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综合练习(期末)(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综合练习(期末)(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综合练习(期末)综合练习(期末)-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 部编版
一、填空题
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浑”的意思是 ,“清白”在此处指 。
(2)“ ”四字极形象地写出石灰石被烧成石灰粉,而“ ”三字表现出其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给这两句诗划分朗读节奏:
粉 骨 碎 身 浑 不 怕,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4)这句诗的意思是
2.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写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的不同表现:一人_________,而另一人三心二意,所以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用文中的原句是“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______”。
(2)“穷则变,____________,通则久。”这句话出自________________。
(3)“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达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小时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
(4)“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出自《礼记》。
(5)人们常用荀子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按照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了北京春节的各种习俗,北京的春节从_________________一直持续到_________________才算结束。
(2)《腊八粥》一文讲述了腊八那天_____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_________________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
(3)《藏戏》一文开头一连用了句式相似的三个问句,这种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问句在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按课文内容填空
董存瑞( ) 炸药包,一会儿( ) 地( ) 前进,一会儿又向前( )了好几米。
5.补全下列名言。
(1)读书须用意,______。
(2)听君一席话,______。
(3)______,更有早行人。
(4)______,近山识鸟音。
二、语言表达
6.口语交际。
你最近读了哪些名著?向大家推荐一本名著,并说出推荐的。理由。
推荐的名著:_________
推荐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沉重的内心。请你仿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排序题
8.把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理顺。
________一个同学听到这里,大笑起来。
________老师给同学们讲古代罗马人的故事。
________罗马人为了锻炼身体,每天都在河里游泳。
________在罗马有一条很宽的河流。
________有一个人,他每天在吃早饭前,都要横渡这条河3次。
________老师生气地说:“你笑什么?我的话有什么可笑的?”
四、信息匹配
9.在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后面打“√”。
1.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门。(  )
2.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  )
3.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
4.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
10.给下面句子选择合适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1.我忽然想到,由于没有本子、笔和墨水,我将没法估算日子,甚至分不清休息日和工作日。( )
2.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蓄养起来。( )
3.“你过来,我也叫你尝尝去年夏天你经常用木鞋打我的滋味!”名叫星星的牛吼。( )
4.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 )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表里的生物(节选)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 )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2.在了解表里的真相过程中,“我”的心情在不断变化,根据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好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唯恐”的心情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猜想表里面是生物的原因是( )
A.“我”一直就喜欢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对这类生物充满了好奇心。
B.“我”猜想表里的物体和蝉、虫一样,都不会轻易被人发现。
C.父亲的做法非常神秘,让“我”猜想到里面是生物。
D.父亲的手表里经常发出声音。
15.读了选文,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形容文中的“我”。
16.童年的哪些经历让你难忘呢?请选择一件事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①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②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③又藏在何处呢?④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7.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俗话说,时间就是生命!你是怎样珍惜时间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是有人偷了他们吧”中的“他们”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1自然段用_____________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1.文章拿______________跟时光作对比,写出了_____________的特点。
22.“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情感。
六、书面表达
23.小练笔。(选做题)
“星期五”是鲁滨逊在荒岛上最重要的伙伴。当初,鲁滨逊目睹“星期五”被两个野人追杀时,内心一定万分恐惧,但是他还是决心救下“星期五”。在这一过程中,鲁滨逊的内心经历了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全或全然 高尚的节操
(2)粉骨碎身 浑不怕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 对比 专心致志 弗若之矣 变则通 《易传》 有强烈好奇心 日日新 又日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 时间 腊月初旬 正月十九 八儿 猜想 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排比 引起下文
4. 夹紧 忽左忽右 匍匐 滚
5. 一字值千金 胜读十年书 莫道君行早 近水知鱼性
6.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告诉我们要不畏艰险、乐观向上。
7. 夸张 听到这个消息,他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8. 5 1 3 2 4 6
9.1.√
3.√
10. D B A C
11.因此 可是 不但 还
12. 痛苦 高兴 担心
13. 表里的世界很美丽 “我”对表里的世界的痴迷
14.B
15. 求知欲强 爱探究
16.小时候,把小鸡从山坡上扔下去,让小鸡学飞。
17.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8.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要珍惜一分一秒。
19.日子
20.排比、拟人、设问
21. 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 时间一去不复返
22.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和惋惜
23.示例:当鲁滨逊看到一个野人朝他的住所方向逃去时,他想:千万别过去,千万别破坏了我历尽千辛万苦建的“避难所”。他尾随其后,突然觉得那个野人好可怜,就像自己一样,无依无靠。“怎么办呢?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野人被杀,可是自己可能会因为救他而身陷囹圄。”鲁滨逊心里想着。突然,野人发出凄惨的叫声,鲁滨逊坚定了必须救他的想法。“对,救下他,我就有伴了。”于是,“啪啪”两声枪响过后,两个野人倒在血泊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