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 物质构成的奥秘元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 物质构成的奥秘元学案

资源简介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1、知道是分子、原子等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 知道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3、 能用微粒(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
4.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5. 了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导入】1、在教室内撒香水为什么可以闻到香水的香味?
2、把蔗糖放入水中,蔗糖消失水却变甜了,为什么?
【自学课本】总结分子的基本性质:
1、一滴水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说明
(课本50页的图3-6和图3-7,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是
2、【教师演示】实验活动与探究中的2,同学门观察现象并填充表格:由实验可得出分子的性质是 。
3、【讨论】:我们知道,物质存在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物体还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可得出分子的性质是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教师演示】品红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溶解情况,同学观察现象并说出由此得到的结论。
结论: 。
【请你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等 ;
2、分子性质有 ; ;

3、物质都有三态,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不同存在状态相互转化原因是
4.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 (填“有”或“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 (填“有”或“没有”)变;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 和 ,不再保持水的 性质。
可见分子是 。
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 , 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例如: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水分子分成 和 ,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 ,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 。
6.加热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 会分解成 和 ,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 ,许多汞 聚集成金属汞。
7.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 , 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原子是
讨论:P51
【小结】1、分子的含义
分子 (填能或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如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3、原子的含义
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5、举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6、因为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微粒,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对吗?
【基础练习】
1、(2011泰安市)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 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墙内开花墙外香” ——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2. 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3、(2011南通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
4.下列物质中几乎不含氧分子的是
A氧气 B液态氧 C蒸馏水 D空气
5.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A B C D
6、(2011襄阳市)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没有间隔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7. 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D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8、(2011大连市)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2)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
【能力提升】
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和无色氢气(H2)的集气瓶
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
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
同样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①              ;
②               .
2、(2011十堰)下列知识用分子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湿衣服在日照下笔在阴暗处干的更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液化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3、(2011达州市)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冰”是纯净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4、(2011荆门市)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水电解的反应是一个分解反应
C.aL水和b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a+b)L D.混合物中一定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5.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1)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
(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甲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3)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 (4)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A.(1)(4)B.(2)(3)C.(1)(2) D.(3)(4)
6、 .如图所示,在烧杯A中装入20mL无色甲溶液,在烧杯B中装入10mL无色乙溶液。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过几分钟,看到小烧杯A中装有的溶液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对上述现象看法不一,可能作出不同的假设。请你仔细阅读下表中的示例,然后填写表中空格。
提出假设 实验探究
示例 A烧杯中的溶液要过一会儿才变色,与B烧杯无关 用洁净烧杯配好20mL甲溶液。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烧杯里,观察现象
(1) 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A烧杯中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2)
7.有下列物质:①氮气②液态空气③氧化汞④矿泉水⑤高锰酸钾⑥二氧化锰⑦铁
(1)属于纯净物的是 (2)属于混合物的是 (3)属于氧化物的是 (4)属于单质的是 (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6)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气态物质是
8. 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混合物的是
9、(2011陕西省)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10.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 (填化学式)。
(3)以甲图为例分析,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11、(2011淄博市)据图回答:
认真观察A、B两装置,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A装置和B装置在试验过程中水
的变化情况 。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原子的构成方式,知道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
2、知道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得出的,会查指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学习重点】
原子的内部结构
【学习难点】
相对原子质量和实际质量的相互使用
【学习流程】
一、自学导读:
1、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有哪些?它们的带点情况如何 请阅读课本
2、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在原子里,哪两种粒子的数目一定是相等的?
3.交流讨论:“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说明理由。
1、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_________________
2、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极少数的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课本 “相对原子质量”,找出下列问题:
⑴你认为在使用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用相对原子质量?
⑵你能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实际质量的关系吗?
⑶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你认为为什么这样说?
⑷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与质子数、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如下收获:
1、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的。其中质子带____电,中子______,电子带____电。整个原子______电。(填“带”或“不带”)
2、在原子中,_____________数=____________数=____________数。
3、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上。 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数+__________数
5. 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2、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50 B、86 C、36 D、122
3、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相对原子质量是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质子数是53 B、核外电子数是53
C、中子数是53 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是125
4、已知一个标准C-12原子的质量为a kg,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一个R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
A、 12b/a kg B、 12a/b kg C、 12ab kg D、 ab/12 kg
四、课尾检测:
1、请在下图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粒子名称。
不带电( )
构成 ( )
1个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
构成 ( ) 构成 ( )
1个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 物质
(带 电)
2 原子的结构 (带 电)
(不带电)
构成
(带 电)
性质
原子
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3、已知重氢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相对原子质量为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氢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B、重氢原子核内有2个中子
C、重氢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 D、重氢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4、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可以再分
B、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呈电中性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5、已知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m kg,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n kg,则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 )
A、12n/m B、12m/n C、 m/12n D、n/12m
五、拓展提升:
请认真阅读下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原子种类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氢( H ) 1 0 1 1
碳( C ) 6 6 6 12
氮( N ) 7 7 7 14
铝( Al) 13 14 13 27
铁( Fe) 26 30 26 56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3 元素
【学习目标】
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4、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课堂预习】
一、元素
一、元素的概念
具有相同是 (即核内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有 多种,但组成的物质却有3000多万种。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按质量计算,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 ,其中含量位于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 。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
国际上统一采用 名称的 字母来表示元素。书写时注意: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 。如 表示碳元素, 表示氧元素。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 ,第二个字母要 。
如 表示铝元素, 表示钙元素。
2、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 , (2)表示这种元素的 。
如:“N”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1、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 和 将100多种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的表。
2、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表按元素 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
原子序数= = = 。
3、元素周期表结构
(1)横行(也叫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 周期。
(2)纵行(也叫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族。
(3)单元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占据一格,包括四个方面的信息,如图所示:
一、元素
[思考]
1、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么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元素的种类有谁来决定?
2、元素概念中的“同一类”三个字能否改为“同一种”?你对“同一类原子”是怎么理解的?
 [讨论]
1、下述化学反应中
水 氢气 + 氧气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H2O)   (H2) (O2) (S) (O2)     (SO2)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概念间的联系
区分
使用范围及举例
[思考]
1、元素的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
2、不可以。因为同一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以不同,而同一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如氧原子质子数是8,但中子数却有8个,9个,10个的。
 [讨论]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元素不发生变化。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概念间的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即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及举例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可以说,“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元素符号
1、熟记表4-3中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记住后同桌互相检查。
2、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① O  ②Fe 
③2O  ④3Mg
3、怎样根据元素名称中的偏旁判断元素的状态和种类?
三、元素周期表
1、从元素周期表上查找原子序数为6、7、12、14、16、18、20、29、47的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并指出它们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
2、考察每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靠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结尾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这说明元素之间存在着什么规律性的联系?它与“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有没有关系?
【课堂训练】
1、不同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D、相对原子质量
2、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这些名词“加碘盐”、“补铁酱油”、“高钙奶”,这里的碘铁钙指的是(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
5、如右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13 B、它是非金属元素
C、它的质量是26.98g D、相对原子质量是13
2、下列元素符号中,表示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
A.Hg、Ba、Mn B.Fe、He、Mg C.Ca、Na、N D.H、C、O
6、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Cl
2Fe ③ nH
【课后练习】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填名称)
2、“低碳生活”中的“碳”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铝 B.铁 C.氧 D.硅
4、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是收硫元素和氧气组成的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元素和二个氧元素构成的
C.二氧化硫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6、下列对元素的叙述正确是( )
A、元素就是原子 B、单质就是元素
C、一种元素只存在一种原子 D、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核内质子数相同。
7、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 。
8、 用元素符号填空: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9、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2个氧原子 ; 2个氢原子______;3个钾原子______;镁元素______。
10、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这里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11、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元素名称是“硫” B.元素符号“S” C.元素的质量32.6g D.核电荷数是17
12、化学中把众多原子划分为不同种元素的依据是( )
A、原子的质量大小不同 B、核外电子数不同C、核内中子数不同 D、核内质子数不同
13、一瓶气体经检验只含一种元素,则该气体( )
A、肯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是只含单质、化合物的混合物 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课后提升】
试着用图示表示出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组成
元素 物质

