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四省八校”高三下学期模拟冲刺考试理科综合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届“四省八校”高三下学期模拟冲刺考试理科综合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省八校”2022 届高三第二学期模拟冲刺考试参考答案
(化学部分)
7. C 解析:工业生考虑成本问题,一般加入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8. C 解析:核糖到脱氧核糖是“失氧”的过程,发生的应为还原反应,故 A错误;两者官能团种类相同,
但核糖比脱氧核糖多一个羟基,故 B错误;蛋白质、多糖、核酸(包括核糖核酸与脱氧核糖核酸)均为人
体内必不可少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物,故 C正确;核糖和脱氧核糖中均含有饱和碳原子,不可能所有原子共
平面,故 D错误。
9. A 解析: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之和
为 0,X可以为 H或者第ⅣA族的元素,由 Y、Z两种元素形成的阴离子示意图,可以推断 Y、Z分别为
O和 P,则 X为 H或 C,W为 S或 Cl。O的非金属性强于 S和 Cl,A正确;单质的熔点:H2B不一定正确;最高价含氧酸:H3PO4由于自身的腐蚀性以及吸水过程中会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而不能用于干燥食品,D错误。
10. D 解析:Na 2 2HPO4溶液呈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HPO 4 的水解,而选项为其电离方程式,故 A错
误;当 OH-不足时,应优先和 Fe2+反应,再和 NH4+反应,故 B错误;应该是 Cu2+作为 H2O2分解的催化剂,
故 C错误;无论 Ca(OH)2和 Ca(HCO3)2以何种比例混合,均应该发生该反应,故 D正确。
11.B 解析:A.①中产生黑色沉淀,说明溶解度 CuS小于 H2S,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溶解度 H2S小于 ZnS,
从而得到溶解度 CuS小于 ZnS,两者组成与结构相似,所以 Ksp:ZnS>CuS,A正确;B.硼酸滴入饱和碳酸

