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华师大版 七上§5.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 海再看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20世纪初,诗人徐志摩的《想飞》,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绘诗人了飞向太空鸟瞰地球的情景。然而,我们居住的地球十分巨大,由于视野的局限,难 以看到它的全貌,因此,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 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一、地球的形状1、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1)古代中国人的“天圆地方”的想法: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2)古代印度人的神话:古印度人认为,世界是四只大象顶着,而这四只象又站在一只大龟的背上。(3)古代巴比伦人的想象: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思考与讨论:我们站在广阔平坦的大地上,极目远望,远方有一条地平线,天空像个半球 形的天幕,笼罩四野,大地好像是平的,于是古人有“天圆地方”的想法。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地面是平面的还是球面的?为什么?(1)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大地是球面而不是平面 (2)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我们居住的星球是个球体 球形观察地球照片等铅笔在平面上移动的现象(桌面代表平面)注意视线铅笔在球面上移动的现象(篮球代表球体)注意视线CD活动:比较铅笔在平面和球面上的运动如果我们用铅笔代表船只,桌面代表海平面,观察、比较铅笔在桌面或球面上的现象。(一位同学移动铅笔,另一位同学沿虚线方向观察铅笔的长度变化)观察到的铅笔长度不变。观察到的铅笔长度越来越短,最后消失。且是下端先不见,上端后不见。AB问题: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是为什么?结合铅笔在桌面或球面的移动情况,说一说,可能是什么原因?思考与讨论:由铅笔在平面和球面上的移动情况可知,铅笔在平面移动时,铅笔长度不变,故以铅笔代表船只,桌面代表水平面,则水平面不是平面的。而铅笔在球面上移动(远去)时,笔在下部先消失不见,上端慢慢消失,最后整个铅笔不见了。相反,其中铅笔是从相反方向靠近观察者,则会先看到笔的上端,而后慢慢地变长直到看到笔的下端(看到整支笔)。将笔看作是船只,则可说明,地面是球面的而不是平面的。2、近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1)海边观船现象: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在海边看日出,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人站在海岸上看着远去的帆船,当船身已经看不见时,仍能看见船的桅杆在水面上,这说明海洋的水面不是平面的,而是弯曲的。(2)观察月食现象:公元前4世纪大学者亚里士多德从逻辑上论证了大地“球形说”,他注意到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亮上的影子边缘是弧形的,由此推测大地不是平的。(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16世纪初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成功,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通过他的探险船队进行的探险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地球是个圆球。视频: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点击图片可播放)二、现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知:从太空看地球:(1)人造地球卫星拍摄到的地球照片人造地球卫星从 36 000 km高空拍摄的地球全身照,使人们确 信大地是一个球体。(2)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1961年4月16日,前苏联“东方一号”载人宇 宙飞船绕地球航行,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 一个亲眼遥望地球全貌的人。他禁不住欢呼:“啊! 地球原来是这样的一个蓝色的大球。”1969年 7月 16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 奥尔德林,乘坐“阿波罗 11号”宇宙飞船首次登上 月球,看到在漆黑的天幕上,高悬着一个又大又亮 的地球。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杨利伟乘坐我国“神 州五号”飞船徐徐升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 太空人,他看到了蔚蓝色的地球,兴奋地说:“我看到 了美丽的家了。”视频: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点击图片可播放)(3)人类对地球认知的三次飞跃:①确信大地是球面;②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椭球体;③经精确测算,夸张地说地球是个“梨球体”。确切地说,地球具有独特的地球形体。视频:地球的形状(点击图片可播放)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发现月面上的地影呈圆形,第一次论证了大地是个球体。16世纪初,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使人们确信大地是球面, 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17世纪以后,由于观测手段的发展,发现地 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极半径略短于赤道 半径的椭球体。从“球形”到“椭球形”,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二次飞跃。20世纪中期以来,通过人造地球卫星对地球 形状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个不规则的椭球体, 北半球稍微细长一点,南半球略微短粗一点。夸张地说,有点像“梨子”,称之为“梨形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三次飞跃。但是,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和计 算精度的提高,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将不断深化。活动: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 371 km。据此,我们可以计算地球表面大圆的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约40000km约510000000km约6378千米约6357千米约0.0033三、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球表面积地球的扁率6371千米6378千米6357千米4万千米5.1亿千米2约1/300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视频:地球的大小(点击图片可播放)赤道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圆,周长约 4×10 4 km。地球的表面积约 5.1×108 km2 。地球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而有限的空间。有一句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说明登高可以望远。有人认为这也可 以用来说明大地是球面,你认为对不对?是的。如果地面是平面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所以地球是球形的。1、选择一块平坦开阔的空地,将圭杆垂直插入地上O点处。2、以O点为圆心,以上午日出后某时刻竿影OA为半径画弧 AD,并画OA线。3、当下午某时刻的竿影末端落到AD弧于B点时,画OB线。4、作∠AOB的角平分线OC。5、第二天当竿影OE落到OC线上时,就是当地的正午。课外活动指导:观竿测影视频:太阳高度角的认识(点击图片可播放)课堂小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21cnjy.com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千米2课堂小练1、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 )A.大地是运动的B.大陆在不断漂移C.地球是一个球体D.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A课堂小练2、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描述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个球体,而后证明地球是个椭球体,到近代人们对地球精确测量后发现地球是个“梨形体”。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C.地球的自身形状在发生着不断变化D.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在不断提高的C课堂小练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①环球航行 ②天圆地方 ③卫星照片A.①②③ B. ②①③C.①③② D. ③②①B课堂小练4、有关地球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半径是6357千米B.极半径是6378千米C.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D.地球表面积为5.11亿平方千米C课堂小练5、下列对地球形状的四种描述中,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A.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扁球体B.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扁球体C.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稍长的扁球体D.