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课件(第三课时,共40张PPT)+素材+教案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课件(第三课时,共40张PPT)+素材+教案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1.学习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产生对新中国建设者的敬仰 之情。 2.通过今昔对比,培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 通过今昔对比,培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 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1.图片+文本学习:猜一猜图片中的物品叫什么?(1)火柴 (2)铁钉 (3) 蜡烛2.提出问题:思考火柴、铁钉、蜡烛它们曾经却都有另外的名字“洋火”、“洋钉”、“洋蜡”,为什么都带有“洋”字呢?因为需要进口。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是很薄弱的,很多连老百姓的日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3.小结并板书课题: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 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猜出物品指名汇报阅读文本思考文本回答问题指名回答阅读文本思考文本齐读课题 用生活中的物品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在建国初期,工业发展比较滞后的,很多的日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
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各行各业取得的伟大成就1.文本学习:活动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如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座长江大桥、第一只电子管……阅读下面的资料,体会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瞬间,感受其中的自力更生精神。2.图片+文本学习:工业发展所创造的“第一”(1)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2)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3)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4)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5)中国第一辆自行车—飞鸽自行车(6)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3.播放视频素材:【新中国的第一】第一款自行车—飞鸽自行车4.图片+文本学习:(1)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1956年7月13日,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2)青藏公路1954年12月25日,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全长4360千米,将雪域高原与内地紧密连接。这是用鲜血和生命铺筑的公路,沿线长眠着为修路献出生命的3000多名烈士。10多万筑路大军卧冰雪、斗严寒,以简陋的施工机具在青藏高原上修通了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3)播放视频素材:高原天路(4)“天路将军”慕生忠:青藏公路修到沱沱河时,河里的过水路面被洪水冲毁了。慕生忠二话不说,第一个跳进冰冷的雪水河中捞石头抢修路面。大家一个劲地劝他上岸,不用亲自下水。但慕生忠始终站在河最深、水最急的地方带领工人们一起抢修。不用命令,不用动员,人们纷纷跳进水中,霎时形成了一面人墙。10个小时过去了,等路修好了,慕生忠的双脚已肿得穿不上鞋子。5.文本学习(阅读角):迅速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实现工业化是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唯一出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迅猛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许多工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的。教学环节二:发现丰富的石油资源1.文本学习:发现丰富的石油资源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石油几乎全部依靠从国外出口的洋油。自强不息的中国地质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我国孕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随着1959年9月26日大庆第一口井喷油,以及胜利、大港等一批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得以改写,从此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图片+文本学习:什么石油?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3.图片学习:中国石油分布和主要油田4.文本学习:活动园读一读下面的故事,思考新中国能够在短短十多年内改变“贫油”面貌,靠的是什么?5.图片+文本学习:王进喜“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铁人王进喜的铮铮誓言,也是以他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献身精神的突出表现。 1960年五月的一天,油田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为了搅拌开水泥,王进喜毅然跃进齐腰深的泥浆池中,随后七八个工人也跟着跳了进去,工人们奋战了三个多小时,终于控制住了井喷。王进喜不怕苦,不怕累,勇于献身,被称为“铁人”。6.李图片+文本学习:四光是我国地质科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人,根据它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这些油田的发现,彻底推翻了“中国贫油”的论点,大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7.播放视频素材:【典型案例】李四光-业绩耿千秋8.文本学习:正是靠着这种民族精神,我国建成了一个个大油田。到1965年,中国的石油基本实现自给。教学环节三:震惊世界的核力量1.文本学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卫国家、捍卫和平的核力量。而这些都离不开我国国防科技人员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刻苦攻关的精神,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中国人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2.图片+文本学习:活动园邓稼先: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取得了博士学位,他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 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1958年,他接受国家最高机密任务---- 秘密研制原子弹。从此, 邓稼先隐姓埋名28 年,连家人也不知他的去向,一直奋战在 我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提出问题:你从这个故事中看到邓稼先怎样的奉献精神?(心系祖国 百折不挠)4.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为新中国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你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5.图片+文本学习:科学家的故事(1) 钱学森: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为美国早期火箭研究做出很大贡献。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声称:“无论他在哪里,他都抵的上五个师的兵力。”正是因为他的才学,被美国软禁五年之久,在中国政府多方努力下才成功回国。他为中国科学研究所做的贡献无需多言,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和“火箭之王”。