钠溶液无现象,可以说明酸性硼酸弱于碳酸,但无法证明酸性弱于HCO3 ,B错误;C.SO2与 BaCl2不反
应,实验中 BaCl 2 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 SO2与 Br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 4 ,从而验证了 SO2
的还原性,C正确;D.量筒内产生白雾,说明反应生成了 HCl,从而证明发生了取代反应,D正确;故选
B。
12.C 解析:由题意,甲池为电解池,乙池为原电池,A电极产生酸性废水,B电极产生 H2和碱性水,从
而得出 A为阳极,B为阴极,则 X为负性,Y为正极,故 A正确;A极 Cl—失去电子生成 Cl2,Cl2与水反
应溶液呈酸性,且有 HClO生成,具有强氧化性并能杀菌,故 B正确;甲池中的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每通过 2NA个 K+,标准状况下 B池产生 22.4L气体,故 C错误;Y为正极,X为负极,乙池中为内电路
电流流向:由 X经电解质溶液到 Y,D正确;故选 C。
13.D 解析:对比澄清液,悬浊液电导率变化曲线有明显的跃起,这是因为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在增加,说
明温度升高,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所以 PbI2的溶解是一个吸热过程,A正确;澄清液升温过程中,离
子浓度没有增加,但是电导率上升,这是由于澄清液中水的电离、离子的活度、离子的电迁移率都在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温度有关,B正确;将上述实验中的 PbI2换成 PbSO4,
25℃时 Ksp(PbI2)=7.1×10-9,Ksp(PbSO4)=2.5×10-8,饱和澄清液浓度:PbSO4小于 PbI2,电导率曲线下移,C正
确;若将 0.1molPbI 2 2溶解于 1L稀 H2SO4中, PbI 2 s SO 4 aq PbSO 4 s 2I aq ,转化消耗
0.1mol稀硫酸,平衡时溶液中的 c(I-)=0.2mol/L,c(Pb2+)≤ Ksp PbI2 ,c(SO2 )≥ ksp PbSO4 = ksp PbSO4 c
2 I
c2 4I c Pb2 ksp PbI2
2.5 10 8 0.2 2= = 1 mol/L,原 H SO 的浓度至少为 2 4
9 0.1
1
mol/L,D错误。
7.1 10 7.1 7.1
26.(共 14分)(1)1:2(2分);28(2分)。
(2)除去 Fe、Al、Mg等杂质元素。(1分)
(3) (2分,条件可以为“加热”,无条件得 1分)
(4)蒸馏(1分)
(5)无氧、无水(2分,1个 1分)
(6)氢气和氯化氢气体(2分,1个 1分,写化学式也给分,“盐酸”不给分);半导体原件,手机或计算
机芯片,制备太阳能电池或光伏发电板(2分,1个 1分)。
解析:(1)“还原”时发生的反应为: ,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当 4molSi-O 键断裂,有 1molSiO2发生反应,理论上生成 1molSi单质,即 28g。
(2)“酸浸”时,Fe、Al、Mg 的氧化物及过量的Mg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溶液,然后通过“过
滤”而除去。
(3)“氧化”过程,Si被氧化为 SiHCl3,氢被还原为 H2,方程式为 。
(4)SiHCl3沸点低易挥发,可通过蒸馏操作进行“分离”。
(5)Si、H2易与氧气反应,SiHCl3易水解,故“氧化”、“分离”、“热解”均需在无氧、无水的条件下进行。
(6)“热解”发生的反应为 ,“氧化”时有 H2生成,故上述工艺流程中,可
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H2和 HCl。高纯晶硅可以用作半导体原件,手机或计算机芯片,制备太阳能电池或光伏
发电板等。
27.(共 15分)①蒸馏烧瓶(1分) 未隔绝空气,产品易被氧化(2分)
②关闭 K2,打开 K1和 K3(2分);加快过滤速率,防止产品被氧化(2分)
③FeSO4+2H2NCH2COOH+2NaOH=(H2NCH2COO)2Fe+Na2SO4+2H2O(2分); 53.4%(2分)
④防止 Fe2+被氧化 (1分);调节 pH,抑制 Fe2+水解(1分)
③pH过高,Fe2+可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pH过低,甘氨酸难以产生甘氨酸根,降低反应速率(1点 1分)
解析:本题的核心是为了防止产品中 Fe2+的氧化和水解,该装置的缺点是装置最右端直接与空气相连,会
造成产品的氧化,因此最好连接一个装有水的烧杯。
②第一空,在检查完气密性后,应该先使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一段时间的氢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第二空
中抽滤和过滤最大的区别是提供压强差,使分离速度加快减少产品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防止其氧化。
③原子利用率=产品质量÷产物总质量,即 204
100%
204 142 18 2
④题干中的表格已知柠檬酸还原性较强,可以抗氧化;酸性较强,可以抑制 Fe2+的水解
⑤pH过大,氢氧根浓度较大,会引起 Fe2+水解,从而降低产率;反之,则会使甘氨酸难以电离产生甘氨
酸根,从而影响甘氨酸亚铁的生成。
28.(共 14分)(1) (2分);温度过高,反应 I正向
移动,反应 II 逆向移动,CO的含量升高,会损坏燃料电池交换膜(2分)
(2)①8.3×10-3mol/(L.min)(2分);0.44(2分)
②大于(2分);k 正(2分)
(3)随 Y2O3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性能增加,但多余的 Y2O3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
