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三次模块检测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三次模块检测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a—40 Fe—56 Cu—64 Zn—65 Mn—55 I—127
第Ⅰ卷(选择题 共69分)
一、选择题(共23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9分。)
1.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
A.Na B.NaCl C.NaOH D.Na2O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A.Na   B.Al   C.Fe   D.Mg
3.要使氯化铝溶液中的Al3+完全转化成Al(OH)3沉淀,应选用的最佳试剂是 ( )
A.NaOH溶液 B.稀盐酸 C.氨水 D.AgNO3溶液
4.离子方程式CO32-+2H+ H2O+CO2↑中的CO32-代表的物质可能是( )
A、CaCO3 B、NaHCO3 C、Na2CO3 D、BaCO3
5.为了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3,最好的方法是向此溶液中( )
A.通入氯气; B.加入Zn; C.加入Fe; D.加入Cu
6.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 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 ④Al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
7、水作为氧化剂的反应是: ( )
A、2Na + 2H2O=2NaOH + H2↑ B、SO3 + H2O=H2SO4
C、2F2 + 2H2O=4HF + O2↑ D、2H2 + O2 2H2O
8.在空气中铁制品比铝制品容易被锈蚀,原因是 ( )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B.铝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小
C.铝不跟O2发生化学反应 D.铝在空气中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9.对于反应:TiCl4+4Na 4NaCl+T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说明钠是强还原剂,可用于冶炼金属
B.该反应条件是TiCl4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皆可以
C.Ti是氧化剂
D.TiCl4是还原剂
10、关于次氯酸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 B、能使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
C、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D、是一种比碳酸酸性强的酸
11.向一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该烧杯中轻缓地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12.下列有关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只含有氯分子和次氯酸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氯水光照时有气泡逸出,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氯气;
D.氯水放置数天后,其酸性逐渐减弱。
13、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颜色相同 B、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都含有H+ D、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14、氢化钙可作为生氢剂,化学方程式是CaH2+2H2O Ca(OH)2+2H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氢化钙被还原 B.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H2 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 D.H2O发生氧化反应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Al+ +2OH-══ AlO2-+H2↑
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 3OH- ══ Al(OH)3↓
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Fe3+ + Fe == 2Fe2+
D.FeCl2溶液跟Cl2反应:2Fe2++Cl2=2Fe3++2Cl-
16、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Ca2+、NO、CO B、K+、Na+、Br-、NO
C、Ag+、Na+、Cl-、K+ D、H+、K+、NO、OH-
17.下列关于碳酸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能生成沉淀的是碳酸钠溶液
B.分别滴加氯化钙溶液,能生成沉淀的是碳酸钠溶液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碳酸钠溶液的pH大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稀盐酸,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剧烈
18、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 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 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再过滤, 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 )
A.AlO2- B.Cu2+ C.Al3+ D.Mg2+
19、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为 ( )
A.1:1 B.2:1 C.3:1 D.1:3
20、向某晶体的水溶液中加入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滴加几滴溴水后,混合液出现血红色。那么,由此得出下列的结论错误的是: ( )
A.该晶体中一定含有SCN- B.Fe3+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强
C.Fe2+被Br2氧化为Fe3+ D.Fe2+ 与SCN-不能形成血红色的化合物
21.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 )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22.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 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象中, 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 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 )
23.用铝箔包装0.1mol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 )
A、O2和H2的混合气体 B、1.12L的H2
C、大于1.12L的H2 D、小于1.12L的气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1分)
二、填空题
24.(7分)新制的氯水显 色,这是因为氯水中有 分子(填微粒符号)存在,向氯水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氯水中有 (填微粒符号)存在。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得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 。
氯水经光照后,黄绿色逐渐消失,并放出气体,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25、(10分)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钠与H2O反应
(2)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3)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
(4)Al(OH)3与KOH溶液反应
(5)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余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8分)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石灰乳与母液反应
②::
③(写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在海水提取镁的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_________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E、氧化还原反应
三、推断题
27.(6分)已知A是一种常见金属,C是强碱,各物质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试回答:
(1)写出A的化学 ,C的化学式 。
(2)检验G中金属阳离子的方法是

写出向G溶液加入A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二、填空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题,70分,请将正确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1.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 )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2.右图诰示中获得进士出身金榜题名的人所通过的途径是 ( )
A.毛遂自荐
B.立军功授爵
C. 凭才学科举获得功名
D. 出洋留学,功成名就
3.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
A.牢固的血缘关系 B.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
C.浓厚的专制色彩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4.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最大的消极影响是 ( )
A.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B.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膨胀
C.压制了进步思想的出现
D.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5.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  )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6.古罗马帝国时期的《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这说明它 (  )
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B. 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 D.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
7.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了对罗马统治下的各种人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8.在英国,“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对这句话理解确切的是 ( )
A.议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政策左右摇摆 B.议会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C.体现了“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 D.议会是维护王权的工具
9.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 (  )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国王权力受限
C.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0.《自由引导人民》于1831年在卢森堡宫展出数月后即被收起,官方理由是它“太革命了”。从1874年起它才被送入卢浮官,并被永久性展出。这体现了法国政局的变化是(  )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
C.共和政体的确立 D.保王势力的消失
11.“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这主要表明该宪法
A.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诞生 (  )
B.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巩固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C.建立了有别于英国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D.正式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12.中英《南京条约》第三款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王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哪项主权(  )
A.司法主权 B.关贸主权 C.军事主权 D.领土主权
13.清政府1895年5月20日电令“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饬令陆续内渡。”此电文对应了我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哪一具体内容 (  )
A.割让香港岛 B.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
C.割让台湾岛 D.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14.七斤嫂用筷子指着七斤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选自《风波》)文中的造反是指: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运动
15.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张季子九录?文录》中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他之所以肯定辛亥革命,是因为 (  )
A.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
C.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辛亥革命使中国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
16.“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能够反映二十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D.《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17.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中国深圳胜利举办,这为中国南京成功举办2014年世界青奥会提供了经验。为迎接青奥会,某中学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网页。请你阅读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  )
A.图l: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图2:《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图3: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D.图4:渡江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8.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其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策略的条约应该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下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20.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97~1920年)。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  )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C.大总统宣誓的照片 D.五四运动的有关报道
