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说课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说课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本课内容位于必修4第七课第三框,结合前面的内容本课三框的逻辑关系是:理论——辨识——行动,逐层递进,前后呼应,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要求是逐步提升的。
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包括两目。
第一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阐述如何实现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即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第二目主要围绕中华民族精神这一主题,全面论述了其发展历程、重要性、基本内涵、核心以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中华文化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植根孕育于中华文化。第二目是第一目内容的深化与聚焦。
一、说教材
1.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缺乏认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缺乏准确认识。
2.学生都置身于一定的文化生活中,时时刻刻感受着文化的熏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问题学生并不陌生。加之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弘扬民族精神,进行文化建设,社会氛围浓厚,学生对民族精神有一定的了解。
3.认知结构: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其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不够清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个热点话题的认识不够清晰,同时对于如何弘扬民族精神这个问题较难把握和理解。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理解课本知识点。
二.说学情
1.政治认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明确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阐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要求。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辨证思维能力。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公共参与: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习大任的时代新人。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三、说教学目标
重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依据:课标要求,考试考点
难点:区别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侧重点;区分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1.议题式教学法:议题式教学凸显了综合性,活动型,相对于以往的课堂教学而言,议题式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上都比传统课堂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及团结合作精神;例如问题的设计及小组展示及信息归纳。
3.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将大量运用案例,例如河南的走红节目,河南的暴雨事件;通过案例可使讲授内容更加通俗易懂,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录像等资料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导入:简要介绍河南今年屡次受瞩目的关键事件:一是河南卫视出圈,一是河南暴雨牵动国民心弦。
议题一:“豫”见千年——千年古都文艺创新为何行?
第一步,引导学生回忆上上节课所分析的河南卫视最出圈的节目,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节目迅速出圈的方式,然后向学生介绍这些节目是通过自媒体迅速传播走红的。在介绍完河南卫视节目传播手段的现代性后,再介绍河南卫视其他没有那么出圈但仍值得细细品味的节目,综合上述内容顺势引出议题:
河南卫视是如何创新性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六、说教学过程
第二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传播媒介呈现传统艺术;
2.结合时事对传统艺术呈现内容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调整和补充。
通过结论联系教材内容,总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关键要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三步,教师进行下一部分内容的衔接:“河南卫视的成功离不开这片传奇土地。毕竟——“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 。而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仍在续写……”
六、说教学过程
议题二:以一“豫”观华夏——中国人为何一定行?
通过结论总结知识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具体包括解读时代性的表现以及伟大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第五步,教师进行引导“而今,各位即将在时代的舞台上熠熠生辉,你们又打算如何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呢?”播放视频素材,由此引出议题:
如何弘扬和培育新时代中国青年们的民族精神?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进而联系教材总结知识点知识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升华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作业设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历史和现实都表面,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文化内涵与功能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
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议题一
“豫”见千年
千年古都文艺创新为何行?
河南卫视有文化NB症!
对传统文化有借鉴意义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予以改造
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形式
创造性转化
1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与完善
使之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
创新性发展
2
一、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然后简单的阐述您的观点。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明了。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然后简单的阐述您的观点。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明了。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2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然后简单的阐述您的观点。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明了。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3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1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议题二
以一“豫”观华夏
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行?
2021年7月17日到20日,郑州三天降雨617.1mm,而郑州常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40.8mm,相当于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
1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此情况超千年一遇
受暴雨影响,河南多地出现内涝、洪水,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视线
2
议题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回溯中华民族的历史,你会发现
中华民族历经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诞生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你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历程吗?
议一议:
1.上述历程中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
2.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华民族精神“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一脉相承。
“变”的是民族精神随着历史不断积淀,随时代而不断丰富。
“变”与“不变”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二.中华民族精神 时代性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