故 CH3OH转化率和 H2产率先升高后降低。(“过量的 Y2O3导致催化剂中毒”也给分)(2分)
解析:(1)由盖斯定律,方程式 I和 II 相加得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平衡正
向移动,CH3OH平衡转化率提高,但反应 II 为放热反应,若温度过高,反应 I正向移动,反应 II 逆向移
动,CO的含量升高,会损坏燃料电池交换膜
(2)①反应 I为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反应 II为气体分子总数不变的反应,则气体总物质的量的增
大值等于 CH3OH变化量的两倍,设反应 I消耗 CH3OH为 xmol,三段式如下:
1- x
故 100% 12.5%,则 x=0.5mol,则反应 I消耗 0.5molCH3OH,生成 0.5molCO,1molH2,反应
3 2x
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4mol。平衡时 CO2体积分数为 5%,则 CO2的物质的量为 0.2mol,反应 II生成 H2为
0.2mol,消耗 CO为 0.2mol,H2O为 0.2mol,平衡时体系中 CO为 0.3mol,H2O为 1.8mol,CO2为 0.2mol,H2为
0.5mol/L
1.2mol,则 v(CH3OH)= 8.3 10 3mol / L min 0.2 1.2 4,Kc= 0.44
60min 0.3 1.8 9
②50min未达平衡,反应正向进行,K大于 Qc,T升高,吸热反应方向速率受影响程度更大,所以变
化较大的是 k 正
(3)随 Y2O3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性能增加,但多余的 Y2O3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
故 CH3OH转化率和 H2产率先升高后降低。
35.(共 15分)
(1) (1分);N>O>C(1分)
(2)sp2、 sp3(1个 1分,有错 0分);三角锥形(1分);小(2分)
(3) 65(2分)
(4)吡啶能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增大其溶解度;吡啶和水同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2分)
3 N a 2A c 10
30
(5)MNi2(2分); 2 118(2分)
8
解析:
(1)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化学用语表达一定要审清题,电离能大小比较要记住
短周期特例,故为 N>0>C。
(2)HPP中,苯环上的碳原子为 sp2杂化,甲基上的碳原子为 sp3杂化;H3O+的中心氧原子价层电子对为
4,有一对孤电子对,故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H3O+与 NH4+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相同,前者有孤电子对而
后者无,孤电子对排斥力更大,故前者键角更小。
(3)N 5 中 N原子采取 sp
2杂化,双键 N分别提供一个电子,单键 N提供一个电子,再加上得到的一个电
子,共轭大Π 6键可表示为 5
(4)吡啶结构中的 N原子可与水分子中的 H原子形成氢键,同时吡啶和苯同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
(5)如图,大球有 8个处于顶点、12个处于棱和 4个处于体内,共计 8个;小球有 8个处于面,12个在
体内,共计 16 个,故化学式为 MNi2; 8 M 59 2 ,故 M 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
3 a 2c 10-30 N
2 A
3 N a 2c 10 30
2 A 118
8
36.(共 15分)
(1)丁二酸酐(1分);羰基(或羰基),醚键(1个 1分)
(2)取代反应(1分); (2分)
(3) (2分)
(4)15种(2分); (1分)
(5) (1步 1分,
共 4分)
解析:由已知Ⅰ可知,C为 ,C→D发生硝化反应,在邻位引入硝基,D为 ,
D→E发生还原反应,—NO2变为—NH2,根据 E的分子式和后续的流程,推断 E为 ,
根据已知Ⅱ,F为 ,H为 。G的同系物 K比 G少一个碳原子,
K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同时满足:分子中含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能与 FeCl3发生显色反
应、能与 NaHCO3反应放出 CO2,则其中一个取代基为-OH,另一个取代基总共 4个 C,且含一个-COOH,
则有-(CH2)3COOH、-CH(CH3)CH2COOH、-CH(CH2CH3)COOH、-CH2CH(CH3)COOH、-C(CH3)2COOH5 种
情况,每种情况在苯环上有邻、间、对三种相对位置,一共 3×5=15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氢原子为 6:
2:2:1:1的物质,有两个甲基,是对称性较高的结构,故为 。“四省八校”2022 届高三第二学期模拟冲刺考试
物理答案及解析
14.
【答案】A
【解析】伽利略借助理想斜面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故 A正确;牛顿发现了万有
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故 B错误;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安培
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故 C错误;麦克斯韦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故 D错误。
15.
【答案】C

