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题定性实验之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提升题)(word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题定性实验之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提升题)(word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科学探究题定性实验之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提升题)
一、单选题
1.(2021·山东·泰山外国语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小雁同学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证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很低
C.子火焰中被燃烧的是气态物质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2.(2022·新疆·吐鲁番市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将点燃的蜡烛伸入干燥的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壁逐渐出现许多小水珠,再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对此实验的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
B.蜡烛的化学成分中一定含有C、H元素
C.蜡烛燃烧后生成了H2O和CO2
D.蜡烛的化学成分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3.(2022·福建漳州·九年级期末)小明利用下图装置探究蜡烛燃烧受氧气浓度影响程度(所用传感器分别为、CO、浓度传感器)。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O2起始浓度 熄灭时O2浓度 熄灭时O2与CO的浓度比
1 21% 约16% 270.0
2 22% 约16% 344.9
3 23% 约16% x
A.当氧气浓度低于16%时,难以支持蜡烛燃烧
B.蜡烛燃烧会产生少量CO,应注意通风透气
C.三支不等高蜡烛的燃烧是为了使容器内氧气完全消耗
D.氧气起始浓度越高,熄灭时CO2与CO的浓度比越大,所以x>344.9
4.(2022·广东茂名·九年级期末)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的过程中,O2和CO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②表示O2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完全燃烧
C.蜡烛中只有碳、氢元素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没有耗尽
5.(2022·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九年级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曲线a和c对应的物质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此微型实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
6.(2021·江苏·南外雨花分校九年级阶段练习)有关蜡烛的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
B.蜡烛火焰分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并有黑烟产生
D.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二、实验题
7.(2022·江西省余干中学九年级期末)蜡烛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利用蜡烛可进行多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固定装置已省略)
实验一:探究蜡烛燃烧产物
实验二:探究蜡烛燃烧时质量的变化
实验三:自制炭黑
实验四:探究氧气的性质
(1)实验一: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实验中观察到A处附近有大量液滴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
(2)实验二:实验中观察到电子秤的示数不断变小,其原因是_______。
(3)实验三:将白瓷板置于蜡烛火焰上方,白瓷板上会出现炭黑,由此说明蜡烛发生了_______(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由此可知蜡的组成元素中一定有______。
(4)实验四:过氧化氢溶液接触二氧化锰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中发现倒入浓度较大的过氧化氢溶液时,产生大量白雾,蜡烛熄灭。已知蜡的着火点约为190℃,根据灭火的原理,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8.(2022·安徽淮南·九年级阶段练习)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请推测靠近三通管______(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理由是______。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罩住,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假设1: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大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可能是______。
(设计实验)
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在烧杯内上部的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浓度______。(填“高”或“低”)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闭,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1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后的过程中(80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则可得蜡烛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5)结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乙同学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有______。
9.(2022·广东·惠州市大亚湾金澳中英文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査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做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一】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石灰水___________,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小明査阅资料得: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溶解度变小,析出了氢氧化钙固体。
同学们又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
(3)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__________。由此他们猜想还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二】
(4)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_。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5)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此实验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7)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10.(2021·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蜡烛有以下性质:①固态;②白色:③质地较软;④密度比水小:⑤难溶于水;⑥受热易熔化;⑦能燃烧。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填序号)。
(2)A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3)B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点燃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 蜡燃烧后的产物有_______
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________,振荡 ________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11.(2021·湖南·永州市德雅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取A、B两个空集气瓶,瓶底分别装有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瓶口均用玻璃片盖好。(已知: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①点燃集气瓶A中的蜡烛,观察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点燃集气瓶B中的蜡烛,发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请回答:
(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是______;(填字母)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2)以上实验说明蜡烛的燃烧产物有:______、______;
(3)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由外而内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温度最高;
(4)试解释家用燃气灶上都有一个高低适宜的放锅圆支架的原因:______;
(5)实验室用______与空气反应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是______。
三、科学探究题
12.(2021·广西·梧州市第十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化学史非常感兴趣,在看到法拉第所写的《蜡烛的故事》后,参照法拉第在书中提出的问题,对蜡烛进行了深入的系列研究。
【问题一】为什么蜡烛燃烧时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在不断熔化却没有直接燃烧?小明查阅资料发现: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看到发光或产生火星的现象,而氢气、天然气等物质燃烧却都是产生火焰,于是他大胆猜测,认为蜡烛燃烧是______(填“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在燃烧。
【问题二】为什么蜡烛燃烧的火焰总是竖直向上的拉长水滴状(如图1)?
