个
C.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2n-1(m-A)个
D.不论复制多少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等于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数目
30.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每空2分,共10分)控制鸡腿有无毛的遗传因子为A或a,控制鸡冠形状的是遗传因子B或b。现有两只公鸡甲与乙,两只母鸡丙与丁都是毛腿豌豆冠,它们交配产生的后代,性状如下表
亲本
子代性状
①甲×丙
毛腿豌豆冠
②甲×丁
毛腿豌豆冠
③乙×丙
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
④乙×丁
毛腿单冠、光腿豌豆冠
(1)甲、乙、丙、丁四只鸡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___。
(2)第一组子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第二组子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第三组子代中毛腿豌豆冠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第四组子代中毛腿单冠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
32.(每空1分,共10分)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四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个图表示的细胞分裂顺序是________。
(2)甲图表示____________分裂____________期
(3)乙图表示____________分裂____________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细胞。
(4)丙图表示____________分裂____________期。
(5)丁图表示____________分裂____________期。
33.(每空2分,共12分)用某生物的一个DNA分子和标记放射性同位素3H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以及所需能量复制子代DNA分子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除上述DNA复制所需的条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NA分子的____________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____________保证了复制准确进行。
(3)复制出的第一代中的一个DNA分子中,含有3H的链有____________条;在这代DNA分子中,含3H的链的碱基序列相同吗?____________。
34.(每空2分,共8分)下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皮肤中无黑色素)的遗传系谱,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
(1)该病是由 性基因控制的。(写显性或者隐性)
(2)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儿子为白化病患者,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3)Ⅱ3是杂合体的机率是 。
(4)Ⅲ是白化病的概率是 。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考试说明 本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第一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 满分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 —Excuse me, sir, ________
—I’d like a cup of coffee and two pieces of bread.
A. what do you want? B. may I have your order?
C. this table is reserved. D. I would like to serve you.
2. Mrs.Wang has____8-year-old daughter who has ____ gift for dancing and singing.
A. a;a B. an;the C. an; a D. the;a
3. The company was named Gates Hall ______ a man named James Gates.
A. in need of B. in search of C.in praise of D.in memory of
4. I told Sally how to get here, but perhaps I ______for her.
A. had to write it out?????????? B. must have written it out
C. should write it out???? D. ought to have writte it out
5. She ______to them about her age in order to get the job.
A. lay?????????? B. laid?????? C. lied????????? D. lain
6. The reason for his success is ______ he worked very hard.
A. why B. that C. whether D. how
7. —Have you heard the story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No. When and where does the story ______ ?
A. take up B. take on C. take place D. take off
8. She ______have stopped her work halfway.
A. ought to not?????????????? B. ought not to??
C. not ought to?????????????? D. does not ought to

