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上科学知识点第1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的镜片特点:中央厚、边缘薄,是透明的。人们把放大镜的镜片也叫凸透镜。2、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3、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4、人们发明的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5、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安放:右手握镜壁,左手托镜座,向着光摆放。对光:调节反光镜,能见亮光圈。上片:玻片台上放,压片夹夹住,对准通光孔。调焦:看物镜,向下转,看目镜,向上,清晰像,再微调。观察:慢慢移动物体,左眼观察标本,边观察边记录。7、蝴蝶触角—棒状 蚕蛾触角—羽状 天牛触角—鞭状 蝗虫触角—丝状8、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范围大小)越小。9、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方法:滴—撕—展—盖—染—吸10、细胞的特点:细胞像一个个小房子,有规律的排布,每一个细胞中都有一个小黑点—细胞核。1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12、大量研究事实说明,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13、叶肉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片表皮: 表皮细胞,起保护作用。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形成一个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汽的通道。红细胞:最先发现血液红细胞的科学家是简·施旺麦丹,它的作用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14、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水蚤、钟形虫、线虫、新月藻、衣藻等。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17、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是细菌和病毒(微生物),发过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病毒也是一种微生物,病毒的结构很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免疫学之父:爱德华·琴纳。19、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费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使千万人免于肺炎等疾病侵染致死。第2单元《地球的运动》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地壳厚度大约17千米,地幔厚度大约2900千米,地核半径约为3500千米。地壳外面都大气层包围。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为7:3。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先决条件:、地球不发光;、地球不透明。5、起地球昼夜变化的可能性:、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周期太长);、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周期过长);、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只有昼夜交替,无四季交替),④、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并且自转(符合实际)。5、托勒密的“地心说”理论:、认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并且 每天都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每天看到这些日月星辰都在有规律的东升西落。6、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认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圈、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7、我们看到的方向和我们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夏季,太阳高度高,影子短,太阳直射,温度高。冬季,太阳高度低,影子长,太阳斜射,温度低。圭表由圭和表组成,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周期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14、四季变化产生的原因:(1)、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2)、地轴始终是倾斜的。15、如图所示(见教材86页):当地球公转到A、B、C、D4个方位时,太阳的照射情况季节是怎样的?当转到位置A时,直射点在赤道,北半球阳光斜射,是春分;南半球阳光斜射,是秋分;当转到位置B时,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阳光直射,是夏至;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至;当转到位置C时,直射点在赤道,北半球阳光斜射,是秋分;南半球阳光斜射,是春分。当转到位置D时,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至;南半球阳光直射,是夏至。第3单元《工具和技术》工具能使我们更省力或更加方便地完成某个任务。像滑滑梯那样倾斜放置的装置可以称为“斜面”。利用斜面,从上往下运输物品,不用力。利用斜面,从下往上运输物品,省力,且坡度越小越省力。5、生活中常见的斜面有:滑滑梯、刀、斧、交通道路、房屋建筑、盘山公路、桥梁、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运河、水坝、水渠、水沟等。像下图中这样的一根撬棍就可以变成一个杠杆。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单机械。7、支点:支撑杠杆,是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用力点:在杠杆上施加动力的位置。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8、L1: 动力距;L2: 阻力距。当L1〉L2时;省力杠杆,如撬棍。当L1=L2时;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如天平,跷跷板。当L1<L2时;费力杠杆,如镊子。9、杠杆好比是人类功能强大的机械手臂,有的像撬棍那样增大了力的效果,有的像打捞网那样扩展了力的作用范围,有的像锄头那样改变了力的作用方向。10、轮子可以让运输更加省力、快捷、。11、车轮是一种轮轴,由半径较大的轮和半径较小的轴组成。12、常见的轮轴有:轮子、水龙头、滑轮、扳手等。14、大多数金属不仅坚硬耐用,更难得的是它们的可塑性强。人们可以将金属熔化、拉伸、弯曲和再成形,制造出复杂精密的工具。15、解剖剪能方便快捷的剪开物体。它的刀刃短,很锋利,而且它的前段很尖,控制精准,有利于做很细致的任务。16、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做是杠杆。17、我们把文字、图画印在纸上的技术就是印刷术。宋代时毕昇创造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8、印刷的步骤:检字、刷墨、拓印、 晾制。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印制成为可能。19、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从人工拓印到用蒸汽做动力的及其印刷,从大型印刷机到家庭打印机,每一次的变化,都让知识的普及和交流更为快捷有效。20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1、信息传递方式:书籍、烽火台、信鸽、驿站、邮箱、收音机、电话、电视、网络等。第4单元《能量》1、能量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声、光、电、热、磁等。2、在我们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中,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机械能。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3、功率:电器工作时,单位时间内(小时)耗电量的大小。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4、功率是1000瓦的电器,工作1小时,耗电量就是1度。5、一种电器一天的耗电量=输入功率×每天用电时间÷10006、现在大多数的小汽车、卡车、船舶、飞机的燃料都来源于石油这种不可再生的能源。一辆汽车大概只有20%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燃料主要转换成了热量和声能,散发到环境中去了。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对植物、动物、建筑物危害很大,对地球的环境造成污染。7、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使指南针发生偏转。9、磁铁也具有“能量”,从磁悬浮列车、电磁起重机,到耳机、电磁炉,到处都是磁能的影子。其实,通过适当的装置,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电能转换而来。10、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做电磁铁。11、影响电磁铁的磁极方向的因素:(1)、电流的方向:(2)、线圈的缠绕方向。12、电磁铁的能量转化:电能转化为磁能。13、电磁起重机通电时,电能转化为磁能,可吸起钢铁;断电时,磁能消失,钢铁就会落下。14、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1)、电流大小:电流越大,磁性越强。(2)、线圈匝数的多少: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3)、铁芯粗细:铁芯越粗,磁性越强。15、电动机的结构拆解出的结构 组成 作用后盖 电刷 接通电流转子 铁芯、线圈、换向器 电力作用下转动外壳 一对磁极相反的磁铁 提供外部磁力16、电动机是利用电能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它们大小悬殊、结构各异,但是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17、太阳能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18、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它就是发电机了。发明了发电机后,人们就能够把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大规模的转换成电能了。19、植物能够利用太阳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太阳能被转化成生物能,转化的能量通过复杂的食物链逐级传递。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