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填空题。电影院、博物馆、集市、医院等场所都是公共空间。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公共生活。2.公共生活中,我们的行为是公开的,所以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3.人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自己的需求,利用公共资源解决现实问题,增加生活乐趣,丰富人生意义。为保障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政府会给公众提供公共设施、设备或物品,如道路、桥梁、路灯,为残障人士修建的无障碍通道,公园里的公共座椅。5.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毁坏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权益,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6.公共资源的保障、公共设施的完善,可以让人们的公共生活更加丰富、便捷,让人们感受到公共生活的美好,并愿意参与到公共生活中。7.人人有权参与公共生活,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享受公共利益。现代社会的人们积极倡导共享,出现了很多共享的生活方式(如共享单车、农家书屋等)。8.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9.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顺畅通行,需要公共交通秩序;公园里人们愉快地游玩,需要公共卫生秩序……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10.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11.高速公路上的应急车道被视为救援的“生命通道”,对于抢占应急车道的违法行为,需要公安交管部门采取严格的监管、惩罚措施。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人们设置了公共标志。13.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每个人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14.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文明行为和秩序意迟,不仅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15.在公共生活中,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才能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16.如何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 (1)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我们从规范自已的行为做起。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2)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汇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不论是公民个人,还是社会单位或组织,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3)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法制的保障。对积极维护秩序的行为要大力宣传或表扬,对破坏公共秩序的个人或组织要依法惩戒。17.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相互帮助。18.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传递过程中,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社会将会更加美好!19.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同时,我们也需要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有效保障。20.保护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身边有一些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2.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生活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做到文明有礼。23.文明有礼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它体现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24.有些人缺乏公共意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25.温馨有活力的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建设美好社区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动承担社区事务。26.社区中的每个成员既是社区建设的受益者,也是社区建设的参与者。社区成员在情感上的相互支持,生活上的相互帮助,会让社区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温度。27.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参与公益事业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抵御突发灾害汇聚帮扶力量。28.志愿者是指不为获取任何物质报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开展有益于社会或个人的活动的人。29.参与公益活动,我们既可以为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加保护生态环境等志愿活动。30.参与公益,服务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做 (1)让我们坚持“日行一善”,从小事做起,发挥公益的力量。(2)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生活中的小小善举最终可以汇聚成社会生活中的浓浓大爱。(3)做善事不一定要有钱,最重要的是真心实意。二、判断题。1.公共生活中,我们的行为是公开的,所以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及形象。 (√)2.我们需要的是独立的生活,不需要把自己融入到公共生活中去。 (×)3.每个人都有两个生活空间,一个私人生活空间,一个公共生活空间。 (√)4.政府提供或修建的公共设施,与我们个人无关。 (×)5.没有停车位,爸爸把车停在了消防通道上。 (×)6.张浩为了方便,把共享单车骑回了自己家。 (×)7.路口的红绿灯坏了,我们可以随便乱走。 (×)8.高速公路上的应急车道,可以随便停车。 (×)9.公交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 (×)10.