10. ---I think it’s going to be an argument.(争论)
---Yes, it could be.
---I wander ______we can do .
A.what B .how C. when D. whether
11. Word came ______ our duties would be changed.
A. that B. which C. whether D. when
12. He could see the tall chimneys(烟囱) of the factory ______.
A. from distance B. in distance C. in the distance D. to a distance
13.In the end I lost my_______ and shouted at her
A.diet B.manner C.benefit D.patience
14. Why not get some work experience first ______ go straight on to university?
A. other than B. rather than C. more than D. less than
15. ______ the ancient Egyptians built the pyramids puzzled people for centuries.
  A. Whether B. What C. How D. Where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s darkness fell, hundreds of people in the Swiss village left their houses. They were looking 16 at the mountain top in the distance. It was covered with ice and snow beautiful but 17 .
The huge mountain is called Matterhorn. The mountain climbers had 18 the top,using the southern route(路线). But no one had ever 19 to try a winter climbing up the northern route. But now one man was daring(敢) to try the 20 route. He was Walter Bonatti, a great mountain climber from Italy.
For two days he had climbed. The village people had 21 him anxiously(担心地). Now they were waiting to see his 22 . If he planned to 23 the next day,he would light a green signal. A red light would mean that he gave up.
A tiny green light 24 high on the mountain side. Bonatti was not giving up!The people 25 .
The next day he 26 his way upward(向上). He was so lonely and so 27 !But he would not give up. Again that night he lit the 28 light.
In the morning, Bonatti 29 up. He could not see the top,but he knew he was 30 there. Though the climb was painful,he moved up.
Bonatti had spent months 31 for the climb. Was the training enough? Did he have the strength and 32 to climb to the top?
He was 33 at the top!News about his victory(胜利) was radioed to the world.
The trip 34 the northern route was hard. However, He was warmly welcomed in the village. He had done the “ 35 ,” and would be well remembered as a climber forever.
16. A. eastward B. forward C. down D. up
17. A. special B. dangerous C. attractive D. small
18. A. swim B. passed C. reached D. rushed
19. A. allowed B. taken C. thought D. dared
20. A. difficult B. small C. same D. easy
21. A. surrounded B. terrified C. watched D. helped
22. A. face B. leg C. flag D. signal
23. A. take out B. go on C. give up D. throw away
24. A. appeared B. showed C. disappeared D. ran
25. A. laughed B. cheered C. jumped D. shouted
26. A. continued B. started C. stopped D. led
27. A. sleepy B. excited C. tired D. happy
28. A. yellow B. blue C. green D. red
29. A. woke B. almost C. only D. surely
31. A. training B. listening C. planning D. asking
32. A. courage B. time C. money D. wish
33. A. finally B. gradually C. officially D. slightly
34. A. in B.up C. along D. to
35. A. necessary B. important C. unimportant D. impossible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请阅读下列短文,并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A long time ago, there was a seed and because he was only a seed, nobody noticed him. Thus, feeling inferior (低级的), the seed gave no importance to his existence (存在). Then one day, a wind picked him up and threw him on an open field in the sun. Later, he was given rain. Years later he saw a traveler sitting by his side. "Thank you God for this. I really need some rest," he heard the traveler say.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the seed quickly asked. He thought the man was making fun of him. No one ever spoke to him like that. "Who just spoke?" the shocked man asked. "It is me. A seed." "A seed?" The man looked at the big tree. "Are you joking? You are not a seed. You are a big tree!" "Really?" "Yes! Why else do you think people come here?" "What do they come here for?" "To feel your shade (树阴)! Don’t tell me you didn’t know you had grown over time." A moment passed before the traveler’s words brought him pride. The seed thought and smil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 life. The years of torture (折磨) by the sun and the rain finally helped him grow up. "Oh! That means I’m not a little seed anymore! I was actually born to make people feel comfortable. Wow! That’s great!"
36. The seed didn’t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his existence because ______________.
A. nobody looked after him
B. he was thrown into the open air
C. he can’t not grow up
D. he didn’t believe in himself
37. The traveler sat by the seed’s side to _____________.
A. escape from the rain
B. thank God for offering him a tree
C. have a rest and enjoy the shade
D. talk with the big tree

