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自由平等的追求 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自由平等的追求 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男女平等,致敬女性
史上“性别最平等”冬奥会
2022年2月3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促进性别平等承诺》。作出以下14项承诺,如女性运动员参赛配额达到历届冬奥会最高,达45.44%;女性运动员参与项目历届最多;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由女性担任,女性委员比例不低于50%;促进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性别平等,女性志愿者比例不低于50%……
北京冬奥会为什么要致力于性别的平等?生活中如何践行平等?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国际社会追求的目标。
7.2 自由平等的追求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板块一 珍视自由
追求自由的误区
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
要好好上学,按时完成作业
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不能抽烟喝酒,不能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对田某的言行进行评价。
《义务教育法》第五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
田某的言行是错误的。
理由:①他没有认识到自由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的自由。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②他在校内的行为是不珍惜受教育权、不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他在校外抽烟、喝酒是不良行为;强行索要财物是违法行为。 ③我们要珍惜自己享有的自由,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回顾3.1所学内容,宪法中公民的“自由清单”有哪些内容呢?
政治自由
监督权
文化权利
人身自由
不受侵犯
受教育

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公民基本权利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物质帮助权
财产权
劳动权
①珍视自由,就必须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1.如何做到珍视自由?
2021年5月27日,朝阳警方刚刚发布情况通报:近日,群众举报一新浪微博用户发布诋毁袁隆平院士内容,经警方调查,发现该微博用户还曾多次发表辱华言论。  
5月26日,警方将该网民袁某(男,38岁)查获。目前,该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袁某在网络上行使自己的什么权?为什么他行使权利会受到刑事处罚?给我们什么启示?
公民虽然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不能诋毁、歪曲事实。是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二人滥用权利。这启示我们要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思想上)
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行动上)
1、如何珍视自由?(背)
板块二 践行平等
小田的故事(三)
爸爸,你开警车送我去上学吧,警笛一鸣,车辆都会让行,这样就不用担心堵车迟到了!
爸爸应该答应小田的请求吗?为什么?

第五十三条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不得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不享有前款规定的道路优先通行权。
含义: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特权的表现:
特权是平等的大敌,践踏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
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
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这种特权能够在社会上存在吗?为什么?
习大大为什么不接受“唐昌布鞋” 老板的赠送,而是要花钱买一双?
“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
①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案例一:2002年被告人王某因犯抢劫罪一审被判处死刑,上诉期间旧病复发并急剧恶化,生命垂危,看守所将其送往医院紧急救治,并承担了数万元医疗费用,最终将王某抢救过来,这名犯人对自己的罪行痛悔不已。该事件引起社会激烈争论。
案例二:2020年湖北、浙江、山东五个监狱发生了罪犯感染疫情。监狱管理局负责人何平表示:及时实施医疗救治,对监狱确诊的病例,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按与其他患者完全一样的办法,隔离救治,确保第一时间入院治疗。加强罪犯的心理疏导,组织罪犯拨打亲情电话和开展视频会见。
有人认为救治罪犯这是在浪费国家财力,你赞同吗?
监狱法第7条第1款规定:
“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
第一,一审被判决死刑、尚处于上诉期间的被告人还未被认定为罪犯。
第二,对未决犯实行人道待遇是各国通行的一项司法原则。
  作为已经签署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批准《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的国家,我国在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着重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保护,新增法律条款积极体现了上述国际公约的原则与精神,尤其在保障受监禁人员合理权利方面,取得的进步更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对服刑犯的生活、卫生专设章节规定:“监狱应当设立医疗机构和生活、卫生设施,建立罪犯生活、卫生制度。罪犯的医疗保健列入监狱所在地区的卫生、防疫计划”,这一规定已完全达到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的最高要求。
  更何况,中华法系向来有尊重死刑犯临终权利的司法传统,中国古代在行刑之前,司法机关会向死刑犯免费提供一顿丰盛的“上路饭”,即为一例。
  此外,司法机关将被告人王志兵医治痊愈,他在感恩戴德之余,不是也以身说法,奉劝其他犯罪分子积极提供案件线索吗?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在王志兵一人身上投入的司法成本,从其他犯罪分子的认罪服法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上面也已经得到了回报。
②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你能想到我国现在的一些歧视的现象吗?
不平等现象的危害
在现实生活中,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女子因是河南人求职遭拒,获赔一万元
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③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女子因是河南人求职遭拒,最终胜诉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如何践行平等?( P105 – P107 )
①反对特权。
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践行平等呢?
学校:
家庭:
社会:
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遵守校纪校规,勇敢抵制不平等行为。
尊重父母和长辈,主动做家务,为父母分忧。
尊老爱幼,关爱弱势群体。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美好梦想,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珍视自由
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践行平等
自由平等的追求
反对特权
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
课堂小结:
1.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这告诉我们
(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D.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平等的、广泛的和真实的
C
2、下列对特权理解正确的是( )
①特权就是特殊群体独自享有的专项权利,可以不受法律约束 
②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③特权是平等的大敌,因为它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④法治社会,任何公民都没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3、如图漫画《不平等》反映了( )
①不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
②在社会生活中,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③应采取积极措施,实现人的发展权利的平等
④现实存在不平等是正常的,我们应泰然处之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A
4.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抑制不平等行为的原因是( )
A.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现象
B.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
C.遇到不平等行为应据理力争
D.遇到不平等行为必要时依法维权
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