有了安全用语、安全标志的提醒,人们就会自觉维护或遵守公共秩序。 (√ )11.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才能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 (√)12.在没有人认识我的公共场所说粗话、插队拥挤一下没关系。 (×)13.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只要有国家支持、法制保障就够了,和我们个人没有太大关系。 (×)解析: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我们规范自己的行为。14.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时,有的人以买不到口罩为由不戴口罩上街。 (×)15.同学有困难,与我关系好我会主动帮他,关系不好让别人帮去吧。 (×)16.平等友善可以传递社会正能量。 (√)17.在公园里,弟弟骑在小马的雕像上照相,真精神。 (×)18.社会上的不文明行为太多了,文明有礼只是空洞的口号。 (√)19.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只需要大人来共同维护。 (×)20.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21.高考那天,玲玲的爸爸参加了义务送考的公益活动,不能送玲玲上学,玲玲就生气了。 (×)22.日行一善,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再小的奉献也可以汇聚成大力量。 (√)三、选择题。1.下列场所不属于公共空间的是( C)。A.电影院 B. 博物馆 C.奶奶家2.下列同学在公共场所中的行为错误的是(C)。A. 阳阳在图书馆里静静地看书B.明明制止伙伴乘车时随意插队C. 东东在公园长椅上刻名字3.公共生活不包括(B)。A. 和家人逛商场B.和父母在家看书C.去博物馆参观4.公共利益要靠大家一起来维护,在日常生活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C )。A. 在公共汽车上用手机外放音频听音乐B.在图书馆大声喧哗、打闹C.共享单车使用完后自觉停放在规定区域5.下列(C)行为是正确的。A.在消防通道上停车B.在电影院里大声喧哗C.在公园里吃完瓜果,把皮核扔进垃圾桶6.(B)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A.丰厚的工资B.良好的公共秩序C.和谐的群众关系7.有序的公共生活会让(C)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质量的提高。A.水文环境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8..右图是(B)公共标志。A.禁止接打电话B.请勿大声喧哗C.禁止吸烟9.高速公路上的(C)被视为救援的“生命通道”。A. 行车道 B. 超车道 C.应急车道10.如果看到有人在公园里摘花,我们可以(B)。A.自己也摘几朵带回家 B.友善阻止摘花人C.气愤地责骂11.在少年宫看演出时,下面做法正确的是(A )。A.演出开场前,提前10分钟入场,对号入座B. 为表示自己的喜爱,边看边激动地评论剧情C.被演出内容打动,随时都应该报以掌声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小学生太小,不能为需要关爱的人做什么B.我们去饭店吃饭,服务员就应该为我们服务,不用感谢他们C.妈妈把不穿的衣服洗干净,放在衣物捐赠箱里13.以下哪项属于参与美好社区的建设 (C)A.晚上回到家没有停车位,可以停在消防通道上B.广场舞音乐晚上很晚还在小区广场播放C.使用牵引带遛狗,并自行清理宠物粪便解析:使用牵引带遛狗有利于社区行人的安全,清理宠物粪便有助于建设干净的社区。14.下列关于公益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C)。A.公益活动吃力不讨好,尽量不去B.我们小学生没必要参加公益活动C. 做善事不一定要有钱,关键要真心实意15.参与公益事业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抵御突发灾害汇聚帮扶力量。以不属于公益活动的是( A )。A.积极参加学校大扫除活动B.为山区失学儿童捐款,帮助他们重返校园C. 参加社区组织的慰问孤寡老人活动四、简答题1.(教材P22)阅读图片,根据类别填入相应的公共场答:交通场所 文化娱乐场所 体育场所电影院、 汽车站、 足球场火车站 候车厅 报告厅文化交流场所 购物场所 就诊场所书店 医院 博物馆2.(教材P23)没有人来,没有人坐,我可以躺在上面吗 答:不可以。如果躺在长椅上,其他人就没办法坐下休息了。如果坐在长椅上,其他人累了可以坐下休息。3.(教材P23)每个人都有两个生活空间,一个是私人生活空间,一个是公共生活空间。在这两个空间,人们的言谈举止有什么不同呢 答:在私人生活空间,人们的很多活动是不会影响他人的,言谈举止相对自由;在公共生活空间,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要影响其他人。4.(教材P24)下图是人们常参与的公共生活,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的发现或感受。答:人们参与公共生活,可以利用公共资源解决现实问题,增加生活乐趣,丰富人生意义。5.(教材P24)有同学说父母在网上购物,这也是参与公共生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网络虚拟世界是否存在公共生活呢 答:我赞同这种观点。网络虚拟世界存在公共生活,参与网络公共生活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6.(教材P25)公共生活离不开公共设施,让我们以“身边的公共设施及使用现状”为题,运用多种方法开展一次调查研究。请展示和分享你的调查报告。想一想,政府提供或修建的公共设施,是否与我们个人无关。答:(1)调查报告调查人 小雨调查地点 小区健身广场公共设施 健身器材使用状态 各种健身器材都能正常使用,傍晚有不少人到广场运动健身(2)公共设施与我们个人密切相关,我们在使用公共设施的同时要爱护它们。7.(教材P26)这些不当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 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在有警示语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有人做出不当的行为呢 答:(1)行为 后果正确做法车内抛物 高速路上从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 应该将垃圾带到服务区或下了高速扔到垃圾箱内在消防通道上停车 发生火灾时消防车无法通行,延误救援 要把车停在相应的停车位内摆摊 在人行道上容易引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 摆摊要到相应的市场摊位上在公园里大声喧闹 会形成噪声污染,影响他人游玩的心情 在公园内不要大声喧哗(2)有的人守法意识和公共意识不强,为了私利,侵害了公共利益。8.(教材P27)观察、了解和交流身边的共享事例。思考要使共享行为真正服务于生活,我们应该如何做。答:共享事例还有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等。我们要爱护共享设施,维护公共利益,享受公共生活。(教材P28)让我们设计一份“公共生活秩序单”吧!分析一下同学们的秩序单有什么共同之处。设想如果公共生活没有了秩序,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答:(1)当我们过马路时,要按红绿灯有序通行,走人行横道。当我们参加社区活动时,不能乱跑和大声喧哗。当我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保持安静,不追逐打闹。