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阶段复习课(一)阶段特征隋唐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治 实现统一 走向统一经济重心 开始南移 完成南移民族关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民族交融,民族政权分立到统一对外关系 开放社会 社会风气开放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线索一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类别 朝代 制度 总结中枢制度 的完善 隋、唐 三省六部制:隋创立,唐朝完善 ①隋、唐、宋、元中枢制度的改革都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②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元朝中书省长官是宰相宋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元 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选官制度的变化(科举制) 隋(建立)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举制正式确立 ①都加强了皇帝在用人上的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隋、唐实施科举制是为了抑制世家大族,宋朝实施科举制是为了抑制武将唐(完善) 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宋(发展)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地方制度的演变 唐 唐玄宗后期,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①唐玄宗后期由于处置失当,导致地方权力过大。 ②宋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③元朝的行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区划的一大变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宋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②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③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元 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除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在其他地区设置了10个行中书省线索二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影响及启示人物 治国措施(贡献) 影响隋文帝 ①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③选官制度上,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隋炀帝 ①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②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确立.③推行暴政:营建东都,修筑长城和驰道,三征辽东,劳民伤财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科举制的创立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被后世持续延用。隋炀帝的暴政引发农民起义,招致亡国唐太宗 ①政治上,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③民族关系上,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④对外关系上,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表现: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出现“贞观之治”局面武则天 ①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选官制度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③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唐玄宗 前期:①政治上,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④对外关系上,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表现:鉴真东渡日本)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爆发安史之乱启示:①政局稳定、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改革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②要重视改革,任人唯贤,发展经济,注重民生。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④必须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⑤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线索三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政权 战和关系 历史认识辽与 北宋 ①宋太祖晚期,宋辽保持友好关系。 ②宋太宗时期,对辽发动战争,失败后采取防御政策。 ③宋真宗时期,辽大举攻宋。宋军在澶州打退辽军,辽与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1)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和,是民族之间的交融。 (2)对战争的看法:①两宋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内部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别。②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攻,对中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破坏,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对议和的看法:①岁币成为宋朝人民沉重的负担。②使边境长期处于和平稳定状态,有利于边境地区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对元朝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认识: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②文天祥率军抗元,对于保护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等具有积极意义。文天祥舍己为国、坚贞不屈,最后从容就义,表现了崇高的气节西夏与北宋 ①西夏建立后,多次进攻北宋。 ②宋夏和谈,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金与 南宋 ①南宋初年,金军大举南下,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②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蒙古(元) 与西夏、 金、南宋 ①1227年,蒙古灭西夏。 ②1234年,蒙古灭金。 ③1276年,元朝灭南宋。 ④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线索四 唐宋时期的对外关系唐朝 宋朝政策 唐、宋政府对外都实行开放的政策交通路线 以陆路为主 以海路为主国家 (或范围) 与唐朝交往的主要有日本、新罗、天竺等70多个国家或地区。唐朝时期,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两宋时期,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史实 ①唐与日本交往的史实: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②唐与天竺交往的史实:玄奘西行 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作用 都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