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节 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 教案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
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关系,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人民之间的内部关系。
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的关系。
地位: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互助是社会主义民主关系的保障,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 民族平等。
2、 民族团结。
加强民主团结,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
3、 各民族共同繁荣。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核心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宪法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第三:各民族小聚集、大杂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距,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
第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第3,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治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即那里的人大与政府。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第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少数民族管理国家大事和民族内部事物的民主权力。
第2,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捍卫国家的统一与安全。
第3,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
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维护民族团结,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关系到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大事,是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大事。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还包括正确对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正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是宗教工作,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