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案

资源简介

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
2.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3.分析说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能力目标
(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价值。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搜集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及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天堂与地狱》
有人向上帝请教有关天堂与地狱的事情。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看到一群人正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都瘦骨嶙峋,一脸饿相。原来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要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自己嘴里。于是,有肉汤也喝不到肚里,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前一个房间没有什么不同,同样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个个心宽体胖,正在快乐歌唱着幸福。这个人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能喝道肉汤呢?”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每个人都会喂别人。”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什么呢?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故事中的地狱中的人只讲索取不讲贡献结果有汤也喝不到。而天堂中的人们正确处理里贡献欲索取的关系,所以一个个油光满面。所以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既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二)进行新课
12.3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板书)-----------即是如何创造和实现的问题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是从创造的角度来看的
◇课堂探究:
(1)这段话.为什么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的人生看作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2)为什么有些人虽然有优裕的物质生活,还是觉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认为生活没有意义
◇探究提示:
(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一个人在劳动中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2)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有些人虽然有优裕的物质生活,但如果不在劳动中创造价值,不能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不想奉献他人和社会,水
远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
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板书)
(1)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
(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知识补充::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表现,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性。】
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板书) ----------教材主要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讲的
◇课堂探究:
(1)为什么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2)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 一个没有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人会幸福吗?
◇探究提示:
(1)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就是具体表现。
(2)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一个没有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人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
(1)走不出自我的狭隘天地的人,不想奉献他人和社会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2)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世界,积极投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教材“专家点评”主要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及根本目的。
教材运用“相关链接”阐述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但人们为社会创造价值和奉献的方式是不同的。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为社会创造了价
值,做出了贡献,就是幸福的人。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板书)
◇课堂探究:
(1)“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包含了什么道理
(2)马祖光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探究提示:
(1)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人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
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2)马祖光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时,时时处处尊重别人,无私地帮助、关心他人并自觉维护他人的正当利益。这启示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
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板书) ----------------是从实现的客观角度来看的
主要把握三点,首先,明确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人的生存、发展及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然后,从反面来论证: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最后,得出结论: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2.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板书)
(1)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2)人的个性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而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教材“相关链接”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告诉我们,任何人即使再伟大的人物,他的生存和发展,他的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是从实现的主观角度来看的(板书)
◇课堂探究:
(1)她的成功之路是怎样走出来的
(2)人生价值的实现除了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外,还需要哪些主观条件
◇探究提示:
(1)她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战胜病魔,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并在为社会的奉献中走向成功。
(2)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的主观条件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人的先天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后天的努力却人人都能做得到,关键是看我们愿不愿做、怎样去做。只有不断战胜人生旅途上的挫折和失败才能越走越远,实现人生价值。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课堂探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
◇探究提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加强品德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努力学习各科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自觉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心理素质;加强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提高身体素质。
在这里,首先结合“课堂探究”活动,明确个人素质所包含的内容。然后弄清个人素质高低与人生价值实现的关系。一般来说,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全面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应对不同的生活场景,解决多样的人生难题,把握难得的人生机遇,从而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问。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课堂探究:艾青的《光的赞歌》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 对你有什么启发
◇探究提示:反映了诗人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社会的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引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和社会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对我们的冲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时刻用正确的价值观支撑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前进。
本课小结:本课以人生价值的实现为中心分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讲一般意义上的价值、价值观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另一条是讲人的价值,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内容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三)课堂总结:
★课余作业: 《赢在课堂》12.3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