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自然环境》 同步练习 浙江省人教版七年级人文地理上册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诗句中,隐含地形地势对气候影响的是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③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2.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 )A.德国 B.印度 C.肯尼亚 D.尼日利亚3.一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增长这种变化时将会产生的问题时( )A.劳动力过剩 B.国防兵源不足 C.教育资源紧缺 D.加剧环境污染4.下列四个地区中,以白色人种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B.东南亚 C.东亚 D.欧洲西部5.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降水差异 D.海拔高度6.人文环境由地球上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如人口、人种、语言、宗教和生产活动等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人种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B.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C.西亚居民多使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基督教D.世界各大平原都是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区7.聚落居民的建筑是居民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下面地区、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匹配的是( )A.西亚--墙厚窗小一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B.杭州一窑洞一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夏季C.云南一吊脚棱一全年气候炎热、降水稀少D.北极一冰屋一一气候寒冷多雨、山地地形8.如下图是“亚欧大陆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产生这种变的原因是( )A.气温的差异 B.降水的差异 C.经济的差异 D.宗教信仰的差异9.下列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大洋州 B.非洲 C.亚洲 D.拉丁美洲10.俄罗斯人口中患关节炎、运动系统疾病的患者较多。这与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俄罗斯的气候特点是A.终年寒冷、干燥 B.常年高温、湿润C.冬暖夏凉,雨水较多 D.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11.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生产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12.读图“世界部分地区轮廓图”,有关如下图所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地区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B.乙地区雨季主要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C.丙地区水资源丰富,石油资源缺乏 D.马六甲海峡东南端的新加坡有“花园城市”的美誉13.小圆同学在学习“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时,绘制了一张当地人们生产生活景观简图,由此可以推测这一地区是A.澳大利亚牧场 B.安第斯山区C.阿尔卑斯山区 D.以色列绿洲农业区14.美国大农场农业的特点有 ①人均产量低②机械化作业③生产效率高④商品性农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5.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西部的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B.基督教最有特色的建筑是清真寺C.黑色人种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区 D.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16.如图,分析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①青壮年比例降低,劳动力减少②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较大③人口出生率降低,出现负增长④人口总数量急剧减少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市某自然村2019年度的人口进行调查,经统计,该村年初总人口为6000人,当年出生72人,死亡12人,则该村2019年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A.1.2% B.0.2% C.1.0% D.0.4%18.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D.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19.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资源是自然资源,水能资源不是自然资源B.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量不足D.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土地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20.印度主要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21.人口老龄化加快,可能带来的问题A.就业机会增加 B.医疗水平提高C.劳动力数量增加 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22.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山区人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区发展畜牧业B.②平原为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C.③大洲西临大西洋,东濒太平洋,土著居民为黑人D.④平原高温多雨,水网密布,是世界水稻的主产区二、非选择题23.阅读下列两幅局部地区地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2是 半岛,该半岛的地势特点是 ,F为 河。(2)A、F两地发展农业有何差异?请从地形、气候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24.有一支科学考察团进行世界巡回考察,在考察途中他们做了一些笔记。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考察团来到加拿大北部的巴芬岛,他们发现当地居民——因纽特人住的是冰屋,穿的是海豹皮毛衣,而且以狗拉雪橇为交通工具。你认为此事是否可信?理由是什么?(2)考察团坐飞机到达亚马孙河沿岸的马瑙斯,发现这里的气候炎热干燥,到处是荒凉的沙滩。你认为此事是否可信?理由是什么?(3)考察团来到杭州,听当地居民说这里被称为“天堂”,是因为这里四季分明,适宜居住。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可信?理由是什么?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2.A3.B4.D5.D6.A7.A8.A9.B10.D11.(1)C(2)A12.C13.B14.D15.C16.A17.C18.D19.C20.C21.D22.D23.(1)中南半岛北高南低湄公河(2)差异:A地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开辟梯田,种植玉米等农作物。B地发展水稻种植业。原因:①A地地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②B地地处平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24.(1)可信。理由:加拿大北部的巴芬岛属于寒带气候,那里终年严寒。(2)不可信。理由:亚马孙河沿岸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3)可信。理由:杭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