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下专题复习四:20世纪以来的国际格局与政治、经济变迁 题件(3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九下专题复习四:20世纪以来的国际格局与政治、经济变迁 题件(3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专 题 复 习
●下册●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的国际格局与政治、经济变迁
目录
知识网络
02
专题解读
01
知识链接
03
典例演示
04
深入思考
05
专题集训
06
专题解读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帝国主义内部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埋下了隐患,并最终导致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面对新崛起国家的野心与诉求,老牌殖民帝国试图依靠传统影响力,继续维持世界殖民体系的现状。
世界大战改变了大国力量的对比,使得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经历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
的雅尔塔体系、苏联解体等演变后,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格局的深刻演变既是大国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直观体现,同时也是促使大国在道路选择、制度创新等方面作出各种不同的抉择的决定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在苏俄的建立、新经济政策的推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等等,这一系列选择无不深刻地影响着20世纪以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知识网络
20世纪以来的国际格局与政治、经济变迁
20世纪以来的国际格局与政治、经济变迁
知识链接
比较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 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导火索:_________________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
①1929—1933年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②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一、两次世界大战
萨拉热窝事件
经济大危机
续表
比较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交战双方 ______________VS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VS
_______________
起止时间 _________ —________年 1939—__________年
同盟国集团
协约国集团
轴心国集团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1914
1918
1945
续表
比较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 (1)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2) 全面爆发:1939年,德国突袭________(白色方案)
(3)规模扩大:1941年,德国进攻_______(巴巴罗萨计划)
(4) 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美国国耻日),日本偷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爆发,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
波兰
苏联
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
比较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 (2)重要战役(转折点):1916年发生在法国的__________战役,被称为“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说明了战争的血腥和残酷 (5) 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签署的《_____________》,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6) 转折点:1943年2月结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反攻:1944年6月的_____________,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盟军合作的典型)
(8) 协调:1945年2月,苏联、美国、英国三国首脑召开________________;7月,波茨坦会议召开
续表
凡尔登
绞肉机
地狱
屠场
联合国家宣言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诺曼底登陆战
雅尔塔会议
比较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过 (3)结束:1918年11月,__________宣布投降 (9) 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4月,苏军对柏林开始了最后的攻坚战(柏林战役);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0) 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续表
德国
比较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 局 1918年,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1945年,以轴心国集团的失败告终
性 质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
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
动的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人民的__________战争
续表
反法西斯
比较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影 响 (1)世界大战对人类而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资源消耗,是一场深重的灾难
(2)战后国家实力的此消彼长导致新的世界格局的出现
启 示 (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人类要团结一致面对共同的困难,坚决捍卫和平的成果
(4)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续表
二、世界格局演变
比较项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主要会议 __________ __________
操纵国 英国、法国、美国 美国
主要条约 《______________》(《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 《__________》
1.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短暂和平)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条约
九国公约
续表
条约内容 (1)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2)经济: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3)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4)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5)军事: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
(6)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2)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续表
被打压
的国家 德国、中国 日本、中国
实质 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国的基础上重建欧洲、西亚、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实现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被瓜分)
新秩序 __________体系
(重建欧洲、西亚、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__________体系(重建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
凡尔赛
华盛顿
续表
影响 (1)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根本矛盾,从而为二战埋下了伏笔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维持世界的相对和平)
冷 战 知识点 内容
背景 (1)二战后,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2)二战后,__________力量也逐渐壮大,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东欧一些国家跟随苏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3)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开始 1947年,_______________的出台(政治措施)
美国
苏联
杜鲁门主义
冷 战 知识点 内容
重要步骤 1947年,实施马歇尔计划(经济措施)
欧洲冷战
对峙局面
基本形成 德国分裂: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续表
冷 战 知识点 内容
对峙(全面对抗) 成立两大军事集团,即1949年成立的以美国为首的
