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29ppt+3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29ppt+3视频)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你知道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什么吗?作为我国“国粹”的京剧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导入新课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
2.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3.理解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概况: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特点: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曾享受荣华富贵
●雍正时被抄家,家道败落
●晚年耗尽十年心血,创作了巨著《红楼梦》
●书未完稿,年未及五十就去世了
《红楼梦》以贵族青年________与________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 的奢靡和丑陋,从而揭示了 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贾宝玉
林黛玉
统治阶级
封建社会
《红楼梦》中的《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
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薛),
珍珠如土金如铁。
……
贾府
私家园林,堪比皇家
平日所食,皇家御用
皇家用品(缂丝),随处可见
首饰饰品,僭越皇宫
四大名著
《红楼梦》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顶峰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顶峰
因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将真事隐去”的自叙,故他不怕琐碎,再三再四的描写他家由富贵变成贫穷的情形。我们看曹寅一生的历史,决不像一个贪官污吏;他家所以后来衰败,他的儿子所以亏空破产,大概都是由于他一家都爱挥霍,爱摆阔架子;讲究吃喝,讲究场面;收藏精本的书,刻行精本的书;交结文人名士,交结贵族大官,招待皇帝,至于四次五次;他们又不会理财,又不肯节省;讲究挥霍惯了,收缩不回来:以至于亏空,以至于破产抄家。《红楼梦》只是老老实实的描写这一个“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因为如此,所以《红楼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
——现代文学家胡适
这样一个关心精神文明的欧洲,怎么可能把《红楼梦》这样一部保持完整的巨大艺术品、这样一座文化丰碑忽视和遗忘了一百年之久呢?
——德国汉学家弗朗茨·库恩
……
红学
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清代学者运用题咏、评点、索隐等传统方法研究《红楼梦》,被称为旧红学。五四运动前后,王国维、胡适、俞平伯等人引进西方现代学术范式研究《红楼梦》,红学作为一门严肃学问自此正式步入学术之林,被称为新红学。红学具有高关注度、高吸引度、高参与度的特点,上至政商学,下至工农兵,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不乏红学爱好者,甚至跨越国界、跨越语种,其在国际上的热度堪与莎学(莎士比亚学)比肩。
总体而言,到现在为止《红楼梦》的外语翻译一共有20多种,加上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语言,一共翻译成30多种语言。
昆山
(1820年清初疆域局部图)
明朝
清前期
清中期
元末
现在
始创
昆山腔
改革昆山腔,称“水磨腔”
发展到顶峰
因循守旧
走向衰落
2001年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洪昇
孔尚任
南洪北孔
《长生殿》
描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桃花扇》
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故事,表现亡国之痛。
昆曲独占戏曲的鳌头长达两百余年,其间没有任何一个剧种能与之抗衡。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为之倾倒。
——麻国钧《剧种剧目剧人》
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明)徐树丕《识小录》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节选自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
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
黄皮戏博采众长,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后来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昆曲
秦腔
京调
汉调
徽调




四大行当
京剧脸谱
赤胆忠心
智勇刚毅
忠正耿直
奸诈狠毒
刚强豪爽
勇猛莽撞
四功:
五法:
唱 念 做 打
手 眼 身 法 步
红色一般用来表示忠勇狭义、正直,多表现正面角色,如关公。
白色脸谱来表现奸诈、阴险的反面角色,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
黑色脸谱一般为刚毅、耿直、智慧、勇敢、铁面无私的化身,如包公。
蓝色脸谱一般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代表人物如窦尔敦。
……
清朝的文学和戏剧大都反映了社会现实,那么清朝前期的社会状况是怎么样的呢?
①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统治阶级日益腐朽。
②思想文化:文字狱、文化专制。
③经济: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昆曲与京剧
(作者、成书时间、影响)
昆曲
代表作:《红楼梦》
清朝前期的
文学艺术
京剧
清朝: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明朝:汤显祖《牡丹亭》
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
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
古典小说
特点:反封建传统,突出个性,反映现实问题
课堂小结
1.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是 (   )
A.《西厢记》和《牡丹亭》
B.《长生殿》和《桃花扇》
C.《西厢记》和《长生殿》
D.《牡丹亭》和《桃花扇》
B
课堂练习
2.叶圣陶在其《昆曲》一文中写道:“昆曲跟平剧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别,然而后者比较适合于市民,而士大夫阶级已无法挽救他们的没落,昆曲恐将不免于淘汰。”作者认为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   )
A.昆曲因循守旧缺乏创新
B.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
C.昆曲脱离了广大民众
D.各种地方戏曲的发展
C
3.各徽剧戏班在长期演出中,吸收了江南的昆曲、西北的秦腔、湖北的汉调等地方剧种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完整表演体系的新剧种是 (   )
A.元杂剧 B.豫剧 C.昆曲 D.京剧
D
4.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一定程度上 (   )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B.反映了农耕文明的衰落
C.取代了地方戏曲的地位
D.秉承了封建的正统观念
A
5.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