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 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 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公民的自由与公民的权利紧密相连,珍视自由需要我们(  )
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②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
③自觉守法,遇事找法
④采取一切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皇帝和鞋匠的灵魂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这句话揭示了平等精神的要义,那就是(  )
A. 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B. 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C. 皇帝和鞋匠在地位上是平等的
D. 从古至今人们都是平等的
观看如图漫画《平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民族平等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③法律面前男女平等
④我们要努力追求绝对平等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某地执勤民警发现驾驶员没有随车携带灭火器,依法对其开具处罚决定书。此时,被罚驾驶员发现并指出警车同样没放置灭火器。次口,当地交警支队发布“知错能改”通告,对警车驾驶员也依法进行了处罚。以此事件作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  )
①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执法者应成为守法的标杆
④法律的权威只能靠警察维护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其表达的理念是(  )
①崇尚自由
②崇尚法治
③权利重于义务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  )
①对社会上的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不同情况同样对待
②任何公民的犯罪行为都要被追究法律责任
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④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这要求我们要(  )
A. 积极关注他人 B. 学会换位思考 C. 平等对待他人 D. 待人要礼为先
2021年3月17日,在重庆开往上海虹桥的D221次列车上,一名“霸座男”辱骂乘客和乘务员,态度嚣张跋扈,上海铁路警方对他作出了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该男子的行为告诉我们(  )
①要以合法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②要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
③辱骂他人必然受到行政处罚
④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下列事件中,不能体现公平的有(  )
①黎明通过考试作弊的方式取得了高分
②萧雅在检查卫生时,故意给自己班打高分
③静怡未参加黑板报的编写,却获得了“黑板报优秀编写员“称号
④宇轩努力学习,团结同学,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被所在学校评为“三好学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015年,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司法改革:实施登记立案制,有案必立;实施司法责任制,法官、检察官对承办案件终身负责;立法保障律师的诉讼权;制定政策防止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司法案件。这表明(  )
①追求程序正义会削弱司法公信力
②程序正义推动司法公正
③司法改革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④司法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下列属于正义行为的有(  )
①看到爸爸酒驾,小兰及时劝说和制止
②小东经常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③小虎为给受欺负的好友“报仇”,将小恒痛打一顿
④酷爱读书的小泽从学校图书馆偷了一本特别喜欢的书收藏起来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下列做法不属于正义行为的有(  )
A. 小明为给受欺负的好友“报仇”,将小刚痛打一顿
B. 小宇买到过期食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C. 看见一群人正在打架斗殴,小马及时拨打“110”
D. 发现某游客在景区乱扔垃圾,小王立即上前制止
2021年1月22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紧盯党中央惠民富民政策落实,持续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扶贫环保等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因为(  )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维护社会正义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④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指的是国家(  )
A. 行政机关 B. 权力机关 C. 监察机关 D. 司法机关
“公与平者,即国之址也。”这一名言揭示的道理是(  )
A. 公平就是平均主义
B. 公平有利于国家稳定、和谐
C. 公平可以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D. 公平能让每个人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重庆万州公交车女乘客疯抢司机方向盘,两人互殴,车内其他乘客无一上前阻止,最终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此事引发网友热议,纷纷感慨:你若不为正义站岗,你就得为邪恶陪葬。守护正义,青少年应(  )
①不管不顾,誓死捍卫正义
②增强正义感,拥有守护正义的勇气和智慧
③敢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④讲究策略,寻找有效方法,见义“智”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十八大以来五年脱贫六千多万。这些都表明:(  )
①党和政府关注民生,追求公平正义
②国家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繁荣成果
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同步富裕。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要解决如图所示漫画反映的问题,你认为国家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促进社会公平
②坚持共同富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③引入城乡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④抑制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扶持农村居民收入增加。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二、辨析题
19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拼装非机动车,不得在非机动车上搭篷、加装挂架、高音喇叭、灯光等;电动自行车经登记的,不得在道路上行驶;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和乘坐人员应当戴安全头盔,搭载六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应当使用安全座椅禁止牵引动物、手持拨打电话、浏览电子设备等影响安全驾驶的行为自2021年5月1起,《郑州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
对此,有人认为《办法》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请你结合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辨析这一观点。
三、分析说明题
20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刑法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材料二 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1) 我国多部法律都有关于平等的规定。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平等的认识。
(2) 请你列举为追求平等,我国采取的两项措施。
(3)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请你谈谈生活中我们怎样践行平等。
21 材料“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 往。自由是珍贵的,也是有限制的,无限制的自由只能产生混乱。 正如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越过法律这条红线,就没有自由!
(1) 拥有自由有何价值和作用?
(2) 请谈谈你对“自由”的理解?
(3) 自由与法治有什么关系?
22 公平正义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永恒追求。
八年级(1)班决定以“维护公平、追求正义”为主题,举办一次手抄报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内容。
★社会调查:公平正义是人们追寻的理想,它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大量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 手抄报中需要配上“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作为阅读导引,请你写出意义。
(2) 本地区还存在哪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请列举两例。
★关注民生
(3)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障。下列举措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有 ______ (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序号 具体措施
① 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②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扩大贸易、投资空间
③ 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充实细化消费者权益
④ 构建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扶贫到户
★建言献策
(4) 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为了倡导同学们从小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八(1)班同学们决定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请你写出倡议的要点。(至少3点)
23 【探究在线】学了第八课后,某校八(1)班的同学决定以“坚守公平,你我 践行”为主题举办讨论会,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任务。
(1) 想一想:公平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
(2) 说一说:公平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重要意义?
(3) 谈一谈:维护公平,我们中学生可以做的事有哪些?
【答案】
1. A 2. A 3. C 4. B 5. D 6. C 7. C
8. C 9. D 10. D 11. A 12. A 13. B 14. D
15. B 16. C 17. D 18. A
19.
本题考查对法治与自由关系的认识。首先明确观点错误,理由结合教材知识,从法治与自由不可分割、法治标定自由边界、法治是自由保障、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出台《办法》有利于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和自由等方面考虑作答。
故答案为: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出台《办法》有利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和自由。
20.
( 1)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4分)
(2)男女同工同酬,城乡选举实现“同票同权”,老人、儿童、孕妇和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保护,高考取消一些加分项目,等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
(3)①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②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③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6分)
21.
【小题1】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小题2】自由不能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小题3】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22.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公平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保障社会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地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等。
(2)以权谋私、任人唯亲、假冒伪劣、强买强卖、城乡差距等。
(3)①③④。
(4)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遇到不公平行为,要坚守原则和立场;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要敢于斗争;还要讲究策略,寻求有效方法,做到见义智为等。
23.
【小题1】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小题2】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小题3】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敢于对不公平说“不”;在与其他班级竞赛时,要遵守竞赛规则;要公平地对待班上的每位同学,谁有困难应热心帮助;要公平对待每位老师,在学校问卷评议老师时,要客观公道;在学校受到不公平待遇时,要及时与老师沟通。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