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 11 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宁波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 11 圆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
1. (2003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PA切⊙O于点A,割线PBC交⊙O于点B、C,已知PB=BC=3,则PA的长是【 】
(A)3 (B)3 (C)3 (D)9
【答案】B。
【考点】切割线定理。
【分析】∵PA切⊙O于点A,割线PBC交⊙O于点B、C,∴。
∵PB=BC=3,∴PC=6。∴。∴。故选B。
2. (2004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PA切⊙O于A,割线PBC经过圆心O,交⊙O于B、C两点,若PA=4,PB=2,则tan∠P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B。
【考点】切线的性质,切割线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PA,PB分别是⊙O的切线和割线,
3. (2005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 B.外离 C.相切 D.内含
【答案】B。
【考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直接由图可知,两车轮外离,故选B。
4. (2005年浙江宁波3分)边长分别为3,4,5的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与外接圆半径的比为【 】
A.1∶5 B.2∶5 C.3∶5 D.4∶5
5. (2006年浙江宁波大纲卷3分)已知∠BAC=45°,一动点O在射线AB上运动(点O与点A不重合),设OA=x,如果半径为1的⊙O与射线AC有公共点,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A、0<x≤ B、l<x≤ C、1≤x< D、x>
6. (2007年浙江宁波3分)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5,圆心距为4,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切 (B)外切 (C)相交 (D)相离
7. (2008年浙江宁波3分)已知半径分别为5cm和8cm的两圆相交,则它们的圆心距可能是【 】
A.1cm B.3cm C.10cm D.15cm
8. (2010年浙江宁波3分)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5,圆心距为7,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切 B、相交 C、外切 D、外离
9. (2011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O1 的半径为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O2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O1O2垂直AB于P点,O1O2 =8.若将⊙O1绕点P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0°,在旋转过程中,⊙O1
与正方形ABCD的边只有一个公共点的情况一共出现【 】
(A)3次  (B)5次 (C)6次   (D)7次
二、填空题
1. (2001年浙江宁波3分)已知相交的两圆半径分别为2、3,则圆心距d的取值范围为 ▲ 。
2. (2001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AC交⊙O于点B、C,AD切⊙O于点D,已知AC=8,AB=2,则AD的长为 ▲ 。
【答案】4。
【考点】切线长定理。
【分析】∵AC交⊙O于点B、C,AD切⊙O于点D,且AC=8,AB=2,
∴根据切线长定理,。∴。
3. (2001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以BC为直径作半圆,在半圆上取一点A,作AD⊥BC,D为垂足,若AB=2AC,那么BC:AD的值为 ▲ 。
4. (2002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A、B是⊙O上两点,且∠AOB=70°,C是⊙O上不与点A、B重合的任一点,则∠ACB的度数是 ▲
5. (2003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BCD=120°,则,∠BOD= ▲ 度.
【答案】120。
6. (2003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E是的中点,OE交弦BC于点D,已知BC=8cm,DE=2cm,则AD的长为 ▲ cm.
7. (2004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DB切⊙O于A,∠AOM=66°,则∠DAM= ▲ _度.
【答案】147。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切线的性质。
【分析】∵OA=OM,∠AOM=66°,∴∠OAM=57°。
∵DB切⊙O于A,∴∠OAD=90°。∴∠DAM=147°。
8. (2005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ABC内接于⊙O,∠B=300,AC=2cm,则⊙O半径长为 ▲ cm.
9. (2006年浙江宁波大纲卷3分)如图,⊙O1与⊙O2相交于A、B两点,连接AB,并在其延长线上取点P,过P作⊙O1、⊙O2的切线PC、PD,切点分别为C、D,若PC=6,则PD= ▲
【答案】6。
【考点】切割线定理。
【分析】∵PC、PD分别是⊙O1、⊙O2的切线,
∴根据切割线定理,得。
∴,即PC=PD。
∵PC=6,∴PD=6。
10. (2007年浙江宁波3分)如图,AB切⊙O于点B,AB=4 cm,AO=6 cm,则⊙O的半径为 ▲ cm.