__________(仍存在)和1955年成立的以苏联为首的
__________(现已解散),使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军事措施:冷战进入全面对抗阶段)
结束 1991年,__________(华约解散)
两极
格局 形成 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双方敌对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两极格局瓦解
续表
北约
华约
苏联解体
北约
华约
3.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政治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稳定)(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2)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主要力量: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联盟或国家
(3)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综合国力(经济实力)
(4)中国应对策略:维持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4. 发展与挑战
协调支柱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政治和经济)
发 展 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挑 战 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过快增长、粮食问题尖锐、生活质量差异等
中国策略 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典例演示
【典例】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美、苏都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实际上双方之间的秘密接触不断,努力把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危机最终和平解决,并促使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这说明当时 (  )
A. 多极化趋势得到显著加强 B. 美苏关系实现了全面和解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两极对抗与妥协同时并存
【答案】D
【分析】根据所学的美苏冷战的知识可知,冷战期间美苏两极对抗态势明显,再由材料“实际上双方之间的秘密接触不断”“危机最终和平解决”可知,当时双方也有妥协,两极对抗与妥协同时并存。材料中论述的主要是美苏的冷战对峙,并没有提及多极化趋势,排除A选项;B选项“全面”一词过于绝对,属于表述错误,排除B选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冷战结束后,排除C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深入思考
常见问题:
1. 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
参考答案:
(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防止军国主义和极右势力抬头。
(4)力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2. 在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的当下中国应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
(2)维持国内稳定,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4)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5)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专题集训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9铜仁)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破坏。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构建的国际新秩序是指 (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凡尔赛条约》
C. 《九国公约》 D.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A
2 右图是美国漫画家摩尔丁描绘苏联经济发展的作品。图中抱着孩子的农妇一面拉着犁一面抱怨生活的痛苦,而她的丈夫一手扶犁,一手指着坦克车队说:“可是我们能制造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呀!”该漫画 (  )
A. 表达了对美苏冷战的担忧
B. 揭示了苏联妇女地位的低微
C. 肯定了苏联军事工业的成就
D. 嘲讽了苏联经济的畸形发展
D
3. 二战结束之初,美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对象是西欧和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起,扩大到所谓“防止共产主义进攻和颠覆的关键性的前沿防卫”的国家和地区。美国这一外交战略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  )
A. 海外军事基地扩建的需求
B. 战后西欧经济创伤的恢复
C. 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D. 亚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
C
4. 某区域组织的成立基于这样一个信念,“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战争威胁,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该组织是 (  )
A. 华沙条约组织
B. 经济互助委员会
C. 欧洲共同体
D. 东南亚国家联盟
C
5.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欧盟委员会对疫情严重国家避而远之,拒绝向他们出口相关设备。成员国各种内斗,互相抢劫盟友口罩,剑拔弩张。疫情最为严重的意大利,得不到欧盟的帮助,人们自发地降下欧盟旗帜,甚至有人焚烧欧盟旗帜。这表明 (  )
A. 欧洲联合面临挑战
B. 欧盟缺乏统一管理
C. 意大利已脱离欧盟
D. 各国缺乏共同利益
A
6. 有学者认为:“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主要说明 (  )
A. 美国已经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 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
C. 两极格局解体促进和平发展
D. 新格局出现多个力量中心
B
二、综合题
7. 近年来,美欧之间、欧洲内部之间的博弈日趋激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次大战后,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欧洲。这时欧洲也的的确确需要美国。二战后美国和苏联迅速陷入冷战。……尚未从二战期间的“恐德症”中恢复过来的西欧又患上了“恐苏症”。谁能保护虚弱不堪的西欧?这个使命“历史地”落到了山姆大叔的肩上。应该说,这时的西欧急需美国为它“壮胆”。
——摘编自苏惠民《解剖美欧关系》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被提上日程。英国认为超国家机构会影响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降低其国际地位。鉴于社会普遍视欧洲为战乱和冲突的根源,英国政府仍把英国和英联邦及殖民地放在首位并宣称:“我们的事业和利益远在欧洲大陆之外。”20世纪50年代末,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率远高于英国,联邦德国和法国相继成为西欧第一、第二经济强国。英属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潮,英国对英联邦国家出口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相反,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经济比重却不断上升。1973年,英国最终加入欧共体。
——摘编自魏飞《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的演变(1951—1960)》
材料三 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国与欧洲盟友承担的责任必须是平衡的。例如,2014年的北约峰会曾通过一项决议,即2024年之前所有成员国将把防务开支上调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而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要求欧洲立即行动,而不是拖到2024年甚至更晚。对于欧洲而言,这种强制的方式很难接受。美国希望把北约的防御范围扩大,例如将网络攻击等虚拟世界的安全挑战也纳入北约的安全框架,同时突破地理限制,让北约担负起亚太地区安全挑战的应对。但欧洲并不认同将北约防务目标全球化,它们认为北约仍是一个区域性的安全组织,应主要解决欧洲的安全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欧洲需要美国“拯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拯救”西欧的。
二战后西欧衰落;欧洲安全的需要。实施杜鲁门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由战后初期游离于欧洲一体化之外转变为最终加入欧共体。英国经济发展放缓,传统欧洲强国地位受到法、德强有力的挑战;英属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海外市场收缩;英国与欧共体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欧共体国家经济发展较快,实力显著增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美之间在北约责任上的主要分歧。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
美国要求欧洲立刻上调防务开支,欧洲不能接受;美国要将北约防务目标全球化,欧洲则认为北约是区域性的安全组织。合作是主流;但是存在一定分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