【解析】对被困车辆受分析建立平衡方程为 cos = ( sin ) ,可得 = = ,
sin +cos 2+1 sin ( + )
1
其中tan = ,可知随着θ由 0°逐渐增加到 90°的过程中 T先减小后增大,故 C选项正确。

16.
【答案】C
【解析】保持电键断开,增大单色光 a的照射强度,v1依然小于 K极金属的截止频率,所以不会有光电子
逸出产生光电流,故 A错误;保持电键断开,增大单色光 b的照射强度,K极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到
达 A极数量会增加,则形成的光电流也将增大,故 B错误;用单色光 b照射 K极,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0 =
2 ,以及 0 = , =
2
可知 = ,故 C正确;闭合电键 s改变滑片位置使电压表的
示数大于 Uc时,增大单色光 b的照射强度,但是 b光的频率没有变化,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未改变,当电
压大于 Uc时依然没有光电子能到达 A极,所以不会形成光电流,故 D错误。
17.
【答案】B
【解析】在空间站里附着在手上的水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要受重力,故 A 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
3
x
AB

2

r 3 同步 , ≈ 1.44小时,故 B正确;返回舱脱离Ⅲ轨道进入Ⅱ轨道需要开启推进器减速,故 C错
T 2 242
误;空间站运行轨道比同步卫星更靠近地球,转动角速度比同步卫星大,转动一周比 24短,空间站中宇
航员一天 24小时不止观察到 1次日出,故 D错误。
18.
【答案】D
【解析】Q点到 N、P、M点的距离相等,点电荷 q对 N、P、M点不形成电势差,所以 N、P、M点电势
差是由匀强电场形成的。已知匀强电场方向平行于直线 MN,点 M的电势为 0,点 N的电势为 2V,故 =
2 = 2V
2
将电场强度沿着-x方向和+y方向正交分解,设合场强为 E,则-x和+y方向的分量分别为: = ,2
=
2
2
设 P在 xOy平面上的投影为 P′ 1点,投影点的坐标为:(a, ,0),则 = ' = = V
2 2 2
第 1页(共 5页)
3
又因 N点电势为 2V,则 P′电势为 V,即 P 3点电势为 V,将一电子从 P点移到M点,电场力做功 =
2 2
= 3 V,故答案 D正确2
19.
【答案】BC
【解析】当 n1线圈中的电流最大时磁通量最大,磁通量变化率最小,此时 n2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最小,感

应电流最小,故 A错误;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的电动势瞬时表达式 = sin = 10 sin V,当 =
6

时的瞬时电动势为 5V,故 B正确;根据理想变压器 1 = 1可知 n2线圈输出电压峰值为 20V,由于二极管 2 2
单向导通性,L1灯泡电压有效值为峰值的一半,即 10V,故 C正确;滑片 P由 R最左端滑至最右端,R连
入回路阻值先增大后减小,L2灯泡的亮度则先变暗后变亮,故 D错误。
20.
【答案】AD
【解析】当 AB碰后沿圆轨滑上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 1 = ,AB滑块从圆轨最低点到最高点过程,
1
由动能定理 4 2 = 4 12
1 4 4
2 2 2
2,A与 B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3 0 = 4 2, 0 = 5 3
当 AB碰后两滑块恰能在圆轨的圆心等高点减速到 0,AB滑块从圆轨最低点到圆心等高点过程,由动
1 2
能定理 4 = 0 4 '2 ,A与 B
4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3 0 = 4 '2, '2 0 = 2 3
因此,A初速度 ≤
4 2 ≥ 4或 5 ,故选项 A、D正确3 3
21.
【答案】CD
【解析】滑块从 O点沿斜面上滑,经 O点恰好压力为零, 0 = cos 30° + sin 30°,得 0=6m/s,
即初速度小于等于 6m/s,则滑块上滑过程就能始终不脱离轨道,故 A错误;根据受力分析,滑块沿斜面
1
上滑过程的加速度大于下滑过程的加速度,由 = 2可得,上滑时间小于下滑时间,故 B错误;由能量
2
守恒定律可知滑块沿斜面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量和摩擦生热之和等于电势能减小量和动能减小量之
和,故 C正确;当滑块沿斜面下滑离开 O点后水平方向的速度减速到零时离 AC边界最远,水平方向在电

场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os 30° 2 = 2 ,得 x=1m,故 D正确.

22.(6分)
【答案】(1) 2 1 cos (2分) ; (2) 2 (2分) ;
(3) 1 cos = + 1 cos (2分)
1
【解析】A球由静止释放至与 B木块相碰撞前的过程, 1 cos = 2
2 1
解得: 1 = 2 1 cos
A球与 B木块碰撞后至 A球向右摆到最高点的过程, 1 cos = 0 1 2
2 2
解得: 2 = 2 1 cos
B木块与 A球碰撞后沿桌面向右滑行 s的过程, = 0 1 2
2 3
解得: 3 = 2
第 2页(共 5页)
AB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方程为: 1 = 3 + 2
代入数据化简可得: 1 cos = + 1 cos
23.(9分)
【答案】(1)0.6(2分) (2)乙(2分) (3)1.5(2分) 、 1.01(3分)

【解析】(1) 改 = +
=0.6A;
0
(2)由于电压表分流大小未知,甲电路图无法测得准确的干路电流;乙图中改装的电流表能测得
准确的干路电流,电压表的示数加上改装的电流表分压值就能得到准确的路端电压,因此乙图能使结果测
量的更精确;
(3)根据乙图可得 U-I关系式, = 100 + 0
0+
结合丙图可得:E=1.5V
100 + 0 = 1.5 0.5 = 200
0+ 2.5×10 3
解得:r =1.01Ω
24.(12分)
2
(1) 过 C点时: = 0 (1分)
NC=4100N (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N 压=4100N (1分)
从 C→E过程: (1 cos ) sin = 1 ( 2 2 0) (1分)2
解得:vE=10m/s (1分)
(2) 起跳时: = cos =9m/s ; = sin =4m/s (1分)
着落前: = (1分)
= +
1 2 (1分)
2
tan = (1分)