39. The author’s purpose of writing the passage is to ________.
A. tell us a very interesting story
B. praise the seed for his strength
C. teach readers a lesson: don’t laugh at others
D. tell us that we should never lose hope
40 Where does the passage most probably come from?
A. A history book. B. A science book. C. A story book. D. A guide book.
B
Teenagers in England do much the same as children in America do. They enjoy sending messages by their mobile phones and they also like swimming, listening to the latest music, watching TV and surfing the Internet.
How do teenagers in England spend their free time and holidays? Let’s follow Sally, a British teenager, and spend five days with her during her school holiday.
Day One
After breakfast, Sally’s mother went out and left her alone at home. She checked her mobile phone during lunch —one of her friends sent her a message early in the morning. Dinner was at 6:30 p.m. After that, she finished her English home-work. Then she surfed the Internet.
Day Two
Sally and her mother paid a visit to their friends and went swimming together. Later, they went shopping for clothes and books, and had dinner in a restaurant.
Day Three
She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with her mother to buy fish and chips for lunch as well as some pens. After she got back home, she spent the next few hours surfing the Internet and watching TV.
Day Four
She surfed the Internet. Her mother took her out for lunch before she went to work. She then read stories after lunch.
Day Five
She woke up at 2 p.m., and so did her mother. They went to a park. Her mother met some friends there. When they got home, it was already time for dinner. Afterwards, she did her homework until 10 p.m.
41. When did Sally do her homework?
A. In the morning. B. In the afternoon.
C. At lunch time. D. In the evening.
42. Sally and her mother went shopping again to buy __________.
A. food for lunch and pens B. some books and pens
C. some fish and clothes D. food and books
4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hings did Sally do on Day Four?
A. She went swimming. B. She went out for breakfast.
C. She read books. D. She went shopping.
44. How many times did Sally and her mother meet their friends during the five days?
A. Once. B. Twice. C. Three times. D. Four times.
4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________.
A. a park is the best place to meet a friend
B. parents shouldn’t leave teenagers alone at home
C. teenagers don’t usually do their homework during their school holidays
D. surfing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eenagers’ lives
C.
Today, when a man steps on to the moon, or something new and important happens, the world learns about it immediately. What did the newspapers say about that first flight in 1903? Strangely enough, they said hardly anything about it at all. There are only a few reports about it in the papers. These reports said very little. Some of the things they said were not even correct.
In 1904 the Wrights built a second machine. They called it “Flyer No. Two”. They invited some reporters to a field near Dayton to watch them fly. Unfortunately, there was some mechanical(机械的) trouble with the plane and it did not fly at all that day. The newspapermen went away. They were disappointed and did not come back. The Wrights went on with their work. In 1905, they built an even better machine, “Flyer No Three”. They were able to stay upon the air for half an hour and more in the machine. Farmers and travelers on the road around the Dayton often saw them flying, but when three people told newspapermen about it, they refused to believe them.
The Wrights offered “Flyer No. Three” to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The government was not interested. They seemed to think the Wrights wanted money in order to build a plane. They did not understand the Wrights had already done this, and flown it as well. Experts were still saying that mechanical flight was impossible. At the end of 1905, the two brothers took their planes to pieces. The parts were put into a huge wooden box. It seemed nobody was interested.
46. The reporters were disappointed in 1904 because________.
A.the Wrights did not invite them
B.the plane could not stay long in the air
C.the plane did not fly at all that day
D.they had wanted to see a better machine
47. The U.S. government could not understand that________.
A.the Wrights had already built a machine that could fly
B.experts still thought flight was impossible
C.the Wrights wanted more money to build an airplane
D.“Flyer No. Three” was now in a wooden case
48.The Wrights took their plane to pieces because________.
A.they planned to go to Europe
B.nobody was interested
C.the government didn't give them any money
D.the newspapermen didn't report their flights
49.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Flyer” mean?
A.Pilot. B.Drive. C.Plane. D.Kite.
5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Today, people are very interested in new things.
B.People in the past talked little about new things.
C.Reporters are now as interested in new happening as in the past.
D.People in the past even told each other wrong things.
D
When Albert Einstein was young, he was a quiet child who spent much of his time alone. He was slow to talk and had difficulty in learning to read. ???? When Albert was five years old, his father gave him a compass (指南针). Albert was filled with wonder when he discovered that the compass needle (针) always pointed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north. He asked his father and uncle what caused the needle to move. ???? Their answers were difficult for Albert to understand. Yet he spent a lot of time thinking about them. He said later that he felt something must be behind things. ???? Albert did not like school. The German schools of that time were not pleasant. Students couldn’t ask questions. Albert said he felt as if he were in prison. ???? One day Albert told his uncle Jacob how much he hated school, especially mathematics. His uncle told him to solve mathematical problems by pretending to be a policeman. "You are looking for someone," he said, "but you do not know who he is. Call him X. Find him by using your mathematical tools." ???? Albert learned to love mathematics. He was studying the complex math of calculus (微积分学) while all his friends were still studying simple math. Instead of playing with friends he thought about things such as "What would happen if people could travel at the speed of light?". ???? Albert wanted to teach math and physics. He graduated with honors, but it was a pity that he could not get a teaching job.
51. According to Paragraph 2, we can learn that Albert Einstein ________.
A. was interested in the compass B. wanted to be a great scientist
C. was not clever enough D. didn’t like thinking by himself
52. Why did Albert Einstein hate school? ???? A. He couldn’t play with his friends there.
B. Students were not allowed to ask questions. ???? C. The schools were small at that time. ???? D. He had to learn mathematics that he didn’t like.

