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三 13.1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择性必修三 13.1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13.1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导入新课
比尔 盖茨创办微软公司的时候只有20岁。当时比尔 盖茨正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那时私人电脑刚刚起步,他敏锐地意识到电脑将大有发展前途,如果再不行动就会贻误商机,于是决定中途退学,同人合伙创办了微软公司,专门从事计算机软件的编制开发。后来他的DOS系统被电脑制造巨头IBM采用。就这样,比尔 盖茨的微软公司一路前进,最终成就了微软的软件霸业,他本人也在不到30岁时便成了世界首富。
  材料中比尔 盖茨为什么会成功?
阅读提纲
一、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超前思维的客观依据和含义。
2.超前思维的表现。
3.超前思维生成的思想条件(本质、基本品质)
4.超前思维的特征(探索性、预测性、不确定性)。
讲授新课
㈠超前思维的含义
(1)客观依据: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1、超前思维的客观依据和含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否则就会失败。说话之前有准备,就不会陷人理屈词穷的地步;做事之前有准备,就不会困惑;行动之前有准备,内心就不会痛苦;走路之前有准备,就不会走投无路。
讲授新课
㈠超前思维的含义
(2)含义: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1、超前思维的客观依据和含义:
讲授新课
  “先知先觉”而不是“后知后觉”,只有“先觉”才能“先知”,“先觉”是“先知”前提,所以超前思维一定要有超前意识。
  从人们的认识状态和认识对象的存在状态之间的关系看,人的思维既可能近似于等同地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也可能以超前或落后的方式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能够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的,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先知先觉”。
思维落后于事物发展状况,是所谓的“后知后觉”或者“不知不觉”。
2、超前思维的表现:“先知先觉”
讲授新课
(1)超前意识:超前思维是有超前意识的思维。超前意识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意识,是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自觉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是追求事物发展更好、更优、更强的意识。
3、超前思维生成的思想条件
示例:《菜根谭》里有句经典箴言: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这句箴言告诉我们,富贵时要思贫穷的艰难,少壮时要思衰老后的辛酸。只有我们提前思考这些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少走弯路,少后悔!由此可以肯定人应有超前意识,要有超前思维。
讲授新课
(2)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善于反思、勇于质疑 。概括为“疑”。没有反思、不敢质疑,就不会有超前意识,更不会有超前思维。但并不是只要反思和质疑就一定会有超前思维。
.  示例: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一次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座谈时指出:“为什么理论物理领域作出贡献的大都是年轻人呢 就是因为他们敢于怀疑,敢问。”他还强调说:“一定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要敢于提出问题。”
讲授新课
超前思维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把握之上的,却又不局限于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状况,而是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的趋势。
1、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观否定观)
讲授新课
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动的思维能够在头脑中创造观念的对象。超前思维正是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相对于事物的现状而言,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性。
2、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
示例:1.下棋是一种考验人智商和谋略的技艺。菜鸟只顾得了前面的一两步,能手可以预知接下来的两三步,高手却能看出未来的六步、十步甚至十几步。 人生就如同下棋,生活和学习都是一个大棋盘,落子应该步步为营,不能只顾眼前,还需要认真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
 2.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规划
讲授新课
(1)原因:
①客观原因:超前思维指向未来,但未来并不是现实的单向直线的延伸,而是存在多向变化的可能性;
②主观原因: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事物发展的具体状况不一定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
(2)应对措施: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
例如: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其中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才能实现,因此,二者之间具有可能性的关系,不具有必然性的关系。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革命实践,遵循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终于使“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
3、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
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这一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回顾邓小平同志当初的设想,他的思维方式具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人类命运将走向何方?中国该如何与世界相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立足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野,摒弃丛林法则与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深刻洞察世界和平、合作、共赢的发展大势,顺应人类社会互联互通、共生共存程度空前加深的潮流,勇于担当大国使命和责任,提出一种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藩篱的全球秩序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致力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期冀为解决世界问题提出中国方案。
结合材料,回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分析他的思维方式具有什么特点?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毛泽东同志说:“所谓预见,不是指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在眼前出现了,这时才预见;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远,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这说明毛泽东同志具有(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超前思维 D.逆反思维
课堂练习
2.从H.G.威尔斯的小说《时间机器》到电影《星际迷航》中的“光炮”,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激发出人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一些科幻设想已经成为现实。这说明( )
A.思维具有超前性,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
B.思维具有目的性,可以制定事物发展的规则
C.思维具有创造性,可以创造出本不存在的事物
D.思维具有主观性,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人而异
课堂练习
3.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  )
①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
②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③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
④勇往直前,不理会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课堂练习
4.老王根据多年种茶经验和实地考察,投资了一处茶山,计划三年内收回成本,但第三年茶山却遭遇了重大自然灾害,没有按计划收回成本,这体现出超前思维具有 的特点。( )
A.能动性  B.不确定性  C.可预测性 D.落后性
课堂练习
5.智利发生大地震后,日本气象厅错误发出大海啸警报,在民间引起一定恐慌。之后日本《每日新闻》对误报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日本近海,日本划分了约5 000个网格,设置了10万种近海海啸模式。然而,智利距离日本非常遥远,日本只为这一广大区域设置了270个海啸模型,导致历史数据严重不足,这就造成海啸预警难以准确。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
A.日本气象厅没有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B.世界是简单的,简单性是科学追求的目标
C.世界是复杂的,需要缜密的超前思维方法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有些现象不可认识
课堂练习
6.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是
A.善良大方
B.谦恭有礼
C.善于反思、勇于质疑
D.敢于担当、冷静果断
课堂练习
7.马克思曾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动工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房子建成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建筑师在动工前的构想体现了他的超前思维
②超前思维能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
③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
④人类比动物的唯一高明之处在于人类具有超前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8.股民在分析股市大盘(上证综合指数)和个股(某只具体的股票)的时候,必须用一种超前的思维来观察和思考。也就是说,股民要综合各种信息,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规律,然后按照这种规律预测之后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从而做好应对各种状况的预案。这样,才能有备无患,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会永远被动跟在主力(股票中的庄家)的屁股后面,从而掉进主力精心设计的陷阱里。这表明( )
①超前思维要有不满足于现状的超前意识
②超前思维必须建立在对事物发展状况的把握之上
③要提高超前思维的正确性,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④超前思维能确保人们通过前瞻性思考成功地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9.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这一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回顾邓小平当初的设想,谈谈他的思维方式具有什么特点。
课堂练习
提示: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将我国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这“两个阶段”的安排与邓小平当年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是一脉相承的,充分体现了超前思维的探索性特征。超前思维的探索性,体现在超越事物的现实状况而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趋势。
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大胆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充分体现了超前思维的预测性特征。相对于事物发展的现状而言,超前思维可以实现某种程度的“事先得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完成了前两步,以客观事实有力地说明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超前性和科学性。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