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探究题专题汇总(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探究题专题汇总(有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探究题专题汇总
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1、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 物体 物体质量 m(kg) 重力 G(N) 比值G/m (N/kg) 比值G/m的平均值 (N/kg)
物体1 0.1 0.99 9.9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1 9.7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
【解】(1)天平;弹簧测力计
(2)9.8
(3)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望望同学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把质量不同的钩码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测量它们受到的重力,他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在如图甲所示的坐标中帮他标明适当的标度(要求合理利用这些坐标格),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中描点,作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
根据图像,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如图乙 结论是: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探究弹簧的伸长和受到拉力大小的关系
1、在“制作一个橡皮筋测力计”的小组活动中,小军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橡皮筋伸长的长度跟它受到的拉力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小明和小丽经过思考后的猜想如下(见框图)。究竟是谁的猜想正确呢 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明 小丽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条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必需的一种器材是 。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 0 0.6 1.2 2.4 3.0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 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知道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则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答: ;你是
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 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解】(1)刻度尺
(2)①4.5cm ②1.8cm ③1 3 ④小明 每次增加的拉力大小,都等于钩码的重力是一样的。而伸长的长度也相等。所以拉力大小和弹簧的伸长成正比。
2、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弹簧测力计(2)在一定新都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B
3、某同学在研究轻质弹簧的长度随拉力变化的关系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已知每个钩码重为0.5N,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1)请将观察到的数据填入实验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数据表:
(2)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格内做出弹簧长度L随拉力F变化的关系图像.
(3)此实验中弹簧长度L与拉力F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见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钩码对弹簧的拉力F/N 0 0.5 1 1.5 2
弹簧的长度L/cm 2.5 3 3.5 4 4.5
(2)见右图
(3)弹簧的长度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且固定)。
第一次:把木块水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拖拉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入下表中:
图甲 图乙 图丙
第二次: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乙),记下相应的示数;
第三次:把两块相同的木块叠放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丙),记下相应的示数。
实验次数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1 20 4.0 4.0
2 20 4.0 4.0
3 40 8.0 8.0
(1)请你帮助小明填全表格内的数据;
(2)比较第_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3)比较第1、3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如表所示 (2)甲、乙 (3)接触面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行时受到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要探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写出你的两个猜想
(2)现要求验证其中一个猜想,你要验证其中的哪一个猜想?
现有器材a.一块一端带有小钩的长方体木块、b.一块铁板、c.一块长木板、d.棉布、e.毛巾、f.弹簧测力计,你应从这些器材中选择哪些必要的器材做实验?(写器材的英文字母代号)
(3)写出验证第(2)问中猜想的主要实验步骤及分析.
【解】(1)①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②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猜想合理就给分,如:摩擦力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摩擦力大小与拉力大小有关等。
(2)验证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所需器材是a、c、d、e、f
(3)实验步骤及分析:水平放置、匀速拉动、读出示数改变接触面材料(或改变压力大小或改变放置方法)。
3、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鞋摩擦力的要求不同。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不同类型的运动鞋底在相同平面上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进行了探究,如图所示。他们先测出每只不同类型运动鞋的质量,再往质量小的鞋子里均匀摆放砝码,使鞋子(连同鞋里砝码)的质量均相等。接着用弹簧测力计先后匀速拉动不同类型的运动鞋,使它们沿水平桌面滑动,读取各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1)探究中“使鞋子(连同鞋里砝码)的质量均相等”,这是采用了______________研究方法。
(2)测量时,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运动鞋,则此时运动鞋所受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解】(1)控制变量 (2)相等 间接
4、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比较__________________两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比较___________两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在此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会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请你
利用图中已有器材验证小明的猜想。写出你的做法。
甲 乙 丙
【解】甲乙 甲丙 (2)利用甲(乙、丙)图的器材,用弹簧测力计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观察测力计的示数是否相同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下图所示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实验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磨擦力越  。
猜想: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                 。
【解】远 小 作匀速直线运动或永远运动下去
2、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前进的距离叫制动距离。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Km/h)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40 7 15
50 9 22
60 11 31
80 15 49
100 19 73
为了安全行车,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请你对司机朋友提三点建议: ,
, 。
【解】 限速、限载、保持车距。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1、小明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出了“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的结论.但压力的作用效果还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现有如下器材:一个玻璃杯、一块硬纸片、一块海绵、弹簧秤和一些水.
(1)请你提出一个新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你的猜想,请你从给出的器材中选择所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可能出现的现象.