解得:t =2.6s , x=23.4m (1分)
= (1分)
cos
s =117 2解得: m =23.4 2m≈33.1m (1分)
5
25.(20分)
(1) 对杆 a:以水平向左为正方向, 0 0 = 1 (2分)
对杆 b: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0 = 1 (2分)
解得:vb1=5m/s (1分)
方向水平向右 (1分)
(2) 杆 b恰能过 P1P2处时,即 N=0
1 3
2 2 2 2
= (4分) +
解得:vb2=2m/s (2分)
(3) b杆落到水平轨道后:当 = 0 时两种速度等大反向,设为 v
对杆 a:以向左为正方向: 1 = ' 2 (1分)
对杆 b:以向右为正方向: 2 = ' 2 (1分)
第 3页(共 5页)
解得:v =0 (1分)
= 1 2
1 2
2 2
+ 0 (2分)2
= (1分)2
Qb=6J (2分)
33.(15分)
(1)
【答案】正(1分)、 小于(2分)、 小于(2分)
【解析】取出沙子过程,内部气体因压强大,推着活塞向上运动,气体对外界做正功,又由于 A中取出沙
子的质量大于 B,所以 A活塞上升高度大于 B活塞上升高度,外界对 A做的负功大于对 B做的负功,根据
热力学第一定律, = + ,A气缸气体内能的减少量大于 B气缸气体内能的减少量,所以汽缸 A内
气体的内能小于汽缸 B内气体的内能,因此汽缸 A内气体温度低于汽缸 B内气体温度,汽缸 A内气体分
子的平均动能小于汽缸 B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
(2)
(ⅰ) 设汞柱长度 l1=14cm,被封住的气体的长度 l2=10cm,被封住的气体的压强为 P1.
1 = 1 + 0 (2分)
解得:P1=90cmHg (2分)
(ⅱ) 整体下滑时,汞柱与玻璃管加速度相等。设整体的质量为 M,汞柱的质量为 m.
对整体: sin = (1分)
对汞柱,设上下表面积为 S,被封住的气体的压强为 P2
sin + 2 0 = (1分)
解得:P2= P0
由于以上过程温度不变,根据玻意耳定律 1 2 = 2 3 (2分)
解得:l3=11.84cm
所以玻璃管的长度: L= l1 +l3 (1分)
解得:L=25.84cm (1分)
34.(15分)
(1)
【答案】 BDE(5分)
【解析】光发生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大于介质中的角,图中 aA B = sin 1质射入空气, 错误, 正确; ,图像中斜率 = ,甲图线的斜率大于乙图线的斜率,所以玻璃对
sin

甲光的折射率小于对乙光的折射率,C错;根据公式 = ,同一介质,折射率小的光,传播速度大,D正

确;根据白光色散规律,频率越高的光,折射率越大,真空中的波长就越短,所以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大
于乙光在真空中的波长,E正确.
(2)
(ⅰ) 经过 t =10s,第二次出现乙图波形,则
= 5 (1分)
2
解得:T=4s (1分)
由乙图可知波长λ=8m
= (1分)

解得:v=2m/s (1分)
第 4页(共 5页)
(ⅱ) 波传到 6质点前,6质点未振动,设传播时间为 t1
1 =
= 5m = 2.5s (1分)
2m/s
2
振动方程 = sin + (1分)

当 t=2.5s 2 时,6质点的 y =0,且向下运动,即 + = (1分)