他帮助新中国在导弹的路上推进了至少20年的时间。(2)播放视频素材: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科学家(3)华罗庚: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1950年3月,来自美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航抵香港,略作停留,进行补给。在此期间,船上的一个留美归国的学者写了两封信发出。一封是写给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奥本海默,信中说:“请您和数学系的同仁放心,我已安全抵达香港。我预备在这里停留十天然后直接去北京。中国发展迅速,我们可以直接坐火车回去……”另一封名为《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则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这位学者在信中呼吁:“朋友们,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4)以烈士身份被追授的两弹元勋郭永怀郭永怀,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68年12月5日,一架飞机在距离北京西郊机场地面约400米处坠毁。救援人员发现了两具紧紧抱在一起、已然烧焦的尸体,他们是“两弹元勋”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6.文本学习:相关链接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离开发射架,带着“东方红一号”直冲云霄几分钟后,人们就接收到了从卫星上发送的清晰悦耳的《东方红》乐曲。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现在我国发射的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广泛应用于气象、通信、广播、环境、军事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环节四:致敬模范人物1.文本学习:活动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2.文本学习:活动园(1)查找资料或访问身边的老人,了解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模范故事,召开一次模范故事人物汇。(2)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3.文本学习:我知道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和人民的勤务员雷锋的故事,我讲给大家听一听。4.图片+文本学习:焦裕禄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图片+文本学习:雷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5.播放视频素材:红色经典绘本故事《雷锋的故事》6.文本学习:新中国在不长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领域的全面恢复、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一切都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视频了解视频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视频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学习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思考回答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视频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思考回答阅读文本思考回答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视频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视频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 文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活动园通过呈现经
济建设方面的几个“第一”,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在工业、经济、科技发展方面取得的突破。可以通过录像、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巨大变化,使学生感受这些“第一”诞生的历史意义。
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全长4360千米,将雪域高原与内地紧密连接。讲述“天路将军”慕生忠的故事。阅读角引用了毛泽东的话,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这一系列建设成就的不易。文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过程。
补充学习资源什么是石油及石油的作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活动园以图文形式再现了王进喜等英雄模范人物和李四光等科学
家在石油工业发展过程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展示了老一辈石油工作者身上的可贵精神。教材最后总结了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让学生收集有关王进喜、李四光的资料,并了解
石油的用途,在课上进行分享。
利用活动园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新中国能够在
短短十多年改变“贫油”的面貌所依靠的就是人们艰苦奋斗建设祖国的精神。
文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科技、国防方面的成就。
活动园着重介绍了邓稼先的事
迹,意在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学技术成就,感悟中国人为之付出的努力和科技工作者不懈探索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可请学生收集为
新中国作出贡献的科学家的故事。
出示原子弹爆
炸的图片,请学生思考“原子弹破坏力如此之大,为什么我国还要研制它”,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当时研制核武器的必要性。
“为什么我国的科技发展速度这么快”,从而感受科学家心系祖国、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添加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知道以烈士身份被追授的两弹元勋郭永怀的壮烈故事。添加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学习了解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及取得的成就。相关链接介绍了空间技术的发展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文本呈现了焦裕禄、雷锋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
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引导学生感受各行各业人们的建设热情,认识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让学生收集新
中国成立初期为人民服务的模范人物事例文本最后点明,经过人民的不懈奋斗、努力建设,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善,建设成就显著,最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课堂小结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让中国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不受制于人,让中国更加强大。 总结归纳并汇报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明确教学目标,归纳总结所学知识,提升道德素养。
板书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一)各行各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二)发现丰富的石油资源(三)震惊世界的核力量(四)致敬模范人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新知导入
图片中的物品叫什么?
火柴
铁钉
蜡烛
火柴、铁钉、蜡烛它们曾经却都有另外的名字“洋火”、“洋钉”、“洋蜡”,为什么都带有“洋”字呢?