(4)根据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
(2) 玻璃杯、海绵
(3)① 将玻璃杯正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② 将玻璃杯倒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会加深
(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或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或(2)玻璃杯、硬纸片、海绵、水
(3)①将玻璃杯中倒人适量的水,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②将硬纸片垫放在玻璃杯的下面,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会减小]
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 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
(3)设图(b)中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
Pb Pc(小于/等于/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
是: .
【解】(1)受力面(海棉和木板表面)的形变程度; (2)前后两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
(3)相等; (4)必须在相同的物体表面(或相同的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3、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压力的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压面积的关系.实验装置中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小木块压在橡皮泥上.小木块和弹簧测力计的重力不计,弹簧测力计所示的拉力大小可以看成小木块对橡皮泥的压力大小.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
【解】该题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问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答题:
①保持橡皮泥的受压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大小,观察橡皮泥的形变程度(3分)
②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橡皮泥的受压面积,观察橡皮泥的形变程度(分)
实验步骤略.学生所写实验步骤合理,体现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均可得分.
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
1、下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形管中是水)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序号 液体 深度h(mm) 压 强 计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mm)
1 水 30 186 214 28
2 60 171 229 58
3 90 158 242 84
4 盐水 90 154 246 92
(1)分析表中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______有关。
(2)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他们应控制的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要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
(3)小莉同学在学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对以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g=10N/kg),得出金属盒在30mm深处水的压强是__________Pa,而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__________Pa,由此她发现按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你认为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 。
【解】(1)增大, 密度;
(2)深度, 密度, 金属盒的方向(或方向);
(3)300, 280, 金属盒橡皮膜也要产生压强
2、下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形管中是水)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序号 液体 深度h(mm) 压 强 计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mm)
1 水 30 186 214 28
2 60 171 229 58
3 90 158 242 84
4 盐水 90 154 246 92
(1)分析表中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_,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_有关。
(2)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他们应控制的量有_______和_______ ,要改变的是_______。
(3)小莉同学在学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对以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g=10N/kg),得出金属盒在30mm深处水的压强是__________Pa,而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__________Pa,由此她发现按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你认为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 。
【解】(1)增大, 密度; (2)深度, 密度, 金属盒的方向(或方向);
(3)300, 280, 金属盒橡皮膜也要产生压强;
3、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 .
【解】(1)大于 B
(2)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或压强计金属盒(或“软管”)漏气;或U形管与软管连接不好
(3)不可靠的 金属盒(或“橡皮膜”)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不同;或没有控制金属盒(或“橡皮膜”)在两种液体(或“在液体”)中的深度(或“深度相同”)
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
1、某物理探究小组用注射器、量程足够大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去测大气压的值.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C.读取注射器的容积V;
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
(1)完成实验步骤A的目的是 .
(2)活塞的横截面积S =         .
(3)请根据实验步骤将记录表格的第一行栏目补充完整(不要求填入实验记录数据).
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N 注射器的容积V/m3 活塞的横截面积S/m2
(4)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p = .
(5)由于注射器漏气会导致所测量的大气压值      .(选填“偏小”或“偏大”)
【解】(1)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2) S= V/L
(3)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L/m 大气压强p/Pa
(4) p=F L / V (5)偏小
2、如图是小华做“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示意图.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 ,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 ,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则活塞的面积S = .
D.最后计算出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 (写出表达式).
(2)实验中,小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其主要原因是 .
【解】(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全部刻度的长度
(2)注射器内有少量气体
探究浮力的实验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雨同学猜想:浮力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请你设计并帮助小雨完成该探究实验。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烧杯:适量的水及盐水;质量相等的实心圆柱体铜块、铁块、木块各一个:长度适当的细线。   (1)你所选择的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   
(2)主要的实验步骤(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3)分析与论证:
【解】(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烧杯:适量的水:实心圆柱体铁块、长度适当的细线。
    (2)实验步骤:
  ①用细线拴好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铁块的重力G:
  ②将铁块浸没在水面下1cm处,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求出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1=G-F1 (1分)
  ③将铁块浸没在水面下3Cm处,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求出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2=G-F2 (1分)
  (3)比较F浮1和F浮2的大小:
  ①如果F浮1=F浮2,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②如果F浮1<F浮2,浮力随着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如果F浮1>F浮2,浮力随着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2、小华用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进行甲、乙两步实验,小华的目的是;
(2)进行乙、丙两步实验,小华想验证的猜想是;
(3)小华研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的关系的图象,如图12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出,此实验过程中浮力的变化情况是先后
【解】(1)测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变大 不变
3、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结合相关知识,可以推得F浮=ρ液V排液g,
从而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 和液体的 有关.