种 成 构
原 构 成
子 构成
原子 分子
例如,可以说: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
课题4 离子
学习目标: 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形成。
认识离子符号。
了解氯化钠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自主学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的很好】
(一)回顾已知
1、原子中, 数= 数= 数。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A B 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是 ,它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是 ,它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达相对稳定结构。
(二)自学新知
1、上述A 失去最外层电子后成为C ,此时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该原子带 个单位 电荷,而B 得到 个电子后成为D ,此时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 ,该原子带 个单位 电荷。此时我们不再叫它们原子,而叫 。
2、 叫做离子
3、粒子 ,用符号可表示 ;粒子 用符号可表示为 (11号元素为Na,17号元素为Cl)这种符号叫离子符号。
4、认识粒子结构示意图:
它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是:
5、构成物质的微粒除分子原子外,还有 例如: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6、对离子符号含义的认识: 表示
2Mg+2
表示
7、离子可为 和 两大类。
小组学习
1、原子可用哪些方法表示?
离子可用哪些方法表示?
2、口述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
3、钠原子: 与钠离子 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从结构、质量、化学性质上那上去考虑)
展示反馈
1、根据 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到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二者属于同一种粒子 B 二者化学性质相同
C 两种粒子质量相等 D 两粒子所属元素种类不同
2、下列离子符号不正确的是( )
A Na B Al C Ca D Cl
3、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4、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序号回答( )
A B C D E F
(1)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表示稀有气体的粒子的是
(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
(3)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4)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5)查找元素周期表,写出六种粒子的符号A B C D E F
拓展延伸
1、已知粒子R3+核外有m个电子,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 m+3 B m-3 C 3-m D m
2、粒子Am+和B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排布,若元素A的核电荷数为a,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 )
A a+m+n B a-m+n C a+m-n D a-m-n
A 加热水 B 电解水
1 H

1.008
13Al

26.9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