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魏晋时期的洛阳龙门石窟中,很多佛像都身着长袍,腰间束带,衣褶层层聚拢,很齐整,袖子也很宽,几乎垂于地面,这是典型的汉式衣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B.佛教居于正统地位C.三教思想趋于融合 D.中外文化相互交融2.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研究佛教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下列选项中没有参考价值的是( )A.敦煌莫高窟 B.西安大雁塔C.《诗经》《楚辞》 D.《大唐西域记》3.最早与徐光启一起将《几何原本》翻译成中文的外国传教士是( )A.马戛尔尼 B.南怀仁 C.汤若望 D.利玛窦4.1862年8月24日,清政府鉴于“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遂于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由此可见,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的直接目的是( )A.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B.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C.落实“中体西用”方针 D.开始中国教育近代化5.下列事件直接促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6.朝鲜和日本都是中古时期重要的东亚国家。其共同之处不包括( )A.都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B.都仿效中国唐朝制度C.其文字都受到汉字的影响 D.都建立幕府政治统治7.许倬云认为,日本文化其实是中国文化的新阐释,事实上并没有离开中国文化的根。这种“新阐释”最早可以追溯到(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8.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对欧洲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欧洲文化发展 B.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推动欧洲近代化进程 D.促进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9.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佛教宣称“人王即是法王”“皇帝即当今如来”。北魏僧人法果曾说:“我非拜天子,乃礼佛耳。”这些言论反映出北朝佛教( )A.汲取儒家思想的精髓 B.在中国本土化的倾向C.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 D.获得君主的倾力支持10.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京师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1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了《地学浅释》;甲午中日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民约论》。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 B.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C.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D.表明士人对传统文化认识趋向理性12.越南古称交阯或交趾,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之下。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以上史实说明( )A.越南最早建立于10世纪 B.李朝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政权C.古代越南一直是中国的属国 D.越南发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13.朝鲜在15世纪以前使用的文字是汉字,读的是中国的“四书”“五经”,朝鲜文学为汉文学的一支。到了15世纪中叶,朝鲜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谚文”。“谚文”根据朝鲜语音,再参考中国的韵书,制成28个字母。从朝鲜的文字发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朝鲜文字是从汉字派生而成的 B.朝鲜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C.朝鲜一直是中国的属国 D.朝鲜的发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14.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成为欧洲“新教工具”和“科学复兴手段”的是( )A.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药15.当传教士把中国文化带回欧洲后,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就感觉到这是一个以道德为本的、以人的自我提升为主的文化。中国和西方的传统宗教文化完全不一样,是以人为本的。由此可知( )A.西方近代人本主义源自中国文化 B.中国文化孕育着西方近代人文精神C.中国古代文化逐渐摒弃了神秘色彩 D.启蒙运动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营养16.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在其著作《诸子百家考》中说道:“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 B.儒家文化为世界各国所接受C.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D.儒家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大发明的流入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主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只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摘编自[美]卡特著《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材料二: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摘编自鲁迅《电的利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得摘抄原文)(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思想两个方面简要说明中国的四大发明在14—15世纪的中西方产生截然不同应用效果的原因。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两汉之际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汉魏之际,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理论对生死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颇能满足士大夫的心理需求,加上其与玄学有相通之处,故佛教传播渐广。中国人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入佛教,使佛教本土化。南北朝时期,佛教更盛,寺院经济发达,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依附人口,由此引发了统治者的灭佛行动,但并没有改变佛教流行并在中国扎根的趋势。到了隋唐,佛教进入鼎盛,隋唐的佛教学说最大的特点,是把儒家的心性佛教化。佛教文化的输入促成中国文化内容与形式重大变化的同时,其自身也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文化。唐宋之后的诗、书、画的发展,常常与佛教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汉代以来佛教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D 4.B 5.D 6.D 7.B 8.C9.B 10.C 11.C 12.D 13.D 14.A 15.D 16.C二、非选择题17.答案:(1)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便利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应用,为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总之,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经济原因: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欧洲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思想原因: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受束缚,欧洲出现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运动。18.答案:(1)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佛教的理论满足世人的心理需求,且与玄学有相通之处;佛教吸收中国文化,逐渐完成本土化。(2)影响:佛教冲击传统儒学的地位,推动了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深刻影响了传统文学艺术的发展;完成本土化的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