有些爱思考的同学进一步提出,除上述两个因素外,浮力的大小是否还与别的什么因素有关?其中,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是: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针对这个问题,若提供下列器材由你选择,你将选择哪些器材、怎样进行探究?
供选择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三个形状不同的小石块,橡皮泥,烧杯、细线和水.
(1)你选择的器材是: .
(2)你的探究方案(即实验步骤)是: 。
(3)你如何根据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或获得的数据得出结论:

【解】 排开液体的体积 密度
(1)弹簧测力计、橡皮泥、烧杯、细线和水(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2)实验步骤:
或a.①用细线将橡皮泥吊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橡皮泥重G;
②将橡皮泥浸没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③改变橡皮泥形状,将橡皮泥浸没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④再改变橡皮泥形状,将橡皮泥浸没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3
或b.①用细线将橡皮泥吊在弹簧测力计上,将橡皮泥浸没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②改变橡皮泥形状,把橡皮泥浸没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③再改变橡皮泥形状,把橡皮泥浸没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3
(3)(答案要与实验步骤对应)
或a.求出橡皮泥各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若各次所受浮力相等,说明浮力大小与形状无关;若各次所受浮力不等,说明浮力大小与形状有关
(只说明求出各次橡皮泥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不作比较而得出结论,只得1分;只笼统地说比较浮力,未讨论而直接得出结论,只得1分)
或b.比较橡皮泥各次浸没水中时测力计示数。若测力计的示数相等,说明浮力大小与形状无关;若测力计的示数不等,则说明浮力大小与形状有关
4、小金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和烧杯等器材做有关浮力的实验,如图17所示. 请你将测量时的数据填入表中.
空桶的重力(N) 物体重力(N) 物体在水中时测力计数(N) 物体受到的浮力(N) 物体排开的水重(N)
1.5
分析表中的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
空桶的重力(N) 物体重力(N) 物体在水中时测力计读数(N) 物体受到的浮力(N) 物体排开的水重(N)
1.5 2 1.5 0.5 0.5
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5、某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对比分析②③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对比分析③④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
对比分析④⑤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
 (2)综合分析和归纳上述实验,得到的较为完整的结论是:_ .
【解】⑴ 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 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⑵ 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浮力越大;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1、如图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打到同一个木块上。图乙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1)设计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设计乙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钢球速度减小的快慢与所受       的关系。
甲 乙
(2)甲实验是通过木块被推动      的大小,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乙试验是通过钢球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      ,将永远作匀速直线运动。
(3)两个实验都涉及到同一种物理方法,叫         。
【解】(1)速度,阻力(或外力);(2)距离,不受阻力(或外力)作用;
(3)控制变量法
2、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以下三步实验操作:
步骤一:让铁球甲从斜面F点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B。
步骤二:让铁球甲从斜面E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C。
步骤三:换一铁球乙(m乙﹥m甲)从斜面上F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D
分析步骤一、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步骤一、三,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分析步骤一、二,得出的结论是:质量一定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或质量一定的物体,动能和速度有关)
分析步骤一、三,得出的结论是: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或速度相同的物体,动能和质量有关)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他们在交流时,甲组发现了自己实验结论的错误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你认为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有那些?