解得: = (1分)
4
所以:0< t <2.5s时,y =0 (1分)
≥ 2.5 时, = 10sin cm (1分)
2 4
第 5页(共 5页)“四省八校”2022 届高三第二学期模拟冲刺考试生物答案及解析
1.C 2.B 3.D 4.D 5.C 6.D
29. (9 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 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有利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参与许多生化反应
(2)含水量过高,种子细胞代谢旺盛,湿度和温度升高,种子霉烂变质而失去活力
(3)光合速率(1分) 呼吸速率(1 分)
实验思路:控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如温度),分别在黑暗和一定强度梯度的光照下测出冬小麦单位时间、
单位面积的 CO2吸收量,当 CO2吸收量为零时对应的光照强度即为冬小麦的光补偿点。(3 分)
30. (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反射弧(1 分) Na+(1分) (2)下丘脑、垂体 负反馈调节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器官移植后出现的排斥
31. (9 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垂直(1分) (2)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3)禁渔有利于为中华鲟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使中华鲟获得更多的能量;禁渔能避免中华鲟被捕捞,
降低死亡率,减少能量流向人类或分解者。(答出 1 点即可)
(4)共同进化(1分) 就地保护(1 分)
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生物生存腾出空间
32. (11 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EEffgg 或 eeFFgg EEFFGG 9/64
(2)随机性 分裂间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1 分)
(3)丁和戊的抗虫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丁和戊中的抗虫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7.(15 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沸水漂烫的目的是消灭杂菌,冷却的目的是防止蚕豆温度过高导致微生物死亡(3 分)
(2) 碳源和氮源 保证制曲室温度 为米曲霉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
(3) 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4)豆瓣酱被杂菌污染,夏季气温高时杂菌大量繁殖,产生气体,引起胀袋 固体斜面
38.(15 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纤维素酶、果胶酶 (2)保持一定的渗透压,维持原生质体正常的结构和功能(3分)
再生出细胞壁 (3)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的状态,因此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
而产生突变 将植株种在高盐环境中 (4)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5)胚状体、不定
芽、顶芽、腋芽
1.解析:低温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形成,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故低温发挥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
前期,A错误;黑藻叶片中的叶绿体分布在细胞质中,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所以原生质层的伸缩更容易
观察到,B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解释种
群数量的变化,C正确;藓类的小叶薄,由单层细胞构成,可直接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撕取下表皮细胞,D
1 / 3
错误;故选 C。
2.解析: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A正确;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
植株增高,B 错误;黄瓜茎段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例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较低则有利于分
化形成雄花,说明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能影响植物器官的生长发育,C 正确;黄瓜茎段的脱落酸与赤霉素
的比例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黄瓜的果实由雌花中的子房发育而来,D正确;故选 B。
3.解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不能用纤维素酶分解,A 错误;细菌的遗传物质只是 DNA,不
能说主要是 DNA,B 错误;该细菌既含 DNA 也含 RNA,水解产物是 8 种核苷酸,C 错误;由题干推出制造超
级细菌用到基因工程,原理和杂交育种相同,都是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 D。
4. 解析: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都要进行 DNA 的复制,A 错误;单细胞生物不发生细胞分化,B错误;发菜
是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无细胞核,C错误;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其功能有关系,如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
菌,所以白细胞凋亡速率很快,D 正确;故选 D。