21.规定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 (  )
A.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2.五四运动时期,天津学生联合会贴出一副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其中的“国敌”最主要是指 (  )
A.日本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
A.把革命火种撒播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敌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4.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幸存。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25.《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型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的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提出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B.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6.右图为在卢沟桥拍摄的历史照片。该照片的历史价值在于它见证了(  )
A.九一八事变
B.徐州会战
C.淞沪会战
D.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27. 1937年2月,中共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28. 细菌战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形式,残害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军民。下列与此直接有关的事 (  )
A. 发动九一八事变 B. 发动七七事变 C. 制造南京大屠杀 D. 组建731部队
29.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  )
A. 百团大战最新战况 B. 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C. 中共七大召开 D.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30.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主张将中国列为“负责维持和平的四大国之一”。罗斯福作出上述决定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B.中美建立了友好关系
C.中国顽强抗击日本侵略 D.中国实力大大增强
31.“……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 (  )
A.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 B.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
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人民群众支缓解放战争的豪情
32.电视剧《建国大业》有组镜头:1945年8月,毛泽东与蒋介石都穿着中山装参加重庆谈判新闻发布会。毛泽东说:“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大公报》报道:“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许多“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盼望 (  )
A.毛蒋两人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B.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C.共产党与国民党轮流执政 D.国共两党和平协商,建立联合政府
33.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宣传图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  )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34.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发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35.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抗击外来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5题,10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请将正确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36. 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  )
37.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与法制是现代西方民主法制的源头,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  )38.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最重要意义在于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性 ( )
39.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能摒弃前嫌,通力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要是因为日本的侵华使中华民民族的危机不断加深。 (  )
40.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从此中国人民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屈辱历史。 (  )
三、材料解析题(10分+1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
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
第二十三条: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全国陆海军。
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
第四十四条: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
——《中华民国约法》
(注:1914年5月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是北洋军阀袁世凯政府一手炮制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原则和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防止、限制袁世凯专权有何规定?(3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约法》对大总统权限的扩大其目的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分)
22.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是列强的侵华史,在西方国家的侵略下,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
印度洋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
35个
师团
10个
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三:
中 国
美 国
英 国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 亡
死亡
2000万人
62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万人
37.5万人
材料四: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4分)
(2)结合材料二、三、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6分)
二、判断题
36――40 B A B A B
三、材料题

注意事项:
本事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判断题)、第II卷(综合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请将第I卷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第I卷(客观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1--5题。
1、此时正值北半球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在地球的自转运动中,A、B两地( )
A、角速度A大于B B、线速度B大于A
C、角速度相等 D、线速度相等
3、图中A点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
A、24小时 B、一年 C、23时56分4秒 D、一个太阳日
4、此日地球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的地方是(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D、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5、该日至北半球春分日,这段时间内,地球公转速度是( )
A、一直变快 B、一直变慢 C、先变慢后变快 D、先变快后变慢
6、日本于北京时间2012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地震时,华盛顿(西五区)时间是( )
A、3月11日0时46分 B、3月11日1时46分
C、3月11日2时46分 D、3月10日0时46分
如图表示北半球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读图完成7—8题:
7.四地中纬度最高的一地是( )
A.③ B.④ C.① D.②
8.图中甲所对应的节气是( )
A.秋分 B.冬至 C.春分 D.夏至
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a、b、c、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
A.a B.b C.c D.d
10.甲处的地质构造属于( )
A.山岭 B.褶皱 C.断层 D.隆起
某同学暑假赴埃及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埃及开罗(热带沙漠气候)附近的景观照片如下图。据此完成
11.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搬运 D.流水沉积(堆积)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小题。
12、图中F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13、图中C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4、下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是极地高气压带 B.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③是盛行西风带 D.④为中纬多雨带
读“某日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回答15—16题:
15、上图表示的是北半球 日(节气)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 )
A、夏至日 B、冬至日 C、秋分日 D、春分日
16、上图中A所代表的风带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读北半球某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7—18题:
17、上左图反应的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于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8、上左图反应的北半球该季节( )
A、A处是低压中心 B、B处是高压中心 C、C处吹西北风 D、D处西南方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P地的气候特点是( )
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
20、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
下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22.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下表为苏州2001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日气温观测记录,据此回答23~24题。
23.这几天影响苏州的主要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
24.该天气系统导致的气象灾害最有可能是 ( )
A.干旱 B.寒潮 C.台风 D.洪涝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5~27题。
25.中低纬海区的 ( )
A.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大洋西岸有暖流分布
C.寒流自北向南流动 D.暖流自南向北流动
26.由寒暖流交汇形成的著名渔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7.日本暖流对我国台湾东部沿海的影响是( )
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 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
C.降低气温 D.增加降水量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简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读图回答28~29题。
28.A—B—C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变化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9.形成A—B—C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地形
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0题。
30.图中,造成自然带沿①一②一③一④方向更替的主导因素是( )
A.经度差异 B.海拔高度差异
C.热量差异 D.水分差异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写“A”,错误的在括号内写“B”。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31、每年1月初,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
32、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 )
33、北京时间即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 )
34.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构成地球岩石圈。( )
35.岩石圈物质循环中,三大类岩石之间都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
36.化石是人类了解地球历史的重要依据,它主要存在于沉积岩中。( )
37.在实际洋流分布图上,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暖流,南半球西风漂流是寒流。 ( )
38.洋流可以加快污染物的扩散,但同时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 )
39.珠穆朗玛峰南坡位于向阳坡,故雪线分布的海拔高度比北坡高。 ( )
40.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完全一致。 ( )
第II卷(综合题)(30分)
三、综合题(共30分)
4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一分,共12分)
(1)A图为 月(填“一”或“七”)季风图,B为 月(填“一”或“七”)季风图。
(2)A图中高压的名称为 ,形成原因是
;该季节此高压切断了 气压带的完整分布,使其只能停留在海洋上。
(3)A图中①为 (填方向)季风,它使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形成 (早或雨)季。
(4)B图中②为 (填方向)季风,成因是 。
(5)亚洲东部地区季风最典型,是因为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 (大陆),面向世界最大的 (大洋)。 性质差异最显著。
42.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2分,共18分)
(1)、请写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 B. C. D.