甲 组 乙 组
次数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4 5 5 4 7 4 2 14
2 3 4 4 3 6 4 8 3
3 4 5 2 10
结论 动力+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
【解】实验次数少。有偶然性
2、做杠杆平衡实验时:
(1)在挂钩码前,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原因是 。
(2)若杠杆的右端向上翘起,这时应该调节杠杆左端或右端的螺母往 移动,才能达到平衡。
(3)某同学在调节好杠杆平衡后,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来验证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他把实验数据分别填入下面表格内,结果发现 ,这说明了该同学在实验中犯的过错是 ,以至造成 。
动力(牛) 阻力(牛) 动力臂(厘米) 阻力臂(厘米)
1 4.4 2 2 4
2 8.9 4 2 4
3 13.2 6 2 4
【解】(1)便于直接读出力臂(2)右(3)杠杆平衡条件不成立。测力计拉力的的方向不是眼竖直方向,F1L1=F2L2不成立。
机械效率的测定
1、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⑴ 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____个,其中动滑轮有_____个。
⑵ 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第一次的机械效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cm
1 2 10 0.8 40
2 5 5 1.5 20
【解】3 2 62.5% 大于
2、小雪和小红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起组装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1)小红____________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为0.5N,同时小雪用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为0.1m,以上测量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的数据如下表:
钩码重(N) 弹簧测力计提升的高度(m) 有用功(J) 总功(J) 机械效率
2 0.4 0.2 0.2 100%
(2)小雪和小红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100%,他们意识到出现了错误,请你帮助找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_____
(4)若提升的钩码重增加到6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解】(1)匀速(2)承担重力绳子的段数是5段。(3)80% (4) 变大
3、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经常用到它. 工人师傅小波和小新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将同样的物体搬上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方法不可以省力,但能省功 B.甲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C.乙方法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D.乙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1)小李同学在测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使用图a所示的装置,他将木块从斜面底部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方向匀速拉到顶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请将在下面的表格中填上有关数据。
木块重G/N 斜面高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s/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2 0.2 0.5
(2) 小李同学认为摩擦是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他用小车代替木块重做上面的实验,并采取其它措施减小摩擦力的影响,分别将小车沿不同长度的斜面拉上同一高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小车重G/N 斜面高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s/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6 0.2 2.5 0.5 1.2 1.25 96%
6 0.2 1.3 1 1.2 1.3 92%
6 0.2 0.9 1.5 1.2 1.35 89%
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得出:
使用斜面时越省力就越要 移动距离。若忽略摩擦,小车重G、斜面高h、沿斜面方向的拉力F、斜面长s这几个量的关系是: 。
【解】C
(1)
木块重G/N 斜面高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s/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2 0.2 1 0.5 0.4 0.5 80%
(2) 多 Fs=Gh
4、小明学过机械效率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如图,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体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物体移动距离S/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
1 较缓 5.0 0.1 1.6 0.5 0.5 0.8 63%
2 较陡 5.0 0.15 2.2 0.5 0.75 1.1 68%
3 最陡 5.0 0.25 3.1 0.5
(1) 第3次实验添入表格中的数据:有用功为 J,
(2)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 ;
(3)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
(4) 如果小明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
【解】(1) 1.25 1.55, 81%或80.6%
(2) 费力 或不省力
(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4)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小明学过机械效率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体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物体移动距离S/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
1 较缓 5.0 0.1 1.6 0.5 0.5 0.8 63%
2 较陡 5.0 0.15 2.2 0.5 0.75 1.1 68%
3 最陡 5.0 0.25 3.1 0.5
(1)第3次实验添入表格中的数据:有用功为 J,
(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 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
斜面越陡,越 ;
(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 ;
(4)如果小明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解】(1) 1.25 1.55, 81%或80.6%
(2) 费力 或不省力
(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4)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开放性实验
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材料 下落高度(m) 下落时间(s)
1 铁球 20 1.96
2 铁球 30 2.47
3 铅球 20 1.96
⑴为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 和 ,结论: ;
⑵请你帮助小明验证猜想三:
①器材:0.5kg的铁球A、1kg的铁球B和皮尺,还需要的器材是 ;
②实验步骤:
③结论:
⑶小敏同学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让两片完全相同的纸(一张平展,另一张对折)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片纸 (填“同时”或“不同时”)着地,此下落过程中两片纸作的 (填“是”或“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因为 。
【解】⑴1 3 在下落高度相同时,物体下落的快慢与材料无关
⑵①秒表(计时器)
②Ⅰ、让A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下落,用秒表测出A球下落的时间为tA
Ⅱ、让B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落,用秒表测出B球下落的时间为tB
③若tA = tB,则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
若tA ≠ tB,则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质量有关
⑶不同时 不是 纸所受的阻力太大,相对于纸的重力不能忽略不计)
2、小明和小亮在研究物体速度变化快慢跟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以及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多次实验。其中的一次室验所测数据见表(一)、表(二)。
表(A) 用质量为0.1㎏的小车做实验的结果
小车受到的外力/N 0.01 0.02 0.04 0.08
小车速度变化快慢/m·s-2 0.10 0.20 0.40 0.80
表(B) 小车受到的外力为0.80N不变时做实验的结果
小车的质量/㎏ 0.80 0.40 0.20 0.10
小车速度变化快慢/m·s-2 0.10 0.20 0.40 0.80
(1)分析表(A)中所测数据的数量关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B)中所测数据的数量关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在质量一定时,物体(或小车)的运动速度变化快慢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2)在外力一定时,物体(或小车)的运动速度变化快慢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控制变量法
3、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流体阻力.这种阻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流线型汽车 战机着陆打开阻力伞 模仿鲔鱼体形的核潜艇
(1) 请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应用实例,对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提出一种猜想:
[题(3)中的猜想除外];
(2)根据你的猜想,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
(3)小刚同学猜想:流体阻力可能与运动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①用弹簧秤拉一艘底面光滑的船模型在水中运动,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
②用弹簧秤拉另一艘底面粗糙的船模型在水中运动,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2;
③通过比较F1与 F2的大小,就能得出物体受到流体阻力是否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请你对小强同学的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只需写出一条评估意见):
【解】(1)流体的阻力与物体的形状、正截面积大小、物体相对于流体的速度、流体的性质
等有关;
(2)(略);
(3)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有:①没有控制使用同一艘船模型;②没有说明
船应做匀速直线运动;③没有说明弹簧秤应对船施加水平力方向的力;④没有控制船的运动
速度相同;⑤船模型在水中低速运动时,两艘底面粗糙程度不同的船受到的阻力差别可能不
大,弹簧秤读数无法显示差异.