共同之处是大家在公共生活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秩序。(3)如果公共生活没有了秩序,将会出现混乱的情形,人们将难以在公共生活中实现自己的需求,甚至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10.(教材P29)分组进行验证,看看哪个小组能既顺利又快速地取出瓶中所有小球,并说出你的理由。答:按顺序每次拉出一个小球的小组能既顺利又快速地取出瓶中所有小球。遵守秩序节省了时间。11.(教材P30)大家可收集公共标志,根据下表提示完成学习单。答:标志 出现的场所 置身其中的感受会议室、电影院、教室等 身处安静的环境,我们能有效地工作、娱乐、学习无障碍通道 需要攀登台阶的地方等 一些行动不便的人能方便地通行请勿大声喧哗馆等 图书馆、博物 在安静的环境中,我们能尽情阅读、游览医院、大型超市等 在危险情况下,我们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12.(教材P30)想一想,有了公共标志的提醒,人们是不是就会自觉遵守或维护公共秩序了。答:即使有公共标志的提醒,有的人也会不遵守、不维护公共秩序。13.(教材P31)阅读图片,说说每幅图中的不文明行为。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你会采取什么态度 不同的态度会带来哪些结果 想想怎样才能让公共生活中的不和谐少一些,微笑多一些。答:(1)第一幅:乘公交车不排队;第二幅:踩踏草坪,未使用牵引带遛狗,没有清理狗的粪便;第三幅:进入公共场所不佩戴口罩;第四幅:在车厢内高声打电话。(2)遇到这样的不文明行为,我们要坚决说“不”。 态度温和,对方容易接受;态度强硬,对方不容易接受,甚至有可能引发冲突。(3)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每个人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14.(教材P32)请说明我们在不同公共场合下应该怎么做。答:(1)当赛场上冉冉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我们要保持肃立,面对国旗行队礼或注目礼,齐唱国歌(2)在博物馆参观,听讲解员介绍展品时我们要保持安静,认真听讲解员的介绍(3)参加社区组织的看望老人或爱护环境的公益活动时我们要积极主动,陪老人聊聊天;要爱护花草树木15.(教材P33)针对生活中出现的下列问题,调查了解国家、社会和个人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答:(1)路口红绿灯坏了,车辆、行人乱成一团。办法:交警赶来指挥交通,热心人协助疏导交通。(2)工厂向河流排放污水,导致河流受到污染。办法: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调查相关情况,督促整改;社会和个人也可以监督企业乱排污的情况。(3)社会上出现感染性较强的流行病疫情。办法:国家出台相应的防疫措施,个人要注意防护,并遵守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16.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身边有些人免费为大家提供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义务为小区居民买菜、买药,或者志愿为社区义务执勤等。红红认为这些事情看似平常,却都是有价值的公益活动。红红的观点是对的吗 请写出你的理由。答:红红的观点是正确的。免费为大家提供防疫物资,义务为小区居民和社区服务,不求回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力量,小小的善举汇聚成了服务社会的大爱,体现了公益的精神。17.(教材P34)有人说:“餐馆老板提供的不仅是免费早餐,更是浓浓的爱心。”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答:赞同。免费早餐体现餐馆老板对环卫工人辛苦工作的认同和关爱。18.(教材P34)公共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 答:(1)遇到问路的外地人,我们可以热心地告诉他们想去的地方怎么走,如果路程远,可以告诉他们坐哪一路公交车。(2)去餐馆吃饭,服务员给我们上菜,我们可以对他们表示感谢。19.(教材P35)两种爱心方案,你更欣赏哪个 说说你的理由。答:如:我更欣赏第二个方案。第二个方案在时间上比较灵活,更方便操作。20.(教材P36)你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 看看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答:(1)这三部法律体现的都是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爱。(2)如公交车上设有老弱病残孕关爱老人专用座位;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等。21.(教材P37)请评价下列公共场所中人物的行为。答:第一幅图中的人把垃圾随手扔在公园长椅上路面上,是不文明行为。第二幅图中的人在观看展览的时候大声喧哗是不对的。第三幅图中小文告诉好朋友要排队,做到了文明有序。22.(教材P38)反思一下我们生活中经历的类似事情,从中你认识到什么 答:有些人缺乏公共意识,为了个人利益,侵扰了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23.(教材P39)一位居民认为《邻里公约》就是个“紧箍咒”,你认同他的说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答:我不认同他的说法。《邻里公约》有助于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区。24.(教材P40)与同伴分享你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和感受吧!如果没有,说说你可以做哪些参与社区建设的事情。答:(1)如:我参与社区卫生清洁活动,通过大家的共同劳动,社区广场的健身器材干净了,道路也整洁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很舒心。(2)我可以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25. (教材P41)有人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公益活动的开展需要热心志愿者的参与,志愿者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传播了公益理念,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公益的力量,进而参与到公益活动当中来。26.(教材P42)小娟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请分组收集公益改变人、改变环境的事例,并制作事例卡。答:(1)小娟在爱心叔叔的资助下,实现了“我要上大学”的梦想,她后来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体现出公益中蕴藏着力量。(2)事例1:五(3)班的五位同学常在周末约好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给老人带去很多欢乐。事例2:五(1)班的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菜市场周边白色污染防治宣传活动”,改善了菜市场的周边环境。27.(教材P43)你如何理解田家炳爷爷所说的“有‘心'的慈善” 答:“有‘心'的慈善”,是指做善事要有真心实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