(2)、图中ABCD各环节共同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 ,
(3)、图中各环节,能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 ,人类影响最大的是 ,三种水循环所共有的是 、 。(填字母代号)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写“A”,错误的在括号内写“B”。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A
B
A
B
A
A
A
B
B
三、综合题(共30分)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由此可见,货币①也是一种商品②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③可以表现其他商品价值④和商品同时产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人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总是关心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这说明商品的基本属性是
A.价格和价值B.价格和使用价值 C.价值和使用价值D.价值和价格
3.纸币和货币的共同点是,它们
A.都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流通 B.都是价值符号
C.都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都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某校附近的“学生生活用品馆”在国庆期间为了吸引客源,找来大型乐队进行宣传表演。
许多学生看了其“壮观”的表演后感叹说,这演出费用,可都是我们消费者出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该说法错误,因为雇佣乐队的行为和消费者无关
B.该说法正确,因为雇佣乐队的费用最终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C.该说法错误,因为未观看演出的消费者没必要支付演出费用
D.该说法正确,因为演出能提高经营者的知名度和可信度
5. 2012年12月19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5.72元/公斤。据某市物价局专业人士预测,该市生猪收购价仍将有1元/500克的上涨空间。这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会急剧减少   
B.生猪的养殖成本提高,养殖规模缩小
  C.人们对牛肉的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D.以羊肉为原料的食品价格下降的空间变小
6.2011年以来,由于国家对购房贷款实行了较为严格的控制政策,人们的购房需求得到有效抑制,几年来房地产价格连续飙升的势头终于得到遏制。这说明
A.价格变化会影响需求 B.商品的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C.商品的价格受需求量的影响 D.生产决定消费
7. 专家预测,随着经济的发展,到2020年中国10%~20%的乘用车销量将来自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在中国之所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因为①电动汽车作为耗油车的互补品,其推广应用得到了国家的扶持 ②居民收入的提高,为中等收入群体购买电动汽车提供了可能 ③电动汽车的生产和消费符合低碳主导型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 ④电动汽车作为高档耐用品受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早富起来的一些人用现金购车,爱车族中的一些人贷款购车,还有一些人在持币观望,他们期待着汽车价格大幅度下跌,而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则是望车兴叹,连梦也不敢做。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从消费方式上看,这些购车的人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和贷款消费②收入水平影响着人们当前的消费水平③物价水平是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④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百大品类齐秒杀”“疯狂家电抢购专列”……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各大商场总是“折”声一片。由于打折幅度大,市民总能买到便宜的商品,商家也赚了个盆满钵溢。这说明①价格会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②商家可以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为自己的生产经营服务③应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反作用④价格大战是商家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根本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西方经济学家伯纳德·曼德维尔曾以蜜蜂作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各行各业都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这则比喻意在告诉人们
生产决定需求 B. 需求刺激供给
C.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D. 消费决定生产
11.某企业资本构成情况如下:
企业发起者个人投资
企业员工投资
社会融资
46%
36%
18%
以下关于该企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该企业 ①工人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②工人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③属于有限责任公司④在市场竞争中和国有企业地位平等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2.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是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企业购买某私营企业的股份
C.在关系国民工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
D.某集体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
14. 一年前小亮的爸爸投资数十万元办了一个水暖器材厂,可是由于水暖器材在当地市场已经饱和,该厂很快倒闭。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应该
A.增强企业的营销能力
B.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c.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D.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15.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各地区各部门一直将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当前,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A.有利于实现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能确保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C.能提高劳动者的职业道德 D.能提高劳动者的权利意识
16.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总是高于同期存款利率,这是因为
A.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B.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
C.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
D.贷款利润是商业银行收入的唯一来源
17.右图是2012年我国居民各种投资方式比较图。在各种投资方式中,债券之所以名列前三位,是因为
A.和储蓄存款相比它安全性好
B.相对于其他投资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健的投资
C.和商业保险相比它有风险
D.和商业保险相比它可弥补风险造成的损失
18. “炒股如种粮,春播秋收冬藏”“伴君如伴虎,跟庄如跟狼”等谚语主要反映了股票投资具有①收益性 ②风险性 ③安全性 ④固定性民投资风险意识低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繁荣发展文化事业,2012年5月,财政部等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财政部门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这表明
A.国家财政是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
B.中央财政补助是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前提
C.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D.中央财政支出是地方公益事业发展的基础
20.2012年9月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决定发行2012年第十一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和2012年第十二期储蓄国债(电子式)。这些国债所得,构成
A.利润收入 B.财政支出 C.税收支出 D.财政收入
21.对于国家财政,应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度,用财有效”。国家财政“生财”之根本在于
A.调整分配政策 B.强化税收管理 C.增发国家债券 D.发展社会经济
22.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小李先在某国有企业中工作,后来他因为嫌那里工资太低辞职进了私营企业,再后来他又觉得私营企业压力太大,干脆辞职自己开了一个服装店。在这过程中,小李个人的收入分配方式变化的顺序是
A. 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B.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C. 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D.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24.“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两个同步增长”① 意味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百姓将分享发展成果② 意味着随经济建设的发展,居民会实现同步富裕 ③ 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④ 是增加我国居民收入的根本举措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5. 2012年12月14日以来,网上“修正液3分钟毒死小白鼠”的实验视频引发热议。专业人员检测显示,随机抽样出来4种修正液均检出三氯乙烷,且苯含量都超标严重,连“无苯配方”的修正液也超标近4倍。而修正带中也检出甲醛,具有潜在放射性的锆和铌物质也让6种样品更添些许隐患。有毒修正液流入市场危害学生健康事件说明
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弱点 B.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C.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D.消费者应珍惜自己的权利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7.分配政策是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28.购买商业保险是可以避免风险发生的一种投资。
29.在储蓄存在、债券和股票三种投资方式中,股票的风险最大。
30.投资股票获得的收益全部来自于公司经营成功取得的利润。
31.公平的收入分配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32.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等于财政收入。
33.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特点。
34.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5.坚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36.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三.简答题:
3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到二0二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贷紧缩,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试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达成上述目标。(10分)
38.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运用分配政策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达成上述目标。(10分)
39. 山东部分养殖场的白羽鸡未经检验流入百胜餐饮集团上海物流中心,此事经央视曝光后,成为牵动公众神经的又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央视记者对山东省内多地养鸡场进行调查后发现,一些养殖户给白羽鸡违规喂食抗生素、违禁药。而屠宰企业在接收这些鸡前,几乎不检验检疫。
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信息可知,经常到洋快餐店大快朵颐的人们,吃到的有可能是内含药物残留成分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怪肉。地塞米松能催肥鸡,残留物也能催人肥。变着法儿用的18种抗生素能给鸡治感冒,残留物也可以损害正常人的健康状况。
2012年12月20日美国《侨报》日刊文《“证明”不应成为挡箭牌》说,中国大陆官方媒体调查发现,喂养超标抗生素、违禁药物,45天就长成的“速成鸡”流向了肯德基等企业,肯德基声明承认有些企业把关环节存在缺失。
上述材料说明了经济生活中的哪些道理?(1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1.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2. .
3.已知,则 .
4.用二分法求函数的一个零点,其参考数据如下:
f(1.6000)=0.200
f(1.5875)=0.133
f(1.5750) =0.067
f(1.5625) =0.003
f(1.5562)=-0.029
f(1.5500)= -0.060
根据此数据,可得方程的一个近似解(精确到0. 01)为 .
5.已知角的终边过点P(4a,-3a)(a<0),则2sin+cos的值是_______.
6.若a=0.40.2,b=0.20.2,c=20.2则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7.已知幂函数的图象过点,则= .
8.已知sintan>0,则的终边在第 象限.
9.若,则
10.已知扇形的周长为8cm,半径为1cm,该扇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cm.
11.已知函数()的图像恒过定点A,则点A的坐标为
12.函数的值域
13.若函数f(x)=(m-1)x2+2(m+1)x-1有且仅有一个零点,则实数m的取值集合是    .