54.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 A. Einstein became a mathematics teacher after graduation
B. Einstein gradually loved mathematics with his uncle’s help
C.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like working as a policeman ???? D. Einstein liked playing with other children
55.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A. How Albert Einstein studied in school.
B. Something about Albert Einstein’s early interests.
C. Something about the young Albert Einstein.
D. Why Albert Einstein learned more than his classmates.
高一年级 英语期中考试测试题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15分)
第三部分:(共两节,满分15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 (共5小题,每小题1分)
根据下列各句句意及所给单词的汉语提示, 写出各单词的正确形式。
We were near the ________(边界)between France and Germany.
I will send one thousand lucky stars to you and let the good luck ________(围绕)you
There are many _______ (理论) about the origin of life.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smoking is _______ (有害的) to our health.
Do you want your vegetables cooked or________(生的)?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10分)
在最近的一次主题为“中学生上网”的班会上,同学们对上网的利弊争论不休,
不能统一。作为班长,请你根据下列信息,做出总结。
大多数同学
少数同学
1.提倡课余时间上网
1.上网可以,但必须限时
2..网络使我们交流方便,可获得国内外最新消息
2许多人上网时玩游戏而不是学习.
3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3.个别同学甚至为了上网而逃学
注意:发言稿的开头已给出,不计总数。 词数:100左右
Attention,please!I’m going to give you a summary of today’s discussion
about going online.





总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词语。(4分)
①fù 盛 ②寒xuān ③sǔn 头
④崔wéi ⑤怜mǐn ⑥ guàn 洗室
⑦性格执niù ⑧zhǔ 清沙白
2。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
小说的基本要素是情节、 、 ,其核心是 《老人与海》塑造的古巴老渔夫 (人名)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
白居易,唐代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上主张“ __,_____”。
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
⑴ 丛菊两开他日泪, 。
⑵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⑶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⑷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
(5)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6) ,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8)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
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
⑶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
⑷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便宜
二、课内阅读(24分)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6分)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⑴宝玉初见黛玉感觉她“与众各别”,这是因为宝玉看到的是黛玉超凡脱俗精神的气质,这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是什么? 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分)

⑵《红楼梦》中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形神兼备,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选文中举例说明。(3分)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10分)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
⑴“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句中的“如此”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⑵“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一句的意思是什么?(2分)

⑶文中画线的句子能否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放着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为什么?(3分)


⑷“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2分)

8.阅读下面的《蜀道难》选段,按要求答题。(4分)
噫戏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⑴诗的开篇连用两个叹句,其用意是什么?(2分)

⑵诗人借助艺术想象,运用夸张、衬托手法,极写山势高危,请选择一个方面加以分析。(2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⑴“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空”字含义丰富,请加以分析。(2分)