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提出以下观点,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棉线的牵引作用使火焰呈现水滴状
B.液态石蜡燃烧导致
C.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气体向上运动,与周围的冷空气形成对流导致
【问题三】蜡烛燃烧的火焰中那层温度最高?
(1)小吴同学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后取出,观察到木条加热的部位,两端发黑,中间未变色(见图2)。得出结论:蜡烛火焰______层温度最高。故加热物质时,应使用酒精灯的______进行加热。
(2)小周同学按照法拉第书中的提示,拿一张滤纸水平切入火焰中部,1~2秒后移出来,大家将看到滤纸上呈现的烧灼碳化痕迹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______(填字母)。
A、 B、
C、 D、
【问题四】探究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液滴 产物中有______
将内壁涂有______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______ 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由上述实验可知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问题五】探究焰心物质是什么物质?
小施同学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如图3)。
小施同学作出猜想: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并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一根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玻璃管外壁,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______ 小施同学的猜想正确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导管中有______
13.(2022·河北邯郸·九年级期末)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同学们又用下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_______。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下图2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
(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氧化铜与水调和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答一条即可)
14.(2021·广东·中山市东升求实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③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⑤用火柴去点白烟;
⑥熄灭蜡烛;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及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_____。
燃着时: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_____温度最高。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_____现象,澄清的石灰水____。
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白烟可以用火柴点燃。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_____和_____。
15.(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可以检验是否有水,也可以吸收水。
【提出问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存在什么关系?
【提出假设】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设计实验】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A图所示,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B图所示,他们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甲同学观察到红磷燃烧时气球的变化是______。
【实验结论】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你认为____(填:“甲”或“乙”)结论正确,请解释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______。
【结论分析】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__。
【反思拓展】
(1)小明设计了实验C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刚认为该实验设计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2)实验D中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丙同学发现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丁同学对此提出了异议,丁同学的理由是____。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从元素的角度解释为什么不能“点石成金”。(石头的主要成分是CaCO3)________。
【交流应用】为了测定蜡烛的元素组成,小华设计了蜡烛燃烧实验并用下列装置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实验过程已省略。
测定质量结果如下表:
A装置 B装置 C装置
反应前的质量/g 65.9 80 105
反应后的质量/g 64.4 81.8 109.4
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蜡烛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2)蜡烛中________(填:“含”或“不含”)氧元素。
16.(2022·福建福州·九年级期末)法拉弟曾说过:若想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所造诣,研究蜡烛的理化现象将是很好的敲门砖。
【实验一】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提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面分别罩上干燥及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如图1)。
(1)由_________现象推知,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2)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填现象),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3)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存在不足。他收集等体积的空气和蜡烛燃烧后的气体、分别依次通过图2装置来探究,得出结论。其设计目的是__________。
【实验二】进一步推断蜡烛的燃烧产物。
乙同学设计图3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棉花变黑,且黑色氧化铜变成亮红色。
(4)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现象,推断蜡烛燃烧还可生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
【实验三】利用手持技术定量测定: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如图4、图5)
(5)图4中A点氧气浓度约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你对燃烧条件有什么新认识?_____。
(6)图5中B点对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17.(2022·黑龙江·绥棱县克音河乡学校八年级期末)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 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 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
燃着时 蜡烛火焰分________层 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 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此处温度______ ②干冷的内壁出现______,澄清的石灰水_____。