1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把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①函数y=|x-1|与y=是同一函数;
②函数y=在(1,+∞)内是单调递增函数;
③函数是奇函数;
④函数与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道题,计9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14分)已知,
(1)求该函数的周期
求该函数的最大值并指出此时x的值
求该函数的单调区间
17.(14分已知角α终边经过点P(x,-)(x≠0),且cosα=x.求sinα+的值.
18.(16分)某产品生产厂家根据以往的生产销售经验得到下面有关生产销售的统计规律:每生产产品(百台),其总成本为(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为2.8万元,并且每生产1百台的生产成本为2万元(总成本=固定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收入(万元)满足,假定该产品产销平衡(即生产的产品都能卖掉),根据上述统计规律,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利润函数的解析式(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2)工厂生产多少台产品时,可使盈利最多?
20(16分)已知y=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当x∈[0,+∞)时,f(x)=x2-2x.
(1)写出函数y=f(x)的解析式;
(2)若函数恰有3个不同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15每小题7分(1) (2) -5
16略 (1)4分 (2)5分 (3)5分
20.
8分
16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牛顿第一定律可用实验来验证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D.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2.下列四组单位中,哪一组中的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
A.克、焦耳、秒   B.米、牛顿、秒
C.米、千克、秒   D.米、千克、牛顿
3.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甲)所示,小孩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不动,木箱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1;(乙)图中,小孩用100N的水平力恰能推动木箱,此时木箱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2;(丙)图中,小孩把木箱推动了,此时木箱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为F3 .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00N,木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45,则F1 、F2 、F3的大小分别为( )
A.80N、100N、90N B.80N、100N、45N
C.80N、80N、90N D.0、80N、45N
5.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6.一个物体在共点的三个恒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
B.其中任何一个力必和其他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若撤去其中一个力,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撤去其中一个力,物体将沿此力方向的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或不选的得0分)
7.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DIS)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时,把两个测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的方向拉动,显示器屏幕上显示的是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一枚玩具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关系如图所示,
则( )
A.t2-t3时间内,玩具火箭在向下运动
B.t3时刻玩具火箭距地面最远
C.t1-t2时间内,玩具火箭处于超重状态
D.0-t3时间内,玩具火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9.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现将斜面倾角由30°增大到37°,物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对斜面的压力不变   B.A对斜面的压力减小
C.A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D.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10.如图,质量为m的小球由静止开始下落,下落一段距离后,落至直立的轻弹簧上,则在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将弹簧压至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刚接触弹簧的瞬间速度最大
B.从小球接触弹簧起加速度变为竖直向上
C.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到达最低点,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第Ⅱ卷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11题4分,12题第一小题每空2分,第二小题4分,共16分)
1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
B.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相互垂直
C.实验中必须记录两分力的方向
D.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1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
(1)该实验应采用 ▲▲ 法,在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关系时,应保持 ▲▲ 不变(选填“砂和砂桶质量”或“小车质量”),同时实验还要求砂和砂桶质量 ▲▲ 小车质量(选填“远大于”或“远小于”)。
图乙为某次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得的纸带,已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来做“探究加速度a跟F、m之间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跟长木板保持平行
B.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砝码盘及盘内砝码通过定滑轮拴在小车上
C.小车释放前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D.平衡摩擦力后,若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后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四、论述和演算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一个质量m=2 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6 s速度变为v=12 m/s。求:
⑴物体的加速度a的大小;
⑵水平力F的大小。
一种巨型娱乐器械可以使人体验超重和失重,一个可乘十多个人的环形座舱套装在竖直柱子上,由升降机送上几十米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时,制动系统启动,到地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座舱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70m,当座舱自由下落45m时开始制动,座舱均匀减速,到地面时刚好停下。g取10m/s2,求:
(1)开始制动时,座舱的速度多大?
(2)制动时座舱的加速度大小多少?
(3)若座舱中某人手托着重50N的铅球,制动过程中手要用多大的力才能托住铅球?
15.如图所示小孩和雪橇的总质量m=10kg,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θ=53°角斜向上F=80N的拉力拉雪橇,使雪橇从静止开始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s末撤去拉力,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已知雪橇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0.5.(sin53°=0.8 cos53°=0.6 取g=10m/s2)求:
(1)撤去拉力时雪橇的速度是多少?
(2)雪橇在前4s内运动的位移为多少?
(3)撤去拉力后雪橇还能运动多远?
第Ⅱ卷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是
A.无机盐和蛋白质? ? B.水和蛋白质
C.无机盐和糖类?? D.水和糖类
2. 下列各过程中所散失的水分中主要属于结合水的是
A. 种子收获后在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 B. 干种子烘烤过程中散失的水分
C. 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散失的水分? D. 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3.氨基酸通式中R基的不同,决定了?
A. 生物的不同种类 B. 氨基酸的不同种类?
C. 肽键数目的不同 D. 蛋白质的不同种类
4. 与DNA相比,RNA所特有的成分是
A. 脱氧核糖和鸟嘌呤 B. 核糖和尿嘧啶?
C. 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D. 核糖和胸腺嘧啶
5. 下列关于各化合物的基本单位错误的是
A.蛋白质——氨基酸 B.纤维素——葡萄糖
C.RNA——脱氧核苷酸 D.核酸——核苷酸
6. 与植物细胞相比,蓝藻最明显的特征是没有
A.细胞膜 B.细胞器 C.细胞质 D.核膜
7. 细胞膜的成分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质是
A. 脂肪 B. 磷脂 C. 胆固醇 D. 维生素
8. 下列细胞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A. 中心体 B. 核糖体 C. 染色体 D. 内质网
9.奶牛乳腺细胞中,与合成并分泌牛乳蛋白相关的细胞器有
A.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核
B.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和中心体
D.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核
10.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都与能量的转换有关 B.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
C.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D.都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11. 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
A.蛋白质和DNA B. DNA和RNA
C.蛋白质和RNA D.DNA和脂质
12. 人体红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的物质是
A H2O B O2 C 甘油 D K+
13.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可以说明的问题是
A.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B.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C.植物细胞能从高浓度溶液中吸水 D.蔗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14.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会逐渐质壁分离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中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15.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B.变形虫摄食利用了胞吞作用
C.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D.需要载体协助的物质运输都是主动运输
16. 生物体生命活动需要的最终能源、主要能源、直接能源依次是
①脂肪 ②核酸 ③糖类 ④蛋白质 ⑤ ATP ⑥太阳光?
A. ①③⑤ B. ②④③ C. ⑥③⑤ D. ⑥①⑤ ?
17. 在生物细胞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A. 细胞核、叶绿体、内质网 B. 高尔基体、细胞质基质、中心体?
