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师姓名: 编号: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即“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打破教材局限,从感性入手,经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本课运用信息技术,在创建学习情境和提供学习工具的同时,搭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评判标准。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必修4第十二课第二框题: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三个“2”:识记两含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理解两特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运用两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和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哲学学习,虽然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哲学的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掌握,但知识迁移和用哲学思想分析问题的能力尚有待加强,并且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二学生有了一定程度的独立思考和是非判断的能力,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接受着多元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的今天,学生们势必存在着诸多疑惑,往往显得无所适从而陷入迷茫。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掌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及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能力目标:联系实际,培养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能力、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的学习牢固树立奉献意识和服务精神,在价值冲突中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导 入:新授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情景再现:“小悦悦事件” 提问:揣测一下事件中拾荒阿姨、路人和司机是怎样的心态?结合教材p99回答什么是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板书)二者关系?过渡:“小悦悦事件”呼唤重拾“雷锋精神”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提问:说说雷锋的故事提问:70、80年代中国到处都是“活雷锋”,救孩子于危难屡见不鲜;如今每年我们也在倡导雷锋精神,却出现了“小悦悦”。同样是提倡雷锋精神的年代,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板书)展示资料:北京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我报名”活动 。提问:(1)看到招募学雷锋志愿者,你会报名么?并阐述理由。(2)为什么大家选择和理由各不相同?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板书)过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那么我们究竟以谁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为正确的标准呢?三、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情景创设:小月月事件司机:逃避法律责任,逃跑了路人:怕惹祸上身,被诬陷,不救拾荒阿姨:总应该有人救,所以救了雷锋精神实质:为人民服务提问:你认为谁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什么?1、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板书)提问: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说为什么要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 再用已经学过的“历史唯物论”回答上面的问题提问:面对司机、路人不同的心态,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说说你会怎样做?提问:见义勇为是否立法保护,见死不救是否应该治罪?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问: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有几个?结尾:小悦悦事件中17位冷漠的人不能代表所有中国群众,在当今也不乏新时期的“活雷锋”。下面看视频《最美妈妈》小结: 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巩固练习:作业:两特点;两标准 层层引入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强调关键词提示学生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思考展示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思强调解题时要先看清所考范围强调两个角度:有利益冲突和无利益冲突阶段小结播放视频概括:识记两含义;理解两特点;运用两标准 层层跟进观看思考后回答学生回答简单讲即可学生回答畅所欲言重复重点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表观点分组讨论后各抒己见观看学生思考回答 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联系关注热点,调动学生兴趣,产生共鸣抓关键词有助于复习和解题为下面提问做铺垫淡化阶级性,强调立场、角度、需要的不同巩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的同时为下面问题设下伏笔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建立知识间联系法制和德治相结合有利于整合知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知识整合巩固基础知识教学设计的创新点(200字内)1、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创设和启发式教学方式,采用了一明一暗两条主线:小悦悦事件为明,雷锋精神的回归为暗,两条主线交错融合,贯穿全课始终,使学生主动理解、掌握本课重难点同时,更正确地把握社会的价值取向。2、采用合作探究、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的学法,形成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达到构建“有效课堂”的目的。3、本节课做到了政治课堂生活化,即体现了“从生活(小月月事件)到教学”和“再从教学到生活(雷锋精神引领社会生活实践)”的循环过程。唯物论物质意识(能动作用)正确错误历史唯物论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正确错误价值观错误正确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