4、某中学决定利用校内两座楼之间的一块空地新建一个篮球场,如图所示。设计场地时,为了防止球员冲出端线因收不住脚而撞到墙上,必须在球场端线到房子之间留有足够的距离。怎样确定这段距离呢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
首先,他们请教了体育老师,了解到,人在跑步时,从接收停止信号到停稳所通过的距离叫停稳距离s,它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从接收停止跑步信号到大脑指挥躯体制动要经过一段时间称为反应时间,通过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第二,制动后还会向前冲一段距离才能停稳,这段距离叫缓冲距离。
接着,他们设计了探究方案,并以本班同学为研究对象,测出各同学的:跑步速度v、反应时间t和缓冲距离s′。
最后,对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研究对象的跑步速度、反应时间、缓冲距离各不相同。问:
(1)运动员在跑步制动后,还会向前冲一段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___的原因。
(2)停稳距离;与跑步速度v、反应时间t、缓冲距离s′的关系式是:s=______________。
(3)研究小组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球场端线到房子之间的距离应以运动员从脚踩端线接收停止信号开始到停稳所通过的距离来确定。为了科学地计算这段距离,应在收集到的各项目的众多数据中,筛选出其中______________的速度、______________的反应时间和______________的缓冲距离,进行计算才有参考价值。
(4)假设,经过你的计算,从球场端线到楼之间的距离太短,容易产生安全问题。为保证这个场地的使用安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惯性 (2)S′+vt
(3)最大 最长 最长(表达方式不同,但意思相同的同样得分)
(4)运动场两端墙上垫上海绵垫等(其他方法正确的同样给分)
5、汽车的安全措施之一是行车要系安全带。当快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发生撞车事故时,系安全带可以避免车内的人由于惯性受到伤害。你知道吗?汽车还设置了头枕,头枕处于座椅靠背上方乘客的头部位置,是一个固定且表面较软的枕头,这也是一项安全措施。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在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时,头枕会起什么作用?(“追尾”是指机动行驶中后一辆车的前部撞上前一辆车的尾部)
【解】原来前面的车速度较慢(或处于静止状态),当发生“追尾”时,车突然加速,坐在座椅上的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慢速运动(或静止)状态,头会突然后仰,这时较软的头枕会保护头,颈部不被撞伤。
6、在图甲中,一个弹簧测力计已标出了未挂重物时的0刻度值,但其它刻度值未标明.现挂上2N的物体,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请你在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线旁标出刻度值.
【解】见题乙图
7、高度同时释放小球和纸片.我们看到小球先落地,纸片后落地,如图(a)所示.
美国宇航员大卫·斯科特在登上月球后,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锤子和羽毛,看到它们同时落到月球表面,如图(b)所示.
通过对图(a)与图(b)所提供的情景的对比,
(1)使我们知道造成纸片比铁球下落慢的主要原因是
(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经研究发现,小球在离地面90m 的高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其下落的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c)所示(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h轴、h关于t的二次函数图象),通过对图象分析得出小球从静止自由下落4s所通过的路程是 m .
【解】(1)空气阻力的作用;
(2)在没有空气阻力的作用时,地面上的任何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3)80.
质量m/kg 重力G/N
0.10.20.30.40.5 1.01.92.94.04.9
图甲
图乙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一般用符号△L表示,它等于挂上钩码
后皮筋的总长度L与
皮筋没有挂钩码时的
长度L。之差,即 △L—L—L。
实验次数 1 2 3 4 5
钩码对弹簧的拉力F/N
弹簧的长度L/cm
金属盒
及橡皮膜
软管
U


(a)
(b)
(c)
(d)
9
h
s
F
图a
图b
N
0
2
4
1
3
5
0
2
4
1
3
5
图甲

N
乙图

N
1
5
2
3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