C.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D. 线粒体、核糖体、细胞质基质
18. 若人体唾液淀粉酶反应体系的温度从15℃上升至25℃,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先增大 后减小
19. 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中,将唾液稀释十倍与用未稀释的唾液实验效果基本相同,这说明酶具有
A. 专一性 B. 高效性 C. 多样性 D. 特异性 ?
20.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温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Fe3+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说明Fe3+也是酶
D.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与温度关系的是
22. 1864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在此实验中,萨克斯看到的现象是
A. 叶片全变蓝 B. 遮光—半变蓝? C. 曝光—半变蓝 D. 叶片全不变蓝
23. 甲乙两试管中培养着小球藻(单细胞绿藻),为甲提供C18O2和H2O;为乙提供CO2和H218O。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两试管最初释放的氧气分别应该是
A. 甲为O2,乙为18O2 B. 甲乙均为18O2?
C. 甲为18O2,乙为O2 D. 甲乙均为O2
24. 在进行叶绿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A. 滤纸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
B. 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 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
D. 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不分散 ?
25. 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
A.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B. 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
C. 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
D. 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 ?
26. 在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A.适量增加室内CO2浓度 B.适度增大室内昼夜温差
C.适度增加光照强度 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
27. 当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夏季的中午却又因叶片表面的气孔关闭而使光合作用减弱,这主要是由于
A.水分解产生的氧数量不足? B.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的ATP不足?
C.暗反应中还原剂[H]的数量不足? D.暗反应中C3产生的数量太少
28. 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
C.氢和氧结合生成水 D.丙酮酸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29. 下列不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同点的是
A.都产生C02? B.都需要酶
C.都产生ATP? D.反应过程中都有丙酮酸生成
30.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A.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
C. 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D. 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31. 酵母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的物质是
A CO2 B 丙酮酸 C 乳酸 D 酒精
3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光反应离不开色素的作用科网
B.暗反应必须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
C.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和CO2
D.暗反应的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
33. 在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细胞做材料的实验是
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③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34..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上具有广泛的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使用化肥比使用农家肥更有利作物生长
B.合理密植有利于改善田间CO2浓度和光能利用率
C.降低温度、保持干燥不利于植物种子安全储存
D.该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有是抑制水稻生长
35.将发芽的小麦种子制成匀浆,然后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这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A.还原糖 B.脂肪 C.淀粉 D.蛋白质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 (6分)下图A、B分别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在其上发生的反应;图C为细胞中2种细胞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a~f为气体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A所示反应为 ▲ 的 ▲ 阶段。
(2)根据图B所示反应,图B所示的膜是图C中 ▲ (填“甲”或“乙”)的膜,膜上所示过程能够释放 ▲ (填“大量”或“少量”)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需要。
(3)图C中可表示氧气的是 ▲ (填字母)。
(4)在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 。
37.(6分)下面表示了小麦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生理过程的五个阶段(分别用A~E表示),请据图回答:
(1)在A~E的过程中,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是 ▲ ,其场所是 ▲ 。
(2)在A~E的过程中,能消耗ATP的是 ▲ 阶段。(用A~E字母表示)。
(3)B过程为A过程提供了 ▲ ,B过程的场所是 ▲ 。
(4)由图解可知,线粒体能否直接分解葡萄糖? ▲ 。
38. (6分)两位同学用下面两套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均放在适宜环境中培养8~10h,两组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混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组装置的石灰水混浊程度,装置1 ▲ (高于、低于)装置2,产生酒精较多的是 ▲ (装置1、装置2)。
(2)装置1试管A溶液表面加油脂层处理,原因是 ▲ 。
(3)装置1中试管A装配好后,立即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B,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 ▲ 。
(4)引起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外界因素是 ▲ 。
(5)一段时间后装置1试管A中发生作用的总反应式为 ▲ 。
39.(6分)下图表示大气中氧的含量对植物的组织产生C02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2较多,这些是 ▲ 的产物。
(2)AB段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 ▲ 。
(3)BC段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 ▲ 。
(4)为有利于储藏蔬菜和水果,储藏室内氧气应调节到图中哪一点对应的氧气浓度? ▲ 。
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什么? ▲ 。
(5)以葡萄糖为底物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 。
40.(6分)为探究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取三支试管,编号甲、乙、丙;
②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稀释的唾液;
③在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mL2%的淀粉溶液;
④在甲试管中加入1mLl0%的盐酸溶液,在乙试管中加入1mLl0%NaOH溶液,在丙试管中加入1mL蒸馏水;
⑤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水浴10min;
⑥向三支试管内注入lmL斐林试剂,然后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分析: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
(2)步骤④实验中选择37℃,恒温水浴的理由是 ▲ ?。
(3)预期甲、乙、丙三支试管中颜色变化分别是 ▲ ? 、 ▲ ? 、 ▲ ?。
(4)实际观察时,三支试管都出现相同的颜色变化,分析原因是由于实验操作顺序错误,你认为最合理的操作顺序是①→②→? ▲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第一部分:单项填空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每小题1分,共15分)
1. Take your time — it’s just_____ short distance from here to_____ restaurant.
A.不填;the B. a; the C. the; a D.不填;a
2. Scientists are convinced _____ the positive effect of laughter _____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 of; at B. by; in C. of; on D. on; at
3. Kathy ______ some French while she was away on a business trip in France.
A. picked up B. took up C. made up D. turned up
4. The _______ boy made the police and his family _______.
A. gone; puzzled B. missing; puzzled C. missing;puzzlingD. lost; puzzling
5. Liu Xiang is believed _____ over $ 20 million in advertisements last year alone.
A. to earn B. have earned C. to have earned D. having earned
6.Mark was a student at this university from 2006 to 2011,________he studied very hard and was made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 Union.
A.during which time B.for which time C.during whose time D.by that time
7. The research group ____________ 15 members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A. is made up of B. makes up C. made up of D. making up of
8. While our manager is away on business, our company will be _______Mr Zhang.
A. in the charge of B. in charge of C. taken charge of D.taking the charge of
9. I’m afraid I won’t be available then. I _____ a friend off at 3:00 this afternoon.
A. see B. am seeing C. will see D. will be seeing
11. Tom sat under a tree and seeing his friend, _____ up in no time.
A. to stand B. standing C. stood D. would stand
12. By next summer John _____in this factory for thirteen years.
A. has been working B. will have been working
C. will be working D. has worked
13. He promised me if we_______ the game, he ________us a round of drink.
A. win; will buy B. would win; would buy
C. won; bought D. won; would buy
14.The Dragon Tower,from ________ top visitors can enjoy a good ________ of Harbin,attracts hundreds of tourists every day.
