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3年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3年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资源简介

人教版2013年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认识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做一只带帆的小船把它分别沿球体和正方体的背面至上而下移动,从上方观察有什么不同?
在正方体上先看到船头再看到船身
在球体上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
2、地球的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
赤道: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 地球仪
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做成了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3、0°纬线在中间,东经西经在两边。东经向东渐增大,西经向西渐增大。最大度数180°,与0°经线共成圆
0°纬度在中间,南纬北纬在两边,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纬度越大线越短,到了两极成了点。
4、低纬度区:0°~30°N,0°~30°S
中纬度区:30°N~60°N,30°S~60°S
高纬度区:60°N~90°N,60°S~90°S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5、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 时间:24小时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产生的自然现象:(1)昼夜更替(2)使经度不同的地区出现时间差异
6、地球公转: 中心: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时间:365天
产生的自然现象:(1)四季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产生了五个热量带
7、五个热量带: 北寒带:(66.5N~90°N) 北温带:(23.5°N~66.5°N)
热带:(23.5°N~23.5°S) 南温带:(23.5°S~66.5°S)
南寒带:(66.5S~90°S)
8、二至二分日:(均指北半球) 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 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第一节 地图的发展
1、GPS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缩写,GPS可以准确的确定方位,将GPS与电子地图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自动定位导航。
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
1、地图三要素:(1)方向(2)比例尺(3)图例和注记
2、指示方向的三种标法:1)经纬网法 (2)指向标法 (3)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4、比例尺常用数字,线段,文字等方式来表式。
5、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显示地理事物粗略;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显示地理事物详细。
6、常见的地图 (1)行政区划图(2)地形图(3)交通图(4)旅游图
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
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1、陆地占地球总面积的29% 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
2、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大小排列)
3、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州与北美州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大小排列)
太平洋 面积最广
占海洋面积的一半 比世界陆地面积还多 海水最深
北冰洋 面积最小 占经度最广 占纬度最高 整个都在北半球
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
1、 <1>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
2>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2、山的六种基本地形: 山顶(外围数据小,中间数据大) 山脊(凸起指的数据更小)
山谷(凸起指的数据更大) 鞍部(无特征)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到一起) 盆地(外围数据大中间数据小)
3、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可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
4、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海拔<200M,宽广平坦,起伏小
山地:海拔>500M,有陡峭,耸立山顶,高低起伏大。
丘陵:相对高度≤不超过200M高低起伏不大,坡主和缓。
高原:海拔>500M,范围宽广,面积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大
盆地:无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5、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6、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越深。
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黄褐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
海洋、湖泊一般用蓝色表示,水越深,颜色越深。 积雪、冰川一般用白色表示。
第三节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的变动与海平面的升降运动 2魏格纳是一位德国科学家。他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3、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哪六大板块组成?