5. 解析:树袋熊能分解桉树叶毒性,是有毒的桉树叶对树袋熊的各种变异进行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 正
确;桉树叶有毒,所以很少有初级消费者以桉树叶为食,树袋熊以桉树叶为食物,降低其与其他动物的竞
争,有利其生存,B 正确;树袋熊的毛色有浅黄、浅灰、浅棕等,这些不同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C 错
误;山火频发,大量树袋熊死于山火,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种群基因库中基因种类和数量随之减少,基因
多样性降低,D 正确;故选 C。
6. 解析:一个细胞周期中 DNA 只复制一次,但转录可以多次发生,A错误;由于遗传密码有简并性,无法
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准确推断对应基因的碱基序列,B 错误;转基因大肠杆菌能合成人的胰岛素,原因
是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C 错误;HIV 是逆转录的 RNA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利用自身 RNA 逆转
录 DNA,再利用逆转录出的 DNA 转录 RNA,故 DNA 与 RNA 间的遗传信息可双向传递,D 正确;故选 D。
29. 解析:(1)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
应,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2)实验中,含水量为 20%的小麦种子含水量最高,代谢旺盛,通过有氧
呼吸产生水多,释放热能多,故湿度和温度上什,导致种子种子霉烂变质,故发芽率为 0;(3)光补偿点
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相等时的光照强度,故实验的自变量是一定强度梯度的光
照,实验的因变量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吸收的 CO2,无关变量是温度等,需保持相同且适应,当单位时间
单位面积吸收的 CO2为零时,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
30. 解析:(1)应激刺激使下丘脑分泌 CRH 增加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电信号产生是由钠离子内流引起的,因此与钠离子通道有关;(2)据图分析,应激刺激引起糖皮质激素分
泌增加,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垂体分泌,这种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 以维持其含量的
相对稳定;(3)T 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成效应 T 细胞、记忆细胞,参与细胞免疫;T 细胞受抗原刺激,
还可以分泌淋巴因子,参与体液免疫;地塞米松引起患者体内 T 细胞显著减少,影响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
疫,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减弱,因此可用于治疗因防卫功能过强的疾病,如自身免疫病、过敏反
应;T 细胞显著减少,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弱应答状态,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因此也可用于治疗器官
移植后的免疫排斥。
31. 解析:(1)长江不同深度的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类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种群数量
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禁渔有利于为中华鲟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
使中华鲟获得更多的能量;禁渔能避免中华鲟被捕捞,降低死亡率,减少能量流向人类或分解者,从而使
中华鲟数量增长;(4)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建
2 / 3
立自然保护区)。遵循"收割理论”,即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
态系统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生物生存腾出空间。
32. 解析:(1)基因型 EEFFgg 的个体表现为红花,又知白花突变体甲、乙、丙之间相互杂交后代均为白
花,且乙与丙杂交产生的 F1 均为 EeFfGg,也表现为白花,推知 E_F_gg 表现为红花,其余基因型均为白花。
由于 F1 与甲杂交后代红花:白花=1:3,红花占 1/4,可将 1/4 分解为 1/2×1/2×1,则可推知甲的基因型
是 EEffgg 或 eeFFgg;F1 与乙杂交后代红花:白花=1:7,红花占 1/8,可将 1/8 分解为 1/2×1/2×1/2,
则可推知乙的基因型是 eeffgg,而乙和丙杂交后代均为 EeFfGg,故丙的基因型为 EEFFGG。F1(EeFfGg)
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所在比例为 3/4×3/4×1/4=9/64 (2)甲乙丙的产生,说明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
不同的 DNA 分子上,即体现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分裂间期。 (3)设丁和戊中抗虫
基因分别为 R1、 R2,则丁和戊可分别表示为 R1R1 r2 r2 、r1 r1R2 R2 (r2代表无抗虫基因 R2 ,r1代表无抗虫
基因 R1),二者杂交产生 F1 为 R1r1R2r2, 只有当 R1r1和 R2r2能自由组合时,才会有 F2 抗虫植株占 15/16,
即抗虫:不抗虫=15:1(9:3:3:1的变式)。故丁和戊中的抗虫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7. 解析:(1)沸水漂烫可以对蚕豆进行消毒,消灭蚕豆表面的杂菌,冷却又能防止温度过高导致接种的
微生物死亡。(2)蚕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类营养物质。米曲霉是需氧型
微生物,大规模工业生产时制曲房中米曲霉有氧呼吸旺盛,产生大量热能,使用排气扇一方面可以保证制
曲室的温度,另一方面可以为米曲霉有氧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有利于其生长繁殖。(3)发酵过程中米曲霉