A.which;sight B.whose;view C.its;view D.where;sight
15. Yesterday I met a(n) _____ teacher by chance who taught me English in the university three years ago.
A. early B. former C. first D. advanced
第二部分:完形填空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每小题1分,共20分)
I remember vividly that first English class in the last term of high school. We boys (there were no girls in the school) were 16 expectantly for the new teacher to appear. Before long, through the door came a tall ordinary-looking man 17 about 40. He said shyly, “Good afternoon, gentlemen.” His 18 had a surprising tone (语气) of respect, almost 19 he were addressing (向---讲话)the Supreme Court (最高法院) 20 a group of youngsters. He wrote his 21 on the blackboard---Wilmer T. Stone-- ,and 22 sat on the front of his desk.. “Gentlemen,” he began, “We are now this 23 ---your last---to continue your study of 24 . I know we shall 25 learning with and from one another. We are going to learn 26 about journalism and how to write your weekly school paper. And 27 we are going to try to 28 the joy of good literature (文学). Maybe some of us will be really 29 in reading and writing. A man who reads 30 a happy life. A man who doesn’t read 31 on the earth with a blindfold(眼罩). If I have to put all my 32 into a single word, it would be: ‘browse(广泛浏览)’”. Mr. Stone went on like that, 33 in a friendly and understanding tone. The 34 of the class came much too soon. And we boys had to 35 the classroom with an unexpected feeling of excitement.
16. A waiting B. looking C. asking D. calling
17. A. for B. of C. at D. on
18. A. sound B. voice C. appearance D. look
19. A. as B. if C. as if D. after
20. A. beside B. except for C. instead D. instead of
21. A. addres B. telephone C. name D. word
22. A. then B. but C. so D. suddenly
23. A. feel B. season C. year D. term
24. A. math B. chemistry C English D. physics
25. A. begin B. enjoy C . practice D. suggest
26. A. something B. anything C. nothing D. all
27. A. Really B. Especially C. Truly D. Possibly
28. A. feel B. write C. memorize D. accept
29. A. moved B. excited C. interested D. used
30. A. knows B. says C. has D. lives
31. A. runs B. visits C. walks D. chooses
32. A. praise B. trust C. advice D. promise
33. A. speaking B. singing C. telling D. shouting
34. A. beginning B. end C. middle D. time
35. A. keep B. enter C. leave D. reach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A
Tomorrow was his girlfriend’s birthday and the young man was having a difficult time deciding on a present for her. She already had more clothes than she knew what to do with them, so he couldn’t get any kind of apparel. She never ate sweets, so candy was out of the question. What then? He had a very special reason for wanting to impress her with just the right gift,for tomorrow he was going to make an offer of marriage to her. He finally decided on perfume(香水). All girls liked perfume. That raised another problem, however. What kind did she prefer? He couldn’t ask her because that would ruin the surprise.
At last the young man hit upon a brilliant idea. That afternoon, pretending to take his girlfriend’s fox terrier(小猎狗),Fritz, for a walk, the young man and the dog went directly to the perfume counter of the town’s biggest department store. Good! There was a large array(长列)of perfume. He beckoned(招呼)a clerk, asking her to open a large number of bottles and wave the stoppers (塞子)under the dog’s nose. Nestled(依偎于) in the young man’s arms, the terrier began to be restless and bored as this seemingly meaningless game went on. Then Fritz suddenly became frisky, wiggling in the young man’s arms and barking excitedly, as the clerk waved one stopper under its nose.
“I’ll take that one,” said the young man to the clerk. The price was high, but it was worth it, he thought.
“ My favorite perfume!” said the delighted girl the next evening as she unwrapped the package. “ How did you know?” she asked, dabbing(轻擦)some perfume behind each ear.
“ Intuition(直觉), I guess.”said the young man, deciding that it wasn’t exactly wrong to tell a lie at that time. One day, after they were married, he would admit that his intuition had really been the little dog named Fritz.
3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best describes the young man in the story?
A. Kind-hearted B. Curious C. Creative D. Mean
37. The underlined word “ frisky” (in Paragraph 4) means “_______”
A. lively B. angry C. uneasy D. puzzled
38. According to the story, the birthday present for the girl was actually decided on by_______.
A. the young man B. the store clerk C. the man’s intuition D. the dog Fritz
3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story?
A. The young man wanted to give his girlfriend a pleasant surprise.
B. The pet dog Fritz knew what the young man wanted very well.
C. The kind of perfume the young man chose was expensive.
D. The young man told a white lie about his final choice of the perfume.
B
King Midas used to love gold. One day he met a fairy who allowed him to make a wish for something. The king replied at once, ‘‘I love gold. I want everything I touch to change into gold”. ‘‘Very well, tomorrow morning, everything you touch will turn into gold.” Saying this, the fairy disappeared.
? ??The king waited excitedly till the next morning. To his joy, everything he touched changed immediately into gold. ‘‘I’m the richest man in the world now.” He shouted.
? ??Soon Midas became hungry. He sat down at his table. All the foods and drinks turned into gold in his hand. ‘‘I’m dying of hunger.” He cried.
? ??Just then his daughter came running in. ‘‘Why are you so sad, dad?” she asked, putting her arms around him. There and then she became a golden statue. The king loved his daughter very much. Seeing this, he began to cry. He looked up and suddenly saw the fairy before him. ‘‘Don’t you like the golden touch?” asked the fairy. ‘‘Please take it away.” begged the king, ‘‘Give me back my daughter.” ‘‘Well, you have learned your lesson. Go and wash in the river. Then the golden touch will be gone.”
? ??The king ran quickly to the nearby river.
40. The fairy allowed the king to make a wish because _____.
A. she hoped to make the king the richest in the world.???
B. she loved gold too.
C. she wanted to teach the king a lesson.
D. she wanted to turn the king’s daughter into gold.
41. The king’s daughter became a golden statue when _____
A. she saw her father????????????? ??? ?B. the king went to meet her
C. she put her arms around her father???? D. the king loved her very much
4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ght have happened afterwards?
A. The king’s daughter changed back from gold to a lovely girl.?
B. The king died in the river.
C. All the things the king had touched changed back into real ones.
D. Both B and C
C
There was once a professor of medicine, who was very strict with the students. Whenever he took the chair on the exam committee(委员会), the students would be in fear , because he was seldom pleased with the answers they gave . A student would be lucky enough if he or she could receive a good mark from him. At the end of the term, the students of medicine would take their exam again . Now a student entered the exam room and got seated before the committee. This student was a little nervous as he knew it would not be so easy to get through the exam at all.
The professor began to ask. .The student was required to describe a certain illness, his description of which turned out to be OK.
Then the professor asked about the cure(药剂,疗法)for the illness , and the student , too , answered just as right . “Good,” said the professor, “and how much will you give the patient?”
“A full spoon,” answered the student.