上2、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中3、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下1、南极洲板块
4、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张烈拉伸、俯冲碰撞、断裂错动等,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第四节 人类与海洋
1、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97%,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油气、生物等资源,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等,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
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1)丰富的水资源(2)是气候的调解器(3)天然鱼仓(4)盐的故乡(5)丰富矿产(6)朝夕能发电(7)交通要道(8)避暑旅游的圣地
3、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1)人口膨胀(2)环境恶劣(3)资源短缺
4、海洋存在的问题:<1>过度捕捞海洋生物 <2>海洋石油污染
<3>海洋垃圾污染 <4>围海造田 <5>“赤潮”生物污染
5、维护海洋权益,强化海洋开发与保护,已成为当代的重要议题
6、《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经联合国批准并生效实施,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加入该公约,公约规定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法规沿海国家管辖,中国有300万km2的管辖海域。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
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长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3、陆地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北半球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
4、日平均气温: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总和÷4 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5、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6、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度。
7、温度主要受三个方面影响(1)地势影响(2)纬度位置影响(3)海陆位置影响
8、等温线是在地图上把气温值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9、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较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区,气温差异较小。
10、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在南北回归线间;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在南极圈。
11、南半球等温曲线笔直,北半球等温曲线弯曲。这是因为南半球海洋广大,气温变化小。
12、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1)南半球等温曲线较北半球笔直。
(2)等温曲线的温值(高纬度地区温度低,低纬度地区温度高) (3)南极洲温度最低
13、降水的主要形式有雨、雪、雹三种。
14、降水形成的条件 1)空气上升冷却,水汽凝结 2)有凝结核 3)云滴增大到能够降落地面
15、降水的过程:水气上升→冷却凝结→云层增厚→降水
16、气象台(站)用雨量器来测量每次降水过程中降水量的多少。一个月内降水量的和就是该月的降水量。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测出一年的降水量。通常用柱状图来表示一个 降水量的年变化。
17、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北半球夏秋季多雨,冬春季少雨。 南半球夏秋季少雨,冬秋季多雨。
18、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1)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多雨;大陆西岸:少雨
(3)中纬度(温带)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4)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第三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1、世界上有多种类型的气候,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的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亚州、欧洲、北美洲。
3、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科迪勒拉山系,形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4、两极地区都属寒带气候,造成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气温低。
5、热带沙漠气候温差大,夏季炎热高温,全年降水稀少。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气温较高,温差不大,全年降水丰沛。巴西热带雨林属地球之肺。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6、 造成世界各地差异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中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纬度位置不同,接受的太阳热量也不同。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相反。离海近降水多,内陆降水少。近海而海风吹不到的地区,降水也少。 海拔高气温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7、人类活动与气候1)气候影响人类活动:<1>影响农业生产2>影响人们生活
(2)人类活动影响气候:1>无计划滥伐森林树木2>温室效应3>工业废物污染
第四节 保护大气环境
1、目前国际性的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三大类:1)温室效应(2)臭氧层被破坏(3)酸雨危害
2、联合国于1972年6月5日颁布了《人类环境宣言》,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气环境?
1)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
2)少开空调使用无氟冰箱
3)不燃放烟花爆竹
4)尽力开发使用清洁卫生的能源,修建核能发电站。
第五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中国达13亿,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2、人口膨胀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同的。现在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71、当前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与生产发展水平有着正相关系(密切的关系)。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出生人数÷总人数×1000‰
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1000‰ 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单位:人/km2)
4、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是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主要是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5、世界人口问题:1)粮食短缺2)住房紧张3)交通拥挤4)医疗卫生条件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5)教育条件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6)就业困难
解决办法:1人口增长要与经济发展适应,与环境资源协调
2人口增长可持续发展,要控制人口增长,做到计划生育。
3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人种是具有共同特点的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不同的人种在肤色,头发形状和颜色、面部特征、体毛等特征上是有区别的。这些特征差异是人类长期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进化的结果。一般来讲,世界的居民主要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2、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头发黑而直,面庞扁平,体毛偏少,身材为中等高度;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狭而高,嘴唇较薄,体毛较多,身材较高。黑色人种皮肤呈黑色,头发卷曲,嘴唇较厚、向外翻,体毛很少,四肢较长。
3、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也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洲中部、南美洲东部沿海地区、大洋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4、各种人的体质特征是长期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因而种族无优劣之分,更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世界的所有人种是平等的。
5、居里夫人(白种人),世界著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竺可侦(黄种人),中国杰出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主要奠基人。马丁?路得?金(黑种人),著名美国人民权运动领袖,主张反对种族歧视,提倡法律面前全体公民一律平等。
