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25课 活板 课时安排 2课时学情 分析 学生对活字印刷术的了解仅停留在四大发明的认知上,对其印刷过程并不了解,所以本课应带领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领会活字印刷的制作过程,从而体会“活”的特点。学习 目标 1.了解沈括及《梦溪笔谈》的相关知识;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课文。 2.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工程流序进行说明,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 理清结构,了解活字印刷术及其主要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 入 新 课 设问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都是什么吗? 在《辞海》中,“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 宋代庆历年间,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国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记录活字印刷术的古文献资料最重要的就是沈括的《梦溪笔谈》,今天让我们学习《活板》,一起走进《梦溪笔谈》,走进活字印刷。 学生回答问题讲 授 新 课 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代表作《梦溪笔谈》。 作品简介——《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因写于润州(今镇江)梦溪园而得名,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该书在国际上亦受重视,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 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贡献,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1.请学生单独朗读课文,并请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纠错。教师对重点字音进行强调。 毕昇( ) 和纸灰( ) 炀之( ) 字平如砥( )更互( ) 以纸帖之( ) 燔土( ) 用讫( ) 宝藏( ) 冯瀛王( ) 2.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读,听准字音和节奏。 3.教师首先出示带有句读的课文,请学生自由朗读,把握停顿节奏。然后教师去掉课文中的句读,请学生再次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遍,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一名学生朗读展示。 6.全班齐读。 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补充重点解词 唐人尚未盛为之大规模 /做 2、此印者才毕完 3、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防备 4、更互用之改变,交替 5、火烧令坚用火 6、用讫再火令药镕用火烧 7、其印自落字模/自然 8、有奇字素无备者向来/准备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之”的指代内容,“为”字的具体含义。 总结文言语法现象: 通假字:板,已,镕 词类活用:板,火,帖 古今异义:唇,冒,殊 一词多义: 1、就: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蒙乃始就学 自:一板已自布字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自以为大有所益 自钱孔入 其印自落 帖:以纸帖之贴 每韵为一帖 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更:更互用之 即更刮目相待 5、火:火烧令坚 用讫再火令药镕 6、印: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其印自落 7、素:有奇字素无备者 可以调素琴 8、备: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有奇字素无备者 理解文意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课文,结合文章的翻译概括每段内容。 预设: 第1段,介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情况。 第2段,具体说明活板印刷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第3段,交代活板的下落。 文章在介绍活板之前,先用第一段文字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 有什么作用? 明确:既表明活板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关系,也为下文重 点介绍活板印刷术做了铺垫。 请结合第二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活字印刷术的过程。 提示:从制字、排版、印刷三个方面描述 补充排版的步骤:设置铁板→以药冒之→放置铁范→密布字印 →持就火炀→按平板面 活板印刷相对于之前的印刷方式,效率较高,请分析活字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 明确:①更互用之; ②每一字皆有数印。 在第二段结尾,作者交代毕昇用“燔土”做字印的优势,请分析用“燔土”做字印的优点有哪些? 明确:质地均匀,表面平滑;不易粘连,容易拆卸。 原文:“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 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全文突出了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这个“活”字贯穿活 板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分别是哪些方面? 明确: ①字活:每字为一印。 ②排版活:密布字印。 ③印刷活:更互用之。 ④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 ⑤选用活:木格贮之 ⑥做法活:奇字旋刻。 ⑦拆版活:火令药镕。 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①薄如钱唇。 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厚度。 ②字平如砥。 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字模平整的程度。 ③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列数字、作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活版印刷的优越性。 ④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 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作比较,交代了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突出了用胶泥制作 字模的优越性。 在书上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从全文来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主体部分又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课文总体上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唐人、庆历中、至今)。 主体部分在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时是综合运用时 间顺序(工作程序)和逻辑顺序说明的。 写作特色 1.紧扣特点,说明顺序有条不紊 本文介绍活字版印刷术,紧扣“活”这一特征,按照活字版印 刷的工序进行说明,介绍清晰,有条不紊。如写制版时,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进行说明,清晰地将制版的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写印刷时,介绍了两版交互印刷的特点,突出其效率之高。写拆版时,虽是附带说明,但“胶泥刻字”的优越性充分显现了出来。 2.语言朴实、简洁、准确 全文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印刷过程,少有修饰性词语,语言 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用词也极为准确,如“烧”“炀”“镕”“燔”,这些词既避免了用词重复,又十分贴切。 生介绍欧阳修其人及自己所了解的轶事 一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并点评纠错。 生在书上标记字音 学生听读 学生对照注释和参考书翻译课文,圈画疑难字词。 学生补充笔记 学生根据所记笔记自己总结归纳 学生从文中筛选语句 请学生朗读相关语句,并理解概括 学生自主概括课堂 小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字版印刷的基本情况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精神。板书 设计作业 设计 积累并整理本课文言字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