“Now you may go out and wait for what you can get,” said the professor.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ittee discussed carefully the answers the student had given .Suddenly the student noticed that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his last answer. “A full spoon is too much,” he thought to himself. Anxiously he opened the door of the room and cried, “Mr. Professor, I’ve made a mistake! A full spoon is too much for the patient. He can take only five drops. ”
“I’m sorry, sir,” said the professor coldly, “but it’s too late. Your patient has died. ”
44. The students were afraid of the professor because _______ .
A. they often angered and disappointed him
B. their answers often astonished him
C. their answers seldom satisfied him
D. he often misunderstood them and gave them bad marks
45. The student’s description of the illness was ________ .
A. not correct B. not satisfying
C. completely discouraging D. accepted
46. Before he left the room the student was almost sure that _________ .
A. he had passed the exam, and the only thing was to wait for the mark
B. his last answer had been wrong
C. he had made a mistake
D. he had not done well in the exam
47. Which guess is the most reasonable from the passage?
A. The student must have passed the exam.
B. The student may not have passed the exam.
C. The student must have been very happy when he heard, “ Your patient has died . ”
D. The professor must have been very pleased and given the student a good mark.
D
Earthquakes are something that people fear.There are some places that have few or no earthquakes.Most places in the world,however,have them regularly(有规律的).Countries that have a lot of earthquakes are usually quite mountainous(多山的).
The most talked about earthquake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in San Francisco in 1906.Over 700 people died in it.The strongest one in North America was in 1964.It happened in Alaska.
Strong earthquakes are not always the ones that kill the most people.In 1755,one of the strongest earthquakes ever recorded was felt in Portugal.Around 2,000 people died.
In 1923,a very strong earthquake hit the Tokyo,Yokohama area of Japan.A hundred and forty thousand people died.Most of them died in fires which followed the earthquake.
One of the worst earthquakes ever was in China in 2008.It killed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The worst earthquake ever reported was also in China,in which 400,000 people were killed or injured.This earthquake happened in 1556.
Earthquakes worry people a lot.The reason is that we often do not know when they are coming.People can not prepare for it.
48. When and where was the worst earthquake ever reported?
A. 1964;Alaska. B. 1556;China. C. 1923;Japan. D. 2008;China.
49.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The stronger the earthquake is, the more people are killed.
B. Earthquakes often come unexpectedly(出乎意料地).
C. Earthquakes can cause fires.
D. People still don’t know how to tell when an earthquake will come.
50. What may be talked about in the seventh paragraph?
A. How do earthquakes worry people?
B. What will people do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
C. How can we save people when earthquakes happen?
D. How do earthquakes happen?
第四部分:汉译英(根据提示写出单词和短语,每小题1分,共10分)
51.一般的平均的 adj _________ 52.乏味的无聊的 adj _________
53.包含 容纳 vt _________ 54.证据 n __________
55.防御 保护 n _________ 56.坚持 坚持认为____________
57.出现 现身____________ 58. 属于____________
59. 提前 预先____________ 60. 锻炼____________
第五部分:完成句子(共10句,每句2分,共20分)
61我们要跟当地的村民一起生活在他们的村庄,他们吃喝什么我们就吃喝什么包括牛血。
We will live with the local people in their villages and eat and drink _______ they do,________ cow’s blood.
62.据说野人是一种身体庞大,多毛的动物,它像人一样用脚行走。
The Yeti is_____ _____ be a large ,hairy animal that walks like a human being.
63.出现一道闪光,我还听见Justin的叫喊,接着飞船就消失了。
There was a of light and I heard Justin shout, and then the UFO just .
64. 幸运的是,他们放我回家了,我一点也没有受伤。
, they returned me home without any .
65. 人们以前为到底哪个旅游景点应该获得香格里拉的名称争论不止。
There were arguments tourist spot would win the name of Shangri la.
66.成群的牛,羊和马儿在绿色的草地上徜徉,周边的森林则是许多鸟类和动物的家园。
Sheep, cattle and horses on the green grass, and the forests are home to many birds and animals.
67. 他还告诉我们,赢得尊敬的最佳途径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取得高分。
He also told us that the best way to respect was to ourselves to study and achieve high grades.
68. 我很后悔服用了那些减肥药。
I those weight-loss pills.
69. 当你睡觉的时候,你的身体在为即将到来的一天做准备。
When you sleep, your body you for the day come.
70. 我们的广播俱乐部不只是播放音乐。
Our club is more just music.
第六部分:书面表达(满分25分)
近几年中小学生近视人数大幅增加,据报道多达30%—50%的中小学生戴眼镜,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呈上升趋势。保护视力必须得到广泛重视。
你作为一名学生,请根据自身体会用英语写一篇有关保护视力的短文。词数100词左右,短文的标题和开头已经给出。内容要点如下:
1、综述中小学生的视力现状。
2、分析造成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
3、介绍视力保护的简便方法。
Take Good Care of Eye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chool students have become near-sighted...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完形填空
16-20 ABBCD 21-25 CADCB 26-30 ABACD 31-35 CCABC
第六部分:书面表达
Take Good Care of Eye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chool students have become near-sighted. It is reported that as high as 30 to 50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wear glasses and the number is still increasing. We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As we know, there are some different causes for near-sightedness. Students always have too much homework to do every day. They have to spend a lot of time doing their home-work. Besides, some of them watch TV overmuch. Others play video games or chat on line for a long time. All this will do harm to their eyes.
As students, we must try our best to take care of our eyes; therefore we should form a good habit of reading, do eyesight exercises regularly and never wear out our eyes.

一、语言基础知识(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隽永/镌刻 寥廓/城郭 磕绊/溘然长逝
B. 炫耀/目眩 沧桑/苍黄 坍圮/杞人忧天
C. 给予/配给 宿命/住宿 零落/失魂落魄
D. 强壮/勉强 熨帖/熨斗 咽喉/狼吞虎咽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余暇/遐想 狼藉/慰藉 肮脏/沆瀣一气
B. 狙击/阻挡 脂粉/造诣 惊骇/言简意赅
C. 月晕/晕车 散漫/松散 模板/装模作样
D. 角度/角色 菲薄/芳菲 呕哑/哑口无言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峥嵘 瞳孔 曙光 挥刺方遒
B. 急躁 鞭策 焦灼 金璧辉煌
C. 怪癖 慈详 荆棘 钩心斗角
D. 逦迤 雷霆 喟叹 直栏横槛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两个星期,李峰多次迟到,班主任找他谈话,他很不在乎,甚至还振振有词,为自己辩解,根本没有半点悔改之意。
B.苏轼的一些词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在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C.2012年12月21日已经过去,新一年也将以新的气象展示在我们面前。但“世界末日论”的言论依然不绝如缕,着实荒唐可笑。
D.我们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没有使用标点符号,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B.父母对子女总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教育子女也总是苦口婆心,做子女的,应该多体谅,多理解,不要让父母枉费心机。
C.李双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与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如出一辙,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及同阶层玩伴间相互影响。
D.广州车展会上,“富二代”抢购800多万一辆的豪华车“迈巴赫62”,真是石破天惊,令人咋舌。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选登的美文佳作,都具有积极向上的主题,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受到读者欢迎。
B.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使命,这对于教育工作者以及许多家长来说,也常常感到很棘手。
C.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开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动。
D.纪念馆由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高一学生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五六十岁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B.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C.当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D.我虽然写小说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一条路,但是母亲盼望的并不是这样的一条具体的路。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舍:住宿 B. 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到
C.洎李牧以谗诛 以:以为 D.戍卒叫,函谷举 举:全
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而今安在哉
C.赵尝五战于秦 D.何为其然也
二、文言文阅读 (19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夫其所睹,耳新夫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1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烟之相滋 滋:滋生
B.得山之高 之: 定语后置的标志
C.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遇:机遇
D.一山之隅 隅:角落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B.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草树众而泉石嘉/ 吾尝跂而望矣
D. 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4.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3) 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写出诗中表明题目中“除夜”的诗句。(2分)
答:▲▲
(2)?首联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简析尾联中“又”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四、名句默写(11分)
16.
