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三、教材常考图片1.第1课 教材P3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常考点】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隋炀帝命人从605年起开凿。 (3)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4)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5)认识:大运河的开凿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但过度役使民力,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6)特别提醒:今天我们看到的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是有区别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大运河叫京杭大运河,不经过洛阳,是在隋朝大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的2.第2课 教材P6唐太宗像 【常考点】 (1)姓名:李世民。 (2)简介:626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3)统治措施:①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②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③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④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⑤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⑥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⑦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⑧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称为“天可汗”3.第3课 教材P11曲辕犁 【常考点】 (1)名称:曲辕犁。 (2)简介:唐朝时期发明的农具,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3)特别提醒: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除了曲辕犁之外,还有灌溉工具筒车4.第3课 教材P13【常考点】 (1)规划:城中东、西两市——商业区;城中100多个坊——居民区。 (2)布局特点: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 (3)地位:唐朝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5.第4课 教材P20—21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常考点】 (1)人物:鉴真。 (2)朝代:唐朝。 (3)主要事迹: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经过6次尝试,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常考点】 (1)人物:玄奘。 (2)朝代:唐朝。 (3)主要事迹: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6.第6课 教材P28—29宋太祖像 【常考点】 (1)简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2)统治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把地方的军权、行政权、财权收归中央;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3)特别提醒:通过图示来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 【常考点】 (1)概况:辽、北宋、西夏并立,从图上可以看出北宋的北部是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西北部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注意辽、北宋、西夏的都城。在西部从北到南分别是西州回鹘、吐蕃诸部以及大理。 (2)特点:一方面体现了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北宋并没有实现全国统一7.第8课 教材P39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 【常考点】 (1)背景: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概况:从图片中可以找到淮水和大散关的位置。淮水—大散关以南为南宋统治区,以北为金统治区。在西北,西夏政权仍然存在。 (3)特别提醒:北宋和南宋都不是统一全国的政权。通过图示来反映北宋和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8.第9课 教材P44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常考点】 (1)简介: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内容: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城市经济状况的写照。 (3)特别提醒: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高度繁荣。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9.第10课 教材P48—49成吉思汗像 【常考点】 (1)人物:铁木真。 (2)功绩: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3)评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忽必烈像 【常考点】 (1)人物:忽必烈。 (2)简介: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于大都,1276年灭南宋,1279年攻灭南宋残部。 (3)统治措施: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10.第11课 教材P51元朝形势图(1330年) 【常考点】 (1)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2)评价: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特别提醒:通过图示记忆元朝的疆域(见右侧)11.第13课 教材P59毕昇像 【常考点】 (1)朝代:北宋。 (2)贡献: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影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2.第14课 教材P66朱元璋像 【常考点】 (1)事迹: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统治措施: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对科举内容和形式作出严格规定;等等。 (3)特别提醒:通过绘制图示来掌握明朝初期加强君权的措施(见右图)13.第15课 教材P70郑和像 【常考点】 (1)相关朝代:明朝。 (2)事迹:1405—1433年,七下西洋。 (3)远航路线: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远航评价: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远航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6)特别提醒:可用图示法来记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点14.第16课 教材P76李时珍像 【常考点】 (1)生活朝代:明朝。 (2)相关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评价: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4)明朝其他科技著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明朝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相关人员积极投入研究、试验和总结15.第16课 教材P79明长城示意图 【常考点】 (1)修筑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3)工程评价: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4)历史作用: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5)特别提醒:对于中国人来说,长城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意志与力量16.第18课 教材P94清朝疆域图(1820年)【常考点】 (1)概况: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2)评价:清朝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3)认识: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4)特别提醒:可用图示法来记忆清朝的疆域17.第20课 教材P101军机处外景 【常考点】 (1)设立:雍正年间。 (2)成员: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3)地位: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4)影响: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5)特别提醒:通过绘制图示来了解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8.第20课 教材P105广州十三行【常考点】 (1)概况: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相关政策: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3)启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应广泛交流,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他国的长处,发展自己。 (4)特别提醒:通过绘制图示来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过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