三、解答题
1. (2001年浙江宁波12分)⊙O1,⊙O2,⊙O3两两外切,切点为A,B,C,它们的半径分别为r1,r2,r3。
(1)若△O1O2O3是直角三角形,r2:r3=2:3,用r2表示r1;
(2)若△O1O2O3与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则r1,r2,r3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请给出证明。此时若r1,r2,r3的和为3cm,用如图这样一张四边形纸片DEFG,能否剪出一个圆形纸片来完全盖住两两外切的⊙O1、⊙O2、⊙O3这3个圆?如果认为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认为能,给出这样的圆形纸片的一种剪法(在四边形纸片DEFG上面图表示)。
∴。
为完全盖住两两外切的⊙O1、⊙O2、⊙O3这3个圆的圆形纸片。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分类思想的应用。
【分析】(1)因为△O1O2O3是直角三角形,根据⊙O1,⊙O2,⊙O3两两外切,得出三边的长度,结合斜边的情况,利用勾股定理用r2表示r1。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由角的相等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平角定义得到边的关系,得出r1=r2=r3的结论。
用如图这样一张四边形纸片DEFG,能剪出一个圆形纸片来完全盖住两两外切的⊙O1、⊙O2、⊙O3这3个圆。理由如下:
若r1,r2,r3的和为3cm,则。
如图,连接AO1、BO2,AO1和BO2相交于点O,延长AO1交⊙O1于点D,则以点O为圆心,OD为半径的圆就是完全盖住两两外切的⊙O1、⊙O2、⊙O3这3个圆的圆。
根据圆和等边三角形的对称性,知
∴用如图这样一张四边形纸片DEFG,能剪出一个圆形纸片来完全盖住两两外切的⊙O1、⊙O2、⊙O3这3个圆。
2. (2002年浙江宁波12分)如图,⊙O’经过 ⊙O的圆心,E、F是两圆的交点,直线OO’交⊙O于点Q、D,交⊙O’于点P,交E F于点C,且
(1)求证PE是⊙O的切线;
(2)求⊙O和⊙O’的半径的长;
(3)点A在劣弧上运动(与点Q、F不重合),.连结PA交弧DF于点B,连结BC并延长交⊙O于点G,设CG=x, PA=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在Rt△EOC中,由勾股定理得:,解得:。
在Rt△POE中,,即,解得:。
∴⊙O和⊙O’的半径的长分别为4和8。
(3)按题意画图,连接OA,
的半径r;在Rt△POE中,由即可求得⊙O’的半径r′。
(3)按题意画图,连接OA,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切割线定理和相交弦定理列式求解。
3. (2003年浙江宁波6分)已知:如图,△ABC中,AB=BC=CA=6,BC在x轴上,BC边上的高线AO在y轴上,直线l绕A点转动(与线段BC没有交点).设与AB、l、x轴相切的⊙O1的半径为r1,与AC、l、x轴相切的⊙O2的半径为r2.
(1)当直线l绕点A转动到何位置时,⊙O1、⊙O2的面积之和最小,为什么?
(2)若r1-r2=,求图象经过点Ol、O2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设图象经过点O1、O2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则
,解得: 。
4. (2006年浙江宁波大纲卷8分)如图,在⊙O中,弦AB与CD相交于点M,AD=BC,连接AC.
(1)求证:△MAC是等腰三角形;
(2)若AC为⊙O直径,求证:AC2=2AM?AB.
5. (2006年浙江宁波课标卷8分)已知:如图,在⊙O中,弦AB与CD相交于点M.
(1)若AD=CB,求证:△ADM≌△CBM.
(2)若AB=CD,△ADM与△CBM是否全等,为什么?
由(1)完全可得两三角形全等。
6. (2007年浙江宁波6分)如图,AB是⊙O的直径,弦BC=5,∠BOC=50°,OE⊥AC,垂足为E.
(1)求OE的长.
(2)求劣弧AC的长(结果精确到0.1).
公式求得弧AC的长。
7. (2008年浙江宁波9分)如图,点C是半圆O的半径OB上的动点,作PC⊥AB于C.点D是半圆上位于PC左侧的点,连接BD交线段PC于E,且PD=PE.
(1)求证:PD是⊙O的切线;
(2)若⊙O的半径为,PC= ,设OC=x,PD2=y.
①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x= 时,求tanB的值.
②已知x的值,则可以根据关系式求得PD的值,已PC的值且PD=PE,从而可得到EC,BE的值,这样便可求得tanB的值。
8. (2009年浙江宁波8分)已知:如图,⊙O的直径AB与弦CD相交于E, ,⊙O的切线BF与弦A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求证:CD∥BF.
(2)连接BC,若⊙O的半径为4,cos∠BCD= ,求线段AD、CD的长.
【考点】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平行的判定,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1)根据 ,运用垂径定理的推论得到AB⊥CD;根据切线的性质定理得到AB⊥BE,从而证明平行。
(2)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C.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到直角△ABD.再结合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求解。
9. (2010年浙江宁波9分)如图,AB是⊙O的直径,弦DE垂直平分半径OA,C为垂足,弦DF与半径OB相交于点P,连接EF、EO,若DE=2 ,∠DPA=45°。
(1)求⊙O的半径;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角形求解。
(2)先求出扇形的圆心角,再根据扇形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10. (2011年浙江宁波10分)阅读下面的情景对话,然后解答问题:
(1)根据“奇异三角形”的定义,请你判断小华提出的命题:“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奇异三角形”是真
命题还是假命题?
(2)在Rt△ABC中,∠ACB=90°,AB=,AC=,BC=,且,若Rt△ABC是奇异三角形,
求;
(3)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D是半圆ADB的中点, C、D在
直径AB两侧,若在⊙O内存在点E,使得AE=AD,CB=CE.
① 求证:△ACE是奇异三角形;
② 当△ACE是直角三角形时,求∠AOC的度数.
【答案】解:(1)真命题。
(2)在Rt△ABC中, ,
∵ ,∴,。
∴若Rt△ABC为奇异三角形,一定有。
∴。∴ 得。
②利用(2)中的结论,分别从与去分析,即可求得结果。
11. (2012年浙江宁波8分)如图,在△ABC中,BE是它的角平分线,∠C=90°,D在AB边上,以DB为
直径的半圆O经过点E,交BC于点F.
(1)求证:AC是⊙O的切线;
(2)已知sinA=,⊙O的半径为4,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考点】切线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扇形面积的计算。
【分析】(1)连接OE.根据OB=OE得到∠OBE=∠OEB,然后再根据BE是△ABC的角平分线得到∠OEB=∠EBC,从而判定OE∥BC,最后根据∠C=90°得到∠AEO=∠C=90°证得结论AC是⊙O的切线。
(2)连接OF,利用S阴影部分=S梯形OECF-S扇形EOF求解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