(1)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师者,▲▲。(韩愈《师说》)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人间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想当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廊腰缦回,▲▲。各抱地势,▲。(杜牧《阿房宫赋》)
(8)▲▲,而后人哀之。(杜牧《阿房宫赋》)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稻草人
耿立
父亲把稻草人立在田野里的时候,他十分激动。时当黄昏,他望着夕阳下稻草人所指的方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稻草人单腿独立在深邃的麦田里,我蓦然觉得它和父亲有点酷肖兄弟。
然而,稻草人不言语,稻草人什么时候喧哗过呢?它们从不睡眠,也不考虑吃喝,当农人回家的时候,它们不回家;当收割的日子临近,它们也就支离破碎了!
没人理解稻草人僵硬手指所指的方向,就像没人理解父亲一样。春天的时候,父亲用陈年的稻草、绳索捆绑稻草人,他对我说,用不了几十年,稻草人在大地上怕要消遁了。
我未置可否,当麦子快要黄熟的时候,我带着侄子去查看稻草人,回来向生病的父亲汇报。那也是黄昏,一个一个的稻草人在风中挥动着僵硬的手臂,像是鞭笞着什么,从远远的地方望去,就见一群一群的鸟儿在麦地上空不停地盘桓、寻找,宛似一帮无家可归的落魄子弟。
我得承认,父亲捆绑的稻草人简直完美无缺,它们真实毕肖地做恐怖和威吓状。有一种鸟儿,每年麦季的时候,都要从家乡的这块平原经过,它们并不美丽,但是平原上一年才能见到一次。
那些鸟儿望着稻草人,久久不敢涉足,它们盘桓着、盘桓着,最后只能无奈地向远方飞去。
侄子从地上抓起一枚土块,狠狠地向稻草人掷去,他说,稻草人混蛋——
我回家告诉父亲,麦子长势不错,鸟儿也不去祸害。父亲听后很忧郁,他说,保不定。春天父亲扎制稻草人时,侄子曾偷偷地毁掉几个,父亲很恼火,他说,“不喜欢土地的人,才不喜欢稻草人。”
麦子临熟的几日,每到黄昏,我都要到麦田巡查,然后向父亲报告麦子和稻草人的消息。一天,侄子偷偷地问我,你知道鸟儿到哪里去了吗?
我摇摇头。
侄子说,鸟儿不在平原上停留了,平原上的人可恶,鸟儿让稻草人吓跑了!
过了一会,侄子告诉我,他不能让鸟儿在平原上不吃一点东西就走。
我有点好笑,对侄子说,人应该感恩稻草人才对,它们保护了粮食和土地,难道人不应该热爱粮食和土地?
“我热爱粮食,我也热爱鸟儿,它们每年才在平原歇息一次,能消耗多少麦子?”侄子说,“我怕有一天,一睁开眼,平原上再也见不到鸟儿啦……”
到了晚上,侄子出去了,许久没归,不知什么时辰,父亲在屋里很急地唤我:天空怎么发红呢?父亲的房子正对着麦田,他见夜空里火的光芒正燎燎地飞向天际,一堆、两堆、三堆……我蓦然有所警悟,立马向麦田跑去,麦田里火焰渐渐地萎弱了,稻草人化为一团灰烬。
翌日,我和侄子站在黄熟的麦田里,父亲来了,他抚摸一下侄子的前额,然后闭上眼睛,稻草人去了,以后也不会有了。我有点惶惑,没有了稻草人,还有谁来指点生活的方向、温饱的方向呢?
与稻草人握别,大地沉默不语。
(选自《雨花》1995年1期)
17.文中画线句子描写稻草人和鸟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
18.文中侄子说,“我热爱粮食,我也热爱鸟儿,它们每年才在平原歇息一次,能消耗多少麦子?”“我怕有一天,一睁开眼,平原上再也见不到鸟儿啦……”从全文结构看,这段话有什么作用?(4分)
▲▲
19.文中父亲说,“用不了几十年,稻草人在大地上怕要消遁了”,“稻草人去了,以后也不会有了”。请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刻含意。(6分)
▲▲
20.本文写了与稻草人有关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在生活中,很多门其实是开着的,只是表面上看去像关着。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跨进门,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亲自去推一推,哪怕敲一敲的行动或勇气。很多人因此走了许多弯路,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会。
请以“门,其实开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得套作或抄袭。
3.D. 斥 、碧、祥
4.A. A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B.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8.D 9.B 10.C
11.C.(动词,遇到,相遇。)
15。(1)【答案】:“一年将尽夜”、“明日又逢春”?。(一句1分)
(2)【答案】:设问(2分),交代了诗人的处境,写出了诗人长夜未眠、举目无亲的孤独(1分),更能突出(衬托)诗人团圆之夜却孤身漂泊的凄苦、寂寞之情(1分)。
(3)【答案】:一个“又”字,写出了诗人对光阴匆匆流逝的敏感。(2分)对渐入老境的伤感,
表现了越来越悲凉的老境,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显得无奈沉重。(2分)(大意对即可。)
16.(略)
17.【答案】(4分)①拟人,②比喻,③变换视角,④表现稻草人的“尽职尽责”,鸟儿的无奈无助。
评分建议:每点1分。
18.【答案】(4分)强调侄子富有爱心,表现侄子有着不同于传统的观念、认识,与上文父亲的“忧郁”、侄子?“掷土块”时的言行等相照应,为下文侄子烧毁稻草人作铺垫。
评分建议:答到“照应”并作相应的阐述,得2分;答到“铺垫”并作相应的阐述,得2分。
21.作文(略)
参考译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