三、课外阅读(12分)
10.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1.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8分)
山 窗 下
杨 牧①
①记忆里有许多青山。
②山涧的悠冷,瀑布的激越,手掌大的绿叶,粉颊似的红花。从一座深山走出来的那种失落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的惆怅,惟啼鸟知晓。
③有一天下楼推开后院的纱门,迎头是一阵寒雨;那时我正想步行去校园听音乐会。马路一片湿寒,雪融了以后,春天正蹑足行来,西边的教堂正有人在唱诗,不知道他们在赞美什么。也许是赞美一千个湖泊,也许是赞美一万重青山,也许是哭泣,也许是平凡的忧郁而已。
④有一次驱车东下去芝加哥,黄昏时分过一条小河,石桥下是蓊郁的树木,那时还是秋深时节,红叶在暮光里罩着一重白雾;桥边立了一块木牌,写道“野狼河”,一份孤寂蛮荒的情调。等我从芝加哥回来的时候,重过“野狼河”,心里撞击的感觉却轻得多,我几乎忘了第一次经过“野狼河”时的恐惧和寂寥。生命原是可以改变的,情景的感觉更可以改变。每一秒钟我们都在汲取天地的新印象,也在摧毁旧有的印象。
⑤后来我几次听见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②,都很自然想到黑夜的寒风、细雨和院子里等待抽芽的两棵大榆树。我现在来记述这些,来纪念这块土地。一年来的默想,使我觉悟到原来异乡风月、春秋、风雪使我惊讶的,不仅是那种陌生的满足而已,而是对于另一块土地、另一段岁月的回忆和思念。这使我想起二十岁那年,初从一位剑桥毕业的英国先生读希腊悲剧的那回事。那是有一年的秋天,冷沁的上午,我们读到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当那位先生高声念到俄狄浦斯王目盲后的呼唤——啊命运,命运!——我仿佛是一刹那被造物拍醒。现在我才了解,那原来也不是文学或古典的力量,那是记忆的力量,一切悲惨的想象确实在一瞬间被诗句剥得坦然,鲜血淋漓。最近再读希腊悲剧,感受便已经不同了。
⑥这是失落了什么呢?抑是获得了什么呢?岁月和路程把心灵磨得苍老;思维和沉默把万重青山抹上一层白雾,盖上许多可怕的声响。有一位批评家说福克斯的小说是荒凉的,带着号角的声响。——其实生命整个都相当荒凉,带着号角的声响。
⑦而人的思想每分钟每秒钟都在错乱,都在转变;有时自以为定型了的浪涛,也会像梦魇一般化为暴雨,像暴雨似的卷来。若是你曾经独自在家乡一条熟悉的山路里行走,若是你曾经想过到深涧里去洗濯你的身体,若是你曾经为一片漂流在谷底的败叶悲悼,你驻足哀伤,忽然一场暴风,你逃到一个山洞里等待天晴——你若也曾经有过那种经验,你就会觉得生命的充实和空虚。
⑧生命的充实和空虚原是不容易说清楚的。冬天的时候,假期里,爱荷华城静极了,有一天中午,我在门口等一位教授接我去他家参加圣诞餐会。那时是十一点半,雪已经下了三个钟头了,我推开门时,雪仍在下,街上静得没有一丝声音,路上铺着一条厚棉絮,没有汽车,没有行人。雪无声地落,覆盖在一切物体上,小学校的体育场,河岸的树林,都静默得像死亡。我那时就说不出那种死寂到底应该是自然万物的充实抑是自然万物的空虚。我甚至不知道那种死寂到底应该是一种静谧抑是另一种嘈杂——这正和我小时候看海一样。
⑨你能够说大海是喧哗的吗?即使你站在沙滩上,你听见大海的喧哗吗?也许你什么也没听见,也许那隆隆的幻象只是你心灵的冲击,也许是爱的呼唤,也许是憧憬的翻腾……
⑩我只知道记忆里有许多青山,通过了时间和空间的迷雾,不知道失落了或获得了什么。我不能不低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③。
(节选自《叶珊散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杨牧:台湾作家,笔名叶珊。②《第五交响曲》:以命运为主题。③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出自唐朝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怜”意为“爱”。
⑵第⑤段写到几次听见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有何目的?(2分)
答:

⑶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意在悲叹“人生无常”、“人生如梦”,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4分)
答:

四、作文(40分)
12 请以“微笑是人生的一缕阳光”为话题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