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得多的扁球体B课堂小练6、下列事例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 ②登高远望 ③日食 ④月食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C7、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描述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个“球体”,而后证明地球是个“椭球体”,到近代人们对地球精密测量后发现呈“梨形体”。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B、科学可以改变人的观念C、地球的自身形状在不断的变化D、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在不断提高的C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HS版七上§5.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后练习姓名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C.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 地球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下列不能说明地球形状为球体的是( )A.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 麦哲伦环球航行C. 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 D. 流星现象3、有关地球形状与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 B. 地球的赤道直径是4万千米C.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D. 地球是个标准的球体4、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天圆地方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 ③据太阳、月球形状推测 ④地球卫星照片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④②③①5、2018年2月6号,英国民治调查公司对8215名美国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在美国18岁至24岁的人中有近13%的人相信地球是一个平面,那么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A.平面 B.圆形C.正球体 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6. 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能依次看到如图①→②→③的现象,其原因是(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由西向东自转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7、2008年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了大约距今42亿年的古老岩石。这一发现最有可能成为下列某一观点的证据的是( )A. 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前 B. 地球的年龄为46亿年C. 距今2亿年前大陆发生了漂移 D. 距今6500万年前哺乳类动物开始繁盛8、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A.正圆形球体 B.纺锤形球状 C.不规则球体 D.规则球体9、下列关于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关系,正确的是( )A.地理与人们生活的距离很遥远 B.生活离不开地理C.地理对人们的生产活动影响不大 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不正确10、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的原因是( )A.因为地球是球体 B.站得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C.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 D.高处视野好11、迎远方归来轮船的人们,总是先看到归来轮船的桅杆,然后才看到轮船本身,原因是( )A.地球的海洋太大,陆地太小 B.陆地表面是平面C.海洋表面是平的 D.海洋表面是球面12、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披着蓝色的面纱,载者无数的生灵,环绕着太阳在不断地转动,它就是( )A.太阳 B.月球 C.地球 D.卫星13、下列关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最直观的是( )A.在海边看入港的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B.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C.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D.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一个圆形参考答案1、B 2、D 3、C 4、C 5、D6、 A 7、 B 8、C 9、B 10、A11、D 12、C 13、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HS版七上§5.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预学案姓名请您以教材为蓝本,完成下列问题:一、知识点预习:1、人造地球卫星从36 000 km高空拍摄的地球全身照: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一个 的球体。2、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km。据此,我们可以计算地球表面大圆的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3、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三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古希腊科学家 第一次论证了大地是个球体,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的 ,使人们确信大地是球面;2)第二次飞跃:17世纪以后,由于 手段的发展,发现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极半径略短于赤道半径的 。3)第三次飞跃:20世纪中期以来,通过 对地球形状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个 的椭球体:北半球稍微细长一点、南半球略微短粗一点的 体。4、 人类从太空看地球:1)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遥望地球全貌的人是 。他禁不住欢呼:“啊! 地球原来是这样的一个蓝色的大球。”2)美国宇航员 和奥尔德林,乘坐“阿波罗 11号”宇宙飞船首次登上月球,看到在漆黑的天幕上,高悬着一个 的地球。3)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乘坐我国“神州 号”飞船徐徐升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太空人,他看到了蔚蓝色的地球,兴奋地说:“我看到了美丽的家了。”二、知识点运用: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天圆地方 B. 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 地球是正圆形的 D.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2、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B.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 C.地球的形状是圆 D.地球的形状是平面3、月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中间,挡住了太阳的光线,人们看到的月食图片,不可能是 ( )A. B. C. D. 4、下列说法中,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夸父追日C.远处驶来的轮船最先看到其桅杆 D.GPS全球定位系统5、第一个通过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麦哲伦 B.魏格纳 C.牛顿 D.爱因斯坦6、下列不能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 太阳的东升西落C. 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D. 入港船只,先见桅杆、后见船身7、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麦哲伦环球航行参考答案:一、知识点部分:1、不规则2、6 371 周长约 4×104 km 表面积约 5.1×108 km2 赤道半径约6378km 极半径约6357km3、1)亚里士多德 环球航行 2)观测 椭球体 3)人造地球卫星 不规则 梨形4、1)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蓝色 2)阿姆斯特朗 又大又亮 3)杨利伟 五 二、知识运用部分:1、A 2、B 3、C 4、 C 5、A6、B 7、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HS版七上5.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ptx HS版七上5.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后小练.doc HS版七上5.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预学案.doc 从太空看地球.mp4 地球的大小.mp4 地球的形状.mp4 太阳高度角的认识.mp4 环球航行.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