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制取复习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气体制取复习学案

资源简介

边院中学——幸福教育
专题三 气体的制备和检验
设计人: 宿光洋 审批人: 时间: 5.5
学习目标: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方法、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过程:(用10分钟时间完成下列问题)
一、气体的制取
1、反应原理
实验室:
O2: ,
CO2: ;
工业上:
O2: ;
CO2: 。
实验室制取气体原理的选择: 可行性、操作简便、实验室条件许可、经济
2、发生装置的选择: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固体加热型 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3、收集方法:
O2:: (1)收集方法: :
(2)验满方法: 。
CO2: (1)收集方法: :
(2)验满方法: 。
4、气体的检验
O2:: ,
CO2: 。
二、气体的干燥:
注意:
(1)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2)酸性气体:CO2、SO2、SO3、HCl气;碱性气体:NH3;中性气体:H2、O2、CO、N2
干燥剂 可以干燥的气体 不能干燥的气体 常用装置
酸性 浓硫酸 H2、O2、CO2、CO NH3 A
碱性 固体NaOH碱石灰 H2、O2、CO、NH3 CO2、SO2、SO3、HCl B、C、D
中性 CaCl2 除NH3以外的所有气体 NH3 B、C、D
三、气体检验和除杂
(一)常用的试剂及作用:
1.浓H2SO4: 除去水蒸气(干燥) 2.固体NaOH: 除去水蒸气(吸水)
3.无水CuSO4: 检验水(有时也可以除水蒸汽) 4. NaOH溶液: 吸收(除去)CO2等酸性气体
5.Ca(OH)2溶液: 检验CO2气体(也可除去CO2气体) 6.灼热铜网: 吸收O2
7.石蕊试液: 检验并除去HCl气体 8.AgNO3 溶液: 检验并除去HCl气体
(二)装置顺序的确定
例1.如何除去H2中少量的CO2和水蒸气?
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
例2.如何检验H2中是否含有CO2和水蒸气?
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
例3.如何测量H2中混有的CO2和水蒸气的质量?
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
巩固提高:
1.下列有关盛放某些气体的集气瓶,其摆放情况正确的是
2.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右图装置
进行实验制取气体的是 ( )
(1)用硫酸铜固体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二氧化锰固体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3)二氧化锰固体和氯酸钾溶液制取氧气
(4)锌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A.仅(1)(2 B.仅(3)(4)
C.仅(1)(2)(4) D.仅(1)(3)(4)
3.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4.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置I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B. 装置Ⅱ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
C. 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
D. 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H2、O2,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
5.常温下,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显弱碱性,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到氨气 B.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多余的氨气可排放到大气中 D.实验室制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双氧水制氧气相同
6.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CO2
7.常温下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产生。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人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C.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D.硫酸钡粉末也可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
8.氢气是最轻的气体,难溶于水。氢气作为未来的理想能源,是航天工业的高能燃料,也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实验室通常采用下面装置制取少量氢气,请根据
要求回答:
①实验室使用稀盐酸和金属锌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制得的氢气往往含有少量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蒸气,可将杂质气体通过装置_________________除去;
②实验中可采用__________装置收集氢气;集满氢气后的集气瓶按装置G方式放置备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先应检查装置A的______________。
(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5)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继续设计并进行有关CO2性质的探究实验,如装置E、F。先在装置E中放一个用空气充胀的气球,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倒入E装置后,出现如F装置实验现象。请回答: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下是我们熟悉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净化装置(装置⑦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请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置①中的固体加热时应先 ;若用装置⑥净化气体,则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a”或“b”)。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为 (填装置的编号),过氧化氢溶液应从 中加入(填仪器名称),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11.有人提出工业生产回收利用空气中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又分解放出CO2;在合成塔内CO2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简要的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资料卡片] 碳酸氢钠分解温度是270℃,碳酸钠在856℃熔化,但还未达到分解温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大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后果是______。
A、温室效应 B、南极出现臭氧空洞 C、酸雨
(2)分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Ⅰ. 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 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 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___ _____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____ _____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_____ _______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2)步骤①的目的________ ____________。
(3)步骤④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甲台(带铁圈)、漏斗、烧杯、_____ ____。
(4)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要探究步骤⑤做过催化剂的CuO其它化学性质,还应补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13.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里CO2的制备、净化、检验,最后收集一瓶干燥的C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探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①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②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③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 (填序号)组药品,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把C、D中的液体名称填入下表:
B(盐) C(碱) D(酸)
液体名称 碳酸氢钠溶液
(3)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反应过程中将弹簧夹关闭,在A中看到的现象是 。
(6)E收集方法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并对CO2气体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新产物进行探究。
[实验准备] 甲、乙两位同学先指导老师领取必要仪器和药品,并组装了右图气体发生装置:
(1) 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中各仪器名称为:双孔胶塞、导气管、
橡胶管、 、 。
[对比实验]甲同学将制得的CO2气体通入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
的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立即停止通气。
(2)甲同学实验时,试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乙同学也将制得的CO2气体通入另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问题的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后,继续较长时间通入气体,发现沉淀逐渐溶解,溶液最后变为澄清。
[问题提出] 乙同学实验最后得到的澄清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哪些化学性质?带着问题,经老师点拨指导,两位同学设计了下面的方案探究:
方案(一):取乙所得的澄清溶液少量注入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经过滤将白色沉淀取出洗涤、干燥后置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用燃烧木条伸入试管中,火焰熄灭。
方案(二):取乙所得的澄清溶液少量注入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用燃烧木条伸入试管中,火焰熄灭。
方案(三):取乙所得的澄清溶液少量注入一支试管中,加热至沸腾,有气泡冒出,并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红,溶液同时变浑浊。冷却后滴入 稀盐酸,沉淀溶解,产生气泡,用燃着木条伸入试管,火焰熄灭。
[推测判断]
(3)方案(一)中的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符号或名称均可,下同),由此可推断乙所得的澄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H+ 除外)。
(4)方案(二)中产生的气体是 ,由此可以推断乙所得的澄清溶液中含的阴离子是 (OH- 除外)
(5)甲、乙两位同学经过亲手操作实验,并结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提到石笋、钟乳石的形成等知识,认为:乙同学实验最后所得的澄清溶液中溶质是 ;
其中方案(二)中溶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由方案(三)的现象可推测澄清溶液中的溶质受热可转化为一种不溶盐,又从化学反应必须遵守质量守恒的规则推知:还应生成另外两种物质,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请写出此化学议程式: 。
[思维拓展]
(6)甲、乙两位同学通过本实验,结合曾经学习的“木炭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识,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很多化学反应,即使反应条件、反应物相同,但 不相同。
课后反思:
A
B
C
D
NaOH溶液
浓H2SO4
a
b
c
d
a
b
石灰水
d
无水CuSO4
c
c
d
NaOH溶液
g
h
Ca(OH)2溶液
b
浓H2SO4
a
f
碱石灰
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