熄灭后 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立即点燃白烟时可看到_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__________。
18.(2022·山东·广饶县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化学小组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Ⅰ、蜡烛燃烧过程探究。
(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碳化形成黑圈(如图A),得出结论:___________。
(2)焰心所含物质探究:如图B,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③石蜡蒸气,理由是液态石蜡受热会汽化。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观察到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说明猜想③___________(填“是”或“否”)成立。
(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
(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受热熔化,在烛芯处形成气态石蜡后才燃烧。
Ⅱ、蜡烛熄灭原因探究。
(3)同学们对图1实验中蜡烛(足量)熄灭的原因展开研究。
(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大于氧气含量;②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
(探究与结论)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
①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①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或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
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
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纯净的二氧化碳
D.氧气的含量小于一定值时,蜡烛熄灭。
(4)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及实验完毕洗涤试管时,不当的操作会引起试管破裂,请列举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试举一例说明小刚的观点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却没有火焰。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将导管一端伸入蜡烛火焰的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得出结论】
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物质燃烧时,能产生火焰的条件是______。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20.(2021·江苏·盱眙县马坝初级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蜡烛(主要含C、H、O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产物是什么?
某同学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
除了上述两种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还可能有_______(写一种,即可)。
【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mL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
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CO2的结论 B.增加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C.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最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48.4% 18.7% 0.058% 0
蜡烛点燃后 71.6% 15.6% 36.4% 0.0182%
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_____(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
1.C
2.D
3.D
4.D
5.B
6.D
7.(1) 漏斗 水和二氧化碳
(2)蜡烛中的碳、氢随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逸散到空气中,使得蜡烛的质量不断减少
(3) 不完全 碳元素或C
(4) 2H2O22H2O+O2↑ 隔绝氧气(或空气)
8.(1) 下口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2) 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高
(3)不合理
(4)蜡烛燃烧时需要氧气的最低浓度不能低于16%(合理即可)
(5)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一氧化碳
9.(1)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2) 变浑浊
(3)炭黑
(4)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发生反应
(5)
(6)先撤酒精灯,玻璃管上端冷却后再撤蜡烛
(7)提供充足的空(氧)气(或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0.(1)①②③④⑤⑥
(2)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3)水或H2O 适量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1)C
(2) 二氧化碳 水
(3)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4)抬高一定的高度,用火焰的外焰加热
(5) 红磷 4P+5O22P2O5
12. 气态 C 最外 外焰 D 水或H2O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玻璃管上端没有被点燃 白色固体
13. 烧杯内壁有水雾 炭黑 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发生反应 先撤酒精灯,稍后再撤蜡烛 提供充足的空(氧)气(或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4. ④①②③⑥⑤ 小 a 外焰 水雾 变浑浊 水 二氧化碳
15. 先膨胀后收缩 甲 反应中涉及到有气体的,实验时装置应该密闭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原子种类以及原子数目都保持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只使用于化学变化,而酒精和水混合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答案合理即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应该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但是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没有称到,所以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答案合理即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持不变,所以元素的种类也不改变,而反应前石头中只含有钙、碳、氧元素,不含金元素,所以反应后也不会产生含金元素的物质 6:1 含
16.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 变浑浊 对照试验,排出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干扰 过滤作用,防止粉尘进入试管 一氧化碳和碳 15.5% 氧气浓度达不到15.5%,蜡烛就不能燃烧 蜡烛熄灭
17. ④①②⑥⑤③ 浮在水面且不溶于水 三或者3 a 最高 水雾 变浑浊 熄灭的蜡烛被引燃 水和二氧化碳
18.(1)蜡烛的火焰外焰温度最高
(2) 是 能
(3) 不合理 D
(4) 试管外壁有水 加热时试管接触灯芯等 灯泡通电发光放热
19. 气态 沸点 沸点低于燃烧时温度 有
20. CO B 氧气浓度降低,不再支持燃烧 C、H2O、CO2、C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