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光电效应【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4.了解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学习重点】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学习难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学习过程】一、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光电效应(1)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_________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2)光电效应实验中,金属受光照射后从表面发射出来的电子叫____电子,实质上光电子是获得了光的能量的电子,并不是其它粒子。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当入射光频率减小到某一数值c时,A、K极板间不加反向电压,电流也为0。c称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这就是说,当入射光的频率________截止频率时无论光的强度多大,照射时间多长都不发生光电效应。截止频率与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有关。(2)光照不变,增大UAK,G表中电流达到某一值后不再增大,即达到饱和值。即存在____________。理解:频率不变,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________,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3)如果施加反向电压,也就是阴极接电源正极、阳极接电源负极,在光电管两极间形成使电子减速的电场,电流有可能为0。使光电流减小到0的反向电压Uc称为_________________。,可以理解为:光电子克服电场力做功,到达A极板时速度刚好为零。同一种金属,截止电压只与光的_________有关。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入射光的____________有关,入射光的____________无关。(4)即使入射光的强度非常微弱,只要入射光频率大于被照金属的极限频率,电流表指针也几乎是随着入射光照射就立即偏转。即光的照射和光电子的逸出几乎是_______________。更精确的研究推知,光电子发射所经过的时间不超过10-9秒(这个现象一般称作“光电子的瞬时发射”)。对以上现象进行总结:1.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____________,入射光的频率必须________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2.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________;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的______增大而增大;4.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__________的,一般不超过10-9秒。二、光电效应经典解释中的疑难逸出功W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矛盾之一:光的能量与___________有关,而不是由___________决定。这个问题曾使物理界大为困惑,使经典的光的波动理论面临挑战。(2)矛盾之二:光电效应产生的时间极短,电子吸收光的能量是___________完成的,而不像波动理论所预计的那样可能。三、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1.光子说:光不是_________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光叫一个光子,一个光子的能量为_________。2.光电效应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①光强大,光子数多,释放的光电子也多,所以光电流也大。②电子只要吸收一个光子就可以从金属表面逸出,所以不需时间的累积。③从方程可以看出光电子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④从光电效应方程中,当初动能为零时,可得极限频率:νc=_____________。4.光电效应理论的验证美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花了十年时间做了“光电效应”实验,结果在1915年证实了爱因斯坦方程, 的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又一次证明了“光量子”理论的正确。四、康普顿效应和光子的动量1.光的散射:光在介质中与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2.康普顿效应在散射线中,除有与入射波长______________的射线外,还有波长比入射波长_______的射线,人们把这种波长变化的现象叫做康普顿效应。五、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波动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2.光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表现出粒子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光具有_________性,又有_________性,即波粒二象性。【练习巩固】一、单选题1.根据爱因斯坦光子说,光子能量E等于(h为普朗克常量,c、λ为真空中的光速和波长)( )A. B. C. D.2.图甲是"探究光电效应"的实验电路图,光电管截止电压U0随入射光频率ν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入射光的频率ν不同时,截止电压Uc不同B.入射光的频率ν不同时,Uc-ν图像的斜率不同C.图甲所示电路中,当电压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电流表的示数将达到饱和电流D.只要入射光的光照强度相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一定相同3.下表为四种金属逸出功的值,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6.6×10-34 J·s,e=1.6×10-19 C,如图所示为某金属的遏止电压Uc随入射光频率ν变化的图像,该金属为( )金属 钨 钙 钾 铷逸出功W0/eV 4.54 3.20 2.25 2.13A.钨 B.钙 C.钾 D.铷4.利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实验如图所示,用频率为的可见光照射阴极K,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 )A.用紫外线照射,电流表不一定有电流通过B.用红光照射,电流表一定无电流通过C.用频率为的可见光照射K,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到A端时,电流表中一定无电流通过D.用频率为的可见光照射K,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B端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可能不变5.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额温枪被广泛使用。有一种额温枪的工作原理是采集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并将红外线照射到温度传感器上,发生光电效应,从而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显示出人体的温度。已知人体在正常体温时辐射的红外线波长约为,用该波长的红外线照射图甲电路中阴极K,电路中的光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中波长的红外线的频率约为B.由图乙可知,该光电管的阴极金属逸出功约为C.人体温度升高,辐射的红外线强度增大,饱和光电流减小D.对于某种金属,无论照射光的频率多小,只要强度足够大、光照时间足够长就可以产生光电效应现象6.“微光夜视仪”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工作的一种仪器。被视物体反射的红外辐射照射在“银氧铯”阴极上激发出光电子,电子的电荷量大小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辐射的频率可以很低,但辐射强度必须足够大才能发生光电效应B.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的示数将随电压表示数的增大而增大C.保持红外辐射强度不变,提高红外辐射的频率,则饱和电流值将减小D.调换电源正负极,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为时,电流表示数恰为零,则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时的初动能为二、解答题7.某红光的波长为,求其能量子的值。8.当波长的紫外线照射到金属上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已知普朗克常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求:(1)紫外线的频率;(2)金属的逸出功。9.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利用聚光到纳米级的激光束进行治疗。一台功率为10W的氩激光器,能发出波长λ=500nm的激光,用它“点焊”视网膜,每次“点焊”需要2×10-3J的能量,(普朗克常量h=6.6×10-34J·s)求:(1)每次“点焊”视网膜的时间;(2)在这段时间内发出的激光光子的数量。(保留1位有效数字)10.图甲为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电路图。现用频率为ν0的光照射阴极K,其光电流与光电管两端电压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遏止电压大小为Uc,饱和光电流大小为I0。已知电子电量为e,普朗克常量h。求:(1)阴极K中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2)阴极材料的逸出功W0;(3)照射到阴极上的光的最小功率P。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A2.A3.A4.D5.B6.C7.8.(1);(2)4.3×10-19J9.(1)2×10-4s;(2)5×1015个10.(1)eUc;(2)hν0 - eUc;(3)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