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使之味道鲜美。(4)夏季温度高,微生物生长繁
殖旺盛,袋装豆瓣酱容易产生胀袋的原因是豆瓣酱可能被杂菌污染,杂菌大量繁殖,同时呼吸作用产生二
氧化碳等气体。筛选的菌株一般接种在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进行临时保藏。
38.解析:(1)a 处理除去植物的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故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
酶;(2)原生质体无细胞壁,会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影响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原生质体培养液
中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可维持培养液正常的渗透压,避免原生质体渗透吸水或失水。原生质体融合成功
的标志是再生出细胞壁;(3)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的状态,DNA 不断复制,因此容易受到培养
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通过 d选择出的目的植株是耐盐植株,所以 d 是将植株种植在高盐环
境中进行选择;(4)以上过程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两者的理论基础分别是细
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5)人工种子可用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
包上人工薄膜形成。
3 / 3秘密★府用前
“四省八校”2022加高三第二学期模拟补刺考试
理科综合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芳生务必将自己的心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远择题时,逃!每小题答案后,月铅笔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策标-岁涂黑。需玫动,
用橡皮擦F净后,再进涂其他答案标宁。回答非逃径题村,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3.芳芪结来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对原子顶量:1C12N11(l6a-23S-32Si-281i-9e-i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1.‘卜列关丁生物学实验和关叙述,下确的见()
A.低温诱宁染色体致日加倍时、低温发拆作用的时期为有丝分裂斤期
}.黑藻叶片中的川续林会十扰质蓝分离实验现象的观察
C.可用建构模型的方去深究帝养液脖母菌种阳数量的变化
).州镊了撕取蕲类梢物小川的下表皮孤胞观察川家体的形态
2.黄瓜是币要的栽啼蔬菜,其产苹与花芽分化有关研究表明,黄瓜菜段的脱落酸与莓索的比例
较高,有利丁分化形城雌花,比伯较低则有利丁分化形成雄花:卜列有关说法铅识的是(
A.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哀老和脱落
B.赤素通过促逃细胞分裂使杭株增高
C.不问激索的州对今量能影响i物器官的牛长发方
).为從逃典瓜杭株多实,遁出提高脱落俊与赤霉素的比例
3.在石洲有四种有机物质,可以分别被四种假单跑菌分鲜,科宁学家利用某种歧术制造出能同时
分解这四种有机物质的“图级假单咆杆闲”。`卜列关丁该超级分罕闲的说法正确的()
A.用纤雄素库分解超级菊的细胞壁有利十提取其体内的晦
B.该超级南的遗传物质卡要见小A
.是取该超敦菌内的核鞍进彳j水解.会得到4种产物
).制造该超级菌的原屮能与杂交育种同
4.下列关于纸胞牛:命历程的说法,止确的足()
A.小A足否复制足尤丝分裂有丝分裂的十安区别
B.细胞分化具有普遍性、尘:物的止常牛长发行都离不开细胞分化
C.发菜御胞衰老后,细胞休积变小,细胞核休积增大
理科综合第1页〔共14页)
D.细胞的:速琳往往与其功能有关
5.树袋熊〔考拉)足澳人利亚特有的一种动物:它儿乎終身都在桉树「度过,并以有的按树川为
唯一食物来源,下列行大叙述耕误的是〔)
A.树袋熊能分解桉树川的:是长期白然选格的结果
B.按树叶行毒,降低∫树袋熊其他动物的党了乐力,行利其生行
心.树袋熊的毛色有浅黄、浅灰、浅棕等,这些不同的根本米源是基因重纽
D.澳大利山火颇发,使树袋熊数其诚少,补群甚因诚小,基囚多样性降低
6.基因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翻译指宁蛋H质合成,控制牛物的性状、卜列机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细胞期巾,DVA的复制和转求都只发生一次
B.根据蛋日质的氨基悛序列能雅确推出对应基丙中的豉基序列
C.转基因大肠杆闲能合成人的被品素,囚是科子其行简并性
).人休淋巴细地被HI¥感染后,I)VA与RVA间的遗传位息可双向传递
7.化学:与生产、生活总总柑关:下列说法误的是
木.放电影时。放映机创银幕的光柱是因为」达尔效成
.节日燃放的烟花,呈现的是锂、钠、钾等金两元紫的色
C.上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镁”时会加入烧碱山休使之沉淀从分离
少.铝热反城可以州来焊接钢俄和冶炼高熔点金属
8.核糖和脱氖核缚是树成HVA和1)NA的重要成分之一·它们的结构如图所示。卜列说法正确的是
CH2OH
OH
CH2OH
OH
OH
OH
OH
核糖
脱氧核糖
A.核糖到脱司核糖的转化发尘的是何化及应
B.核糖与脱氧核糖的官能团种类和微量均柑同
:.核新与脱氖核撕形城的RA和D八A均为天然高分子有机物
D.核糖与脱氧核糖均可能所有炉子共平面
9.X、Y、、华: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周期主族元素:出中X的最高下价和最低负价之和为
0,下、7两种元茶可形成不同聚合度的时商子、下阁为二聚离子结构
小意图。卜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隐定性:了>
B.单质的解点:X>W
G.含氧酸的孩性:>Z
).Y、形城的一种化合物做食品广燥剂
10.下列商子方程式的写止疏的是
.HP04溶液显两减性的要原因:H1O子+H,O产I】,()'+P()
B.10ml0.1mol/L(I山-)e(S04)溶液中训,人10ml0.lmol/L的Ba(0ll),溶液:
NH4+OH一NH◆II,O
理科综合第2页(共1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