因为需要进口。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是很薄弱的,很多连老百姓的日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
新知讲解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如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座长江大桥、第一只电子管……阅读下面的资料,体会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瞬间,感受其中的自力更生精神。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中国第一辆自行车—飞鸽自行车
工业发展所创造的“第一”
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
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
素材:【新中国的第一】第一款自行车—飞鸽自行车
1956年7月13日,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
1954年12月25日,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建成通车,全长4360千米,将雪域高原与内地紧密连接。这是用鲜血和生命铺筑的公路,沿线长眠着为修路献出生命的3000多名烈士。10多万筑路大军卧冰雪、斗严寒,以简陋的施工机具在青藏高原上修通了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青藏公路
素材:高原天路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
青藏公路修到沱沱河时,河里的过水路面被洪水冲毁了。慕生忠二话不说,第一个跳进冰冷的雪水河中捞石头抢修路面。大家一个劲地劝他上岸,不用亲自下水。但慕生忠始终站在河最深、水最急的地方带领工人们一起抢修。不用命令,不用动员,人们纷纷跳进水中,霎时形成了一面人墙。10个小时过去了,等路修好了,慕生忠的双脚已肿得穿不上鞋子。
“天路将军”慕生忠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实现工业化是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唯一出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迅猛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许多工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的。
迅速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发现丰富的石油资源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石油几乎全部依靠从国外出口的洋油。自强不息的中国地质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我国孕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随着1959年9月26日大庆第一口井喷油,以及胜利、大港等一批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得以改写,从此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什么石油?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
石油
石油的作用
中国石油分布和主要油田
读一读下面的故事,思考新中国能够在短短十多年内改变“贫油”面貌,靠的是什么?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铁人王进喜的铮铮誓言,也是以他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献身精神的突出表现。 1960年五月的一天,油田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为了搅拌开水泥,王进喜毅然跃进齐腰深的泥浆池中,随后七八个工人也跟着跳了进去,工人们奋战了三个多小时,终于控制住了井喷。王进喜不怕苦,不怕累,勇于献身,被称为“铁人”。
王进喜
李四光是我国地质科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人,根据它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这些油田的发现,彻底推翻了“中国贫油”的论点,大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李四光
素材:【典型案例】李四光-业绩耿千秋
正是靠着这种民族精神,我国建成了一个个大油田。到1965年,中国的石油基本实现自给。
震惊世界的核力量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卫国家、捍卫和平的核力量。而这些都离不开我国国防科技人员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刻苦攻关的精神,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中国人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取得了博士学位,他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 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1958年,他接受国家最高机密任务---- 秘密研制原子弹。从此, 邓稼先隐姓埋名28 年,连家人也不知他的去向,一直奋战在 我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
在一次航投试验中,原子弹意外摔裂。邓稼先明知危险,却一个人跑上前去亲 自查看,导致身体受到核辐射的致命伤害。他忘我地工作,和许多著名科学家同心协力,攻破一道又一道科学难关,终于为祖国点燃了那饱含着我国科学家智慧和力量的神奇之火。1986年7月29日,他临终前仍然关心着尖端武器方面的研究,并叮嘱:“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
2.你还知道哪些为新中国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你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
1.你从这个故事中看到邓稼先怎样的奉献精神?
心系祖国 百折不挠
感受邓稼先的奉献精神
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舍小我贡献大我、有毅力,精忠报国的精神。
钱学森: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为美国早期火箭研究做出很大贡献。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声称:“无论他在哪里,他都抵的上五个师的兵力。”正是因为他的才学,被美国软禁五年之久,在中国政府多方努力下才成功回国。他为中国科学研究所做的贡献无需多言,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和“火箭之王”。他帮助新中国在导弹的路上推进了至少20年的时间。
钱学森
航天之父
素材: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1950年3月,来自美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航抵香港,略作停留,进行补给。在此期间,船上的一个留美归国的学者写了两封信发出。一封是写给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奥本海默,信中说:“请您和数学系的同仁放心,我已安全抵达香港。我预备在这里停留十天然后直接去北京。中国发展迅速,我们可以直接坐火车回去……”另一封名为《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则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这位学者在信中呼吁:“朋友们,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华罗庚
华罗庚: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
郭永怀,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68年12月5日,一架飞机在距离北京西郊机场地面约400米处坠毁。救援人员发现了两具紧紧抱在一起、已然烧焦的尸体,他们是“两弹元勋”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当人们费力地分开他们,一个保密公文包在两人胸口处豁然出现,完好无损。公文包里是二人至死也要护周全的、我国核事业的希望——郭永怀在青海核试验基地发现的重要数据报告。郭永怀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的科学家。
以烈士身份被追授的两弹元勋郭永怀
郭永怀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离开发射架,带着“东方红一号”直冲云霄几分钟后,人们就接收到了从卫星上发送的清晰悦耳的《东方红》乐曲。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现在我国发射的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广泛应用于气象、通信、广播、环境、军事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链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1.查找资料或访问身边的老人,了解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模范故事,召开一次模范故事人物汇。
2.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
我知道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和人民的勤务员雷锋的故事,我讲给大家听一听。
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
焦裕禄
雷锋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素材:3-红色经典绘本故事《雷锋的故事》(中)
新中国在不长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领域的全面恢复、发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一切都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课堂总结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让中国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不受制于人,让中国更加强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