6、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全世界大概有2000多种语言,有的语言有文字,有的语言没有文字,世界上的语言主要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这六大语言被公认为联合国通用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人数超过13亿,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较广的语言。
7、宗教是人类社会上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世界上信奉各种宗教的人数占世界总人口数的50%以上。影响最大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此外道教、印度教、犹太教等也是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宗教。
8、伊斯兰教(清真教)诞生于公元7世纪初,主要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以及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宗教的中心在清真寺,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基督教始于公元1世纪,主要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基督教信徒每个星期天都到教堂做礼拜。主要节日有圣诞节,复活节;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后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主要节日有佛诞节。
第三节 聚落的发展变化
1、乡村是主要从事各种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它可以有林场,牧场,渔村等不同的村落类型;城市是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它的人口达到一定的规模。
2、乡村和城市都是人们聚居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聚落。从小型的村庄发展到集镇,小城镇到城市,是聚落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3、各种不同的聚落景观,它们既反映了各自的自然环境特点,又体现了不同时期居民的不同的社会文化生活和经济发展水平。
4、早期的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潮湿、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5、中国黄河中下游流域、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印度恒河流域是四大文明发祥地,这些地区都是早期聚落的集中地区。
6、在河流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工业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7、世界的各种居民建筑大都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就地取材,适应当地气候;二是反映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观念。
8、黄土高原的窑洞式民居。这种房子充分利用了黄土高原的特点,洞内冬暖夏凉适合于当地低温、少雨的地理环境;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这种房子结构轻便,拆卸搬运方便,适于流动的游牧生活;呈圆状,可减少对大风雪的阻力;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冰砖盖的冰屋。这种半球形房子适合于当地终年严寒的特点;西亚地区用泥砖建的圆顶屋。适合于当地干旱的气候特点。
9、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反映了各个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民俗、宗教习惯,成为人类发展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10、目前,已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法国的巴黎塞纳河畔、巴西的巴西利亚,以及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黟县西递和宏村等。
11、源自玉龙雪山的地表水分成三股流入古城,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全城大小桥梁354座,因此丽江古城又有“桥城”、“高原姑苏”和“东方威尼斯”的美誉。
12、由世界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想到埃及的金字塔、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中国的长城和北京故宫。
1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自然灾害的侵害和人为的侵害。
第六章 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
目前,世界上有220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可以从面积大小,人口多少、海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等几个方面来描述一个国家和地区。
2.列支敦士登:面积:160平方千米,人口32863人
摩纳哥: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35000人
(梵蒂冈:面积0.44平方千米,人口1380人(2002年)
世界各国的人口和人口密度有很大差异,有些国家人口众多,有些国家人口稀少;有些国家地狭人稠,有些国家地广人稀。
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2.47(人/平方千米) 印度的人口密度337.37(人/平方千米)
俄罗斯的人口密度:8.49(人/平方千米) 中国的人口密度:132.81(人/平方千米)
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最小的是梵蒂冈;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印度,最小的是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是中国,最少的是梵蒂冈。
根据不同国家经济水平的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都属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也是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在一些领域,有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如印度的软件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等。
10、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南北对话: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方面共同问题的商谈
1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独立的发展自己的经济,只有融入世界经济之中,才能求得经济发展。一般情况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条件(如资金、技术、资源、劳动力等)各有优势,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而在解决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一个国家的力量则显得薄弱,这一切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因此,国际合作应该是全方位的。在协调解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矛盾与冲突、谋求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各种国际组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联合国,简称UN,是世界上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到2006年6月已达192个成员国。联合国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例会,安全理事会是维持和平和安全的主要机构,它有中、法、俄、美、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3、联合国由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组成。
14、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是全球经济贸易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宗旨是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
15、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称为第143个成员。
纬线
经线
形状特征
圆圈
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分布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相等
度数起点
赤道为0°,南北两极为90°
本初子午线为0°
数量特征
0°~90°
0°~180°
度数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至
9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至180°
表示符号
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
半球划分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
温度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高温,降水稀少
温带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和
季风性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在0℃以上,四季较分明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降水少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在0℃以下,四季分明
寒带
寒带气候
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高山
高山气候
气温垂直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